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

慎防病毒性腸胃炎 注意飲食衛生

慎防病毒性腸胃炎 注意飲食衛生#腸胃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10月起基隆市陸陸續續,接獲醫院有零星腹瀉個案發生,從疾病管制局的監測資料亦顯示急診腹瀉就診病例百分比有逐漸升高趨勢,其中檢出多起為病毒性腸胃炎,其中又以諾羅病毒感染為主。衛生局呼籲民眾仍需多注意飲食及個人衛生,防範群聚疫情發生。腹瀉等腸胃道感染疾病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也可能經由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嘔吐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其中諾羅病毒的病原具有高度的傳播能力,常於校園及人口密集機構引起大規模的感染。另外,貝類水產品(如生蠔等)具有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的特性,生食受污染水域生產的貝類,也容易感染諾羅病毒等腸道傳染病而造成腹瀉。基隆市衛生局呼籲民眾落實「勤洗手、不生食及不生飲」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腹瀉最重要的措施。此外,在照護病人或清理病患嘔吐物及污染的環境時,建議配戴手套及口罩等防護措施,並於清潔環境後確實洗手,以防止因接觸或吸入污染物而造成感染。

細菌感染引發腸胃炎 幼兒應避免生食

細菌感染引發腸胃炎 幼兒應避免生食#腸胃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採訪報導)家中小朋友感染腸胃炎,常讓許多家長模不著頭緒,以為是小朋友亂吃,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劑師陳品君表示,感染性腸胃炎,多半是病毒、細菌或寄生引起,且兒童感染性腹瀉中,70%是病毒引起的,也有可能經由未煮熟的食物傳播,醫師建議,幼兒應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以防止細菌感染。腸胃炎原因可分為兩大類:感染性腸胃炎跟非感染性腸胃炎,通常的潛伏期為12~72小時,常見感染寄生蟲為梨型鞭毛蟲、阿米巴原蟲、隱孢子蟲,在兒童族群中只佔10%以下發生率,雖少見但可能引起嚴重併發症,也因為許多家長對於幼童又吐又拉感到相當擔心,因此醫師多半會開止吐藥、止瀉藥給病患,較少見藥品抗生素或其他藥物,只有細菌引起的感染性腸胃炎才可能使用。感染性腸胃炎又以糞口傳染居大多數,病毒會出現在糞便裡面,若手不小心沾到排泄物而誤食或吃到被排泄物污染的飲水或食物,就會遭到感染良好衛生習慣與環境是最重要的,做好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濕、搓、沖、捧、擦),約需40~60秒。更要注意洗手5時機:吃東西前、照顧小孩前、上廁所後、看病前後、擤鼻涕之後,才能降低感染的發生。哺餵母乳也可提升嬰兒免疫力,同時降低疾病發生頻率與持續時間,避免可能被汙染的食物或飲水或接種疫苗,另有口服輪狀病毒疫苗,世界衛生組織於2009年開始建議全面接種,出生6~12周就可開始接種。民眾常誤以為運動飲料等於口服電解質液,其實兩者並不相同,多數運動飲料糖分過高,需用水稀釋1~2倍後可供較大的兒童或成人使用。若發生腸胃炎應以清淡飲食為主,而國外小兒科常使用傳統的BRAT飲食療法,B是banana(香蕉)、R是rice(米飯)、A是apple(蘋果)、T是toast(吐司),可提供參考使用,並可適度使用益生菌、酸奶或優格製品,腸胃炎是一種可依靠自身免疫力康復的疾病,若非嚴重感染否則不需使用藥物。若幼兒若有發燒、腹瀉或嘔吐情形,將很容易導致脫水,須適時並盡速補充水分餅使細菌盡快排出體外。

幼童當心!夏季腸胃炎住院比率增3成

幼童當心!夏季腸胃炎住院比率增3成#腸胃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炎炎夏日,腸胃炎是兒童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根據台南市立醫院小兒科指出,今年暑期兒科門診腸胃炎的病患明顯增多,且7~8月兒科住院病人中,腸胃炎就佔了約五成,相較於3月份,住院病人腸胃炎的比率增加約3成!台南市立醫院小兒科主任吳靜淑表示,腸胃炎典型的症狀是上吐下瀉,也有以嘔吐或拉肚子為主的病例,通常合併肚子痛、發燒、腹脹、輕微感冒症狀等;腸胃炎又可分為「細菌型」及「病毒型」,潛伏期視病菌種類而定,由數小時到數天不等。細菌型腸胃炎主要是細菌感染所造成,其中以沙門氏桿菌最常見,也盛行於炎熱的夏季,主要由食入的食物和水所傳染。病毒型腸胃炎則主要由病毒感染所造成,最著名的為輪狀病毒,於秋冬季較盛行,但在台灣一年四季皆有病例發生,經由糞口傳染,有時也經呼吸道及飛沫傳染。吳靜淑主任指出,腸胃炎治療上,多數採取支持性治療法,其中主要是矯正水分及電解質的不平衡現象。脫水嚴重病例則禁食並給予靜脈點滴注射,於症狀漸緩時開始餵食。腹瀉較不嚴重的疾病,可以口服電解質液補充,嬰兒改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避免喝牛奶、果汁或運動飲料。餵哺母乳的嬰幼兒,則可以較少量的母乳搭配口服電解質液餵食,可視臨床症狀改善情況,適度增加母乳的餵哺。一歲以上或更大孩童則可以稀飯、土司、饅頭等餵食,應避免乳製品或過分油膩食品。適逢暑假,孩子外食及戶外遊玩的機會增加,吳靜淑主任提醒父母應協助小朋友維持良好的個人、食物及環境衛生;處理食物或進食前、如廁後,以及處理嘔吐物或糞便後都須徹底用肥皂洗淨雙手,並即時用稀釋家用漂白水或70%酒精消毒受污染的物件表面。八個月以下嬰兒可接種輪狀病毒疫苗來預防輪狀病毒。家長也要特別注意小孩糞便若有血絲、有脫水跡象、活動力減弱(尤其三歲以下幼童)、腹瀉合併發燒兩天以上,都應盡快送醫!

炎炎夏日病從口入 當心腸胃道發炎

炎炎夏日病從口入 當心腸胃道發炎#腸胃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炎炎夏日,食物的衛生及保鮮問題須更謹慎注意,因為十二、十三日接連兩天,各有十多位遊客因為集體腹痛、腹瀉,疑似食物中毒,來到花蓮慈濟醫院急診室求治,所幸經過醫護團隊給予藥物及適當的水分補充後,近三十位遊客皆無大礙,陸續出院。經過檢查後,花蓮慈院檢驗醫學科主任陳立光醫師研判應該是前一天的飲食遭到細菌汙染,導致個案腸胃道發炎,造成腹痛、腹瀉等症狀。由於台灣地處亞熱帶,四季如春,食物中毒的發生不受季節限制,但是因為夏季氣侯炎熱,食物若是沒有經過適當的保存,很容易就會遭到細菌汙染,人一旦把這些食物吃下肚裡,就很可能會造成胃與小腸發炎,進而出現腹痛甚至上吐下瀉等食物中毒症狀。陳立光醫師表示,還好近三十位個案都很有警覺性,在凌晨出現症狀後,一大早馬上就來到醫院治療,經過適當的藥物與靜脈點滴輸液治療後,症狀都在幾個小時內得到緩解,陸續出院。花蓮慈院急診部主任胡勝川醫師表示,食物遭細菌污染的原因包含加熱或冷藏不足,生食熟食互相污染,工作人員與處理環境衛生不良,水源受污染等。可能感染的細菌也有很多種,依照個案情況不同會產生不同中毒症狀及嚴重程度,嚴重者甚至可能因此有生命危險,所以,胡主任提醒民眾,除了平常要落實洗手習慣,在非正常狀況下,如果短時間內出現多次腹瀉症狀,就應該到醫院檢查。

輕忽腹脹血便 婦罹大腸癌誤以痔瘡

輕忽腹脹血便 婦罹大腸癌誤以痔瘡#腸胃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排便習慣突然改變,可能是大腸癌警訊,千萬不可輕忽!一名44歲的單親媽媽郭小姐因腹瀉血便到醫院就診,醫師為她安排作大腸鏡檢查,但患者認為只是痔瘡加上腸胃炎,故輕忽未受檢,直到因持續半年腹瀉血便導致無法工作養家才就醫,但診斷發現已經是大腸癌第四期。郭小姐說自己身體一向很健康,飲食均衡,排便也很規律。去年夏天開始有時血便、有時腹瀉、有時腹部劇烈絞痛卻解不出來、有時肚子脹氣鼓得像懷孕五個月的樣子,女兒勸她趕快就醫。當時羅東博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欲為她安排大腸鏡檢查,但郭小姐認為只是痔瘡和腸胃炎問題,便至藥房購買降火氣治療痔瘡的藥物服用,未再返院做大腸鏡檢查。今年除夕郭小姐感冒後始終未癒,且經常腹痛到差點昏厥,有時失禁腹瀉解出大量水狀血便,嚴重影響生活作息也無法再工作養家,只能靠低收入戶補助度日。就讀高三的女兒擔憂母親的身體狀況,邊唸書邊打工幫助家計,今年五月在女兒催促下郭小姐到羅東博愛醫院就診。羅東博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余盈輝醫師表示,肛門指診發現有黏液狀血便,腹部並未觸診到異常腫塊或痛點。郭小姐接受建議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檢查中發現直腸與乙狀結腸交接處,有一個大於5公分幾乎佔據整圈腸壁的腫瘤,造成腸道狹窄及表面易滲血。另外在腫瘤上端10公分內也發現3個約0.5公分的瘜肉,遂進行瘜肉切除及腫瘤組織切片,病理組織檢查證實罹患大腸癌,其餘3個瘜肉則為良性瘜肉。此時郭小姐提到這幾個月摸到左鎖骨上方有顆東西,理學檢查發現應為腫大的左鎖骨上淋巴結,有轉移的可能性。接下來就進行手術前的癌症期別判定,腫瘤指數並未超出正常值,胸部與腹部電腦斷層未發現肝臟或肺臟的轉移,唯大腸腫瘤附近淋巴結及左鎖骨淋巴結腫大,期別判定可能為第三期或為罕見的僅左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的第四期。幾經討論郭小姐決定先接受手術治療,五月底羅東博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余盈輝醫師以腹腔鏡微創手術為郭小姐進行結腸低前位切除手術,同時合併左鎖骨上淋巴結切除手術。腹腔鏡微創手術的好處,在於傷口小、恢復快。就郭小姐而言,僅在腹部有四個小傷口;如果是傳統手術,傷口至少15公分以上,恢復期也會較長。郭小姐的術後病理報告確定為罕見的僅左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為第四期大腸癌。余盈輝醫師表示,根據文獻資料統計,50%以上的大腸癌病人,其腫瘤細胞會轉移至肺臟跟肝臟,再來就是腹部的其他器官,僅轉移到鎖骨上淋巴結的比例不到1%,郭小姐是他從醫治療上千例大腸癌個案中,唯一一個僅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的病人。郭小姐術後恢復順利,於第7天出院,後續安排接受化學治療,將配合標靶藥物使用,提高療效。另外,郭小姐目前腸道症狀已改善,不再腹脹與解血便,也已展開化療,後續還將進行標靶治療,對於自己輕忽病症感到很後悔,看到高三畢業的女兒為了要工作賺錢養家而選讀大學夜間部,郭小姐心裡感動也很不捨,她以過來人的心情呼籲鄉親要注意自己的健康,不要輕忽身體的小變化,因為它可能是罹患疾病的大警訊。

美冷凍生黃鰭鮪魚有毒?台灣未輸入

美冷凍生黃鰭鮪魚有毒?台灣未輸入#腸胃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 日前傳出美國爆發疑似冷凍黃鰭鮪魚汙染沙門氏桿菌造成食物中毒事件,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表示,這些用來製作壽司及生魚片的黃鰭鮪魚遭到沙門氏菌污染,美國加州生產加工魚製品之Moon Marine USA Corp公司,在13日宣布回收26,683公斤冷凍生黃鰭鮪魚(涉案商品標示名稱為Nakaochi Scrape AA或AAA),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昨(15)日表示,這些問題產品未輸入我國,請消費者安心。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將會持續關注事件發展,並採取必要邊境輸入管理措施。食品藥物管理局並說明,若食物遭到沙門氏桿菌汙染,則可能引發腸胃炎,但沙門氏桿菌不耐熱,因此若能妥善料理,加上高溫烹調,就可殺滅細菌。食品藥物管理局同時也建議民眾,防範細菌性食物中毒,除了選購衛生乾淨的食品、妥善保存、生熟食分開、食物料理加熱要完全,用餐時還要注意個人衛生習慣,並提醒國人若赴美國旅遊應注意美國當地回收資訊,在餐廳用餐或自行於賣場購買壽司或生魚片等食品時,應注意產品衛生安全。

影音/流感之外 腸胃炎病患增2成

影音/流感之外 腸胃炎病患增2成#腸胃炎

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的影響,包括彰化、新竹、嘉義及淡水今天清晨都出現10度以下低溫,不過,冷氣團從今天白天起開始減弱,各地降雨也會逐漸減緩。但最近門診急診發現,除了流感病患之外,還有民眾感染諾羅病毒造成的腸胃炎,光是最近這類上吐下瀉的病患就增加2至3成。 天氣真的又濕又冷,走在路上的民眾,口罩、帽子、保暖外套全都派上用場,氣象局表示,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的影響,包括彰化、新竹、嘉義及淡水今天清晨都出現10度以下低溫,不過,冷氣團從今天白天起開始減弱,各地降雨也會逐漸減緩。最近冷氣團一波波接著報到,醫院裡也擠滿了看診的民眾,但門診醫師就發現,病毒性腸胃炎病例近來增加了兩到三成,患者普遍嚴重上吐下寫。而根據疾管局統計,從去年十月至今,國內已有23起病毒性腸胃炎群聚疫情,其中11起為諾羅病毒引起。醫生表示,諾羅病毒最大的特色就是傳染力相當強,只要病毒進入體內,就會在人體的腸內快速增生,造成上吐下瀉,而且諾羅病毒沒有特效藥,也沒有疫苗可以注射,最佳預防還是要勤洗手並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避免被病毒感染。

無藥治、無疫苗打 什麼是諾羅病毒?

無藥治、無疫苗打 什麼是諾羅病毒?#腸胃炎

近日來除了一連串的全家大小上吐下瀉掛病號之外,也有社區住戶出現全家腹瀉現象,先是小朋友出現水瀉,隔天換爸爸、奶奶又吐又拉,等到好不容易祖孫的症狀漸漸和緩了,連幫忙照顧的媽媽也跟著霸佔廁所出不來,一出來就轉往床舖,全身軟弱無力。最近門診裡就看了好幾個病患,一問之下,才發現竟然全家都有相同病況。為什麼會讓全家人一起拉肚子、搶馬桶呢?說穿了,其實是諾羅病毒在作怪!阮綜合醫院兒科于靜雯醫師說,諾羅病毒以秋冬與初春等氣候較為涼爽的季節最為常見,感染的症狀和一般感冒類似,除了發燒、全身酸痛,還會有上吐下瀉等現象。諾羅病毒傳染力很強,常常只要家中有一人感染,有可能全家通通病倒;有不少人是水瀉,甚至一個晚上拉上三、四次,還有人是一天吐十多次,吐到虛脫無力。于靜雯醫師表示,諾羅病毒是一種會造成人類腸胃炎的病毒,通常在感染後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就會出現症狀,但也可能快速到接觸病毒十二小時後就發生症狀。但感染諾羅病毒,就一般說來,來得快也去得快,發病期約二到三天,約一週內會慢慢好轉。諾羅病毒的特色之一就是傳染性很強,傳染途徑除了食物與飲水之外,也包括了飛沫傳染,有時即使是戴上口罩,也阻絕不了病毒入侵,從患者的糞便、嘔吐物,吃到被污染的食物或飲料,或是接觸患者使用過的物品,以及為了照顧患者而有直接接觸,都可能因而被感染。于靜雯醫師說,目前並沒有藥物可以對抗諾羅病毒,沒有疫苗可以預防諾羅病毒的感染。若吐或拉得太厲害而無法進食或活力減退,就需要到醫院用靜脈輸液以補充水分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