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

千分之三嬰幼兒有聽損 及早治療學習不受限

千分之三嬰幼兒有聽損 及早治療學習不受限#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根據研究統計,新生兒先天性聽損的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又研究也顯示,先天性聽損如能在3個月大前診斷,於 6 個月大前就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將來可以達到接近正常之語言和身心發展。   我國全面補助 家長務必帶嬰幼兒前往篩檢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表示,自101年3月15日起國健署全面補助本國籍出生未滿3個月之新生兒聽力篩檢已滿2年,總計篩檢36萬383人,發現1,026位聽損兒,亦即新生兒聽損發生率為2.8‰國民健康署運用菸捐全面補助新生兒聽力篩檢,篩檢結果異常者,均轉介進行確認。確診為聽損兒的個案亦均轉介至兒童發展遲緩通報轉介中心,透過跨單位合作,確保聽損兒可獲得相關社福資源資訊,接受後續療育服務,讓聽損寶寶不再因為不會表達,也能及早被發現、確診、接受療育,進而改善生活品質,將來學習及就業不再受限,開啟美麗人「聲」。

孕期補充適量Omega-3 有助揮別過敏兒!

孕期補充適量Omega-3 有助揮別過敏兒!#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藥師!我家小孩為什麼皮膚動不動就一塊紅腫或小顆粒,有時癢又有時痛,擦了藥膏也沒用,到底該怎麼辦?」每到季節交替或是溫差大的時候,家中小孩就開始有發生過敏的現象,不論是皮膚的問題,或者是氣喘的症狀都讓父母擔心不已。然而,小兒過敏、氣喘等,大多都是遺傳性,僅能控制讓症狀不加劇但無法根治。因此,建議還是從懷孕時就針對寶寶做預防性的體質打底,藥師楊堯凱表示,經研究證實,懷孕期間適當補充Omega-3脂肪酸,可調控新生兒免疫反應,預防過敏性疾病,建議媽媽們可從孕期開始調理,以減少幼兒過敏症狀的發生率。幼兒過敏多為遺傳造成 恐無法根治楊堯凱藥師進一步說明,幼兒之所以會有過敏體質的出現,大部份是因為遺傳,使得過敏體質的人容易對特定物質較為敏感,進而出現皮膚過敏、氣喘等症狀。然而,過敏的狀況是無法根治,僅能透過控制的方式讓過敏狀況改善。舉例來說,幼兒一歲以前的過敏原大部份是食物,但因為之後免疫機轉會慢慢成熟,所以一般會建議在兩歲前應適當控制飲食與食物的種類。研究:婦女懷孕補充適當Omega-3 有助降低幼兒皮膚性過敏、氣喘機率「要良好的與過敏共存有許多種方式,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也可透過運動、均衡飲食,或者是補充額外營養素的方式來控制過敏。」楊藥師表示,目前已有許多研究都證實,補充Omega-3和益生菌等營養素,都可改善氣喘、過敏等症狀。而近期研究結果發現,婦女若在懷孕期間補充適當的Omega-3脂肪酸,嬰幼兒出現皮膚性過敏、氣喘等症狀的機率可大幅降低。事實上,Omega-3為不飽和脂肪酸,身體無法自行合成,需要從食物中攝取。根據美國衛生研究院建議,孕婦每日最低Omega-3脂肪酸攝取量為300毫克,像是許多深海魚類像鱈魚、鮭魚中都含有Omega-3脂肪酸,但目前許多大型深海魚有重金屬汙染疑慮,因此,藥師建議可選擇有品牌品質保證且通過重金屬檢測的魚油做為營養補充;但若孕婦害怕魚腥味引發孕吐,也可補充無腥味且DHA比例較高的魚油,或添加Omega-3脂肪酸的孕婦綜合維他命。提醒懷孕的媽媽們,孕期的營養補充對於寶寶身體狀況佔很大的影響因素,因此,若能在懷孕時期補充正確的營養,並同時讓醫師瞭解自己營養補充的狀況,這樣一來,不僅媽媽、寶寶能健康,也避免寶寶未來有過敏或氣喘等不適症狀發生的可能性。

兒童藥品別亂磨成粉 當心污染

兒童藥品別亂磨成粉 當心污染#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兒童用藥不是大人縮小版,因為孩童身體許多構造皆尚未發育成熟,因此在藥物治療的考量須更謹慎小心。通常兒童藥物劑量須根據體重和年齡當作開方評估基礎,並按照不同疾病選擇最適當的藥品。藥師提供兒童用藥安全3藥訣:藥量不多也不少、好吞服免吃苦、藥袋核對最重要。兒童專用製劑 易餵食更安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劑科藥師李美珊也說,不少小兒科門診或診所習慣提供藥物磨粉,方便病童服用,不過藥物磨粉可能有污染風險,且還會改變藥品原有狀態,難以目視辨別是否摻入其他藥物。李美珊指出,過去由於缺乏兒童親善的藥物設計,導致用藥問題叢生,對家長而言,餵小朋友吃藥跟打仗沒兩樣,目前致力推廣使用兒童專用製劑。所謂兒童專用製劑指的就是糖漿劑、咀嚼錠、水劑與粉劑等的藥物設計。有別於磨粉可能造成藥品不安定等諸多疑慮,專用藥品除了容易掌握藥量,餵食方便,也一改磨粉的不安全與苦味,增加小朋友接受度,並能提高兒童用藥安全。 

兒童慣性喝夜奶 當心不到2歲就蛀牙

兒童慣性喝夜奶 當心不到2歲就蛀牙#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齲齒是兒童常發生的口腔疾病,據衛福部國健署2011年公布台灣5歲兒童蛀牙比例竟高達79%,是侵害學童最多的口腔疾病。然而,有些家長認為小朋友乳牙遲早會換牙,所以乳牙齲齒都沒有關係,重點在於恆牙,其實不然,乳牙一旦不健康,將影響發音與咀嚼,也會造成營養攝取不良,甚至影響日後恆牙的發展。牙齒塗氟 降低齲齒率一般嬰兒是從6~9個月開始長乳牙,在嬰兒還未長牙前,家長應常用紗布沾溫水,清潔嬰兒的口腔黏膜及舌頭,一方面保健口腔,同時訓練小朋友張嘴,等長牙後,潔牙工作才方便進行,另外,1歲多將近2歲的嬰兒,常因為口腔清潔不確實,或習慣晚上喝奶,含著奶瓶就睡著了,很容易出現蛀牙初期的症狀。因此,基隆市衛生局為降低齲齒率,提醒民眾應每半年塗氟1次外,應養成減少甜食攝取、飯後睡前刷牙習慣,每半年到一年至牙科診所檢查牙齒,才能真正降低齲齒發生。

每三天一兒童死於意外 安心亞:很難過

每三天一兒童死於意外 安心亞:很難過#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近幾年,因單親家庭的增加,以及家庭經濟壓力、社會結構的改變等原因,讓許多小孩被家長冷落「疏於照顧」,導致意外發生,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個孩童死於意外,六成都是發生於孩子獨處時,其照顧疏忽而被通報的個案數更超過2000件以上,對此,家扶基金會與藝人安心亞、郭子乾共同呼籲,家長應好好的關心孩童、照顧孩童,以免發生難以挽回的意外事件。未成年懷孕 都是疏於照顧所致家扶基金會指出,近幾年,由於經濟環境不景氣、離婚率不斷攀升,加上家庭結構改變,造就許多單親輕貧家庭或窮忙族,這些家庭的主要照顧者平時生活壓力大又忙於工作,在缺乏親職知識及親友支持系統不足情況下,常常容易疏忽了孩子的照顧安全,一時僥倖心態獨留年紀過小的兒童在家亦或是讓小孩照顧小孩等,都是讓兒童暴露於危險當中另外,根據衛生署統計,台灣性行為已呈現低齡化,未成年懷孕,最小的僅十二歲半,這些現象都可能是因父母「疏忽照顧」,平常沒有關心孩子的人際及發展而導致的後果。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表示,兒童在未成年之前,基本需求理應受到滿足及保障,然而,大人卻常因自己的心理因素、情感因素、經濟因素或社會外在因素,以致故意或不小心讓兒童暴露於生命安全的危機中,包括三餐沒有按時提供、讓孩子獨處在家、沒有注意家內安全設施等。這種疏忽情形輕可能造成長期沒有滿足兒童的飲食和照顧的基本需求,嚴重的還可能因疏於照顧而失去了兒童無辜的性命。安心亞籲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擔任家扶基金會兒保大使的安心亞也指出,孩子的生命很脆弱,很可能因為家庭弱勢的原因,而被疏於照顧,希望這個社會有愛心的人,能夠多多出力,幫助這些小孩子們脫離困境。家扶基金會也提出家長照顧孩子的五感,希望家長們能夠多多留意小孩的狀況,以免發生意外事件:1)安全感/照顧不離身,孩子安全我責任。2)滿足感/心聲要傾聽,孩子滿足我開心。3)舒適感/清潔須注意,孩子舒適我得意。4)均衡感/發育重飲食,孩子健康我注意。5)幸福感/擁抱訴心意,孩子幸福我福氣。

兒童越早近視 越易產生高度近視

兒童越早近視 越易產生高度近視#兒童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眼睛是靈魂之窗,是與外界溝通的重要橋梁,也是學習的重要器官之一,而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3~11歲兒童近視的比例為32.7%,7歲以上的學童近視比例更高達47.8%。且兒童越早近視,度數增加得越快,也越容易發展成高度近視(度數>600)。拒當近視兒童 僅需記住防治7大點由於現在科技的發達,兒童們玩手機、電腦,甚至是看電視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習慣之一,因此,兒童近視防治成為我們守護兒童成長重要的一環,基隆市衛生局也提醒各位民眾注意防治7大點,就可拒當近視兒童。1)每半年定期做視力篩檢。2)增加兒童戶外活動。3)謹記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4)看書保持35~45公分的距離。5)2歲以下幼童避免使用3C產品,2歲以上使用3C產品不超過1~2小時。6)均衡飲食,天天五蔬果。多食用深綠色蔬菜類,有益眼睛健康。7)應避免寶貝於光線不足處閱讀、使用3C產品等。最後,衛生局吳澤誠局長也提醒各位民眾,6歲前可是兒童的視力發展黃金期哦,千萬要注意,別讓您的小寶貝小小年紀就隔著一片玻璃看世界哦。

落實2不2要 降低兒童蛀牙率

落實2不2要 降低兒童蛀牙率#兒童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口腔保健很重要,保健衛生做得好,牙齒漂亮又健康。對此,嘉義市政府衛生局,為孩童口腔健康著想,除規劃牙齒塗氟、含氟漱口水外,更推出2項牙齒服務期望能有效降低兒童蛀牙率。一為免費臼齒窩溝封填劑服務,運用窩溝封填劑來保護不易清潔的臼齒,形成遮蔽便於清潔並保護牙齒;二為牙線衛教,除可降低蛀牙發生率外,也可減少後續就醫負擔。落實2不2要好習慣 擁有一口健康好牙不僅如此,衛生局建議應從小協助孩子養成三餐飯後及睡前刷牙的好習慣,並使用含氟牙膏、定期塗氟,落實「2不2要」觀念:1)1要:睡前一定要刷牙,1天至少刷2次,最佳時機為睡前、午餐後。2)2要:牙膏要含氟,每半年要接受牙醫師塗氟及口腔檢查。3)1不:少吃甜食、多漱口,絕對不要讓幼兒含著奶瓶睡覺,避免進食後沒有馬上刷牙,導致糖分附著,細菌大量繁殖產生酸,長期造成蛀牙。4)2不:家長們自己咀嚼過的食物,不要餵食寶寶,避免將蛀牙菌傳染給幼兒,另外,應避免糖份較高的果泥類嬰兒食品,建議多攝取新鮮蔬果為佳。

台灣童掀近視風暴!長大後失明風險暴增

台灣童掀近視風暴!長大後失明風險暴增#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作為家長的你,你知道台灣的孩子,正處在一波「近視風暴」的風暴中心嗎?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統計顯示,小六孩童近視兒童的占比,竟高達六成之多,其中的元兇,除孩子外出活動的時間,大量的被電視、電腦、平板、手機所取代之外,另外長時間待在書桌前溫習功課,也是禍首之一,統計進一步分析,近視兒童假日平均竟花上五個小時在看電視玩電腦,平日補習時間也高達五小時,在孩童那麼頻繁用眼的情況下,不想近視都難!6成小六童有近視依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顯示,99年幼兒園中班及幼兒園大班近視盛行率分別為4.6%、7.1%;國小一年級及國小六年級近視盛行率為17.9%、62%,顯示幼兒園大班升國小一年級學童之近視比率有快速大幅上升現象。近視童假日竟花5小時接觸螢幕調查也發現,有近視的兒童在假日看電視及打電腦、上網或打電動的平均時間291.9分鐘,也較無近視兒童的平均時間(255.8分鐘)長。而且,不論在假日或非假日,近視兒童的補習時間(非假日平均為303.9分鐘,假日平均為46.3分鐘),均比無近視兒童的補習時間還要長(非假日平均為152.5分鐘,假日平均為18.9分鐘)。據臨床觀察,兒童太早近視,容易變成高度近視;台灣兒童近視問題嚴重,越早近視,度數增加越快,變成高度近視(>600度)機會變大,而高度近視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裂孔、黃斑出血及黃斑退化,可能導致失明。每天戶外活動2~3小時 有助預防近視近視成因各界尚深入研究中,近年實證研究亦發現,戶外活動是近視發生和惡化的保護因素,每天戶外活動超過2~3小時,可能減緩兒童近視的發生和惡化。因戶外活動,能增加視網膜多巴胺分泌的量,進而抑制眼軸伸長。戶外遠距離視野亦減少眼睛肌肉緊張,延緩眼球增長。對此,衛生福利部就呼籲,為避免孩子宅在家中看電視、玩電腦黏著螢幕等長時間近距離的用眼行為,影響孩童的視力,甚而加深近視度數及因缺乏運動影響體能與導致過重或肥胖的情形,建議5歲至17歲兒童與青少年,每天至少進行1小時的中等費力至費力身體活動,可以減少兒童近視的發生和惡化,也能提升體能、學習力及減少肥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