#口腔癌

輕忽嘴破 恐錯過口腔癌黃金治療期

輕忽嘴破 恐錯過口腔癌黃金治療期#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7歲的鍾先生從事水電工,工作交際緣故常菸、酒、檳榔不離手,常有嘴破情形但不以為意,此次因左側口腔有腫痛硬塊才至醫院就診。醫師診斷為左頰黏膜鱗狀上皮細胞癌,所幸經手術和放射及化學治療,遵照醫囑定期回診追蹤並戒除菸酒檳榔習慣,疾病受到控制,健康的返回工作崗位。口腔癌患者大多有吸菸、喝酒習慣免疫力低下、缺乏維生素B的人容易嘴破,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師游雅欣表示,一般民眾常說的「嘴破」其實就是口腔潰瘍,如果口腔潰瘍情況超過2週沒有癒合或發現有白斑病變,千萬不能輕忽,應即早就醫檢查。根據衛生福利部於104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口腔癌高居第5位,患者大多有吸菸、喝酒或嚼檳榔的習慣,尤其近幾年口腔癌患者逐年增加,值得大家注意。  30歲以上​要定期四癌篩檢 目前國民健康署所提供免費四癌篩檢中,其中一項是針對30歲以上有嚼檳榔、喝酒或吸菸習慣的民眾做口腔癌篩檢,由於口腔癌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發現時往往已錯過黃金治療期,因此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尤為重要。即早戒除菸、酒、嚼檳榔等不良生活習慣,定期至各醫療院所做四癌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降低死亡風險。

是真的!無料檳榔也會致癌

是真的!無料檳榔也會致癌#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不加料就不會致癌?檳榔本體就是致癌物!某些民眾有嚼檳榔習慣,因為咀嚼過程中能產生熱量,會感到興奮及溫暖,但吃多會有紅唇齒黑現象,許多人更因此得到口腔癌,檳榔裡夾的紅灰、石灰一般被認為是致癌元凶,有人認為只要不加配料單吃檳榔就能避免致癌,事實上,檳榔本身含有的「檳榔鹼」本身就是致癌物,吃多仍有致癌危機,紅唇族應改正錯誤觀念避免得不償失。檳榔鹼成分複雜 會加速心跳、縮小瞳孔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于錫倩表示,檳榔子(菁仔)本身就含有高量的檳榔鹼,未成熟、新鮮的檳榔果含量更高,檳榔生物鹼成分很複雜,包含檳榔鹼、檳榔素、檳榔定、多酚化合物等,這些檳榔鹼會加速心跳、縮小瞳孔、刺激唾液分泌而有興奮、保暖的效果,所以有些人藉著嚼檳榔來幫助在工作時候用來提神。早在2000年,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證實檳榔含多項檳榔生物鹼都是一級致癌物,不論包不包料的檳榔都會引起口腔黏膜的病變,還可能造成黏膜的纖維化導致口腔裡面的黏膜硬化,嘴巴漸漸地打不開,接觸食物時敏感疼痛,最後連想要好好的享受美食都很困難。檳榔配料都是致癌物另外,檳榔中間包的荖花也含有黃樟素,黃樟素具有肝毒性,可能會導致肝癌。紅灰與白灰具有強鹼性,會產生自由基,傷害細胞DNA導致突變,當這些致癌物加總在一起,會產生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白斑、紅斑、腫瘤等病變,還有可能影響到食道、胃、肝臟等重要器官,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于錫倩建議,為了提神接觸不健康的零食,對健康的危害很大,不但可能改變面貌,最終還會造成細胞癌化,不論是自己的人生和家庭幸福都會受到影響。 

嘴破長白斑 竟是癌前病變!

嘴破長白斑 竟是癌前病變!#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口腔黏膜變薄,容易咬破嘴巴,當潰瘍好不了又出現白斑、紅斑,甚至交錯出現白、紅斑,要小心恐為口腔癌癌前病變!根據國民健康署在101年資料顯示,男性國人口腔癌發生率居男性癌症發生率第4名。醫師提醒,當口腔內或舌頭出現難癒合的潰瘍,或頸部淋巴結出現腫脹等,都可能是罹患口腔癌的徵兆,民眾應提高警覺。針灸和中藥能夠減輕術後副作用現象 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閔表示,雖然中醫治癌療效尚不明確,不過國外已有研究證實,針灸和中藥能夠減輕癌症術後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掉髮、白血球降低等情形,善用現代醫學技術配合中醫調理體質,能有效減輕藥物的毒性、副作用。放、化療會使唾液分泌不足 陳建閔醫師說明,西醫療程目的在殺死癌細胞,而中醫治療可將癌症病人氣虛的問題「扶正」。在病人接受化療、放療等過程中,以各種中醫療法降低副作用、恢復抵抗力及改善食慾不振等問題。一般在放療初期患者多有火熱亢盛,毒瘀互結之象,可加入如紫草等解毒化瘀的中藥,放療後期多有氣陰兩虛,虛火灼熱,甚陰陽兩虛之象。放、化療亦會使口腔唾液腺分泌不足,口乾及產生口腔潰瘍時,可使用補陰滋潤的中藥甘露飲。臨床研究發現,甘露飲對鼻咽癌放療後所引起副作用均可獲得改善。陳建閔醫師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針灸對於緩解癌症噁心嘔吐也有幫助。一周2至3次的體針可調整患者整體的氣血陰陽平衡以緩解副作用帶來的不適。亦可嘗試耳針刺激耳朵穴道如耳神門、胃點等,持續穴位的刺激效果。

醫訊/社區口腔癌篩檢活動

醫訊/社區口腔癌篩檢活動#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保衛健康從「齒」開始!你有抽菸、嚼檳榔的習慣嗎?口腔癌是男性發生率最快的癌症,維持口腔健康除了要遠離檳榔、菸酒外,定期接受檢查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良好的衛生是得到高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此次活動將會由家醫科莊家銘主任主講,進行口腔篩檢及衛教宣導,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社區口腔癌篩檢活動時間:106年2月14日 星期(二) 上午08:00-09:30地點:汽訓中心(南投市光明一路300號)洽詢:049-2231150轉2323或2317

黃耆補中氣 助減緩癌後疲倦

黃耆補中氣 助減緩癌後疲倦#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癌後不適,可利用中醫合併調理!44歲的黃先生去年5月被診斷出口腔癌,化療期間容易感到疲倦,且有失眠、白天嗜睡和眼睛乾澀等症狀,於是在化療第三次後尋求中醫治療,經西醫化療合併中藥調理數週後,睡眠品質和白天疲倦也都有明顯的改善,有助於後續保有體力完成接下來的治療。癌因性疲倦 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曾碩平表示,黃先生是屬於癌因性疲倦(cancer-related fatigue),是一種與癌症或癌症治療所引起的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四肢沉重等症狀持續2週以上,並干擾到患者的日常活動功能,則屬癌因性疲倦。疲倦可能和多重原因有關,包括癌症本身、貧血、睡眠障礙、治療的副作用、營養不良、疼痛和荷爾蒙低下等。人參、黃耆、補中益氣湯有效減緩疲勞曾碩平醫師指出,針灸和中醫藥調理有助於減緩癌因性疲倦,目前已有不少科學研究證據顯示人參、黃耆、補中益氣湯等都有不錯的療效,且即使合併西醫常規治療下,也無明顯的副作用。美國的醫學期刊資料庫uptodate中的文章也建議,有癌因性疲倦的病友可考慮配合使用這些藥物來改善其疲倦症狀。曾碩平醫師補充,在日常生活的保健方面,首先應避免相關癌症的危險因子,如口腔癌除避免菸、酒和檳榔、維持口腔環境的清潔。另外,調整好心情、攝取充足的營養、減少其他壓力、睡眠充足、適度運動和休閒活動,並多攝取含高抗氧化的食物例如蔬菜、水果等等,都是各種癌症都適合的保健之道。

嘴張不開 吸菸嚼檳榔致癌變

嘴張不開 吸菸嚼檳榔致癌變#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年約45歲男性有吸菸、嚼檳榔習慣達10多年,右嘴角長出瘤狀物,有張嘴困難、說話口齒不清的情形出現,進行口腔黏膜篩檢,發現已出現口腔黏膜纖維化,疑似口腔癌前兆,醫師立即給予衛教,建議戒菸及戒檳榔,並聽從醫囑接受治療。吸菸、飲酒嚼檳榔 得口腔癌機率高123倍研究顯示,同時吸菸、飲酒及嚼檳榔者,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無此習慣者的123倍高,也因我國每年約有5千人罹患口腔癌,約2千多人死於口腔癌,故台灣將12月3日訂為檳榔防制日,提醒國人重視嚼檳榔對健康造成的危害。早期治療 存活率可達9成新營醫院牙科醫師張祥源表示,透過口腔黏膜篩檢,由醫生目視或觸診口腔黏膜,可發現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的病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藉由戒除嚼檳榔及吸菸習慣,可改善部分輕微或淺層已發生的病變外,更可減少日後罹癌風險。白、紅斑、疣狀增生 盡速就診張祥源醫師表示,若口腔黏膜發現疑似癌前病變(白斑、紅斑、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扁平苔蘚、疣狀增生等)或疑似口腔癌的病灶,即應儘速至醫院確診,並遵照醫囑每隔數月定期追蹤或接受治療。避免高溫或刺激性的食物 2年檢查一次更重要的是,要戒除嚼檳榔、吸菸與喝酒習慣,並盡量避免高溫或刺激性的食物,呼籲年滿30歲以上民眾,每2年接受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當身體出現任何異狀時,應盡速就醫。

舌頭動不了 恐為口腔癌前兆

舌頭動不了 恐為口腔癌前兆#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是真的,光嚼檳榔籽會致癌!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於1987年証實,「同時吸菸、嚼檳榔」會致癌,2003年,IARC又提出「檳榔籽是第一類致癌物」,也就是光咀嚼檳榔籽就會致癌,有鑑於絕食檳榔對國人健康的危害甚鉅,衛福部乃定每年12月3日為口腔癌防治日。吃檳榔、喝酒 口腔癌機率高123倍彰化基督教醫院副院長陳穆寬教授表示,國內口腔癌罹病族群以彰化、雲林、南投、花東地區居多,絕大多數的口腔癌患者和嚼食檳榔,檳榔對於口腔癌的影響力比菸酒還嚴重,有9成的病人都吃過檳榔,據統計,吃檳榔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不吃檳榔的28倍,有抽菸、吃檳榔習慣者則是89倍,再加上喝酒便大幅提高為123倍。在衛福部及醫療單位戮力宣導下,近10年全台吃檳榔人口降了一半,由於嚼食檳榔的危害延續長達20年,即使已戒除,仍是口腔癌等疾病的高危險群,陳穆寬教授指出,雖然吃檳榔人口減少,但口腔癌發生率仍然持續攀升,估計4至5年後才會下降。口腔有紅斑、白斑、口腔張不開 快就醫陳穆寬教授提醒,一等親患有頭頸部癌症(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食道癌)、曾吃過或正在吃檳榔,有抽菸習慣者,應積極關心自己的口腔健康情形,若發現口腔潰瘍同一部位持續2周沒有癒合,口腔有紅斑、白斑、口腔張不開、口腔出現莫名流血、舌頭運動困難、口腔或頭頸部出現腫塊,請盡速就醫。這些族群 應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由於口腔癌晚期的預後不佳且影響生活甚鉅,衛福部次長蔡森田教授,積極推動口腔癌篩檢,針對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民眾、18至未滿30歲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反菸拒檳 口腔癌變可治癒!

反菸拒檳 口腔癌變可治癒!#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戒除壞習不能等!58歲阿全,和朋友相處都用以菸酒檳榔來進行人際關係建立,每天都要接觸菸、酒、檳的生活持續了約35年,漸漸地發現周邊友人因罹患口腔癌、肺癌與下咽喉癌的病症相繼死亡,阿全也在1年多前出現口腔潰瘍,就醫確診罹患口腔癌末期,不治身亡。不明腫塊、口腔黏膜變白 立即就醫耳鼻喉科張紘䪸醫師表示,口腔癌是指發生在口腔任何部位的惡性腫瘤,是種細胞不正常增生的現象,當口腔出現傷口逾2周無法痊癒、不明腫塊、口腔黏膜變白或變紅、口腔不明疼痛等等症狀時,就應立即就醫檢查。癌細胞增生 口腔潰瘍、舌頭麻痺口腔癌後期,會因為體內癌細胞增生,口腔內會有肉色突起,嚴重恐造成口腔潰瘍、舌頭麻痺,說話不清等症狀,國健署統計指出,口腔癌為我國青壯年(25~44歲)男性最容易發生的癌症,平均死亡年齡為54歲,較其他癌症早10年以上。早期治療 口腔癌存活率5年達70%每年約有5,400名口腔癌個案,2,300人死於口腔癌,張紘䪸醫師呼籲,許多研究也證實口腔癌發生與嚼食檳榔、抽菸及喝酒等危險因子有所關聯,因此戒除壞習慣,才能真正遠離危險因子,另外,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期口腔癌存活機會,5年達70%以上。逾30歲 2年1次免費口腔癌篩檢口腔癌與各種癌症一樣,越早發現越早治療,癒後越好,凡30歲以上曾抽菸或嚼檳榔的民眾,每2年都可進行1次免費的口腔癌篩檢,符合資格的民眾為了自身健康與家人幸福,不僅應盡速戒除惡習,也該定期接受篩檢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