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買就剁手!」雙十一購物節將近,你也是常說這句話的購物狂嗎?每次都無法克制地刷卡買買買,在購物時會有種被滿足的快感,等到月底收到信用卡帳單卻又後悔,身心科醫師教你判斷自己是否陷入了強迫性購物的惡性循環裡,並實際提供治療方法和預防方式,有效降低購物衝動。
「再買就剁手!」雙十一購物節將近,你也是常說這句話的購物狂嗎?每次都無法克制地刷卡買買買,在購物時會有種被滿足的快感,等到月底收到信用卡帳單卻又後悔,身心科醫師教你判斷自己是否陷入了強迫性購物的惡性循環裡,並實際提供治療方法和預防方式,有效降低購物衝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肥胖的人越來越多,這已經是世界性的現象。在已開發的國家中,人民普遍的超重,體脂肪比例過高。「胖子國」美國就不用提了,就連在台灣,男性的肥胖比例已經超過50%,女性則逼近40%。這就造成了非常多肥胖相關的健康問題,以及國家額外的醫療負擔。不管是為了健康還是美觀,防止過胖以及減肥,似乎已經漸漸成為現代人的一大要務。各種減肥的偏方、撇步、「課程」,像雨後春筍一樣的迅速興旺,成為一大商機。「暴食罪」是科學問題,不是向神懺悔就好那麼問題來了:肥胖的人,當初為什麼要把自己吃得那麼胖呢?還有,既然都已經嫌自己胖了,為什麼不能靠自己的意志減下來就好呢?天主教的戒律中,有所謂的「7大罪」(seven deadly sins),其中的一個大罪就是「 暴食」(gluttony),也就是對食物沉迷、貪得無厭的意思。其實不僅針對食物,暴食也涵蓋對任何物欲的過度沉迷、不可自拔的行為。可想而知,天主教在描繪暴食這個大罪時,一定都用個大胖子當模特兒。在他們的宗教觀念中,人會吃太多都是自己的錯,意志不堅之故,吃得越多,罪過就越大。妙的是,在天主教會的歷史當中,暴食的胖教士還真不少,會不會他們每吃一頓,都可以自己向自己懺悔一次,所以不用怕暴食罪的累積?那麼,暴食與肥胖,到底像不像天主教所說的那樣,肇因於個人的貪欲與意志不堅,錯都要算在當事人自己的頭上呢?這個用道德或哲學的角度來爭論,均屬無益,吃的欲望與胖的現象都是人的生理,凡屬人的生理,只有科學能告訴我們答案。我以前常開玩笑說,體重控制與減肥根本就不是醫學問題,而是數學問題。你吃下去的熱量超過你消耗的熱量,你就變胖,你吃下去的熱量少於你消耗的熱量,你就變瘦。所以,只要是會算算術的人,都沒有理由會過胖。開玩笑歸開玩笑,但其實肥胖是大學問,牽涉到極新穎的腦科學,路上走著的每一個胖子,腦子裡面都進行著厲害的生理變化。大腦「獎賞迴路」成飲食質變起源前面說過,肥胖人口的比例是逐年增加的。為什麼?難道說,近代人要比古代人更貪吃嗎?並非如此。第1個原因,隨著科學的進步,食物越來越容易獲得,也越來越便宜。換句話說,古代食物普遍不夠,除了少數王公大臣與教士,想吃就吃,所以有資格變胖之外,一般人就算再貪吃也沒有東西吃,只好乖乖的瘦。這個原因很簡單,大家一聽就明白,但是第2個原因一般人比較不知道,就是食物的「質」的變化。從上個世紀的後半到現在,我們所吃的食物,在本質上與更早以前的食物有很大的不同。食物中所含的糖分與脂肪比例,遠遠的高於以往。例如含糖飲料、糖果、蛋糕、餅乾這些所謂的「高熱量而低營養」的食物,在一般人食物當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高。這些食物與大自然產生的「天然食物」不同,我們可以把它們稱作「設計食物」。科學家在老鼠的身上,做了許多食物的實驗。老鼠的食量很大,幾乎不停的在吃,科學家模仿人類的「設計食物」,替老鼠設計了一種高糖含量、高脂肪含量的實驗食物,跟牠們平常吃的飼料(天然食物)不同。實驗的內容是這樣的:他們給這些小老鼠的主要食物還是「天然食物」,但間歇性的,每天有幾個小時餵給他們高糖高脂肪的「設計食物」。連續幾個禮拜之後,老鼠發生一種奇妙的變化:牠們對「設計食物」產生出類似藥物上癮的臨床表現,包括渴求、暴食、戒斷症狀,以及情緒過嗨等等。老鼠與人類的腦中,都有一個所謂的「獎賞迴路」,學名叫「中腦皮質多巴胺神經徑路」(mesocortical dopamine system),它從腦幹的腹側被蓋區(ventraltegmentalarea)出發,行經基底核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而到達大腦皮質。它的功能簡單來說,就是讓生物體在嚐到「甜頭」(比方說美食、性、賭博贏錢等等)時產生「爽」的感覺。它本來是生物在演化上為了生存與趨利,所產生的不可或缺的機制。與這個獎賞迴路相抗衡的,有另外一個「懲罰迴路」,它的功用則是避害。它會在某些外界的刺激或自己的行為導致對自己有害的後果時,壓低獎賞迴路的「爽感」,提升這個生物體的警覺,減少牠對於上述刺激或行為的渴望。在所有動物(包括人類)的整個演化過程中,這個「獎賞迴路」與「懲罰迴路」的協作,可以說是完美無間。它們成功的讓我們尋求利益,遠離禍害,使得物種得以長治久安,綿延不絕。然而不要忘記,演化所遵循的是大自然,我們的「獎賞迴路」針對的是「自然」的甜頭(好的刺激或行為),我們的「懲罰迴路」針對的也是「自然」的禍患(壞的刺激或行為)。那麼,如果有某種刺激的性質或強度,遠遠超出了自然的範圍的話,我們的腦會發生什麼事呢?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違禁藥品,又稱毒品。比方說古柯鹼(cocaine)與海洛因(heroine),都是人類用化學技術提煉純化出來的物質,過去的人類在演化過程當中,並沒有機會從大自然接觸到它們。換句話說,我們大腦的「獎賞迴路」與「懲罰迴路」並不認識它們,當然更談不上應付它們。糖、脂肪對生存演化有利,卻也讓人類如「毒品上癮」人腦在初接觸到毒品時,它們所帶來的爽感強度,就遠遠超過我們的大腦所能應付的範圍。反覆接觸之後,它們就會進一步的修改,扭曲我們原本的那兩個天然迴路,大大提高「獎賞迴路」對這些物質的渴望,同時大大壓低「懲罰迴路」對其後果的警覺。如果暴露毒品的時間夠長,次數夠多的話,這個人就會渴求越來越多的毒品,卻對它帶來的任何負面影響視而不見。這種腦變化,就叫做「上癮」。正常人之所以很難理解,癮君子為什麼會對那種鬼東西渴望到那種程度,殺人搶劫坐牢都在所不惜,其實就是因為他們的大腦已經產生質變,與我們不同的緣故。在上述的老鼠實驗當中,科學家發現,老鼠們被反覆餵食高糖高脂肪的「設計食物」後,對這些食物產生上癮的現象,而牠們腦部的變化,與對毒品上癮時的腦部變化幾乎一模一樣。換句話說,科學家可以藉著餵食糖與脂肪含量比天然食物高得多的設計食物,在老鼠腦中製造出「食物癮」。那麼,人又是如何呢?人的大腦獎賞迴路,先天就會被糖與脂肪觸發。這個很容易理解,因為糖與脂肪代表著能量,人體需要能量,也需要儲存能量,所以糖與脂肪的攝取是對生存有利的。人類的老祖宗得到能量不容易,大自然中的糖與脂肪在古代並非垂手可得,甚至可以說相當的稀罕,所以人類的大腦就演化出熱愛糖與脂肪的獎賞迴路,古人才會一逮到機會就吃甜的跟油的,把能量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在自然環境中演化出來的大腦,早就習慣了應付大自然的食物。大自然的食物中沒有那麼高含量的糖與脂肪,所以在自然環境中的人類,就算遇見了很大量的食物,也不會有獎賞迴路扭曲的上癮現象。然而,自從工業革命,科技發達以後,糖以及脂肪的獲取變得非常容易,並且成本低廉,人們發明了許多不是用以「生存」,而是用以「取悅自己」的食物。在自然環境中,並沒有哪一種食物是同時富含大量糖與大量脂肪的,可是在人造食物當中,這種例子卻是俯拾皆是,比方說:糕餅。像糕餅這種同時富含糖分與脂肪的食物,自然界並不存在,我們的腦子天生就不知如何應付。就好像未經人事的無知少年,乍遇身經百戰的美豔妖姬,瞬間就天雷勾動地火,愛得死去活來,愛得不顧一切。反覆嘗試之後,更會沉溺而不可自拔,只有吃到了它才能得到滿足,對任何其他天然食物反倒都覺得淡而無味。近年來的科學研究顯示,人類對這些設計食物上癮的大腦變化,跟前述實驗中的老鼠是一樣的。高糖與高脂肪的食物會讓人上癮,對食品工業來說,沒有比這更好的消息了。舉個例子:「飲料」。就生存的角度來說,飲料是完全多餘的。人需要補充水分,但有什麼理由,我們要在我們的飲水之中,加入大量的糖分呢?這裡面的玄機就在於,飲料工業只要在水當中加入足夠的糖分,就能讓人上癮。對飲料上癮的人,無法再接受淡而無味的飲水,所以就會不斷的用離譜的高價,去購買原本很便宜的飲水。糕餅類或其他的「垃圾食品」也是一樣,這些產品的共同特徵,就是高糖或高脂肪,最好是兩者兼具。它們的外型與口味,可能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但全都是誘使消費者反覆吃下過多的糖分與脂肪,然後對之上癮罷了。說得極端一些,這類食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更像是毒販與癮君子之間的關係。設計食物營養低,卻讓你淪為「食物癮君子」這並不是單一事件。人類的飲食習慣,正在消費者不知不覺當中,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大量製造的高糖高脂肪(加上化學香料以及防腐劑),但是低營養的設計食物,正在利用它們的成癮性,逐漸的取代熱量適中,高營養的天然食物,成為我們飲食的主流。從中得到好處的,是食品工業的製造者以及經營者(他們自己的主食反倒是高品質的天然食品),而付出代價的,當然就是觸目可見、滿街的「人類胖老鼠」。回到前面那個天主教的「7大罪」議題:「暴食」真的都是胖子自己的錯嗎?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未必。在古代只有天然食物,一個人吃得太多,也許可以歸咎於他自己。但在今天,飲食是龐大的商機,一個人從孩童時代開始,就不斷的被暴露到充斥成癮性設計食物的環境當中,很難自免於大腦迴路被修改,成為另一個一輩子的「食物癮君子」。要想在根本上防治過度肥胖的時代問題,需要的恐怕是全人類的集體智慧。(本文摘自/醫療不思議:顛覆認知的醫學古今事,一個腦科醫師穿梭於診療室與歷史檔案間的私筆記,那些你不知道的身體祕密、病症來源、醫療掌故……/麥田出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提到上癮,多數人想法都是負面的,事實上「上癮」為某些物質與大腦互動後的結果。國健署、教育部與台灣科學教育館三方合作舉辦「上癮的科學特展」,展期自即日起至明年5月30日,以科學角度呈現上癮的各個面相,希冀達到預防民眾上癮行為的效果。生活中的小確幸 也有可能因為上癮讓人失控專家研究指出,不管是咖啡、巧克力、睡前小酌的威士忌,這些成癮物質在生活周遭非常容易取得,多數被認為是生活小確幸的東西,也有可能因為上癮讓人失控。國健署表示,成癮容易讓人聯想到酗酒、吸毒等負面行為。儘管成癮行為的研究從1930年代就開始,但民眾普遍認為「成癮的人是在道德上有缺陷的」、「對物質上癮是生而為人行為上的失敗,而非健康問題」;因此,人們面對成癮相關議題,重視懲罰,而非預防與治療。但「成癮」和大腦功能有非常大的關係,探索成癮必需從大腦著手,如成癮的關鍵、大腦與成癮物質如何交互作用、成癮物質如何影響人們等。國健署指出,藉由研究成癮物質與大腦的互動,科學家由此釐清大腦的機能。發現成癮物質確實會影響腦部的功能,效用會因每個人體質不同而有差異,包括藥物耐受不良或過敏等反應。而成癮物質的作用原理與所有的藥品相同,與進入人體後在作用位置達到的適當濃度有關。 藉由互動遊戲 撕開人們對「上癮」的負面標籤「上癮的科學特展」從了解大腦開始,撕開人們對「上癮」的標籤。該展覽分為四區,現場藉由互動遊戲、實體展品、精美圖片及解說文字,讓更多人認識成癮物質,並了解成癮物質影響大腦的機制,進一步對上癮有更多的認知。展期至明年5月30日,有興趣的民眾可至台灣科學教育館七樓東側展區(台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免費參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需長途開車感到疲累的阿華(化名),有時會不小心打瞌睡,便想找提神方法,剛好在網路經網友提及有一種特製咖啡包,喝了之後可以精神百倍,長時間工作也不會累,阿華覺得可以試試看,便向網友購買,阿華在喝了特製咖啡包後,真的不再打瞌睡,但喝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只要不喝特製咖啡包,就會非常疲累、感覺全身不舒服。某天阿華在工作開車時遭警察臨檢,查到多包咖啡包,尿液也遭驗出有多項毒品反應,這時阿華才知道自己早已誤食毒品,感到晴天霹靂之下,也只能無奈面對司法的審判。以粉末裝在咖啡包裡毒品到底什麼是毒咖啡包是將不明的非法藥物,以粉末方式包裝在咖啡包或奶茶包裡,不同貨源或不一樣的包裝,含有不同成分,常見成份有K他命、搖頭丸、甲基安非他命、卡西酮、喵喵、FM2等,其中卡西酮或甲基安非他命,這類中樞神經興奮劑,使用後會直接影響心血管功能和神經系統,有不少人食用後,會產生幻覺、出現暴力傾向,且因咖啡包是混合型的非法藥物,施用者通常不知道自己服用了什麼藥物,讓醫療上難以預測施用毒咖啡的人,身體上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對身體也可能產生種種不可預期的危害,有著極大的死亡風險。依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107年全國物質使用調查」,有關「使用改裝型混合式毒品(如毒咖啡包、毒梅粉包及毒彩虹菸等)」、「非自願使用非法藥物」及「受毒品使用者傷害」的題目,若納入使用改裝型毒品者或無法辨別所用毒品者,我國使用或疑似使用任一種類非法藥物的終身盛行率為1.46%。我國各種非法藥物中,最常被使用的前四名為安非他命、愷他命、搖頭丸及大麻。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出現的改裝型混合式毒品,在本次調查中首次納入即排名第五,首次使用動機以「好奇」為主,近來新興毒品氾濫,毒品的包裝與時俱進,跳脫傳統毒品粉末、結晶狀的毒品樣貌,偽裝成毒咖啡、毒奶茶包,與平常所見的咖啡包或奶茶包包裝沒有兩樣,甚至以色彩繽紛的糖果、可愛造型的軟糖呈現,吸引大家的目光及好奇心,在不知不覺中卸下對毒品的戒心,容易導致民眾誤食,且無法預知包裝內毒品種類,對身體的傷害更是難以預測。勿購買來路不明的食品臺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關心您的身心健康,呼籲大家遇見來路不明的食品時,應隨時保持高度的警戒心,不要因為好奇心,輕易嘗試具有助興效果的糖果或沖泡包,也不應貪小便宜,隨意接受陌生人的免費飲料、酒水,或隨意在網路上購買標示不清或宣稱有特殊功效的飲品,以免誤食摻有新興毒品成份的產品,而陷入毒品成癮的萬惡深淵。如發現家人或親友有使用毒品的情形,或有毒品相關的疑問,都可以撥打24小時免費戒毒諮詢專線:0800–770885(請請您 幫幫我)。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安眠藥又稱為鎮靜安眠藥(Sedative-hypnotics),除了縮短失眠患者進入睡眠的時間、減少睡眠中斷次數、延長睡眠持續時間;也可舒緩患者恐懼、緊張、焦慮、不安等症狀,醫師也會針對病人的症狀、體質、年齡及病史,開立不同種類、劑量的藥物。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強制3種鎮靜安眠藥,必須附上黑盒警示(用於強調嚴重或威脅生命的風險);這3種藥物分別為eszopiclone(常見品牌名為Lunesta)、zaleplon(Sonata)和zolpidem(Ambien)。此外,除了使用安眠藥之外,也應找出睡眠問題的可能肇因,例如潛在的壓力、健康等問題。鎮靜安眠藥的用藥建議若需服用鎮靜安眠藥時,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彙整出四點用藥建議。第一點【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與主動就醫】一、保持規律生活作息,少喝含咖啡因的茶、咖啡;睡前別吃太飽、避免激烈運動或從事過度興奮的活動。二、失眠期間可尋求專業醫療人員,協助調整生活習慣或睡眠習慣;若因壓力過大而失眠,可向專業心理治療師諮詢。第二點【失眠就醫時,清楚向醫師說明自身狀況】一、失眠從何時開始、持續多久以及失眠型態(難以入睡、睡眠中斷、早醒、多夢、作惡夢等)。二、生活型態(輪班或夜班工作)。三、過去病史及正在服用的藥物(中、西藥)或保健食品。四、懷孕或哺乳。五、其他可能影響睡眠的生活習慣。第三點【遵循指示用藥】一、鎮靜安眠藥屬第三四級管制藥品,均為醫師處方用藥,需經過醫師臨床評估開立處方箋,藥事人員才能調劑供應。二、領藥時,需核對藥袋標示(姓名與年齡是否正確)、用藥注意事項及副作用。三、按醫囑服用,不要因藥效不夠而自行加量,或擔心副作用而自行減量。四、切勿將多種鎮靜安眠藥混用,也應避免同時使用酒精,以免因藥理作用增加使用的危險性。五、切勿任意購買及服用來路不明、標示不清或誇大療效的藥品,以免因該藥品摻加不明成分,而危害健康。六、服藥後應儘速上床,切勿開車或操作機具,保障自身及他人安全。第四點【與醫師、藥師保持聯繫】一、鎮靜安眠藥物通常為短期、間歇使用,並且配改變生活作息與養成規律運動,如果藥效不佳就得換藥;失眠症狀獲得改善後,醫師會逐步降低劑量或更換藥物種類,建議定期回診讓醫師了解病情進展,開立適合的用藥。二、用藥上有任何問題,應請教醫師或藥師,不要聽信非醫藥專業人員的建議。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為了維持體態使用毒品減肥是極大的錯誤觀念!14歲的少女小莉聽信同學建議,利用毒品咖啡減重半年,第一個月順利減重5公斤,沒想到持續服用敬在不知不覺中成癮,每天都要喝上4、5包,只要一停用馬上感到食慾大開、心情煩躁、作息混亂,總是會因為狂吃而快速發胖,懷疑自己已經上癮而求助醫師。包裝精緻易讓使用者卸除警覺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衛漢庭表示,新型混合型毒品,包括「毒咖啡」、「毒品咖啡包」、「毒梅片」、「毒軟糖」等,因外型精緻容易讓使用者下降警覺心。這些混合式毒品當中,含有多種成癮性物質,不但成分複雜,使用後更可能中毒、傷身、並且有成癮危害。初期效果好就會產生依賴現象衛漢庭醫師表示,許多初期使用者往往為了放鬆、提神、紓壓、減重而嘗試,並且在初期使用就得到良好效果因而持續使用,常常就會讓人不知不覺產生依賴現象,更造成生理、心理、社會各層次的危害。初期使用時雖然會有抑制食慾以及瘦身效果,但是一旦停藥,往往會有反彈性的食慾大開、暴飲暴食,同時因為藥物戒斷期所造成的煩躁,更可能讓使用者透過食欲發洩,反而越減越肥。透過飲食、運動控制 切勿用毒品減肥衛漢庭醫師表示,過去曾有門診個案最初使用中樞神經興奮劑類藥物減肥因而成癮,在成功戒除毒品後,反而半年內胖了15公斤,完全是「越減越肥」。更重要的是,毒品戒斷期的辛苦也往往是外人無法想像,是一個非常辛苦的過程。減肥還是需要透過飲食控制、適度運動,切勿使用毒品來減肥,免得越減越肥,不但傷了身體又受到藥癮所苦。如果真的有成癮相關問題,也切勿諱疾忌醫,要趕快到成癮防治科尋求專業醫師的求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是不是也深信「疲倦的時候吃個甜食,會讓人活力百倍」呢?其實這句話是錯的。甜食之所以會讓大家覺得具有瞬間提神醒腦的功效,是因為它所含有的糖分是砂糖的緣故。不過砂糖就跟菸酒一樣具有毒性,會讓人上癮,吃了還想再吃,需求越來越大。吃完甜食 竟會再次引發疲勞倦怠再者,甜食中所含有的砂糖是蔗糖,具有讓血糖值瞬間急遽升高的特性,所以才會給人一種吃了之後疲勞消失得無影無蹤,心情變得無比舒暢,且頭腦比往常還要清醒的錯覺。真正問題是在後頭。因為血糖上升的速度有多快,下降的速度就有多快。血糖值急遽升高的結果,將會讓身體為了使血糖值儘快下降,而不得不分泌大量的胰島素,導致人體在吃完甜食後的血糖值居然降得比吃甜食前還要低,再次引發疲勞倦怠與注意力不集中的感覺。換句話說,就是變得比吃甜食前還要疲倦。大腦與腸胃都會因為甜食而無法穩定運作另外,血糖值在下降的同時,身體還會分泌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等荷爾蒙來提升血糖值。這些荷爾蒙會刺激交感神經,讓人產生想要與人「爭鬥」或「逃避」的念頭。再者,血液中的葡萄糖,是大腦所需能量的重要來源,因此血糖值在短時間內急遽下降,將會直接影響到大腦的運作,讓人無法冷靜思考。吃甜食會在人體內引發各式各樣的化學反應,進而影響各種臟器的機能。大腦與腸胃都會因為甜食而無法穩定運作,連身心都變得越來越疲憊,最後反而要花更多的時間讓身心回復到正常的狀態,實在是得不償失。注意力無法集中 先倒水或溫熱的飲料來喝成功人士會在第一時間找出疲倦的原因,看看自己是屬於肉體上的疲倦,還是精神上的疲倦,接著再分別用不同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如果是肉體上的疲倦,那休息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了。將工作告個段落後就趕緊打個小盹,或是每年定期放幾次長假,到遠離人群的鄉下或跟平日生活截然不同的地方度假,藉以維持身心的舒暢。另一方面,當精神上感到疲倦,注意力無法集中時,第一步可先去倒杯水或溫熱的飲料來喝。也可以試著變換空間、找人說話、出去散步、做個伸展操,或深呼吸等方式來轉換心情,提振精神的效果還蠻不錯的。梅子是商務人士的最佳良伴這種時候,如果還是想吃點什麼東西的話,則要選擇鹹食而非甜食。鹽是具有活化交感神經效果的代表性食物。此外鹽的主要礦物質,能有效消除疲勞,同時提升人體的免疫力。據我所知,成功人士們都會先了解梅子、昆布、杏仁、小魚、豆子、無糖的鹽糖等各種食物的效果後,從中找出適合自己的攝取。其中,以日本人來說,獲得壓倒性勝利的就是梅子飯糰。小小的飯糰,吃上兩三個,就能讓人再次投入工作中。常言道有了梅子就不需要看醫生,確實如此。由梅子與鹽製作而成的梅乾,其中所含的檸檬酸不僅能快速消除疲勞,還能幫助米飯中的醣類有效轉換成能量。鹽,具有提升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以及排毒等的功效,不但能有效幫助長時間蓄積在體內的水分與老廢物質等排出體外,還能改善肩頸及腰部僵硬等困擾,放鬆效果極為優越。換言之,梅子飯糰兼具消除疲勞與補充精力等雙重功效,可說是商務人士的最佳良伴。不喜歡吃梅子的人,只要將它做成梅子醬,並跟香醋或黑醋混合加入料理中調味,就是一個融合日本菜與台菜風味的超級調味料;梅子中所含的兒茶酸,不僅能有效抗菌及滅菌,還有抑制發炎的效用,能達到健胃整腸的效果;至於苦味酸,則具有解毒的功能,對於宿醉的改善也很有幫助;另外也有預防糖尿病,及降低中性脂肪與膽固醇的功效。正所謂,小小一粒就法力無邊。(本文摘自/這樣吃,會變有錢!/好優文化出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0多歲的陳先生,當兵前就會喝酒,一次最多可以喝半瓶大瓶的高粱酒,目前有輕微肝硬化,曾短暫戒酒數天,但會出現失眠、情緒焦躁,甚至不自主的手抖、心悸、冒冷汗等症狀。酗酒恐造成300種以上的疾病臺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主任唐心北表示,飲酒所造成的問題,可概分為「醫療問題」、「心理行為問題」及引發的「社會問題」,酒精對人體造成的傷害遍及全身各器官系統,以消化道、神經系統為主,其次有心臟血管及新陳代謝等,可造就300種以上的疾病、病況或病程。最重要的是預防復發、降低復發機會衛服部草屯療養院成癮治療科主任林滄耀表示,成癮是一個慢性復發性的腦部疾病,也就是很難透過醫療根治,酒精、藥物成癮患者,一般來說除了藥物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預防復發並降低復發的機會。酒精中毒9大問題酒精中毒會影響體內大部分的器官,出現口齒不清、頭暈、步態不穩、失言、失態則達輕度酒精中毒,重度的中毒則會產生神智不清、體溫降低、心跳、呼吸緩慢、全身無力的現象,嚴重者還會導致昏迷、休克、甚而死亡,可視為急性的酒精中毒,長期飲酒對身體可能會有9項影響:1) 內分泌和新陳代謝系統酒精會干擾人體的荷爾蒙的運作。2) 性功能男性飲酒過度會導致性功能,生殖腺功能低下,包括睪丸萎縮、喪失性慾、體毛掉落、男性乳房增殖(男性女乳化)。3) 血液酒精會抑制骨髓的造血機能,也會導致貧血。4) 肌肉骨骼偶而會有嚴重肌肉病變,導致全身或局部軟弱無力、肌肉腫痛、急速腫痛。5) 心臟血管飲酒超過10年的患者,20%的酗酒者有心肌病變,可能演變為心室不整或心室衰竭。6) 腎臟有些酒精性肝臟疾病的病人會衍出腎絲球腎炎及腎衰竭。7) 營養酒精會導致肥胖,36%的酗酒患者缺乏維他命C,44%的酗酒者其維他命A的血清濃度過低。8) 惡性腫瘤酒精性肝硬化病人,若沒有死於其他併發症者,有15~33%面臨發生肝癌的危險。9) 畸型胎兒酒精可自由通過胎盤,誘發生長遲緩和畸型發育。別放下戒心 學習預防復發的能力林滄耀主任表示,戒癮的過程中會有難克服的意志力問題,此時尋求專業幫助就是必要的途徑,要從自己開始,到家庭、交友、工作、生活習慣等,戒癮治療的第一部就是全面都要回歸正常狀態,另外,戒癮過程當中的絕對禁忌就是別放下戒心,並學習預防復發的能力,林主任表示,不幸成癮時,接受戒癮治療絕對是預防慢性腦部疾病發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