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42歲婦卵巢衰退拚試管 AI挑胚胎助好孕

42歲婦卵巢衰退拚試管 AI挑胚胎助好孕#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有位42歲吳太太(化名)第一胎因胎兒異常而流產,四年前與先生至台北中山生殖醫學中心求診,經檢測發現卵巢功能不佳,能取得的卵子數有限,第一次及第二次試管嬰兒治療失敗,第三次則是子宮外孕。第四次(106年)取卵4顆,生了一個女兒。今年再次就診,想為女兒生下弟妹,但因卵巢明顯衰退,取得的卵子數更為稀少只有3顆。為提升胚胎著床的成功率及減少流產率,在醫師建議下使用胚胎縮時攝影監控培養箱,胚胎在第3天植入後就成功著床,目前懷孕已滿15週,全家人都迫不及待在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胚胎縮時攝影監控培養箱 動態記錄助優選胚胎 收治吳太太的台北中山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負責人黎惠波醫師說明,胚胎縮時攝影監控培養箱(Time-Lapse Incubator)是一種透過縮時攝影持續記錄胚胎分裂及早期發育的裝置,可結合AI人工智慧,利用大數據使評估標準化,選出優質胚胎。對於高齡、卵巢功能不良、取卵數較少之不孕女性,無法進行PGS篩檢時,就可使用胚胎縮時攝影監控培養箱來挑選最優良的胚胎植入;對於取卵數較多,欲進行PGS的患者,也可以利用縮時攝影培養箱,來挑選分裂正常的胚胎送檢,不需送檢全數胚胎,可以減少可觀的檢測費用。 胚胎好壞動態記錄 評估發育過程把關不遺漏 台北中山生殖醫學中心醫療團隊胚胎師李黛君指出,傳統培養箱需每日一次將胚胎取出觀察以判別優劣,然而取出的過程難免會使胚胎受到外在環境影響,且只能看到外觀型態,取得的資料數據有限;自去年底引入胚胎縮時攝影監控培養箱後,就能以內建攝影機紀錄胚胎生長過程,減少拿出培養箱的次數,24小時的影像觀察,也能得知胚胎是否正常分裂、細胞數目是否正常、有無碎片等動態變化,有助提高優選率與著床成功率。 生殖醫學新趨勢 造福不孕夫婦早日得子 黎惠波醫師表示,隨著現代生殖醫學技術的進步,目前不孕療程已走向精緻化、一站式服務的趨勢,不只希望能成功懷孕,也更加重視如何幫助患者,縮短從開始治療到達成懷孕目標的時間。中山生殖醫學中心自去年底引入胚胎縮時攝影監控培養箱後,已累積不少臨床應用案例,成功助人好孕。未來也將持續應用縮時攝影AI技術,幫助不孕夫婦早日完成求子心願。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640/

出現飛蚊症怎辦? 醫:這些徵兆速就醫

出現飛蚊症怎辦? 醫:這些徵兆速就醫#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日前網路上流傳一篇吃鳳梨可以治療飛蚊症的新聞,被許多專家駁斥證據不足,究竟有飛蚊症困擾該如何處理?台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王一中指出,飛蚊症本身並不可怕,通常隨時間會自行消散,然而若飛蚊症一夕之間暴增、伴隨閃光、視野缺損等症狀,可能是視網膜破洞或黃斑部病變,要盡速就醫,以免影響視力回復。 玻璃有懸浮物 如同蚊子在飛 網傳吃鳳梨可「溶解黑點」改善飛蚊症刊登美國科學期刊的消息,被專家指出該期刊是「掠奪性期刊」,並非同儕審查的嚴謹學術期刊,且醫師擔心許多糖尿病患者容易產生飛蚊症,又聽信新聞吃太多鳳梨,恐血糖控制不良。 事實上,眼球中央有一團澄清透明的膠狀物質稱作玻璃體,玻璃體出現懸浮物就是「飛蚊症」。患者會感覺有物體在視野中飄來盪去,如同蚊子一般。王一中表示,較嚴重的飛蚊症可能會造成患者困擾,因漂浮物覺得心煩,然而其本身並不可怕,甚至有時黑點、漂浮物會自然消失。 共伴症狀要小心 盡速就醫 然而若飛蚊症伴隨其他症狀,可能是眼疾徵兆。王一中提到,老年性玻璃體混濁、玻璃體出血、黃斑部水腫或病變,甚至周邊視網膜有破洞、退化等眼疾,都可能產生飛蚊症。 尤其是飛蚊症出現型態和數量變化時,比如視網膜破洞,飛蚊症的狀況,可能會在一夕之間從沒有變很多,合併有閃電,甚至視野缺角或黑掉,都是比較危險的徵兆。如果視野有變型,則可能黃斑部有異,要進一步檢查或觀察,有時會自行痊癒。醫師強調,必須趕快就醫,進行手術或雷射治療,以免影響視力回復。 用眼過度加劇飛蚊 正常飛蚊和平共處 另外,用眼過度會引發飛蚊症嗎?王一中解釋,過度用眼並不會引發飛蚊症,但如果本身已經有飛蚊症,卻又用眼過度或眼睛睫狀肌嚴重麻痺,確實可能造成原本的飛蚊症增加。他更提醒,飛蚊症患者其水晶體像水凝膠,劇烈甩頭運動恐怕會扯破視網膜,運動時應小心為妙。 至於飛蚊症該治療嗎?他說,有人會用雷射打掉飛蚊症,但是大部分正常的飛蚊症隨時間會慢慢消散,因此若不是上述眼疾徵兆,與之和平共處即可。 【延伸閱讀】就近醫療不北漂 大林慈濟精準治療助肺癌患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633/

擁有健康好元氣 營養師:從「腸道」減齡做起

擁有健康好元氣 營養師:從「腸道」減齡做起#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你是三餐老是在外的外食族嗎?上廁所總是卡卡不順暢?那你需要好好的照顧一下你的腸胃,別讓腸道年齡大於實際年齡!!! 三餐不定時暴飲暴食 腸道菌相失衡生病 現代人生活步調忙碌,常處於高壓環境下,再加上受飲食西化影響,常有三餐不定時,暴飲暴食的情形,而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於無形中就會增加腸胃負擔;營養師陳文君表示,一般來說,腸道中好菌跟壞菌處於和平相處狀態,當上述生活型態持續於日常生活時,造成腸道菌相失衡,進而會產生疾病,初期可能會有便秘情形,嚴重的話可能會引發腸道疾病及代謝疾病等。 7成免疫細胞在腸道 維持腸道菌相平衡不可忽視 陳文君營養師指出,腸道菌叢可讓腸道獲取能量、製造維生素、合成胺基酸及協助鐵吸收,且腸道菌叢協助維持腸道屏蔽,以及腸道對病原的免疫反應,約有 70%的免疫細胞於腸道中,因此腸道健康對於免疫力,抵禦疾病相當重要,所以維持腸道菌相平衡不可忽視。 增加腸道好菌 6大原則這樣做 營養師陳文君建議,增加腸道中好菌可以這樣做: 1.飲食中盡量食用未加工食物,可預防便秘及縮短糞便與腸黏膜接觸時間。 2.多吃蔬果達每日膳食纖維建議攝取量25-35g,膳食纖維可刺激腸道蠕動、增加腸內容物的體積、減少糞便在腸道中停留的時間等作用。 3.少食用紅肉、加工肉品、精緻甜點等,過度加工的食物,容易改變腸道中菌相平衡。 4.攝取足夠水分,每公斤體重攝取30-35cc水,足量水分可促進腸道蠕動。 5.三餐定時定量,避免消夜,不增加腸道負擔。 6.適量運動,維持良好作息。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599/

打造美麗電眼 醫:並非單看雙眼皮摺痕而已!

打造美麗電眼 醫:並非單看雙眼皮摺痕而已!#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對會說話的眼睛,是傳遞給旁人的第一印象。擁有一雙深邃有神的電眼,是許多女孩夢寐以求的眼型。而多數東方人的眼型因先天條件多為單眼皮,且構造上眼皮較厚,加上東方人獨有特色蒙古折眼型,讓雙眼看起來顯小且無神。 雙眼皮手術屬整形手術中較為簡易的小手術也相當熱門,但其眉角也不少,影響雙眼皮效果的美麗關鍵也多。倪宗聖醫師指出,門診上常聽見患者表示,自己明明就有內雙的眼型,但還是看起來較無神,而且若是沒睡飽,隔天眼皮就會有腫腫泡泡的感覺。醫師進一步說明,想要有一雙炯炯有神的雙眼,不只單看有沒有雙眼皮那麼簡單。 雙眼皮手術雖簡易 美麗關鍵卻很多 倪宗聖醫師表示,有不少患者以為眼睛不好看只是雙眼皮摺痕不夠明顯所導致,其實是上眼皮脂肪量較多,在睜開雙眼時,肌肉受到脂肪阻隔,因此眼皮折痕就會受到限制,在外觀上看起來就無法產生明顯的雙眼皮摺痕;不過,這種狀況也不必太過擔心,只要在進行雙眼皮手術中,搭配取脂肪的切口技術,在眼皮縫線處以小切口的方式取出多餘脂肪量,就能達到改善泡泡眼的效果。 而若是非脂肪問題,單純眼頭處多一層皮膚組織遮蓋了眼內側,使得眼睛睜開時因這塊組織拉扯住上眼皮組織,讓雙眼皮摺痕不明顯,倪宗聖醫師建議,可在眼頭處搭配雙眼皮手術進行開眼頭,就能改善小眼睛的視覺感,讓人有為之一亮的放大效果。 提眼肌無力、眼皮鬆弛 雙眼皮手術可改善 除此之外,提眼肌無力、眼皮鬆弛也是常見的問題,倪宗聖醫師分析,前者因肌肉較不發達讓眼睛看起來總垂垂瞇瞇眼,後者多半隨年紀增長膠原蛋白流失,皮膚鬆弛老化所致,兩者都能藉由雙眼皮手術來治療改善,可將多餘的鬆弛皮膚組織做適當的修整,再進行割雙眼皮手術,讓眼皮摺痕能夠保有一定的深度與明顯摺痕。若是眼瞼肌肌肉較無力,則能以提眼瞼肌的方式,將肌肉組織往上提,改善因眼瞼肌無力所造成的皮膚組織無力感。 最後醫師強調,坊間有許多標榜只要幾千元就能無痛雙眼皮手術,甚至還有開班授課的無刀雙眼皮教學,這些恐都不具有專業醫師執照,建議民眾若有需求,需慎選價格合理、具有醫師執照且環境設備較完整之院所,並在術前充分諮詢溝通,才能在兼顧安全和美觀的前提下,達到想要的美麗效果。 【延伸閱讀】 *夏天快速塑身有辦法! 體外減脂解決局部肥胖夯 *臉上乾癟顯老! 選對利器才能對症下藥 *鼻形不是複製貼上! 陳世翰醫師:符合整體美感這樣做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626/

台廠學名藥有何重要? 慢性病醫師這樣分析

台廠學名藥有何重要? 慢性病醫師這樣分析#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我從醫30幾年,第一線慢性病治療都採學名藥,從沒有患者因低血糖昏迷,或血糖控制不好截肢。」針對學名藥和原廠藥熟輕熟重,行醫多年的慢性病醫師洪泳泉表示,以高血壓、高血脂症、糖尿病三高患者而言,採原廠藥和學名藥兼容並蓄搭配,學名藥治療都得心應手,控制病情良好。身為氣喘患者的他,也常從口袋掏出自己的氣管擴張器鼓勵病友治療,確保用藥安全與療效。 慢性病不只吃一種藥 台廠藥肩負重任 台廠學名藥有何重要性?洪泳泉醫師舉高血壓治療為例說明,台灣估計有4百多萬名高血壓患者,然而,一種血壓藥平均可降低收縮壓15-20毫米汞柱、舒張壓5-10毫米汞柱,「許多患者血壓高達180毫米汞柱以上,必須吃兩三種藥物治療,本來就不是一種原廠藥就可以控制,治療上使用學名藥的重要性不可或缺。」 根據他的治療習慣,國產藥第一線治療約佔70-80%,許多慢性病醫師也都以此為原則。除非患者在其他醫院治療時已經習慣原廠藥,醫師通常予以尊重,才會開立原廠藥,「就像每個家庭都有習慣使用的醬油品牌,沿用原來的藥還有助控制病情。」 30年慢性病治療經驗 台廠藥藥效穩定 至於療效是否有差異?洪泳泉醫師強調,血壓、血糖和血脂都會定期監測,藥有沒有效,患者和醫師都一目了然。這種原廠藥和台廠藥「兼容並蓄」的治療方式,控制糖尿病和高血脂不僅方便,國產藥和原廠藥的藥效相比也不惶多讓。因為國內的藥廠都被要求符合生體可用率療效(BA)或是具生體相等性(BE),因此國產學名藥與原廠藥產生藥效所需的時間是一樣的。 且台灣製藥把關進步到目前PIC/S「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是一套完整的GMP品質管理系統,從原物料生產、物流、廠房設備等都納入管理範圍;加上食藥署嚴格把關,確認藥物品質安全與療效,上市後還要透過定期不定期的查廠;台灣製藥品質與國際規範接軌,已經外銷美日七十餘國,他鼓勵社會大眾對於台廠學名藥要有深度的信心,讓更多學名藥加入照顧患者的行列。 掏氣管擴張劑鼓勵 患者安心受治療 從小深受氣喘之苦的洪泳泉醫師深知患者之苦,認為無論原廠藥還是學名藥,良好的醫病關係很重要。每次看診尾聲,他都會再把患者的藥單看一遍,並叮囑注意事項。看診三十多年來,沒有患者因為藥物而血糖過低昏迷,或血糖控制不良而截肢。 「患者抱怨一次吃六、七顆藥很辛苦時,我會把自己的支氣管擴張劑掏出來交心,鼓勵患者好好控制。」他期勉自己與病人維持關係良好,將病患當成自己的家人看待照顧,因為救一個病人等於給整個家庭希望與支撐,因此花費許多時間與患者說明病情,解釋用藥事項,更主動將手機給患者,有問題可以隨時詢問溝通。 【延伸閱讀】 *台廠藥外銷逾百億 食藥署長:進步數倍都不為過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536/

就近醫療不北漂 大林慈濟精準治療助肺癌患者

就近醫療不北漂 大林慈濟精準治療助肺癌患者#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一名居住在雲嘉地區的63歲患者,6年前於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確診為第四期肺腺癌,但因兒女長期住在北部,為了方便照護,便將母親轉往北部醫院進行治療。由於近幾年來肺癌的最新治療,常須搭配精準的基因檢驗技術,進步迅速的程度,並非每間醫院皆能提供,而檢測出新發現的肺癌致癌基因又往往是突破治療的契機!該患者在接受三線的化學治療後,因腦部轉移,疾病逐漸惡化,因此回老家調養,甚至於在某天突然喘不過氣,差點沒了性命!病患緊急被送到大林慈濟醫院,原本已考慮接受安寧照護,但是醫院的肺癌團隊很快速的確認其致癌基因,並給予相對應的標靶治療,在一週內患者症狀明顯好轉,目前持續四年多,仍穩定治療中。 肺癌腦轉移最常見 病理分子醫學檢驗確定基因型態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賴俊良副院長指出,超過七成的肺癌在確定罹癌時已是晚期,因此必須以全身性的治療為主,包括標靶治療、化學治療及免疫治療。其中標靶治療必須搭配患者的致癌基因,但治療也相對更精準有效。國人肺癌的致癌基因型態,以EGFR(表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體)突變最多,約佔一半;其次為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的基因變異,約佔4-7%。ALK陽性的肺癌雖然較少,但卻是更容易遠處轉移,如肝臟及腦部轉移。 賴副院長進一步說明,肺癌就像是一個「愛亂跑的小孩」,原發腫瘤還很小時,就到處轉移,而且一旦有遠處轉移又沒有治療的話,平均存活率僅4至6個月。其中腦轉移算是最常見而且藥物治療效果較不好的,這是因為腦部有嚴密的保護機制,防止毒害物質進入腦中,因此藥物也不容易進入腦內,若一旦癌細胞順利進到腦部後,就會安穩地定居在腦中,產生抗藥性。 精準治療 有效延長晚期肺癌患者存活率 當確定致癌基因型態後,便能針對不同的基因型態給予精準的藥物治療。以ALK陽性肺癌為例,目前ALK陽性肺癌的患者已有更好的第二代標靶藥物在台灣上市,賴副院長指出,日本研發的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的口服標靶藥物,能有效控制病情,平均存活率可達3至4年,且副作用低、治療效果也較佳。另外,針對肺癌腦轉移,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能有效穿透腦部,消滅腦中的癌細胞,使症狀獲得良好的改善,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醫療照護在地化 造福雲嘉南地區患者 雲嘉南地區的高齡化比例相當高,許多長者在確診癌症後傾向不接受治療,又或是兒女為就近照護將長輩接至北部就醫。賴副院長指出,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針對癌症患者,設立「快速通道」的流程,一週工作天內可以完成完整的病理報告與腫瘤分期,包括主要的致癌基因和免疫治療生物標記相關檢測,並與患者及患者家屬討論,以擬定完整的治療計畫,縮短患者等待與擔憂的時間。 賴副院長特別強調,本院在醫療設備與技術上皆與國際同步,針對肺癌也有豐沛的臨床治療經驗,加上慈濟志工的貼心陪伴,希望能秉持證嚴上人創院的理念,給予雲嘉南地區患者最好的醫療照護,讓患者不再為了治療而漂向北方。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614/

心臟衰竭最新治療指引 提升照護及治療品質接軌國際

心臟衰竭最新治療指引 提升照護及治療品質接軌國際#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 癌症令人聞之色變,但心臟衰竭卻比癌症更致命,根據WHO的報告,心臟疾病是全球十大死因之首,隨著人口老化,台灣心臟衰竭病患日俱增加,每年全台約超過7萬名因心臟衰竭而住院的患者,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黃瑞仁醫師表示,從治療指引到實際照護,產、醫、學界共同合作,齊力縮小差距,盼台灣心臟衰竭的患者,都能得到最好最佳的醫療照顧。 心臟衰竭比癌症更致命 五年死亡率高達五成 心臟衰竭常見症狀包括疲倦、咳、喘、水腫、無法平躺等,由於症狀與其他疾病類似,容易被忽略,而三高、心臟疾病患者、及有心臟疾病家族史的民眾,都是高危險族群,黃瑞仁醫師提醒,若出現上述狀況,應趕緊就醫治療。數據顯示,即使在最好的醫學照護中心,第三級、第四級的病人,半年內再入院率高達三成,一年內也高達四成到五成,一年的死亡率約百分之二十,五年的死亡率約百分之五十,這些數字都再再的告訴大眾,心臟衰竭在照顧上非常重要。 黃瑞仁醫師表示,心臟衰竭類型包括,收縮型心臟衰竭、舒張型心臟衰竭,及介於兩者之間中間型心臟衰竭等,為了提升民眾對此疾病的認知,心臟學會聚集13家大型醫療團隊,共同檢視治療團隊品質加以強化,並公布2019最新版心臟衰竭治療指引,亞東紀念醫院心臟照護團隊率先通過品質照護認證後,盼成為領頭羊,帶領其他醫療院所同步跟進。 最新治療指引公布 提升心臟衰竭照護品質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心臟衰竭委員會主委王俊傑醫師表示,最新心臟衰竭治療指引統合2012年第一版的治療指引並更新至目前最新的醫學新知,內容收錄全新的診斷精密度、藥物、儀器治療、手術治療等,合併近幾年心衰竭最重要的整合治療、全能治療等計劃,盼提供患者更好的照護,全面提升台灣心臟衰竭照護品質。 黃瑞仁醫師表示,台灣健保涵蓋率99%,一定要珍惜醫療資源,呼籲民眾一旦診斷為心臟衰竭,積極與醫療團隊溝通配合,由於心臟衰竭用藥複雜,應向醫療團隊諮詢用藥方式及原理,勿自行減藥或隨意調整藥物,除了藥物配合之外,減少鹽分的攝取,水分的補充要控制得當,避免三高的飲食,加強自身疾病照護知識,醫病合作,尋求雙贏。 【延伸閱讀】思覺「不吃藥」易病發? 長效針劑及早介入可控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590/

男大生輕忽胸口悶痛 縱膈生殖細胞瘤上門

男大生輕忽胸口悶痛 縱膈生殖細胞瘤上門#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 一名19歲陳姓男大生因胸悶、胸痛造成無法起床緊急送醫,至雙和醫院急診檢查發現,前縱膈有個約11-15公分的腫瘤壓迫心臟。經雙和醫院外傷科張統優主任診斷為前縱膈生殖細胞腫瘤,病理切片為精原細胞瘤,是性腺外生殖細胞瘤,等同男性的睪丸癌。採用微創胸腔內視鏡手術切除,而非傳統的正中鋸胸骨開胸術,由劍突下小傷口取出腫瘤,病人目前已完成術後化學治療,情況穩定。 前縱膈腔生殖細胞瘤 好發15至35歲男性 張統優主任表示,前縱膈腫瘤病人只有15%-20%為生殖細胞瘤,其中約50%是良性畸胎瘤,個案本身的精原細胞瘤並非發自於生殖腺(男性為睪丸、女性為卵巢)再發生轉移,而是長在性腺外的原發前縱膈腔生殖細胞瘤,相當罕見。這種腫瘤常易生成巨大腫瘤,並會侵入胸腔附近的結構組織,好發族群為15至35歲男性。初期幾乎無症狀,腫瘤若壓迫到氣管或支氣管,可能引起咳嗽、喘、胸痛、咳血等症狀。通常待腫瘤大到造成呼吸衰竭及心臟血管的症狀才被發現。 張統優主任解釋,傳統胸腔手術需要開胸,從脖子下方至上腹部,約30-40公分長度的傷口,並須鋸開胸骨,才可切除腫瘤。隨醫學進步,微創手術逐漸為開胸手術主流,為保留病人運動員特性,與病人及家屬溝通後採微創胸腔內視鏡手術,僅以側邊兩個約1-2公分傷口完成手術切除,從劍突下方傷口取出腫瘤,手術耗時約2小時,既可切除乾淨又不破壞病人的肌力與骨骼,並大幅減少傷口疼痛。 術後仍要化療 10年存活率高 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謝燿宇醫師說,病人經確診為前縱膈腔生殖細胞瘤,在完成胸腔腫瘤手術切除後,需再進行化療。一般而言,前縱膈腔生殖細胞瘤接受鉑金類為主的化療有不錯治癒效果,且有10年以上存活率,甚至不再復發。 張統優主任強調,隨著微創手術技術進步,醫師可針對不同各種病症如胸腺瘤、胸腺增大(重症肌無力)、畸胎瘤、神經性腫瘤等進行手術諮詢,建議民眾要定期做健康檢查,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才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延伸閱讀】左側陰囊「精索靜脈曲張」 恐致不孕莫輕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59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