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

【免費講座】關心寶貝發展,守護兒童成長

【免費講座】關心寶貝發展,守護兒童成長#兒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兒童節又來囉!一年當中小朋友最開心的日子,在歡度之餘,你對小朋友的自我保健有信心嗎?你認識兒童發展及相關福利嗎?除了陪伴寶貝成長外,也要守護孩子們的健康及權益!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將舉辦兒童節慶祝活動!邀請新北市私立親親袋鼠幼兒園大班兒童參與,安排兒科宋季純醫師教兒童如何自我保健及洗手歌帶動唱跳,最後將由湯乃孋社工督導介紹兒童發展與相關福利讓現場家長知道,歡迎踴躍參加。名稱:關心寶貝發展,守護兒童成長時間:4月1日(三)上午10:00~11:50地點:臺北醫院一樓大廳洽詢:0918-920128/2276-5566分機2838語婷

兒童突然陷入昏迷 恐罹「第一型糖尿病」

兒童突然陷入昏迷 恐罹「第一型糖尿病」#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就像一般兒童,對於這個大千世界,永遠充滿好奇,總是為什麼,為什麼的問個不停;這些孩子,身著五顏六色,天真無邪,一樣活潑亂跳,總是有耗費不完的精力,讓所有爸媽十足頭疼。當記者走進全球第一本糖尿衛教童書《Coco與高飛歡樂的一天》發表會現場,每個小孩的臉上,洋溢著備受呵護,開心長大的幸福,很難想像,眼前數十位的小朋友,都有相同的經歷──早早罹患「第一型糖尿病」,使他們天天都須挨針,無時無刻都面臨血糖隨時飆高而陷入昏迷的危機。全台九千人罹第一型糖尿病 終身須施打胰島素在台灣,共有9,000人罹患第一型糖尿病,這些小孩,往往都經歷過,因體內血糖頓時飆高,而陷入昏迷的可怕經驗。當家長經醫師告知,孩子罹患先天性糖尿病時,無不陷入震驚,不敢置信,同時也開啟了,一路須跌跌撞撞,心情搖搖擺擺的控糖之路。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許惠恒理事長解釋,第1型糖尿病又稱為「兒童型糖尿病」,常因為胰臟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導致體內酮酸中毒昏迷送醫後才發現有異,大多發生在兒童及青少年一旦確診後,須終身補充胰島素讓病情穩定下來,對病童及父母往往造成相當大的震撼。十歲女童不被病情擊垮 反而獲得更多愛現年十歲的菲菲,就是典型案例,在糖尿病發作之前,她與一般兒童無異,各項表現均為優秀,常常是班上的模範生常勝軍,而她不只在學業表現上,總是令人稱讚,就連打擊樂、舞蹈等才藝,同樣駕輕就熟,頗有天分。不過,有一天,菲菲開始時常口渴、想睡覺、總是很疲累,看了小兒科,症狀持續無解,就在進一步抽血檢查後,竟赫然發現,菲菲的血糖值衝到6、700,立即遭轉進兒科加護病房,噩耗一傳出,全家人皆不敢置信,烏雲罩頂。幸好,菲菲在發病後,始終被家庭的溫暖包圍,家人還為了控制菲菲的血糖,全家一同「把頭洗下去」,齊心改變生活作息、養成運動習慣,使菲菲從未被突如其來的疾病擊垮,反而還獲得了更多關愛與呵護,生活加倍多采多姿。糖尿病不可怕 可怕的是「無知」然而,第一型糖尿病就真的猶如洪水猛獸般可怕嗎?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杜思德理事長說,其實第一型糖尿病,只要戰勝迷思與偏方,家長多方了解衛教知識,事實上要穩定控制血糖並不困難。他說,在臨床的經驗上,時常會碰見家長手足無措,因而開始道聽塗說,聽信偏方的案例,事實上,第一型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錯誤的控糖觀念與各種偏方。醫師提醒,第一型糖尿病發病時,家長因對於病情衛教知識一無所知,常常會陷入恐懼與憂慮,唯有積極吸收專業知識,才是幫孩子把血糖控制好的最佳方法。

拿到就往嘴裡塞!春節期間 嬰幼兒中毒高峰

拿到就往嘴裡塞!春節期間 嬰幼兒中毒高峰#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過年期間家家戶戶不免要來個大掃除,除了掃掉各種髒污灰塵,同時也將穢氣一併掃除,不過在一陣洗洗刷刷,忙忙碌碌之後,請務必將清潔劑收好,以免嬰幼兒隨手亂抓就往嘴裡塞,導致急性中毒!醫師呼籲,春節期間是嬰幼兒中毒的高峰期,其中,又以藥品、清潔劑及農藥中毒並列前三,家長應把這三樣物品收好,以免發生不幸。中南部農藥中毒案例多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吳漢屏醫師指出,幼兒因意外誤食而中毒送醫的比例,在春節二、三月期間是全年高峰期,前三名分別是藥品、清潔劑與農藥,也因此每年春節期間急診室,時常會收治許多嬰幼兒誤食而中毒的個案。吳漢屏表示,兒童誤食之毒物依不同地區有不同屬性,例如中南部務農地區多,農家因務農需要而將農藥放置家中,如除蟲菊、有機磷、滅鼠藥等農藥,過卻曾經發生幼童誤食而造成死亡案例,建議家長一定要妥善儲存此類物品。 至於排名在誤食榜前兩名的藥品與清潔劑,分析原因可能是,年前家中大掃除需使用多種清潔劑,或是藥品重新整理後未及時妥善收放,使得嬰幼兒有機會拿到嘴裡倒導致中毒。誤食慢性病藥物 嚴重恐洗腎另外,門診上也時常有嬰幼兒把阿公、阿嬤常用的藥品吞進肚子,如神經學上用藥,鎮靜類安眠藥、抗抽搐藥、降血糖及高血壓用藥等,因為顏色都很鮮艷,幼童往往會誤以為是糖果而誤食。吳漢屏醫師特別提醒,與清潔劑相較,誤吞藥物的中毒症狀往往會較為嚴重,甚至必須得住進加護病房進一步救治,依中毒屬性不同可分別進行洗胃、投予活性碳吸收毒物,甚至必須進行洗腎,因此家中若有幼兒,家長務必將清潔劑、藥品及工業農業用品等物品放到無法碰觸的地方。

巧克力、炸物竟是元凶 兒童狂吃易長針眼

巧克力、炸物竟是元凶 兒童狂吃易長針眼#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長針眼?一定是你看到不該看的東西!」這句話,在普遍民眾的生活中不難聽見,但醫師表示,其實長針眼與看東西間沒有任何關聯,主要是由體質、衛生習慣所致,且近來門診上針眼患者年齡也正逐漸下降中,大多在2~7歲居多。因為小朋友對於高油脂飲食特別偏愛,加上近日食安問題層出不窮,如果家長沒有特別禁止,很容易皮脂分泌過多引發針眼,所以,有不少小朋友常常反覆發生,甚至兩眼同時發病等。針眼拖久不治療 當心睫毛長不出來書田診所眼科顏敏芳醫師表示,針眼是因皮脂腺或汗腺的開口閉塞,腺液不暢而感染,常見症狀有紅腫熱痛或合併化膿。一般成人長出針眼已經很惱人了,更何況是年紀小的患者,常常發生針眼後消了又再長出來,在這種年紀家長也較難照護,但針眼若拖太久,恐會導致組織纖維化,就可能會留下疤痕,甚至毛囊被破壞,以致於睫毛長不出來。貪吃巧克力、熬夜 皆為誘發因素之一愛揉眼睛、愛吃油炸物,都是容易造成針眼的因素之一!醫師表示,常吃高熱量、油炸食物,例如:巧克力、糕餅、堅果、肉鬆等,作息不正常(如熬夜),習慣以手揉眼,以及皮脂腺旺盛體質等,都是影響針眼發生的頻率與程度。不搓眼睛、加強清潔 有助於降低發生率至於在治療方面,顏敏芳醫師表示,輕微症狀者,可用熱敷並使用含抗生素的眼藥水與藥膏治療,或加上口服抗生素,若持續超過一個月仍未痊癒,再考慮局部麻醉手術切除病灶,以免引發感染。最後,在預防方面,則是建議保持充足睡眠與營養均衡,飲食避免高油脂食物,多注意手部清潔,且盡量不要搓揉眼睛,以防感染針眼的可能,若發覺疑似患病,應盡速就醫,以免造成更嚴重的感染,另礙於眼瞼部分清潔困難,所以,建議民眾可利用洗眼液或局部清潔劑等,加強清潔,如此一來,也能降低針眼的發生率。

別把孩子當豬養 台灣兒童陷「爆肝」危機!

別把孩子當豬養 台灣兒童陷「爆肝」危機!#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炸雞、鹹酥雞、薯條、蛋糕,這些高熱量食物,你知道是「爆肝」的主因嗎?熬夜不是傷肝元凶,事實上吃太好,吃太油而產生的脂肪肝,才是讓肝功能出現異常的原因;根據統計指出,台灣每三個成年人,就有一名罹患脂肪肝,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兒童身上!中國附醫兒童門診就發出警訊,近期愈來愈多的兒童,肝功能出現異常,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這些兒童平日吃太好,導致肝臟擠滿脂肪,進而危及肝功能。胖童滿街跑 一堆頂著大肚子高熱量食物環伺,作為家長的你,可別繼續把孩子當豬在養!兒童腸胃科  吳淑芬  醫師指出,每到新學期開學後不久,兒科門診就會出現不少因學校健康檢查抽血發現肝功能指數異常而來複檢的病患,家屬和小孩都想知道為何會這樣?通常來求診的兒童或青少年體型大多是肥胖或微胖型,並且有一個共同特徵,腹部脂肪特別多,也就是所謂的中央型肥胖。過去,脂肪肝常被認為是大人才會有的肝臟問題,但是現今隨著飲食西化 (攝取高糖、高脂肪、高熱量食物))且多靜態活動加上運動量不足,導致兒童青少年肥胖的盛行率逐年增加,相對脂肪肝罹患率也跟著增加,此現象已造成傷害身體健康不可忽略的問題。脂肪肝會引起肝炎 兒童也須密切注意她解釋,所謂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內蓄積過多,若肝臟重量超過5%由脂肪組成,便是脂肪肝。大部份有脂肪肝的兒童,沒有明顯症狀,大多是因體檢抽血意外發現肝指數上升。值得關注的是,以前各界均認為脂肪肝合併肝功能異常是屬於良性的肝臟疾病,然而最近的研究報告顯示,脂肪肝仍可能會引起肝臟持續惡化,造成肝臟慢性發炎,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臨床上就曾發現幼稚園年齡孩童出現脂肪性肝炎的情況,文獻也曾發表過10歲女孩由於脂肪肝而引起肝硬化案例。吳淑芬呼籲,「控制飲食」和「適當運動」應是現代兒童,所急需的生活習慣,兒童身體健康維護應從小就要做起,才能預防脂肪肝的發生。

研究:兒童一週吃三次速食以上 成績恐較差

研究:兒童一週吃三次速食以上 成績恐較差#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國人飲食習慣逐漸西化,像是漢堡、薯條、炸雞等食物,已漸漸成為多數人的主食之一,但這些高熱量的食物,不僅容易使人發胖外,現在更有項最新研究指出,常吃速食的孩童,會影響學習能力,進而導致學業成績變差。完全不吃速食者 學業成績較為理想該研究主要是由美國俄亥俄州大學,針對8500名10歲的兒童進行研究,首先會了解他們吃速食的習慣與頻率,3年後在比較他們的學業情況,且在進行比較的同時,也會將其他可能影響結果的因素納入考量。結果研究顯示,有52%的兒童一周內會吃1~3次速食,10%吃了4~6次,另外還有10%則是天天吃,結果發現,每天吃速食的兒童,科學成績平均為79分,而完全不吃的兒童平均為83分,此外,在數學、閱讀成績方面,也出現了類似的差距。對此,研究人員表示,雖然還無法確定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為何,但有可能是因為經常食用速食,導致兒童缺乏鐵質,進而延緩大腦某些發展進程;亦或者是高脂肪、高糖,對學習過程產生不良影響所致,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臨床兒科期刊》。

醫訊/兒童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座談會

醫訊/兒童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座談會#兒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簡稱RA),是一種慢性關節炎,病況輕微時局部關節僵硬疼痛,嚴重時則會引起全身的關節損壞,但你知道嗎?其實關節炎非老年人專利,幼兒也可能會罹患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且發作起來甚至比成年人更加嚴重。對此,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特別邀請辛宜臻醫師主講「就是不一樣-兒童與成人類風濕性關節炎」、曾詩婷醫師主講「認識兒童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藥物及其使用注意事項」,希望能藉此幫助民眾更進一步的了解類風濕性關節炎,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兒童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座談會時間:12月6日(六)09:00~11:0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大樓K棟12樓第三會議廳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徐夢舷小姐(03)3281200轉5128

兒童睡覺會打呼 當心影響生長發育

兒童睡覺會打呼 當心影響生長發育#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指出,3到12歲的小孩中,約有四分之一有打鼾的問題,近十分之一有阻塞性睡眠中止症,由此可見,兒童睡眠呼吸障礙其實比想像中來得普遍。對此,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耳鼻喉科郭彥麟醫師表示,打呼俗稱打鼾,與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相同,都算是睡眠呼吸障礙的一種,但唯獨和上呼吸道疾病最大的區別在於,打鼾和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都是在睡眠時期症狀才明顯,且可能會影響到睡眠品質。部分呼吸道受到阻塞 恐引發打鼾問題打鼾的原因來自呼吸道部分阻塞,導致氣流從鼻子、口咽、喉往氣管、肺的過程因為受阻,產生亂流振動上呼吸道結構造成雜音,郭彥麟醫師表示,從臨床上的定義為一週內有4個晚上,可觀察到此現象才算是打鼾。而打鼾本身只是上呼吸道部分阻塞,並不會造成呼吸停止,反之,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同時有呼吸道阻塞及窒息的現象產生,因此,若兩者成因類似,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則屬於較嚴重的情況。最新研究指出 呼吸中止症可能會引發小兒高血壓睡眠對於內分泌的控制有重大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是生長激素的調節,舉例來說:小孩子如果睡不好,不止生長發育會受影響,對學齡兒童還可能造成注意力不集中、過動或是情緒的問題。醫師表示,目前已知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在小孩可能引起生長遲緩、瘦弱、矮小、白天嗜睡、早上無法按時起床、注意力差導致學習成績不佳、情緒不穩、脾氣暴躁、夜晚驚醒、尿床等。根據過去台灣的研究發現,有高達4成的過動兒有睡眠呼吸障礙;而目前最新的研究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可引發小兒高血壓,長大後也會有較高的機會罹患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障礙即早治療 可有效改善睡眠與生活最後,郭彥麟醫師提醒,兒童睡呼吸眠障礙雖然是常見的疾病,但可能帶來的併發症也相當多,且小朋友本身對於疾病都是不自覺的,所以,家長若不留心,常常覺得是一般打呼而忽略的話,可能就會引發些潛藏的危機。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兒童睡眠呼吸障礙的原因多半明確且可以治療,因此,若能及時診斷、治療,對睡眠跟生活品質而言,都能獲得顯著的改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