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

兒童聽力減弱 恐為中耳炎!

兒童聽力減弱 恐為中耳炎!#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聽力減弱、偶爾會有分泌物從耳朵流出來,小心可能是慢性中耳炎!中耳炎是小朋友常見引起發燒症狀的疾病之一,患者會有耳腔發炎、感染現象,孩童的發生率高達80%且急性中耳炎可能進展為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的分泌物可能會導致聽力喪失,若不及時處理,也可能會導致顏面神經麻痺、產生腦膜炎。耳朵局部治療、清潔可緩解成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呂宇城表示,沒有併發症的情形下,一般慢性中耳炎可採保守性治療,為耳朵之局部治療、清潔,配合局部耳抗生素滴劑或全身性抗生素之使用。在持續性膿瘍而有併發症產生時,就需外科治療,施行乳突鑿開術,以有效改善膿瘍蓄積的情形,膿瘍及感染緩解後,部分耳膜若無法自行修復,則應考慮進行手術修補耳膜,當耳膜長好後可隔絕外耳道表皮的細菌,避免感染源經由穿孔進入中耳腔導致發炎。減少疼痛、耳殼變形、提供更佳視野呂宇城醫師表示,使用內視鏡則可避免在耳後開口或耳道前開口,直接利用經由外耳道的內視鏡輔助,直接翻開殘存耳膜進行修補,其相對於傳統的顯微手術,較小的傷口可減少傷口疼痛與耳殼的變形、麻木,並提供更好的視野及角度,可減少中耳腔正常結構的破壞,但需要更細的內視鏡,及較低的熱強度,以避免熱傷害。病患耳膜如破損太大或其他特殊因素如耳道狹窄等,仍須由主治醫師仔細評估,並經討論後,再決定治療的方式。只要出現聽力不佳、耳朵流出難聞的分泌物時,就應尋求專業協助。

成藥掰一半 仍超過孩子劑量!

成藥掰一半 仍超過孩子劑量!#兒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兒童就醫及用藥處處都該謹慎,有時家長過於擔心小孩的病情,都希望立即看到「成效」,但是在拿到醫生處方的同時,你該注意的、該確認的、該怎麼餵食、該怎麼保存,這些細節,是醫生會忘記告訴你的事喔!摸黑餵食藥品非常危險多數小孩都害怕吃藥,當父母或長輩在餵食藥品時,要注意餵藥時小孩的情緒及藥品標示,小孩的身體是很脆弱的,若有任何閃失都將造成莫大的傷害,特別提醒在夜間餵食藥品的父母或長輩,不要為了節省電費或一時偷懶不開燈,而摸黑餵食藥品,拿錯藥品或看錯劑量,這是非常危險、絕對不可行的。以前有醫院曾發生人為疏失,將藥品劑量打錯,4CC的藥品,誤打成4顆,結果劑量太重,危害患者健康,所以在拿到藥品時,一定要跟藥師確認藥品的品名、劑量及用法,孩子的用藥量是以體重來計算,不能拿大人的藥品用手掰開切半給小孩吃,那樣的劑量很不準確,需要使用正確的量匙、滴管、量杯或專用的切藥器,這些餵藥的輔助工具,藥局都可以買到。飯前餵藥比較不會影響藥物吸收如何順利餵藥,尤其是2歲以前的小調皮,他們生病後,常會胡鬧不安,那時小天使往往變成小麻煩,此時,有些技巧是可以運用的。很多人以為飯前吃藥會傷胃 ,除非規定一定要飯後或飯中餵藥,多數的感冒藥品都可以在飯前餵藥,這樣比較不會吐出,影響藥物被吸收,而且孩子的胃部保護機制比大人好,多數的小孩用藥都可以在飯前吃,而且多數藥物都是一天吃4次,如果晚餐後吃藥,幼兒都習慣早睡,可能8、9點就睡了,這樣晚上服藥的時間過於接近,所以將晚餐那次服藥提前到飯前,這樣用藥時間較平均。近來有些醫改團體鼓勵兒童專用藥劑,其實液劑及粉劑都有優點,未必只能使用藥水,有些孩子甚至比較喜歡吃藥包,不喜歡口味雖甜,但味道走味的草莓、葡萄咳嗽藥水,並不是只有糖漿才是兒科專用的藥物劑型。勿亂用成藥退燒孩子生病時常用乙醯胺酚(成份品)來退燒,這個藥品有鎮熱解痛的功能,在台灣有糖漿及錠劑,雖然大人用藥也有這個成份(最常見的品牌即普拿疼),因兒童與成人藥量差異很大,尤其要注意避免過量問題,一般用法是每4至6小時使用一次。雖然這些兒童常用的感冒退燒藥在藥局都有販賣,但孩子高燒不退超過3天,背後原因可能很複雜,如癌症、細菌感染、泌尿道感染等都可能會發燒,用藥前最好能夠給小兒科醫師確診,不能自己亂用成藥來退燒。在固定時間吃藥 勿擅自停藥一般人常指的「消炎藥」,即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並非抗生素,這類止痛藥有消炎止痛的作用,所以感冒時,醫師也常開這類藥品,兒童用藥常是糖漿,但也有塞劑,無法吞藥的嬰幼兒就會用塞劑。抗生素是在細菌感染時才使用,但因為細菌會導致發燒,所以很多人以為抗生素就是消炎藥,大多數的感冒都是病毒引起,不需要用到抗生素,如果醫師懷疑是細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則一定要在固定時間吃藥,也不能自己覺得已經退燒了,就擅自停藥,這樣會導致療程不完整,無法殺死細菌,產生抗藥性的菌株。(本文摘自/醫生沒告訴你的育兒迷思/台視文化出版社)

心跳過速3天 恐致休克亡!

心跳過速3天 恐致休克亡!#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8歲的蘇小妹妹在1年前罹患心律不整,因為心跳過速、強烈不適,到急診檢查發現她的心跳速度高達每分鐘186下!原本一直吃藥控制,有次在學校心跳過速,竟為了不想再掛急診,自行吞下3~4顆藥抑制心跳,而後接受了電燒治療,如今已完全治癒,不需服藥,僅須偶爾返院追蹤。心跳快、臉色蒼白、胸痛,頭暈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醫師吳焜烺表示,心律不整會造成心跳過快、過慢、不規則或停止,兒童心律不整的主要的症狀是心跳快、臉色蒼白、胸痛,頭暈,冒冷汗,有些人會想吐,嚴重甚至猝死。心跳過速3天 引發心臟衰竭造成休克需注意的是,有些小朋友不懂表達容易誤以為是肚子痛,吳焜烺醫師表示,臨床上曾經遇見心律不整的幼童,連續3天到醫院、診所求診,卻因為被誤認為腸胃炎,差點因為心跳過速3天引發心臟衰竭造成休克。電燒後陣發性上心室頻脈不再發生 吳焜烺醫師指出,兒童電燒治療的特點,電極導管由患者鼠蹊部靜脈放置,不會從頸部靜脈放置導管,以免影響腦部血液流通,兒童電燒治療以鎮靜方式進行,可以減低對醫療措施所帶來的疼痛與憂慮,再者兒童電燒之電極導管直徑較成人明顯要小,傷口小且降低正常心臟組織傷害風險。留意孩童是否有心跳過快、心悸問題心電圖有確診病理性心律不整,而藥物治療無效且控制不佳或不能承受藥物副作用或長期服藥,危及生命心律不整,都是符合電氣燒灼術適應症,況且如果常常忽略心律不整發作3天以上,將可能造成心臟肥大,有致死風險,所以建議家長留意孩童是否有心跳過快、心悸、臉色蒼白的狀況,以利盡早發現心臟問題、提早因應。

醫訊/視知覺能力對孩子的影響

醫訊/視知覺能力對孩子的影響#兒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常生活中您是否發現孩子有下面的問題?東西明明就在眼前,但總是會看不到、6跟9常常寫相反,衣服鞋子老是穿顛倒、文章寫字總不整齊,格子很大,字卻擠在一起、閱讀老常常念錯字,抄寫文字總是會多一撇少一橫。若您的孩子有以上問題,歡迎參加這次由亞東醫院職能治療師陳毓琳分享的親職講座,讓各位家長了解視知覺對孩子的影響外,還可以學習練習視知覺的技巧,全程免費! 名稱:視知覺能力對孩子的影響時間:105年11月5日 星期(六) 上午11:00-12:00地點:亞東醫院4樓復健科候診區(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122-23號B2)洽詢:02-89667000轉1331

呼吸聲大 聲帶萎縮險猝死

呼吸聲大 聲帶萎縮險猝死#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年近九旬老人家,過去有中風病史,這幾天家屬因患者痰音多、呼吸聲大而送到急診就醫,希望透過抽痰能改善症狀,在理學檢查時,醫師發現患者喉部有很明顯的喘鳴聲,發現因兩側聲帶麻痺導致喘鳴聲,患者因吸不到空氣危及生命,經緊急插管才化解可能猝死的危機。神經不敏感 有可能間接導致聲帶萎縮因呼吸道造成的問題,包括壓迫氣管、聲帶麻痹症狀會造成患者久不使用聲帶,造成神經不敏感,有可能間接導致聲帶萎縮,聲帶單側萎縮較為常見,若為聲帶雙側萎縮,容易有聲音嘶啞、功能性失音等現象。氣管或喉部阻塞所發出的聲音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部醫師陳憲青表示,喘鳴是一種刺耳、高亢的高音調聲音,通常是因為上呼吸道如氣管或喉部阻塞所發出的聲音,在患者吸氣期可聽見,另外,剛拔完管的病患,也要注意是否有喘鳴。異物梗塞、聲帶麻痺、上呼吸道受損一般急診室常見的上呼吸道阻塞的原因很多,如異物梗塞、聲帶麻痺水腫、外傷引起的上呼吸道受損以及過敏引起的聲帶水腫等等,每一項都是內科急症,會導致患者猝死,不可不小心。兒童哮吼會引起呼吸急迫、聲音沙啞此外,急診室兒科所收治的哮吼(Croup)兒童則是另一種常見的上呼吸道阻塞疾病,哮吼會引起幼兒呼吸急迫、聲音沙啞、吠狀咳嗽、吸氣喘鳴及呼吸窘迫症狀,若有上述狀況,偶有伴隨哭不出聲情形,陳憲青醫師呼籲,倘若聽到呼吸道發出異常的喘鳴聲時,有可能是上呼吸道阻塞,要把它視為緊急症狀,應該立即就醫。

兒童需防曬 陽光暴露量占一生80%

兒童需防曬 陽光暴露量占一生80%#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時序進入夏季,天氣一天比一天還要炎熱,連日的高溫跟藍天白雲下強烈的日照,讓很多民眾都大喊吃不消,皮膚科門診也陸續出現因為戶外工作或活動曬傷而求診的患者,南投醫院皮膚科李瑜芬醫師表示,其實炎炎夏日除了大人要做好防曬工作以外,最好動的兒童族群防曬更是重要,醫學研究也顯示兒童時期的陽光暴露量占了一生中的80%以上。李瑜芬醫師表示,尤其嬰兒的皮膚柔軟細緻,還在慢慢成熟發育中,相較於成人來的薄,因此對於外界的環境刺激、紫外線的傷害,防禦力沒有大人來的好,因此建議要做好防曬措施,兒童防曬首要是避開陽光直射,居家可以使用遮光性較佳的窗簾,戶外活動盡量避開早上10點到下午2點紫外線最強烈的時段,平時可以走在騎樓、 建築物陰影處、樹蔭下、撐陽傘等等,如果是小嬰兒,出門時則可以善加利用嬰兒車的遮陽蓬。物理性防曬品 較不會造成刺激及過敏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建議6個月以下的嬰兒不要使用防曬產品,以遮蔽陽光為主要防曬策略,6個月以上的小朋友則建議選擇純物理性的防曬品較佳,因為物理性防曬,是利用反射紫外線的原理來達到防曬的效果,只要是非奈米等級的大分子就不易被人體吸收,造成刺激及過敏的機會也比較小,常見的物理性防曬成分為氧化鋅及二氧化鈦,另外防曬乳最好也不要添加過多的萃取成分、色素、香料、防腐劑等。 一般常看到的防曬係數標示有SPF(抗短波紫外線UVB的能力,防曬傷)及 PA(抗長波紫外線UVA的能力,防老化)在防曬係數的選擇上,並不是越高越好,可以根據出門時間的長短,陽光的暴露量,選擇適當的係數,一般來說係數越高的防曬在質地上越黏膩厚重,對肌膚易形成負擔或阻塞毛孔形成小粉刺。 

遲緩卻沒發現?家長對兒童發展認知不足

遲緩卻沒發現?家長對兒童發展認知不足#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安安的父母工作忙碌,從小由奶奶帶大,小時候會跑會跳也會自己玩玩具,直到上了幼稚園發現課程跟不上、遊戲課及體能課總是慢半拍也做不好,後來越來越沒自信,甚至開始討厭上學,聽了幼稚園老師建議才至復健科做發展評估檢查,職能治療師利用標準化的評估工具為安安施測,發現安安可能是發展遲緩兒童。每百人就有8個發展遲緩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陳仕芸職能治療師表示,像安安這樣有發展遲緩障礙的孩子很多,根據國內外的統計每100個學齡前兒童就有6到8名可能是發展遲緩障礙的兒童。她解釋,兒童隨著年齡增長,所具備的能力會越來越多,相對的生理年齡通常也會有符合的「發展年齡」,例如常聽見的「七坐八爬」,指的意思就是七個月大的嬰兒會發展出坐的能力、而八個月大的嬰兒就會爬了。當實際年齡到了而能力卻未有相對應的發展,可能就是有發展遲緩障礙的問題,以前面例子來說也許就是到了一歲還不能夠肚子貼地爬行。遺傳、感染導致 3歲前療育佳陳仕芸說,發展遲緩的原因可能是天生遺傳、感染、早產等,也有可能因為後天環境刺激、教育等因素造成。像安安一樣直到上幼稚園才被老師發現轉介的孩子很多,對孩童的發展能力沒有概念,常是臨床上看到延誤就醫的原因:或許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很會跑來跑去,卻不曉得或許這個年紀已經要會單腳跳好幾下了;也是認為自己的孩子能夠自己將形狀放進正確的凹槽,卻不知道這個年紀可能已經可以拼六片拼圖了。國內規定的早期療育年齡為6歲以下,最佳的療效期則為3歲以下,家長需要提供孩子適當的環境、足夠的刺激,更要掌握孩子的發展才能及早發現及早介入。簡單的發展量表在寶寶手冊中或網路上都有資訊,當有異常時建議家長儘快帶兒童至醫療院所做進一步評估檢查,及早介入以減少孩童往後生活上發生障礙的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