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全身膿皰副作用!肺癌婦標靶換藥獲重生

全身膿皰副作用!肺癌婦標靶換藥獲重生#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 標靶副作用太嚴重 老婦一度放棄治療 一名八十多歲的晚期肺癌患者,使用標靶藥物兩週後,出現嚴重皮疹、口腔發炎潰瘍、眼睛乾澀等副作用,全身長滿膿皰,睡覺時皮膚容易破損滲液,因此常黏在枕頭上,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肺癌個管師蔡宜溱表示,這名老人家因服用藥物後副作用嚴重,一度抗拒吃藥不願回診,後來改副作用較小的第一代標靶藥物,兩週後皮疹變少,生活品質明顯改善。原本四公分大的肺部腫瘤、嚴重胸水,如今也已縮小五成以上、胸水消失。 第一二代標靶藥物 效果皆比傳統化療佳 國內每年新增一萬三千名肺癌患者,其中七成確診時已是晚期,尤其晚期肺癌較不易透過開刀根除病灶,如何透過藥物治療延長存活期便成最重要課題。目前晚期肺腺癌患者治療方式為化療、標靶治療和免疫療法;對帶有特定基因突變如EGFR、ALK 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而言,EGFR和ALK標靶藥物為目前標準治療之選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喬弘表示,健保署已將第一二代共三種口服EGFR-TKI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其治療效果、方便性及病患生活品質都較傳統化療來得高,但仍有些副作用,包括皮疹、甲溝炎、腹瀉等。 標靶副作用各異 第一代藥物提升生活品質 王喬弘解釋,第一二代標靶藥物總存活期差異不大,主要差別在患者生活品質,三種標靶藥物的治療效果與副作用影響程度,會因患者個別體質而有所差異,「治療首要目的在於延長病患生命,如何選擇合適治療、確保患者服藥順從性,進而提升患者生活品質,是肺癌治療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其中,第一代標靶藥物副作用較小,使用二至三週就可見腫瘤明顯縮小,治療效果可持續約十一個月;第二代標靶藥物在控制腫瘤避免惡化時間,約在十一至十三個月左右。就藥物副作用層面,舉上述案例來說,由於患者對第二代標靶藥物會有腹瀉、脫水或是全身紅疹、膿皰等嚴重副作用,因此就可轉由嘗試第一代標靶藥物,以期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標靶藥物的選擇最好聽從醫師建議,出現副作用千萬別擅自停藥,儘早回診、調整治療方式,才能創造醫病雙贏。」王喬弘表示,肺癌治療已相當進步,癌症患者存活期大幅提升,只要選擇合適治療,良好控制疾病也能如一般慢性病患者,贏得有品質的抗癌生活。 年滿40歲 建議做「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 肺癌早期發現不易,王喬弘也建議民眾,若年滿四十歲以上,可做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而有抽菸習慣或有家族病史的民眾,則每兩年固定做一次篩檢。今年9月起每週四於仁愛院區設有肺癌衛教門診諮詢,民眾有需要可至醫院諮詢,掌握自己健康,儘早發現、及早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363/

全球首創醫療科技展登場 台灣軟硬實力齊發光

全球首創醫療科技展登場 台灣軟硬實力齊發光#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 2018 年台灣醫療科技展即將在 11 月 29 日開展,連續四日至 12 月 2 日於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行,今年的醫療科技展建立於去年的基礎之上擴大辦理,除了增加參展單位外,更將舉辦「亞洲醫療科技創新論壇」,邀請全球醫療科技產業龍頭跨界對話,共創亞洲最大規模的醫療科技創新舞台。 醫療科技軟硬實力共同展現 科技及資訊深入應用 台灣醫療科技展大會主席蘇嘉全院長及各推動委員會召集人齊聚,在開展前特別介紹,本次展會將以醫療科技為主題,將展出內容提升至更高層次,不僅是要展現台灣在醫療科技的優異軟實力,更會將台灣的醫療器材及資訊應用技術與世界分享,拓展醫療產業知識範圍,使台灣的軟硬實力共同發光。 廣邀國內 450 家醫院參與 展現醫療科技新力量 本次展會廣納醫療相關議題,在科技及資訊應用層面深入探討,參展單位與往年相較增加 30 %,邀請了國內 450 家醫院、企業,以及超過20家的海外企業共襄盛舉,共同展現台灣醫療產業成熟發展的科技力量。 各國巨擘對談 探討全球的醫療產業趨勢 除了在參展單位數量及面向提升外,更規劃了一系列「亞洲醫療科技創新論壇」,包含美國、德國、瑞士、以色列及日本等,各國醫療科技產業先驅都將一同與會對談,探討全球醫療產業趨勢。另外也將邀請曾加入台灣「Train The Trainer」計畫,遍佈全球的醫學精英,分享在台灣學習優異微創外科手術的經驗與應用,將台灣的醫療科技專業推向國際化。 不同主題展區綜合匯集 最新資訊一次掌握 本次展區將設有共有特色醫療、智慧醫療、醫用設備、精準醫療、生技製藥、農科健康、預防醫學、健康照護等主題展區,讓大眾共同深入了解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健康產業與未來發展,分享全球醫療科技的重要發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364/

全身痠痛「牙」造成!?『整合牙醫』新趨勢

全身痠痛「牙」造成!?『整合牙醫』新趨勢#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 人稱『病從口入』意指飲食與健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在專業牙科的觀點裡,身體疾病不單只從飲食而來,而是與口腔是否健康及齲齒補綴物有極大關連。知名牙科醫師張瀞云表示,國人對於牙齒保健的重視,必須從牙齒疼痛感及美觀度提升為是否潛在影響身體健康危機的可能,即所謂『整合牙醫』觀念。 銀粉「汞毒素」 恐造成身體危害 隨著國人健康意識抬頭,對於牙齒整齊及美觀的重視,年齡層有降低趨勢,新生代父母對幼童的口腔保健、蛀齒預防也有提前防範的觀念。對蛀牙(齲齒)來說,補牙為最基礎治療,補牙補得好,留住真牙,可有效降低後續可能的繁鎖口腔重建過程。早期在複合樹脂尚未出現前,簡稱為「銀粉」的汞齊合金是最普遍的補綴物材質,銀粉填充技術快,跟樹脂相較不怕水,生存率也是樹脂的一倍,因此以往大多數醫師都以銀粉作為補牙首選,但銀粉中的「汞」毒是神經毒素,長期會影響大腦神經及腎臟及降低身體免疫力,對身體危害甚大,所以補牙時是否會產生毒素,甚至長年沉積造成身體危害,近幾年開始受到檢視。 專業除汞室 助患者遠離傷害 專家認為,除汞過程中汞蒸氣會因高速鑽針的高熱產生揮發,此時吸入汞毒素的風險遠比留在口腔中還高,因此如何正確、安全的清除汞齊,避免汞齊經高速打磨產生毒氣,考驗的不只醫師技術,更是設備上的成本投資。例如,知名牙醫診所特別設置的「專業除汞室」,於獨立空間安裝正負離子生成機,去除殘留在空氣中的汞蒸氣,加強氣體淨化與隔絕整體有毒物質,避免危害患者、醫師及助理人員的傷害。此外民眾也必須瞭解,經除汞後,若單用樹脂填補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強度來保護剩餘齒質,此時可能需要考慮嵌體或是牙冠來增強牙齒硬度。 咬合不良未治療 引發頸椎全身痠痛 除了補綴物可能造成的身體傷害,張瀞云醫師提醒,口腔內若有未治療得當的感染源病灶,是造成人體慢性疾病的來源禍害。例如:賤金屬牙材或是金屬牙釘可能引發身體的過敏反應;每一顆牙都有相對應神經臟器,若沒有妥善治療,使之引起發炎,潛伏的病原體將可能引起根管感染,或是齒槽骨空穴感染,造成神經上的病痛及弱化體內健康;對有咬合不良問題的民眾來說,常見即是引發頸椎或是全身性痠痛。 油漱口助潔牙 整合牙醫新趨勢 因此口腔保健概念不再僅是牙齒白晰及牙齒整齊,牙科重點除了牙材、根管或是牙周疾病,對於隱藏在口腔中的潛在病原體,才是影響身體健康重要的環結。對於日常的口腔清潔除了正確刷牙、漱口使用牙線之外,張瀞云醫師建議「油漱口」亦有助於口腔清潔,利用椰子油或是橄欖油可清除細微病菌,但前提是口腔牙周及牙齒狀況良好的狀態下進行,同時也呼籲民眾,藉由重視口腔內的牙病灶來改善身體健康,『整合牙醫』新觀念勢在必行。推薦閱讀:陳立川博士-「健康從〝齒〞開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335/

八旬翁換腎又腸癌 基因檢測提升治療成效

八旬翁換腎又腸癌 基因檢測提升治療成效#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發生率位居國內十大惡性腫瘤首位,其成因恐與飲食習慣、生活作息、工作壓力等因素有關。然而現今醫學進步,針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治療前可先透過基因檢測,確認病患身體狀況,藉以量身打造最佳治療方式,進而提升疾病控制率並延長存活期。 透過RAS基因檢測 精準治療提升生活品質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陳鴻華理事長分享,一位高齡80歲且確診為第四期的大腸癌患者,過去因經歷兩次換腎手術失敗,導致需長久接受腹膜透析治療,同時兩種病症使其身體狀況不佳,又擔心腸癌治療引發的副作用對老翁負擔太大,建議先透過RAS基因檢測,確認基因分型,再配合單一藥物使用。透過精準治療後,他的癌細胞指數從一萬多降至四百,不僅副作用小,且帶給病患良好的生活品質。 標靶輔助治療 增加手術治癒機會 陳鴻華理事長說明,目前針對轉移性(第四期)大腸直腸癌患者,手術切除癌細胞為最佳的治療方式,將惡性腫瘤切除乾淨,可提升治癒率,五年的存活率可達40%至50%。然而若腫瘤過大無法透過手術切除,則需使用化療合併標靶治療,將其腫瘤細胞縮小再進行手術。他進一步指出,晚期腸癌患者治療方式較為複雜,但若藉助基因檢測確認基因類型,再投以適當的藥物,治療就能事半功倍。 腸癌標靶治療指引 基因檢測為大宗 基因檢測之所以重要,肇因於越來越多疾病與基因相關,透過基因檢測,癌症治療更具專一性。陳鴻華理事長補充,目前大腸直腸癌基因檢測主要以RAS及BRAF基因為大宗,透過檢測基因是否突變,能幫助醫師更精準的對症治療;不過,並非所有大腸直腸癌的患者都要進行基因檢測,建議第四期要接受治療之患者進行基因檢測,作為後續標靶治療的指引,且能有效改善病症與維持術後生活品質、延長壽命。 預防勝於治療 定期篩檢揪出癌細胞 陳鴻華理事長最後建議,預防勝於治療,除定期篩檢外,平時排便或是身體出現異狀應及早就醫,一旦確立病症則要與醫師擬定後續治療方式;若是第四期的患者,除了接受標靶治療之外,也可自己向醫師提出基因檢測的要求,以增加治療成效。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346/

你常嘴破嗎?外食族營養缺乏可這樣補

你常嘴破嗎?外食族營養缺乏可這樣補#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午飯時間長長人龍,上班族耐心等候,只想飽餐一頓。根據統計,全台外食族比率有六成,中餐外食更有高達八成之多,最容易忽略的營養有維生素D3、維生素C及維生素B,嘴破、疲倦、注意力難集中是最常見的問題。 有的上班族會到藥局選購各式營養品補充身體所需,社區藥局藥師吳思杰建議,外食族若能自備蔬果自然是最好,但往往準備不易,通常建議可透過營養補充品,增加多元營養的攝取,包括蛋白質、胺基酸、礦物質及維生素,補充身體所需的多元營養素。 補充體力也能飲用 喝的營養品口感好、口味多 以往許多人都認為營養品專給高齡者或病人服用,但只要營養攝取不均衡或不足,甚至缺乏胃口,而為了顧及體力,都能考慮飲用營養補充品。藥師表示,現在營養品的口味多,比如玉米、莓果、焦糖、杏仁口味等,民眾有更多樣化的選擇,口感好喝也顛覆對營養品的刻板印象,可依據自身需求和口味喜好來選用,補充飲食缺乏的營養素。 民眾至藥局諮詢和購買藥物時,常會擔心藥物對腎臟造成負擔,可先諮詢醫師、藥師及其他醫療專業人員建議,遵照指示用藥。吳思杰藥師表示,腎臟負擔較大的族群,要注意低鉀、低磷、低鈉,蛋白質的攝取量也要注意。目前已有腎臟病適用的營養補充品,建議民眾區分清楚未洗腎及洗腎不同的適用對象。而健身的人長期使用的話,建議選擇低鉀、低磷、低鈉的蛋白質營養品,補充蛋白質的同時,也避免增加代謝負擔;針對一般想補充營養、增強體力的民眾,可選擇多元營養均衡攝取的營養品。 複合式藥局落點社區 守護民眾健康 社區藥局守護民眾的健康,多數民眾以為藥局只是拿藥的地方,但藥事諮詢更是藥局社區落點的重要功能,民眾可在這裡領取健保慢箋用藥,還有配合衛福部提供戒菸服務,更看見民眾的日常需求,複合式經營,提供周邊上班族及民眾的日常用品需要,讓多樣化服務融入生活,提供更多元的生活便利性。 【延伸閱讀】 *小孩吃飯好痛苦? 輕鬆餵食顧好營養有妙招 *想讓孩子贏在起跑點 這些營養素要攝取足夠 *一齊遶境瘋媽祖! 3313營養原則顧身體 *進香老翁「起乩」? 原來是體力不支低血糖作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333/

異位性皮膚炎新解方 新型生物製劑重燃希望!

異位性皮膚炎新解方 新型生物製劑重燃希望!#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 . 近期台灣天氣慢慢轉涼,較乾的氣候讓不少人皮膚發癢,東抓抓、西抓抓,許多人的皮膚出現冬季乾癢的狀況。在季節轉換時的發癢情形就已讓人難耐無比,更別提有一群「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在一年四季都飽受病情困擾,不僅是皮膚發癢,更有紅腫、發熱,甚至產生流血、疼痛的情況。 越抓越癢惡性循環 皮膚免疫力不斷下降 一般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常有皮膚劇癢、慢性反覆發作、典型紅疹分布等情形,這都是因為家族中具有先天性的過敏基因,更因為遭到各類環境因素觸發,外顯在皮膚上,導致患者皮膚的角質層功能缺損、保護力下降,皮膚也因此容易喪失水份、變得乾燥脆弱,讓過敏物質會輕易的進入人體,引發一連串過度發炎反應,便會產生「癢」的感受。一旦皮膚因為反覆抓癢而受傷,細菌或其他感染物就會趁虛而入。而為了要對抗入侵物,免疫系統會傳送更多的發炎訊號到皮膚表面,造成皮膚更加泛紅與發癢,形成「越抓越癢、越癢越抓」的典型惡性循環。 誘發因素無可避免 中重度患者難以享受常人生活 而在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之中,依據統計,更是每 3 位成人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中就有1位是中重度患者,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說明,中重度患者全身皮膚面積超過 30% 都有發癢、發紅、脫屑、紅疹或是流組織液等病灶,嚴重者的病灶甚至會出現在全身超過一半的皮膚。加上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環境因素,例如日常清潔用品、塵蟎、寵物毛髮等,甚至天氣冷熱或壓力,都可能會加重症狀,誘發病症的因素隨處可見,對患者而言是完全無可避免。 新型生物製劑 產生有效抑制新契機 近期的天氣變化大,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表示,求診的患者更增加 2 成以上,嚴重者更會影響生活中各種面向,反覆的病情嚴重造成生活品質低落,甚至失業或導致憂鬱。過去朱家瑜針對患者症情,施與多種診療方式皆難以避免反覆發作,或難達有效抑制,但由於醫療技術躍進,現在研製出「新型生物製劑」,能從根源抑制引起過度發炎的重要因子,提供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新的治療選擇。 找出適切診療法 積極迎向人生 已經接受此新型療法的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胡先生表示,過去接受過各種治療,新的生物製劑產生最大幫助症狀明顯改善,也讓自己能更樂觀面對病情、期待生活。擔任異位性皮膚炎衛教大使的知名 YouTuber 阿滴分享過去的求診經驗,並表示對於這樣的新型生物製劑感到相當欣慰,呼籲同樣因為異位性皮膚炎困擾的病友,要勇敢面對生活,並與醫師討論、諮詢,找到適合自己的診療方式,不要放棄希望,積極活出精采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334/

災後心理創傷救援 這群人功不可沒

災後心理創傷救援 這群人功不可沒#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諮商心理師的足跡遍佈各級學校、醫療院所、社區、法院、私人企業,服務對象從小孩、青少年、成人到老人,在台灣的重大災難現場更時常可見諮商心理師身影,陪著重大災難民眾日後的心理創傷復原,如八八風災、高雄氣爆、台南0206地震、八仙塵暴、今年2月6日花蓮地震及普悠瑪翻覆等事件,為有需要的民眾進行心理健康服務;而11月21號是諮商心理師節,是否有特別的意義? 諮商心理師節成立 台灣心理健康邁新階段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徐西森表示,台灣的心理師法在十七年前的11月21日也是台灣「心理師法」三讀通過之日,使得諮商心理師在政府的認證下,可以提供民眾心理健康的專業服務。今年在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的努力下,經衛生福利部及內政部核准明定11月21日為「諮商心理師節」,除對諮商心理師別具意義外,更象徵台灣社會及政府對於民眾心理健康的重視將邁入另一階段。 面對人生低潮與挑戰 心理助人各有專業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林萃芬指出,在台灣,心理助人專業分工為精神科醫師、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三種專業人員的養成與訓練過程及介入的治療方式有部分相似,但也有不一樣之處,再加上不同的諮商心理師又有其特定的專長與技術,因此希望透過「諮商心理師節」舉辦的一系列活動,引領民眾深入了解心理諮商專業的豐富樣貌;這樣當民眾需要心理諮商的時候,可透過探索自己的生命風格,行動方向、情緒來源、思考風格、壓力類型、人際溝通模式、親密關係、原生家庭,找到最佳調適心態的方法。 守護民眾心靈健康 各地響應諮商心理節活動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副理事長修慧蘭提到,諮商心理師將在11月24日、11月25日,在台北市信義區香堤廣場舉辦「全民心動心理健康促進博覽會」北區大型慶祝活動,現場提供心理講座、音樂表演、心理劇演出,以及正念咖啡館、心理牌卡和壓力探索站等體驗,同時也有模擬諮商室,讓民眾更認識諮商心理師的專業角色和心理諮商資源。此外,諮商心理師節還設計了「愛心天線寶寶」Line圖貼,讓民眾可以互傳圖貼,隨時補充心能量、轉個念頭看事情、給自己時間慢下來、讓我幫你、讓我陪你產生支持的力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324/

治療攝護腺癌骨轉移 單株抗體顧骨本

治療攝護腺癌骨轉移 單株抗體顧骨本#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 隱形殺手「攝護腺癌」 無明顯症狀易輕忽 「我印象深刻的攝護腺癌骨轉移患者有兩種:有些人幾乎全身都轉移,卻一點感覺都沒有;另外一種病人,則是病情發展到後期,痠痛鑽進骨頭深處,就算用上各種止痛藥、甚至嗎啡都壓不下來。」台大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陳忠信說,將攝護腺癌比喻為「隱形殺手」一點也不為過。 初期沒有明顯症狀,但經常一被診斷,就發現病情其實已經相當嚴重,尤其是癌細胞轉移到骨骼的問題,即使剛開始患者沒有察覺,隨著病程進展,卻可能嚴重破壞患者生活品質,「很多人到後來是一直痛到離世的」,影響不容小覷。 初確診三成癌轉移 高居十大癌症No.5 根據衛福部104年癌症登記報告,攝護腺癌高居國人男性十大癌症第五位,在台灣,初次被診斷為罹患攝護腺癌的病患,約三成已經出現癌細胞轉移,且其中高達九成都是骨骼轉移。陳忠信醫師解釋,一方面是因為骨頭環境適合攝護腺癌細胞生長,另一方面是癌細胞轉移後,病患需接受的荷爾蒙治療也會加速造成骨質流失,因而使得骨骼承受雙重壓力。而攝護腺癌的骨轉移位置以脊椎與骨盆腔最為常見,初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但骨頭被侵蝕到一定程度後,輕則骨頭痠痛,嚴重者恐導致患者骨折、甚至有可能因脊髓壓迫而造成下半身癱瘓。 健保給付保骨針 單株抗體皮下注射  陳忠信醫師表示,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的骨骼格外脆弱,一旦診斷,就會建議患者多從牛奶、雞蛋等飲食中獲得鈣質,或直接服用鈣片;藥物方面,也有健保給付的雙磷酸鹽或是單株抗體保骨針,可保護骨骼健康。單株抗體的保骨針採取皮下注射,使用方便,且每月注射一次即可,若患者骨骼相關症狀嚴重,可感受到明顯的改善。只是患者使用期間,必須特別留意口腔健康,定期牙科追蹤以避免下顎骨壞死;且要特別攝取鈣片與維他命D3,以防出現低血鈣的問題。 易與攝護腺肥大混淆 50歲男性應定期檢查  攝護腺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又容易與攝護腺肥大混淆,即使病情已經發展到第四期,出現骨轉移,骨頭痠痛的症狀還是很容易被誤認為只是老化。因此,陳忠信醫師呼籲,50歲以上男性還是得定期接受檢查,以免延誤病情;且患者「千萬不要因為生病,就窩在家不活動」,還是要適當地出去曬太陽、多活動筋骨,對身心都有助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32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