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罕見雙子宮 求子難上難

罕見雙子宮 求子難上難#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黃軍瑋報導) 吳小姐今年三十五歲,擁有雙子宮、子宮畸形,加上一邊輸卵管阻塞,受孕很困難,她一直想懷孕生子,卻總是失望。直到今年求診「卵媽媽」沈孟勳醫師,植入新鮮胚胎,才終於順利懷孕。 事實上,在不孕症卵巢問題中,卵巢早衰、多囊性卵巢占大宗,兩種疾病治療策略不太一樣。就算接受治療,患者的生活、飲食習慣也是重點。 沈孟勳醫師既是媽媽,也是醫師,她也提醒,對於女性來說,年齡是重要關鍵,一超過三十八歲,懷孕成功率便大幅滑落,奉勸女性朋友若想懷孕生子,一定要把握黃金時機,若有不孕症困擾,建議積極就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29238/

常吃油炸食物 小心不孕症

常吃油炸食物 小心不孕症#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現在越來越多夫妻有不孕症困擾,同時是婦產科醫師,也有媽媽身份的沈孟勳醫師分析,不孕症背後因素很多,年齡是主要原因,其他像子宮、卵巢、輸卵管、免疫系統、荷爾蒙系統等只要有問題,便可能導致不孕症。不只如此,飲食、生活習慣也是重要關鍵,女性如果常吃油炸食物、反式脂肪,較容易出現卵巢早衰問題,或者男女有抽菸習慣,也較容易不孕。 卵巢健康很重要 沈孟勳醫師表示,不孕症患者中,女性因素約占60%-70%,其中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占了約三成,排卵因素則占了約兩成,而排卵、卵巢因素中,又以卵巢早衰、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占多數。 現在卵巢早衰仍原因不明,但初步推測與內分泌荷爾蒙、免疫問題或染色體異常有關,沈孟勳醫師指出,工作壓力、輻射、塑化劑、吸菸、高油脂飲食很容易影響女性卵巢健康。此外,曾進行卵巢手術的女性,卵巢功能也容易受影響。 微刺激 促進排卵 針對卵巢早衰患者,醫師多會量身打造適合療程。沈孟勳醫師表示,部分患者對於排卵針反應並不好,即使劑量很高,有時排卵量還是很有限,且患者也可能因藥物劑量較高,產生不舒服副作用。此時可以考慮運用微刺激方式促進排卵。 所謂微刺激是指將排卵藥減量,此時排卵數量會減少,但持續兩、三次療程,就能誘導取出更多的卵,等排卵數達到一定數量,再進行胚胎植入。謝孟勳醫師指出,胚胎若養到五天,再進行PGS基因檢測,可以提升胚胎著床、成功懷孕機率。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用藥要謹慎 另一方面,約有5%-10%的女性不孕症患者,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由於荷爾蒙失調,導致月經周期過長、月經不規則,或是沒有月經,因此難以受孕,就算受孕成功,也容易流產。其中,有不少患者接受排卵藥、排卵針治療,卻引發卵巢過度刺激,因而造成腹水等問題,嚴重可能需要住院,若是懷孕,症狀持續更久。沈孟勳醫師指出,為了避免過度刺激,醫師通常會調整用藥劑量,或在取卵後先進行胚胎冷凍、暫時不植入,等時機成熟再植入胚胎。 養卵小訣竅 想要提高卵子品質,實現當媽媽的願望,沈孟勳醫師表示,多囊性卵巢的患者可以適度補充肌醇,也就是俗稱的維生素B8,改善經期失調的問題,提升受孕能力。針對高齡或卵巢功能不佳的女性,則可以在醫師的評估下適量補充DHEA(脫氫異雄固酮)。不過,沈孟勳醫師提醒,以上營養品皆為輔助作用,而且應先諮詢醫師之後再補充,才能確保健康、效果。另外,女性一定要把握三十八歲以前黃金懷孕時機,飲食盡量以地中海飲食為主(即大量蔬菜與不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以堅果、橄欖油與深海魚類為主),也要盡量維持規律作息、規律運動,以提升懷孕機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29387/view/

喝太多含糖飲料 容易得這些癌症

喝太多含糖飲料 容易得這些癌症#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喝太多含糖飲料,不只會造成肥胖、糖尿病、心臟-代謝性疾病等多種問題,還可能導致多種癌症。過去研究顯示,含糖飲料可能增加胰臟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癌等風險,美國最新研究更發現,子宮頸癌存活患者往往喝較多含糖飲料,這可能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遠離癌症 應避免吃太多糖 研究作者認為,想要減少民眾糖分攝取量,應將重點放在低社經地位族群、年輕男性族群,特別是曾有子宮頸癌病史族群,更要避免攝取額外糖份。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16年10月號〈轉譯癌症研究〉期刊(Translational Cancer Research)。 過去研究早發現,含糖飲料與肥胖、糖尿病、心臟-代謝性疾病及一些癌症息息相關。越來越多人罹患癌症,攝取過多糖份這種危險因子日漸重要。 研究資深作者美國路易西安納州立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公共衛生學教授梅琳達‧少森表示,近來不少研究發現,含糖飲料攝取量與胰臟癌、子宮內膜癌風險有關,大腸癌復發機率、癌症存活患者死亡率等,也都與含糖飲料大有關聯。 有無罹癌 都不要吃太多糖 研究團隊分析2003年到2012年間「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報告」中的22182名成年人數據,對照這些人攝取含糖飲料與癌症發生之間的關聯性。結果發現,女性過去曾有子宮頸癌病史的人,常喝很多含糖飲料,其他癌症存活者一天透過含糖飲料吃下30到40公克的糖,子宮頸癌存活者的糖份攝取量明顯增加,一天透過含糖飲料攝取到的糖分達60公克。 研究作者指出,美國心臟協會建議,從含糖飲料所攝取的熱量,一星期最好不要超過450大卡,或一星期不要喝超過三罐12盎司(約355毫升)的汽水。一般人多半不曉得自己吃了多少糖,從研究結果來看,限糖策略應著重於低社經地位、年輕男性,而無論有無罹患癌症,也都要盡量限制糖份攝取,子宮頸癌存活者也是一樣,不宜攝取過多糖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29376/

口服化療藥迎戰肺癌 延壽兼顧生活品質

口服化療藥迎戰肺癌 延壽兼顧生活品質#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根據統計,肺癌不僅連續多年名列癌症殺手之冠,肺癌患者的發病年齡也似乎非侷限於老年人。不抽菸、不喝酒卻罹患肺癌的案例時有所聞,更開始顛覆大家對「抽菸才會得肺癌」的認知。隨著空氣汙染情況及其他環境致癌物質的日益嚴重,加上肺癌容易轉移的特性,有更多的國人其實暴露在無法避免的危險因子下,而且大部分肺癌在被發現時,已喪失根治的機會。 不過以另一方面來看,肺癌治療,在這一、二十年當中有很大的突破,除了手術及放射治療技術的進步,在藥物的治療方面,更多方式的選擇,更好的療效,更少的副作用,及更個人化的治療規劃,讓肺癌患者不僅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而且還有許多成功治療,長期存活的案例,讓大家對於肺癌治療更能充滿信心且勇於面對。 四、五十歲罹患肺癌並不少見 大林慈濟醫院賴俊良副院長表示,肺癌成因在國外以抽菸為主,而國人罹患肺癌原因,則可能和二手菸、空氣污染(如PM2.5)、廚房油煙、輻射線、家族史與飲食等都有關係。肺癌罹患人數在我國是越來越多,雖然仍以老年人為主,近年來,四、五十歲人罹患肺癌也很常見,甚至有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罹患肺癌。 化療、標靶治療與免疫療法都有治療效果 但有不同副作用 由於醫藥的進步,使得肺癌的治療也日新月異;賴俊良副院長指出,對於尚未擴散的肺癌會以手術切除為優先,而較晚期的肺癌則是以全身性的治療為主,包括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與免疫療法。目前國人普遍對標靶治療有較好的印象,這當然與這類藥物明確的治療效果有關,不過須特別提醒的是,並不是每一個人先用標靶治療就一定比較好,且標靶治療也不會永遠有效!適當的時機,化學治療也可以發揮很好的治療效果。另一方面,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與免疫療法其實各有不同的副作用,傳統化學治療雖然會有噁心、嘔吐、胃口差、白血球下降與掉頭髮等副作用,但第三代的化學藥物,已明顯降低了這些副作用;標靶治療的副作用包括了皮膚疹、黏膜潰瘍、拉肚子、肝炎,及偶而會發生的間質性肺炎等;免疫療法除了倦怠外,不同器官因免疫增強後產生的自體免疫反應則須進一步注意。 口服化療藥效果一樣好 更加提高病患的接受度 對於化學治療所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其實目前已有較有效的藥物可以減輕!賴俊良副院長進一步指出,第三代的口服化療藥物在使用經驗上已頗為成熟,有一定比率的肺癌病患,可以得到明顯的效果,而且也減少了神經方面的毒性,在使用上頗為方便,效果又不會打折,可以讓肺癌病人對治療的接受度提高。就常有老人聽到化療要打針就會放棄治療,但卻可以接受口服化療的建議;至於4、50歲較年輕的病人,因為工作的關係,口服化療藥可以提供較好的方便性,而且也較不會有化療掉髮的困擾。 口服化療藥可延長壽命又可改善生活品質 賴俊良副院長強調,目前雖然有許多的新藥上市,包括了新的標靶治療與免疫療法,但到目前為止,仍無法單靠一類藥物讓所有病人長期穩定,許多肺癌病人在聽到要做傳統針劑化療時,就會有壓力,不願意接受治療,甚至會產生憤怒與沮喪的情緒。而由於口服化療藥物不但有一定的效果,可以穩定病情,而且又方便服用,因此繼續接受治療的意願高;實際上來看,接受化學治療病患的生活品質還比沒有治療的好,從一些能長期存活的晚期肺癌患者來看,大部分都還是有接受化學治療,畢竟能爭取更多的時間,就能爭取更大的機會來等待未來更有效的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29365/view/

黑大蒜的好處有哪些?專家一次告訴你

黑大蒜的好處有哪些?專家一次告訴你#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大蒜是廚房裡不可缺少的食材,基本上,大蒜本身是一種類似洋蔥的球莖類植物,因其具有特殊刺鼻的香味,在國外又美其名為臭玫瑰(stinking rose)。除了將大蒜做為食材之外,坊間更是有將大蒜製作成保健食品,尤其是經由特殊製程自然發酵與熟成的黑大蒜,更是使得抗氧化能力上升,因而備受民眾青睞。再者,根據《本草綱目》記載,蒜可治療便毒諸瘡、產腸脫下、小兒驚風。 大蒜好處多 宏恩綜合醫院家庭醫學暨胃腸肝膽科主任譚健民表示,目前而言,大蒜對人體較為明確有益的機制包括下列4大項: 1) 減少炎症反應,尤其是降低骨關節炎的風險。 2) 増強個體免疫功能以對抗細菌、真菌、病毒甚至寄生蟲。 3) 促進心血管健康、強化循環功能、防止血小板異常凝集、延緩動脈斑塊囤積、降低血脂肪甚至有緩和降血壓的功效。 4) 大蒜本身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因此其亦可對抗或抑制各種癌細胞的癌前期病變,尤其是腦瘤、肺癌、乳癌與胰臟癌風險的增加。 加工後的大蒜素較能被利用 但過程的溫度掌控很重要 譚健民醫師指出,然而大蒜素本身的半衰期很短,不到一個小時。因此,除非是加工後的大蒜素,否則其在烹飪、老化、磨碎的過程中,會導致立即分解成其他失能的化合物,因此體內要獲得大蒜素的生物活性是比較不容易的。所謂黑大蒜(black garlic)是以新鮮的大蒜自然發酵(酵母發酵)而成,經過長時間的發酵與熟成,可使大蒜中所含有的蛋白質,被分解成人體每日所必需的18種胺基酸,黑大蒜並含有維他命、礦物質等具高營養價值成分,可被人體迅速吸收。 黑大蒜在發酵熟成的過程中,溫度的掌控也很重要,若是黑大蒜在發酵熟成時的溫度太高,就有可能產生苯芘林(benzene billing)毒性物質,而採用專利技術攝氏65度自然發酵的黑大蒜,則是無蒜臭味與刺激性,且無毒物反應。譚健民醫師指出,黑大蒜經過特殊製程發酵熟成,可將生大蒜中含有刺激性蒜素轉化為無蒜臭,而且黑蒜的多酚類物質含量和自由基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要比生大蒜來得多;但是也得要注意其製程。經由試驗證明,日本青森縣優質六片種大蒜經由專利特殊程序製成黑大蒜後,其所具有的抗氧化能力會上升,胺基酸也會增加,除了可提高免疫力,並能促進末端循環,對心血管疾病有預防效果。 服用保健食品應先諮詢醫師意見 市售黑大蒜保健食品也有很多品牌,甚至有錠劑、粉劑與膠囊等劑型,也有搭配具有花青素的黑醋栗萃取物,以及山楂花萃取物及紅葡萄葉萃取物的黑大蒜,使增加其有效成分。譚健民醫師進一步指出,黑大蒜添加多種成分,主要還在於可以幫助調整體質、促進新陳代謝。現代人多注重養生,服用黑大蒜保健食品前,最好還是應該要先諮詢醫師意見,甚至先做一番全盤的健康規劃,以排除是否有潛伏的慢性疾病存在,以確認是否適合長期服用。 參考文獻 Tung YC. Se-methyl-L-selenocysteine induces apoptosis via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and the death receptor pathway in human colon adenocarcinoma COLO 205 cells. J Agric Food Chem 2015;63:5008–5016.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29364/

唇疱疹好惱人 微整愛好族要當心!

唇疱疹好惱人 微整愛好族要當心!#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27歲女性,日前於某醫美診所進行玻尿酸豐唇,原本想要有性感翹唇,卻在注射三天後發生嘴唇刺痛不舒服的症狀,上唇開始出現群聚型的小水泡,接著下唇也有水泡和流血的狀況,病患因疼痛難耐而自行於嘴周進行冰敷。因為極不舒服緊急求診,經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診斷為典型的唇部醫美治療併發唇疱疹的案例。另外,皮膚科陳振豐醫師也表示,時至季節交替,近期也有許多疱疹病患前來求診。如何擺脫及預防唇疱疹?掌握小撇步就能有效改善。 唇疱疹的臨床症狀及一般治療期需要多久? 疱疹發作前在患部常常會有一些刺痛或搔癢的狀況,接著皮膚會開始出現紅腫,然後出現群聚型的水泡,水泡之後可能演變成膿泡,當水泡或膿泡漸漸的被身體吸收掉,患處會開始結痂,結痂脫落後,病程差不多就結束了,在免疫正常的成人,這個自然痊癒的週期大約2個禮拜左右,若接受治療可減緩症狀及縮短癒合的時間。 吃B群可以改善? 吃B群並不是治療感染症狀,主要是因為病毒感染會造成神經的發炎,會產生不適症狀,吃B群可以幫助神經發炎的修護,症狀減輕,讓病人的復原期縮短,無論是單純或帶狀疱疹,醫師常常會建議病人攝取B群來改善它的症狀。除了口服B群之外,也可多攝取富含B群的食物像是糙米、全穀類、奶類製品、深綠色葉菜類、蛋黃豆魚肉類。 可以洗澡碰水清潔嗎? 發作期間仍可以正常的做身體的清潔,但疱疹水泡如果已經破掉,在清潔臉部的時候要很小心,因為這些破掉的水泡還是有傳染力的,如果周邊的皮膚有受傷或曬傷,或是一些微小的傷口,臉部其他地方就有被感染的機會,所以清潔的時候要特別留意。 痊癒後如何預防?會傳染嗎? 疱疹其實具有感染力,主要是接觸性的傳染,而非口沫傳染。所以正常的對話並不會造成疾病的傳染。主要是水泡破裂後,周圍的人和患者的患部有身體上的接觸,就有可能造成感染。 另外,除了接觸性的傳染之外,大部分唇疱疹的復發,都跟免疫力下降有關,像是熬夜、壓力大、睡眠不好,甚至有些女性在經期的時候,它的復發率會比較高。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有接受面部手術,尤其是唇部周圍的手術、唇部醫美治療,或是牙齒的治療,甚至是臉部嚴重曬傷,這些情況都有可能造成人體局部的免疫力下降,也容易誘發唇疱疹的復發。所以應該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飲食均衡,提升免疫力。如果沒辦法避免,又是屬於好發族群的話,在決定做一些臉部或唇周的治療時,可以考慮做一些預防性的投藥。假使遇到熟悉症狀發作的時候,可以趁著水泡尚未產生或剛剛準備要冒出來的時候至皮膚科求診接受治療,在剛發作的黃金期馬上治療,便可以縮短復原的時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29322/view/

男子漢也會有更年期?都是睪固酮惹的禍!

男子漢也會有更年期?都是睪固酮惹的禍!#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翻開報紙,常看到斗大的標題,寫著「男性更年期保健守則」,要不就是更直接的「拒絕男性更年期─補充睪固酮」,看到「更年期」三個字,嚇得許多中年男子心驚驚,腦中浮出一大堆問號「不是女人才會有更年期嗎?」「我又沒有月經,哪來的更年期?」   40歲以上男性 這些症狀要留意 彰化基督教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張進寶表示,更年期是老化現象,沒有男女性別之分。根據台灣男性醫學會統計,國內40歲以上男性,罹患睪固酮低下者達24%,也就是所謂男性更年期。常見症狀有性慾減退、性功能變差、記憶力衰退、體力下降,以及熱潮紅、盜汗、容易疲勞、情緒起伏大等身心不適。   夫妻失和、親子關係變差 張進寶醫師觀察發現,中年男性都是家庭的經濟支柱,若出現睪固酮低下,不僅影響生理功能,嚴重者可能伴隨憂鬱、焦慮等症狀;但多數的男性愛面子,不願意與家人討論,暴躁的情緒可能造成夫妻失和、親子關係變差,更可能增加家庭衝突。   抽血檢查確診 張進寶醫師強調,睪固酮低下的主因是人體新陳代謝變差,導致睪固酮分泌不足,最簡單的方式為抽血檢查血中睪固酮濃度。一般來說,正常男性的血中睪固酮濃度為300ng/dL以上,睪固酮低下者則低於280ng/dL;若合併男性更年期症狀,即可確診睪固酮低下,建議及早就醫治療。   治療睪固酮低下 改善不適症狀 如何治療睪固酮低下呢?張進寶醫師表示,當體內自行製造的睪固酮速度,比不上流失的速度,就會發生睪固酮低下,建議利用補充的方式治療。目前有3種劑型分別是口服、凝膠塗抹及針劑注射,口服劑型恐增加肝腎負擔,已經不建議使用;凝膠塗抹式只需每天早晨或晚間,塗抹於腹部或上臂部位,經由皮膚吸收即可達到治療效果,沒有肝腎毒性的問題,且使用方式較方便;針劑注射則為長效劑型,通常3個月肌肉注射一次,適合行動不便、不方便就醫的患者。   遠離代謝症候群 更年期不提早 張進寶醫師強調,代謝症候群會引發男性提早進入更年期,也就是腰圍大於90公分、血壓收縮壓高於130mmHg、舒張壓高於85mmHg、空腹血糖高於100mg/dL,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小於40mg/dl、三酸甘油脂高於150mg/dL,只要5項符合3項以上即可判定。他建議,平時少飲食油膩重口味,避免有抽菸、酗酒、吸毒、熬夜等壞習慣,建議養成正常的日常生活作息、規律運動習慣,以及良好體態,遠離代謝症候群,更年期就不容易提早報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29319/view/

他練氣功治腸癌 腫瘤「大到肚子外」

他練氣功治腸癌 腫瘤「大到肚子外」#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啥咪?明明被醫師告知罹患大腸直腸癌,台灣每年卻還有破千人寧願繼續埋頭當「鴕鳥」不治療!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王照元就遇過擁有博士學歷的40歲出頭男性,確診後第一件事竟是跑到中國大陸練氣功,一待就是三個月,回台時腫瘤已從數公分暴增近20公分「跑到肚子外了」,光用手就可觸摸得到。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大腸直腸癌新增人數已超過1萬5000人,不僅新增比率亞洲第一,若以每十萬人口的發生比率來看,更是世界最高,遠遠超過歐美等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王照元指出,每年新增的大腸直腸癌個案中,仍有約10%、約1500人屬於未積極治療的「落跑族」,有的不肯相信自己罹癌,拚命合理化自己身上的症狀,說服自己肚脹、肚痛不過是腸胃炎,出血只是痔瘡破了啦,或者害怕開刀和化療,轉投去民俗療法、吃中草藥,一拖二三年,再回頭時往往為時已晚。 不少人以為會落跑的病患,多為知識水準不高的民眾,但其實有不少高知識分子,甚至有在醫院工作的護理人員,一聽到腫瘤已轉移,竟就放棄治療,頭也不回的離開診間。 王照元說,離譜的還有病患迷信所謂的飢餓療法,只吃生菜、水果,其他肉類和醣類一概不碰,說是可以餓死癌細胞,結果腫瘤還沒被餓死,自己卻已先體力不支倒下,連接受治療的力氣都沒。 王照元強調,儘管有約2成的大腸直腸癌發現時已是晚期,但不代表治療就是白費功夫,研究顯示,只要肯接受積極治療,平均存活期可達30個月之久,遠高於未積極治療者的僅6個月到9個月。 治療武器很多!王照元說,在第一線的化療加標靶藥物治療後,有3至4成病患會繼續惡化,但現在已有新的第二線標靶藥物,可一口氣抑制3種血管新生因子,比起只能抑制一種的第一線標靶藥物,效力更強,比起單用化療,有3成病患在第一線治療失敗後,還可以撐過近2年之久,此外健保目前也有給付第3線、第4線的標靶藥物,只要有機會就該拼。 王照元強調,隨著癌症治療精準化、個人化,預估將會有更多、更新的標靶藥物問世,甚至是免疫治療,建議所有大腸直腸癌病患不該輕言放棄,應諮詢大腸直腸癌專精醫師,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療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29280/view/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