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運動健將竟胸悶?心肌梗塞險奪命!

運動健將竟胸悶?心肌梗塞險奪命!#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外表健康的運動健將,無不良嗜好,不代表心血管問題就不會找上門,尤其是有家族高血脂症或糖尿病的人!一名20歲出頭男大生,本身是排球校隊、運動健將,在大學畢業及當兵前的這段期間自我訓練,卻出現胸部悶痛症狀;進一步就醫以心導管檢查,結果竟發現他的心臟三條主要血管幾乎塞住,接近急性心肌梗塞狀態,經由緊急置放6支心臟支架打通血流,才保住一命。 壞膽固醇飆至400mg/dL 原來有家族性高血脂症 收治這名運動健將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王宇澄表示,該名男大生非常年輕,一般不太會聯想到心肌梗塞問題,但對方自訴運動後胸悶胸痛,詳細問診,由於對方一句「家人有高膽固醇」,於是決定安排進一步檢查,想不到他的低密度膽固醇(即俗稱壞膽固醇)竟飆至400mg/dL。 再發高風險族群 壞膽固醇應降至50mg/dL以下 雖然這名男大生後續服用2種降膽固醇藥物,壞膽固醇雖從400mg/dL降至150mg/dL,但因為其屬於再發高風險族群,理想標準應控制在70mg/dL以下。所以,為積極控制病況,王宇澄醫師於是建議他合併使用PCSK9抑制劑針劑,使得壞膽固醇降至50mg/dL以下,大幅降低心肌梗塞發生風險。 8成膽固醇來自肝臟合成 茹素恐無法達標 王宇澄醫師指出,不少民眾健檢報告出現紅字、膽固醇指數超標,還以為只要飲食清淡、平時注重養生,少吃肉或改吃素食,膽固醇數值就會下降;事實上,人體高達8成膽固醇都來自肝臟合成,儘管努力吃蔬菜水果、甚至茹素,膽固醇控制可能還是無法達標,例如相聲劇團「相聲瓦舍」團長馮翊綱平常早睡早起,日子過得很養生,卻還是在上海站巡演時,突感胸悶不適,緊急送醫治療,病況頗為嚴重。 降低壞膽固醇防心病 PCSK9抑制劑治療新選擇 王宇澄醫師強調,壞膽固醇指數與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呈現直線相關,如能將壞膽固醇控制越低,就越能有效預防心肌梗塞及冠心病,目前國內不少降血脂藥物對於降低壞膽固醇都有不錯效果,即使服用傳統藥物控制仍不理想,可評估使用PCSK9抑制劑針劑,提供傳統藥物以外的治療新選擇。除了規律用藥降低壞膽固醇外,王宇澄醫師也提醒,平時要養成適度運動及良好生活習慣,當然也應少吃動物內臟、蛋黃等高膽固醇食物,以及碳水化合物及甜食等地雷食物,才能降低心血管危機,讓自己更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6477/

肝癌父靠載藥栓塞術縮腫瘤 移植成功享天倫

肝癌父靠載藥栓塞術縮腫瘤 移植成功享天倫#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57歲的李先生為B型肝炎帶原者,在某次健康檢查中發現肝臟中央有顆7公分的肝癌,肝臟左邊也有3顆小型惡性腫瘤,確診為肝癌中期,但因已有肝內轉移現象,且腫瘤數量較多,無法使用手術切除。由於李先生肝功能正常,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載藥微球栓塞治療,最後成功縮小腫瘤,可進行肝臟移植手術,而即將步入婚姻的兒子也願意捐贈肝臟,為父親的健康盡一份力,最後移植手術十分成功,李先生能與兒女享天倫之樂。 載藥微球栓塞術+肝臟移植 癌父成功保命 收治該名患者的成大醫院移植外科林毅志主任表示,患者積極治療以及家人的支持是治療成功的一大關鍵,李先生前後共進行5次載藥微球栓塞術,每一次腫瘤都有明顯縮小,最後左肝幾乎看不到癌細胞的存在,肝癌期別從中期降到早期,也成功進行移植手術,治療至今已2年多,目前身體狀況良好,只須持續追蹤即可。為避免腫瘤復發,李先生決定積極瘦身、調整身體狀態,盼自己能長命百歲、與妻子共度下半生。 新式栓塞術精準治療 副作用大幅減輕 林毅志主任補充,載藥微球栓塞術相較於傳統化學栓塞,可深入供應腫瘤養分的血管,使藥物停留在腫瘤內較長的時間,新式100微米載藥微球,使治療更精準,大幅減低傳統化學栓塞帶來的副作用,如腹痛、噁心、發燒等。此外,栓塞是可重複使用的治療方式,依照病人腫瘤縮小的情形給予適當的治療;不過,栓塞治療非萬靈丹,建議腫瘤成功縮小後,應採取更積極的治療,像是手術切除或肝臟移植等,避免腫瘤復發。 把握黃金期 積極治療有望延命 林毅志主任進一步說明,根據研究發現,肝癌降期後且積極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相較於原本同期別的患者,存活率較高,因此,積極治療是保命的重要關鍵。林主任補充,每位患者病況不同,並非治療後都能成功降期,但及早發現即時治療,就有望延長生命,也呼籲民眾,治療切勿拖延,必須把握黃金時機,才能爭取生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6415/

近視雷射新科技如何選擇適合近視手術方式?

近視雷射新科技如何選擇適合近視手術方式?#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台灣是近視王國,將近千萬人有近視的困擾,近視比例高居全球第一!雷射近視手術發展20年以來,目前有雷射屈光角膜切削術PRK、雷射原位角膜塑型術LASIK、皮下雷射角膜塑型術LASEK,以及經上皮雷射屈光角膜切削術TransPRK等,而每種雷射近視手術各有優缺點,民眾該如何選擇呢? 選擇雷射近視手術 2原則先考量 眼科診所院長廖家慶指出,市面上充斥著各式各樣雷射近視手術方法,常讓民眾搞不清楚。簡單來說,雷射近視手術可根據雷射切削角膜的深淺,以及有無製作角膜瓣手術進行分類,LASIK、LASEK為有瓣膜手術,而PRK、TransPRK是不掀瓣膜手術,經由評估病患的眼睛狀態及工作需求,即可選擇適合的雷射近視手術方法。 雷射近視手術解析  各有優缺點 廖家慶院長指出,雷射近視手術方法各有各的優缺點,LASIK、LASEK優點是術後較快達到最佳視力,且異物感不明顯,缺點是發生角膜瓣相關併發症風險高,由於傷害神經多,因此較易有乾眼症,以及眩光現象。而PRK、TransPRK優點則是可避免角膜位移及感染併發症,且術後角膜穩定度更高,保留更厚的角膜基質,降低了度數回退及圓錐角膜風險,也降低乾眼和夜間眩光機會,缺點則是術後較慢達到最佳視力,且較有異物感。 消防人員工作危險性高 新式TransPRK手術較適合 廖家慶院長曾收治一名近視600度的消防人員,因工作需要經常出入火場、上山下海,配戴眼鏡出勤總是相當不便,到診間尋求雷射近視手術改善,考量病患的工作性質較危險,眼睛遭受撞擊風險的可能性也較高,建議選擇術後角膜穩定性高的新式TransPRK手術較為適合。 這名消防人員聽從建議接受新式TransPRK手術,術後等待約一週的恢復期,視力慢慢回到1.0,他對於能夠擺脫眼鏡的不便,感到相當滿意,也大大提升工作上的便利性。 新式TransPRK手術不掀角膜瓣 角膜穩定性高 廖家慶院長說明,新式TransPRK手術由於不須掀角膜瓣,只削弱角膜結構僅約5至10%,大幅增加術後角膜表面精細度,讓上皮癒合速度加快,能夠避免許多角膜瓣併發症,以及降低術後發生角膜膨出、位移,圓錐角膜、球狀角膜的機會,減少感染發炎、視力降低;若使用TransPRK可同時治療角膜表層不規則,再搭配7D眼球追蹤系統,由於可以零接觸且更精準,能大幅降低角膜損傷及術後眩光,而且經由SmartSurfACE技術,增加術後角膜表面的精細度,也改善了傳統PRK手術疼痛及恢復期長的缺點,在角膜厚度適合的情況下,還可重複施作手術,因而逐漸成為近年來全球最推崇的雷射近視手術方式。 視力恢復快、疼痛感低 LASIK手術較適合 廖家慶院長補充,雖然新式TransPRK手術的角膜穩定度高,但恢復期較長,約3至7天,一星期內視力才會逐漸恢復;若工作需求無法長時間請假,可以選擇術後視力恢復較快、疼痛感較低,且不需頻繁回診的LASIK手術。 術前完整謹慎評估 術後按時回診追蹤 廖家慶院長強調,目前雷射近視手術技術相當成熟,安全性及後遺症都大幅降低,建議病患術前須接受過完整且謹慎評估,術後按時回診追蹤,復原期間按時點眼藥水,避免從事水上活動及出入空污環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6446/

阿伯喬骨險癱!骨痛加劇就醫發現癌症「骨轉移」

阿伯喬骨險癱!骨痛加劇就醫發現癌症「骨轉移」#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台灣每年約新增五千位攝護腺癌患者,因攝護腺癌初期無症狀,大約六至七成患者都是已經發生骨轉移才就醫。攝護腺癌骨轉移常見症狀為腰痠背痛,與老化症狀相似,因此民眾常常到了發生骨折、大小便失禁等較嚴重的骨骼相關事件,才發現大事不妙。醫師提醒,60至70歲的「熟男」若有排尿障礙、腰痠背痛等症狀,千萬別輕忽,應及早至泌尿科檢查,才能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小便不順別當「鳥」事 不處理小心變大事 高雄義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毓騏說明,台灣的泌尿相關癌症,如攝護腺癌、膀胱癌等發生率高,老人家又特別能忍痛,若是不好意思因「鳥」事就醫,拖著拖著癌症就發生「骨轉移」了,加上許多老人家習慣先找民俗療法處理,讓受到癌細胞侵蝕的鬆脆骨骼更容易發生骨折事件。陳醫師分享一名65歲伯伯,因腿骨痠痛,一直以爲是坐骨神經的問題,便找了整復所「喬骨」,結果一喬差點癱瘓,連自行上下床都沒辦法,趕緊至骨科就診,才發現是攝護腺癌骨轉移!幸好現在已有藥物可治療,經過施用保骨針3個月後,恢復良好,可以自行下床,半年後已能夠自行走出醫院,現在控制良好,也學習在晚年與癌症和平共處。 骨頭動態平衡如修馬路 有人挖就要有人補 陳毓騏醫師解釋,骨骼就像修馬路,平常路面破損,蝕骨細胞就會挖洞清除,再請成骨細胞來填平,而癌症骨轉移就像這個系統失衡,蝕骨細胞過度地亂挖洞,所以骨頭才會越來越空,容易折斷,而保骨藥物就是截斷這個挖洞的訊號,減緩骨頭被侵蝕的速度。早期骨轉移多使用雙磷酸鹽來治療,但因雙磷酸鹽會累積在骨骼內,需10年才能代謝,發生併發症時不易復原,且攝護腺癌患者普遍年齡層高,老人家腎功能不佳無法安全使用此藥物;後來發展的單株抗體則對腎功能影響較小,加上代謝期僅需2至3個月,若患者需做口腔併發症的治療,僅需在數月前停藥即可,調整彈性較大,提供治療上更廣的選擇。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維持生活品質與癌症共存 陳毓騏醫師表示,攝護腺癌可透過抽血檢驗攝護腺特定抗原PSA指標或攝護腺指診來察覺,若有異常應和醫師討論是否需進一步切片檢查、定期追蹤;若已經發生轉移,也有藥物可以控制。醫師建議,癌友們平時可多曬太陽、攝取高鈣食物來保護骨骼,平時做些簡單的運動,不需太過沮喪,學習與癌症共存,也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6416/

高齡又卵巢衰退 中醫助她自然懷孕

高齡又卵巢衰退 中醫助她自然懷孕#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高齡又卵巢功能衰退的女性,究竟還能否自然懷孕?答案是肯定的。中醫師林襄穎近來收治一名44歲不孕患者陳太太,卵子庫存量AMH指數為0.4,卵巢功能嚴重衰退,所幸,經由中藥調理4個月,順利自然懷孕! 高齡導致卵子庫存量下降 「做人」不易 開業醫中醫診所院長林襄穎醫師指出,陳太太因為晚婚,年屆44歲尚未有好消息傳出,到醫院檢查才知卵巢功能嚴重衰退,卵子庫存量AMH指數剩下0.4(正常情況必須大於2),婦產科醫師告知只能做試管,但因陳太太年紀已大,所以醫生表示試管成功率也偏低。 陳太太本身十分懼怕試管療程,一聽到必須打很多排卵針,讓她望之卻步。後來與先生商量後,決定由中醫師林襄穎為其治療。林醫師說,陳太太卵巢功能衰退乃是中醫所說的「腎陽虛」,因此陳太太總是兩腳冰冷,冬天更明顯。但除此之外,她還有很多婦科病情,包括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子宮腺肌症,差不多婦科能長的瘤,她通通都有。加上長期為不孕所苦,心情鬱悶,是中醫所說的「肝氣鬱結」。 她44歲接受中藥調理 自然懷孕了! 林襄穎醫師表示,整體而言,陳太太必須使用「補腎陽、疏肝解鬱」治療法則,中藥材包括了熟地黃、枸杞子、巴戟天、楮實子、天仙茅、仙靈脾、川楝子、狗脊、川芎、柴胡、延胡索、梔子等等。經過4個月調理,期間沒有使用任何西藥或西醫療程,她在純粹中藥調理之下,順利懷孕。 高齡又卵衰 中藥可改善身體內在根基陳太太懷孕後,與先生一同帶著寶寶超音波照片與媽媽手冊來告知林醫師,夫妻兩人對於小生命的降臨十分興奮,難掩欣喜之情。林襄穎醫師說,近年來社會經濟呈現「女力強大」,愈來愈多女性發揮高度工作能力,經濟自主,但也導致了晚婚晚生育,而年齡是女性不孕症最大元兇。根據統計,女性在37歲之後,生育力明顯下降;40歲以上,85%都是不孕症族群;而且40歲以上的女性接受試管嬰兒療程,成功率(是指最後能順利生下孩子)大約只剩8%。但真正糟糕的是,竟然有一半以上的不孕症患者,對這些數字概念一無所悉,任憑時光流逝,實為可惜。 高齡又卵衰 中藥可改善身體內在根基 林襄穎醫師表示,造成生育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年齡,第二是卵巢功能,也可以說年齡愈大,卵巢功能愈差。至於卵巢功能好壞,最準確的是抽血驗AMH指數,大於2代表正常,0.8代表明顯衰退,至於本案例陳女士AMH指數0.4,乃是嚴重衰退,再加上陳女士已44歲,還能夠以中藥調理使她自然懷孕,實屬不易,也難怪她與先生如此珍惜這個小生命的降臨了! 林醫師呼籲,高齡不孕女性,尤其是卵巢功能衰退者,善用中藥治療確實有助懷孕。畢竟,中藥能夠真正調理身體內在根基,改善「氣、血、陰、陽」。就好比地基紮穩了,才能建構高樓大廈;身體內在調好了,自然可受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6418/

半相合骨髓移植 血癌治療新趨勢

半相合骨髓移植 血癌治療新趨勢#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蔡孟泓報導) 莫名反覆發燒,經常頭暈、貧血,甚至牙齦出血、皮膚瘀青,都是血癌的常見症狀。國內每年約新增2000例血癌病患,其中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最多,雖然有些病患經過化療有機會完全緩解,甚至痊癒,但多數都必須等待骨髓移植。 預後不好血癌 必須骨髓移植 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林欣辰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若是預後不好,之前有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轉變的血癌,或有得過其他的癌症、有打過化療,接受放射治療後又得到新的血癌,這些預後不好的血癌,就需要後續的骨髓移植來預防復發。 半相合骨髓移植 配對成功率逾9成 過去血癌病患要找到適合的捐贈者,要經過漫長等待配對成功。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表示,傳統骨髓移植需要捐贈者與受贈者的HLA抗原完全相符合,配對成功的機率在兄弟姊妹之間僅有4分之1,在非親屬的捐贈者中的比率則低至250000分之一;如今透過半吻合骨髓移植技術,配對成功機率高達9成以上。 半相合骨髓移植成功率約65到70% 滕傑林主任指出,半吻合骨髓移植技術,僅要求受贈者與捐贈者一半的染色體相同,也就是患者的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都可能成為捐贈者,大幅提高移植的機會;而且半吻合骨髓移植的治療效果也相當雷同。根據台中榮民總醫院骨髓移植中心統計,目前接受半相合骨髓移植的病人,成功率大約是65到70%,與國際上的成績相當。 接受移植免疫力低下 照顧須特別注意 接受骨髓移植病患接受高劑量化療及全身放射治療,很容易增加感染的風險,移植患者在照護也需要特別注意,像是出院後藥物衛教、飲食注意事項、尿液自我監測。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護理師陳美惠指出,接受骨髓移植病患,會先預住到移植病房採正壓隔離;除此之外,會衛教他吃飯前後要洗手,注意口腔黏膜衛生的部分,盡量避免吃生食,並會請營養師調配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 不用苦苦等待配對 勇敢接受治療 滕傑林主任提醒,骨髓移植是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非常重要的方法,首先要釐清疾病是否需要移植,第二是否有合理的捐贈者,第三是病人的期待與風險,在移植前要充分溝通,一起來面對與解決。而目前血癌已不再是無藥可治,也不用再苦苦等待成功配對,呼籲病患勇敢接受治療,也能擁有美好的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6383/

血癌化療後復發!醫:雙特異抗體免疫療法可解套

血癌化療後復發!醫:雙特異抗體免疫療法可解套#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年約三十多歲女士突感頭暈目眩,出現類似貧血症狀,就醫後發現體內白血球數量異常,確診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又稱血癌。雖接受標準化療,病情仍未達到緩解。之後接受雙特異抗體的免疫療法,有效控制病情,骨髓移植後至今身體狀態穩定。醫師指出,血癌即使化療後復發,仍有機會達到緩解,進行骨髓移植,並非是無藥可醫的絕症,患者不要放棄希望。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症狀往往又急又猛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李欣學說明,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資料,台灣每年約新增兩百多例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典型症狀包括異常發燒、異常出血、貧血、頭暈等,症狀往往又急又猛。驗血時,健康成年人白血球數值多為3,800-10,000,血癌患者白血球數值大多非常高,甚至達十幾萬、二十幾萬。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包括化療及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等,治療困境在於,化療後約一半患者有復發情形,而化療使用的藥物若產生抗藥性,病患常無法達到長期存活。 雙特異抗體! 難治型、復發血癌多一項選擇 李欣學醫師解釋,血癌患者須靠化療等藥物讓病情緩解,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率才會比較高。在過去,當化療失去效果,患者幾乎就無藥可用。2017年2月衛福部核准免疫療法用藥「雙特異抗體」,可用於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第二線治療,難治型或復發患者使用該藥,可達到病情緩解,爭取時間進行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 全新機轉的「雙特異抗體」為癌症免疫療法之一,是以BiTE技術,除了擁有辨識癌細胞能力外,還可活化自體免疫細胞,徹底消滅癌細胞。簡單來說,自體免疫細胞比喻成警察,而癌細胞是小偷,雙特異抗體就像是有兩隻手,一手抓警察,另一隻手抓小偷,強制兩者碰面,這是過去免疫治療所無法做到的。李欣學醫師表示,約四、五成患者用藥後病情達到緩解。 遵照醫囑用藥 有機會緩解病情、延長壽命 李欣學醫師也提醒,民眾若持續發高燒三天以上、小傷口血流不止,或出現異常頭暈等症狀,務必到醫院接受詳細檢查。另外,針對難治及復發型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目前已有藥物可供選擇,患者依然還是有希望,只要遵照醫囑接受治療,便有機會緩解病情,延長壽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6369/

便便能殺惡菌救命?!糞便移植術讓他重生

便便能殺惡菌救命?!糞便移植術讓他重生#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便便真的可救命!二十四孝中,庾黔婁嘗糞的精神感動天,因父親生病難癒,庾黔婁照醫師的叮囑,親口嚐父親的糞便,以了解身體狀況;而現代則是可拿糞便來醫治患者的病。一名42歲的男子,因罹患潰瘍性結腸炎,飽受腹瀉之苦已長達20年,儘管定期就醫治療,但服用藥物後卻無法控制腹瀉的情況。為此,院方建議他採女兒的糞便做成膠囊,經服用治療後,腹瀉次數也從原本的一天10次,降至3-4次,症狀明顯大幅改善。 什麼是「糞便移植術」?  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研發長劉婷婷博士表示, 糞便移植術又稱作「糞便微生物移植法」,其將健康人類的糞便和食鹽水混合後,過濾掉纖維廢物,留下腸道的細菌與活性成分,再透過內視鏡或是製成口服膠囊,移至病患的腸子,改變病患腸內的細菌生態,重建腸道健康;此項技術目前已陸續使用於潰瘍性大腸炎、困難梭菌感染、腸躁症等難治疾病。 糞便移植腸道菌 改變生理機能可治病 腸道菌不僅對於身體代謝與生理具有影響力,更會影響胖瘦!根據Science刊登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將胖鼠與瘦鼠放置同籠,因老鼠有「吃彼此糞便」的習性,進而造成腸道菌的交換,而瘦鼠還是瘦,但原本應當發胖的老鼠卻不發胖了。 老鼠們可以透過互相分享糞便交換腸道菌,但人類卻沒有這樣的習性。然而,在刊登於NEJM的研究則發現,利用「糞便移植術」將健康人的糞便移植給病人,對於嚴重且致死率高的「困難梭菌感染症」治療效果佳,其避免復發的機率更遠高於抗生素療法。 補充益生菌翻轉腸道惡菌 腸道好菌自己種 劉婷婷博士指出,不論是老鼠或是人體,都再次證明了腸道好菌的益處。雖然一般亞健康人沒有太多難以根治的腸道問題,但代謝不良、免疫力低下、賀爾蒙失衡或是精神心理方面的困擾等都再三顯示,腸道並沒有想像中的健康。因此,透過日常補充益生菌,才能建造一個正確而豐富的細菌生態,打造美好的腸道環境,也就能免於猶豫糞便移植的困擾!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635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