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行為

忽視”菜花”治療 當心引發子宮頸癌

忽視”菜花”治療 當心引發子宮頸癌#性行為

菜花醫學名稱是「尖形濕疣」,也可以稱作陰部濕疣或性濕疣。因為它長的像食用花椰菜,而俗稱菜花。大部份都是經性行為傳染,少部分是經由接觸到不清潔衣物、物品所感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居家華指出,菜花是由一種叫做「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引起,簡稱HPV,此種病毒有許多種的亞型,引起菜花的病毒大部分為第6、11、16亞型。由於HPV病毒喜愛生存在溫暖潮濕黏膜環境中,經由親密性行為,讓生殖器及肛門周圍成為HPV生存及繁殖絕佳環境。HPV病毒常侵犯部位為男性龜頭、尿道口,女性則以陰唇、陰道、子宮頸最常見,假如進行口交,也會因此而傳染口腔。居家華說,HPV病毒潛伏期可長達三週至八個月之久,也有長達一年半以上案例,一般來說,大約平均三、四個月會長出菜花。居家華表示,目前用於治療菜花的方法有:液態氮冷凍術、藥品燒灼、手術切除、雷射電燒等,由醫師執行的治療方式,但會受限於就醫方便性以及醫療設備不足,較為方便作法是使用像是化疣敵、樂得美等藥膏。她解釋,化疣敵乳膏內含有Podophyllotoxin成分,具有刺激性和腐蝕性,是一種直接殺死病毒的治療方式,而樂得美乳膏作用較緩和,內含有Imiquimod成分,主要是誘發患者自身免疫力,來達到殺死病毒效果。以上兩種藥膏,皆須經由醫師評估,遵循醫師指示,患者在家自行塗抹即可。居家華提醒,近年來研究顯示,第16亞型HPV病毒在子宮頸癌中相當常見,因此尖形濕疣患者,若不治療,可能引發子宮頸癌,甚至外陰癌、陰道癌也有可能,因此罹患過菜花的婦女,務必記得每年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目前子宮頸疫苗已可以預防菜花,但價錢較高,且並非100%有效,所以菜花最重要預防方式就是要有安全、可靠性伴侶,並且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也要注重個人衛生習慣。 

落實安全性行為 ”套”住幸福快樂愛

落實安全性行為 ”套”住幸福快樂愛#性行為

農曆春節連續假期,正是舒解壓力尋求歡樂解放的時刻,但享受假期的同時不要忘了各種藉由性行為傳染的細菌、病毒也虎視眈眈想趁虛而入呢!提醒民眾不要因一時「性」起,而忘了如何保護自己,導致快樂一下卻要付出遺憾終身的代價。愛滋病毒主要的傳染途為「性行爲」、「血液」及「母子垂直」傳染,以臺北市累計至97年12月已有1866名遭受愛滋病毒的感染,而其中經性行爲感染高達87%。隨著新春佳節的到來,夫妻及情侶們親密關係容易「加溫」,若不小心謹慎,極易造成感染愛滋病毒之危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大家:享受「性歡愉」同時不要忘記「套住一生幸福」,全程使用保險套,方能有效遠離愛滋病毒的威脅。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使用保險套可以有效預防性病及愛滋病之傳染。從東南亞泰國政府大力推動100%保險套策略成果數據得知其該國保險套使用率從1990年的14%提升至1994年的94%;而其性傳染病也從1994年的410,406例下降至1997年的27,362例,顯示出「使用保險套」策略,對愛滋感染的預防性效果。臺北市97年統計顯示,同性間性行為的感染由96年38%攀升至78.8%,異性間性行為的感染也由96年7.4%升至12.6%,愛滋病毒並不會經由空氣、飛沫傳染,也不會透過日常生活中牽手、共餐、上課傳染,與感染者共同生活、比鄰而居而被傳染,需擔心是參加轟趴、性派對、或多重性伴侶及進行「不安全性行為」等個人行為,此無異是在拿自己的健康作賭注,一次不安全行為可能將造成個人生涯重大衝擊,因此愛滋病防治ABC三步驟,A:節制(Abstain)、B:忠實單一性伴侶(Be Faithful),在不能遵循A、B步驟的情況下也要做到C: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Condom)才是預防之道。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再次誠摯地呼籲,提醒容易發生危險性行為情境的市民於春節假期旅遊期間,應避免與性生活史不清楚、未確知是否感染愛滋病毒者發生性行為,且性行為時,應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為了自身安全外也保護另一半的健康。若不小心發生危險性行為,應於空窗期三個月過後,至醫療院所篩檢愛滋病毒(提供篩檢服務之醫院詳見疾病管制局網站 http://www.cdc.gov.tw/index_info_info.asp?data_id=1443)。落實「安全性行為」仍是防治愛滋病之一大重點,希冀透過提供資訊傳達,市民同胞一齊為愛滋防治努力外,更希望市民有正確的預防愛滋感染觀念,使社會大眾共同關心及參與,並結合政府、社會、家庭及個人的力量,防止愛滋繼續蔓延,攜手共同為臺北市市民的健康而努力。

嘿咻太激烈!?當心陰莖「突搥」斷裂

嘿咻太激烈!?當心陰莖「突搥」斷裂#性行為

「陰莖斷掉了」聽起來是件很可怕的事,實際上臨床也不多見,因為陰莖平時是軟而富彈性故不易受傷害。然而一旦勃起而變得堅硬時,便有可能因外力撞擊而嚴重受創。陰莖主要是由兩個陰莖海綿體(corporacavernosa)(即勃起組織)和一個尿道海綿體(corpus spongiosa)所構成,這些海綿體外圍包有一層強韌的陰莖白膜,在平時未勃起時厚度有2~3mm(毫米),但充血勃起後卻只有0.5mm(毫米),當遭受重大外力時,便會使這層白膜斷裂而造成海綿體破裂出血。臺安醫院泌尿科 - 陳欣宏醫師指出,造成陰莖斷裂最主要的原因,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因性交而受傷,最常見的姿勢是女性在男性上方劇烈抽動時,因陰莖滑脫而「頂撞」到女性的恥骨或會陰而導致陰莖白膜破裂,受傷時常可聽到一聲輕脆的斷裂聲,隨之而來的是陰莖劇烈疼痛且勃起頓時消失,並可見明顯皮下出血,腫脹及扭曲變形,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到尿道海綿體,而導致血尿或排尿困難。另外會引起陰莖斷裂的原因,尚包括使用不當的器械自慰,或因服用威而剛等藥物,導致陰莖在睡夢中持續勃起時,因不慎撞及硬物而斷裂;而在某些國家(如中東國家)因禮俗的關係而將勃起的陰莖硬「拗」回內褲內,而導致斷裂則是當地特有的原因之一。臨床上要診斷這種疾病並不困難,詳細的病史和理學檢查即可八九不離十,若有疑問則可以陰莖海綿體攝影術或尿道顯影術加以證實。但臨床上有一種特殊的案例,我們稱之為「潛在性陰莖斷裂」(subclinical penile fracture)它大多亦是發生在劇烈的性行為後,病人通常也有聽到一聲陰莖「突搥」的響聲,但當時並沒有劇烈的疼痛也不會彎曲變形,經數天之後,卻發現只要陰莖勃起即會感到一種莫名的疼痛感,且勃起消褪後即告緩解。陳欣宏醫師表示,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是陰莖白膜有分外縱層及內環層,這種傷害只造成外縱層破裂,但內環層因完好,故靜脈竇的血液沒有外漏,所以外觀上並沒有太大的異常。不管是明顯的或潛在性的陰莖斷裂,都須要立即處置。在80年代以前常以保守療法,即以消炎止痛藥及抗凝血劑和冰敷處置,但發現會有3成以上病人日後導致陰莖嚴重彎曲、動靜脈 管及陽萎等後遺症;於是之後主流醫學建議應以立即手術治療以得到較好的結果。一般是以全身或半身麻醉下進行陰莖白膜修補手術,根據陳欣宏醫師接觸過的案例,當時是以局部麻醉為病人施行這項手術,且同時矯正病人陰莖彎曲部分,手術後病人立即可回家,只須口服消炎、止痛藥及門診換藥,並沒有太多的痛楚且同時保有病患不欲人知的隱私權,術後恢復的情形相當良好。陳醫師提醒,手術後的保養亦是相當重要,除了要定時換藥以避免感染外,通常須「封刀」禁慾6週左右才可「重出江湖」,以避免二次傷害;若合併有尿道斷裂,則須在尿道手術後裝上導尿管2~3週,以避免日後造成尿道狹窄等後遺症。至於預防之道,首先當然要注意行房的姿勢及力道不可過猛,據說最近因經濟不景氣,很多「車床」族應勢增加不少,在狹小的空間裡,女上男下的姿勢的確是有較高的機率發生陰莖斷裂的情況。其次是一旦發生了,應立即到醫院求診,千萬不可聽信偏方甚或諱疾忌醫,否則日後不但不能「美好挺」,可能還會導致「無望再舉」而「永垂不朽」,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世界愛滋日 全民篩檢、防止蔓延

世界愛滋日 全民篩檢、防止蔓延#性行為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響應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以實際行動對抗愛滋,辦理「2008停止愛滋、全民篩檢、臺北第一」大型宣導活動,並於12月份規劃「全民愛滋篩檢月」系列活動,提供民眾免費愛滋篩檢定點服務,以鼓勵全民篩檢,重視自己健康,活動行程包含:12月1日於美國在臺協會,12月1日至5日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12月份每週星期六晚間於紅樓週邊商圈及每週五晚間於中山足球場。近幾年來臺灣地區愛滋病毒感染者之人數逐年增加,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愛滋病統計顯示,自73年起至97年8月止,愛滋感染累積通報個案數達16,821人,年齡層愈趨年輕化,以20至39歲居多,藉由「性行為」傳染佔所有發生比率中最高,以臺北市為例,近3年資料藉由性行為導致感染比率高達80%以上,如此高的感染率,其實是可以透過「單一性伴侶」、「安全性行為」及「全程使用保險套」達到預防目的,但它並不會經由空氣、飛沫傳染,也不會透過日常生活中牽手、共餐、上課傳染。以往所有愛滋防治的重點都集中在男同志、性工作者或是藥癮者等高危險族群,易使一般民眾容易忽略自己也有感染的可能,期待藉由世界愛滋日,呼籲大家去除原有對愛滋病的刻板印象,轉而注重自己的健康,主動進行篩檢,了解自己的健康情形,並持續做好安全性行為,避免感染到包含愛滋等性病,造成自己健康的危害,一起為對抗愛滋蔓延盡一份心力。再次誠摯地呼籲大家一齊來為愛滋防治努力外,並給予已受感染的病友多點關懷。今天多ㄧ分的努力,明日就少一分的擔憂,讓我們共同為臺北市市民的健康而努力。對於本次活動有任何相關的問題,歡迎來電洽詢1999。

放輕鬆!女性避孕靠自己 嘿咻不怕中獎

放輕鬆!女性避孕靠自己 嘿咻不怕中獎#性行為

根據2008年公佈的「女性避孕自主調查」,台灣地區15-25歲年輕女性約有四成女性擁有性經驗,僅有7%女生懂得採取避孕措施,高達93%女生把避孕的主導權交在性伴侶的手上,甚至有六成女性慣性依賴對方準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楊東川醫師表示,經過多年的呼籲,台灣女性墮胎率仍居高不下,甚至比性觀念開放的西方國家,例如法國高出六倍之多。這足以顯示台灣地區對於避孕的常識教育的實踐,仍與西方國家存有相當大的落差。雖然年輕女性都知道在發生性行為時需要採取避孕行為,但在實際行為上卻明顯缺乏自主性甚至對於避孕方式具有錯誤認知。避孕方式百百種,在避孕行為及認知上,保險套是大家誤認避孕效果最好的方式,而加上體外射精以及計算安全期等三種方式,則是最常被採用的避孕方式。楊醫師表示,其實若要達成滴水不露的避孕效果,光仰賴這三種方法其實是錯誤的行為。因為保險套容易因為使用不當以及保險套本身亦破損等原因而影響到避孕效果;體外射精以及安全期計算卻是眾多避孕方式中最不安全的選擇。如果要考量避孕的有效性、方便性以及安全性,醫師建議,口服避孕藥是健康女性十分適合的避孕選擇。楊醫師進一步說明,口服避孕藥主要是透過抑制排卵、干擾受精卵著床以及讓精子不易進入女體內三重作用來發揮避孕效果,如果能遵守使用方式,可以達到超過99%的避孕的效果,較保險套的使用更方便及有效。在口服避孕藥的選擇上,主要以低劑量的口服避孕藥的接受度最高,因為目前新型的低劑量口服避孕藥,除了能降低副作用的發生,有些還含有抗雄性素的成分(如含有CPA 或DRSP成分),能幫助達成避免意外懷孕的目的外,尚有改善皮膚油脂分泌降低青春痘發生以及降低生理期水腫等狀況的「正面幫助」,有避孕需求的女生,可以在諮詢醫師意見後使用。雖然使用低劑量口服避孕藥的優點很多,醫師還是要叮嚀女生,如果不確定另一半是否「安全」時,最好還是在發生性行為時,要求性伴侶使用保險套,並且避免多重性伴侶的行為,此舉能幫助避免性傳染疾病,例如HPV病毒(菜花、子宮頸癌)、HIV病毒(愛滋病)。總之只有女性真正掌握身體的自主權,才能放鬆身心享受美妙的嘿咻時光!!延伸閱讀:http://www.wewomen.com.tw/blog/blog_article.asp?dataId=512

全面預防子宮頸癌:疫苗+抹片

全面預防子宮頸癌:疫苗+抹片#性行為

2008年諾貝爾醫學獎揭曉,將獎項頒給發現子宮頸癌元兇-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或稱HPV病毒)的德國科學家哈拉爾豪森(Harald zur Hausen)。此為諾貝爾獎史上頭一回頒給婦產科領域疾病,意義非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婦產科醫師魏志尚表示,豪森博士在1977年發現HPV病毒,一反當時學界傳統認知,指出子宮頸癌並非遺傳,而是病毒導致。這樣發現也讓人們深究HPV病毒致病機轉、最終促成子宮頸癌疫苗開發和問世,成為近代公衛史上卓越成就。魏志尚說,全球約有50~80%的人終其一生曾被HPV病毒感染。該院區HPV病毒檢查結果中,有21%女性呈現HPV篩檢陽性。子宮頸癌疫苗問市是女性一大福音。豪森博士在發表諾貝爾獎得獎感言時表示,除了子宮頸癌,HPV病毒和更多癌症有關聯,如婦女陰道、外陰癌及肛門癌、陰莖癌、口咽癌等。目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各院區,提供子宮頸癌疫苗預防接種服務,此疫苗涵蓋病毒型別為第16、18、6、11型HPV 病毒。不僅能預防子宮頸癌,對於陰道癌、外陰癌前病變也有良好預防效果;此外在疫苗施打下,也發現了針對第6、11型病毒所導致的生殖器疣有逹95%防治效益。魏志尚強調,其實生殖器疣臨床上相當常見,帶給女性困擾除了尷尬、可能不斷復發還有治療過程不適。生殖器疣並非只有所謂「壞女孩」才可能罹患,在臨床上發現患者也有一般家庭主婦、年輕女學生甚至單一性伴侶女性,所以菜花防治也是子宮頸癌疫苗研發下的正向附加效益。他說,由公共衛生角度看來,接種疫苗來預防疾病是相當有效的,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呼籲以「疫苗+抹片」為預防子宮頸癌初級、次級防護。女性若能在尚未感染病毒前接種,能帶來更好保護效果。以中興院區為例,婦產科今年度也施打約500支疫苗。截至目前為止施打經驗也顯示疫苗安全性相當良好,臨床上不良反應、副作用也極少見。

接種HPV疫苗 100%預防子宮頸癌?!

接種HPV疫苗 100%預防子宮頸癌?!#性行為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給發現人類乳突病毒(HPV)的德國科學家,說起這種病毒,一般人或許陌生,但講到它引發的疾病:子宮頸癌!國人應耳熟能詳,因為這是台灣婦女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每年新增病例近六千人,幸而隨著抹片篩檢的推廣及疫苗的研發成功,子宮頸癌已能早期診斷、早期預防、且治療成功。目前已知的HPV超過200種,其中96種會感染人類。 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婦產科-郭石城醫師指出,感染生殖道的HPV又分兩大類型,「高危險病毒」與侵襲性子宮頸癌、外生殖器癌相關,常見的有16、18、31、33、35、45、52及58型,其中16與18型的盛行率在子宮頸癌病例中高達70%;另一種「低危險病毒」,如第6、11型,會導致生殖器疣及良性子宮頸病變,90%的生殖器疣(俗稱菜花)為其所引起。HPV通常經由性行為傳染,少數經母嬰垂直感染。根據國健局資料,台灣女性的HPV感染盛行率約15%;估計有性行為者半數以上終其一生會遭HPV感染,50歲以下婦女更有80%曾感染,但僅約1%的感染者出現臨床症狀。人體感染HPV後3-6個月會產生免疫反應,90%以上的感染者可在兩年內將病毒自然清除;但若身體未產生適當的免疫反應,HPV便可能引起生殖器疣及輕度的子宮頸癌前病變。持續的HPV感染,特別是感染高危險病毒型,數年後,可能發展成重度子宮頸癌前病變或侵襲性子宮頸癌。郭石城醫師表示,衛生署目前已核准的HPV疫苗,主要可預防高危險的HPV-16、18及低危險的HPV-6、11,由於疫苗不含病毒基因,所以不具感染性,安全性高。根據臨床實驗,疫苗對於HPV-16、18引起的第二、三級子宮頸癌前病變、原位腺癌,預防效果幾達100%;對HPV-6、11、16、18所造成的生殖器病變及癌前病變,亦有將近100%的預防效果。不過,要取得完整的保護效果,HPV疫苗應在六個月內接種三劑,也就是施打第一劑後的第2個月接種第二劑,第6個月打第三劑;若無法如期完成接種,也應於一年內接種完畢,所以花費並不便宜,大約要上萬元。值得注意的是,孕婦及已患子宮頸癌的婦女並不建議施打HPV疫苗,而且施打疫苗期間及之後一個月內不要懷孕;若接種期間懷孕了,並不需流產,但建議暫停施打疫苗,待生產後再繼續未完成的針劑。此外,HPV疫苗的保護力非百分之百,估計在台灣,97%由HPV-16、18造成的感染,及90%由HPV-6、11引起的生殖器疣,都可藉此預防,但接種者仍可能感染其他HPV病毒型,進而引起子宮頸癌病變,所以疫苗只能減少六到七成的子宮頸癌風險,郭醫師提醒,定期接受抹片檢查,仍有絕對的必要。

病毒、菜花、子宮頸癌

病毒、菜花、子宮頸癌#性行為

有性就有HPV 的感染可能,就像有陽光就有UV 威脅一樣性生活是正常而且必須的,但是只要有性生活,就有感染HPV 的可能性;因為人類乳突病毒HPV 的感染途徑,主要就是經由性接觸。我們在推廣衛教的時候,常跟民眾提到性教育的ABC:A 是禁欲Abstinence,因為一般人不是比丘、比丘尼,也不是神職人員,禁欲不太可能,所以在這裡我們把這個字句解釋為「拒絕性誘惑」;B 指的是單一性伴侶Be Faithful;C 則是意指保險套Condom。對現代人來說,要做到前兩項,拒絕性誘惑、一輩子維持一個性伴侶,的確不太容易;最後一項「使用保險套」看似容易做到,而且好處不少,但是也不是百分之百可以杜絕感染,因為HPV 跟性的關係就像紫外線(UV)跟陽光的關係一樣。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陽光的溫暖,但是有陽光的地方就有紫外線的傷害,你就是撐陽傘、戴墨鏡,還是無法完全阻絕紫外線;「HPV」也是這樣,性行為中就算是把「槍管」套起來,保險套套不到的地方還是沒有辦法完全阻絕HPV 感染。醫學界對於HPV 的瞭解是最近10 幾年的事,過去教科書上都寫:「子宮頸癌的形成原因可能跟『包皮垢』有關」。後來醫學界又懷疑是第二型的疱疹才是元凶,大家爭先投入這樣的研究,彼此間也有不少爭論;不過一直到1980 年代末期,快接近1990 年的時候,終於發現子宮頸癌的病理切片裡面,幾乎百分之百都有HPV 這個病毒存在,這才證明了HPV 跟子宮頸癌的相關性。感染HPV 的社會心理反應婦女朋友在得知患有HPV 的第一個反應,通常都是「震驚」。震驚之餘,可能出現的社會心理反應,包括焦慮、生氣甚或絕望。有些人擔心失去生殖能力或者擔心因癌症而失去生命。另外,因為HPV 是接觸傳染,患者也會懷疑伴侶的忠誠度,擔心朋友、家人或性伴侶對自己有負面的看法;有些會出現對身體意象的改變,性行為也會減少。這些反應中,最嚴重的當然就是擔心自己會不會因此得到子宮頸癌?子宮頸癌一開始,尤其是原位癌,往往沒有症狀,必須靠子宮頸抹片篩檢才能發現。已經比較晚期的子宮頸癌,多半會有症狀出現,如:惡臭的分泌物、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像是非經期的出血、性接觸時的出血、更年期後的陰道出血等等,都不能大意,一旦有這些症狀出現,要立刻檢查,找出原因。家花、野花都怕「菜花」「子宮頸癌」跟「菜花」源於共同的元凶,都是HPV 造成的,我曾經寫文章呼籲大家重視此一疾病,題目就叫做「家花、野花都怕菜花」;確實,「菜花」惡名昭彰,讓人聞之色變,因為長在生殖器部位,所以又稱作「生殖器疣」。不過「菜花」跟局限在小陰唇內側的「假性濕疣」(又稱乳突增生Papillomatosis)長相類似,有些醫師判讀錯誤,我在「病毒‧抹片‧子宮頸癌」(原水文化公司出版)一書中有詳細的說明,並附圖片作為對比。我在前面說過,現代人很幸運,藉由醫學的進步,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子宮頸癌跟菜花的致病元凶都是HPV,而且HPV 有200 多型,其中第6 跟第11 型會導致「菜花」;第16 跟第18 型會造成子宮頸癌。一種四價的疫苗,專門針對這四型病毒,已經研發出來,並且經美國FDA 審核通過,歐盟也在日前通過,國內十二月份也將上市;而另一種兩價的疫苗可能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引進國內。對於一個擾人的疾病,不用再去摸索,直接可以揪出元凶,加以圍堵,實在是非常幸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