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失智症無藥可治? 中醫針灸讓大腦重開機

失智症無藥可治? 中醫針灸讓大腦重開機#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隨著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失智人口也跟著扶搖直上,其不僅會使記憶力衰退,更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如語言、判斷力,甚至造成個性轉變,使照顧者身心俱疲。而一提到失智,不僅只有西醫能治療,中醫對付失智症也有一套,針對失智症病患所出現的不同症狀,利用頭皮針在不同穴區對症下針,直接刺激腦部,可提升認知能力,並維持生活能力。 常見失智分兩類 一旦發病仍有機會復原 中西醫整合針灸特別門診楊龍駿醫師表示,失智是腦部細胞的退化或其他因素造成的壞死,進而使記憶力、語言能力、判斷力等各方面功能的衰退,同時也可能伴隨行為障礙、性格改變等症狀出現,隨著嚴重程度不同,不僅可能影響日常生活起居自理能力,甚至可能連帶影響工作及人際關係。 楊龍駿醫師說,失智症多為退化性失智,病程通常會逐漸惡化,一般較難判斷何時開始發病,而血管性失智症則是第二常見的失智症,其因為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導致腦細胞死亡,造成智力減退;但無論是退化性失智或者血管性失智症,一般人都認為失智是步入高齡的必然現象,且不可能再恢復正常,其實並非如此。 針灸以頭皮針為主、耳針為輔 活化腦部細胞逆轉失智 目前針對失智症治療,中西藥都無有效的治癒方式,只能延緩病程。在治療失智症上,楊龍駿醫師強調,西醫通常會給與末梢血液循環的藥物,來減緩失智症惡化,而傳統中醫除了給予中藥材,以達活血化瘀外,另外還會搭配針灸的方式進行治療;而楊龍駿醫師則不使用藥物,純以頭皮針搭配耳針治療失智症,目前已累積相當多臨床成功案例。 楊龍駿醫師認為,當大腦經過適當的刺激,某些程度機能的恢復是可以被預期的,即使是壞死的細胞,透過刺激周邊正常組織仍可取代病態的細胞,而若還屬正常功能的細胞,也能透過頭皮針灸的方式,促進其活化,以預防失智症症狀繼續惡化。 對症下針 中醫頭皮針安全度高 楊龍駿醫師解釋,失智症是大腦退化的問題,針對腦部去刺激,可獲得快速且明顯的療效,大腦有分很多區域,各負責不同的功能,頭皮針療法是利用針灸針刺在頭皮的穴區,如運動區、感覺區、語言區或施予智三針等,視病人的狀況選擇適合個別的療法使用,以達到治療目的;此外,對於多數人擔心針灸頭部恐傷及大腦的疑慮,由於頭皮底下的頭骨相當堅硬,針刺並不會傷害到大腦組織,因此是一種相當安全的治療方式,並不用過於恐慌。 中醫針灸可獲顯著改善 及早治療效果好 楊龍駿醫師分享臨床經驗,通常一週治療3次,一個療程約10次結束後就能明顯改善失智症的症狀,長時間下來甚至可能達到根治的效果。他就曾收治一名7旬患有退化性失智症的老婦人,不僅情緒不穩定,總是幻想家人把她的存款藏起來,甚至也有吞嚥困難的現象,後來透過頭皮針療法搭配耳針,在治療約12次左右,婦人不僅情緒逐漸穩定,能正常溝通交談,就連飲食睡眠也都恢復正常,家人也總算鬆了一口氣。 另一名血管性失智症的大學教授,不僅生活起居無法自理,就連對外界也毫無反應,但在經過頭皮針療法搭配耳針兩個療程後,目前已能和朋友談笑風生,甚至連自己開車出遊都不成問題。楊醫師提醒,當出現失智症狀時,若能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此外,若還沒出現症狀者,也能透過非藥物療法的頭皮針灸,促進腦部血液循環,以預防失智症來敲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104/

專業控糖在身邊 糖尿病找共照不用怕

專業控糖在身邊 糖尿病找共照不用怕#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 有位年近90的曾伯,從70歲確診為糖尿病患後,一路跟著高美燈醫師,從臺北榮民總醫院、亞東醫院,到彰基雲林分院…。曾伯感慨地說:「過去看糖尿病都要北上或到鄰近縣市的大型醫院就診,車程往返辛苦,子女們還得請一整天假陪同,很折磨人…。」直到這一年來,高美燈醫師返回西螺鎮執業,而且加入國健署推動的「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如今曾伯已在其診所就近看診,不僅方便,得到的照護也不輸大型醫院。 四師合一 全方位照護好貼心 高美燈醫師提及,政府積極推動的「糖尿病共同照護網」最大的好處是,糖尿病友的醫療品質變得更好。她以曾經任職醫學中心的經驗分享,「過去診所進行糖尿病治療時,醫師通常只負責開藥,沒有衛教管理的觀念,若到大型醫院就診,又難免耗時費力。」但經認證的共照網團隊制度,即使是基層診所,也能把糖尿病患的血糖控制得很好,只要及早就醫,積極就診,便能降低包括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腎病變、腦中風、周邊血液循環阻塞等機率發生。 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的治療模式,是強調對病友的全方位照護,不只有醫師,還加入營養師、糖尿病衛教師、甚至藥師,等於是四師合一的團隊,形成一個完整周到、針對不同病友個別需求的客製化管理,周全提供健康教育、指導飲食、規律運動等知識,今年更有一個全新「糖尿病,找共照」網站,邀請知名藝人天心擔任宣傳大使,只要輸入住家區域即可搜尋住家附近經政府認證的共照網診所,十分方便。高美燈醫師強調,「這種模式不僅可讓醫病關係變好,照護品質提升、也能很快地看到治療成效。」 及早介入胰島素治療 控制成效更好 當然,控制糖尿病,胰島素的介入時機也很重要。在診所診間,高美燈醫師會準備許多糖尿病所造成的併發症圖片為病友解說,只要病友一驗血,5分鐘內得知糖化血色素的數值後,她會利用紅綠燈的概念解釋;她說,「糖化血色素若在6.5-7之間為綠燈,可以飲食或運動控制,若在7.5-9之間則為橘燈,就要特別小心,8.5以上就要考慮進行胰島素治療,9以上屬紅燈區,一定要進行胰島素治療。」只要遵從醫囑,及早使用胰島素治療,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也能有效降低死亡率與併發症的產生。 高美燈醫師提醒,糖尿病是隱形殺手,若控制得不好,很快就會進入洗腎階段,因此務必要定期追蹤回診,加上現在已有深入鄰里的糖尿病共同照護網診所,只要進到「糖尿病,找共照」官網,便可得知確切的診所地點,提供病友完整的照護,成效不輸醫學中心,只要及早發現、早期治療,就能儘快地將糖友的情況穩定住,降低日後併發症的發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085/

秋冬寒風來襲 咳太久當心是菜瓜布肺

秋冬寒風來襲 咳太久當心是菜瓜布肺#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時序漸進,秋冬經常會有寒風來襲,許多50歲以上民眾很容易出現咳嗽、喘不過氣的症狀,甚至常覺得疲憊。這樣類似流感的症狀,持續時間如果太久,或許該懷疑自己是不是罹患了菜瓜布肺,讓胸腔科醫師幫你透過胸部X光及肺功能檢查看出端倪。 林口長庚醫院內科部副部長胸腔科高國晉醫師表示,菜瓜布肺或稱特發性肺纖維化,是一個兩邊肺部瀰漫性的纖維化,而非局部的纖維化。從比較典型的菜瓜布肺X光可以看到,肺部兩邊不對稱,容積相對正常肺部小;肺周圍與下側的部分能看到很多線條狀的纖維化病變。 肺部缺彈性 肺活量下降程度為同年齡常人的6倍 透過X光初步判定後,病人還需要進行高解析度的胸部電腦斷層檢查來進一步確診。這部分通常需要有經驗的胸腔科醫師與X光科醫師才能盡早獲得正確的診斷。 健康的肺部有適度的彈性,呼吸時肺部能撐大與回縮;而纖維化的肺失去彈性,伸縮性有限,容易喘、咳、累。正常人40歲後肺活量每年下降30毫升;菜瓜布肺患者則可能下降高達200毫升,相差6倍之多。 菜瓜布肺不可逆 需長期服藥延緩肺功能惡化 菜瓜布肺治療可分為非藥物性治療,例如氧氣治療、肺部復健來改善病情;以及抗纖維化藥物治療;如果病人接受以上治療後仍持續惡化沒有改善,部分適當病人則可以考慮肺移植。 高國晉醫師指出,根據日本、歐美的資料顯示,從診斷至病人死亡,大概只有2到3年左右。目前有兩類健保給付藥物,可以用來治療肺纖維化,且需要一輩子長期使用,因為肺纖維化不會完全痊癒,只能透過藥物延緩惡化的情況。 爬樓梯快走馬上喘 醫籲及早治療 藥物治療能抑制肺纖維化,防止肺部急劇惡化達到延長壽命的效果。醫師提醒,民眾若是在短距離爬樓梯或快走時,發現肺活量不如從前,氣短容易喘,最好還是到醫院就醫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049/

輔具修法納醫療器材 身障團體怒:閉門造車

輔具修法納醫療器材 身障團體怒:閉門造車#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立法院日前審查攸關長輩與失能者輔具使用的《醫療器材管理法》草案,食藥署於該法草案第三條對醫療器材的認定,認屬「調節或改善人體結構及機能」者,以醫療器材列管,引發民間團體強烈反對;民間團體認為,一旦數千種生活輔具與行動輔具列入醫療器材管,無論是價格或是市場取得上對使用者的衝擊,至少影響三百萬使用者權益,更影響長照輔具發展的產業政策。 輔具納醫療器材 婆媽輔助菜籃車也可能觸法 輔具是促進、維持身心障礙者生活功能的重要工具!生活輔具上千種,從飲食輔具、溝通與視覺輔具到減壓或舒適輔具等;而行動輔具更是日新月異,其為高齡社會最常被使用的輔具種類,如助行器、拐杖、輪椅、輔助推車等,這些輔具使用只要經過專業指導說明就能操作使用,以及降低操作不當所帶來的危險,已經猶如電器用品般,成為民眾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 身心障礙聯盟擔心,我國現行之「CNS 15390 身心障礙者輔具-分類與術語」則將輔具定義為特別生產或一般用於預防、補償、監測、減輕或緩和機能損傷、活動限制和參與侷限的任何產品,只要能夠「幫助人類達到活動及各種功能目的」的輔助器具與工具都是;若按該法草案第三條對醫療器材的法條規劃,以生活上習以為常的、婆婆媽媽們上菜市場時常用的輔助購物推車,只要附有煞車功能或臨時休憩坐墊,甚至阿公阿嬤市場上買的雨傘拐,都能符合醫療器材行列,倘未登錄醫療器材都屬違法。 民間團體盼與衛福部正面對談 重新修正醫療器材管理法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中華聖母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老五老基金會、脊髓損傷社會福利基金會、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中華民國脊髓損傷者聯合會等,與數名輪椅使用者,共同召開聯合記者會,除醫療輔具外,強烈反對「行動輔具」、「生活輔具」等列入醫療器材管理的條文,並呼籲衛福部應與民間身障與長照團體、輔具中心展開對話,修正醫療器材管理法脫離現實的條款,不要成為長照絆腳石!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078/

近視雷射手術怕畏光?這個時間點做最好

近視雷射手術怕畏光?這個時間點做最好#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為擺脫近視所帶來的困擾,目前已有愈來愈多的人會選擇接受近視雷射手術,而近視雷射手術術前、術後有諸多注意事項,而且也有適合進行的時間,你知道嗎?尤其是進行近視雷射手術之後的恢復期,會有畏光的情形,若是碰到紫外線太強的氣候,就會使得視力恢復較慢;所以,秋冬之後,紫外線減弱,就非常適合做近視雷射手術。 接受近視雷射手術 方便生活為大宗 眼科診所廖家慶醫師指出,一般會想要做近視雷射手術,大部份可分成職業因素,如演藝人員、空服員等外觀需求,或是生活習慣、興趣,戴眼鏡恐造成行動不便,如潛水者、運動員;以及部分接受近視雷射手術者,是因健康因素,像是原本就有習慣戴隱形眼鏡,但因患有乾眼症,使得無法繼續配戴隱形眼鏡,便會選擇以近視雷射手術來改善視力。 近視雷射手術後不「刺目」 秋冬兩季紫外線弱較合適 廖家慶醫師表示,一般接受近視雷射手術後,除會有乾眼症外,也容易有眩光或畏光的現象產生,若是碰到紫外線太強的氣候,就會使得視力恢復較慢,加上台灣位處熱帶、副熱帶,氣候較為溫暖,容易使人流汗,若汗水不小心碰觸到眼睛,恐引起感染;因此,相較於春夏兩季,秋冬時節因陽光及紫外線減弱,非常適合接受近視雷射手術。 近視雷射手術分兩種 角膜厚度影響安全性   目前雷射近視手術可分為表層雷射的新式Smart TransPRK手術,以及非表層雷射的LASIK手術;廖家慶醫師說,表層雷射相較於非表層雷射,表層手術的部位較表淺,且新式Smart TransPRK手術是不需掀角膜瓣膜的手術,能夠保留較多的角膜瓣膜厚度,以及眼角膜組織,故發生眼角膜瓣發炎感染、位移的併發症較少,安全性與穩定性相對更高;此外,術後乾眼症的症狀也較輕微。 近視雷射手術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廖家慶醫師強調,做完手術後,有效角膜基質層厚度至少需留下250微米,若為近視度數較深、瞳孔愈大者、天生眼角膜較薄,因需切除更多眼角膜,其所產生併發症的風險亦高、穩定性也較低,所以要充分了解每種近視雷射手術的差異性,再選擇適合的手術方式。 術前檢查前應停戴隱眼 術後保養需謹慎 廖家慶醫師提醒,在接受近視雷射手術前,為了確保檢查的數值與近視雷射手術後可預期的結果,若本身有配帶軟式隱形眼鏡者,其可能造成角膜水腫,應停止配戴1個星期,而若為硬式隱形眼鏡則可能會改變角膜弧形,停戴時間則應延長至1個月。在術後恢復期間,也應避免出入粉塵較多的地方、觸碰不潔的自然水源,或從事游泳、泡溫泉等水上活動,並避免揉眼睛,按時間點眼藥水,最重要的是,按時回診追蹤。 【延伸閱讀】 *近視雷射手術知多少? 安全最重要! *近視雷射手術可同時矯正散光? 眼科醫師這樣說 *向眼鏡SAY BYE 高度近視族應該知道的事 *想要雷射近視 一年之中這時最適合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976/

啟動受孕關鍵 子宮內膜重建新趨勢

啟動受孕關鍵 子宮內膜重建新趨勢#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試管嬰兒機「孕」渺茫 子宮內膜有狀況? 「醫生,為什麼我嘗試了人工受孕/試管嬰兒還是沒有成功懷孕?」少數不孕夫婦在滿懷希望進入生殖中心後,反覆嘗試了好幾次療程仍以失敗告終,常不禁吐露出滿懷心酸的問句。依據數據顯示,一般30至40歲女性,自然受孕率約為10%,若改為嘗試試管嬰兒,受孕率則可提升至約40%。然而,仍有少數不孕症患者,就連接受試管嬰兒療程後都機「孕」渺茫,這時可能就要懷疑是不是子宮內膜出了狀況! 培育生命之土 子宮內膜為受孕關鍵 台北中山醫院副院長暨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李世明表示,影響著床的兩大要素均與子宮內膜息息相關。一為子宮內膜功能(Endometrial function),另一則為子宮內膜接受度(Endometrial receptivity)。在排卵後第五到七天,無論是子宮內膜厚度、型態或血液循環,都是最適合的著床窗期。但若在排卵時,子宮內膜厚度小於0.7cm幾乎不會懷孕(理想著床厚度為0.8-1.4cm);倘若內膜血液循環差,也將提高胚胎著床的失敗率。因此目前試管嬰兒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如何應對子宮內膜過薄的個案。 內膜過薄有解 子宮內膜搔刮術助再生 李世明醫師指出,一般常見內膜不夠厚的原因有:內膜對於雌激素無法反應、子宮內膜血流量不夠、男性賀爾蒙過高或子宮內膜受到破懷,例如:過度刮除、感染等而無法再生。而傳統治療方法有透過補充雌激素、高劑量維他命、阿斯匹靈、賀爾蒙與黃體素和血管擴張劑,以及新式排卵藥等來改善內膜厚度;若透過上述方法對著床幫助仍有限,目前還可嘗試子宮內膜搔刮術(Endometrial Scratch),利用刮除方式局部破壞內膜,促使子宮內膜再生。 多元治療新選擇 幫助不孕症患者提高受孕率 李世明醫師說明,正如健康的種子需要肥沃的土壤才能成長茁壯,好的胚胎也需要良好的子宮內膜環境搭配,才能成功受孕。除了傳統治療方法、子宮內膜搔刮術外,目前實驗證明,在排卵期前3至4天使用子宮內灌注「白血球增生劑」以及「PRP生長因子注射」,均有不錯的治療成果,最新趨勢則有「自體間質幹細胞」治療,幫助恢復內膜功能。多元化的治療新選擇,除了有效將試管嬰兒的成功率從40%提高至50%,更有望為反覆失敗的不孕症患者帶來樂觀的未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059/

為憂鬱症所苦?藥物強化治療成效佳

為憂鬱症所苦?藥物強化治療成效佳#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憂鬱症是一種會影響情緒、思想、行為、活力甚至身體機能如睡眠及飲食的疾病,但卻很容易被忽略,而長期的憂鬱症狀更會影響至人際、家庭以及職業功能;因此,醫師呼籲憂鬱症患者應勇敢面對,及早治療,才能避免症狀惡化。 近135萬人因憂鬱症所苦 僅2成鬱友尋求協助 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暨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客座教授李明濱醫師表示,依據研究顯示,國內有近135萬人因憂鬱症所苦,雖然憂鬱症治療已有許多治療選擇,但在台灣地區,勇敢面對疾病、積極求診的鬱友卻不到2成;其中,有三分之一患者藥物治療不見起色,就診一次就自行中斷治療,導致病情不斷復發甚至惡化,反而對憂鬱症治療失去信心。 強化使用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 助鬱友突破治療瓶頸  李明濱教授表示,治療憂鬱症的過程中,當症狀緩解不如預期時,可能會增加認知功能障礙、慢性化與自殺的風險,降低生活品質,影響到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因此降低了患者的治療意願。 目前,抗憂鬱劑最少要服用兩週,才會出現明顯效果,若鬱友對抗憂鬱劑治療無成效時,很可能與大腦前額葉(包括DLPFC、ACC)功能失調,即是多巴胺含量缺乏有關。所幸,治療憂鬱症已有新策略,鬱友可與醫生充分討論,針對難治型憂鬱症,可適當合併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如aripiprazole、olanzapine或quetiapine)進行強化治療,以增加大腦前額葉的多巴胺含量,進一步改善憂鬱症狀與相關的認知功能。 主動關懷、適當陪伴及轉介 助揮別隱「憂」 李明濱教授補充,憂鬱症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平時可以透過簡式健康量表(心情溫度計)檢測自己的身心變化,並迅速了解個人的心理照護需求並建立紓壓習慣;而憂鬱症已成現今社會文明病,除了藥物治療外,身旁親朋好友應當起鬱友們的健康守門人,主動給予關懷、傾聽,並適當回應跟陪伴,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是孤軍奮戰;也提醒,當鬱友出現負面自殺念頭,不該只是被動的阻止,更應積極的協助並轉介至專業相關人員,多一份關心、少一份憂心,一起幫助他們揮別隱「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043/

提升醫療水準 新光醫院與陽明大學合作培育人才

提升醫療水準 新光醫院與陽明大學合作培育人才#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 為提升醫療水準,新光醫院每年挹注四千多萬經費投入研究計畫,並獲致優秀研究成果;該院具備170名部訂教職師資,除參與多校教學事務外,更提供超過30家學校為實習場所。新光醫院此次首度與陽明大學合作專案教師,希藉由雙方彼此的互惠合作培養優秀人才,並由新光醫院侯勝茂院長與陽明大學郭旭崧校長,共同簽署長達3年之專案教師合約,展開教學與研究合作計畫。 使教、考、用接軌與精進 臨床與教學資源共享 新光醫院侯勝茂院長表示,為延攬優秀人才,提升論文品質,多年前即與輔大、北醫、北護康寧等校簽訂學術或產學合作合約,藉由臨床服務與學校教學資源共享,推動人才培育、產學研發、課室教學和實習等實務合作,促進師生實務增能,使教、考、用接軌與精進。 侯勝茂院長指出,此次與陽明大學合作,在人才培育可獲得更多肯定與傳承,雙方互聘教師,提供教學課程,傳授經驗,對醫事人才培養將有助益。在研究方面,藉由雙方合作機制,結合學界與臨床醫療專長,互補長處與不足。 醫療水準更上層樓 教學、研究及人才培育共創雙贏 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表示,陽明大學與新光醫院都位於北投士林區,院校能建立實質合作計畫,不僅有助於雙方在臨床與研究的量能,對於北投士林區的醫療水準能更上層樓。陽明大學將提供智慧醫療、社區護理與公共衛生等領域的師資進駐新光醫院。 郭旭崧指出,陽明大學的師資除了在校內教學外,也能利用新光醫院豐沛的臨床量能進行研究,未來將結合雙方在智慧醫療領域專才,統整醫院大數據資料庫,導入人工智能開發創新精準醫療技術或服務,在教學、研究及人才培育上共創雙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04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