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高風險HER2陽性乳癌 兩年輔助治療提高存活率

高風險HER2陽性乳癌 兩年輔助治療提高存活率#健康醫療網

2021-11-09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血液腫瘤科 蕭士銓主任說,高復發風險HER2陽性乳癌病人,美國國家癌症指引建議使用小分子標靶藥物,降低復發機率。 HER2陽性乳癌有著高復發、高轉移風險的特性。在標靶藥物問世後,HER2陽性之乳癌患者其平均存活期之延長與復發率之降低都有明顯改善。不過國外長期研究發現,使用健保給付的輔助標靶藥物治療一年,雖然可以降低復發機率,但追蹤十一年後仍有30%患者復發。 高風險HER2陽性 可考慮接受超過一年之標靶治療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血液腫瘤科林靜怡醫師說,目前針對HER2陽性早期乳癌患者的術後輔助治療,主要是希望能把手術後殘存的癌細胞殺死,降低患者復發的機率。如果患者的腫瘤體積比較大,或是已經發生淋巴結的轉移,就屬於HER2陽性中,復發風險較為高的族群,這類病患即使接受輔助治療預防癌細胞再次捲土重來,仍有較高的機率會發生復發。目前美國國家癌症指引建議,針對這類高風險族群,可在使用完一年單株抗體輔助標靶治療之後,接續使用一年的小分子標靶藥物作為強化輔助治療,降低患者的復發及轉移風險。 病理未完全緩解者 再降復發率 根據國外臨床研究,若是使用於HER2陽性有發生淋巴結轉移的病患身上,在單株抗體輔助標靶治療一年後,接續使用小分子標靶藥物治療一年,比單純使用單株抗體一年,可以再降低五年內30%的復發風險。術前輔助治療後仍有腫瘤(病理未完全緩解)的HER2陽性乳癌病人身上,完成總共兩年的輔助治療與強化輔助治療,可以降低11.9%的疾病復發率,提升13.2%的存活率。 預防性給藥 可降低副作用發生 很多人在癌症用藥上,會特別擔心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血液腫瘤科蕭士銓主任解釋,臨床上這類小分子標靶藥物常造成的副作用是腹瀉與腸胃不適,但只要搭配適當之輔助藥物,就可以預防副作用的發生,臨床上因為副作用而停藥的病人比例也會少很多。 小分子強化輔助治療 突破性提升HER2陽性乳癌存活率 蕭士銓主任補充,這類小分子標靶藥物的誕生,是早期HER2陽性乳癌的一大突破,近年來HER2陽性早期乳癌治療上雖然不斷有新藥與新的臨床研究,但這些新的進展對於降低病患的復發並沒有帶來明顯的進步。然而這類小分子標靶藥物的問世,提供具高風險復發之早期乳癌患者一個兼具治療便利(口服)與有效降低復發風險的好選擇,但病患仍須持續回診追蹤,即可提早達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目標。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856

對抗無聲殺手「肝癌」 二線抗血管新生標靶健保藥物新選擇

對抗無聲殺手「肝癌」 二線抗血管新生標靶健保藥物新選擇#健康醫療網

2021-11-08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 肝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若高風險族群無及時篩檢,當出現黃疸、食慾差、體重快速下降等症狀,通常已是晚期肝癌!尤其肝癌晚期治療易有療效不佳、副作用強、費用高等困境,近來新一代肝癌二線標靶藥物通過健保給付,針對單一標靶作用抑制腫瘤血管新生,可讓一線治療後效果不彰,或是無法接受一線藥物副作用的肝癌患者,也能多一個疾病治療的選擇,此藥物也於今年五月納入健保給付,讓符合條件的患者緩解經濟壓力。 B、C型肝炎為肝癌高風險 早期介入降低復發率 罹患新冠肺炎常伴隨發燒、咳嗽等明顯症狀,在疫情升溫時期,民眾不時會檢視自己是否有相關症狀出現,但素有「無聲殺手」之稱的肝癌,挾帶高致死率卻常為人所忽略。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盧勝男提醒,台灣肝癌患者約有80%以上為B、C型肝炎帶原者,這些高危險群應定期作肝癌篩檢,包括施作超音波檢查及抽血檢驗甲型胎兒蛋白(α-Fetoprotein, AFP)對於發生肝癌的個案可以早期診斷出來。 單一標靶抗血管新生藥物納健保 晚期肝癌新希望 當肝癌細胞有遠處轉移、腫瘤血管侵犯、淋巴結侵犯、肝門靜脈侵犯等情形,即為肝癌晚期,通常需施以全身性治療。近來標靶藥物發展快速,肝癌二線治療也推出新一代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患者若一線標靶藥物治療失敗,可申請健保給付使用。 盧勝男副院長解釋,腫瘤生長需要養分,便會新長出許多血管來獲取養分,藥物阻斷、不讓血管長出,癌細胞就無法繼續生長。盧副院長也強調,該藥物使用條件為甲型胎兒蛋白數值超過400ng/mg以上肝癌患者,因其為單一標靶藥物,副作用會較傳統多標靶藥物來的少,提供肝癌二線治療新選擇。 肝癌患者可打新冠疫苗? 醫:先養病最重要 盧勝男副院長分享,近來診間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肝癌患者能否施打新冠疫苗?」。 其實不管是施打疫苗或是治療肝癌,患者只要努力把身體狀況控制好,平時顧肝、少菸酒、保持良好作息,身體功能強就越有進行各種治療行為的本錢,在此前提下,可隨時關注疫苗預約訊息,並在施打前與主治醫師討論。 對抗無聲殺手「肝癌」 二線抗血管新生標靶健保藥物新選擇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盧勝男提醒,台灣肝癌患者約有80%以上為B、C型肝炎帶原者,這些高危險群應定期作肝癌篩檢,包括施作超音波檢查及抽血檢驗甲型胎兒蛋白(α-Fetoprotein, AFP)對於發生肝癌的個案可以早期診斷出來。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823

拖延治療乳房潰爛飄異味 荷爾蒙搭標靶助延緩化療

拖延治療乳房潰爛飄異味 荷爾蒙搭標靶助延緩化療#健康醫療網

2021-11-08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拖延治療乳房潰爛飄異味 荷爾蒙搭標靶助延緩化療 「CDK4/6抑制劑的加入可說是game changer!顛覆了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的治療策略,不僅加強前線荷爾蒙治療的效果,改善以往動輒半年就要換藥的窘境,使戰線能拉得更長,接受化療的時間可大幅延後到4年之後,讓患者活得又久又好。」 適用於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患者的標靶治療CDK4/6抑制劑,近期在臨床試驗中又觀察到新突破。長期追蹤的最新結果證實,在進行荷爾蒙療法的同時,再加上CDK4/6抑制劑後,整體存活期可超過60個月,也就是超過5年的時間。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與腫瘤內科部陳鵬宇醫師表示,CDK4/6抑制劑可有效延緩癌細胞增生與惡化,臨床上有碰過因為拖延就醫、腫瘤大到使整個乳房都潰爛發臭的案例,在持續使用CDK4/6抑制劑達半年多後,腫瘤大幅縮小,傷口也復原好轉,讓患者與家屬都喜出望外。 CDK4/6抑制劑 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治療首選 荷爾蒙受體為陽性的乳癌患者,其腫瘤的生長會受到女性荷爾蒙的影響。陳鵬宇醫師解釋,這類患者前線多會採用荷爾蒙治療,若HER2受體為陰性,面臨轉移復發時,後線其他可用的治療選擇就僅剩下化療,因為副作用影響較大,患者多聞化療色變;一些年長、身體狀況較差的患者,因為恐無法承受化療的衝擊,甚至面對必須直接轉入安寧緩和治療的困境。 「CDK4/6抑制劑的加入可說是game changer!顛覆了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的治療策略,不僅加強前線荷爾蒙治療的效果,改善以往動輒半年就要換藥的窘境,使戰線能拉得更長,接受化療的時間可大幅延後到4年之後,讓患者活得又久又好。」陳鵬宇醫師分析,正因為CDK4/6抑制劑能帶給患者如此大的助益,因此也被列入眾多國際治療指引如美國權威癌症治療指引NCCN中,成為針對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的晚期或轉移乳癌第一線的治療首選。 口服用藥便利 一個月開藥一次 CDK4/6抑制劑在給藥方式與週期上,也較傳統化療佔優勢。陳鵬宇醫師說明,CDK4/6抑制劑是口服藥物,不用像注射化療一樣需要到院進行,且給藥週期為28天一次,相較於常見化療的3週為長,患者無需頻繁來院。陳鵬宇醫師舉自身門診患者為例,有遠從台東東河鄉來就診的年長患者,服用CDK4/6抑制劑處方後,病情控制穩定,副作用也少,因此前陣子新冠疫情較嚴峻時,甚至透過遠端看診系統,醫師就能完成問診後寄藥,便利性高;此外,有些住得較近的年長患者在使用CDK4/6抑制劑後,也一改之前因化療導致身體狀況較虛弱,需要家屬陪診的狀況,可以一個人回診,大幅減輕患者自身與照護者負擔。 目前針對停經後轉移性乳癌,健保已有條件給付CDK4/6抑制劑的使用,緩解部分患者的經濟負擔。陳鵬宇醫師提到,近期(110年10月)健保給付規定有適度放寬,以往只限於轉移後的第一線治療才有給付,也就是說若轉移後曾使用過任何其他治療就不符合條件,新規定在排除單純骨轉移者後,拿掉此限制,讓患者在後線也能有適用的機會。 陳醫師鼓勵所有乳癌患者,以目前進步的治療來看,乳癌即使轉移也已非絕症,在新型藥物的陸續問世後,逐漸邁向與癌共存,如控制慢性病般的模式,因此患者千萬不要聞癌色變,或是隱瞞病情、逃避治療,多與醫師討論治療選擇,晚期患者也可能穩定控制病情,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830

晚期頭頸癌陷經濟、存活困境免疫助力醫盼給付放寬

晚期頭頸癌陷經濟、存活困境免疫助力醫盼給付放寬#健康醫療網

2021-11-05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頭頸部是人類身體器官中上最顯而易見,卻又聚集重要且複雜的生理功能的部位。一旦面部型態、重要功能受到疾病損害,易造成患者身心靈與日常生活的長遠影響。根據衛福部107年癌症登記資料指出,頭頸癌佔據台灣男性好發癌症與十大癌症死因第四名,儘管非致死率最高癌症,但倘若進展至晚期,過去治療選擇有限,高復發、高轉移的衝擊與治療艱辛對病友都是一種折磨。 隨著醫療革新,免疫治療帶給頭頸癌晚期病患新的選擇與機會。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朱本元醫師以臨床上一名下咽癌三期病患為例,病患初期經歷多次手術、合併化放療與標靶治療,仍不敵腫瘤復發、危及生命;兩年後嘗試免疫治療,儘管半年後仍遭遇腫瘤轉移,但穩定治療下,病患的生活品質大幅提高,除了沒有化療的副作用外,對於人生延長賽也值得期待。 高達6成確診者已屬晚期或轉移 外觀明顯變化半數病友陷困境 頭頸癌中除了部分口腔癌、喉癌外,有超過6成比例位於咽喉深處難以早期發現。加上臨床症狀不明顯,類似感冒的症狀:喉嚨痛、吞嚥疼痛、耳朵痛等,易讓病患輕忽嚴重性,一旦確診即面臨腫瘤局部破壞嚴重或頸部淋巴轉移。「頭頸癌早期發現、治療控制的預後都相當良好,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臨床上,卻有6成以上病患確診時,已屬於局部晚期或遠端轉移,疾病存活率下降僅剩4成,治療選擇更是受限。」朱本元理事長感慨表示。 頭頸癌由於治療後外觀改變,說話、吞嚥、呼吸能力受損等影響,一半以上病患幾乎陷入憂鬱、自卑與負面的情緒中。台灣一年約有1萬1千多個頭頸癌案例,多為肩負家計重擔的中壯年勞工階級(45~69歲),經濟狀況並不寬裕,一旦因身理及心理健康亮紅燈而倒下對於全家影響甚鉅。 醫籲健保有條件給付放寬 嘉惠病友「免驚,人生戰役!」 朱本元理事長進一步說明,目前除了傳統化療、放療與標靶藥物外,免疫治療相較傳統化療,不僅明顯提升病患存活期達3~6個月外,病友重要的生活品質與接受度、藥物反應都相當不錯。不過受限健保給付規範,許多晚期患者需於第一線化放療失敗後,才能於第二線介入使用。對於疾病惡化快速的晚期病患不論是治療費用、身心狀態都是沉重負擔。 朱本元理事長建議,健保或許可考量從有限度的給付先行,如先行考慮開放腫瘤標記為陽性的病患為對象,經三個月嘗試若反應良好,再繼續用藥。如此也能在健保負擔與病友困境中取得平衡。國外已將免疫治療挪至前線使用,其原因就是經臨床試驗證實,對腫瘤標記為陽性者有相當明顯的治療成效,為晚期病友迎來新曙光。 「2021頭頸愛醫起挺」病友協會、醫學會相挺 頭頸鬥士免驚治療、迎向人生延長賽 為鼓勵長期生活於口罩遮掩的頭頸癌病友勇敢對抗疾病、感受生命熱情與活力,朱本元理事長分享近日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中華民國頭頸愛關懷協會共同舉辦「2021頭頸愛醫起挺 免驚,人生戰役」病友活動,邀請辛苦對抗頭頸癌的病友與家屬,在疫情趨緩之於,走向戶外、熱血觀看棒球賽,鼓勵病友間應相互交流經驗,激勵彼此重新找回面對社會的力量。朱本元理事長溫馨喊話,生病不是可恥的事,病友們要有面對的勇氣!台灣是個很有愛心的地方,民眾、醫界、病友協會等都願意提供協助,同時希望台灣民眾也能更深入了解頭頸癌,提醒自己疾病預防的重要性。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819

乳癌強化輔助防腦轉移 兩年治療再降三成復發率

乳癌強化輔助防腦轉移 兩年治療再降三成復發率#健康醫療網

2021-11-05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根據國健署2021年公布的最新癌症資料顯示,女性乳癌發生率在所有癌症類別中飆升最快,20年來從每十萬人口30人上升至每十萬人口78.9人。幸好因為政府的免費篩檢以及衛教團體的宣導,約八到九成的乳癌患者屬於0到2期的早期乳癌。但還是有少部分的患者,得到的是HER2陽性或是三陰性這種高復發率、高轉移率的乳癌,在完整治療結束數月至數年後又再次發現腫瘤。 雙標靶後發現腦轉移 惡化快速措手不及 黃太太在2017年診斷出HER2陽性乳癌,癌症已經擴散至周邊的淋巴系統,最初全身檢查時沒有發現其他器官的轉移。手術前透過最新的自費雙標靶藥物加上化學藥物作為前導性治療半年後,手術後在切除的標本內顯示黃太太的腫瘤完全消失,情況樂觀。但在使用雙標靶藥物後的第十個月,黃太太突然出現單側肢體無力、暈眩的狀況而送至急診。做了腦部核磁共振後才發現原來腦部發生了乳癌腫瘤的轉移,沒多久後不幸離開了人世。 台中榮民總醫院乳房腫瘤外科蔡易臻醫師表示,因為健保署的規定,除非有症狀出現,否則在檢查時很少醫師會直接使用核磁共振檢查腦部有沒有發生癌症轉移,就算有進行檢查,若腫瘤細胞太小,也不一定能在一開始就發現轉移。 強化輔助治療 對抗HER2陽性乳癌腦轉移 蔡易臻醫師解釋,因為HER2陽性乳癌的高轉移、高復發特性,目前主流的作法是在手術前或手術後,使用抗HER2的標靶藥物作為輔助治療一年,降低復發及死亡的風險,但還是有機率出現像黃太太這樣轉移至腦部的案例。因為人體腦部構造特殊,有著保護腦部的血腦障壁(Blood Brain Barrier)存在,導致為了降低復發與轉移風險而使用的大分子標靶藥物效果不彰,才會使轉移到腦部的癌細胞逃過一劫,逐漸擴大進而危害生命。不過去年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通過了一類小分子標靶藥物,能夠在使用完大分子標靶藥物輔助治療後,作為HER2陽性乳癌患者的強化輔助性治療。其小分子的特性,比起大分子標靶藥物更能穿過血腦障壁,達到抑制腦中癌細胞的作用。 小分子標靶藥物 再降低三成復發機率 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周政緯醫師解釋,在目前的HER2陽性乳癌術後輔助性標靶藥物使用一年後,若再搭配強化性輔助治療的小分子標靶藥物,可以再降低三成左右的復發風險;如果是治療腫瘤沒有完全消失(Non-pCR)的高風險族群,更可以降低超過一半的死亡風險。周政緯醫師也補充,從國外臨床研究發現這類小分子藥物作為強化輔助性治療,不管在哪種類型的病患身上,都看到腦部轉移下降的趨勢,可以解決目前大分子標靶藥物無法降低腦部轉移風險的問題。 定期篩檢 積極治療是乳癌防治關鍵 周政緯醫師提醒,乳癌藥物日新月異,大大提升了乳癌病患的存活率與生活品質,但最重要的還是前端的篩檢,以及發現癌症當下的積極治療。若發現罹患乳癌,不要害怕面對病情,與醫師一同合作勇敢對抗癌症,才是最正確的乳癌防治觀念。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790

病人自主權利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哪裡不同? 專家解析「自主善終」

病人自主權利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哪裡不同? 專家解析「自主善終」#健康醫療網

2021-11-04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病人自主權利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哪裡不同? 專家解析「自主善終」 一位85歲失智伯伯因反覆嗆咳、食慾差而住院,經診斷為吸入性肺炎,由於吞嚥功能退化,需置放鼻胃管協助餵食,減少反覆住院、避免脫水、又可兼顧營養的補充,但礙於病人可能自行拔管,有機率會給予約束;但若不置放鼻胃管,則可能引起嚴重感染、敗血症或死亡等。話說到此,家屬滿腦子浮現「鼻胃管與約束」的畫面,難道說違反父親交代不插管的意願,就是孝順嗎? 一位85歲失智伯伯因反覆嗆咳、食慾差而住院,經診斷為吸入性肺炎,由於吞嚥功能退化,需置放鼻胃管協助餵食,減少反覆住院、避免脫水、又可兼顧營養的補充,但礙於病人可能自行拔管,有機率會給予約束;但若不置放鼻胃管,則可能引起嚴重感染、敗血症或死亡等。話說到此,家屬滿腦子浮現「鼻胃管與約束」的畫面,難道說違反父親交代不插管的意願,就是孝順嗎? 自主選擇善終 須經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家醫科林惠文醫師指出,為了保障病人能自主選擇善終的權利,《病人自主權利法》於2019年施行,至今年9月已約有兩萬六千三百多人完成簽署。法案明定在行使醫療的特殊拒絕權(預立醫療決定)時,必須先透過病人、家屬、醫療團隊三方在「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過程中,瞭解病人一旦面臨特定五款臨床狀態,如疾病末期、永久植物人等時候的真實願望,以及是否要以「醫療介入」的方式繼續延續生命。 病人自主權利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 有3大不同之處 《病人自主權利法》與大家熟知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有三點不同: 一、適用對象增加,除「末期病人」外,尚包含「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永久植物人狀態」與「極重度失智」等族群。 二、在特殊拒絕權的選擇中,不僅「維持生命治療」的範圍更廣,包含機械式維生系統、血液製品、為特定疾病而設之專門治療、重度感染時所給予之抗生素等,還加入「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選項,包含點滴、鼻胃管與胃造口等方式。 三、簽署對象僅限於病人本人,不同於《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中當病人意識不清無法表達時,得由最近親屬代為簽署同意書。 送一份愛的禮物 決定權交還給病人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至今已有186位民眾完成簽署,大多數都是曾經歷親屬或周遭朋友不得善終的切身之痛,但仍有近三成的民眾是主動為自己規劃人生最後一哩路。林惠文醫師說,藉由病人、家屬及醫療團隊三方的溝通,讓決定權交還給病人,可降低家屬幫他人做決定所造成的內疚與自責,因此十分鼓勵民眾可以為自己或家人安排一場預立醫囑的諮商,送一份愛的禮物。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796

乳房「3自摸」趨吉避凶!各階段檢查時機出爐

乳房「3自摸」趨吉避凶!各階段檢查時機出爐#健康醫療網

2021-11-04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18年平均每4分31秒,就有一人罹癌,相較於2017年的癌症時鐘,快轉了11秒,癌症中又以乳癌為女性好發十大癌症之首,花蓮慈濟醫院乳房醫學中心團隊,教大家「學會自摸 趨吉避凶」的乳房自我照護。 乳房自我檢查  3步驟「看觸臥擰」 個管師蘇慧如表示,第一步驟,面對鏡子查看乳房大小是否一致、兩乳曲線有無對稱或乳房皮膚是否出現脫皮、凹陷、橘子皮樣、紅腫潰瘍等;第二步驟,伸出食指、中指、無名指,以三指指腹從乳頭開始,由內向外檢查三至四圈,感覺是否有不正常的腫塊、增厚或凹凸不平,注意檢查範圍除了乳房外,還包括左右兩側鎖骨下、胸骨中線、肋骨下緣及腋下。 進行第三步驟躺臥的自我檢查時,需平躺外,肩下墊一個小枕頭,手置於腦後,和站著時相同的檢查方式,另一手以指腹按壓,檢查整個乳房範圍是否有硬塊後,再將手臂上舉,輕輕用手指摸腋下是否有淋巴結腫大,最後再以大拇指與食指壓擠乳頭,檢查有無異常分泌物。 生活中多摸防癌  避免錯過黃金期 乳癌初期症狀大部份是無痛性腫塊,蘇慧如個管師指出,定期「自摸」更能及早發現,而且自我檢查時還有時機。一般女性可在每月月經後一星期做自我檢查;停經、更年期、懷孕婦女等,只要每月固定一天進行自我檢查即可。 乳癌初期無感  定期篩檢很重要 個管師羅玉杏表示,除了自我檢查外,也能透過乳房超音波與乳房攝影做定期篩檢,能幫助女性朋友發現自我檢查摸不到的異常,而現在國健署提供45歲至69歲婦女或40歲至45歲且二等親以內親屬有乳癌家族史者,每兩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798

每年定期篩檢大腸癌 醫:有效降低三分之一發生率

每年定期篩檢大腸癌 醫:有效降低三分之一發生率#健康醫療網

2021-11-02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 台灣第一民主戰艦朱正高,先前因大腸癌病逝,而資深藝人賀一航、豬哥亮、劇場鬼才李國修也同樣因大腸癌病逝,名人皆難逃大腸癌威脅,臺安醫院內科病房主任暨胃腸肝膽科醫師鄭以勤表示,大腸癌經常佔國人十大癌症的前三名,有時候甚至佔據到第一名,每年罹患大腸癌人數能到1萬多人,更是超過5千人因大腸癌死亡,大腸癌的症狀難以辨識,建議透過篩檢及早介入治療。 「這2種」篩檢方式 各降低三分之一死亡率、發生率 目前大腸癌篩檢有兩大類方法,第一是「糞便檢測」,國內建議50-74歲以上的族群,每1-2年應定期接受糞便潛血的檢查,另外還有一種,針對糞便的基因檢測,此方法在海外雖很常見,但國內只有少數健檢機構會使用。鄭以勤強調,根據統計,如果每年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大腸癌死亡率將近三分之一。 第二大類篩檢方式,是以「大腸鏡」為主,或者是以核磁造影(MRI)或電腦斷層(CT)進行的「虛擬大腸鏡」,鄭以勤,建議可10年做一次檢查,如果期間發現有息肉或高危險性的息肉,會根據病人狀況,建議縮短大腸鏡檢查的期程;且根據統計,定期做大腸鏡篩檢,可以有效降低三分之一的大腸直腸癌發生率。 這些高風險族群 建議定期做篩檢 鄭以勤表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高風險族群為年齡五十歲以上,或嗜吃大魚大肉、尤其動物性脂肪攝取過多的人,以及肥胖、缺乏運動,菸癮、酗酒者,另外有10%以上的大腸癌患者有「家族病史」,這些人建議定期做大腸癌篩檢,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直腸癌,若妥善治療,存活率可達90%以上。 民眾也可以自行判斷異常或疑似症狀,鄭以勤表示,大腸癌的症狀包含:一是超過兩週以上排便習慣改變,例如時而便秘、時而腹瀉,或是糞便細如鉛筆。二是血便、黏液便,出現「暗紅色」血液可能是腫瘤出血,而一般痔瘡或腸胃道的出血都是「鮮紅色」,但出血量不大,因此有出血狀況應到醫院檢查。經常、反覆性的腹部疼痛或絞痛,以及不明原因體重逐漸減輕,或是有裡急後重、排便排不乾淨的感覺,不明原因貧血,可能是因腫瘤出血而造成缺鐵性貧血,這時候都應該要儘速就醫檢查。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78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