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

兒童意外事故多 夏天溺水增9成

兒童意外事故多 夏天溺水增9成#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以前我也是這樣長大」、「不會這麼倒楣吧」這些都是發生兒童事故傷害時,最常聽見的一句話,雖然意外的發生總是令人料想不到,但其實像是交通事故、溺水、意外墜落等事故傷害,只要多加防範,大多數的悲劇便不會反覆上演。驚!8成兒童曾獨處 玩火、墜跌常發生根據衛福部調查資料顯示,國內兒童發生傷害事故的地點,大多為家庭環境,且調查也發現,有8成兒童曾有獨處經驗,超過1成兒童在一個禮拜內有4天以上的獨處經驗,然而,兒童獨處時最容易引發不慎用火、用電、墜跌等事故發生。台灣兒科醫學會黃璟隆醫師表示,只要是先進的國家,意外發生的死亡率皆為第一名,且隨著年齡不同,容易發生的問題也有所不一,所以,家長必須重視先兒童事故傷害問題,接著加以預防,如此一來就能預防意外產生。舉例來說,當兒童開始喜歡嘗試各種食物時,就要避免吃些堅果、花生等堅硬食物,以免造成呼吸道異物哽塞,或是兒童處於活潑亂跳時,要小心在馬路上突然跑出去、臺上陽台等問題。夏天意外事件 溺水、自行車受傷風險激增雖然事故傷害一年四季都會發生,但根據美國研究指出,在夏季裡溺水會增加89%、自行車受傷增45%、跌墜增21%、交通事故則增20%,因此,為降低事故傷害找上門的機率,三軍總醫院小兒科黃清峯醫師針對常見的意外,提供了預防方式,第一自行車受傷有3分之2都在於頭部,所以,藉由安全帽的配戴,可降低85%的外傷率,且在美國還為此立法,降低了13歲以下兒童近6成的死亡率。第二跌墜事故,學步兒童發生的大多為窗戶跌墜,因此,若能在家中裝上安全鎖、柵欄、降低在窗戶或陽台玩耍的機會,相信對此都會有所幫助,像是紐約針對家長,加強窗戶跌墜教育2年,進而降低了3分之1相關死亡率。第三車禍,為3~14歲死亡的最大原因,根據統計指出,若在車上放置安全座椅、安全帶,有助於降低1歲以下兒童7成死亡率,治於安全坐墊則能降低6成的傷害,至於機車則建議前坐不要搭乘。預防勝於治療 事前預防避免憾事發生最後「預防勝於治療」,大部份的兒童事故傷害都可以事前加以預防,只要家長多費心,類似的悲劇事件變不會重演,兒童便可以健健康康、平平安安長大。

腸病毒疫情攀升 5歲以下童為高危險群

腸病毒疫情攀升 5歲以下童為高危險群#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據疾管署腸病毒感染急門診監測資料顯示,最近三週全國腸病毒急、門診就醫人數不斷攀升,目前為疫情高峰,因此,衛生局提醒民眾,只要出現「嗜睡、意識改變、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任一種病徵時,就要盡速就醫,以掌握黃金治療時間,特別是0至5歲的孩子。就醫人數雖低 但目前已出現3例重症個案台中市衛生局表示,近三週全國腸病毒急診/門診就醫人數千分比,雖然較去年低,但是國內目前共通報3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2例死亡,另疾管署透過社區病毒監測,也檢出1例腸病毒71型陽性個案,所以,提醒民眾仍要注意防範。另如果出現手足口症或疱疹性咽峽炎感染者,應立即就醫休息,並注意與家中其他幼童隔離照護,因為腸病毒在0至5歲的孩子中最常見,所以,學校、家長、學生皆要提高警覺,也提醒全市各診所、醫院,在診療時要特別提醒衛教幼童照顧者提高警覺,如出現嗜睡、意識改變、活力不佳時,就要盡速就醫,以免拖延到黃金治療期。

【免費講座】糖尿病童暨家屬座談會

【免費講座】糖尿病童暨家屬座談會#兒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目前約有9000名先天性糖尿病童,需要每天注射胰島素、驗血糖等,一般人認為糖尿病的小朋友不能運動、不能吃甜食,但這樣的照護迷思,往往讓同儕覺得病童是麻煩人物而遭到排擠,但其實只要控制得宜,糖尿病童也可以正常運動、適量吃甜食。為關懷糖尿病童及提供病患與家屬交流之機會,林口長庚特舉辦本座談會,邀請營養治療科陳怡玲營養師主講「醣類計算〜端午飄粽香」、新陳代謝科林嘉鴻醫師主講「成長期〜胰島素需求大不同」,現場並安排病友分享與分組聯誼,歡迎糖尿病童及家屬踴躍參加。名稱:糖尿病童暨家屬座談會時間:5月23 日(六)下午1:30~4:3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大樓K棟12樓第三會議廳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宋月瑜小姐(03)3281200轉8381

台灣每三人就有一人過胖 兒童心腦血管疾病問題嚴重

台灣每三人就有一人過胖 兒童心腦血管疾病問題嚴重#兒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台灣成人與兒童,體重過重及肥胖者,占人口比例已高達1/3,顯示體重過重在台灣已是值得重視的問題,尤其是肥胖的兒童長大或成年後,易產生疾病,例如高血壓、二型糖尿病、腦中風或哮喘等,這些疾病會影響兒童情緒及精神健康,進而造成缺乏自信心及自我形象低落,此外肥胖亦會引起飲食失調,例如暴食症以及抑鬱症等。造成肥胖的原因,除了運動少與飲食攝取過量之外,經由研究證實也可能是體內的肥胖基因所造成,基因檢測機構蘇聖傑醫師表示,肥胖大多是整個家族的問題,肥胖基因是絕對遺傳基因,如果在幼兒時期便獲知肥胖基因的存在,建議需加以干預,成年後患肥胖症的機率就會小很多。陳小弟就是一例,陳小弟的父母因健康與減重的考量,一家三口做了全方位健康基因檢測服務,共檢測全家的613個基因位點、57項遺傳疾病風險,除了發現3人都有肥胖的高度風險之外,卻也意外發現,陳小弟的基因檢測報告竟然有父母所沒有的疾病風險。其中,陳小弟腦中風的風險高於一般人的3.21倍,而令人聞之色變的大腸癌風險,更是比正常人高出2.41倍,經醫師詢問後才發現,原來陳小弟的媽媽家族有相關病史,再加上父母雙方的隱性基因,結合而成疾病的高度風險。基因檢測機構顧問王政力表示,癌症雖然不一定會經由遺傳基因造成,但會經由基因傳遞至下一代,使其後代產生癌症的機率遠高於一般人,這些缺陷的基因本身具有遺傳性,就算是父母雙方的基因都健康,只要父母有隱性基因存在,也有可能結合成異常的癌症基因。以陳小弟的案例來說,雖然疾病的發生機率比一般人更高,但只要透過檢測瞭解自身基因的缺陷,搭配專業營養師控制飲食、生活習慣,便可以幫助延緩肥胖與疾病對身體的傷害。值得注意的是,基因檢測不是只檢測出數值就好,解讀數值的意義也很重要,基因檢測機構院長陳芳蒂醫師表示,坊間的基因檢測相當多,但檢測出來的數據卻不是人人都有辦法解讀,且不同人種的基因不同,消費者應選擇專為華人訂製的基因檢測服務,較能準確瞭解與預防疾病風險。而檢測前後更要完整諮詢,讓民眾瞭解檢測數據的意義,同時透過檢測結果以及個人化的健康管理服務,可藉由調整飲食與個人化的營養補充品遠離疾病風險。就如同案例中的陳小弟一家人在基因檢測後,透過飲食調整、運動與適量補充營養品的調理下,在2個月內共瘦下8公斤,身體變得輕盈之外,也漸漸遠離疾病。

角膜塑型片清潔不乾淨 夜間配戴恐眼瞎!

角膜塑型片清潔不乾淨 夜間配戴恐眼瞎!#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近視度數一年比一年來得還要高,不少人就會選擇配戴角膜塑型片,以求近視度數能漸漸獲得控制,但角膜塑型片屬於高風險第三等級醫療器材,又因配戴時間落在睡眠之間,若以不正確的方式配戴,甚至清潔不全,恐怕在近視還沒獲得控制之前,導致角膜潰瘍甚至失明!也因此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以下五大事項,務多加留意。1) 務必經醫師評估在再配戴/角膜塑型片是利用角膜的可塑性,讓患者在睡眠時戴上鏡片,藉由鏡片弧度控制角膜的形狀,達到暫時矯正近視效果,患者隔天醒來取下鏡片,可以維持一定時間的良好視力,每個人所需矯正之狀況皆不盡相同,為了確保依個人眼睛狀況,設計適合的鏡片,所以須由眼科醫師評估、驗光檢查,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2) 正確清潔/角膜塑型片直接接觸眼角膜,鏡片的清潔非常重要,於接觸鏡片前,請務必洗淨雙手,使用專用的清潔液輕輕搓洗鏡片,不得用自來水直接沖洗或浸泡鏡片。若未落實清潔工作,容易因沾有細菌等不潔物引發角膜感染甚至角膜潰瘍等眼疾,不可輕忽。3) 正確摘戴/夜戴型角膜塑型隱形眼鏡是患者於夜間睡眠時配戴,必須依醫師處方規定時間進行配戴,以維持角膜塑型效果,若未按處方時間持續配戴,將影響配戴效果可能導致視力波動影響日常生活,且亦不能超時配戴,以免傷害雙眼。4) 定期回診/配戴者必須定期至眼科醫療院所回診,讓醫師評估配戴的成效及詳細檢查眼睛的健康狀況,並根據配戴情形作適度的調整。5) 愛護雙眼/配戴角膜塑型片只是暫時控制近視的方法,摘掉鏡片一段時間後度數就會恢復,所以預防勝於治療,最重要還是愛護雙眼,讓眼睛適度休息,不要長時間過度用眼,才能常保好視力。

天天手機平板不離身 近兩成小一學童已近視!

天天手機平板不離身 近兩成小一學童已近視!#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天天黏著手機平板不放,更多家長也順勢將這些電子產品當作另類保母,只要孩子吵鬧,就把平板電腦塞到手中,造就近年來,國小學童的近視比例,激增許多!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發現,年紀僅僅七歲的小一學童,近視率竟高達將近兩成之多,平均每五位剛上學的兒童,就有一位臉上早已掛上眼鏡。年紀輕輕就近視 長大後失明風險提高年紀小小就近視,會引發那些問題?事實上,年紀越小近視,越容易罹患高度近視,平均每年近視度數會增加75~100度,近視度數像爬樓梯般逐年增加,而高度近視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甚至有10%會導致失明。至於如何預防近視發生,國健署的研究資料顯示,每周於戶外活動的時數愈高,罹患近視的風險就愈低,降幅可達五成以上,探究減少近視的背後原因,其保護作用來自,運動增加視網膜多巴胺分泌的量,進而抑制眼軸伸長;戶外遠距離視野亦減少眼睛肌肉緊張,能延緩眼球增長,進而減少近視風險。預防近視首要:每天出外運動然而,雖研究指出,多多於戶外活動,離開書桌椅,能夠減緩近視發生,不過在台灣,因孩子「課業繁忙」,整天忙著上才藝班,甚至是課後補習,鮮少人能夠真正達標!根據調查進一步發現,台灣小孩僅有四分之一的小朋友,都能天天到戶外活動。也因此,要減少近視發生,首要第一件事,則要鼓勵小朋友多多運動,以下列出護眼六招,讓近視不纏身:1) 每日戶外活動2~3小時以上。2) 未滿2歲兒童避免看螢幕,2歲以上每日不要超過1小時。3) 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看書保持35~45公分距離。4) 讀書光線要充足,坐姿要正確。5) 均衡飲食,天天五蔬果。6) 每年定期1~2次檢查視力。

【免費講座】關心寶貝發展,守護兒童成長

【免費講座】關心寶貝發展,守護兒童成長#兒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兒童節又來囉!一年當中小朋友最開心的日子,在歡度之餘,你對小朋友的自我保健有信心嗎?你認識兒童發展及相關福利嗎?除了陪伴寶貝成長外,也要守護孩子們的健康及權益!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將舉辦兒童節慶祝活動!邀請新北市私立親親袋鼠幼兒園大班兒童參與,安排兒科宋季純醫師教兒童如何自我保健及洗手歌帶動唱跳,最後將由湯乃孋社工督導介紹兒童發展與相關福利讓現場家長知道,歡迎踴躍參加。名稱:關心寶貝發展,守護兒童成長時間:4月1日(三)上午10:00~11:50地點:臺北醫院一樓大廳洽詢:0918-920128/2276-5566分機2838語婷

兒童突然陷入昏迷 恐罹「第一型糖尿病」

兒童突然陷入昏迷 恐罹「第一型糖尿病」#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就像一般兒童,對於這個大千世界,永遠充滿好奇,總是為什麼,為什麼的問個不停;這些孩子,身著五顏六色,天真無邪,一樣活潑亂跳,總是有耗費不完的精力,讓所有爸媽十足頭疼。當記者走進全球第一本糖尿衛教童書《Coco與高飛歡樂的一天》發表會現場,每個小孩的臉上,洋溢著備受呵護,開心長大的幸福,很難想像,眼前數十位的小朋友,都有相同的經歷──早早罹患「第一型糖尿病」,使他們天天都須挨針,無時無刻都面臨血糖隨時飆高而陷入昏迷的危機。全台九千人罹第一型糖尿病 終身須施打胰島素在台灣,共有9,000人罹患第一型糖尿病,這些小孩,往往都經歷過,因體內血糖頓時飆高,而陷入昏迷的可怕經驗。當家長經醫師告知,孩子罹患先天性糖尿病時,無不陷入震驚,不敢置信,同時也開啟了,一路須跌跌撞撞,心情搖搖擺擺的控糖之路。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許惠恒理事長解釋,第1型糖尿病又稱為「兒童型糖尿病」,常因為胰臟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導致體內酮酸中毒昏迷送醫後才發現有異,大多發生在兒童及青少年一旦確診後,須終身補充胰島素讓病情穩定下來,對病童及父母往往造成相當大的震撼。十歲女童不被病情擊垮 反而獲得更多愛現年十歲的菲菲,就是典型案例,在糖尿病發作之前,她與一般兒童無異,各項表現均為優秀,常常是班上的模範生常勝軍,而她不只在學業表現上,總是令人稱讚,就連打擊樂、舞蹈等才藝,同樣駕輕就熟,頗有天分。不過,有一天,菲菲開始時常口渴、想睡覺、總是很疲累,看了小兒科,症狀持續無解,就在進一步抽血檢查後,竟赫然發現,菲菲的血糖值衝到6、700,立即遭轉進兒科加護病房,噩耗一傳出,全家人皆不敢置信,烏雲罩頂。幸好,菲菲在發病後,始終被家庭的溫暖包圍,家人還為了控制菲菲的血糖,全家一同「把頭洗下去」,齊心改變生活作息、養成運動習慣,使菲菲從未被突如其來的疾病擊垮,反而還獲得了更多關愛與呵護,生活加倍多采多姿。糖尿病不可怕 可怕的是「無知」然而,第一型糖尿病就真的猶如洪水猛獸般可怕嗎?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杜思德理事長說,其實第一型糖尿病,只要戰勝迷思與偏方,家長多方了解衛教知識,事實上要穩定控制血糖並不困難。他說,在臨床的經驗上,時常會碰見家長手足無措,因而開始道聽塗說,聽信偏方的案例,事實上,第一型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錯誤的控糖觀念與各種偏方。醫師提醒,第一型糖尿病發病時,家長因對於病情衛教知識一無所知,常常會陷入恐懼與憂慮,唯有積極吸收專業知識,才是幫孩子把血糖控制好的最佳方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