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聽不清楚沒關係嗎?專家:先天性聽損將影響日後學習

聽不清楚沒關係嗎?專家:先天性聽損將影響日後學習#疾病‧預防

(撰文/Suzy Chen) (諮詢/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聽力師林淑芬;聽覺口語師李韵葳) (圖/優活健康網)   (少子化社會下,每位父母都盼望孩子各項表現不落人後,卻疏忽各項新生兒健康篩檢的重要性,而錯怪孩子學習力不佳。) 孩子的教育是每個爸媽最在意的事情,針對學齡前期的孩子,身教、言教固然重要,但若孩子有先天性的聽力損失,對於其語言發展以及日後的在校學習,甚至是社交能力都會造成負擔;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每1000個新生兒中,有4~6人有聽力障礙,若沒有及早發現、治療,恐造成學習障礙和溝通障礙。 外觀看不出聽損 不愛表達、對較大聲響無反應均為聽損徵兆   (若非小耳症所導致的聽力問題,一般聽損單用外觀無法看出來,家長需靠注意孩子平時行為來判斷。) 聽力師林淑芬表示,除非是小耳症造成的聽力問題,否則一般小朋友的聽力損失從外觀上是看不出來的,尤其年紀越小越不容易發現,必須依靠照顧者對寶寶的觀察,早期常有到了2~3歲,甚至更晚才發現聽損問題,療育效果也跟著受限,但隨著新生兒聽力篩檢實施後,更能幫助新手爸媽們提早發現問題。 然而並非每個孩子雙側耳朵都有聽損問題,部分孩子單耳聽力正常,聽力師林淑芬進一步說明,單側聽損孩子,症狀雖比雙側聽損稍顯輕微,卻也較難發現。然而任何聽力問題,都需要積極關注及治療,以避免造成日後學習的絆腳石,因此呼籲父母親或照顧者們,當發現孩子對聲音的敏感度不佳,就應該有所警覺。 她提到,通常6個月大的小朋友會開始牙牙學語,發出「咿咿啊阿」的聲音,約一歲時陸續出現有意義的口語,若到了應該開口說話的年紀還沒有聲音表達,就應該進一步檢查。此外,若寶寶對於聲音的反應較不一致,尤其對節慶時放鞭炮沒有任何反應,也可能需懷疑有聽損問題。 聽力損失影響說話清晰度 溝通、人際互動備受影響   (倘若聽損的孩子在出生後沒有做聽篩、及時予以矯正及治療,長大之後容易因溝通產生問題而影響學習能力及人際關係。) 聽覺口語師李韵葳也指出,聽力損失的孩子,日後造成的影響最明顯的非語言發展莫屬,尤其1歲~1歲半是開始建構單字、詞以及表達能力的時候,聽力損失更可能影響其說話清晰度、完整度,甚至日後句型結構也會出現問題,例如想表達哥哥打他,卻說出「哥哥我打」的句子。 此外,對於日後的溝通、人際互動、專注力都會有影響,還會造成對於突發狀況警覺性低等問題,因此她也呼籲家長,若發現孩子有任何聽力方面問題,就應該盡早就醫治療,以避免影響小朋友日後學習。 聽損兒仍有殘存聽力 可善用聽力進行學習   (孩子就算有聽力損失,不代表完全聽不見,仍可配戴合適的輔具,善用聽覺進行學習,加上視覺學習的輔助,以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聽覺口語師李韵葳也表示,聽損問題分為輕、中、中重、重度及極重度,然而根據聽障教育及幼兒發展的研究,無論聽力損失的程度是輕是重,只要不是雙耳聽力正常,都有可能在未來影響孩子的學習及口語發展,久而久之,小朋友可能會有說話清晰度不佳或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反而造成日後人際溝通隔閡。因此只要寶寶的聽力有問題,都需儘早配戴助聽器矯正。 她強調,聽力損失的兒童因為仍有殘存的聽力,可以訓練並強化其使用聽力的習慣,輔以讀唇或是視覺方式來認識新的事物,才是幫助聽損兒學習口語的最佳方式。   新生兒聽力篩檢 把握寶寶出生後3個月黃金時期 據衛福部公佈,「新生兒聽力篩檢」已於101年上路,藉由此篩檢,可提早發現先天「感覺神經性聽損」及先天「傳導性聽損」,費用皆由政府支出,鼓勵各位新手父母攜出生後24-60小時之寶寶做免費聽力初篩,若初篩未通過,則需由初篩醫院安排複篩,若仍未通過,則需要安排一系列的檢查來確認聽力損失的類型及程度,進行助聽器選配及聽語療育課程。若能在三個月內確診,六個月大以前就開始進行聽語療育課程,可確保讓聽損寶寶在未來也能擁有良好的「聽說」能力。

各種發炎症找上門 藥師:油炸食物吃太多啦!

各種發炎症找上門 藥師:油炸食物吃太多啦!#疾病‧預防

(撰文/許家瑋) (諮詢/普登生技范月貌藥師) (圖片來源/取自優活健康網)   (台灣人好油炸物的飲食習慣,易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機率) 大街小巷的鹹酥雞、雞排路邊攤位林立,可想見台灣人有多喜歡油炸物。這樣的飲食習慣,容易造成體內慢性發炎、濕疹、皮膚搔癢、氣喘與免疫機能失調等症狀產生,其中更可能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機率,范月貌藥師指出,由於現今的生活習慣與飲食偏高脂、高油,使得體內Omega-3脂肪酸與Omega-6脂肪酸攝取比例失衡,而導致的體內「發炎症狀」。 Omega-6脂肪酸多半來自油炸食物,當它在體內的含量過多時,將會導致發炎症狀,而Omega-3富含於海藻及深海魚蝦類油脂中,是能平衡過多Omega-6脂肪酸的攝取,抑制發炎症狀。 藥師:魚油有助平衡Omega-6脂肪酸   (魚油富含Omega-3,有效平衡體內過多的Omega-6脂肪酸) 范月貌藥師進一步說明,Omega-3常存在於大眾所知的「魚油」中,魚油包含EPA(二十碳五烯不飽和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不飽和脂肪酸)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屬於人體必需脂肪酸,攝取足夠的Omega-3脂肪酸,能平衡過多Omega-6脂肪酸。 攝取足夠的Omega-3可預防濕疹、皮膚搔癢、氣喘、免疫機能失調等症狀產生,更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的機率,而且不但能保養心血管,對於心臟、氣喘、乾眼症、大腦發育、產後憂鬱症等,都有所助益。由於現代人求快速營養補給、注重養生保健,富含Omega-3的魚油保健食品,常為消費者補充的第一選項。 魚油到底怎麼選、怎麼吃?   (魚油的挑選,需注意是否有重金屬汙染、天然食材的使用等問題) 但在魚油保健食品挑選上面,范月貌藥師建議,市面上部份市售的魚油,萃取自大型魚類可能使用有機溶劑萃取,恐有海洋毒物重金屬殘留疑慮,建議魚油來源選擇體型10公分以下小型魚,添加足量維生素E,因為維他命E有降低魚油氧化、維持成份穩定性。 消費者如需要購買魚油產品,要適當攝取、瞭解劑量,且魚油中所含的EPA和DHA易因光照、暴露於空氣或是未低溫冷藏而分解氧化,購買的產品應為避光容器包裝,購買開封後保存於陰涼處,並在有效日期內食用完畢,以確保產品品質。 在廠牌選擇上,挑選有品牌、有信譽的廠商,製程以蒸餾萃取出精純優質的魚油,如有通過國際品質認證之微生物、重金屬檢驗、有機溶劑檢驗、塑化劑檢驗及成份定量檢驗合格,或認明「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的產品,較來路不明的產品無健康疑慮。

《致林群書醫師 更正道歉啟事》

《致林群書醫師 更正道歉啟事》#疾病‧預防

《致林群書醫師 更正道歉啟事》 『本公司於優活健康網刊登之新聞,由林群書醫師所表示“液體性繃帶”等相關內容,未向林群書醫師本人採訪即刊登,造成林醫師本人及所屬單位的困擾,瑞光生醫 特此澄清並致歉。』                                                                                             瑞光生醫科技(股)公司 敬啟 2016.01.25

冬天心血管疾病好發 營養師:這樣做3高不上門

冬天心血管疾病好發 營養師:這樣做3高不上門#疾病‧預防

(撰文/Megan Chen) (諮詢/謝宜穎營養師) (圖片來源/取自優活健康網、普登生技)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需特別小心) 冬天腳步到!時不時就有胸悶、胸痛,運動過後甚至會有氣喘不停的現象嗎?要注意了,這些看似細微的小警訊,正預告著血管的固體脂肪、膽固醇也正緩緩堆積,一不小心就會成為阻礙腦袋、心臟運作的隱形殺手。 血管阻塞的徵兆出現時,除了即時就醫檢查外,平時飲食上有什麼預防措施,能搶先採取與準備的呢?營養學碩士謝宜穎指出,魚油中所富含的Omega3,可防止血栓、軟化血管管壁、提升血管壁彈性、阻止自由基的侵害,對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族群,有保健功效! 氣溫低血管收縮 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   (留意身體發出的警訊,僅快就醫檢查) 為什麼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營養師謝宜穎說,主要是因為溫度低,身體血管收縮比較明顯,血管彈性也跟著變差,所以假使本身血管已有粥狀硬化,阻塞等情況,到了冬天,就要特別小心注意心血管疾病! 謝營養師特別提醒,平時身體的一些症狀,就說明著血管可能出現小狀況,比如經常容易頭痛,運動容易氣喘噓噓,甚至四肢末端冰冷伴隨麻的症狀,若出現以上情況,請好好留意自己的身體。 如果在嚴重一點像出現胸悶、心悸,甚至半夜會突然心臟痛到醒來,這樣的朋友更要在冬天做好保暖,趕緊就醫檢查,立即改變生活作息,搭配飲食控管,改善血管狀況。 飲食是心血管疾病的幫兇!怎麼吃有訣竅   (慎選飲食,少油、少鹽、多纖維) 現代人飲食西化,重油、重鹹、重口味,實在讓心血管招架不住!謝營養師說,尤其很多人喜好炸物,加工食品、愛吃肉,以及生活作息不正常,這些飲食及生活習慣都不利心血管健康,容易造就很多3高一族。 「想要讓心血管保持健康,飲食真的很重要!」謝營養師說,飲食首重清淡,最好選擇天然食物,烹調方式盡量以清蒸、涼拌為主,同時要攝取好的油脂,讓飲食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多一點,像是魚類或堅果類,都含有豐富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另外,鹽份攝取多寡也需特別注意。 另外,謝營養師還提到,纖維質可以幫助降低體內的油脂,而蔬果中含有多酚等抗氧化物,有助心血管的健康;需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在水果的挑選上,應避免糖分過高,像是西瓜、龍眼、鳳梨等這類水果,建議以芭樂或蘋果為主要首選。 營養師:魚油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   (魚油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益處多多) 謝營養師強調,飲食中要特別注意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原因就在於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脂、提高好的膽固醇(HDL)、降低血栓的發生,以及增加血管的彈性,也就是說,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而這種營養素大多都藏在魚油及堅果裡。 不過,要找到適合的深海魚類,並且有時間自行烹調實在困難,尤其對於現代的忙碌族群,謝營養師建議,不妨可以購買魚油保健品,不過市面上魚油產品眾多,要怎麼挑呢?謝營養師分享幾個秘訣: 1)選擇有品牌、有信譽的廠商:由於魚油萃取技術不易,必須擁有精良的技術,才能萃取出精純優質的魚油。 2)確認來自純淨無污染的深海魚種:深海魚可能有重金屬殘留,要需特別注意魚油來源最好是選擇體型10公分以下之小型魚類,減少毒物累積疑慮。 3)檢視有否添加足量維生素E:可降低魚油氧化、維持魚油品質穩定。 4)確認是否使用蒸餾技術萃取而成,不使用化學有機溶劑萃取,可避免化學有機溶劑的污染。 當然最重要的是,產品應該具備並通過【國際認證品質微生物、重金屬檢驗及成份定量檢驗合格】,或認明通過「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才讓人安心。 魚油怎麼吃?趕緊看過來!   (依個人體質不同,攝取不同的劑量) 不過,魚油要吃多少也有學問,謝營養師說,一般民眾每天250毫克到500毫克即可,若要達到心血管預防疾病預防,則建議每天800毫克,如果是3高族群,則建議每天可攝取2-3克;最後,謝宜穎營養師提醒,若本身有凝血障礙,或是有肝病、需要開刀,有服用抗凝血劑等民眾,應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才使用。

真「肝苦」?瓦解脂肪肝 護肝有祕訣:五味子+芝麻素

真「肝苦」?瓦解脂肪肝 護肝有祕訣:五味子+芝麻素#疾病‧預防

(撰文/Megan Chen) (專業諮詢/新光醫院夏子雯營養師) (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網路)   (在台灣平均每6名成年人,就有1名B刑肝炎帶原者,每天有35人死於肝病!) 「肝若好人生是彩色;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這句話道盡肝臟的健康,對我們有多麼重要,但我們有因此好好保護我們的肝嗎?    肝病一直以來都是台灣的國病。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曾經指出:在台灣,平均每6名成年人,就有1名B刑肝炎帶原者,每天有35人死於肝病,可見肝病在台灣的盛行率,有多麼可怕! 各位民眾,你也是肝苦人嗎?新光醫院夏子雯營養師說,隨著工時增加以及外食的普遍,台灣人的脂肪肝盛行率更逼近3成,呼籲民眾要小心「肝」,彩色人生才不變色。想要維持肝功能,除了生活習慣調整外,也建議透過補充五味子及芝麻素,雙管齊下保護肝臟,「提升抗氧化力,抵抗體內自由基」! 即使肝指數正常 也可能患有脂肪肝 「肝指數正常就代表肝臟功能很好嗎?」夏子雯營養師解釋,就算GOT、GPT指數正常,也有可能患有脂肪肝的問題。營養師進一步說明,患有初期脂肪肝在做肝臟健康檢查時,並不會有GOP、GPT異常現象,所以導致許多脂肪肝患者無法把握黃金治療期,真的是相當可惜。 (即使肝指數正常,也可能患有脂肪肝,脂肪肝跟你的生活習慣也息息相關!) 夏子雯營養師接著說,尤其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比如:肥胖症、愛喝酒、糖尿病以及膽固醇過高等問題,這些人容易讓體內荷爾蒙分泌出現失調,導致脂肪肝的出現;至於30出頭的年輕人,脂肪肝的比例也不少,絕大多數都是因為生活習慣所引起,比如愛熬夜、睡眠不足、經常喝酒及外食等原因。也因此,夏子雯營養師呼籲:「即使肝指數正常,也要注重肝臟保健,藉由提升抗氧化力,來抵抗體內自由基的形成,強化肝臟的代謝功能!」 良好生活作息+營養素的補充 改善肝功能關鍵 至於應該怎麼養肝?夏子雯營養師提出自己的看法,她認為,要讓肝臟恢復正常功能,首要關鍵便是生活習慣的正常,儘量不要熬夜、抽菸、喝酒,尤其是年輕族群更是要注意。 (除了生活作息的調整,補充抗氧化類食物,例:五味子、芝麻素都是不錯的選擇。/圖片取自網路) 藉由補充抗氧化類的營養素也是極其重要的一環。國際期刊曾經針對五味子及芝麻素進行人體實驗,發現可以幫助降低體內GOT/GPT,並改善脂肪肝的症狀;夏子雯營養師說,五味子是一種木蘭科的果實類食物,裡頭含有五味子素、木質多酚等抗氧化物,研究指出有護肝、降低疲勞感的功效;建議平時有飲酒、熬夜或應酬習慣的民眾,建議每餐飯後可使用0.24至0.48毫克的五味子,達到保護肝臟的好處。 除此之外,芝麻素同樣具有活化肝臟健康的功效,夏子雯營養師表示,芝麻素同樣也是植物性的護肝成分,存在於芝麻類食物中,尤其以黑芝麻裡頭的成分最多,研究指出,適量攝取芝麻素,可以降低體內膽固醇、降低血壓、促進肝臟代謝毒素,以恢復肝功能等好處。但因為芝麻素成份極其珍貴,每顆芝麻內含的芝麻素不到百分之一,若透過食補可能攝取不足量還反而吃進過多熱量,建議民眾還是攝取萃取的芝麻素更方便、健康。 肝臟保養做好了 晚上睡得好、白天精神好  (作息正常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補充適合的抗氧化營養素多管齊下保肝護肝!) 想要讓肝功能運作正常,體驗一覺醒來精神百倍的舒暢感,夏子雯營養師說:除了不熬夜,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睡眠品質以外,補充適合的抗氧化營養素,例:從五味子及芝麻素中萃取精華的保健食品,避免抽菸、喝酒以及外食等,飲食方面應該多吃蔬果,才能強化體內膽固醇的代謝;並少吃飽和性的油脂,以植物性的蛋白質取代動物性蛋白質,多管齊下才是保肝的正確作法。

葡萄糖胺不再是唯一 關節保養靠UC-II更能修復軟骨、減少摩擦

葡萄糖胺不再是唯一 關節保養靠UC-II更能修復軟骨、減少摩擦#疾病‧預防

(撰文/Megan Chen) (專業諮詢/亞東紀念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骨鬆與骨腫瘤科主任吳凱文醫師) (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白蘭氏) (膝關節退化的患者在上下樓梯時容易出現無力或痠痛感。) 隨著年紀增長或是過度頻繁使用關節,膝蓋容易出現無力或痠痛感,如果你發現上下樓梯時膝蓋會有不適感或出現喀喀聲,代表可能已有膝關節退化的問題。我們經常以為保養關節,補充葡萄糖胺是唯一的方法,不過,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吳凱文醫師表示,根據美國一項人體研究發現,每日僅需補充40毫克的「非變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對關節保養的效果更優於傳統葡萄糖胺的2倍以上。 自我檢測 您的關節還行嗎? 吳凱文醫師表示關節退化的問題發生年齡有越來越下滑的趨勢,假使想知道自己有沒有關節退化的症狀,吳凱文醫師要大家不妨做個簡易運動來測試,也就是試著蹲下以及上下樓梯,來判斷膝關節有無出現異狀。假使膝關節開始發生退化,蹲下時膝蓋應該會不太舒服,上下樓梯時也會感到無力感,甚至伴隨著痠痛、疼痛。 (膝蓋經常發生喀喀的聲響,若伴隨著不適感,則要特別注意關節了。) 另外,一般人經常出現的關節喀喀聲,若伴隨著不舒適、疼痛、無力的症狀,或是發現關節活動角度受限的問題,就可強烈懷疑可能患有膝關節退化的問題,更要特別注意保養。 葡萄糖胺不夠看?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才能讓行動不卡關 過去我們總以為,要保養關節、軟骨組織,必須得補充葡萄糖胺才行,不過,單純補充葡萄糖胺的保健效果,並不是人人都有效;最近哈佛醫學院研究指出,適度補充「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更有助於減少軟骨磨擦,以及修復軟骨的作用。 「非變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是一項以專利低溫技術,從與人體關節軟骨組織極為相近的雞胸軟骨中,萃取出完整保有三股螺旋結構的活性膠原蛋白,是全球唯一的「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有助於修復軟骨、舒緩發炎反應;並且在一項由美國休士頓大學藥學系和加州大學Davis分校醫學系的共同研究中更發現,每日補充40mg「非變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效果為1,500mg葡萄糖胺加1,200mg硫酸軟骨素的兩倍以上。 (適度補充「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讓行動不卡關。/取自白蘭氏) 像是早過知天命之年,卻依然行動力十足的抗老化保健學會理事長謝明哲博士,也曾透露自己的保養之道很簡單,除了每天早睡早起,保持固定運動的習慣,飲食均衡以外,還藉著補充「非變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來維持自己敏捷的行動力。 而這個「第二型膠原蛋白」到底是何物?吳凱文醫師說,人體中膠原蛋白主要分為一、二、三型等20多種,而其中只有第二型是存在於關節軟骨的膠原蛋白,由於軟骨存在於骨頭和骨頭之間的連結處(關節部位),一旦關節中的膠原蛋白含量不足,軟骨就會萎縮、變形,相鄰的兩根骨頭因為摩擦而造成疼痛、行動不便,而且更會進一步磨損軟骨,加遽關節不適惡化。也因此,假使能夠藉著適度補充「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可說是一種不錯的關節保健方式。 哪些人適合補充「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吳凱文醫師說,每個人膝關節退化症狀不一,如果你是處於第一、第二期的症狀,雖然上下樓梯會吃力、伴隨痠痛感,但沒有到需要拄拐杖的地步時,這些人就很適合補充「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相反的,假使你的退化性關節炎症狀已經到了第三期,必須要拄枴杖才能活動時,建議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配合維生素C、E 可降低關節發炎 (骨骼保養需軟硬兼顧,才能達到全方位的完整保養。) 除了藉著補充「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之外,吳凱文醫師說,因為退化性關節炎本身就是一種關節發炎的表現,所以假使平時飲食中能夠多攝取富含能夠抗發炎的維生素C、維生素E,或者是膠原蛋白類的食物,有助降低關節發炎的症狀。 最後,吳醫師提醒,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每個人都不同,不過最常發生位置是在膝關節,假使民眾想要維持靈活的行動,應該要避免傷害膝蓋的運動,建議從事比較緩和的快走、騎腳踏車、游泳、滑步機等這類的運動較為適合。 當然要行動靈活,除了關節軟骨的保健外,吳凱文醫師也呼籲,還要搭配良好的支撐力,也就是「骨頭(硬骨)」的部分,才能勇健有力、四處趴趴走,所以建議民眾適量補充鈣質,以維持骨骼與牙齒的生長發育及健康;如此「軟硬兼顧」,才能達到全方位的靈活保養。

天然的最好?營養師:科學合成綜合維他命成分穩定、利用率更高

天然的最好?營養師:科學合成綜合維他命成分穩定、利用率更高#疾病‧預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報導) (採訪諮詢/楊氏診所營養師楊丞樺) 許多人選擇綜合維他命補充平日攝取不足的營養素,但卻有網路文章直指:「不要再吃某知名大廠綜合維他命!是100%化學合成,攝取對身體有害!」究竟在綜合維他命的選擇上,消費者該如何辨識呢? (綜合維他命要如何攝取才健康?) 科學合成綜合維他命研發製程嚴謹 確保來源乾淨且含量完整 營養師楊丞樺解釋,所有科學合成的維生素及礦物質都是以天然成分為研發基礎,其分子結構與天然極為相似,人體無法區分兩者差異,因此,在人體吸收及應用上並無差異。然而,科學合成的綜合維他命,因為經過科學研發製程,能確保每一顆錠劑所含的營養素來源乾淨且含量完整;反之,天然維他命因製程難以控管,可能會產生農藥或重金屬殘留,以及內含劑量無法標準化等問題。 他進一步補充,相較於天然來源,有些合成營養素除了成分較安全穩定外,更容易被身體利用吸收。如:天然維生素E光照下會自行分解不利身體吸收;天然葉酸在遇光、遇熱或處於酸性環境中時,容易失去活性,因此常會在儲存、加工或消化過程中大量地流失。而合成的β-胡蘿蔔素比起天然β-胡蘿蔔素活性更好,因此更利於人體吸收利用。 長期缺乏營養素自由基損害體細胞 恐增加心血管、癌症風險! 攝取科學合成的綜合維他命不僅人體利用率高, 根據JAMA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在2012年發表的大規模臨床研究顯示,長期服用合成綜合維他命的成人,能降低心血管、癌症等慢性疾病機率。營養師楊丞樺表示,均衡攝取營養素能減少自由基對身體的傷害,同時補充,長期營養素缺乏,容易產生抵抗力下降、記憶力差等症狀,進而增加心血管、癌症等慢性疾病風險! (長期服用合成綜合維他命的成人,能降低心血管、癌症等慢性疾病機率。) 對抗隱性飢餓應均衡飲食!每日攝取綜合維他命補充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營養素 近期調查顯示,高達99%台灣成人日常維生素及礦物質攝取不足,處於「隱性飢餓」風險,問題就出在外食、精緻化的飲食習慣。當民眾難以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將容易缺乏人體無法自行合成之營養素。營養師提醒,維生素參與日常人體代謝,而礦物質則是促進維生素正常發揮作用的關鍵輔酶,兩者缺一不可,同時均衡攝取才能發揮綜效,促使體內生化代謝正常運作,因此均衡的補充營養素,才是長期維持健康的關鍵。 (全台僅有9人達到衛福部所建議之六大類飲食指南標準,佔調查總人數1%/衛福部網站) 「營養素攝取應從日常飲食的多元、足量做起。」營養師楊丞樺建議,應均衡攝取蔬菜、水果、全穀根莖、豆魚肉蛋、乳品、堅果油脂等六大類食物,若因外食或自己在家煮菜色單一,很難均衡攝取各類營養素,建議可選擇適合自身年齡,並含多種人體無法自行製造之維生素與礦物質,補充身體所需的完整營養素。 Reference: [註1] Gaziano JM, et al. JAMA.2012;308(18):doi:10.1001/jama.2012.14641 [註2] 全台飲食認知行為調查,調查時間為2015/02/05-2015/02/19,共15天,回收有效問卷共657份,針對民眾對於自身飲食的認知與一般日常飲食行為進行調查。 [註3]衛福部建議之六大類飲食指南標

9成國人陷「隱性飢餓」泥沼不自知 男恐不孕、女骨鬆

9成國人陷「隱性飢餓」泥沼不自知 男恐不孕、女骨鬆#疾病‧預防

(撰文/吳美瑤) (採訪諮詢/新北市衛生局長期照護兼任營養師宋明樺) 在台灣,除了可品嘗到各式各樣的中華料理外,更有匯集來自全球各地的精緻飲食,加上台灣獨有的夜市小吃、吃到飽餐廳、手搖飲料店等充斥著大街小巷,如此快速便利的飲食環境,包辦了上班族從早到晚的用餐需求,若偶爾想來點下午茶或宵夜,也都能隨時滿足口腹之慾。但你知道嗎?這樣餐餐都能吃到撐破肚皮的情況下,竟仍有高達9成台灣成人深陷「隱性飢餓」而不自知! (高達9成台灣成人深陷「隱性飢餓」而不自知!) 熱量超標營養卻不均衡 你我都是隱性飢餓高危險群! 「究竟什麼是隱性飢餓?」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為日常飲食中缺乏維生素與礦物質的狀況。新北市衛生局長期照護兼任營養師宋明樺表示,現代人三餐外食多,不論是選擇便當或麵食,最常出現「重量不重質」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食物的份量與熱量常常足夠甚至超標,但飲食內容的品質與營養卻相對不足。根據調查指出,台灣高達99%成人每日飲食未達衛生福利部六大類食物建議標準,而國人不愛吃蔬菜、水果,更是加重隱性飢餓發生的主要關鍵。 隱性飢餓男女徵兆大不同 男恐不孕、女骨鬆 「隱性飢餓都是有跡可循!」宋明樺營養師表示,當身體缺乏各種微量營養素,如維生素、鈣、鉀、鋅、鎂等,會導致免疫力下降、代謝異常,可能變得容易感冒或久病不癒,以及出現過敏症狀,甚至引起諸多身體疾病;此外,男女在隱性飢餓的表現上也會有所差異。她進一步解釋,以男性來說,若身體長期缺乏鋅,就會造成生殖能力變差、精蟲品質不佳,甚至造成不孕的可能;另一方面,女性若長期缺乏鐵質、鈣質、維生素C,則易有貧血、骨鬆、皮膚老化等問題。 (女性長期缺乏鈣質、維生素C,易有骨鬆、皮膚老化等問題。) 事實上,由於男女身體構造不同,所需的營養素也相差甚多,加上現代人生活忙碌,常有壓力大、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這都是影響營養素的吸收效果或加速流失的原因,宋明樺營養師也點出男、女最常出現的不良習慣及影響。 男性易缺鎂、鋅、維生素B群 1)活動量大、流汗較多易流失鋅/鋅是維持生長發育與生殖機能的重要元素。長期缺乏,就會造成生殖能力變差、精蟲品質不佳,甚至造成不孕的可能。 2)肉類攝取過多易缺乏鎂/鎂是人體重要元素之一,有助維持肌肉與神經的正常功能,以及維持正常代謝,若缺乏易有代謝力下降、身體疲倦等問題。 3)抽菸、喝酒易缺維生素B群/影響身體運作、細胞代謝變差,可能引起貧血、口角炎等問題。 女性易缺鐵質、鈣質、維生素C 1)生理期易流失鐵質/女性比男性更需要鐵質吸收,尤其生理期時更需要補充鐵,長期缺乏容易有貧血、疲倦、暈眩的問題。 2)喝咖啡、愛吃甜食易缺鈣質/咖啡因會加速鈣質流失,若長期缺乏恐容易有情緒不穩、泌尿道結石,甚至有提高骨鬆的機率。 3)食量小、蔬果攝取量不足 易缺乏維生素C/ 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功效,可消除自由基,若缺乏會有肌膚老化、牙齦出血、傷口不易癒合等問題,甚至有引發癌變的可能。 宋明樺營養師也提醒,小孩挑食的情況以及老年人的牙口功能退化,與吸收能力變差,也會導致營養不均衡,這類都是隱性飢餓的高危險群。 攝取足量六大類食物 少外食少油炸多蔬果 「想逃離隱性飢餓的泥沼,最根本應從飲食足量、多元做起。」宋明樺營養師表示,可參考衛福部所建議的六大類飲食指南標準,均衡攝取蔬菜、水果、全穀根莖、豆魚肉蛋、乳品、堅果油脂等6大類食物,以補足各類營養素。同時建議應改掉過於精緻的飲食習慣,減少外食的次數,少吃油炸物並避免油膩的烹調方式。 (攝取足量六大類食物 少外食少油炸多蔬果。) 3原則 吃對綜合維他命! 事實上,因為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如:維生素B群、維生素C、鈣、鐵、鋅、鎂等,必須從食物獲得,但現代人常因忙碌或外食習慣而無法完整攝取,建議可藉由綜合維他命,補充飲食中所缺的營養素,但應掌握以下3原則: 1)應選擇大品牌、有認證的產品,不要相信或吃來路不明的營養保健品。 2)按照指示劑量服用,千萬不要認為多吃效果會比較好。 3)綜合維他命不能完全取代食物,每天仍需均衡飲食並多補充蔬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