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減重手術忽略防沾黏 小心瘦罪

減重手術忽略防沾黏 小心瘦罪#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長途貨車司機陳先生(化名)十年前接受胃繞道手術減重,人變瘦了,可是吃到較黏、較硬的食物,就會反胃嘔吐,食物下不去真痛苦,好幾次掛急診清空腸胃吊點滴。撐了七、八年之後,愈來愈嚴重,腸子好像打結似地,只好請當初執刀的醫師為他動手術剝離腸沾黏,開刀後以為從此就能「腸」治久安,沒想到,不到兩年,腸子又黏在一起了。 防沾黏做得好 腸治久安絕後患 陳先生這次求診義大醫院國際減重中心及一般外科主任蔡明憲醫師,蔡明憲醫師檢查發現,運將胃部的腸接口處過於狹窄,沾黏腸子也已經扭轉,才會吃不下反倒吐出來。別人減重是「享瘦」,這位運將卻是「瘦罪」。 蔡明憲醫師指出,腸沾黏會造成消化不良、嘔肚、胃脹、腹瀉、腹痛等症狀,沾黏嚴重時還會阻礙血液循環導致缺血、壞死,萬一脹破腸子則引發感染,沾黏也使得日後腹腔手術更加困難,後患無窮。只要是腹腔手術,就可能併發腸沾黏,包括減重手術在內。 不過,蔡明憲醫師強調, 術式與技巧也是決定因素。以內視鏡、機械手臂的微創方式執行,也有助於減少腸沾黏。此外,他在減重及微創消化道手術結束前,有需要時會請內科醫師用胃鏡檢查確定胃部縫合沒有滲漏、腸接口並無不妥,確保手術品質。 微創+防沾黏貼片 患者恢復迅速 通常腹腔手術後的第一週,是預防沾黏形成的黃金期,蔡明憲醫師說,如果手術當中在高風險位置的附近使用防沾黏醫材,就能有效減少傷口黏住腸子;目前市面上的防沾黏產品有貼片狀、膠狀與水狀,材質有玻尿酸與氧化纖維素兩種,其中貼片狀的防沾黏產品較膠狀、水狀不易移位。參考胃癌手術的報告,使用防沾黏貼片可將腸阻塞的風險降低四成,減少二次手術的困難度。 以陳先生為例,蔡明憲醫師為他做腸沾黏剝離手術時做了預防措施,重新調整腸接口。由於微創手術的傷口只有肚子上幾個小傷口,住院一週就回家休養,陳先生覺得身體很快恢復,嚷著要提前半個多月回去工作。 術後享瘦 有異常狀況應就醫 國內減重手術以縮胃手術佔三分之二最多,其次是胃繞道,前者是把胃容量從橄欖球大裁減成香蕉大,後者是把胃重建成大小胃,接上一段小腸,食物僅能進入乒乓球大的小胃。蔡明憲醫師提醒,術後胃口變小、消化吸收變差很正常,一旦發生沾黏,最好少量多餐、細嚼慢嚥,如果嘔吐、腹痛持續三到五天仍不改善,最好就醫進一步檢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32085/view/

想要保命 長效型的這三寶最好隨身帶!

想要保命 長效型的這三寶最好隨身帶!#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包包或口袋裡不再只是放錢、放手機就夠了!不想讓自己或家人身體狀況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每況愈下,從現在開始養成把長效型的口罩、乾洗手慕斯、私密噴霧這三寶隨身攜帶在包包裡的好習慣,別被PM2.5、病毒、細菌打垮了身體,必要時可以保住一命! 「超季銨因子」讓保護更長效 無毒不刺激 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今日,家醫科醫師姚偉明特別提醒,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學齡孩童、忙碌上班族、罹患慢性疾病的人,他們的抵抗力比正常人還要虛弱,千萬別被PM2.5、病毒、細菌打垮了身體!14天更換一次的長效型口罩、長效型的乾洗手抗菌慕斯、保護私密處這三寶,一定要隨身攜帶。 市面上一般的抗菌產品,例如75%酒精、異丙醇或是次氯酸系列產品,由於接觸空氣後很快就揮發,病毒或細菌很容易又再次於表面滋生,無法對皮膚或物表維持長效保護,而24小時長效型的乾洗手慕斯和它們最大的不同,在於其中的「超季銨因子」會與皮膚產生共價鍵,形成弱酸性保護層,如同車子表面上了一層鍍金膜的道理是一樣的。 不少抗菌品牌噴霧劑都說不含漂白水成分、不刺激皮膚…等等,但大部分還是建議只使用在物體表面,而不是噴在皮膚上,由於裡面還是有含其他添加物,像是酒精或香精,對於「口腔期」的小孩來說,還是有誤食的風險;相對乾洗手慕斯含「超季銨因子」的抗菌配方則是有通過美國FDA最高標準認證,對人體無毒、無害。 全家人都需要的防護罩 婦產科醫師楊維真表示,其實孕媽咪也非常需要使用,然而不管是孕媽咪或已是有孩子的媽媽,抗菌消毒品都是必備品民生用品,像24小時美國原裝進口的長效型乾洗手慕斯就非常符合媽媽們的需求,不但不會刺激細緻肌膚,而且都有通過美國FDA、EPA、歐盟等最高標準測試,對人體無毒無害,長效之外安全也是不可少的。 最重要的是認明產品是否為「原裝進口」,抗菌達人Oni指出,市面上有許多抗菌產品是原料加水再稀釋,根本無法達到真正抑菌的效果,更別說是長效了! 「超季銨因子」的抗菌技術是由美國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經過10年研發,是世界首款水基廣譜抗菌劑,能在15秒鐘分解99.99%致病菌和病毒、芽胞等微生物,形成一層耐久的保護膜,目前也是美國國防部及特種部隊應用在伊拉克及中東戰事,以對抗如伊波拉病毒等等生化武器的傷害,最近則是用在韓國爆發的MERS疫情,防止駐韓美軍交叉感染。 逛展覽 獲健康 抗菌達人Oni再次提醒消費者,在購買時要認明「原廠」、「官方唯一指定台灣總代理」的章標,才能達到真正保護全家人的健康。3/31~4/3在台北世貿一館的2017年「台北國際嬰兒與孕媽咪用展品」上,美國原廠唯一指定台灣總代理的抗菌達人Oni也將會在現場,教民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正確使用這三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32062/view/

男子大吃大喝後劇吐 竟造成腸胃道出血解黑便!

男子大吃大喝後劇吐 竟造成腸胃道出血解黑便!#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嘔吐還解黑便 不是食物排泄、竟是腸胃道出血! 一名50歲的中年男性,患有高血壓並平日都有規則服藥,前一晚與朋友聚餐,吃了生魚片和牛排,早上起床後即開始上吐下瀉,全身無力冒冷汗到醫院急診。到院時,急診醫師發現男子臉色蒼白,血壓偏低,經醫師仔細詢問病情,發現該名病患早上除了嘔吐外,還有大量解黑便;男子原以為解黑便是因為牛肉還沒消化完,沒想到是嚴重的腸胃道出血。 胃鏡發現食道撕裂傷出血 止血夾成功止血 急診醫師研判病患除了有腸胃炎外,更可能有腸胃道出血合併出血性休克,經過緊急處置並輸血,病患血壓逐漸回升穩定。 為了進一步治療腸胃道出血,腸胃科醫師幫病人安排緊急胃鏡檢查,發現患者的食道有一撕裂傷合併出血,於是運用胃鏡,將止血夾夾住正在噴血的血管,成功止血,經過三天住院觀察治療,該名病患順利出院。 當心! 突然劇烈嘔吐恐造成解黑便或吐血 收治該名患者的怡仁綜合醫院腸胃科黃文豪主任表示,此病人的食道撕裂傷,乃因病人強烈嘔吐所致,醫學上稱之為Mallory- Weiss Syndrome (馬魏氏症候群)。Mallory-Weiss syndrome主要發生在胃與食道的交接處,因為突然劇烈嘔吐造成撕裂傷,輕者會感到胸部疼痛,重者會出現解黑便或吐血等症狀。 內視鏡止血效果好 避免劇烈嘔吐、盡快就醫最重要 大部份病患的出血量不大,也都會自動止血,只有少部份病患(小於5%)須要經由內視鏡止血。如同本病患已經出現休克現象,內視鏡下觀察到仍有出血,就可使用止血夾、注射止血、電燒止血或結紮止血。一般內視鏡止血的效果也很好,極少須要手術治療;當然避免劇烈嘔吐及盡快尋求醫療協助才是最重要的。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32063/view/

乳癌家族史 9成有BRCA基因突變

乳癌家族史 9成有BRCA基因突變#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女性,家族中有3人罹患乳癌,深怕自己與媽媽、姐姐、阿姨一樣,她索性到醫院進行BRCA基因篩檢;幸運的是,檢查結果為陰性。醫師提醒,有乳癌家族史者BRCA基因突變機率高達9成,一般人也有5成的機率,建議女性最好在40歲乳癌高峰期前,進行基因篩檢,並定期接受乳房攝影及超音波檢查。 45歲以上 5人中1人有乳癌 乳癌是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每年約有逾萬人罹患。耕莘醫院乳症外科主治醫師林惠鈺指出,根據臨床觀察發現,近年來乳癌年輕化有增加的趨勢,女性50歲以上3成有乳癌;45歲以上,每5人中就有1人罹患乳癌。 外食族、肥胖者 乳癌風險大增 林惠鈺醫師表示,國人乳癌患者中,4成有家族史,6成與飲食、生活環境密切相關。尤其是晚孕、外食族、肥胖者,有熬夜習慣、壓力大的人,乳癌風險大幅增高;此外,飲食經常食用高熱量、高脂肪、高糖者,體內容易堆積脂肪,並增加生成雌激素,雌激素升高則會誘發乳癌;若生活環境曝露於毒素、環境荷爾蒙,也會增加乳癌風險。 BRCA基因突變 乳癌風險增80% 林惠鈺醫師強調,乳癌能夠早期發現,甚至預防。目前藉由口水就能進行BRCA基因篩檢,BRCA1及BRCA2基因為抑癌基因的一種,帶有BRCA基因突變者,罹患乳癌風險高達40至80%、罹患卵巢癌風險為11至40%;有乳癌家族史者,9成都有BRCA基因突變,而一般人則有5成機率。 定期乳房超音波、攝影檢查追蹤 林惠鈺醫師說明,若檢查結果為陽性,雖然不一定會罹患乳癌,但罹癌風險較高,最好密集進行乳房檢查追蹤,建議40歲開始,每6個月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每年進行乳房攝影檢查;若檢查結果為陰性者,罹患乳癌風險為10%、卵巢癌風險為1至2%,建議每年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每2年進行乳房攝影檢查。 5大高危險族群 基因篩檢預防 林惠鈺醫師指出,大部分乳癌患者因自我觸診檢查,發現乳房有硬塊而就診,建議女性每個月至少一天自行觸診;另外,有乳癌家族史、晚孕、外食族、肥胖、壓力大者等高危險族群,應接受BRCA基因篩檢,才能提早預防及追蹤。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31626/view/

下肢動脈阻塞恐截肢 新周邊血管塗藥支架減少復發‎

下肢動脈阻塞恐截肢 新周邊血管塗藥支架減少復發‎#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70歲婦人,長年患有糖尿病,日前半夜起床如廁,突然雙腳癱軟,直接摔倒在廁所內;所幸家人及早發現、緊急送醫,檢查發現除了手部骨折外,也確診為嚴重「下肢動脈阻塞」,若不盡早治療,恐血管壞死、造成敗血症,最後走上截肢一途。 收治個案的安南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部長陳偉華指出,該患者因罹患糖尿病,下肢動脈阻塞較嚴重、缺血程度更為加劇,考量其年紀較大、病情嚴重,建議接受氣球擴張及新一代周邊血管塗藥支架,可大幅降低再次阻塞及手術的機率。術後,患者恢復相當良好,目前只需定期回診追蹤。 好發三高及老人 嚴重恐須截肢保命 台北慈濟醫院心導管室暨周邊血管中心主任黃玄禮表示,下肢血管阻塞猶如河川有泥沙淤積,河道就會縮減,河水就無法順利流動。隨著年齡的老化、糖尿病等三高問題的發生,就像是泥沙,導致血管漸漸阻塞,最明顯的症狀為間歇性跛行,走沒幾步路就覺得腿部不適,休息後疼痛會緩解,但隨著時間增長,疼痛加劇即使休息也無法減緩,若無盡早就醫,恐須面臨截肢命運。 新一代周邊血管塗藥支架 通暢率高達92.5% 高雄義大醫院一般心臟內科主任曾維功說明,目前常見的治療以氣球擴張、金屬支架或是塗藥金屬支架為主,而新一代周邊血管塗藥支架,根據國外臨床實驗證實,2年通暢率高達92.5%,減少患者血管再阻塞的風險;且透過運用生物穩定聚合物,讓支架上藥物得以緩慢釋放,作用可長達近300天,安全性更高。 降低再次阻塞及併發症機率 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陳俊吉進一步解釋,傳統沒有藥物的治療演進到現在的藥物塗層支架器材能夠使用,相較以往的治療,新一代周邊血管塗藥支架長期通暢率高,大幅降低再次阻塞及併發症機率,更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下肢冰冷、腳麻 及早就醫檢查 醫師呼籲,家中有年長者或是三高疾病患者,應按時服藥及規律運動;若出現下肢冰冷、腳麻的症狀,尤其是走路時會出現腿部疼痛,進而導致間歇性跛行症狀,例如走沒幾步路就感到腿部不適,應及早就醫檢查找出病因、積極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32041/view/

癌症年輕化 預防保健不可忽略什麼?

癌症年輕化 預防保健不可忽略什麼?#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怎麼可能?很多癌友當獲知罹癌時,都會很錯諤,並且會認為,我還這麼年輕,為什麼會罹癌;其實,因為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再加上飲食多加工食品的緣故,致使癌症有年輕化趨勢;而在防治癌症時,最不能忽略的是什麼呢?   衛福部桃園醫院社區健康部副護理長劉美玲表示,很多民眾都覺得年紀輕不會得到癌症,但是在臨床上,或是在進行國健署所推出的四癌篩檢時,都會發現民眾罹患癌症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 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與大腸癌易好發 尤其是國人容易好發四種癌症;劉美玲副護理長指出,口腔癌是國人特有的癌症,大多是因為嚼食檳榔與抽菸,乳癌與子宮頸癌是女性好發癌症,乳癌大多是因為荷爾蒙製品與遺傳,還有大腸癌和國人飲食習慣不良以及食安問題有關。 經由篩檢早期發現做治療 五年存活率可達八、九成 針對國人好發的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與大腸癌,國健署目前有提供免費篩檢;劉美玲副護理長進一步指出,除了因為這四項癌症是國人好發癌症,其次是因為WHO指出這四癌可以經由篩檢方式,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其五年存活率可達八、九成。 珍惜四癌篩檢福利 避免遺憾發生 劉美玲副護理長舉例,例如乳癌癌若是在零期時就發現做治療,很多乳癌預後都很好,能夠存活二十年都沒有問題,就怕發現得太晚;台灣目前醫療非常好,而且有此福利,大家要珍惜,所以要有預防保健觀念,藉由篩檢來發現早期癌症,可以避免遺憾發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1995/

糖友健康吃外食 哪些原則要遵守?

糖友健康吃外食 哪些原則要遵守?#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20歲以下罹患第2型糖尿病人數較10年前增加11%,20至40歲則增加32%;由於這群人仍處於需要工作年齡,而且往往無法自備三餐,因此會淪為外食族。所以,糖友應該如何健康吃外食,才能有效控制血糖呢?營養師建議,糖友不只要做好「醣」管理,也應該要遵守「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多乳清蛋白」的飲食原則。 罹患糖尿病年齡下降 最重要原因是不健康飲食 營養師高鈺祐表示,現代人多外食,選擇健康食物機會減少,以致肥胖機率增加,就很容易出現代謝症候群,不但罹患糖尿病年齡下降,就連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也都有年輕化的趨勢;再加上現代都是小家庭,在家開伙的機會減少,小朋友也多外食,雖然糖尿病與基因和環境相關,但是最重要仍與不健康飲食有關,而且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風險也升高。 高油、高鹽、高糖、膳食纖維不夠 易罹患糖尿病 外食族通常都較忙碌,飲食也較不規律,血糖不穩定的現象更高,這也是導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高鈺祐營養師指出,飲食習慣不好,血糖不穩定就會更嚴重,除了飲食頻率與時間不規律之外,飲食內容多是高油、高鹽與高糖,蔬菜水果攝取太少,膳食纖維不夠,不但會導致肥胖,血糖往往難控制,也易罹患糖尿病。 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 女四蔬三果、男五蔬四果 所以,糖友外食族想要控制血糖,飲食一定要均衡,六大類食物都要均衡攝取,高鈺祐營養師強調,尤其是六大類食物中,每天所吃的蔬果要足夠,女性是四蔬三果,男性五蔬四果,女生一天要吃到兩碗蔬菜,男生要吃三碗蔬菜,因為膳食纖維可以保護腸胃道,也是良好的益菌生,延緩血糖上升;但是調查顯示,大家所吃的膳食纖維量都不夠,很多人都吃不到所需要量的一半。 研究:乳清蛋白能延緩血糖上升,可控制體重減緩變胖 高鈺祐營養師進一步指出,蛋白質也很重要,尤其是乳清蛋白,可有效幫助控制血糖的穩定性,延緩血糖上升,且可使穩定血糖的荷爾蒙胰島素釋放,達到更好的血糖管控。有研究指出,若餐前攝取乳清蛋白能延緩血糖上升,且會有飽足感,可控制體重、減緩變胖,因為乳清蛋白會抑制飢餓荷爾蒙,降低食慾,好的胺基酸成分,可延緩血糖變異,所以適量添加乳清蛋白營養品,更能幫助穩定血糖。 研究:乳清蛋白能延緩血糖上升,可控制體重減緩變胖 做好醣管理 清淡飲食及適量肌力訓練 此外,糖友的飲食控制還要注意醣的管理,高鈺祐營養師解釋,糖和醣有所不同,糖是指精緻糖,而醣是碳水化合物,舉凡飯、麵、冬粉、馬鈴薯、地瓜與玉米都是醣類,當在做醣管理時,盡量不要吃精緻糖,以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天糖份攝取量應低於45公克。另外,吃飯也可選擇未精緻的糙米,就是所謂的全食物,選原態且未精緻的食物,不只有澱粉,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也有植物性蛋白質及維他命B群,而且要選擇清淡的烹調方法,以蒸、滷、煎與烤,避免油炸。除了應攝取均衡飲食外,也應配合適量肌力訓練,可幫助糖友改善血糖調控。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2022/

更年期一定會熱潮紅?台灣女性較少發生

更年期一定會熱潮紅?台灣女性較少發生#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一提到更年期症狀,多數人會想到熱潮紅、盜汗。不過台灣女性更年期症狀與西方女性不太一樣。台灣更年期醫學會理事長、奇美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蔡永杰指出,西方女性進入更年期,較容易產生熱潮紅症狀,出現熱潮紅的比率較高,相較之下,台灣女性比率較低,約只有10%-15%的女性有熱潮紅症狀。 台灣更年期女性 較容易失眠、肌肉痠痛 蔡永杰醫師分析,更年期症狀主要分為兩大類,其中一種是更年期不適症狀,包括熱潮紅、盜汗、失眠、肌肉痠痛、心情憂鬱等;另一種則是重大疾病風險,更年期女性的心血管疾病、骨鬆疾病風險都會上升。根據臨床觀察,台灣更年期女性比較容易出現失眠、肌肉痠痛等症狀,心血管疾病、骨鬆發生機率也比較會增加,因此心血管疾病、骨鬆防治便成為重大課題。 預防骨鬆用藥 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目前更年期女性若想用藥預防骨鬆,健保規定必須骨折3次,才有給付。蔡永杰醫師認為,骨折所導致的後續醫療、照護費用遠超過預防骨鬆用藥支出,且有些人一骨折,可能就長期臥床,因此這樣的給付條件並不合理,建議出現中、重度骨鬆時,便及早用藥,預防骨折,以減少後續臥床風險,骨折所導致的各項醫療支出,也會大幅減少。 攝取過多雌激素 子宮內膜容易出現病變 另外,有些更年期女性想透過富含雌激素等養顏美容食品保養身體。蔡永杰醫師也提醒,有些養顏美容食品含天然雌激素,適量吃還可以,但任何食物都一樣,一旦大量食用,便可能造成風險。 以雌激素來說,若一味補充雌激素,又沒有黃體素保護,子宮內膜長期受雌激素刺激,很容易增厚、產生病變,蔡永杰醫師建議,民眾攝取含天然雌激素食品時,最好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若有更年期不舒服症狀,還是就醫、選擇適合藥物,較能有效改善不適症狀,並降低中風、骨鬆等重大疾病發生機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194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