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

春節顧腸胃/春節吃太好 慎防腸胃炎

春節顧腸胃/春節吃太好 慎防腸胃炎#腸胃炎

過年不忌口,當心疾病纏身壞了休假的興致!馬偕醫院淡水分院指出,去年農曆春節期間急診室常見的疾病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含發燒)、胃腸炎,整整佔了將近五成的急診就診人數。進一步分析,主要是因為季節因素,如冬季氣溫較冷時,容易發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提醒民眾無論居家或出遊都應注意保暖。此外,春節期間親友團聚或相互拜年,人際關係互動頻繁也容易造成上呼吸道疾病傳染。而年節期間飲食過於油膩也是影響腸胃道疾病發生的因素,提醒民眾應適時適量均衡飲食及注意衛生。新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春節期間無論與家人團圓或與親友出遊,要注意避免意外,如有感冒症狀務必配戴口罩及儘早就醫,並養成進食前洗手的良好習慣,以免疾病發生。春節期間有就醫需求,仍應儘速就診以免影響病情,民眾可至衛生局網站查詢各急救責任醫院農曆春節期間門診服務時段及接駁車時間表。

春節期間腸胃炎病例較多 注意飲食衛生

春節期間腸胃炎病例較多 注意飲食衛生#腸胃炎

新年過節在外頭吃喝玩樂,除了小心別著涼不慎感冒之外,民眾也要特別注意飲食的清潔衛生。根據行政院國民健保局的統計,過去連續3年的農曆新年期間,病毒性腸胃炎全都榜上有名,疾管局提醒民眾飯前務必洗手,以及蔬果確實清洗乾淨,以免染上病毒性腸胃炎。(圖片翻攝自疾管局衛教單張。)民眾開開心心過新年,小心別被生病打亂計畫與心情,除了小心今年度嚴重的流感疫情之外,也得對吃的東西特別小心,並注意飲食前後的衛生習慣。健保局統計去年(100年)春節急診的病例,發現感染病毒性腸胃炎人數,僅次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的人數,健保局提醒民眾注意飲食衛生。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資訊指出,病毒性腸胃炎主要由諾羅病毒與輪狀病毒所引起,常見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 腹痛與腹脹、腹瀉、發燒、畏寒,且若遲遲未就醫,嚴重可能造成脫水、休克、菌血症、敗血性休克、腸胃出血、腸穿孔破裂或是腹膜炎。而一般可傳染期來說,諾羅病毒在急性腹瀉後的48小時內,仍然具有傳染力,輪狀病毒則是在急性發作期8天內。民眾想預防疾病上身,隨時注意手部清潔是最佳防範之道。疾管局提醒民眾,飯前與上廁所後務必洗手、蔬菜水果確實清洗乾淨、盡量避免生食生飲、注意居家環境衛生;至於小朋友方面,可詢問小兒科或家醫科醫師自費接種疫苗。

春節主要急診疾病!感冒、腸胃炎最多

春節主要急診疾病!感冒、腸胃炎最多#腸胃炎

農曆春節將至,今年九天的年節期間,不論出門旅遊或在家休養生息,健保局提醒大家要多多防範容易引發的疾病,並預祝大家健康平安歡度春節。根據健保局統計,去年農曆春節期間前十大「急診」傷病分別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胃腸炎、不明熱、表面傷或挫創傷、流行性感冒、眩暈、過敏反應、噁心或嘔吐、下呼吸道疾病、皮膚或皮下組織感染。以最近3年(98、99、100年)農曆春節期間的十大急診傷病來看,主要的急診疾病前五項大致相同,平均每日分別約有1,300至8,000餘人次的急診。歸納主要急診疾病的病因,主要可分三大類:首先是季節因素,年節期間為流感疫情高峰期,季節性疾病如感冒及病毒性腸胃炎成為春節期間急診次數較高的疾病,特別在6歲以下年齡組間占了約70%的急診次數,健保局特別提醒家長需注意小朋友的禦寒措施。其次病因為飲食因素如胃腸炎,呼籲民眾注意飲食衛生及適量飲食。最後病因為意外因素,如表面傷或挫創傷,民眾應多留心自身安全,避免意外發生。此外,健保局提醒民眾今年有較長的春節假期,如有診療需求,可上健保局網站「春節假期 安心就醫」專區查詢各鄰近提供服務的醫療院所,並多多關心家中長輩的健康,避免長時間久坐並維持低油、低鹽、低醣、高纖的良好食習慣,另外也需注意保暖措施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發生及惡化。

早晚溫差大  注意保暖小心感冒腸胃炎找上門

早晚溫差大 注意保暖小心感冒腸胃炎找上門#腸胃炎

今年氣溫冷得慢,天氣也不穩定,中午甚至出大太陽,早晚溫差大的天氣變化容易有感冒、發燒、腸胃炎情況發生,據媒體報導校園也出現B型流感傳染潮,加上這兩週是國中、小學月考時段,學生請假在家休息的比例也明顯增加。衛生局疾病管制處指出,根據往年經驗,每年十二月到隔年三月是流感高峰,一般感冒症狀多為鼻塞、流鼻水、咳嗽,流感會有高燒、頭痛、畏寒、全身痠痛、疲倦等症狀,只要符合兩個以上症狀,就極可能是罹患流感。這波流感病毒又特別喜歡侵襲喉嚨,許多病人咳嗽嚴重,咳到無力、失聲,也因早晚溫差大,醫院診所感冒發燒、腸胃炎病患又明顯增加,很多腸胃型感冒與B型流感症狀相當,最少都有連續三天上吐下瀉的反應。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南投醫院感染控制科衛教文章表示,勤洗手、蔬菜要清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注意居家環境衛生、新生兒餵哺母奶可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力這些都是預防腸胃炎的幾個簡單方法,若不慎患腸胃炎,要多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以避免脫水,建議在家多休息,少到公共場合,一般而言,會持續1 至6 天,但大多數的人感染病毒性腸胃炎之後都可以康復,沒有任何任後遺症。腸胃炎導致大腸穿孔 男童險致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8873季節轉換期間 注意幼兒急性腸胃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924飲食不節制 腸胃炎搞怪瀉水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9895 

吃完飯後上吐下瀉 12名學童疑似食物中毒

吃完飯後上吐下瀉 12名學童疑似食物中毒#腸胃炎

昨天(10)南投縣埔里鎮愛蘭國小午餐後,12名學童出現上吐下瀉、腹痛疑似食物中毒症狀。初步治療並診斷後,研判為急性腸胃炎。診後確認情況穩定,目前學童已陸續出院返家休養。10餘名學童集體發病後,院方及南投縣政府衛生局不敢大意,衛生單位已將相關檢體送驗,愛蘭國小學務主任陳妙娟表示,營養午餐由廚工媽媽備料烹調,供應全校800多人食用,除了有學生反映綠豆地瓜湯有塑膠味,未有其他異狀發生。埔里基督教醫院急診醫師黃勝弘則表示,一般食物中毒約需4至6小時才發病,且會有發燒情況,愛蘭國小學童在餐後30、40分鐘後出現不適,時間短且均無發燒,初步研判不像是食物中毒點滴投藥後,小朋友都已不再腹痛,研判像是急性腸胃炎。竹東榮民醫院衛教文章指出,急性腸胃炎是小朋友最常發生的疾病之一,典型的症狀是上吐下瀉。大致區分為「細菌性」及「病毒性」的腸胃炎。「細菌性」中最有名且常見的就是沙門氏桿菌感染;「病毒性」中最有名的則為輪狀病毒感染。急性腸胃炎輕則兩天自然恢復,到較嚴重會有血絲粘液便、高燒持續不退、腹部絞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可以持續一週左右。一般而言,「細菌性」腸胃炎較為嚴重,也比較容易出現胃出血,腸穿孔破裂,甚至腹膜炎之併發症。所以家長們必須確保飲食的安全及注意防範群體之間感染,以免引發嚴重併發症。為何小孩會過敏? 與孕婦抽菸、過敏有關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64高凌風拉皮打玻尿酸變年輕 半年後打回原形?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HN_Yr=0&HN_Mon=0&aid=13401&sor=1益生菌可提高流感抵抗力?北歐最新研究顯示可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54&HN_Yr=0&HN_Mon=0

肚子痛又發燒! 別緊張~恐是急性腸胃炎

肚子痛又發燒! 別緊張~恐是急性腸胃炎#腸胃炎

急性腸胃炎是大人及小朋友常發生的疾病之一,典型的症狀是上吐下瀉,但是也有單獨以嘔吐或拉肚子為主的病例,且常會合併肚子痛、發燒、肚子脹及輕微感冒等症狀。 急性腸胃炎是指食入遭受到細菌、病毒感染或刺激性的食物,造成胃及腸黏膜發炎反應。腸胃炎常見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而傳染性腸胃炎症狀會有腹瀉、發燒、食慾減退、疲倦虛弱、哭鬧不安、嗜睡、腹部痙攣及腹部觸壓痛感等症狀,嚴重者會有脫水和電解質不平衡、敗血性休克等併發症之情形。 延伸閱讀: 小孩發燒爸媽別慌!醫教正確退燒法:藥間隔「●小時」吃才對   照顧腸胃炎病患應注意下列事項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採舒適臥位,充分休息以利於恢復體力,早日康復。 建議除了醫師處方的口服藥,暫時禁食6至8小時讓腸胃休息減少刺激。 預防脫水,返家後可少量多餐進食水份或稀釋過的運動飲料,以補充電解質水份和葡萄糖。 症狀減輕時,例如已經不嘔吐但還在腹瀉,建議只飲用清流質食物, 如運動飲料、米湯等。 延伸閱讀: 長期腹瀉⋯我是腸癌、腸躁症、腸胃炎?醫師教「1表」看關鍵差異 如果腹瀉症狀已止而且會覺得餓,建議採少量多餐的方式開始吃少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清粥、白吐司、麵條等。 症狀未完全消失前,請勿進食油膩、酸辣、刺激、乳製品等食物,酒、咖啡及可樂請勿飲用。 請務必遵照醫師指示及藥袋說明,按時服用藥物,並依照醫師建議返回門診追蹤治療。 認識自己服用的藥物名稱長相、作用、副作用、劑量及頻率等,並養成做紀錄的習慣以維護用藥安全。 肚子痛要小心! ˙孩子為何老是肚子痛? ˙季節轉換期間 幼兒最易腸胃炎 ˙腸胃炎導致大腸穿孔 男童險致命

腸病毒好發期 手腳出現紅疹應注意

腸病毒好發期 手腳出現紅疹應注意#腸胃炎

隨著天氣漸漸回暖,又到了腸病毒好發的季節,署立彰化醫院呼籲家中有幼童的家長應多注意,若幼童出現發燒、口腔黏膜水泡及破損、不吃東西或手腳長紅疹,應儘早到小兒科門診就醫,避免引發腦炎、心肌炎等重症。署立彰化醫院小兒科黃耀鋒醫師說,從三月中旬,彰化醫院小兒科門診感染腸病毒的幼童明顯增加,以六個月至六歲幼童最多,症狀除了明顯的發燒、口腔黏膜水泡、手腳出現紅疹外,還有常被誤認為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喉頭黏膜破損。黃耀鋒醫師說,腸病毒有漸漸增加的趨勢,前來求診的小朋友的症狀大多是發燒和喉嚨痛,另外求診家長也訴說小朋友都吃不下東西,這幾天就有一位六歲的小妹妹,因為在家突然高燒至39度,所以媽媽帶到小兒科門診,這位小妹妹當時並沒有其他明顯的症狀,但在醫師細心檢查後,發現她的喉頭黏膜已經出現破損,而且在她的雙手和雙腳上有許多細小的紅疹,綜合小妹妹的症狀,確定感染的是腸病毒所造成的手足口病,靠著媽媽細心的照顧,小妹妹回家接受數日的藥物治療後已經痊癒。黃耀鋒醫師表示,腸病毒感染是小兒族群常見的疾病,其實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統稱,這一群病毒包含了至少三十種以上不同的病毒,例如柯沙奇病毒、小兒痲痺病毒、以及惡名昭彰的腸病毒71型等等,都統稱為腸病毒。黃耀鋒醫師進一步表示,當小朋友們感染腸病毒時,通常會以兩種病徵表現,一種是疱疹性咽峽炎,另一種是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的病童一般有發燒、口腔黏膜水泡及破損,還有拒絕進食等症狀;罹患手足口病的小朋友除了有以上疱疹性咽峽炎的症狀外,在雙手、雙腳和臀部皮膚還會出現小粒的紅疹或是水泡。相較於一般造成感冒或是腸胃炎的病毒,腸病毒的毒性比較強,所以小朋友發燒的溫度和天數通常會比較高,整體症狀也會持續比較多天,讓家屬在照顧上更加辛苦。另外,因持續高燒和進食的困難,使的感染腸病毒的小朋友很容易脫水,這些都會讓病人增加需要住院觀察治療的機會,雖然絕大部份的腸病毒感染都會自行痊癒,但少部份的病患有可能出現併發重症,例如腦炎或是心肌炎等等,嚴重時甚至可能致命,所以如果小朋友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燒,或是原本已經穩定的腸病毒病情又出現變化,那一定要儘速就醫,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期。另外,預防勝於治療,平日大小朋友們一定要多洗手,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減少感染的機率。

諾羅病毒腸胃炎 嚴重上吐下瀉

諾羅病毒腸胃炎 嚴重上吐下瀉#腸胃炎

依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即時疫情監測及預警系統發現,入冬後因腹瀉急診就診率連續數周呈現上升趨勢,且高於去年同期。這類病毒性腸胃炎大多好發於秋冬季節,其中最常見就是輪狀病毒及諾羅病毒。今年冬季諾羅病毒已發威了。澄清醫院平等院區小兒科 曾雅淳主任表示,諾羅病毒屬於一種腸胃型病毒,主要經由糞口傳染,傳染力非常強,常常家中有一個人生病,全家都可能中獎,因此常被誤認是集體食物中毒。一般被感染後一到三天會出現上吐下瀉的症狀,其中三分之一會發燒。除了小朋友,如果大人被感染,症狀也非常嚴重,今年農曆春節期間在急診室多的是拉到快虛脫、腹痛如絞的成人。諾羅病毒引起的嘔吐及腹瀉很容易造成脫水現象,尤其以幼兒、老年人、孕婦最為常見,感染後必須注意補充水分及電解質。曾雅淳提醒父母,尤其要留意還不會說話的小寶寶,一旦一天拉肚子三次以上,糞便又稀又水、嘴唇乾裂、哭泣時沒有眼淚,甚至頭頂囟門呈凹陷、活動力降低,都代表嬰兒已經嚴重脫水。很多小病患病情嚴重到需要住院,多是因為嚴重脫水,甚至會引起休克,父母不可不謹慎。諾羅病毒沒有特效藥,只能補充水分等待病程過去。一般白開水、電解水、或稀釋過後的運動飲料都可以。曾雅淳解釋,防範之道是勤洗手、嘔吐物如果汙染地面或衣物就要立即消毒清洗,可用一湯匙漂白水加上1500 cc清水擦拭環境。另外替嬰兒換尿布後必須用肥皂搓揉20秒洗手。若是為家人料理三餐的婆婆媽媽们也感染了,就要暫停煮飯,以免透過烹煮食物時傳染給家人。諾羅病毒最大特徵就是會群聚感染,因此除了家庭,安養中心、軍隊都必須特別注重環境衛生。資料來源:澄清醫院電子報2010年03月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