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小孩愛喝含糖飲料 糖尿病越早發生越慘!

小孩愛喝含糖飲料 糖尿病越早發生越慘!#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你家孩子愛喝含糖飲料嗎?要小心罹患糖尿病風險大增!心臟內科醫師強調,台灣小孩愛喝含糖飲料與愛吃精緻飲食,使得罹患糖尿病的年齡越來越年輕,而越早發生糖尿病,健康狀況會越慘! 糖尿病有很多併發症 糖尿病對健康的危害有多慘?員生醫院醫療副院長、心臟內科專科醫師朱建統表示,糖尿病是血管病,可視同心臟病,因為糖尿病會導致中風、心肌梗塞,而且糖尿病有很多併發症,也會因為周邊血管病變而導致腳可能截肢,會眼睛病變出血導致失明,以及腎臟病變造成洗腎。 晚上不要吃甜食與澱粉 糖尿病雖然可以經由藥物控制,但是病況往往會越來越嚴重!朱建統醫師指出,台灣目前3、40歲糖尿病人一大票,而糖尿病的控制,不可一味的靠藥物;其實,糖尿病人不應該在晚上吃降血糖藥,應該要讓胰臟休息,而且晚上不要吃甜食與澱粉。 晚上應該吃青菜與肉 朱建統醫師進一步指出,果糖、蔗糖與澱粉分解後,都成為葡萄糖,葡萄糖就是血糖,如果血糖高就容易動脈硬化;所以,糖尿病人晚上應該吃青菜與肉,就是不適合澱粉,晚上不要吃飯與水果,晚餐後不可看電視,而且不要在黃昏運動。 應該在晚餐後去運動 除了飲食之外,運動也很重要;朱建統醫師解釋,因為黃昏運動會使得晚餐吃太多,血糖就不容易降低,應該在晚餐後去運動,吃完晚餐大約八點左右去走路,運動累了,就會去睡覺,才可以使血糖降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0992/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不可逆標靶助肺癌夫妻跨越治療難關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不可逆標靶助肺癌夫妻跨越治療難關#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全球與日俱增的癌症「肺癌」,存活率一直都是癌症死亡率最高的,針對國人肺癌患者統計,主要以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肺腺癌為主,根據今年發表的非小細胞肺癌進行兩種標靶藥物治療比較研究結果顯示,第一線使用不可逆標靶藥物治療肺腺癌,可進一步降低27%腫瘤惡化風險,且2年疾病無惡化存活率更為第一代標靶藥的2倍以上,因此,即便是肺癌晚期患者,只要進行基因檢測,且及早選對適合的藥品,就能有機會延長存活期。 肺癌治療趨慢性化 健康生活幫助大 嘉義長庚胸腔腫瘤科林裕清主任指出,隨著醫療科學持續發展與進步,肺癌治療過程已邁向慢性病的治療模式,但治療時程延長卻也可能增加病患與家屬更多面臨挫折與沮喪的時刻。其實肺癌治療好比馬拉松的訓練過程,漫長且艱辛,但只要堅持不放棄,適時地調整心情就能持續向前邁進。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提醒,規律運動可為治療中的患者帶來許多好處,例如防止肌肉萎縮、減少副作用、改善健康進而提高生活品質等。此外,在運動過程中還能刺激腦下垂體分泌「腦內啡」,讓患者遠離憂鬱、舒緩內在壓力,維持心情愉快。有鑑於此,林裕清主任表示,目前醫院也著手與中醫、復健科進行合作,依據患者體力進行不同強度的運動規劃,如八段錦、瑜珈、皮拉提斯、核心肌群訓練等,皆是希望肺癌患者能維持良好體力,進一步身體力行來跨越治療中的瓶頸並實現未完成的夢想。 牽你的手 標靶藥物助夫妻共度抗癌路 林裕清分享一對夫妻相繼罹患肺癌的案例,起初林太太(匿名)因胸腔感染、肋膜積水經診斷後確診為晚期肺癌轉移所致,醫療團隊立即進行基因檢測,確認EGFR突變後投以不可逆標靶藥物治療,經歷三週,腫瘤控制良好便出院休養,爾後每一次回診皆是夫妻相伴前來;直到一年後,林太太獨自回診間追蹤,詢問下得知林先生也罹患晚期肺癌,診斷無EGFR突變,目前進行化學治療中,卻大幅影響體能,無法長時間外出且伴隨噁心等副作用。林裕清說明,體能與副作用差異為標靶藥物與化療的最大區別,標靶藥物能使患者保持較良好的體能狀態,如同林太太仍能回歸正常生活、維持基礎運動與社交活動,除持續治療自身肺癌外,還能保有體力照顧心愛的老伴。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30991/view/  

男人別只剩一張嘴!要如何才能精氣神充足?

男人別只剩一張嘴!要如何才能精氣神充足?#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很多男人邁入中年,就會出現體力不足現象,未老先衰的結果,致使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不但經常會打呵欠、流目油,還出現記憶力減退、常叫錯別人名字,甚至有筋骨僵硬、腰膝痠軟,體型日漸萎縮,以及頻尿、或夜晚小便次數多等困擾,甚至房事也「性」趣缺缺。其實,以傳統中醫而言,這都是因為氣血不足、腎功能減退所導致,經由壯精神、養血氣、益筋骨的中藥,就能有所改善。 柔弱才是健康之道 體格柔軟才是生之途 對於高齡76歲的李深浦中醫師而言,仍然有如生龍活虎般的上山下海,能夠在高山上滑雪,也能在雪地中靜坐,擁有如此充足的精氣神,所憑藉的養生哲學和老子大有關係;他指出,老子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這就說明了柔弱才是健康之道,體格是否柔軟才是生之途。 體氣具足 但要懷柔不發脾氣 李深浦中醫師表示,人若是老當益壯並不是好事,就連年輕時很壯也百分之九十無法長壽;人老了,應該是氣足,但是體格柔軟才能健康,尤其是老了更應該要柔順,要懷柔,不要發脾氣,但是柔弱也不是低聲下氣,而是要以柔軟心為做事原則,也就是老子所云:「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體氣具足,且是柔弱的才健康。 氣足且有正常溫度 蹲下彎腰不會僵硬 就好像水能結冰,是因為溫度之故!李深浦醫師解釋,有溫度有溫柔才不會剛強,肌肉與心才會柔軟,內心懷柔不只是對誰懷柔,而是對己懷柔,身段柔軟是生存很重要的方法,而且越老越要柔軟,尤其是氣充足時,所有組織血管肌肉有氣,都會比較柔弱,當你蹲下彎腰不會僵硬,都是因為氣足且有正常的溫度。 透過靜坐 可告訴你一些訊息 李深浦醫師指出,如果體內溫度太高會爆掉,太低會凝結,這與飲食和運動有關,體內血液循環會貫通全身,才會與細胞相連結。其實可透過靜坐,與自己在一起,就可以告訴你一些訊息,如同中醫可用「望聞問切」來看病是一樣的道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30993/view/

先天心臟病友當心 流感季肺動脈高壓恐要命!

先天心臟病友當心 流感季肺動脈高壓恐要命!#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近日進入冬季,氣溫驟降,又到流感的好發季節,一般會建議高風險族群接受流感疫苗,以降低罹患流感併發重症的風險。除了一般常見的建議施打對象外,其實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且續發肺動脈高壓的患者,也必須重視流感或肺部感染所帶來的風險,可能會加重肺動脈高壓的症狀,甚至導致死亡,絕對不能輕忽! 先天性心臟病患者 肺動脈高壓的高危險群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科部部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臺灣兒童心臟學會肺高壓研究主委、台灣兒童胸腔暨重症醫學會理事長戴任恭醫師指出,正常肺動脈血管就好像絲襪一樣,薄且有彈性,但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因為心臟分流出現問題,導致肺動脈在長期受到壓力下,讓血管變得又厚又沒彈性,心臟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把血液送出,因此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是續發肺動脈高壓的高危險群,未及時接受適當治療,最終可能造成右心室肥大、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當無法開刀時 須靠藥物治療 先天性心臟病會因幾種情況而引發的續發性肺動脈高壓,包括上述提及的心臟左至右分流已經從絲襪變成毛襪、右邊心臟壓力比左心室高導致變成右至左分流、心臟有破洞而形成肺部高壓、或者是開刀後的後遺症等,「這些與先天性心臟病有關的肺動脈高壓患者,因為無法再度開刀進行矯正,因此較適合以藥物進行治療。」戴任恭醫師說。 臨床上,肺動脈高壓是依照紐約心臟學會心臟功能分類(NYHA)來區分病情的嚴重度,由最輕微的第一級完全沒感覺、第二級運動後會喘、第三級從事日常生活的活動後會喘、到最嚴重的第四級是即使躺著也能感覺到症狀,但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來說,因初期症狀不易察覺,常是拖到症狀較嚴重時才就醫。 新藥提升效果及存活率 部分藥物已納健保 由於續發性肺動脈高壓無法痊癒,治療的目標為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症狀改善、活動量提升、提高存活率等,戴任恭醫師說,過去在沒有專門藥物下,原發性肺高壓患者診斷後的平均存活率並不理想,但現在有如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PDE-5 inhibitor)及內皮素受體拮抗劑(ERA)等專屬標靶藥物可以治療,效果顯著。戴任恭醫師指出,尤其目前部分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只要及早診斷符合申請規定,皆可適用精確的藥物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讓患者活得更有尊嚴。 及早留意「喘咳血腫暈」症狀 施打流感疫苗多防範 由於肺動脈高壓症狀與一般心臟、肺臟疾病症狀類似,第一時間很難被發現,症狀包括「喘咳血腫暈」,但當出現明顯症狀時,多半已經是晚期了,因此戴醫師提醒,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必須隨時留意自己的病情,定期回診;尤其流感盛行季節,對肺動脈高壓患者更有嚴重的生命威脅,建議施打流感疫苗以預防感冒與病毒感染,以免加重病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30996/view/

骨骼標記揪骨鬆 及早預防顧骨本

骨骼標記揪骨鬆 及早預防顧骨本#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骨質疏鬆症是導致骨折最常見的因素之一,根據健保署統計,103年國人骨折就診人數達67.5萬人,骨折人數近5年增加1成,台灣已成為亞洲地區髖關節骨折發生率最高的國家。多數國人常忽略骨質疏鬆症,殊不知發生骨折後嚴重可能致命,臨床顯示骨鬆性骨折患者一年內死亡率約兩成,另外導致不良於行的患者更高達六成,將造成龐大醫療負擔及社會成本。 一名年約50歲身材纖細的婦女至醫院進行例行健康檢查,照X光竟發現骨密度已低於標準值,確診為骨質疏鬆症,且腰椎已有一節出現骨折現象,才讓她想起前陣子時常腰痠,以為只是單純扭傷,其實是一警訊。經醫師詳細問診發現原來該名婦女平時鮮少運動,怕胖刻意維持纖細體型,又愛美害怕曬太陽,加上母親也曾因骨質疏鬆症骨折,實屬高危險族群。 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族群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暨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吳至行醫師指出,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包含年長者、女性更年期、身材瘦小、家族基因遺傳、生活作息不正常、抽菸酗酒、常期服用或施打類固醇者及慢性疾病患者(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風濕性關節炎等),皆需定期篩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降低骨質疏鬆性骨折發生率。 骨骼重塑標記助評估骨骼代謝 防骨鬆危機 吳至行醫師進一步指出,臨床上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進行腰椎或髖骨骨密度掃描,當任一部位骨密度T值小於-2.5,則診斷為骨質疏鬆症。除此之外現今醫療進步,另可透過抽血檢測骨骼細胞代謝產物,即「骨骼重塑標記」(bone turnover marker)進行輔助診斷,當血中代謝產物濃度過高,則反映出骨骼轉換流失較嚴重,若不積極治療將導致骨質疏鬆症並增加骨折風險。此外骨骼重塑標記也可做為追蹤骨質疏鬆患者服用抗骨代謝藥物的治療效果。 前述案例確診後,立即安排骨骼重塑標記檢測,竟發現該患者代謝濃度值較一般人高出1.5倍,吳至行醫師建議患者搭配藥物治療,且需改變生活型態,除了多外出運動之外,平時也需要重視鈣質補充及飲食營養均衡。開始治療三個月後,患者骨骼重塑標記濃度大幅下降,兩年後,骨密度也顯著改善。 吳至行醫師呼籲,骨質疏鬆症在全球的盛行率逐漸增加,國人的重視程度卻相當低,就醫率不到1成,實際上50歲以上患有骨質疏鬆症的男性約25%,女性約30%。提醒民眾,飲食每日需攝取鈣元素1200毫克及維他命D 800國際單位(IU),並搭配適度戶外運動與適時就醫,提早存好骨本來預防骨質疏鬆症才是健康老化的重要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30990/view/

溫暖獨居長輩 平溪年終圍爐讓老人樂開懷

溫暖獨居長輩 平溪年終圍爐讓老人樂開懷#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晨霈報導) 輝瑞藥廠志工隊與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日前在全國最老的鄉鎮-新北市平溪區,與四十位獨居長輩圍爐,提前感受過年氛圍;現場同時安排義診、義剪,以及美甲體驗、疊疊樂積木、骰子大挑戰、桌遊等活動,讓長輩有機會活動筋骨並動動腦,一起度過熱鬧歡樂的時光。 輝瑞、弘道攜手與長輩作美甲、堆積木、玩桌遊 阿公阿嬤展笑顏 考量這群年齡介於70至 95歲的長輩,因身體健康或行動力等因素,活動範圍多侷限於居家附近,接觸的人群也多為鄰居及定期訪視之弘道志工;為此,在圍爐餐會前,志工特別安排各式活動與長輩們同樂。其中美甲服務,最受阿嬤們的歡迎;一位高齡九十歲的阿嬤是平生第一次擦上指甲油,好奇又興奮的如孩童般的純真。而疊疊樂積木,則考驗長輩們的智慧與耐力,大家都有挑戰不可能任務的精神,儘管偶有全軍潰散的狀況發生,但其中的樂趣也讓長輩們意猶未盡。 輝瑞企業公共事務暨市場開發處副總經理劉鎧維表示,有鑑於人口老化趨勢,老人的身體與心理健康皆不可忽視,特別是獨居長輩的身心健康更需要關注。呼應新北市政府衛生局的社區動健康計畫,輝瑞積極參與強化長輩健康,預防及減緩年老變衰弱的現象,為共同打造更健康的世界而努力。 溫暖獨居長輩 平溪年終圍爐讓老人樂開懷 「寒冬助老,刻不容緩」 關懷獨居老人你我一起來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新北服務處主任陳奐宇表示,內政部統計之獨居弱勢老人近5萬人;平溪地區因為青壯年人口外移比例高,因而使得獨居長輩比例增高。這些長輩平時孤單一人在家獨處,逢年過節內心更渴望有人能關心、陪伴,為此每年在農曆年前都會在平溪地區舉辦「寒冬助老,刻不容緩」的圍爐餐會,鼓勵長輩多多出門參與,和老朋友相聚、認識新朋友,共享愉快歡樂的時光。最後,也邀請社會大眾一同來溫暖獨居長輩的生活,參與方式請上網參閱「寒冬助老,刻不容緩」活動網頁。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0967/

9成頭頸癌放療後口乾緩解要靠補「水」

9成頭頸癌放療後口乾緩解要靠補「水」#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50多歲男子,長期有口破的困擾但不在意,直到脖子腫大才就醫檢查,結果診斷為口腔癌第3期,癌細胞已經擴散至淋巴結。醫師強調,口腔潰瘍是口腔癌最常見的症狀;若超過兩星期還未痊癒,建議就醫檢查,早期發現有機會治癒。 每年逾7000人罹患口腔癌 萬芳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丁義芳指出,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約有7000多人罹患口腔癌、2500人死亡,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5位、死亡人數第4位,是頭頸癌中最常見的癌症,其次為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鼻竇癌及唾液腺癌。 晚期口腔癌患者 存活率不到5成 丁義芳醫師表示,國內約有半數的口腔癌患者,確診時已進入晚期,而嚼檳榔、抽菸、酗酒是罹患口腔癌的主因,第1、2期以手術治療為主,5年存活率可達7成以上,第3、4期需要合併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5年存活率只剩5成以下。 9成晚期口腔癌 術後易口乾、口渴丁義芳醫師 丁義芳醫師說明,晚期口腔癌患者接受放射線治療,容易造成唾液腺功能損傷、口腔黏膜受損,高達9成以上都會出現口乾、口渴的後遺症,伴隨口腔黏膜發炎、味覺遲鈍、嘴破舌破、戴假牙困難、說話困難、咀嚼困難,更會增加蛀牙、牙周病發生率等副作用,不但影響治癒率,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 刺激唾液分泌藥物 副作用多、服藥性差 如何緩解口乾的症狀呢?丁義芳醫師指出,患者可口服刺激唾液分泌藥物治療,但此藥為副交感神經致效劑,容易產生頭痛、流淚、流汗、腸胃痙攣、噁心、嘔吐、腹瀉、鼻炎、頻尿,甚至心跳過慢、低血壓等副作用,導致患者不規則用藥,反而增加口腔黏膜發炎相關併發症。 維持口腔弱鹼性 避免口腔黏膜發炎感染 對於服用刺激唾液分泌藥物,容易發生嚴重副作用的患者,丁義芳醫師建議,使用弱鹼性溫泉水口腔護理產品,可讓口腔維持弱鹼性環境,降低口腔酸化細菌滋生,進一步避免口腔黏膜發炎感染,建議三餐飯後做好口腔清潔再使用,也可做為平時口腔保養使用,能夠有效預防口乾的問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0969/

咖哩飯或拉麵?你選什麼?談「胃酸逆流」

咖哩飯或拉麵?你選什麼?談「胃酸逆流」#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晨霈報導) 你認為下列哪種食物最容易引起「火燒心」(胃酸逆流)的症狀:油吱吱的牛排、脂肪肥美的黑鮪魚、鬆軟的馬鈴薯咖哩飯、或是拉麵?答案是咖哩飯!第二名是拉麵! 並非油脂造成胃酸逆流 很多所謂專家指稱「高油脂的食物會使食道括約肌鬆弛,胃食道逆流加劇」。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研發處研發長劉婷婷博士表示,這句話只對了一半,食道下方括約肌的鬆弛會讓胃酸逆流變嚴重,這是對的,但是,不是因為高油脂的食物引起逆流(可試試看單純喝油會不會引起胃酸逆流?),美國胃腸學期刊的研究論文也曾經指出:不需要建議胃食道逆流患者減少脂肪攝取。即便是吃了油炸物引起不舒服,也是因為油炸的「內容物」出了問題,炸錯東西,譬如炸薯條就比炸雞排更糟糕,因為薯條是澱粉,雞排是蛋白質。 大量澱粉消化不良 發酵產氣 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消化,將食物切八段或很多段,再往下送入十二指腸。一般人都會認為米飯或麵粉這些澱粉食物比較容易消化,但是如果把整個胃切開觀察,或是瞥一下爛醉人的嘔吐物中,會發現大多是米粒、麵條、蔬菜等食物,那個人明明剛剛才吃的烤魚、炸雞塊等肉類,早就不見蹤影了。也就是說,蛋白質類食物在胃裡面透過胃酸及酵素的作用,停留的時間大約30分鐘就迅速地被分解;然而,大量的澱粉無法被分解,會在胃裡面停留很久,難分難捨,需要4~5個小時,其間胃酸持續地分泌,澱粉也不斷地發酵產氣,人會覺得胃脹氣,當氣體壓力過大,衝開上方的蓋子(賁門/括約肌),胃酸就會向上逆流,有時還會夾雜消化到一半的食物,甚至向上衝到咽喉或是鼻腔。 大量熟食耗損酵素 消化停滯 除了吃下去的「澱粉量」會引起胃酸逆流外,「吃得快而且多的大量熟食」是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熟食,就是煮熟了的食物。現代人大概除了偶爾小確幸的生魚片之外,吃的都是「過了火」的食材。劉婷婷博士指出,熟食的問題在於「食材中的酵素都因為烹調的高溫,失去了活性」。無論是植物性或是動物性的食材,若在攝氏40度以下都保有很多酵素,可以分解澱粉、蛋白質或是脂肪,在進到胃裡面可預先自我消化,然後才使用人體的消化酵素。但,全熟食的吃法,食物本身不具有任何活酵素,只好完全倚賴人體的消化酵素。從口腔到胃,僅有唾液腺分泌澱粉分解酵素,以及胃分泌蛋白質分解酵素。若是吃得快,唾液混入的量少,澱粉分解酵素就少;吃得多,酵素根本來不及製造分泌,這些都會造成消化緩慢,食物一直滯留在胃裡面,導致胃酸逆流。 咖哩飯跟拉麵都可能引起不適 回到肉總是很少的馬鈴薯咖哩飯,說白了就是三種澱粉的組合(馬鈴薯+米+咖哩味麵粉)。吃咖哩飯的人幾乎沒有咀嚼(唾液腺的澱粉分解酵素沒有機會分泌)就吞下胃裡。肉總是很少,以致無法短時間內刺激蛋白質分解酵素的分泌。一大團的澱粉塊狀物就停滯在胃裡面,發酵脹氣、壓迫括約肌,甚至伺機衝出去。這也就是為何咖哩飯是造成胃酸逆流的第一名。而丼飯與麵食、麵包、甜點也不遑多讓,這些食物要特別留心!  上述的兩個原因之外,抽菸、吃太多、肥胖、胃清空緩慢、橫膈膜疝氣等也會因為壓迫胃的上方括約肌而引起胃酸逆流。事實上,有三分之一難以解釋的氣喘極有可能是因為逆流的胃酸,導致喉頭或氣管的痙孿所引起。衝入口腔的胃酸有時也會造成牙齒的損傷。劉婷婷博士提醒,如果你也有胃酸逆流的困擾,可以開始有意識地不要在短時間內吞下大量澱粉,另外增加生食(新鮮、清潔與妥善保存的)或發酵食物的攝取量,調整進食順序,好好地保護胃與食道的健康,從此再也不火大! 不火大秘笈: 1) 減少澱粉與精緻醣類 2) 增加生食,獲取酵素(生菜/水果) 3) 多食發酵食物,增加酵素(泡菜/納豆) 4) 改變進食順序,先吃生食與發酵食物 5) 有意識地不要吃太飽,六分就好 6) 吃完飯不要立即躺平 7) 減重,不要穿緊身衣物 8) 戒菸 (本文諮詢/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研發處研發長 劉婷婷博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30950/view/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