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男罹最短命癌 免疫療法治療2年正常上班

男罹最短命癌 免疫療法治療2年正常上班#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 頭頸癌在亞洲發生率高於全世界,主要發生部位集中在鼻咽、口腔、口咽、下咽及喉等五個主要區域,其中又以口腔癌更是高居台灣地區常見的十大癌症。根據衛生福利部106年死因統計和國民健康署104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口腔癌位居男性國人癌症死亡原因及發生人數第4位,每年約有7000名新發生個案、3000人死於口腔癌,平均死亡年齡58歲,與國人平均壽命相較下,少活約22年。 頭頸癌的傳統治療方法為藥物及放射線療法,近期國內已通過Anti-PD1免疫抗癌藥物針對復發或轉移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輔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羅若玲表示,門診中有頭頸癌患者經傳統治療失敗後使用Anti-PD1免疫抗癌藥物,腫瘤縮小至再次使用化療,目前病況控制良好。 免疫療法兼顧生活品質 輸注半小時可返家 羅若玲主任提到,該名患者很年輕,年約40多歲的男性上班族,2年前發病就診時已是頭頸癌及擴及食道第IV期,患者在患部常感到劇痛,經過標靶治療及化療皆失敗,於是接受醫療團隊的建議採用新型免疫抗癌藥物Anti-PD1,經過10個月的療程後,脖子腫瘤明顯縮小,於是再嘗試使用化療,反應也很好,患者維持罹病前生活作息,仍保有工作。Anti-PD1免疫抗癌藥物的優勢在於只需在門診施打30至60分鐘,患者不用住院接受治療甚或因配合療程而暫停工作,作為二線治療反應率達到13-16%,且有反應的患者多能夠得到長期的疾病控制期達9-18個月。新的免疫療法提供多一個治療契機,面對疾病有治癒的空間。 喚醒人體自我防衛機制 副作用發生率較低且可控制 輔大醫院藥劑部副主任劉人瑋說明,人體正常的免疫系統可辨識外來抗原進而消滅,但癌細胞之所以稱為「不死的細胞」,就是藉由讓免疫系統無法辨識,逃脫免疫細胞的清除,而這個機制是因為癌細胞有能結合免疫細胞上的PD-1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使得免疫細胞無法維持活性,失去消滅癌細胞的能力。調控免疫細胞活性的免疫療法藥物,就在於讓免疫系統重新有能力辨識癌細胞,讓免疫細胞發揮殺癌功能,喚醒人體自我防衛機制。Anti-PD1免疫抗癌藥物仍有副作用,包括發炎反應如肺炎、腸炎,但是發生機率較低,且可以監測並控制症狀。 此外,Anti-PD1免疫療法在國內已陸續通過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頭頸癌、泌尿道上皮癌及典型何杰金氏淋巴瘤等適應症,應用範圍愈來愈廣,對癌症患者來說不啻為治療曙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894/

粉領健檢發現肝指數異常 竟是胰臟癌引起

粉領健檢發現肝指數異常 竟是胰臟癌引起#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 肝出問題有可能是胰臟癌作祟!有位50歲粉領何女士在員工健康檢查中,意外發現肝指數異常,至醫院進一步檢查後,才得知罹患晚期胰臟癌,且腫瘤已轉移肝臟,經醫師研判無法進行手術,不料治療初期即陷入瓶頸,不僅症狀更加惡化,肝臟更是佈滿大小腫瘤,讓何女士感到很灰心,險些放棄求生的念頭。所幸,在醫師建議下,何女士加入胰臟癌第二線新劑型藥物的臨床試驗,治療近半年,腫瘤明顯縮小,過程中也未出現嚴重副作用,爭取到更多與家人相處的時光。 超音波難找到腫瘤 有症狀多為胰臟癌晚期 當症狀出現時,腫瘤通常已經長的很大,甚至轉移了。義大癌治療醫院饒坤銘副院長表示,胰臟位於身體後腹腔,即使透過超音波也難診斷出腫瘤,而且胰臟癌的臨床症狀會依腫瘤位置而有不同表現,當腫瘤長在胰臟頭部時,會壓迫膽管導致黃疸,患者可以明顯察覺異狀,但若在體部或尾部, 就很難有早期的症狀,當患者因腹痛等症狀就醫時,多半已經是晚期或已轉移,使後續治療更為棘手。 第二線新劑型藥物納健保 造亮患者「胰」線生機 饒坤銘副院長進一步說明,過去胰臟癌藥物治療選擇有限,當第一線治療失敗後,患者常陷入無藥可醫的困境,值得慶幸的是,胰臟癌第二線新劑型藥物於今年(2018)通過健保給付,大幅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也提供後續治療的機會。臨床試驗顯示,胰臟癌第二線新劑型藥物能有效延長患者存活期,副作用也比傳統化療低,成為晚期胰臟癌患者的「胰」線希望。 菸、酒、糖尿病皆會增加胰臟癌風險 定期檢查不能少 饒坤銘副院長提醒,抽菸是癌症常見危險因素之一,長期飲酒也可能併發慢性胰臟炎,進而增加罹患胰臟癌的風險,其中,糖尿病與胰臟癌更互為因果關係,診間常見糖尿病導致胰臟癌以及胰臟癌併發糖尿病的案例;此外,民眾應定期安排健康檢查,若是確診為胰臟癌的患者也不要過於憂鬱,只要配合醫療團隊積極治療,症狀都能得到良好控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880/

75歲翁肺癌被宣告活不過半年 新型免疫治療助延命

75歲翁肺癌被宣告活不過半年 新型免疫治療助延命#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75歲老翁菸齡近一甲子,面對經常咳嗽、易喘頗不以為意,直至某日因為呼吸困難被送進急診,才發現肺部竟有7.5公分的腫瘤壓迫氣管,確診為晚期肺癌,由於腫瘤過大,而且併發肺阻塞,導致肺功能遠低於常人,經醫師研判無法進行手術,也無法接受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甚至被宣告僅剩半年生命。所幸,在醫師建議下,投以新型癌症免疫治療藥物,經過5個月腫瘤即從7.5公分縮小到2.6公分,順利安排手術切除,治療迄今2年,症狀獲得緩解,復原狀況相當良好。 新型癌症免疫藥物 鱗狀上皮細胞癌治療新曙光 收治該名患者的彰化基督教醫院肺癌暨胸腔檢查治療中心主任何明霖醫師說明,肺癌根據病理組織特性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國內約有88%的肺癌患者屬於非小細胞肺癌,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又以肺腺癌及鱗狀上皮細胞癌最常見。而鱗狀上皮細胞癌與抽菸有密切關係,患者常將症狀當作一般感冒而延誤就醫,該名75歲患者即屬鱗狀上皮細胞癌。不過,也由於鱗狀上皮細胞癌較難透過基因檢測找到對應標靶藥物,以致過往治療成效不盡理想;值得慶幸的是,新型免疫治療藥物獲得衛福部核可用於肺癌治療,為鱗狀上皮細胞癌患者提供治療新選擇。 反應率達4成以上 有效改善患者長期存活率 何明霖醫師表示,新型癌症免疫治療藥物是透過單株抗體與T細胞上的特殊分子PD-1結合,藉以阻斷腫瘤細胞的牽制,讓T細胞發揮殺死癌細胞的功能,除了能更有效消滅癌細胞,副作用也減少許多,臨床試驗顯示,患者對新型癌症免疫治療藥物的反應率達4成以上,5年存活率可達15%至20%,有效改善肺癌患者長期存活率。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75歲鱗狀上皮細胞癌患者有肝轉移的跡象,在接受新型癌症免疫治療藥物後,不僅肺部腫瘤縮小,原先肝臟一處疑似長有腫瘤的肉塊也消失,治療成效令患者及家屬感到十分欣慰。 勿輕信坊間來源不明補品 有疑慮應向醫師諮詢 何明霖醫師提到,許多病友會自行服用坊間號稱可增強免疫力的補品,但癌症並非提升免疫力就能治癒。何明霖醫師以車子做比喻,提升免疫力就像踩油門,但癌細胞踩住煞車,車仍舊無法前進,必須針對癌細胞治療才能達到療效,呼籲切勿使用不正確的方法提升免疫力,治療過程中有任何疑慮應經過醫師專業評估。也提醒有吸菸習慣的民眾應定期健康檢查,現在肺癌治療已獲得長足進展,提早發現及時治療,相信症狀都能獲得控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879/

好痛!乾癬性關節炎要怎麼治療?

好痛!乾癬性關節炎要怎麼治療?#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 患有乾癬的民眾要留意了!據統計,約有近三成的乾癬病患同時也患有乾癬性關節炎。近期一名三十來歲的男子因全身肌膚有六成以上的乾癬病灶,同時合併多處乾癬性關節炎,不僅關節疼痛,更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黃春明主任說,此位患者積極配合醫師囑咐,接受口服消炎藥以及生物製劑的治療,目前病情獲得良好的控制與改善。 長期漠視關節炎 小心恐致關節變形 在台灣,每年乾癬患者就診人數約有八萬人。黃春明主任表示,造成乾癬的原因包含基因遺傳、身體免疫加上其他後天因素如:壓力、氣候、感染外傷誘發等,其中約有一至三成的乾癬患者同時會有乾癬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又分為五型:遠端指間、多發性、毀壞性、不對稱性與中軸性。黃春明主任特別提醒,若長期不處理治療關節發炎的問題,使關節在長時間腫痛發炎的情況下,很容易造成變形,此時就「回不去了」! 兩種症狀合併治療 生物製劑效果佳 關於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該如何治療?黃春明主任說,針對兩種症狀會採用合併治療,在皮膚症狀上常使用外用類固醇、外用A酸、保濕劑、外用維生素D、口服消炎止痛藥等,再加上免疫調節控制如:口服環孢靈、類固醇等。針對中重度以上患者則會採用生物製劑治療,目前有許多治療乾癬的生物製劑,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有機會讓皮膚改善程度達到近百分百,且在第一週即可看到皮膚有明顯的改善,施打針數也更少,患者有更多不同治療選擇。 藥物治療+日常照顧 雙重搭配效果最佳 現在的醫療科技使乾癬患者透過正確的治療後,不僅穩定控制症狀並可恢復良好的生活品質。黃春明主任呼籲,乾癬病患只要願意積極配合藥物治療,並生活起居正常、飲食清淡、避免外傷、注意肌膚保濕、適度曬太陽,以及若有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則需留意,不要過度使用關節避免損傷,就可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本內容僅提供相關疾病之醫學及衛教資訊。關於您個人健康狀況或疾病治療方面的問題,建議您應向醫護人員諮詢專業意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875/

隱眼戴到不能戴 她靠飛秒雷射終結框架眼鏡

隱眼戴到不能戴 她靠飛秒雷射終結框架眼鏡#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 /記者田柏升報導) 范瑋庭小姐曾以桌球國手為努力目標,隱形眼鏡戴到眼球無法負荷,最後因高度近視配戴眼鏡的視覺範圍差,在比賽中以遺憾收場。現在的她是桌球教練,但仍然不堪配戴眼鏡困擾,最後以近視雷射摘下了框架眼鏡。范小姐表示,長期戴隱形眼鏡眼睛會很乾澀,有時候騎摩托車,灰塵、粒子也會跑到眼睛裡,非常不舒服,曾經也有過幾次角膜發炎的情況,近視雷射後,上述情況都有良好改善。 框架眼鏡不方便 戴久隱眼恐增眼疾風險 框架眼鏡不便行動,為了方便,許多人戴起隱形眼鏡。眼科診所院長李文富表示,配戴隱形眼鏡雖然方便,但長時間配戴會阻絕眼睛透氧,不只容易乾澀,還會增加角膜潰瘍、結膜炎、角膜炎的風險。 近視雷射更精準!精雕7次元+客制化角膜瓣 有鑑於此,Lamigo桃猿隊外野手朱育賢、球后曾雅妮、撞球天后柳信美等國內外許多運動員紛紛接受近視雷射手術,而新型精雕7次元+飛秒近視雷射,透過點麻醉眼藥水幾乎無痛,再以飛秒技術依照不同眼球地形客制化角膜瓣,進行近視矯正,再將角膜瓣復位,有別於傳統雷射手術板層刀切割,手術執行更加精準。 李文富院長說,雷射前還是要經過一系列事前專業評估,如果評估合適的話,術後就可以擺脫眼鏡,以及眼藥水等惱人的瓶瓶罐罐,重拾生活品質。許多人擔心雷射很可怕,術前會由專業人員講解,解決民眾疑惑,倒時就能放心進行手術。 雷射非人人適合 高度近視者應定期半年做檢查 雷射手術並非人人都適合,所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矯正方式才是最重要的。醫師呼籲,每個人眼部情況都有所不同,若有高度近視,最好每半年接受一次眼睛檢查,才是預防眼部疾病及維持良好視力的不二法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873/

高詢問自然鼻型 倪宗聖醫師:手術方式與材質都是關鍵!

高詢問自然鼻型 倪宗聖醫師:手術方式與材質都是關鍵!#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高顏值整形已不是不可公開的秘密,越來越多年輕男女勇於追求專屬自己的美麗。就連女星也願意坦誠動過整形手術,不再遮遮掩掩,反而更大方地分享自己變美的心路歷程。一張美麗的臉蛋,五官之首「鼻」可謂極其重要!因此隆鼻手術便是近年來持續熱燒的醫美話題。 許多人喜好以明星藝人為整型範本,但醫師也提醒,並非以明星藝人的鼻型套用到自己臉上都能複製出好看鼻型,想要一個美麗鼻型,必須與自身臉型和五官搭配設計。 打造專屬精緻挺鼻先決要點得這樣! 整形外科主治醫師倪宗聖指出,鼻子立體效果取決於五官條件,好看的鼻型在全臉整體上與額頭、下巴,多以1:1:1較為協調柔和的黃金比,鼻翼寬度與兩眼之間的距離略為同寬,鼻頭的挺度應與嘴巴、下巴成為三點一線;而精緻挺鼻的關鍵在於鼻樑起點的高度以自身眉骨高度為極限,在兩眼雙眼皮高度對應到山根處設為轉折點,再以自然弧形曲線延伸到鼻頭尖點處,方能塑造出專屬自己的完美鼻型。 手術方式與材質都是自然鼻型的關鍵! 一般隆鼻手術可分為封閉式、開放式以及經口式三大類。倪宗聖醫師指出,封閉式以簡單植入鼻模假體,手術切口可選擇單邊內側或兩邊鼻孔內側進行,對於原組織傷害度較小。但因手術視野較小無法清楚看見鼻內構造,且不容易對鼻頭做全面的調整,多以單純I型L型鼻模植入墊高鼻樑或加上耳軟骨些微修飾鼻頭,較適合本身條件不差的鼻型;至於經口式與封閉式略為相同,從口內側上唇處切口進入,在鼻頭鼻樑骨膜下植入鼻模,但同樣受限於內部手術空間無法精雕鼻型,其優點為能隱藏手術傷口。 韓式、結構式隆鼻為目前主流的開放式手術;倪宗聖醫師進一步說明,手術切口從鼻中柱將鼻頭掀開,可針對原生鼻型進行大方向調整。如切除鼻頭多餘組織,可改善鼻頭較肉鼻翼肥大的蒜頭鼻,或是先天鼻骨較寬,想要修飾成小巧秀氣的鼻型,需透過敲鼻骨來縮小。此手術方式能更精準的調整高度與細緻度,滿足對於鼻型要求的消費者。 而鼻模假體的選擇,其材質主要區分為矽膠、卡麥拉、Goretex,三款各有各的特色。以矽膠鼻模樣式最多,摸起來觸感較軟,適合鼻型不複雜單純墊高的需求者。卡麥拉則為複合性材質,內層為矽膠材質,外層再加上一層Goretex做為與組織接觸附著的介質,可杜絕莢膜攣縮問題,材質立體感較足但因無法客製修改鼻模,較適合無須大幅度調整鼻型的人。全Goretex鼻模則可塑空間較大,並有較自然的觸感,且不易產生位移。更可搭配其他材質使用,如自體肋軟骨、異體肋軟骨,加強精雕提升更高的支撐力,亦能減緩鼻部組織受到壓力產生損壞。 倪宗聖醫師提醒消費者,各材質皆有其不同的優點,材質的適用選擇,除價格考量外,更應以自身條件需求與期望術後改善的鼻型效果一同評估,與手術醫師討論出符合自己需求條件的材質。 該如何跨出隆鼻第一步? 倘若已經很清楚自己的隆鼻需求,醫師建議可先蒐集各手術案例,以自身的鼻型條件與參考案例,挑選出符合自己的理想鼻型,可藉此快速地抓出喜歡的挺鼻元素。進而選擇有興趣的醫師安排諮詢,助於術前進行完善的評估,並確認醫師的美感認知與自己的標準能相契合,方能打造出與自己期望相同的訂製美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871/

劇痛如萬蟲蝕入骨 攝護腺癌骨轉移恐致癱瘓

劇痛如萬蟲蝕入骨 攝護腺癌骨轉移恐致癱瘓#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男性年紀大了,除了攝護腺肥大外,可能還得要小心攝護腺癌這個無聲威脅!一名59歲男性經體檢發現罹患攝護腺癌,雖然年紀在攝護腺癌患者中尚屬年輕,腫瘤切片也只屬中度惡性,但卻在骨頭掃描時,發現癌細胞已經轉移到骨頭,而僅僅一個月後,骨頭刺痛就有如萬蟲鑽動蝕骨。他形容其疼痛感有如十大酷刑甚至比被車撞還要痛,連走路都成問題,得靠輪椅行動。所幸經荷爾蒙治療合併注射單株抗體保骨針後,骨頭疼痛才得以改善,恢復步行能力。 癌症骨轉移 恐使血鈣升高引起全身不適 癌症發展到晚期,癌細胞會透過血液或淋巴跑到身體其他部位,轉移到骨頭、淋巴結、肺臟或是肝臟等等。最常見的轉移就是癌細胞跑到骨頭的所謂「骨轉移」現象,初期症狀可能不太明顯,但隨著癌細胞侵蝕骨頭加劇,就會造成患者骨頭疼痛、骨質疏鬆、骨折,若轉移部位接近脊髓神經,患者會感到手麻、腳麻,甚至有癱瘓風險。中國醫藥大學泌尿部主治醫師蕭博任更指出,除上述的疼痛與神經學症狀外,因骨頭遭到破壞,鈣質流到血液當中,還可能連帶導致患者血鈣升高,引發食慾不振、疲倦、痙攣、意識模糊等全身性的不適症狀。 使用單株抗體皮下注射 可緩解骨轉移症狀 蕭博任醫師表示,一旦患者出現骨轉移的問題,可每月接受一次雙磷酸鹽點滴注射或是皮下注射單株抗體藥物,恢復骨骼中成骨細胞與蝕骨細胞的平衡,以解除患者的疼痛症狀,並延緩如骨折或腫瘤侵犯脊髓的骨頭相關事件發生。患者使用這兩種藥物時,都需記得口腔健康,可以尋求牙醫師的協助,避免下顎骨壞死,不過在使用雙磷酸鹽時,還得多注意腎功能是否受到影響。 50歲以上男性出現排尿異常 及早做攝護腺癌篩檢 攝護腺癌高居國人男性十大癌症中的第五位,蕭博任醫師建議,50歲以上,有攝護腺疾病家族史或是出現排尿異常症狀的男性,要記得到泌尿科做攝護腺癌篩檢,若不幸罹癌,及早發現可以接受傳統或達文西機器手臂攝護腺根除手術,很大機會可以根治。而即使發現病灶轉移,仍有很多治療方式能延長患者存活時間包括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鐳元素、基因及免疫治療。骨頭轉移的症狀當然也需要患者配合醫師的治療計畫,並多曬太陽、補充維他命D與鈣質,維持骨骼健康,除了延續生命更可以保有良好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834/

陪您一起揪肝心 「肝炎救星網」正式上線

陪您一起揪肝心 「肝炎救星網」正式上線#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為喚醒國人的護肝意識,以及改善台灣嚴重的肝病情況,至今已連續八年舉辦「全民回肝計畫」,為了更加強宣導肝炎的正確觀念,今年特別成立「肝炎救星網」衛教網站,同時呼籲B、C肝炎患者主動篩檢的重要性,希望民眾檢視自身肝臟健康,積極篩檢保「肝」康。 喚起護肝意識! 免費測肝炎病毒量 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會長高嘉宏教授表示,因應2018肝炎健保給付規範,「全民回肝計畫」除了提供B肝病毒量篩檢,更增加C肝病毒量、基因型及病毒突變檢測,就是希望能找到目前尚未進入醫療體系就醫的肝炎帶原者。 高教授補充表示,治療慢性肝炎是個長期的有效投資,避免患者未來因肝臟發炎而引起的肝硬化,也可以大幅降低肝癌發作率,並減少往後更大的醫療費用支出負擔。 迎接彩色人生! 慢性肝炎持續服藥也能逆轉勝 目前治療B、C型肝炎皆有有效的抗病毒藥物,透過口服藥物或干擾素注射,可抑制B型肝炎病毒不再活躍;C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擾素注射治療者可有七、八成治癒率,若接受全口服藥物,則九成以上病人可以被治癒。因此,高教授呼籲患者應定期追蹤,並配合醫師接受正確治療,慢性肝炎皆能有效控制。 另外,高教授表示,現階段健保給付C肝全口服藥物,建議使用藥物前,先評估黃疸、肝纖維化等,以及接受肝功能、病毒突變檢測,確認病毒是否突變,再選擇適合的藥物治療,以降低用藥風險。 肝炎防治刻不容緩 主動篩檢、治療顧健康 今年「全民回肝計畫」持續熱烈報名中,凡30歲以上,未接受B肝抗病毒治療、表面抗原HBsAg為陽性的B型肝炎帶原者,以及三個月內肝功能指數大於80 U/L,即可免費參加B肝病毒量檢測;另外,C型肝炎帶原者(超過六個月)只要符合C肝抗體為陽性,以及肝功能指數ALT大於40 U/L,即可免費參加C肝病毒量、基因型及病毒突變檢測。以上若有任何疑問,可至官網「肝炎救星網」查詢,或來電洽詢02-2717-1986,讓我們一起打破肝炎惡性循環,並重拾生活品質。 肝炎救星網站網址:https://www.loveliver.com.tw/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983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