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癌症最好的治療是預防!民眾切勿聽信偏方

癌症最好的治療是預防!民眾切勿聽信偏方#腫瘤

自民國七十一年起一直高居死亡原因第一位,大約每四個死亡人口中有一人是死於癌症;每五個家庭就有一個家庭有癌症病人;每十五分鐘就有一人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放射腫瘤科謝忠志醫師表示,癌症一般的潛伏期長,早期沒有症狀,過去因缺乏具普及性且靈敏度高的篩檢與診斷工具,早期癌症不易被診斷出來。而進展至中、晚期的癌症,其引起的臨床症狀經常頗多樣化 ,可能包括局部症狀、轉移症狀、腫瘤伴隨症候群…等;一般民眾或甚至缺乏診療經驗的非癌症專業醫師,一時難以察覺癌症的可能性,因此多數病人被確診時,已難以治癒;另外,早、中期的癌症主要靠外科手術切除。至於偏晚期的癌症,光靠手術切除不足以根治,謝忠志說明,過去缺少較好的其他治療方式,例如化學藥物治療、標靶藥物治療、免疫治療、荷爾蒙治療、放射線治療…,在十年前,上述治療方式,或是尚未開發,或是相關科技尚不夠純熟,對於晚期病人,經常力有未逮。簡言之,因不易早期診斷,一旦診斷出來,三個病人中,大概就有二個形同被宣判「死刑」,因此一般民眾聞「癌」色變。對民眾而言,面對癌症,建立正確的觀念是最重要的。謝忠志解釋,不少癌症病患非死於癌症,而是死於錯誤的認知與偏執。隨著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許多原本無法治癒的癌症,已有戰勝疾病的契機。民眾已可擺脫聞「癌」色變的夢靨。謝忠志強調,最好的治療是預防!因此把握預防的原則,過健康的生活,根據研究,超過半數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但如果自己或親友一旦罹患癌症,應該循正規的醫療管道就醫,獲得正確的資訊,切勿盡聽錯誤、誤導、甚至欺騙的街坊傳言,誤入歧途,就是不聽專業醫師的建議。謝忠志進一步說明,癌症醫療牽涉到許多科學知識與科技的運用,其細節與原理不是一般民眾容易瞭解。因此癌症病人,第一時間應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而不是把時間花在問親友、探病友、上網路、查書…。專業醫師根據知識與經驗所作的醫療建議,才能使病人獲得最大的治癒機會。謝忠志提醒網友,受惠醫療科技的發展,一般民眾應定期接受癌病之篩檢,特別是有罹癌危險因子者,如能早期診斷,並經由專業的醫療團隊擬訂治療計畫,給予最適當的治療方式,多數的癌症不再是絕症了。 延伸閱讀「如何預防癌症?」: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650

癌症到底是什麼?你知道嗎?

癌症到底是什麼?你知道嗎?#腫瘤

癌症英文稱「cancer」,源自拉丁文「cancrum」,原意是指螃蟹,形容其「橫行霸道、毫無章法」,中文又稱「惡性腫瘤」,是「細胞的不正常增生」。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放射腫瘤科謝忠志醫師說明,個體發育成熟後,正常情況下,細胞僅在補充衰退組織或修復傷口時才分裂繁殖。但癌細胞是不正常分裂的細胞,本身沒有正常功能,且會破壞正常組織,奪去正常細胞所需養分,且可能到處轉移、擴散,彷彿「亡命之徒」。謝忠志解釋,若依照其所發生的身體組織、器官來分類,除了毛髮、指甲、牙齒不會長癌症之外,其他器官都有發生的可能,而且某一器官或組織的癌症又有數種不同的癌細胞類型,因此採取的治療方式可能不一樣。癌症一般分為四期:第一期(早期):小腫瘤,局部性,沒有淋巴侵犯。第二期(中期):較大腫瘤、稍微超過局部,或有少處淋巴結侵犯。第三期(局部晚期):大腫瘤、明顯超過局部或多處淋巴侵犯。第四期(晚期):遠端轉移。以上是大原則,個別癌症在細節上略有差異。謝忠志特別要提醒民眾,正式的癌症分期系統並無所謂「末期」,俗稱之「末期」,是指經專科醫師判斷,以當今最先進與標準的治療方式仍無法治癒,並且預期病人存活期在六個月以內。因此,切莫以為第四期就是進入倒數計時階段的末期。好好接受治療,不少第四期癌症仍可治癒;相對地,部分民眾道聽塗說、迷信偏方,拒絕正規醫療,原本早期的病症也會耽延成晚期,甚至是無法挽回的末期。因此,建立正確的癌症防治觀念,是成功防治癌症的第一步。

口腔經常潰瘍?當心「自體免疫」疾病

口腔經常潰瘍?當心「自體免疫」疾病#腫瘤

在正常情況,免疫系統對自身成分,不產生免疫反應,或只產生極微弱的免疫反應。但是當自身的「免疫耐受性」,遭到破壞或喪失、及免疫調控能力受到損害時,會引起過度而持久的「自體免疫」反應,不但會傷及組織器官,並會引起相應器官病變、或臨床症狀的疾病,這就叫作「自體免疫疾病」。導致口腔潰瘍的原因很多,現代醫學認為,口腔潰瘍首先與免疫有著很密切的關系。有的患者會表現出免疫缺陷或免疫反應過度;有的患者則呈現自身免疫互相攻擊反應,使人體正常的免疫系統,對自身的組織抗原,產生免疫反應,引起組織的破壞而導致發病。這樣的口腔黏膜病變,雖然發生在口腔黏膜和軟組織,但不僅是局部疾病,更可能與全身許多狀況、或系統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可以是局部因素所導致發病,或者是全身性疾病的早期或晚期的表徵之一。醫學界曾估計,有超過一百五十種全身狀態或者是疾病,會在口腔黏膜顯現出表徵,如果把少見的症候群也估算進去,口腔潰瘍會警示更多的疾病訊息。因為口腔黏膜與皮膚關係密切,黏膜和皮膚均由外胚層發育而來,組織結構和功能有相似之處,並有抗原的交叉性反應。有些黏膜與皮膚自體免疫疾病,早期會在口腔黏膜發生,如天疱瘡、類天疱瘡、扁平苔癬等。有些口腔黏膜的疾病,也可能在生殖器官的黏膜發生,如貝歇氏病、扁平苔癬等,包括子宮頸癌的腫瘤指標「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SCCA),也有相當程度在口腔癌、癌前期的病變時就出現。口腔黏膜疾病、或口腔黏膜潰瘍的臨床鑑別診斷極為重要,醫師必需幫病人留意:是否有數種疾病混合?因為口腔黏膜疾病或口腔黏膜潰瘍,和「自體免疫」疾病息息相關。在口腔黏膜病症外,其餘的生殖器官黏膜、眼睛黏膜、皮膚等都是詢問和觀察的重點,萬不可有所疏忽,甚至如紅斑性狼瘡、血友病、愛滋病、疱疹性皮膚炎等,都有諸多能從口腔黏膜,就能早期診斷出來的經驗。本文作者:孫安迪 醫師摘自:小心嘴破:身體免疫拉警報,由大塊文化發行出處:http://www.uho.com.tw/book.asp?id=998

尿道發炎醫不好 原來是大腸癌作祟

尿道發炎醫不好 原來是大腸癌作祟#腫瘤

文/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蕭正文三週前60歲的林阿姨開始有頻尿且疼痛的情形,她自行前往診所看病,醫生診斷為泌尿道感染,吃了一星期的抗生素,症狀未有改善,孝順的女兒送她到某醫學中心泌尿科求診,專科醫師依然下了泌尿道發炎的診斷,給予抗生素治療,服用二星期的抗生素後,頻尿及小便疼痛的不舒服仍未有起色,更甚而有黃綠糞便的物質在尿液中,所以女兒送她到醫院求診。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蕭正文表示,病患就診時驚覺疾病的嚴重程度,因林阿姨可能有了大腸膀胱瘻管的問題(也就是原本不相通的兩個器官,大腸和膀胱,因為不知明的原因黏在一起,而且相通了。)使得原本無菌的膀胱被有細菌的大腸污染了,才導致泌尿道發炎的問題。蕭正文醫師在膀胱鏡、腹部電腦斷層及大腸鏡檢等一系列詳細的檢查後,證實大腸癌造成大腸和膀胱間的瘻管形成,也就是導致泌尿道發炎的原因竟是大腸癌!目前患者已在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和泌尿外科的合作下順利將腫瘤切除,林阿姨再也不必吃抗生素治療泌尿道感染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資料,全世界每年約有一百萬個大腸直腸癌新病例被診斷出來,更有近七十萬人因大腸直腸癌死亡!在歐美國家,大腸直腸癌是第二好發的癌症,而且是排名第三的癌症致死因。在台灣,依據衛生署的統計資料,大腸直腸癌目前是台灣第一好發的癌症,每年有一萬二百多人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直腸癌致死的人數有四千五百多人,是癌症致死因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肝癌。蕭正文醫師說明,大腸直腸癌的症狀可能有︰糞便中帶血、排便習慣改變、貧血、體重減輕、腸阻塞等;林阿姨在這次住院前三個月開始,就有排便習慣改變了。因腫瘤所在大腸腸道位置、侵犯程度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狀表現。蕭正文醫師進一步表示,像林阿姨這種以泌尿道感染表現的症狀很少見,連專科醫師都有可能忽略掉,因為有症狀的大腸直腸癌侵犯程度多比較嚴重,所以預防大腸直腸癌最好的方法是定期做篩檢,國民健康局目前針對年滿五十歲到六十九歲的民眾提供免費二年一次的糞潛血檢查!希望國人一起來重視預防這個國人第一好發的癌症。良好的生活作息、多運動、減重、均衡飲食、每日五蔬果是我們每天可以做到用來預防所有癌症的方法,但是最好的預防癌症方式還是定期篩檢,因為有症狀再求醫,癌症多已有相當嚴重的侵犯,只有定期篩檢才可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存活率也比較好!對於大腸直腸癌的預防,在台灣已有非常專業的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可以提供各項大腸直腸癌的篩檢預防醫療,無論是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檢查、大腸鋇劑攝影等都可以利用來做大腸直腸癌的篩檢和診斷。蕭正文醫師提醒所有國人,大腸直腸癌是可以預防的,只要有任何大腸直腸疑問,儘管找大腸直腸外科專科醫師協助,讓我們一起努力消滅這國人第一好發的癌症。

腰酸背痛莫輕忽 七旬老婦脊髓暗藏五公分腫瘤

腰酸背痛莫輕忽 七旬老婦脊髓暗藏五公分腫瘤#腫瘤

年紀大了,許多老人家對於腰痠背痛的毛病似乎也見怪不怪,自己貼個痠痛貼布或按摩一下就草草了事。但台中縣龍井鄉一位王老太太長期腰痠背痛,某次到光田綜合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檢查時才赫然發現脊髓中竟暗藏一條長達五公分的腫瘤,外形宛如一條肥碩的毛毛蟲。所幸透過精密的顯微手術開刀取出後,老婦人長年痼疾頓時消除,同時也避免了往後半身癱瘓的危機。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程久俊醫師表示,這位王老太太已七十多歲,6年多來常常腰痠背痛,偶爾胸肋骨處也會隱隱作痛,但因X光檢查也沒發現異樣,所以她一直以為是年紀大的老毛病,不以為意。後來孝順的女兒擔心母親的健康,特別安排老太太到光田健康管理中心進行全身健康檢查。透過PET-CT(正子電腦斷層掃描)赫然驚見其第8、9節脊髓竟暗藏一條長達五公分的大型腫瘤,把脊髓內的神經都擠壓到邊緣。核子醫學中心王克彬主任指出,這顆腫瘤十分奇特,對葡萄糖的攝取量很高,還會隨著時間越吃越多,就像是脊椎內養了一條食量大的毛毛蟲一般,若是不及早取出,即使是良性瘤也可能會造成下半身癱瘓、失禁等可怕的後遺症。神經外科程久俊醫師立刻透過精密的脊椎顯微手術把養得肥滋滋的腫瘤取出,所幸病理化驗後證實是良性的神經瘤。如今讓王老太太困擾多年的腰痠背痛完全消除,她笑稱自己像年輕了好幾歲。醫師也特別提醒民眾,脊椎神經瘤的發生與個人體質有關,初期多無症狀,僅透過一般的X光也無法檢查出來,因此民眾若出現長期的腰痠背痛等症狀切莫輕忽,最好到大醫院接受更精密的健康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病灶、對症下藥。

好加在健檢救一命 男子囊腫壓迫氣管不自知

好加在健檢救一命 男子囊腫壓迫氣管不自知#腫瘤

一名四十歲男子,日前到署立嘉義醫院做成人健檢,發現胸部X片異常,原本應該位於胸部中間的氣管,竟然歪到右邊,照電腦斷層後,一度懷疑是惡性腫瘤,胸腔外科開刀取出後,確定是罕見頸部支氣管束囊腫,不是腫瘤,病人目前已恢復健康。署嘉胸腔內科醫師林冠群表示,一名四十歲的男子,日前到嘉義醫院做健康檢查,胸部X光片竟呈現氣管往右偏移,原本是圓形氣管被不明物擠到右邊,再安排做電腦斷層掃瞄,確定男子頸部長了一個「東西」,會診胸腔外科外,認為必須開刀摘除,避免病情惡化。林冠群醫師表示,胸腔外科開刀後確認,男子是長了罕見的「頸部支氣管束囊腫」,而非惡性腫瘤,大小約5乘5乘3公分,重33公克;林冠群強調,支氣管束囊腫大多長在胸腔,很少長在頸部,因此很容易被誤診是甲狀腺腫塊或縱膈腔癌症。林冠群醫師指出,從各項檢查顯示,男子的囊腫已經壓迫到氣管,雖然患者並沒有感覺異樣,但是腫瘤如果持續增生,會造成呼吸困難,甚至阻斷呼吸,會有生命的危險,但病患因為到嘉義醫院健檢,在囊腫未危及性命前,就已經發現,開刀保住一命,說明平日健康檢查的重要。嘉義醫院強調,全民健康保險提供年滿四十歲的國民,三年一次免費的成人健康檢查,滿六十五歲民眾每年一次的成人健康檢查,請民眾多多利用,確保健康。另外,建議成年人,最好每年做一次胸部X光篩檢。

用小傷口切除胸腔大腫瘤 胸腔鏡微創手術造福肺癌病患

用小傷口切除胸腔大腫瘤 胸腔鏡微創手術造福肺癌病患#腫瘤

一名八十歲的徐先生意外地在右肺發現了兩個腫瘤,經醫院以胸腔鏡摘除,術後十天後,平安出院;因罹患直腸癌開過刀的四十八歲謝姓婦女,在定期X光檢查後發現有一0.3公分的肺結節,立即做胸腔鏡右下肺楔狀切除,五天後出院,近一年追蹤,癌症都未復發;以及一名長期在電子工廠生產線上班的六十二歲陳黃女士罹肺腺癌,立即做左上肺葉切除手術,他們都沒有想到,一般認為的開胸大刀,竟然只在胸膛上鑿出三個小洞,就順利除去肺癌病灶。內視鏡的應用範圍日廣,肺葉切除手術也搭上列車!天主教耕莘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陳衛洲指出,胸腔鏡微創手術的最大優勢,在於手術傷口小,三個傷口加起來不會超過六到八公分,對病人的衝擊可以降到最低。一般人談論到開胸手術,如果有見過親戚或朋友以前開刀的傷口,或是從平時聽聞所得,很可能會想到一條長達大約三十公分的傷口,而且有些民眾可能還進一步知道肋骨須要被故意打斷,陳衛洲表示,大多數的民眾談到這樣的傷口都會感到害怕甚至毛骨聳然,更別說當醫師說您需要接受開胸手術了。陳衛洲指出,以往對胸腔疾病做任何外科手術,那怕只是做診斷性切片,或是年輕人常見的良性的氣胸手術,只要想進入胸腔,大概都需要所謂開胸手術的傷口,其中常常需要做肋骨人工打斷骨折,以增加開刀清晰的視野及手縫的空間,往往病患遭受這麼大的傷口,單純只是為了進入胸腔。他繼續指出,胸腔鏡手術對病患來講,最直接的優點是傷口變小了,所以復原變快了。以前的開胸傷口,從前胸一條線一直往肩胛背後延伸,其下負責呼吸的肌肉都需要一一打斷,然後在打斷肋骨後,用肋骨撐開器將欲手術的胸腔曝露出來才能開始手術,在手術完成時,需要將肋骨靠緊回復原位,再將肌肉層依序縫合。陳衛洲表示,目前採用胸腔鏡,因為不必切斷胸肌、不撐開肋骨,大幅保留胸廓完整及患者的呼吸功能,術後肺功能表現,明顯優於開胸手術,再加上胸管放置時間縮短,不容易發生感染等併發症,病患早早就可以出院。至於什麼是胸腔鏡手術呢?陳衛洲說,顧名思義,它就是胸腔的內視鏡手術,它的傷口只有二至三個大約一點五公分的洞,這也是該手術第二大優點,就是胸腔鏡手術傷口幾乎已經把疼痛指數降到最低。胸腔鏡就是胸腔內視鏡,因為傷口只有一點五公分,所以稱它的傷口為「洞」。胸腔外科醫師會利用這基本的三個洞做傳統大傷口相同內容的手術,包括最艱難的肺癌肺葉切除及淋巴腺廓清手術。陳衛洲表示,基本上,內視鏡手術都是利用內視鏡影像系統,醫師面對高解晰度的電視系統開刀,因為無法像傳統一樣對內臟及血管有直接的觸覺,所以技術上的要求更高。三個基本的洞其中第一是攝影機鏡頭伸入的洞,第二及第三個傷口就是醫師的左手和右手,有些較單純的手術可以總共只打兩個洞,至於若是像肺癌肺葉切除術,左手或右手其中一個洞就得加大至四到六公分,原因是因為一點五公分的傷口確實是可以把肺葉給切下來,但是傷口不夠大到可以把包含腫瘤的肺葉給拿出來。他說,現代的胸腔鏡手術應該等於微創手術。微創手術就是要用對病患最少的侵犯去完成和傳統相同甚至更好的目標,現代的胸腔鏡技術也因全世界內視鏡科技的進步,傷口已經進化至零點五公分,甚至是零點四或零點三公分的迷你胸腔鏡。耕心目前已經普遍使用標準一公分之內視鏡系統,也即將引進和臺大醫院同型之最新式迷你胸腔鏡系統。陳衛洲以個人過去這一年來的經驗指出,進行肺癌切除手術百分之百都是使用胸腔鏡系統完成手術,病患之傷口除了腫瘤本身需要拿出來的洞以外,都是只有一點五公分的傷口,而這腫瘤本身需要拿出來的洞,大部分都是選擇乳房外下緣處,大小就得依照每位不同的病患本身的腫瘤大小來做決定,通常得比腫瘤最大直徑再加一至二公分,而不是胸腔外科醫師的技術再高超也可以把腫瘤拿出體外的。但是,他也指出並非所有腫瘤都可以使用胸腔鏡傷口及技術來開刀!一般的觀念仍是要求在腫瘤小於五公分的情況,也就是說胸腔鏡技術比較適合早期的腫瘤。任何癌症腫瘤的開刀切除,若是要用小傷口,一定得符合一個原則,就是必須跟傳統大傷口一樣切的乾淨。然而,他表示,雖然目前胸腔鏡在早期肺癌之肺葉切除及淋巴腺的廓清上,全世界已證實和開胸手術一樣乾淨,病患的預後及存活一樣好,但在胸腔外科的這項技術和個別的醫院設備上,在國內並沒有辦法非常普及。也許民眾需要自費接受手術的因素,也是近年來限制胸腔鏡發展的重要原因,所幸健保近年來開始部分給付,但是病患仍需要另外多付數萬元的費用。陳醫師也強調,標準肺癌手術,除切除病灶肺葉,還須進行淋巴結廓清術,取得正確的病理分期,作為術後治療參考,這些基本要求,胸腔鏡都能同樣達成,兩者進入肋膜腔的途徑不同,治療效果卻可以相同。以上述八十歲徐先生為例,除接受右側胸腔鏡右下肺葉切除及右上肺楔狀切除還做了縱膈腔淋巴腺廓清術。耕莘醫院胸腔外科陳衛洲醫師提醒,台灣肺癌罹患率年年攀升,女性患者增加速度更驚人,建議中老年人應每年做一次體檢,及早發現問題。

肚藏4.5公斤巨瘤 婦人竟以為是發胖

肚藏4.5公斤巨瘤 婦人竟以為是發胖#腫瘤

家住龍井的63歲蔡姓婦人上個月因頻尿及腹脹到光田醫院看診,經泌尿科及婦產科醫師會診後,赫然發現蔡女士肚子裡藏了一顆長約33公分、重達4.5公斤的巨大的惡性卵巢腫瘤,比一個小嬰兒還要重,術後突出的大肚子頓時全消。奇怪的是婦人十年來並無明顯症狀,要不是最近因腫瘤壓迫膀胱造成頻尿腹脹,恐怕還不自知。光田綜合醫院泌尿科馮超傑主任表示,患者蔡女士已有10年以上的時間未進行健康檢查,除了肥胖問題外,最近下腹部偶有悶痛感,且頻尿的情況越來越明顯。她原本懷疑自己是泌尿道結石或尿失禁等毛病,還拖了好一段時間才來泌尿科就診。馮超傑主任為其安排腹部X光,發現腹部有很大一片的陰影,經斷層掃描詳細檢查後,發現蔡女士病情並不單純,因為她的腹腔到骨盆腔竟完全被一顆直徑達33公分的巨大腫瘤塞滿,因此緊急會同婦產科共同手術。婦產科黃哲政醫師表示,患者的腫瘤過於巨大,手術打開腹腔時竟然只看得到腫瘤,其他器官都被擠壓到周邊,連下方的膀胱都被壓到變形,因此才會出現頻尿症狀。經取出腫瘤進行病理冷凍切片證實為右側卵巢癌,為避免癌細胞擴散,還同時進行左側卵巢,輸卵管、子宮及後腹膜淋巴腺切除手術,患者術後恢復良好,上週已出院,目前在門診追蹤治療。醫師指出,卵巢腫瘤是女性常見的婦科疾病,初期常常沒有症狀而遭到忽視,但隨著腫瘤體積的增加有可能導致扭轉,以致於下腹疼痛不適,有部分患者合併有腸胃不舒服如:噁心、嘔吐和腹部慢慢變大等症狀,只要透過超音波檢查,就能發現卵巢腫瘤的存在。大部份的卵巢腫瘤屬於良性,若停經後的女性有卵巢腫瘤且抽血檢驗腫瘤標記指數有增加的情形就應該要懷疑可能有卵巢惡性腫瘤,應該立即就醫尋求適當的治療方式。建議30歲以上的婦女朋友,每年定期接受抹片檢查時不妨請婦產科醫師為您加做腹部超音波,以利及早診斷,讓您的健康更有保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