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蕁麻疹發作全身癢、舌頭腫 中西合療助緩解

蕁麻疹發作全身癢、舌頭腫 中西合療助緩解#健康醫療網

2021-11-02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33歲劉小姐,四月初時因幾乎每天發作遍布全身會癢的丘疹且眼皮及舌頭也出現水腫現象,症狀已持續約兩個多月,因此到安南醫院兒科過敏免疫疾病中西醫合療門診治療,經檢查後診斷為不明原因之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合併血管性水腫。 蕁麻疹分2類  急性大多會自行消退 賴以修醫師表示,病人常常是因為接觸到過敏物質,不論是吃到、吸入或接觸到過敏物質而引起,但有些情況是因為感染造成,比如黴漿菌肺炎或常見的流感等傳染性疾病所引起所謂的急性蕁麻疹,因此在移除特定的過敏原後,急性蕁麻疹大多會自行消退;在某些狀況下,蕁麻疹發作期間會超過六個禮拜,故稱慢性蕁麻疹。 若為慢性蕁麻  經治療可痊癒 賴以修醫師指出,慢性蕁麻疹的病人當中,有2成的病人看似蕁麻疹發作,但深入檢查後可發掘出其他特殊過敏體質、有些是自體免疫疾病、有些則是甲狀腺問題,也有少數惡性疾病情況,只要查出確切病因對症下藥,蕁麻疹是可痊癒的。 另外,8成的慢性蕁麻疹則是屬於原因不明的自發性蕁麻疹,這一類的蕁麻疹約一半比例的病患,通常半年後蕁麻疹會痊癒,但有少數一成的病患,其病程有可能達10年以上。 中醫有藥方 對症下藥解困擾 林莉華中醫師指出,劉小姐的蕁麻疹病灶,其丘疹色鮮紅及會癢,手背、小腿水腫在觸診病灶時有微熱情況,尤其下午時段更容易發作和加劇,嚴重時眼皮跟口唇會腫,證型屬血熱兼陰虛夾濕,治療主要以涼血清熱,滋陰除濕。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774

第75屆商人節「金商獎」外商第一大藥廠 台灣諾華獲肯定

第75屆商人節「金商獎」外商第一大藥廠 台灣諾華獲肯定#健康醫療網

2021-11-02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第75屆「金商獎」台灣諾華首次參賽即獲優良外商獎,右 行政院沈榮津副院長,中台灣諾華總裁華格納,左 商總許舒博理事長 「金商獎優良外商」之遴選須經政府投資、貿易、外國駐華商會、民間重要公協會等單位推薦,並經環保、勞工等單位審核評選,能獲當選之優良外商均為國際知名之重要跨國公司。台灣諾華總裁華格納指出,所謂「重新創想醫藥未來」,代表了諾華在個人化、精準化的治療上有著創新的進展,例如諾華是第一個引進基因治療及細胞治療的外商藥廠,提升台灣醫療水平與先進國家同步,嘉惠台灣民眾;同時諾華每年在台灣執行將近百件的試驗專案,也是在台投資臨床試驗的領導者之一。除此以外,台灣諾華也和台灣的全球科技公司攜手合作數位醫療,並積極支持政府政策,參與衛福部精準醫療合作聯盟。 本屆共有14家企業獲得「優良外商獎」,台灣諾華「第一次參賽即獲獎的原因在於諾華善盡CSR企業社會責任,致力於回饋社會。台灣諾華總裁華格納興奮表示,此獎項是屬於所有「活力諾華人」的驕傲,台灣諾華將持續和台灣政府及社會各界合作,共創台灣更好的未來!也謝謝金商獎的肯定。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788

三高沒顧好,心臟會跟著受傷?!心腎潛藏的「微」險關係

三高沒顧好,心臟會跟著受傷?!心腎潛藏的「微」險關係#健康醫療網

2021-11-02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蘊晨報導 李伯伯一直有三高問題,但自認控制得宜,所以降血壓的藥沒有固定在吃,並且覺得自己狀況好也很少定期回診,儘管前一陣子血壓偏高,但因沒什麼症狀就不以為意。直到最近剛滿65歲的李伯伯,剛好知道附近診所有提供65歲民眾免費年度健檢,進一步檢查結果才發現腎臟功能惡化,可能罹患慢性腎臟病,醫師提醒盡快至大醫院進一步檢查。李伯伯和家人們都嚇一大跳,平常除了血壓偏高外,並沒什麼特別不適症狀,為何會突然腎臟出問題呢?高血壓會跟腎臟病變有什麼關聯性嗎? 血壓控不好 小心腎臟病變是主因 高血壓、慢性腎臟病是台灣常見的慢性疾病,根據統計國人的高血壓盛行率達25.82%,平均每四人中就有一位高血壓患者,血壓高的時候,灌流到腎臟的血流壓力也增加,長期造成腎臟病變,根據2019臺灣腎病年報,臺灣透析患者中有高達83.7%合併有高血壓。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洪惠風表示,高血壓對心臟健康的危害容易聯想,但許多患者卻忽略高血壓對腎臟功能的影響。洪惠風醫師說明,當血壓高的時候,流到腎臟的血流壓力相對增加。因此,當負荷的血流量是無法承受的狀況,就會開始對血壓變化十分敏感。這樣的敏感現象,使得血壓不足也會有腎臟缺氧壞死的危機、血壓過高也會造成腎臟壓力過重而產生損傷。更遑論腎功能不佳也會影響心臟的惡性循環,若輕忽定期監測三高狀況,及早照護腎臟的重要性,恐增加罹患心臟疾病風險,增加後續照護的困難。 輕忽三高與腎臟關係 心血管疾病恐上身 洪惠風醫師表示,在門診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是由高血壓引發的腎臟問題,後來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病患。許多病患都有三高病史,但卻不知道自己的腎臟功能不好或是有潛在心血管疾病,其實血壓控制跟腎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都息息相關。 洪惠風醫師進一步解釋,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會傷害腎臟,進而併發中風或心肌梗塞的高風險。高血壓患者長期不好好控制血壓狀況,就容易引發腎臟疾病,當腎臟功能失常缺損,腎臟不好會影響許多代謝毒素的清除、造成貧血、血管鈣化、代謝異常及營養不良等併發症,嚴重一點還會使血管容易硬化及栓塞,增加中風或心肌梗塞的風險。 養成每天量血壓 定期測腎功能  洪惠風醫師提醒,三高病友應特別注意平日的控制與定期回診追蹤,及早預防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發生。有三高病史的患者建議定期檢測尿蛋白、或是透過抽血觀察eGFR指數是否異常,有助及早發現腎功能是否損傷的參考依據。 三高患者在飲食、運動與藥物各方面也要做相關的配合,若有其他症狀,要特別警惕並及時就醫診治。此外,每天都要量血壓,一旦發現血壓異常升高,甚至難以控制,務必到醫院檢查是否血壓或腎臟功能出了問題。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785

提拉嘴邊肉超有感!「QG電音雙波」快速找回緊緻輪廓線

提拉嘴邊肉超有感!「QG電音雙波」快速找回緊緻輪廓線#健康醫療網

2021-11-01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 隨著口罩禁令條件式開放,越來越多場合可以脫下口罩,太久沒露臉的民眾,突然發現口罩下的自己不僅無神、疲憊,臉上肌膚也明顯鬆弛,明明體重標準,下巴肉卻掉下來成兩層,此時都會想藉由醫美的幫助喚回年輕有神的面容。但對於忙碌的上班族不想有恢復期,或是財力有限的小資女,該怎麼選擇?特別邀請醫美診所院長-王玉璋醫師來幫大家說分明!王醫師建議,可選擇音波加上電波拉皮,再搭配診所規劃的美容療程,除了經濟實惠,還能針對皮膚做複合式改善,且術後也無恢復期。 老化鬆弛可靠電音波拉提 刺激膠原蛋白增生 臉部一提拉起來,視覺年齡就秒減5歲! 肌膚到了25歲之後,膠原蛋白開始流失,肌膚失去支持和彈性,若沒有及早保養,未來就會出現很難逆轉的老化現象,不過隨著醫學科技越來越進步,除一般保養程序,民眾可透過醫美改善。王醫師表示,肌膚下垂鬆弛,通常會使用音波拉提或電波拉皮改善,兩者都可刺激膠原蛋白產生、皮膚和脂肪組織收縮緊緻。 若想使用電波拉皮或音波拉提,醫美診所醫師術前會先替客人進行簡單測試,以徒手觸摸臉部,判斷其鬆緊度。不過有些客人,雖然看起來不老,卻想要更緊緻一些,比方說做表情時,臉上會出現紋路,或是漸漸生成的法令紋,一樣可以透過電音波拉提進行保養或改善鬆弛。 ▲醫美診所院長王玉璋 電波拉皮、音波拉提有何不同? 王醫師說明,電波拉皮指的是利用電磁波以每秒震動600萬次的高頻電波,加熱刺激皮膚的皮下組織,並針對皮下的「淺、中層的組織」達到緊實。而音波拉提,則是利用高能量的超音波,透過超音波聚焦、點狀式施打,可以達到比電波拉皮「更深的筋膜層」,而筋膜層是關鍵,因為當筋膜層的膠原蛋白流失,才會使臉部下垂鬆弛與法令紋加深。 王醫師表示,近年來音波、電波儀器推陳出新,雖然基本原理不變,但Q+音波拉提   優化了能量輸出,可以精準施打在作用點上,既無痛也沒有修復期;探頭也多樣化,除了可以針對眼周、雙下巴、輪廓線,還可以運用在身體上,例如大腿、膝蓋、腹部,甚至是腰間贅肉等。IG電波則是結合「鳳凰電波」的優點並做改良,能量輸出變得穩定,痛感也大幅降低,讓客人接受度變高。 QG電音雙波皮下深、淺組織都能拉提 現今流行將Q+音波和IG電波,結合成為QG電音雙波,王醫師表示,音波機器問世後,將兩種機器結合進行電音波複合治療,同步作用於不同深度的組織。兩者可在同一天施打,但王醫師提醒,醫師經驗很重要,要控制好電波、音波的強度,不然容易起水泡,或是造成組織受傷,甚至因能量太強,反而導致臉頰凹陷。 針對經濟狀況還不是很有餘裕的小資女,王醫師表示,可考慮美容療程,透過美容儀器先將臉上進行深度清潔、亮白與保濕,若客人某些部位較顯鬆弛,可針對特定處進行電波或音波拉提,不需要做到全臉亦是經濟實惠的方式。而對於上班忙碌或需要顧家庭的熟齡女,現在的QG電音雙波,只要一個午休時間就可以完成,且沒有傷口、無恢復期,達到「午休美容」的效果。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752

雲端醫護助力糖尿病治療 血糖管理更即時

雲端醫護助力糖尿病治療 血糖管理更即時#健康醫療網

2021-11-01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如何穩定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課題,但現代社會生活忙碌加上飲食普遍高糖、高油脂,又受到肺炎疫情影響,許多患者因為不敢前往醫療院所回診而中斷治療,在血糖控制上也越發力不從心。所幸,拜科技進步之賜,患者可以透過手中的智慧型手機與醫護團隊即時互動,隨時掌握血糖狀況。 雲端平台即時溝通 血糖管理一機就通 糖尿病治療權威謝明家醫師表示,落實血糖監測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關鍵,現階段發展出智慧控糖APP可以讓患者、家屬、醫療團隊清楚掌握血糖治療狀況,患者透過手機中的智慧控糖APP將血糖監測、飲食紀錄、藥物劑量等數據上傳至雲端平台並彙整成個人化的報告,醫療團隊可以根據數據發現血糖問題並即時與患者溝通討論,也能視情形提供藥物調整建議,實現糖尿病照護的個人化及數位化管理,醫病溝通更加順暢,也更容易達到血糖的控制目標。 ▲糖尿病治療權威謝明家醫師 智慧裝置輔助胰島素使用 改善血糖治療成效 今年(2021年)適逢胰島素問世的100周年,謝明家醫師說明,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救命藥物,過往患者在胰島素使用上經常因為未按照醫師指示劑量施打或是注射方式與位置錯誤等問題影響血糖治療成效,如今在智慧裝置的輔助下都有辦法獲得解決。 舉一名正在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為例,他每天施打2-4次胰島素,但空腹血糖卻高達428mg/dL,經醫師以視訊教導修正他使用胰島素的技巧並透過雲端平台紀錄血糖數值與飲食紀錄,加上搭載藍芽功能的智慧胰島素注射裝置監測胰島素施打劑量是否正確,一週後空腹血糖即順利控制在121 mg/dL,期間也未發生過低血糖副作用。 血糖管理基本功:制定治療目標與落實血糖監測 患者以往遇到問題無法與醫療團隊即時溝通,不僅容易中斷治療,也難以達成血糖控制目標,如今血糖管理在雲端平台與智慧裝置的輔助下補足慢性病治療的缺憾,讓糖尿病照護具備即時性、連續性、互動性。謝明家醫師也提醒,患者務必與醫師溝通制定治療目標,也應落實血糖監控以確認是否達成目標,現階段可使用智慧控糖App與醫師進行更即時、個人化的控糖計畫。若服用口服藥物仍無法改善血糖控制狀況時,應與醫師討論,評估是否需要以胰島素及早介入。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766

搶救腦中風新招!顱內動脈取栓術爭取黃金治療時間

搶救腦中風新招!顱內動脈取栓術爭取黃金治療時間#健康醫療網

2021-10-29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一名45歲的工程師,日日處在高壓的環境下工作,熬夜、飲食不規律早已成為常態,使他年紀輕輕就有三高問題,平時就算提早下班回家,也總是躺在沙發上發懶,也沒有運動習慣。在某次上班期間突然「啪」的一聲暈倒在桌上,嚇得同事緊急將他送醫急救,就醫後才發現原來是急性腦血管堵塞。醫師表示,像上述患者急性缺血性中風發作,若沒及時送醫,錯過黃金治療期,其治療則會變得相當棘手。  手腳無力、說話困難  這些中風潛在徵兆莫輕忽!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醫學影像科李喬華醫師提到,腦中風一直位居台灣地區十大死因的前四位,但許多民眾仍然缺乏對急性腦中風急性治療的認識。腦中風主要分為兩類,約8成屬於腦部血管堵塞的「缺血性中風」;另有約2成為腦部血管破裂的「出血性中風」,老年人、男性、抽菸者或有家族史者為高危險群。主要症狀為嘴歪眼斜、單側肢體無力或麻木、口齒不清或說話困難、意識昏迷、記憶喪失、吞嚥困難等。   「顱內動脈取栓術」爭取更多治療時間窗  「Time is Brain時間就是大腦」,搶救急性腦血管阻塞的首要任務,就是儘速將阻塞的血管打通搶救尚未死亡的腦細胞。李醫師表示,缺血性中風的標準治療「黃金三小時」,是在症狀發作後3小時內經由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幫助溶解血栓。對於大血管中風,另一種治療方式「顱內動脈取栓術」可以為腦中風患者爭取更多的黃金搶救期,延長至6-8小時的治療時間窗,並且提升血管打通率,年紀較大或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患者也可接受治療。  掌握FAST口訣  控制三高、戒菸是預防中風關鍵 同時李醫師呼籲,應牢記FAST口訣,以辨識中風初期的重要症狀,把握「黃金搶救時間」。另外可藉由運動、飲食與生活型態的改變。李醫師也提醒若有三高的患者,應定期檢查並控制,以降低急性中風發作風險。曾經中風的患者,請務必規則服藥、定期回診、規律運動及戒菸,有動脈狹窄者進一步接受檢查與治療(如支架置放),才能預防中風再度復發。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753

經濟部加速智慧醫療發展促成AstraZeneca落地助攻臺灣生醫產業

經濟部加速智慧醫療發展促成AstraZeneca落地助攻臺灣生醫產業#健康醫療網

2021-10-29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 早在20年前,「智慧醫療」的概念已經悄悄在各大醫院裡面萌芽了,近年來,隨著資通訊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物聯網、雲端運算、大數據、AI人工智慧,甚至區塊鏈、5G網路等最新科技逐漸走入醫療領域,智慧醫療的R&D和應用已成趨勢,例如大量紙本病歷數位化、醫療工作流程線上化、以人工智慧協助醫療診斷與照護,醫療逐漸走向智能化。 經濟部技術處連結跨領域能量  以技術解決臨床最迫切的需求 隨著2030年超高齡社會來臨,醫療需求將大幅增加的情況下,政府帶頭推動智慧醫療,經濟部技術處簡任技正戴建丞強調,智慧醫療對臺灣社會發展有其必要性!ICT(資通訊科技)和精密機械是臺灣的優勢產業,藉由這兩個產業的能量,將使醫療轉型切入智慧醫院和智慧醫療更為順暢,技術處將針對醫院內最迫切的臨床未滿足需求,以軟硬整合策略連結各界跨領域能量,協助發展創新解決方案,提供國內醫療機構建構下一代智慧醫院的藍圖。 科技促動醫療「微型化」 提供醫療人員最佳的武器 戴建丞指出醫材另一個發展前景「微型化」,醫療已逐漸走出醫院去中心化,居家照護和遠距醫療的需求快速攀升,在醫療器材的發展上,朝向便攜、易於使用、輕量化、低功耗、高靈敏度、多功能的設計,其微型多功能醫材若能塞進「一卡皮箱」中,讓醫療人員帶著在偏鄉或海邊小鎮”趴趴走”(台語),醫療覆蓋率將更為完整,直接受惠偏鄉居民,實現「以病患為中心」的目標。 技術處以開發具前瞻性、關鍵性及跨領域的產業技術為己任,投入各種微型化醫療器材的開發,尤其在後疫情時代,數位科技在工作、生活、醫療保健中將愈來愈重要。透過輕量化設備,協助居家、機構、偏鄉及離島等的醫護服務應用驗證,從機構內走向機構外,從線下走到線上,從城市走向偏鄉,從定點走向行動,從醫療走向預防,將大幅提升醫療效益,並降低醫療成本。透過共通的平台串聯醫療院所,在都會及偏鄉同步測試,預計提供醫療人員最佳的武器,現已開發出慢性傷口照護、超音波檢診、牙周照護等智慧醫療服務,是長照、居家和遠距醫療照護的解決方案,現行也都具備現有給付模式,民眾不需自費即可使用。 AZ在臺成立首座未來醫療實驗室  助攻臺灣生醫產業 經濟部技術處在2020年11月,攜手產官學研醫,打造出臺灣第一個「TIBIC生醫產業跨域整合實驗場域」(Taiwan Integrated Biomedical Industrial Center),整合科技與醫療來縮短智慧醫療產品上市時間,吸引國際知名的生醫業者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率先投入,成立首座「未來醫療實驗室」,首波布局以健康肺為主題,打造全病程解決方案,未來也將逐步擴大到心血管和癌症等其他疾病領域。 戴建丞回憶,這段政府促成的佳話,其實可回溯至2018年,經濟部王常務次長美花(現為經濟部部長)率「臺歐雙邊投資技術合作訪問團」赴歐洲參訪時,就與AstraZeneca展開了新藥研發與數位醫療相關合作。而在2019年「臺瑞典經濟合作會議」,工研院在經濟部技術處的支持下,即與AstraZeneca展開合作迄今,透過工研院優異的科技研發能量,AstraZeneca看到醫療的另一種可能,而工研院結合AstraZeneca的商業創新策略與全球網絡,讓臺灣離世界舞台的距離更近一步! AstraZeneca以病患為中心,未來醫療實驗室以一站式診療創新合作模式,凝聚國內醫材廠商共同投入,打造智慧醫療生態圈,未來也將攜手國內生醫廠商,幫助臺灣生醫產業打入國際市場,共同推動醫材、新藥的研發與產業落地,進而推動智慧健康產業的跨域創新,讓醫療更精準、更智慧、有溫度。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761

標靶藥物治療早期基因突變肺癌降低復發率

標靶藥物治療早期基因突變肺癌降低復發率#健康醫療網

2021-10-28  健康醫療網/記者呂佳恆報導 肺癌不僅在台灣是主要癌症死因之一,多年來更位居癌症死因第一位,但究竟肺癌為何會一直威脅著國人的健康?林口長庚胸腔外科主任暨台灣肺癌學會理事趙盈凱醫師指出,主要因肺部沒有疼痛感覺神經,導致早期症狀不明顯,直到因病灶轉移到骨頭造成疼痛,或腫瘤過大壓迫至氣管出現咳血等現象才發現病症,使得大部分患者發現時都為時已晚,也因此造成肺癌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肺癌術後仍可能復發  醫:得接受術後輔助治療 早期肺癌目前治療仍以手術為主流方式,若能早期發現,腫瘤較小則可採以亞肺葉切除等根治型手術;趙盈凱主任解釋,雖手術效果最佳,但有些病患術後仍會產生復發,因此,對某些高風險族群,醫師會建議給予術後輔助治療。  術後輔助治療  有助提升5至10%存活率 趙盈凱主任提及,手術後的復發率,與病理期別嚴重度成正相關,臨床上,以1B的期別來說,復發率就有約三至四成,且腫瘤復發位置通常都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術後輔助化學治療能有效提升5至10%的存活率,雖有明確效果,但有部分患者無法做完完整化療,導致療效有限。 標靶藥物治療早期肺癌 針對可手術切除的早期肺癌患者,治療目標還是以降低病患復發,維持無疾病惡化為主,若發現腫瘤有EGFR突變,則可採以標靶藥物治療,近年來有許多研究已證實,使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做為輔助治療,能降低復發比例。趙盈凱主任說明,標靶藥物治療是針對患者腫瘤的基因突變點對症下藥,起初用於末期患者上,發現療效比化療來得佳,因此將觸角延伸至術後輔助治療,針對早期肺癌患者若開刀治療後確定腫瘤有突變,則可建議接受標靶藥物治療以降低復發率。 50多歲台商罹肺癌  標靶藥物治療控制病情 趙盈凱主任分享,臨床上,就曾有一名年約50多歲的台商,某次健檢時發現罹患肺癌,雖評估為早期肺癌,但因腫瘤偏大,加上患者術後無法配合接受化療,經建議採以標靶藥物治療,不需住院,透過服藥的方式以控制病情,目前這名台商病況穩定,維持正常生活。不過因標靶治療屬於新的醫療概念,健保尚未給付,對於患者可能有一定經濟負擔,因此接受治療前仍需經詳細評估。 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預防勝於治療,要遠離肺癌找上門,甚至降低肺癌死亡率,關鍵就在於早期發現,早期對症下藥;趙盈凱主任呼籲,目前已能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揪出早期肺癌,且根據研究指出,LDCT有助於降低20至25%肺癌死亡率。因此包括老菸槍、年齡介於50-80歲且有肺癌家族史,建議應接受定期LDCT檢查,醫師建議若發現家中成員小於50歲就罹患肺癌,則更應提前做篩檢,早期發現就能早期接受治療。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702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