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更年期天癸竭熱潮紅、盜汗這款藥方能緩解

更年期天癸竭熱潮紅、盜汗這款藥方能緩解#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天癸竭」即是更年期,女性容易有熱潮紅、盜汗及情緒不穩,有別於西醫使用荷爾蒙治療,中醫對症下藥治療效果更佳。中醫師指出,多數更年期婦女為「陰虛火旺」,可服用「知柏地黃丸」,透過補腎陰滋潤燥熱,有效緩解熱潮紅、盜汗等不適感。 女性停經 春秋戰國時期已記載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陳建霖指出,古代沒有更年期這個名詞,傳統中醫則是以「絕經」稱之,也就是月經停止來潮,而這個觀念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 陳建霖主任說明,中醫經典《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意思就是,女性14歲開始出現月經能夠懷孕生子,到了49歲月經停止,喪失生育功能。 「天癸」是生殖內分泌 陳建霖主任進一步解釋,「天癸」是指能生殖內分泌功能,涵蓋下視丘、腦下垂體、卵巢的生殖軸,分別分泌性腺雌激素、卵泡雌激素及黃體生成激素,刺激卵巢成熟而排卵,開始有了孕育生命的能力。 更年期症狀 燥熱為主 陳建霖主任表示,中醫理論中,「女為陰屬水,而人過四十陰自半。」腎陰、水分逐漸損耗,而體溫上升、體質轉為燥熱,容易出現包括掉髮、乾眼、口乾舌燥、皮膚乾癢、陰道分泌物減少等乾燥症狀,以及潮紅、盜汗、失眠、便祕等火氣症狀,也就是所謂的更年期症狀。 知柏地黃丸 緩解熱潮紅、盜汗 陳建霖主任認為,多數女性更年期病證為「陰虛火旺」,調理身體就要從補腎陰著手,利用「知柏地黃丸」,包括熟地黃、茯苓、山茱萸、山藥、牡丹皮、黃蘗、知母、澤瀉共8味藥方加減,能夠有效緩解熱潮紅、盜汗等不適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29783/

好膽固醇指數越高越好?國外研究打臉

好膽固醇指數越高越好?國外研究打臉#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有些人認為,好膽固醇指數越高越好。加拿大一項大型研究分析近32萬2千人數據發現,高密度脂蛋白(HDL-俗稱好膽固醇)指數並非越高越好,當HDL超過90mg╱dL,死於非心血管病因風險反而較高。 HDL超過90 mg╱dL 反而不好 研究顯示,HDL指數最低的人,不但五年內心臟病、中風死亡率較高,也較容易死於癌症與其他疾病。不過HDL指數也不是越高越好,與HDL指數在40-60mg/dL的人相比,HDL指數在90mg╱dL以上的人,反而較容易死於非心血管疾病。這項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美國心臟病學院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重點在於生活、飲食習慣 研究學者認為,HDL指數只是一個指標,可能代表這人的生活習慣不健康,或代表這人的身體原本就不健康,真正重要的是生活習慣,與其將重點放在這些指標,還不如好好審視自己的生活習慣、改變生活習慣。 研究首席作者加拿大臨床評估科學研究院資深科學家丹尼斯․柯表示,高密度脂蛋白指數偏低,與死亡風險息息相關,但這並不代表高密度脂蛋白偏低直接造成心臟病。研究也發現,高密度脂蛋白高於90mg╱dL,死於非心血管病因機率反而升高,這與傳統想法背道而馳。 高密度脂蛋白 不要低於40 mg/dL 不過好膽固醇指數還是非常重要,研究發現,高密度脂蛋白指數一旦低於40mg╱dL,死於心臟病風險就會增加。國外學者表示,不運動、抽菸、飲食不健康、體重過重等,都會造成高密度脂蛋白指數偏低,可能是這些因素導致心臟病、中風風險上升,罪魁禍首不是只有高密度脂蛋白,這些生活、飲食習慣才是重要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29775/

糖友何時須打胰島素?醫:口服藥反應不好就可打

糖友何時須打胰島素?醫:口服藥反應不好就可打#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根據衛福部調查研究顯示,糖尿病盛行率為11.8%,全台大約有227萬名糖尿病患。除了口服降血糖藥之外,也有針劑胰島素注射可治療;尤其是近年來醫藥發達,有很多新藥效果更好。醫師則是提醒,糖友若是口服降血糖藥的反應不好時,就應該要接受胰島素針劑治療。 已有一週打一針的胰島素可治療 罹患糖尿病初期往往沒有症狀,一旦有吃多、喝多與尿多的三多症狀時,糖尿病的病況就已經較嚴重;大千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梁文偉表示,糖尿病人往往對於注射胰島素針劑會有所疑慮,雖然目前已有一週打一針的胰島素可治療,但是仍會先以口服降血糖藥來治療。 優先以雙胍類降血糖藥物治療 梁文偉主任指出,目前會建議優先以雙胍類降血糖藥物治療,如果效果不好,再選擇胰島素注射,也有些人因為服用雙胍類藥物會有腸胃道症狀,大約有二成病人在服用雙胍類藥物會拉肚子,這時也可以改以胰島素注射治療。 口服可耐受劑量仍無法使血糖下降 建議打胰島素 另外,對於糖尿病人在服用降血糖藥物若是效果不好,也可選擇胰島素針劑治療;梁文偉主任進一步指出,糖尿病人在服用降血糖藥時,若是吃到可耐受劑量仍然無法使血糖下降,即會建議打胰島素;此外,如果服用降血糖口服藥物的反應不好,也可以盡早打胰島素。 新一代降血糖藥能降低體重 還可保護心臟與腎臟 梁文偉主任建議,目前健保有提供四十歲以上民眾每三年一次免費健檢,年滿四十歲民眾應養成定期健檢習慣,及早檢測健康,驗血、測血糖,就能早期發現,及早做治療。尤其是近年來,醫藥有很大的進步,新一代降血糖藥物不但不會增加體重,還可降低體重,以及保護心臟與腎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29892/

吃素多年莫名發喘 竟是腸癌找上門!

吃素多年莫名發喘 竟是腸癌找上門!#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怎麼會是我?一名出社會就吃素,一向早睡早起又堅持飲食清淡的30多歲女性上班族,日前因為走路莫名發喘,到醫院接受檢查,沒想到竟確診為大腸直腸癌合併肺部轉移,讓自豪過健康寶寶生活型態的她,第一時間完全無法接受。醫師 臨床觀察,近年國內年輕的腸癌患者,多有家族病史,或者基因的問題。 力行健康生活 居然還是罹腸癌? 收治病人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血液腫瘤科醫師鄭企峰表示,聽到確診罹癌,而且一發現就是晚期時,該名女子在診間直呼無法接受。  原來女子自從踏入職場之後就開始吃素,且飲食力求清淡,幾乎不吃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難得的是,平常還有規律運動習慣,但鄭企峰說,雖然紅肉是主要危險因子,可大腸直腸癌會不會找上門,除了飲食習慣外,仍有其它致病因素。  其實早有症狀 但易被輕忽 鄭企峰指出,台灣每年新增的大腸直腸癌個案數約莫都有 1 萬 4000 人,已是所有新發癌症的第一名,由於症狀不明顯,約有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人,確診時已屬晚期。  值得注意的是,事後一問起來,多數人往往都早有症狀,像是貧血或倦怠,卻常忽略或合理化症狀,把出血當成痔瘡,排便異常改變誤以為是壓力太大在鬧腸胃。  家族史也是重要病因 積極治療別放棄 鄭企峰表示,由於國人飲食習慣西化,攝取肉多、脂肪多,大腸直腸癌確實有年輕化的趨勢,而且年輕的患者多半具有家族病史,罹癌有跡可循,不過,即使發現罹癌時已轉移,也不代表就得放棄治療。  晚期大腸直腸癌在過去平均存活僅有6個月,但隨著藥物越來越進步,鄭企峰說,以現有化療藥物加上標靶藥物的治療之下,存活期已經可以大幅拉長到平均超過 20個月了。  鄭企峰強調,著手治療之前,目前多半會進行基因篩檢,以基因沒有突變者為例,即使第一線使用過化療搭配抗表皮生長因子的標靶治療後復發,後續第二線仍可使用抗血管新生因子的標靶治療,仍有不錯療效,鼓勵所有病患都該積極治療。  別輕信偏方或謠言 配合醫師治療才是上策 有不少腸癌患者常聽信偏方、網路傳言,以為抗癌期間少吃肉、蛋白質,甚至堅持不碰兩隻腳的肉類,可以餓死癌細胞,鄭企峰都斥之為無稽,強調要想對抗病魔,體力是一大關鍵,建議病人仍該均衡飲食,增加蛋白質攝取量,才有利於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29831/view/

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 腎友圓夢完成女兒婚姻大事

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 腎友圓夢完成女兒婚姻大事#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68歲的陳女士即將要嫁女兒了,不過左腳膝蓋卻飽受疼痛所苦,加上患有腎臟病,疼痛時也不敢吃止痛藥,讓她苦不堪言。最近半年更是無法行走,經常下肢無力,嚴重時只能靠輪椅代步。陳女士女兒相當心疼,帶媽媽去看了好多家醫院骨科,醫師都建議要做傳統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因擔心大手術後遺症,陳女士相當抗拒,讓全家人猶豫不已。 置換膝關節、參加女兒婚禮 ?機器人手臂」讓她雙喜臨門 上個月同樣因退化性膝關節炎而無法行走的鄰居,最近卻可以自己走路去市場買菜,讓陳女士跟女兒感到相當訝異,經詢問是到台北中山醫院骨科找吳濬哲醫師做新式的?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手術後隔天就可以下床,一星期後就可以自己走路上街,相當推薦陳女士就醫評估看看。 雖然手術價格不低,但為了圓夢參加女兒婚禮,陳女士主動向家人開口要接受手術,經過吳濬哲醫師評估後,診斷陳女士的膝關節還不到最嚴重的退化程度,加上腎臟病纏身無法長期服用止痛藥改善疼痛問題,於是上個月順利幫陳女士進行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術後膝關節恢復狀況良好,日前開心地參加女兒婚禮,讓她直稱真是雙喜臨門。 不要等到膝蓋嚴重變形才考慮手術 台北中山醫院骨科吳濬哲醫師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老年人行動不便的頭號原因,多數患者初期症狀不明顯,只是覺得膝蓋卡卡、不能蹲跪、無法久站、上下樓梯困難或是坐久了站不起來,早上起床時會有關節僵硬的感覺。由於腎臟病患不適合長期服藥,很多人會等到膝蓋嚴重變形或是無法行走時,才會考慮置換人工膝關節。不過根據統計,國內有高達66%置換全人工膝關節的患者,其實只有單側關節磨損,只需置換單側關節就可以擺脫疼痛。 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 傷口小、復原快 吳濬哲醫師表示,「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可藉由術前電腦斷層掃描,術中機器人手臂、3D即時動態影像輔助,只針對部分磨損、壞損的關節做磨除,保留健康的骨頭、前後十字韌帶及本位感神經組織,大幅降低傷口周圍的肌肉及軟組織拉扯和破壞,加上手術傷口僅5到8公分,縮短傷口復原時間,大幅提升手術滿意度。 避免關節提早退化 保養有秘訣 吳濬哲醫師提醒,退化性關節炎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民眾應及早預防避免關節提早退化,關節保養的秘訣其實很簡單,控制體重、選雙好鞋、不過度使用,就是減輕關節壓力、延長關節壽命的不二法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29816/view/

腸癌晚期轉移肝肺 他靠中醫溫腸化濁得救

腸癌晚期轉移肝肺 他靠中醫溫腸化濁得救#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60多歲家住豐原的陳先生,去年健檢發現罹患大腸癌晚期,經過手術切除大部分病灶,追蹤檢查卻發現轉移肝臟、肺臟,醫院隨即安排一個療程的化療,然而腫瘤指數一直不降,但他的身體已經非常虛弱,整天臥床無法外出,在無法持續治療的困境下,經親友介紹轉而求助中醫師葉金隆,透過30多種抗癌中藥,搭配「溫腸化濁法」,不但癌指數明顯下降,體力、胃口也都慢慢恢復了。 腫瘤指數居高不下 身體孱弱無法治療 收治這名患者的中醫師葉金隆指出,病人去年1月得知罹患大腸癌第4期,經過手術、化療,腫瘤指數始終居高不下,CEA指數為33、 CA199指數達877,分別是正常人的5倍、26倍之多,做了12次化療,身體再也不堪負荷,面臨被迫放棄治療的困境,家人害怕癌症失控,選擇透過中醫穩定病情。 30種抗癌療藥+溫腸化濁法 治療癌症有40多年經驗的葉金隆中醫師,選用千金子、敗醬草、半邊蓮、正水沉香等30餘種抗癌解毒藥,組合成治療大腸癌的主要用藥,作用為弱化癌細胞、縮小腫瘤,再配合「溫腸化濁法」,以改善腸道環境、加速痊癒,這種療法對延長生存期和提高生活品質,有相當大的助益。陳先生經葉醫師治療一個月後,癌指數CEA就從33降到20,CA199也從877降到662,家人都感到非常欣慰。 中醫治療大腸癌 多年臨床經驗才能掌握 「腸道喜暖惡濕,中醫治療大腸癌有獨特的優勢。」擅長癌症臨床的葉金隆中醫師強調,中醫書上記載大腸癌的治療方法很多,但多數只是紙上談兵,唯有實際臨床淬煉而來的方法才是最可靠的。他舉例,治療大腸癌不宜用清熱解毒法,腸道太過寒涼容易造成腸胃功能衰敗,而第4期或末期的患者則要避免用活血化瘀藥,以免造成腫瘤潰瘍出血。 中醫治癌有數千年的歷史,成果豐碩,療效明確。葉金隆醫師呼籲,與其在西醫放棄治療時才向中醫「求救」,不如早些讓中醫介入,增添一份關鍵力量,進一步延長生存期。若在進行西醫治療的同時也接受中醫治療,不僅能幫助治癌抗癌,又能保護五臟六腑,免受化療毒害,提高被抑制的白血球、血小板,而使化療能夠持續進行。  避免腸癌復發 飲食起居要注意 綜藝大哥大豬哥亮2年前罹患大腸癌2期,拖到上個月才動完大腸癌末期手術,醫師只能保證延命1年。葉金隆中醫師認為,大腸癌患者飲食應避免寒涼生冷、纖維太粗的食物,以免擦傷腸道或刮傷腫瘤;若有便祕問題,排便不可過度用力,以免腹壓上升而壓迫腫瘤。他提醒,家人要多花時間陪伴病人,才能減輕心情鬱悶和情緒低落,對癌症康復有一定的幫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29750/view/

兒童牙科門診鎮靜睡醒一口蛀牙治好了

兒童牙科門診鎮靜睡醒一口蛀牙治好了#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2歲多的小朋友,每晚都有喝牛奶的習慣,卻沒有做好潔牙;日前牙齒腫痛就醫發現,全口齲齒多達18顆,還細菌感染變成蜂窩性組織炎,必須緊急根管治療,但當時居住國外要等好幾個月。所幸,家長把孩子帶回台灣,透過門診鎮靜(舒眠麻醉),只需一次治療,全口齲齒都治療好了。 傳統兒童牙科治療有其限制 兒童牙科專科醫師李昀表示,過去幼童進行全口齲齒治療,最常使用束縛板或全身麻醉來進行。但是,使用束縛板對小朋友心理壓力很大,且需分次完成治療;全身麻醉治療,小朋友必須進入開刀房插管,治療後在恢復室等待甦醒,可能出現分離焦慮感,容易躁動、哭鬧。而門診鎮靜只要一次治療約2至3小時即可完成,讓看牙如同睡一場好覺,睡醒了,一口蛀牙就被治療好了。 門診鎮靜規範嚴格 「醫生,我孩子做兒童牙科門診鎮靜安不安全呢?」這是許多家長的疑問。麻醉專科醫師蘇百川指出,美國小兒科學會(AAP)及美國兒童牙科醫學會(AAPD),今年(2016年)7月聯合發表門診鎮靜新準則,針對深度鎮靜的安全執行,提出最新的指引包含3大部分:第一,人員部分,須由專門的鎮靜醫師搭配合格的協助人員執行,考量到台灣的現實狀況,須由麻醉專科醫師執行,並由合格的麻醉護理師輔助;第二,安全監測設備,除了基本的心電圖、血氧監測器、呼吸次數以及血壓之外,並新增潮氣末期二氧化碳濃度監測器、呼吸音監測器為必備的監測項目;第三,完整的麻醉團隊及緊急處理應變計畫。 高階安全監測設備 高階的安全監測設備是門診鎮靜過程,非常重要的一環。蘇百川醫師舉例,市面上如果只是用血氧濃度監測器作為幼童呼吸狀況的監測,會延遲3至5分鐘,才能反映幼童呼吸發生改變。但是在門診鎮靜中導入這些高階的安全監測設備,例如潮氣末期二氧化碳濃度監測器、呼吸音監測器,就可以將反應時間縮短在5至10秒鐘內便偵測到幼童的呼吸變化,以便及早進行呼吸道的處置。 降低幼童戒心 看牙不懼怕 如何進行門診鎮靜呢?蘇百川醫師說明,門診鎮靜是透過點滴靜脈施打麻醉藥物,牙科醫師利用局部麻藥,讓幼童處於中度鎮靜狀態。在開始執行前,麻醉醫師團隊會先與小朋友以玩遊戲、變魔術等方式降低戒心,同時在手或腳部敷局部麻藥以降低打點滴的疼痛感,另外給予飲用鎮靜藥水,等待10到20分鐘,小朋友便會處於「茫茫」的狀態,才會著手進行牙科治療,考量了身心靈等各方面,能夠培養日後兒童正向看牙的態度。 不需插呼吸管 無噁心嘔吐副作用 蘇百川醫師強調,相較於全身麻醉的方式,門診鎮靜的麻醉藥物使用量較少,在最少麻醉藥物狀態下完成牙科治療,幼童可以維持自主呼吸,不需要插呼吸管,即可在牙科門診進行,恢復時間較快、也沒有噁心嘔吐、喉嚨疼痛等副作用。 嚴重感冒、氣喘、心臟病童、有代謝疾病病童不適合 李昀醫師表示,門診鎮靜治療適合2至6歲的健康小朋友,尤其對懼怕看牙、早發性齲齒、需根管治療、牙齒斷裂、上顎多生齒或久居國外者。他提醒家長,幼童進行門診鎮靜前2星期不能有嚴重感冒症狀,若有先天性心臟病、難控制的氣喘、特殊代謝性疾病如唐氏症等,都須由麻醉專科醫師評估是否適合進行門診鎮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29513/view/ ‎

手機簡訊可提升慢性病患治療配合度?

手機簡訊可提升慢性病患治療配合度?#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時,患者的醫囑遵從度、配合度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現在許多醫療院所使用手機簡訊服務,提醒患者按時用藥,或叮嚀患者按時回診、注意生活及飲食習慣。《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近期有多篇研究指出,透過手機簡訊,確實可以提高慢性病治療、醫囑配合度,但也有學者提醒,很多因素都會影響患者治療配合度,解釋這類研究結果時,應該保守、謹慎為宜。 治療想達標 患者治療配合度是關鍵 根據最新亞洲胰島素治療追蹤調查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控制率、達標率只有約一成。醫界、患者想讓治療達標,除了慎選藥物,患者本身的治療配合度更是重要。 簡訊提升患者治療配合度 《美國醫學會期刊》刊載三篇研究指出,手機簡訊可以提高慢性病治療配合度。研究發現,這樣的介入措施可以提升糖尿病、慢性冠狀動脈疾病、氣喘、愛滋病等慢性病患的用藥、醫囑遵從度、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並有效改變其生活型態,不少慢性病患因為簡訊提醒,養成運動習慣、戒菸,血糖、血壓、體重與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稱壞膽固醇)等也都獲得控制,這些健康行為都對改善病情很有幫助。 學者提醒 謹慎看待研究結果 國內醫療資訊專家、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所朱基銘教授提醒,民眾檢視這些報告時要留意,這些研究都有一些盲點,答應參加臨床試驗的慢性病患者,本身可能配合度就比較高,不見得所有患者都是如此。其次要考慮的是,學術研究期刊傾向刊登介入有效成果,有些研究可能顯示介入計畫無效,但沒有投稿或沒有通過審查,因此無法登上研究期刊。 最重要的是,「醫療治療配合度」問題背後成因複雜,並不是單純科技問題。手機簡訊使用只是眾多因素中的一個環節。不只手機簡訊,電視購物頻道、收音機廣播、電話行銷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其他人透過網路訊息、社群網站、通訊軟體等,也可能干擾患者的治療配合度。 此外,不少垃圾簡訊、罐頭簡訊,還會干擾醫療簡訊效果。因此朱基銘教授提醒,民眾看到這些醫學報導時,最好保守、謹慎一點,特別是慢性病患,不要以為光靠手機簡訊,就能控制疾病,多檢視自己的治療配合度、全方位配合醫囑,才能提升、維持治療效果。 參考資料、文獻來源: 1) 翻譯人員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研究生曾子容 2) 參考文獻 / Thakkar J, Kurup R, Laba TL, Santo K, Thiagalingam A, Rodgers A, Woodward M, Redfern J, Chow CK. (2016 ) Mobile Telephone Text Messaging for Medication Adherence in Chronic Disease A Meta-analysis. JAMA, 176(3):340-9 3) 參考文獻 / Nieuwlaat R, Mistry N, Haynes RB. (2016) Mobile Text Messaging and Adherence of Patients to Medication Preions.  JAMA , 176(3):350-1 4) 參考文獻 / Chow CK, Redfern J, Hillis GS, Thakkar J, Santo K, Hackett ML, Jan S, Graves N, de Keizer L, Barry T, Bompoint S, Stepien S, Whittaker R, Rodgers A, Thiagalingam A. ( 2016 ) Effect of Lifestyle-Focused Text Messaging on Risk Factor Modif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314(12):1255-1263 5) 資料出處 / 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科技大觀園 《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計畫編號MOST105-2515-S-006-008)補助產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29794/view/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