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工研院跨界鏈結科技、生醫產業打造整合平台放眼全球市場

工研院跨界鏈結科技、生醫產業打造整合平台放眼全球市場#健康醫療網

2021-10-22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 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長照、慢性病、醫護量能等議題所面臨的挑戰只會更大。近年來,政府運用台灣科技和醫療的優勢,積極推動「智慧醫療」,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表示,早期都是由醫師自己建立醫療系統,但加入了科技、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後,透過整合資訊,可以達成精準醫療、化解量能不足的問題,而未來更要達到真正的醫療「人性化」。 實踐以「人」為本  是智慧醫療終極目標 智慧醫療人性化的模樣為何?彭裕民回憶起曾赴丹麥一間專門接生醫院,「那裡有兩倍大的寬敞走道、甚至連巡房都還得騎腳踏車。如果產婦想在家生產,只要在醫院的各項數據檢查都沒問題,助產士就到你家;想在醫院生產,還可選擇水中分娩。小孩出生了,中央圖書館還為之敲鐘慶賀,你看這是一個多麼快樂的國度。」 彭裕民進一步表示,因為懂得「尊重病人」,丹麥的孕婦、產婦都得到最完善的照護,從懷孕初期到中後期,透過資訊科技整合,可追蹤個人的身體檢查各項數值變化,醫護也能快速針對不同病人給予不同的照護模式。雖然丹麥的稅收高,不過正因費用昂貴,丹麥人更重視「預防醫學」,讓醫師第一步先進行更高階、人性化的照護,藉此降低急重症的發生率,更減少了未來照護的成本,彭裕民期盼臺灣有朝一日也能漸漸朝著「預防勝於治療」的理想邁進。 而在日本的照護機構,先進設備已不是重點,更著重於「整合病人的數據」,科技協助醫師即時判斷異常狀況,還能有更多的時間來服務病人。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長林啟萬表示,「如果所有病況數據、資訊、醫療技術和器材可以透過科技蒐集完整並應用,讓醫院真正的智慧化,醫療的效率才會提升。」而工研院期盼在臺灣提供更多科技技術平臺,協助醫療和產業整合在一起。 工研院、國際藥廠攜手推智慧醫療  讓MIT走入國際 台灣智慧醫療的進展,也必須走向國際化,林啟萬認為工研院居中扮演重要角色。經濟部在2020年11月成立「TIBIC生醫產業跨域整合實驗場域」(Taiwan Integrated Biomedical Industrial Center),吸引國際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簡稱AZ)攜手工研院,在台成立首座「未來醫療實驗室」,透過物聯網整合醫療,以病患為中心、以疾病旅程所設計的創新模式,而工研院提供創新的技術平台,包含疾病預防、醫療診斷、精準醫療、數位醫療等關鍵技術的研發能量,也提供學研機構、實驗場域、醫院及產業界的跨界鏈結能量。 林啟萬表示,台灣要提升生醫競爭力必須要透過建立一個整合空間與各界進行交流,工研院運用這個整合空間協助產學研醫等領域加速創新研發,因此,TIBIC場域打造出模擬斷層掃描室、檢查室、洗腎室、加護病房以及遠距戰情室等臨床場域。 彭裕民補充,工研院在當中的角色就是資訊的彙整,以及將醫院診療的判斷等進行結合,且透過工研院、醫療院所以及國際藥廠相互合作,使數據能做到最好的應用,並攜手從實驗階段走到模擬驗證「場域」,再從「場域」真正走到「醫療端」,造福醫生與患者。 彭裕民表示,AZ有很多國際經驗,此次合作是把台灣的經驗和國際做結合,互相學習彼此的強項,而AZ強項在藥物,工研院負責資訊整合、強化精準醫療,透過AZ國際大廠經驗以及工研院科技實力,為生醫產業帶來更大的能量,並走向國際化。 工研院在未來生醫領域的產業推動上,將持續發展創新科技,以台灣醫療優勢與ICT(資通訊科技)產業強項,應用5G、AI等數位科技,和生醫技術相輔相成,佈局防疫科技、智慧醫療和精準健康產業的技術外,也將進行跨域連結,建立成功應用模式,帶動台灣智慧醫療周邊產業發展,透過和國際大廠聯盟,以台灣品牌的概念,將臺灣智慧醫療產業行銷至全球市場。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686

檢測腫瘤基因變異晚期乳癌治療更有效率

檢測腫瘤基因變異晚期乳癌治療更有效率#健康醫療網

2021-10-21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醫師,您看我還能活多久?」「接受治療會不會好?會不會復發?」羅東博愛醫院醫療副院長暨腫瘤醫學中心主治醫師葉顯堂在門診中,常遇到乳癌病患很關心上述議題。他說,問題的答案往往因乳癌期數、亞型不同而有差異,尤其是PIK3CA腫瘤基因變異資訊,更有助擬定精準治療策略,對於晚期乳癌病患,這些訊息很可能就是延續生命、決定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 葉顯堂醫師分析,乳癌區分為管腔A型、管腔B型、標靶HER2(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型與三陰性等亞型,在台灣,這亞型大約占了7成,管腔型意味著腫瘤細胞為「荷爾蒙受體」(HR)陽性表現,第一線治療多為抗荷爾蒙藥物,不過在治療後3年內與7到9年間為復發高風險期,病患對於復發的憂慮常化為沉重的身心壓力。 了解基因變異訊息,精準掌握治療先機 為了掌握乳癌精準治療方向,醫師除了要了解病患的亞型類別,腫瘤基因變異型態也是重要參考指標。像BRCA1、BRCA2屬於先天致癌基因。另有其他基因變異也會左右乳癌風險。目前醫界熟知的乳癌致癌基因超過十個,像PIK3CA就特別受到矚目。 事實上,國外不少學者曾針對PIK3CA做研究,結果發現,荷爾蒙受體陽性、標靶HER2陰性的病患中,約40%帶有PIK3CA基因變異,且癌細胞容易對化療產生抗藥性,近年來,已發展出PI3K抑制劑標靶新藥,對於病患能產生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延續生命,也要兼顧生活品質 2019年,國際臨床研究SOLAR-1顯示,帶PIK3CA基因變異的病患在接受PI3K抑制劑標靶新藥合併抗荷爾蒙藥物後,腫瘤受到控制,平均疾病無惡化存活期達11個月。此外,葉顯堂醫師也留意到,雖有6成的用藥者產生高血糖副作用,或部分病患用藥後引發皮疹、腸胃不適與腹瀉等副作用,但只要提早治療、調整藥物劑量,問題便可獲得改善,病患對後續療程才不會抗拒,在生命延續的時刻,也才能兼顧生活品質。 談到PIK3CA基因檢測時機,葉顯堂醫師認為,當晚期乳癌病患的HR是陽性,標靶HER2為陰性,又對第一線治療產生抗藥性,便會建議做PIK3CA基因檢測,比較推薦的做法是抽取癌症組織進行「次世代定序」(NGS)或「即時聚合酶鏈反應」檢測(Real-time PCR)。若抽血檢驗血漿裡的癌細胞DNA,結果也會類似,原則上直接取癌組織做檢測會較為準確。 醫療照護團隊攜手,守護病患身心靈 另外,面對乳癌病患的重重身心壓力,葉顯堂醫師也與該院醫療照護團隊合作推行認知團體治療、正念減壓團體與活力學苑等課程,並邀請營養師加入照護團隊,讓病患在全方位的醫療與照護下可以擁有更健康的生活,且身心壓力也能充分釋放。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565

疫苗施打超便利知名車隊敬老愛心計程車台東也搭得到!

疫苗施打超便利知名車隊敬老愛心計程車台東也搭得到!#健康醫療網

2021-10-21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年統計,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達到總人口的14%,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老年人口比將成長到20%,等於全台有五分之一人口是老人,長照議題儼然成為政府施政重點之一。國內計程車業龍頭知名大車隊,由於車輛總數高達2.2萬台,成為各地方政府推動老人福利政策的合作首選,除了提供施打疫苗專車之外,更獲得台東縣政府合作車隊,提供銀髮族及身障朋友愛心計程車服務。 知名車隊為長者及身障人士提供服務  10月起擴大至台東 國內計程車業者龍頭知名大車隊,由於總車輛數2.2萬台,遍及全台,加上多達28種多元化支付方式,讓車隊成為各地方政府推動老人福利政策的合作首選。知名大車隊獲得台東縣政府指定獨家合作的車隊,10月1日起為銀髮族及身障朋友推出愛心計程車的服務,接送民眾施打流感疫苗、新冠肺炎疫苗。 響應各地老人福利措施  敬老卡折抵車資 知名大車隊持續響應各地的老人福利措施,成為全台最多「敬老愛心卡」配合的車隊。目前提供「敬老愛心卡」折抵計程車車資的範圍全台共有3縣市,包含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單趟車資最高折抵金額分別是50元、72元、85元。 現在更擴及服務範圍至台東縣,只要設籍並居住於該縣市,且年滿65歲以上或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的民眾,每月補助1,500點,持「臺東卡(博愛卡、敬老卡)」搭乘車隊計程車,單趟車資最高折抵72元;車資100元以下折抵36元,101元以上可折抵72元;以台東地區起跳價100元為例,如總車資為110元,折抵後僅需支付38元,提供台東地區長者與身障人士新的交通工具選擇。 防疫措施高規格  打造樂齡交通新日常 在防疫期間為使長者及身障人士用車更安心,知名大車隊提供全業界最高規格防疫措施,也提供多元叫車方式,不僅可透過電話預約告知使用「敬老愛心卡」、也可以路邊攔車,選擇有貼「敬老愛心識別車貼】的車輛、或者以APP從付款選項中點選「敬老愛心卡」進行叫車。並提供體貼乘車需求,APP確認叫車可選擇「收納輪椅」、「協助上車」或「不要休旅車」的選項,同時還有防疫及後疫時期廣受好評的「不聊天」、「空氣清淨」選項以及全台隨車配備酒精消毒瓶,提供長者與身障朋友安心的樂齡交通新日常。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666

換季皮膚乾、眼睛糊 眼科醫教你護眼拒當乾眼糊矇族

換季皮膚乾、眼睛糊 眼科醫教你護眼拒當乾眼糊矇族#健康醫療網

2021-10-20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天氣轉涼,許多人開始注重皮膚保溼,但也別忘了日常的眼睛保養,入秋後空氣中的濕度及溫度下降,除了身體各部位容易乾燥外,眼睛也容易產生乾澀、發癢、發紅等問題,新竹眼科診所蔡綉娟院長指出,季節交替期間,因眼睛容易乾澀、視力不清楚而前往就醫的患者明顯增加許多,千萬不要忽略這些症狀,當心成為乾眼糊矇族一員! 眼睛乾癢,以為是換季過敏?其實是乾眼疾病暗中作祟! 換季期間,眼睛容易乾澀、發癢等,不少人會誤以為過敏發作,但其實是乾眼疾病或過敏性結膜炎所引起!除此之外,氣溫變化大,人體的免疫系統也就容易產生問題,一旦免疫系統出現狀況,除了會影響身體各部位的發炎,許多人也會有眼睛乾澀的問題,主要原因多為免疫系統攻擊淚腺,淚水分泌異常,導致乾眼疾病的產生,這些都是季節轉換之際,眼科就診人數增加的原因之一。 面對這些因氣候所產生的眼睛不適,除了服用抗過敏藥物、正常規律作息外,醫師表示,正確的治療方式也是重點之一,倘若延後治療、使用錯誤方式緩解,都可能會造成乾眼疾病加劇! 眼睛補水真的有補對水?眼藥水、食鹽水、人工淚液哪種才對? 許多人面對眼睛乾癢、不適,總會想說:「用生理食鹽水沖掉眼睛表面的雜質、異物眼睛就不會癢或有異物感吧!」、「點一個涼涼的眼藥水,眼睛癢、血絲的問題都被解決了很方便!」這些日常的習慣,其實都是錯誤觀念,甚至會讓乾眼疾病的症狀加劇! 挑選適合乾眼疾病的眼睛保健品時,第一步便是了解眼睛的構造,眼睛的表面有一層薄薄的淚膜,主要的功能是保持眼睛的濕潤,防止水分流失,而淚膜又可以分為脂質層、水層、黏液層,所以治療乾眼疾病不只是補水而已,更重要的是讓淚膜穩定、脂質層正常分泌、強化鎖水。 了解生理食鹽水、人工淚液、開架式眼藥水的差別,我們可以從各個產品的成分、功效、補水效果去認識彼此之間的差異。 生理食鹽水的功效是沖洗眼表髒汙,只適合用在緊急的清理,過度使用反而會破壞眼表面的淚膜,導致水分更容易蒸發,乾眼症狀反而會加劇!而開架式的眼藥水,大多是透過血管收縮劑去減少血絲的產生,蔡醫師也表示,眼睛發紅有血絲其實是在釋放警訊,如果使用這種方式去壓抑,不僅沒有達到緩解,反而會延後後治療,造成眼睛不適的情況惡化! 人工淚液除了補水外,更重要的是能夠修復眼表面的細胞讓讓淚膜更穩定,保護水分、穩定油脂分泌,除此之外,添加鎖水因子也能夠延長淚水在眼表面停留的時間,同時達到「鎖水」、「補水」、「安全」三項保護,讓眼睛水亮不乾澀。 乾眼症狀千萬別輕忽,眼睛保養從日常開始落實! 近年來,生活型態的轉變,乾眼疾病成為許多人的困擾,除了減少3C產品的使用時間、睡眠充足、作息正常外,更重要的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許多人都是因為自我誤判,導致眼睛乾澀問題惡化。 蔡醫師也提供幾項可以從生活中簡單判斷是否罹患乾眼疾病的方式,除了乾澀、異物感之外,有時看文件時視力不清楚、晚上眼睛容易乾澀、眼睛表面三點鐘及九點鐘方向有較多血絲產生,都有可能是乾眼疾病悄悄找上門!除了即時就醫治療外,也可以諮詢醫師使用人工淚液,養成固定使用習慣,讓鎖水、補水雙管齊下,眼睛乾澀不再是日常煩惱,輕鬆告別糊矇族。 新竹眼科診所 蔡綉娟院長 【醫師簡歷】 國泰醫學中心 眼科主治醫師 新竹國泰醫院 眼科主治醫師 鑫明聯合診所 眼科主任 臺北市立仁愛醫院 眼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眼科專科醫師 愛爾康 糊矇族的好夥伴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604

古代人罹癌怎麼治療?帶你窺探中醫治癌症的秘密

古代人罹癌怎麼治療?帶你窺探中醫治癌症的秘密#健康醫療網

2021-10-20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 癌症病人通常尋求西醫的治療,但回溯到古代,中醫針對癌症會如何診斷以及治療呢?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骨傷科主任王健豪表示,西方醫學有微觀的觀念,會利用病理切片、顯微影像等方式來診斷癌症,但中國古代沒有顯微鏡,看不出細胞病變,因此在中醫理論上,只要出現腫塊或硬塊,都認為是「癌」,並以「痰瘀」及「毒邪」兩者來區分是因身體代謝機制不良引發癌症,還是因外在病毒感染而罹癌。 Q:在中醫的理論當中,癌症的定義是什麼? 中醫的理論當中,強調五臟六腑平衡的觀念,氣血必須調和、能量流動必須順暢,不過一但身體的平衡被破壞時,就會產生病變,王健豪表示,古代認為體內不正常的物質都稱為「痰」,原本身體應該要能正常將廢物代謝出去,但如果沒有順利排出廢物,日積月累之下,就會變成「痰瘀」,進而產生腫瘤、癌症。 至於「毒邪」,王健豪表示,例如鼻咽癌,是因EB病毒感染而造成,這可以視為「外在條件」,因此中醫會認為是「毒邪」的一種,或是石綿導致肺纖維化,進而進展成肺癌,也可稱之毒邪。「毒邪」和「痰瘀」分別可以獨立產生癌病變,也可以是因這兩大因素結合在一起而導致細胞癌變。 Q:如果古代人罹癌,中醫會如何進行治療呢? 王建豪表示,中醫是以「辨證論治」為主,當一位病人的體內平衡被破壞了,中醫會針對其臨床表現,以及病人的體質或生活的環境,開對應的藥物。而西醫是可以做到組織切片、分子結構,並研發相對應藥物毒殺細胞。 Q:癌症若單純用中醫治療成效如何? 王健豪強調,「現在西醫診斷、微觀非常厲害,我不建議用純中醫治療癌症,旁邊有很厲害的武器,為什麼不用?」但話又說回來,西醫以往需要進行侵入性治療,或是化療、電療,會讓病人身體承受不少副作用、不舒服的感受,因此中醫在癌症治療所扮演的角色,是協助身體維持平衡、並改善這些難受的副作用。 「西醫外科手術將癌細胞摘除、清除,但畢竟癌症都是日積月累下來的結果,病人的體質環境還是沒有改變。」王健豪說明中醫會針對病人體質進行改善,例如罹癌病人通常氣虛、氣不足,要想辦法補氣推動能量,或是體質太濕了,水分無法正常代謝循環,導致體內累積許多廢物,中醫會以此改善體質環境。 中西合療癌症 中醫強調補氣、健脾胃改善體質 癌症病人總是病懨懨的,整體來看是「元氣很虛」,其實很類似西方的「免疫力」,不過,中醫也發現癌症腫瘤(病灶)部位的氣卻很「旺」,到底要不要補元氣?王健豪表示,目前還是以補元氣為主,以宏觀的概念來說,要幫助病人整體氣血流暢,若本身「氣」的力道不足,就沒辦法化瘀。 但氣,怎麼來?中醫理念:「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王健豪表示,其中的腎並非單指腎臟,指的是「腎氣」,這是生命的原動力,且當父精母卵結合時,就已經決定了先天的體質,有人天生就是氣虛,但是後天可以補充,尤其以強調消化功能的脾胃之氣,王健豪表示在診治病人時,會讓病人的腸胃系統好一點,主要讓排便順暢,而病人化療也會導致腸胃粘膜等等的傷害,中醫的強項在於調整腸胃功能,中醫介入後可幫助癌症患者強健體質,在西醫治療過程中降低副作用的難受。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652

國際醫療展圓滿閉幕台灣紡織廠商跨界成亮點

國際醫療展圓滿閉幕台灣紡織廠商跨界成亮點#健康醫療網

2021-10-19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021年「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今(10月16日)於台北南港展覽2館圓滿閉幕,雖國際買主因邊境管制無法來臺,主辦單位外貿協會為協助參展廠商開發國際商機,展覽期間促成17國,共63場次國際視訊採購洽談會,其中包含韓國醫療器材產業協會(KMDIA)首次組成韓國館展出的6家韓商與臺灣15家業者對接,促進國際商貿交流。 台灣製衣業者參展 醫療服飾也能機能、時尚、環保 今年台灣區製衣工業同業公會首次攜手6家臺灣指標製衣業者參展,例如 : 崑洲實業展示於疫情期間推出的品牌Quadrant,以色彩繽紛的各式口罩、防護衣來回應新生活型態之穿著需求、皮耶洛實業則展出旗下品牌paqqo,為兼具安全與舒適的醫護人員專業服飾,另興采實業展出運用高階防水透濕機能布料所開發的隔離衣等,向參觀者展現醫療服飾也可以兼具環保與時尚,為展場中的一大吸睛焦點。 此外,竹科管理局今年帶領8家醫材新創團隊、南科管理局也帶領7家業者參展,展現了臺灣從北部資通訊產業供應鏈,到南部精密機械及金屬材料聚落,所帶動醫療科技廊道的業者實力。 醫療跨產業會議 著重科技、趨勢、新創 展覽期間亦辦理多場精彩活動,包含「智慧醫療及照護論壇」、「鏈結國際、共創美麗–美力新世界國際研討會」、「2021傳染疾病防治下智慧醫療產業策略發展會議」,以及展覽最後一日的醫護人員「不織布創新產品應用發表會」。「智慧醫療及照護論壇」著重Tech(科技)、Trend(趨勢)、Startup(新創)三大醫療議題,加速醫療產業與各領域之間的跨域對話,三場次吸引超過260人現場參與,同步線上直播觸及86,000人次觀看;不織布公會輔導理事長邱正中則表示,期望增進業界交流,讓不織布產業與醫護產業更加蓬勃發展,增加產品競爭力。 為提升臺灣廠商國際曝光度,外貿協會今年於實體展覽期間同步辦理虛擬展至10月21日止,持續延伸商機與效益。截至16日線上攤位的參觀次數達到26,150次,前五大買主國分別為泰國、中國、印度、日本、印尼。醫療展明年將於6月16日至18日舉行,相關報名資訊預計年底公告,展覽相關資訊歡迎至官網查詢: 展覽官網:https://www.medicaltaiwan.com.tw/index.html。 虛擬展:https://virtual.medicaltaiwan.com.tw/zh-tw/index.html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658

親熱被嫌「防空洞」!「極限凱格爾」治療新招

親熱被嫌「防空洞」!「極限凱格爾」治療新招#健康醫療網

2021-10-19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俐綺報導 女性十月懷胎不易,產後照顧孩子日夜勞累,更有許多人面臨漏尿、頻尿、夜尿問題;有的與另一半親密開機,覺得感受不如以往,甚至影響夫妻感情。這些其實都與「盆底肌鬆弛」有很大關係,若輕忽錯過治療時機,不僅影響生活品質,嚴重甚至會造成骨盆底器官脫垂,需要手術治療。凱格爾運動可以改善骨盆底肌,不過必須持之以恆才能有些微改善,因此高能量聚焦磁能科技應運而生,能在短時間內收縮上萬次,又被稱為「極限凱格爾」。 漏尿怕怕!29歲「盆底肌」開始退化 婦產科醫師賴靜怡說明,盆底肌是在骨盆底深處,像吊床一樣支撐住骨盆底器官,包括膀胱、子宮、陰道,以及直腸;產後婦女大多因懷孕重量壓迫使得骨盆肌鬆弛弱化,無法發揮原有力量,而出現程度不一的漏尿或夜尿、頻尿現象。 「骨盆肌鬆弛」雖說男女皆會發生,然而對女性影響更大;根據研究顯示,女性29歲盆底肌就開始退化,45歲至55歲,因更年期賀爾蒙影響更加顯著。賴靜怡提到,女性常認為這些症狀是產後或更年期現象不在意,但隨時代進步,休閒娛樂選項變多;當健身運動不能做大動作、出門不能遠行、不敢看電影、性生活不滿意,直接影響生活品質,這現象也就成為問題,尤其許多女性因此護墊不離身,也大幅提升泌尿道或陰道感染風險。 親熱被嫌「防空洞」!媽媽心情Down谷底 賴靜怡醫師提到,曾有一位30歲產後媽媽前來門診哭訴,因為產後兩個月她前往健身,亟欲恢復往日曼妙身材,但因為盆底肌鬆弛嚴重,上有氧課程時根本不敢作大動作,一跨腳就漏尿,讓她十分困擾不敢上課,喪失自信。還有媽媽覺得生完孩子整組「壞了了」,除了尿失禁,親熱時還被另一半直接批評「防空洞」,性生活不美滿讓她痛苦萬分,性致全無導致夫妻失和。 賴靜怡醫師說明,女性與另一半親熱時,需要倚靠骨盆底肌肉夾緊達到互動的愉悅感,若是肌肉失去力量,就會產生鬆鬆的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過去我們可透過傳統「凱格爾運動」來訓練骨盆肌,但這塊肌肉具特殊性,使得自我訓練不易,成效難以彰顯,也讓女性選擇忽視問題。 「極限凱格爾」治療新選!助女性找回自信 由於現代人忙碌,傳統凱格爾運動耗時耗力,賴靜怡醫師提到,最新治療選項為透過「高強度聚焦電磁」,來帶動骨盆肌的收縮,透過治療座椅的極限訓練將肌肉能力增強,聚焦在骨盆底肌肉,在短時間內達到超過12000次的肌肉收縮,因此也被稱為「極限凱格爾」運動。 現代女性生活忙碌,這樣的治療透過每次28分鐘短時間高強度的訓練,甚至能坐在治療椅上邊滑手機、看書,實在是懶人福音;同時治療電波有強弱區分,能夠針對患者適合程度調整,目前臨床研究顯示,三周六次療程可維持半年至一年,患者與醫師須密切討論感受與成效,找到適合的療程建議。 賴靜怡醫師也提到,這類非侵入性治療,無須麻醉也較手術安全,治療後可能會有肌肉痠痛感,只要如運動後緩和休息,大約1至2天就可緩解。最重要的是提醒大家,孕婦及裝設心律調節器或其他金屬物品者,並不適用本產品,就醫務必確實告知醫師,找到最適當的治療方式。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577

子宮肌腺症作祟女大生痛到哭喊想摘子宮

子宮肌腺症作祟女大生痛到哭喊想摘子宮#健康醫療網

2021-10-18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2歲的小佳(化名)長時間受子宮肌腺症所苦,每個月經期不僅嚴重經痛還伴隨經血過多,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求診時竟哭著求婦產科醫師幫她把子宮拿掉!醫師考量到她年紀輕輕,未來仍可能有生育計畫,僅先協助施打停經針緩解症狀,然而停經針療程最多持續6個月,療程結束後又開始疼痛,回診時拜託醫師把子宮全切除,減緩疼痛症狀,經過醫病溝通後,小佳接受醫師建議,使用新型口服黃體素接續治療,經過長期持續用藥,不但穩定控制病情且大幅改善經痛症狀,找回屬於她的美好生活,現在更是擁有3個孩子的幸福媽媽。 子宮肌腺症好發於生育年齡  嚴重可能導致不孕 義大大昌醫院院長暨婦產部主治醫師張基昌醫師表示,子宮肌腺症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當子宮內膜跑到卵巢時,稱作巧克力囊腫;若子宮內膜異位到子宮肌肉層,則形成子宮肌腺症。目前子宮肌腺症發生原因尚無定論,但可以確定與女性荷爾蒙息息相關,好發族群通常為育齡的女性,而多數患者會在月經時出現嚴重經痛,甚至有非月經週期的疼痛、經血過多、月經不規則及性交疼痛等症狀,甚至會因為內膜異位到卵巢以及子宮肌肉層,影響卵子品質或產生子宮不正常收縮,導致不孕症。 子宮肌腺症復發率高  長期控制是關鍵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生殖醫學科主任蔡英美醫師說明,由於子宮肌腺症的病灶散佈在整個子宮肌肉層,即便透過局部清除病灶,也不容易清除乾淨。若要進行全子宮切除,則需考量患者日後生育需求及心理狀態,因此術前醫病必須進行良好溝通。對於晚婚晚育有生育需求的患者,目前建議患者先透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治療,不僅能改善經痛症狀,同時也能保留患者生育能力。 張基昌醫師補充說明,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接受藥物治療時,也要注意藥物副作用,像是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能會引起腸胃道不適;而雄性素則容易出現長毛、長痘痘或聲音變粗等雄性化特徵,另外荷爾蒙拮抗劑可能有熱潮紅及骨質疏鬆等類似更年期的症狀。新型口服黃體素相較其他藥物來說,副作用較輕微,長期用藥安全性也相對提高。 醫病建立良好溝通  定期回診避免疾病復發 蔡英美醫師呼籲,女性患者若平時就有經痛困擾,經期不穩定或下腹部有下墜感等疑似症狀,應該積極尋求專業婦產科醫師診斷,與醫師討論,並考量未來是否有生育計畫,再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張基昌醫師也提醒,子宮肌腺症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應該定期回診追蹤,唯有與醫師良好的溝通,並遵循醫囑,才能避免疼痛再度找上門!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163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