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

三手菸傷童智力 尼古丁貼片+咀嚼錠克服菸癮

三手菸傷童智力 尼古丁貼片+咀嚼錠克服菸癮#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抽菸對人體的危害甚鉅,二手菸對於人類的影響不亞於一手菸,甚至法律條文明文規定三人以上室內工作場所應禁菸,但大部分民眾卻不知道,香菸熄滅後,在環境中殘留的毒性化合物附著於物體表面所形成的三手菸,可直接經由皮膚接觸進入人體,造成可怕的危害!尼古丁替代藥物 減少菸品致癌物傷害高雄榮民總醫院家醫部薛光傑醫師表示,許多人以為不在家人面前抽菸就沒事,然而研究顯示,殘留的三手菸不僅會影響呼吸系統,使孩子容易氣喘與過敏,甚至會影響智力與發育,讓孩子的認知、數學、閱讀能力落後11~18%。雖然三手菸的濃度可能不如二手菸,但長期累積下來,危害不容小覷。不管是二手菸或是三手菸,都會影響健康,許多人靠著意志力戒菸卻頻頻失敗,目前戒菸輔助療法可分為「尼古丁替代藥物」與「非尼古丁藥物」,薛光傑醫師指出,尼古丁替代藥物在戒菸時,維持人體內尼古丁的血中濃度,但卻少了菸品中的致癌物,安全性高。咀嚼錠+貼片 成功率近4成常見的尼古丁替代藥物有咀嚼錠、貼片、口含錠等,其中貼片會全天穩定釋放尼古丁,避免戒斷症狀;咀嚼錠則是能夠協助戒菸者即時緩解菸癮,若合併使用尼古丁片與咀嚼錠,可達到長期又即時克服菸癮的效果。根據國健署的臨床戒菸服務指引,合併使用貼片與咀嚼錠超過14週,六個月戒菸成功率高達36.5%。台灣家庭醫學會秘書長李汝李醫師說,菸害對一般民眾健康影響甚大,對於孩子更是如此,為幫助民眾順利戒菸,國健署自民國101年3月推出「實施二代戒菸治療試辦計畫」,門診、住院、急診或合約藥局都可提供合適的戒菸藥物,最高僅需200元的藥品部分負擔,大幅降低戒菸成本。只要下定決心,加上輔助戒菸藥物,成功戒菸並非難事!

不抽就沒危害?三手菸殘留 童智力恐受影響

不抽就沒危害?三手菸殘留 童智力恐受影響#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不在家抽菸不代表對家人沒有影響!郭先生6年前當了爸爸,原本下定決心想戒菸,卻因意志不堅而失敗,雖然都刻意跑到戶外或陽臺去抽菸,但孩子出生後卻仍一直有呼吸道問題,不斷因氣喘發作出入急診;當他驚覺三手菸可能會殘留在衣物上,讓他接觸孩子時把菸害帶給孩子,進而影響健康,才終於下定決心戒菸。三手菸不只影響呼吸道 更可能阻礙智力發育三手菸是指菸熄滅後,在環境中殘留的毒性化合物附著於物體的表面,可直接經由皮膚進入人體,造成危害。高雄榮民總醫院家醫部薛光傑醫師指出,大家都知道二手菸,但對於三手菸則較為陌生。研究發現,三手菸不只會影響呼吸系統,使孩子容易氣喘與過敏,甚至會影響智力發育,讓孩子的認知、數學、閱讀能力落後11~18%。他呼籲家中有新生兒、幼童的家長注意三手菸的威脅,因為新生兒、幼童長時間待在家中、對於環境較為敏感,附著在家中各種家具表面上之三手菸不僅可由皮膚吸收,如果幼兒再以手觸口,三手菸更可能被「吃下肚」!5大物品 成三手菸溫床薛光傑醫師表示,三手菸會長期附著在家中物體表面,時間可達3個月之久,許多人以為不在孩子面前或是家中抽菸,就不會把菸害帶進家門,然而對於新手父母來說,其實以下5大物品可能是三手菸害的來源:1) 衣服/衣物很容易沾染菸味,也就很容易殘留有毒物質,就算清洗,三手菸殘留也無法被完全清除。當吸菸父母抱著孩子時,就可能讓孩子接觸到三手菸害;若衣物未分開清洗,也可能讓全家人的衣物成為三手菸害來源。2) 親子背帶/父母需要長時間使用背帶背孩子,背帶可能因此沾染父母身上殘留的有毒物質,而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可能因此將菸害帶給孩子。3) 安全座椅/部分父母會在車上抽菸,即便打開車窗,車上都還是會有淡淡菸味,這就可能讓安全座椅暴露在三手菸的環境中。許多歐美國家已經禁止家中有小孩之家長在車內吸菸。4) 奶嘴/若奶嘴暴露在三手菸環境中,很容易將有毒物質吃進體內,長期影響不容小覷。5) 嬰兒床/嬰兒床時常在家中各個空間中移動,也增加暴露於菸害中的危機!

兒童缺碘影響新陳代謝 恐成長遲滯

兒童缺碘影響新陳代謝 恐成長遲滯#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公布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檢驗全台共一千多人的尿液碘濃度,其中有5成民眾有缺乏碘的情況,更有研究顯示,兒童缺乏碘恐影響身體新陳代謝造成成長遲緩,國外也有研究發現,孕婦缺乏碘,可能影響胎兒在言語智商較低的風險。成人缺碘 致甲狀腺機能低下衛福部南投醫院新陳代謝科張寶文醫師表示,成人缺碘恐造成甲狀腺機能低下,導致身體代謝速度變慢,造成肥胖,若是烹調未用含碘鹽,且少攝取含碘食物如海帶、紫菜、蛤蜊等,則長期下來容易造成碘的缺乏。尤其是孕婦及兒童要特別的注意食物來源是否足夠碘是製作甲狀腺素的必要成分,成人若有甲狀腺亢進或甲狀腺結節等問題患者,還是要諮詢專科醫師討論個別狀況是否適合補充或是需要限制。防缺碘危機 衛福部將提高食鹽添加濃度南投醫院蔡秀雯營養師表示,國人缺碘可能原因是民眾飲食精緻化,烹調時常使用海鹽或玫瑰鹽等精緻鹽,而這些鹽當中,並未添加碘。世界衛生組織係依食鹽攝取量,訂出食鹽添加碘建議量為20~40毫克碘/公斤,目前國內食鹽中之碘添加濃度為12~20毫克/公斤,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量,衛生福利部預計提高碘量至20~33毫克/公斤。若依國民飲食指標建議上限,每日攝取食鹽6公克,則可從食鹽中及飲食中補充足夠的碘,衛生福利部食藥署為維護民眾健康,提高食鹽業者添加碘的限量標準,以期符合民眾的健康需求。

運動助提升學業表現 台9成5兒童未達標

運動助提升學業表現 台9成5兒童未達標#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你家的寶貝運動量夠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兒童每日應運動達60分鐘以上,但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指出,台灣高達9成5以上的兒童運動量未達此建議標準。美國疾病管制中心也指出,學齡兒童的體能活動時間長短與認知技巧、學業表現、學習態度呈現高達50.5%正相關。運動使注意力不集中?研究:更坐得住根據一項體操教學系統的調查,了解學齡前孩童學習體操與居家生活中顯著行為間的改善關聯,結果指出,逾5成家長擔心孩子成長過程中產生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控制差、坐不住等問題;而孩童在從事體操學習後,除改善體能、協調性外,家長也明顯察覺孩子較能控制自己的行為表現,較坐得住、也變得有耐心。現今孩子的學習階段往前提早,相對地減少了活動的時間,也減少了學習運用肢體動作和動作計畫的練習。美國疾病預防管制中心表示,學齡兒童的體能活動時間長短與認知技巧、學業表現、學習態度呈現高達50.5%正相關,其中包含注意力、記憶力、口頭表達能力的指標都有所影響,顯示足夠的體能活動對於孩童的重要性。當孩子成長階段的三個要素能在學齡前被有效訓練、滿足,孩子進入學齡時期將可避免因活動不足而導致的專注力問題。有效運動 助頸部反射、肌耐力訓練、前庭刺激其實足夠且有效的運動還可以協助孩童發展三個非常關鍵的成長歷程,第一是頸部張力反射,一般嬰兒開始學會爬行後反射動作就會被整合進而消失不見,部分孩子會因爬行過少或是反射動作過於強烈,到4歲還沒有整合完成,所以當頭部轉動時即會引發頸部張力反射,喜歡東摸西摸、搖晃椅子,反被誤認是調皮、好動。第二是上半背部肌耐力的訓練,維持端正坐姿不會趴著寫字,主要靠上半背部肌肉力量的穩定能力,若孩子的上半背部肌耐力不足則會容易扭來扭去坐不住,甚至會想要趴著、躺著看書,這些表現也會讓家長認為孩子的專注力不夠。最後一點是前庭刺激,孩子從4歲開始發展前庭功能,需要足夠的刺激,對於速度感的需求會增加,會較頑皮、活動量大,此時應該讓孩子進行足夠的體能活動以滿足刺激需求。

研究:兒童擁有運動才藝 學習能力較好!

研究:兒童擁有運動才藝 學習能力較好!#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為了從小培養孩子興趣、加強課業表現,許多父母都會將寶貝兒女送進珠算班、音樂教室來找尋熱情;然而,在這個靠文憑吃飯的環境下,鮮少家長會將目標投向游泳班、舞蹈教室,一心只想將小朋友課業往上衝!但是美國研究卻發現,每周至少參加1小時運動課程的小孩,在思想及學習能力上都表現較好。有運動習慣小孩 體脂肪、心跳次數較穩誰說聰明學生只會待在家讀書?愛運動的小朋友課業表現同樣一級棒!美國心理學家針對45名7~11歲體重正常的兒童進行研究,發現其中個性活潑、反應快、想像力豐富者,每周至少會參加1小時的游泳、體操、球類或舞蹈等運動課程;而其他表現較差者,都沒有固定運動習慣。研究顯示,體重正常、愛運動的小朋友,體脂肪和心跳次數都相對穩定,且於專注能力上也獲得較高成績;負責此研究的心理學家說,兒童身體活動量與大腦會產生一定影響,尤其體重和運動量最易反應於其思想與學習能力上;因此家長在安排孩童課外學習時,不妨將運動加入其中,同時也要控制飲食熱量攝取。

兒童長期暴露環境塑化劑 恐礙智力發展

兒童長期暴露環境塑化劑 恐礙智力發展#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塑化劑竟會影響兒童健康!國家衛生研究院表示,兒童早期,持續性地暴露於塑化劑環境中,可能影響往後認知功能的發展,所以建議孕婦減少含有塑化劑之相關產品的使用,兒童於玩具使用後與吃東西前多洗手、盡可能避免幼兒將玩具等物品放入嘴中,政府部門也應採取相關管制措施,以降低環境中塑化劑的暴露並確保其健康發展。環境塑化劑增1倍 兒童智商減1分塑化劑常用來當作各種商業產品,如食品包裝、玩具、家具、化妝品之增塑劑或軟化劑。人體暴露到環境中之塑化劑後,會由尿液中代謝出各種塑化劑之代謝產物。國衛院研究員王淑麗以及國防醫學院公衛系黃翰斌助理教授研究發現,2~12歲之兒童曝露於環境中塑化劑濃度每增加一倍,智商成績會降低約一分。此研究共招募430位第三孕期的孕婦並蒐集其尿液檢體,後分別在孩童2、5、8及11歲時,追蹤測量兒童神經認知及智力發展。孕婦第三孕期之單次尿液檢體及追蹤各階段兒童尿液檢體,被用來檢測尿液中常見的七種塑化劑的代謝產物。嬰幼兒、青春期 易受毒性化學物影響研究團隊發現,控制了可能的影響因子,包括¬兒童的年齡、性別、出生體重、家庭環境評量分數、母親的教育程度、母親哺乳狀態及母親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產物的濃度後,兒童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的濃度與兒童智力分數呈現顯著負相關。也就是兒童尿液中MEOHP的濃度與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代謝物總濃度每增加一倍,兒童智力分數分別會降低1.3及1.1分。這些結果也顯示兒童持續暴露於環境中的塑化劑,可能對於認知功能的發展會有所影響。人類腦部發育的階段,易受到毒性化學物質暴露的影響,而這些最脆弱的階段為胎兒、嬰幼兒、青春發育期和婦女懷孕時期。由於塑化劑被廣泛地使用於各類商業產品,因此大眾容易暴露環境中塑化劑,更可能對兒童神經認知功能產生不良效應。此問題已逐漸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需要更多長期追蹤性的流行病學研究來探討。本研究成果刊登於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所收錄之PLoS ONE期刊。

影響身高發育!兒童便祕竟會矮近6公分

影響身高發育!兒童便祕竟會矮近6公分#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提到便祕,大家所聯想到的症狀不外乎是腹痛、脹氣、食慾不佳等,但你知道嗎?其實對於兒童來說,便祕不僅會有上述的症狀外,還可能對生長、發育造成影響。根據台灣營養基金會最新的一項「學童飲食與便秘問題調查」發現,全台約有近42萬名學童有便秘問題,且有便祕問題的學童,平均較沒有便秘者矮了3.05公分,隨著年齡增長,差異情況會越顯著,特別是12歲時,更相差近6公分,所以,提醒家長不要忽略了兒童的便秘情況,以免輸在起跑點上。便祕影響不容小覷 增壞菌、影響身高樣樣來小兒科葉勝雄醫師表示,若想得知兒童是否便祕,其實可從兩點來觀察,第一便便是否呈現一顆顆或表面凹凸不均,排便時困難又費力;第二則是小朋友上廁所時,會不會很難如廁,平均得花費10分鐘以上,且就算天天上廁所,如果便便有上述的情況,或每隔兩天以上才排便一次時,也都是便秘的跡象,進而對身體產生腸胃不適、食慾不佳、增加腸道壞菌、肛裂,甚至影響身高。多蔬果、養成排便習慣 可降低便秘率但造成便秘的原因,多是因為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水分喝太少所引起,所以,此調查也針對偏食的部分進行了解,結果發現,6成的兒童有偏食行為,9成的學童蔬果攝取不足每日飲食建議量,其中更有4成學童每天蔬菜、水果攝取量竟不到一份,由此可見,台灣學童營養攝取的品質有待加強。為給予便秘學童與家長正確的生活引導方針,台灣營養基金會提出了便便3法寶,以多均衡、多好菌、多叮嚀口訣,希望在學童發育階段,蔬果攝取比例能達到每餐或每日總量的一半標準,主食至少三分之一為全穀,除了均衡的飲食外,也可選擇有助於腸胃機能的食物,並養成排便習慣,降低便秘率,以免影響身高。

兒童也有關節炎 輕忽恐終生殘疾

兒童也有關節炎 輕忽恐終生殘疾#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青少年精力旺盛、活潑好動,總是一不小心就會讓膝蓋、腳踝等關節部位受傷,但16歲以下的兒童,若關節處持續紅腫熱痛超過6週都不見好轉的話就要注意了,切勿當成運動傷害或是成長痛,因為這可能是「兒童特發性關節炎(JIA)」所引起,一旦輕忽還導致關節用久變形、終身殘疾、併發葡萄膜炎影響視力等。JIA好發16歲以下兒童 是兒科最常見的風濕病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葉國偉醫師表示,兒童特發性關節炎好發於16歲以下的兒童,平均發病年齡為6~12歲,盛行率為每十萬人口中有11.02人,是兒科最常見的風濕病,屬於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成因不明。但因JIA包含許多類型,使得外界經常把它誤認為是類風濕性關節炎(RA),不過,兩者無法相提並論,畢竟病理機轉、臨床表現皆不同,且大部份的JIA預後都比成人的RA好,但若無法即早診斷、治療,容易產生長遠的負面影響,舉例來說,關節炎若不能有效控制,會導致關節軟骨及鄰近的骨骼受損,長期下來會使關節永久變形、身高矮小、兩腳長度不一,嚴重則可能會終生殘疾,甚至併發葡萄膜炎,導致視力受損、失明。發病到確診 常得拖上4個月雖然即早診斷、治療,大部分預後都還不錯,但JIA因好發於膝關節、腳踝、手腕及手指關節,且表現症狀多是關節紅、腫、痛、硬等,使得出現症狀時,家長及患者第一時間多半誤以為是運動傷害,紛紛求診於復健科、骨科或進行推拿等,直到病況久未改善,才輾轉至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就診,因此,從發病到確診經常得拖上4個月。為減少確診時間,葉國偉醫師提出了日常注意關鍵「3對策」,幫助患者擺脫疾病糾纏與併發症風險,讓罹病孩童也能過著與一般人無異的生活:1)對症就醫/任何關節「紅腫痛硬」長達6週情況未好轉,都應仔細觀察、紀錄,若出現慢性關節紅、腫、熱、痛、晨僵,活動力減低等症狀,需提高警覺。2)看對科別/當上述症狀發生,應赴大醫院尋求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進行鑑別診斷。3)吃對要動/保持營養均衡,避免食用促進免疫活化之食物(如人蔘、靈芝);需要適度運動,多動才能確保關節不僵硬。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