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肝癌元兇竟是它 喚醒健康「護肝」有撇步

肝癌元兇竟是它 喚醒健康「護肝」有撇步#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在台灣,肝病一直是健康最大的隱形殺手,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約佔所有死亡人數8%,甚至高過因糖尿病(6%)或高血壓(3%)死亡的比率,可算是我們國病。 事實上,B型肝炎及C型肝炎患者透過追蹤、治療,可降低3-6成肝癌發生。此外,肝臟每天負責處理大量排毒工作,最好的保肝秘訣就是減少肝臟的工作量,讓肝充分休息。因此,不菸不酒、均衡飲食、規律的運動或針對肝臟補充有益處的營養素等,都是良好護肝方式。 肝病多因肝炎 籲追蹤治療並保持健康生活 衛福部統計,國人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肇因主要為B型肝炎及C型肝炎,據調查,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0%的人為B型肝炎帶原者,而20%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 但慢性病毒肝炎患者不應灰心,據研究顯示,對35-59歲的B肝帶原和慢性肝炎者每6個月提供1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可以降低37%的肝癌死亡率。國內多位醫師研究結果也顯示,B、C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約可降低6成以上肝癌發生。實證已顯示B型肝炎帶原者、C型肝炎感染者只要定期追蹤,就可避免惡化,重拾健康。 現代人難休息 蕈類營養素保肝 除了積極治療,病毒性肝炎患者也應保持良好作息與飲食習慣,避免干擾肝臟運作,增加肝臟更多負擔。然而許多民眾因工作聚會常吃高油多鹽的飲食,也常常熬夜打拼,想要好好休息卻難以達成,服用對肝臟有益的營養素成為另一種選擇。例如蕈類植物中富含多醣體,具有良好護肝功效。 在蕈類營養素中,「香菇菌絲體」更被認為對肝臟有很大保健幫助,其學名為Lentinula edodes mycelia(L.E.M)。透過日本的專利技術,需經過長達七個月的培植才能將內含的營養成分萃取出來。香菇菌絲體具有豐富β1,3-D-葡聚醣、α-葡聚醣、阿拉伯木聚醣、丁香酸、香莢蘭酸、木質素、香菇嘌呤、多醣蛋白、維生素B1、B2等多種營養素。而1公克的 L・E・M營養成分是生香菇的1,500倍,營養價值令人驚豔。 「香菇菌絲體」緩解肝損傷 臨床驗證肝炎展效用 日本研究指出,「香菇菌絲體(L・E・M)」具有抑制肝臟線粒體脂質過氧化反應,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具有很的抗氧化能力。香菇菌絲體具有清除自由基與抑制過氧化反應達到護肝的功效,在動物實驗對於四氯化碳造成肝損傷以及内毒素半乳糖胺造成肝損傷研究中,香菇菌絲體都能有效降低GOT與GPT的效果。 除此之外,在臨床實驗中更發現「香菇菌絲體(L・E・M)」對於病毒B型、C型性有緩解效果。給與B肝受試者每日服用「香菇菌絲體(L・E・M)」後,血清生化學指標和 HBV 指標進行了跟蹤檢查,發現GOT、GPT 等肝功能指標都有明顯改善;對於慢性C型肝炎患者的研究則顯示,GOT、GPT等肝損傷標指降低,有改善肝機能的效果。 遵從護肝法則 拒絕成為「肝」苦人 面對有肝臟疾病困擾的人首先應找出罹病原因,尋求正規醫學治療,不可拖延,而營養品不可替代藥品,建議在醫師與營養師指導下適度補充。 國健署也呼籲民眾,終身應接受1次B型肝炎、C型肝炎篩檢服務,若為B、C型肝炎者,則請聽從醫囑,定期追蹤、治療,就能降低肝硬化、肝癌發生的機率。此外,每天有六到八小時的良好睡眠,肝臟就能獲得充足休養,並注意體重不要過重,養成每天運動至少15分鐘的習慣,不碰菸酒,就能避免成為肝苦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834/

高血壓症狀不明顯 未積極控制一發病就心肌梗塞

高血壓症狀不明顯 未積極控制一發病就心肌梗塞#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日夜溫差大,高血壓族群要當心!一名40歲女性因劇烈胸痛緊急送醫,檢查後發現是心肌梗塞,血壓值高達180mmHg,所幸經搶救後順利脫離險境。醫師進一步詢問下才得知,該名患者有高血壓病史,自認身體並無不適便停藥,一停就是5年,平日也會量血壓。期間雖然未出現明顯不適症狀,不料此次一發病就是心肌梗塞。醫師提醒,心肌梗塞往往來的猝不及防,高血壓患者平時應做好血壓控制,勿輕忽隱藏於血管中的潛在危害。 高血壓症狀不明顯 長期控制是關鍵 收治該名患者的壢新醫院心臟內科廖國宏醫師表示,高血壓是造成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長期血壓控制不佳會使血管壁承受巨大的壓力,易形成動脈硬化,導致心肌梗塞與心臟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提高致命風險。然而,高血壓未必會引起不適症狀,因此臨床常見患者對血壓控制態度消極,認為有不適症狀才需要吃藥。廖國宏醫師強調,高血壓有賴長期積極的控制,若等到出現症狀才就醫,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將會大幅提高,增加後續治療的難度。 恣意停藥反傷身 單錠複方有助穩定控壓 廖國宏醫師指出,高血壓的治療需長期服用降血壓藥物,若患者自行停藥、減藥,反而會對血管造成更大的傷害,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臨床觀察,一天只需服藥一次的患者,其服藥順從性高。,建議患者依照自身狀況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的藥物。 積極控制高血壓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根據研究顯示,積極控制高血壓可顯著減少43%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降低27%總死亡率。廖國宏醫師提醒,40歲以上且有心血管家族病史之高危險群,除了良好作息及飲食習慣,應定時定期量血壓,將高血壓標準訂在130/80毫米汞柱。呼籲民眾隨時注意自身血壓狀況,多一點用心即可多一些安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785/

孩子一年長不到4公分 恐生長遲緩

孩子一年長不到4公分 恐生長遲緩#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懷疑生長太慢,醫師建議孩子的生長狀況需長期記錄,對照「兒童生長曲線」表了。如果一年下來孩子的身高長不到4公分,建議至小兒內分泌科檢查,由醫師評估生長激素是否不足,以接受合適的治療。醫師提醒,青春期的結束就是生長的結束,太晚發現錯失治療時機。 孩子生長需長期記錄觀察 以免錯過生長警訊 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暨特聘教授蔡輔仁醫師表示:「生長就像是『龜兔賽跑』、要看長遠的,建議父母留意孩子每個階段的生長情況。兒童健康手冊上有衛生福利部公佈的『兒童生長曲線』表,在孩子7歲前(進入小學前),父母可以在手冊上紀錄孩子的身高並進行比對;就學後,校護每年也都會幫孩子量測身高與記錄。若孩子身高掉到第3百分位或超過第97百分位父母都應該注意。 民眾多半會看過小時候某個同學長得特別快、個子很高,總是坐在教室最後一排,但幾年後長高的速度卻慢了下來,其他同學的身高也陸續追過他了。長得比別人快可能是成長提前啟動,但不代表後續會維持一樣的成長速度,甚至可能提早結束青春期,反而壓縮了成長時間,這往往是父母容易忽略的。」 及早就醫 別讓青春期成為成長天花板 談到生長,青春期是關鍵時刻。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主任蔡立平醫師表示:「青春期前的孩子,如果身高一年長不到4公分,就是生長警訊。只要青春期結束就代表成長的『結束』,身高問題要在生長板閉合前補救,生長板位於長骨兩端,在成長期結束前,會受生長激素、甲狀腺素、性腺荷爾蒙等內分泌影響,讓骨骼細胞成長,身高就可以持續長高;青春期之後,因為性荷爾蒙使生長板加速生長,一旦與骨頭密合在一起,孩子再長高的機會很有限。因此,及早發現孩子的生長問題是很重要的。 若懷疑孩子有生長落後的狀況,建議至小兒內分泌科進行檢查,讓醫師找出孩子生長落後的主要原因。另外,低出生體重兒(體重1,800-1,900克)的孩子,大概有15%的機會在2歲之後會跟不上生長曲線,也特別提醒父母留意。父母也要注意孩子的生活狀況,鼓勵孩子多運動、充足睡眠、均衡飲食避免肥胖;因為肥胖是性早熟的危險因子,也壓縮了生長的時間。」 一旦缺生長激素 醫師呼籲儘早治療 蔡輔仁副校長表示:「生長激素是腦下垂體分泌的荷爾蒙,為正常發育所需關鍵,若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可能導致孩子身材矮小。小兒內分泌科醫師會透過詳細的檢測,確認是否為生長激素不足導致的生長干擾。更重要的是,身高並非健康指標而是疾病指標,醫師也會確認生長干擾是否來自於疾病(例如:透納氏症、小胖威利症)。若確診為生長激素缺乏,可藉由每日睡前注射生長激素幫助孩子正常發育,但必須在生長板完全閉合前接受治療才有效。生長激素治療需要定期回診,醫師會視施打的成效、生長板的密合狀況來進行評估,但及早發現生長問題、及早治療更重要。」 蔡立平主任分享:「過去曾收治一個男生案例,小學畢業時只有135公分,家裡總以為是遺傳到較為矮小的媽媽。男孩因為太過矮小在學校遭到罷凌所以就醫尋求改善,沒想到檢查之後發現並非遺傳,而是生長激素缺乏導致的生長落後。評估之後給予生長激素的治療,治療4年半長到了171公分,從百分位3以下回到正常生長曲線上,人也多了點自信。有些父母對於生長激素的治療會有些疑慮,但生長激素已經有30年左右的使用歷史,不需過於擔心安全性。雖然使用生長激素可能偶而會有頭痛、手腳腫脹、血糖上昇、甲狀腺功能變化等副作用,但發生率不高,只要主動和醫師說明,醫師會評估改變劑量或治療方式,來緩解這些副作用。」 國際研討會在台舉辦 小兒生長治療專業獲肯定  《小兒生長治療國際研討會》今年選在台北舉辦,已於12/9(日)完美落幕。本次會議能夠選在台灣舉辦,相信國際也看見台灣在小兒生長治療領域的專業,亦不遜色於歐美。透過本次的會議,也成功展現台灣醫師在臨床上以及學術研究上的地位,提升台灣能見度!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791/

「藻」控糖不再慌! 「智能血糖APP」守護糖友

「藻」控糖不再慌! 「智能血糖APP」守護糖友#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近年來,由於現代人飲食、生活型態的改變,加上不良生活習慣,如多吃少運動等,讓糖尿病人數逐年攀升,醫療界也不斷地在尋求新的治療及照護方式,期望病友能夠在對抗疾病下,也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所幸,隨糖尿病治療日新月異,在不斷努力下,除了藥物進展外,也陸續出現許多協助治療的輔助保健品造福糖友;甚至在人性化的未來趨勢下,研發而生的智慧控糖APP系統也問世,更方便監測血糖,多種工具運用,讓糖友控糖不再慌! 理想糖化血色素7 監控血糖避免惡化 台灣褐藻醣膠發展學會營養師蔡儀冠表示,糖尿病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雖然不會立即危害性命,但若長時間血糖控制不佳,恐帶來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甚至引發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嚴重還恐造成生命威脅。  控制血糖是糖友最重要的課題,營養師蔡儀冠強調,「糖化血色素」可反映出糖友過去三個月血糖控制的好壞,是監控血糖的重要指標。因為「糖化血色素」是血液中的葡萄糖附著在紅血球上,所產生的糖化作用,壽命長達120天,較不會受到短時間生活習慣影響,屬於客觀的數值,理想的糖化血色素值為7以下,穩定數值控制病情,也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臨床研究:「高穩定藻褐素」 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高達81% 隨著醫療進展,許多糖尿病輔助保健品也陸續問世,營養師蔡儀冠說,其中海藻萃取物之一「藻褐素」輔助保健食品出現,對糖友來說就是一項新的選擇;因為研究證實,藻褐素不僅具有高抗氧化能力,且可修復胰島細胞,輔助血糖調節,但過去傳統的藻褐素穩定性不佳,容易失去活性與功效;「高穩定藻褐素」,以特殊的褐藻多醣技術包覆藻褐素,增加穩定度與保存,甚至能促進GLP-1的分泌,對於輔助調節血糖有相當大助益。 針對「高穩定藻褐素」效用,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吳明順醫師研究團隊,以非酒精性脂肪肝進行6個月的人體臨床研究,發現其不僅可改善脂肪肝系數(CAP)達85.7%;肝功能指標(ALT)也能改善76.2%;進一步經公式換算,檢測胰島β細胞功能,則可改善高達81%,顯示「高穩定藻褐素」對糖尿病具有顯著的輔助作用。 「智能血糖守護APP」 醫師、病患、家屬三方橋梁  除了藥物治療及輔助保健品之外,許多糖友最常忽略的就是定時檢測血糖值,也讓糖尿病治療常常在這階段「卡關」。年紀大的糖友,記憶力往往隨著年紀衰退,甚至也無法自行記錄檢測數值,讓醫師無法準確判讀病情,成為醫療團隊在照護上的一大漏洞。 對此,因應智慧醫療時代來臨,為使糖友控糖能更方便且完善,目前也有了智慧化的「智能血糖守護APP」。開發該軟體的國內血糖機公司表示,透過智能血糖守護APP介入,糖友在監測完血糖後,所有數值將直接上傳雲端,照護團隊可以給予個別提醒與衛教,同時也可將記錄共享給醫師,方便回診時作為用藥調整參考;此外,當糖友呈低血糖狀態時,智能血糖守護APP也會發出警告,掌握黃金治療時機,避免憾事發生。「智能血糖守護APP」讓醫師、病患、家屬隨時注意病友的血糖變化,成為三方即時溝通的橋梁。 目前在各界不斷努力研發下,患者只要遵從飲食、運動、輔助保健品與智能血糖APP多方管道的配合,透過不同的工具隨時看緊血糖變化,並且確實與糖尿病治療團隊密切溝通,糖尿病穩定控制將不再是難事。 【延伸閱讀】 *癌症不可亂補!? 這些營養攝取是關鍵 *不必再忍受化療之苦 配合醫囑這樣做戰勝副作用 *面對化療 瞭解越多越不害怕 *糖尿病新研究 登上國際期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773/

「電腦斷層」揪病灶 毛小孩享精準醫療

「電腦斷層」揪病灶 毛小孩享精準醫療#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10歲的雌性米克斯犬Open醬,一開始出現癲癇,並伴隨排便失禁及過度流涎等症狀,就醫當時被診斷為低血糖症,但未見好轉,散步時還出現後腳癱軟現象。後在超音波影像檢測下,發現約2 cm低迴音結節位於胰臟附近,並進一步轉診至儀器設備較完善的獸醫院,透過電腦斷層和核磁共振掃描,確認胰臟腫瘤,並以開腹手術摘除。目前Open醬在術後血糖狀況極佳,也讓飼主安心不少。 獸醫強力後盾!「電腦斷層」助精準診斷 全民連鎖動物醫院總院長張國彬獸醫師表示,動物擁有複雜身體構造,有些區域因為結構複雜或被周圍組織包覆住,很難藉由一般X光或超音波檢查評估疾病,透過高切數的「電腦斷層」-192切,能提供更精細的臨床影像幫助醫師診斷,讓毛小孩也能獲得高品質治療。 以Open醬為例,唯有透過電腦斷層,進行開腹及團塊切除手術後,才能順利於胰臟左支區域發現腫瘤團塊,並透過手術切除病灶,還給Open醬健康。後經病理診斷,還發現Open醬罹患的竟是高惡性胰臟腺瘤,腫瘤細胞甚至入侵胰臟周圍脂肪組織,若是治療延誤,後果恐不堪設想。醫師表示,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飼主堅不放棄,並選擇擁有高階診斷儀器的獸醫院診治,才能及時搶救成功。 X光輻射恐致癌? 智慧系統控劑量 張國彬獸醫師指出,「電腦斷層掃瞄」簡稱CT,是一種利用人體組織對X光吸收的程度,來判斷組織結構是否正常的檢測。許多飼主擔心電腦斷層X光會增加寵物罹癌風險,但新式的電腦斷層儀器,已可透過智能化的操作系統,由系統直接規劃出最適合受檢動物的掃描計劃,除了減少獸醫師的工作負擔,並且能保護動物不受額外的輻射劑量影響。 非侵入性檢測 人醫等級揪寵物「心病」 電腦斷層檢查的優點為迅速、方便,加上是「非侵入性」,可以透視出體內看不見的疾病,幾乎身體各部位都可應用,甚至可以辨別血流方向,因此也很適合作為動物心臟健檢項目。張國彬獸醫師也提醒,心臟電腦斷層雖屬非侵入性檢測,但檢查前動物心律還是需穩定,並以麻醉才能實行,避免誤差或其他風險發生。 張國彬獸醫師最後補充,心臟電腦斷層對於預防醫學是一項利器,儀器具極高空間解析度,能做出最佳臨床影像,提升醫師治療判斷的準確性。部分獸醫院更引進與人醫同等級的心臟專用機型,可將平面影像藉由專門影像處理,重組成3D立體成像,精準判讀心血管是否有狹窄或阻塞,達到早期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是飼主與毛小孩的一大福音。 全民高度化動物醫療中心是由台灣臨床獸醫院院長張國彬及李美玲兩位獸醫碩士夫婦獨立經營管理,其規模雖然沒有德國銀行投資成日本高度化動物醫療中心JARMeC龐大,但是部分新設備已經超越日本規格,實屬全台灣目前公、私立動物醫院設備、技術精湛的後送轉診和24小時看護照顧動物醫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772/

大腸直腸癌成新「國病」 醫籲早篩檢早就醫

大腸直腸癌成新「國病」 醫籲早篩檢早就醫#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6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每年新增逾1萬5千人,平均每5分06秒就確診一位罹癌患者,大腸直腸癌更是連續11年蟬聯發生率第一名,大腸直癌儼然已成為台灣新「國病」。 台灣腸癌發生率全球第一 恐與飲食、壓力有關 對此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暨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陳鴻華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發布之癌症統計資料,2012年南韓大腸癌發生率排名第一,平均每10萬人中有45名患者 ;但相較於我國衛福部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同年度國人平均每10萬人中就有45.1名患者 ,發生率高於南韓,成為實質的全球第一;然而罹患大腸癌成因很多,除家族病史、高齡化、飲食不健康為高危險族群外,也可能因工作時數長、壓力大,導致免疫力下降,讓大腸癌有機可乘,提醒民眾需多加注意。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榮譽理事長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副部長王輝明推測,近年大腸癌發生率居高不下且逐漸年輕化的原因,可能與飲食西化,醃製、燒烤、油炸、紅肉等攝取過多有關,加上食安問題不斷引爆破壞腸道健康。另外,國健署及各醫療院所積極推動糞便潛血檢測,也使大腸癌發生率數據攀升,以臨床診斷資料顯示,過去初期大腸癌的發現率約佔15%,現則提升至25%,若民眾定期篩檢及積極治療,未來可望降低致死率。 善用健保免費篩檢 早期發現治療成效高 王輝明榮譽理事長說明,自我篩檢是發現早期大腸癌的方式,民眾可多觀察排便狀況,若出現血便頻便、腹部絞痛或是異常的排便習慣改變,應立即就醫檢查,若無症狀者則應配合國健署提供的定期篩檢,50歲至74歲民眾每兩年一次,可免費進行糞便潛血檢查。依臨床數據顯示,約三成民眾呈陽性反應卻未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可能導致病情惡化卻不自知,枉費糞便潛血檢查早期發現的目的,因此呼籲民眾務必遵從醫囑進行相關檢驗。 陳鴻華理事長進一步指出,台灣大腸癌治療成效顯著,透過手術能將腫瘤完全清除,尤其近年來微創手術技術發達,不僅傷口小,術後的疼痛也較傳統手術輕微,可大幅縮短術後復原時間,加快回復正常的生活,醫師也強調開刀未必損及肛門,希望病人不要畏懼開刀而延誤治療。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 宣導大腸癌預防關鍵之道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希望提升民眾病識感,持續推動衛教宣導,預防大腸癌呼籲民眾平時應多吃蔬果、少吃紅肉、加工肉品及油炸燒烤食物,搭配規律運動且維持正常生活作息,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及排便,減少致癌物停留腸道時間,降低腸癌發生機率,最重要的則是主動篩檢,建議50歲以下年輕民眾,應自行進行糞便潛血檢查,50歲起配合國健署提供之免費定期篩檢,以期能早期發現並儘早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768/

高血壓原料藥頻出包!? 勿任意停藥才保命

高血壓原料藥頻出包!? 勿任意停藥才保命#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今年是高血壓藥問題頻傳的一年!中華民國藥師公會政策執行長沈采穎藥師表示,學名藥雖然與原廠藥使用相同成分的原料藥,但由於製程與溶劑等差異,有時會導致在製藥過程中產生一些不可預期的副產物。對此,沈采穎藥師呼籲相關單位,除了積極把關藥品品質,在原料藥安全性、生產環節的品管與品保、檢驗管理機制等,應有更積極的作為,以防止下架事件每月重演。 例如食藥署應正面表列含有NDEA、NDMA等藥物,國內藥廠皆不得進口使用,或以濃度限制進行規範。也建議對服用下架血壓藥的患者進行追蹤,作為後續制定相關規範的評估。她也提醒患者,若是正在服用下架血壓藥,應立刻回診與醫師討論更換藥物,擅自停藥風險反而更大。 溫差大好發高血壓 務必做好保暖以自保 近日天氣忽冷忽熱,各地高血壓急診、門診量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大幅度的溫差變化將使血管急速收縮,造成血壓升高。尤其高血壓患者對氣溫變化特別敏感,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血壓急遽攀升造成血管阻塞或破裂,進而引發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性併發症。患者平日應確實於早晚量測血壓,並記錄自身血壓與用藥狀況,於回診時主動與醫師討論。 積極控制血壓 有助降低死亡率 沈采穎藥師強調,高血壓患者須長期服用降血壓藥維持血壓穩定,且近年來許多研究也顯示,積極控制高血壓可減少43%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以及降低27%總死亡率。然而,常見患者在血壓趨穩後便自行減藥、停藥,顯見多數患者仍過於輕忽控制血壓的重要性。 切勿自行停藥! 「單錠複方」增疾病控制率 沈采穎藥師進一步表示,自行減藥、停藥的患者,其血壓控制狀況相對較差。現行高血壓治療藥物以長效劑型為主流,並不會於停藥後立即失去藥效,因此部分患者誤以為血壓已穩定,擅自停藥,反而對血管造成更大的傷害,甚至造成器官不可逆的損傷。根據2018最新歐洲高血壓治療指引建議,優先服用單錠複方降血壓藥可增加疾病控制率,建議患者可依照自身狀況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的藥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764/

微創醫療領航者 中榮達文西手術突破3400例

微創醫療領航者 中榮達文西手術突破3400例#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達文西微創手術系統」為目前全球最先進的醫療機器人輔助微創外科手術系統。近十年來,已被全球許多國家中廣為使用,在台灣,臺中榮民總醫院自執行達文西手術以來,目前已突破3,490 例,為中南部地區應用達文西手術量最多醫院,目前也應用於泌尿外科、婦科、一般外科、大腸直腸外科、心臟外科、胸腔外科及耳鼻喉頭頸外科等相關手術,幫助病患享有更好醫療品質。 機器人手術精準 腎癌消防員術後恢復快 一名罹患腎臟癌的消防員提到,他在確診後經醫師評估,需透過手術切除癌細胞,在分析完各項手術的優缺點後,決定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術後身體狀況幾乎完全恢復如同往常,不僅陪伴兒子完成騎腳踏車環島的畢業旅行,也快速重返工作崗位,且日前還完成「登山客迷途」的搜索,成功將迷路登山客帶下山;他說:「達文西機械手臂精準的手術品質,站在家庭、工作、身體的考量,都是很值得的選擇!」 長年菸酒不離身 機械手臂系統助喉癌患重獲新生 機械手臂系統也應用在耳鼻喉科,迄今已完成230例的王仲祺醫師,曾收治一名67歲從事水泥工作的林先生,從年紀很小就開始抽菸、喝酒、吃檳榔,一個月約需花5萬元費用在菸酒檳榔上,後來因喉嚨愈來愈沙啞,在3年前經內視鏡檢查切片後,診斷為喉癌;在醫師評估建議下,林先生決定接受達文西手術治療,術後也戒掉菸、酒及檳榔,至今兩年無復發跡象,目前在家含飴弄孫,享受天倫之樂,並穩定回診追蹤。 3D視野+器械靈活轉動 達文西手術優勢多  台中榮總強調,因達文西微創手術系統,具有3D立體超高解析度視覺影像,模仿人類手腕關節設計的手術器械、以及精密準確且直覺反應的操控系統,讓醫師能進行更複雜、精準度更高的手術,突破傳統手術時可能遭遇到的困難,將手術風險降低;同時少了傳統開放式手術的疼痛和不適感,恢復期更能大幅縮短,讓病人在術後能快速回復到正常生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75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