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MIT品質掛保證! 台灣製藥走出國際

MIT品質掛保證! 台灣製藥走出國際#健康醫療網

2019-10-28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台灣產學名藥 撐起健保一片天 藥廠研發、生產的新藥,各國核准上市後,會有20年的專利期,稱為「原廠藥」;過了專利期,各藥廠都能生產同成分、同劑型、同療效的藥品,稱為「學名藥」。根據統計,台灣產學名藥佔健保70%用量,金額卻只佔23%,對健保財政貢獻重大。台灣製藥已經達到國際水平,外銷包含美國等85國,跨足國際社會,高端藥品品質加上具有競爭力的價格,顯示MIT製藥將更加發光發熱。 台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蘇東茂理事長指出,學名藥有分進口的跟國產的,進口學名藥都只是書面審查就進來了,國產的還需要經過實地查廠,審核方式更嚴格,所以在品質上高下立判。國產藥品如果出了什麼問題,第二天食藥署的稽查人員馬上就會到藥廠去實地審查,但是進口的藥品卻無從比照辦理。 蘇東茂理事長說,不管是醫師、藥師、媒體記者,都應該對國產藥品多了解,因為專業人士對國產藥品有更多掌握,將對推展國藥形成一股助力,也避免在藥品出狀況,未釐清來龍去脈就將矛頭率指向國藥,且台灣製藥嚴格依據PIC/S GMP規定,若有任何狀況就會馬上就啟動藥品回收機制並銷毀。 比日韓更先進?! 台灣加入PIC/S榮獲國際認可 台灣在1982年就頒布優良藥品製造標準(GMP)規範製藥業,隨著製藥水準不斷上升,2013年更是率先日韓,成為第四十三個「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PIC/S)會員,意味著台灣製藥合乎歐美澳等國際規範。近期,台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帶領醫界、學界到本土藥廠參訪,藥品品質把關看得到。 出席參訪的博愛醫院許博文副院長表示,基於國家緊急需求,藥品產製的本土化是必要也是必須的,而且勢在必行,不但能促進國內低用藥成本,還能讓相關研發技術有所提升,進而增進國藥的水準;且國內廠商都有PIC/S的廠商認證,所以在品質上面醫界非常有信心。期盼在地藥廠與在地的醫療機構能有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為台灣民眾的健康貢獻心力。 藥品容器、配送過程有影響 本土廠商嚴謹把關! 藥品容器與配送過程會影響藥品質量,在台灣,藥品優良運銷作業規範(GDP)就有完整規定,勢必讓藥品質量做最嚴謹把關,像這家藥廠,從藥品容器、包材,到配送過程中的溫濕度嚴控更是不在話下。 台灣本土藥廠代表白友烺總經理強調,所有台灣製藥公會成員所生產的藥品,都符合國際規範,從PIC/S GMP的原料來源,到配送過程GDP,對配送途中的溫控、物流管制,都已接軌國際。 白友烺總經理說,在南投信義廠,他們的塑膠廠就是唯一目前通過台灣GMP的容器包材,並有ISO15378,對所有容器品質參數都有完整性的要求。另外,最近跟經濟部科專合作的WMS(倉儲物流管理系統),也就是物流配送的軟體跟MES(製造執行系統),E化生產,整合跟大數據的分析,最終目的是要走向AI智慧生產。 台灣藥廠已經達到國際水準,藥品查驗登記及製造相關法規都與國際接軌,國產藥品品質符合國際規格,且具有外銷實績,顯示台灣製藥水準受到國際肯定,民眾對MIT也該更有信心。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952  

國際神經重建權威 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獲醫奉獎

國際神經重建權威 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獲醫奉獎#健康醫療網

2019-10-28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如果說醫療人員是『聞聲救苦』,那麼在接觸了解澎湖的醫療環境後,就更激起了我『聞聲救更遠、聞聲救更苦』的決心。」第29屆醫療奉獻獎於26日舉行頒獎典禮,獲得殊榮的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不但以脊椎神經及臂神經重建醫術「杜氏刀法」享譽國際,更每月至澎湖義診,並將帶領義大醫療團隊深入蘭嶼,還預計幫助南迴醫院成立醫療團隊,從澎湖串聯至蘭嶼,建立「偏鄉醫療廊帶」。 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 每月澎湖義診顧病患 第29屆醫療奉獻獎,今年共計8位仁醫獲得「個人醫療奉獻獎」,其中一位就是被世界手外科學會推舉擔任「臂神經叢手術世界領袖」的杜元坤院長,他譽滿杏林的故事早已遍跡全球,每月飛至澎湖義診善行更是為人所樂道。 8年前澎湖一位歐姓男子因車禍,導致手臂無法正常活動,看遍許多澎湖及台灣的醫生都治療未果,直到接受杜元坤院長三次手術才逐漸康復。歐先生說,手術出院後需定期回診,但每次從澎湖到高雄看診來回一趟,耗時又耗財;後來杜院長每月到澎湖義診,不僅大大減輕負擔,而且杜院長更把他當作家人般盡力使其痊癒,出院後也一直關心復原進度,令人感到窩心。 另一位顏先生也說,他因為騎車自撞,導致臂神經叢斷裂,完全無法舉起癱瘓的手,也被杜院長醫好了;而且院長至澎湖義診時,看到偏遠離島竟是使用傳統人力手推車接駁病患,感到很不忍心,於是發願捐款,捐贈了兩輛醫療救護的交通接駁車,提供給當地的民眾看病使用,對於澎湖本島與偏鄉離島的貢獻不遺餘力。 至於十多年前被重達20公斤的大鐵籠,從五樓落下砸傷頭頸的李先生,不但被醫院六度發布病危通知,卻也因頸椎嚴重受傷造成癱瘓;壯年時突然無法自由行動,還要照顧兩名年幼的子女,心力交瘁的他一度對人生充滿絕望。 直到因緣際會下,杜院長每月到澎湖時一直鼓勵他,於是決心接受脊髓重建手術,不但改善新陳代謝,四肢不再腫脹;原本連坐椅子都需要攙扶才爬得起來的他,現在只要自行施力就能站起,可靠著助行器可以四處自由行動,生活品質大幅改善,也重新看見人生希望。 「杜氏刀法」享譽國際 救回肩難產嬰兒手臂 此外,杜元坤院長也屢屢在國際間創造奇蹟。今年3月,他就利用神經繞道手術來治療因為肩難產而被拉扯斷裂的手臂神經,讓年僅3個月大的嬰兒手臂功能成功康復;這不僅是國際神經重建的創舉,也是讓原本手臂神經損傷被宣布放棄的病人能被治癒,更讓許多因傷脊髓癱瘓的人看見希望。 助成立南迴醫院醫療隊 建立偏鄉醫療廊帶 除了以醫術幫助患者,杜院長還想要達成一個「台灣無癱瘓,世界站起來」的遠大目標;杜元坤院長發下宏願,除了澎湖義診外,義大醫療團隊也已經接下臺東離島蘭嶼的偏鄉醫療服務,接下來還要幫助南迴醫院成立醫療團隊。 杜元坤院長已經在執行計畫,將率領義大醫療團隊從高雄延伸至更南台灣,接續到東臺灣,形成一條帶狀偏鄉醫療服務路線;涵蓋地區從澎湖,高雄,屏東、南迴、台東再至蘭嶼等醫療資源缺乏的地方,建立完整的「偏鄉醫療廊帶」,讓民眾都可以接受到完善的醫療照護,為偏鄉醫療奉獻最大心力。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964  

半夜咳不停竟因胃食道逆流合併鼻涕倒流 中醫針灸迅速解決

半夜咳不停竟因胃食道逆流合併鼻涕倒流 中醫針灸迅速解決#健康醫療網

2019-10-28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半夜睡覺咳不停,睡眠品質大打折扣,工作效率大降,看耳鼻喉科卻找無原因,小心是非典型症狀的胃食道逆流!臨床上就有胃食道逆流合併鼻涕倒流患者,常因咳嗽掛急診,打針吃藥無效;經中西醫整合醫師楊龍駿以針灸療法,用頭皮針搭配耳針與穴位注射,使胃食道逆流改善率達9成以上。 胃食道逆流 主因是賁門括約肌鬆弛 針對胃食道逆流病因,楊龍駿醫師解釋,主要是食道賁門括約肌鬆弛,可能是神經異常、賁門肌肉退化,有些人則因為生活作息不正常,暴飲暴食,或不明原因造成。典型症狀是火燒心,大部分是非典型症狀,且常被忽略,如喉嚨異物感、喉嚨痛、咳嗽、聲音沙啞、胸悶和背痛,「原因是胃酸逆流到喉嚨、呼吸道,刺激該處黏膜,引發咳嗽,嚴重時會滲入氣管恐引發吸入性肺炎。」 除非有明顯火燒心症狀,不見得能迅速揪出非典型胃食道逆流;楊龍駿指出,這類患者往往先去耳鼻喉科就診,診治無效才尋求腸胃科醫師,做完胃鏡才知道是胃食道逆流。不過,胃鏡主要用來第一線初步檢測,但診斷賁門括約肌鬆弛準確度不高,因此最新還有可吞式膠囊,放在下食道附近檢測酸鹼度。   海島型氣候  過敏性鼻炎人口眾多 過敏性鼻炎常會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的症狀,但也有為數不少的人有鼻涕倒流的問題。楊龍駿醫師指出,除了胃酸逆流至咽喉會刺激喉嚨之外,過多的鼻涕倒流也會引發咳嗽,尤其是兩者同時刺激時,咳嗽更是嚴重,必須針對兩者同時治療才能緩解咳嗽的問題。楊醫師的針法是可以同時治療兩者,改善咳嗽的療效非常顯著。 胃食道逆流難根治 中醫獨門針灸療法 針對胃食道逆流的治療,西醫多以制酸劑或胃酸抑制劑等藥物為主,但會有一些副作用,完全無法根治,而外科手術侵入性、風險較高,後遺症更多;楊龍駿醫師因此以針灸療法,用頭皮針搭配耳針,理論是用頭皮針刺激人體頭皮上對照的內臟反應區,再配合耳針加強治療,兩者相輔能有助加強賁門括約肌的鬆緊度,胃食道逆流恢復效果良好。 針對不同胃食道逆流症狀,針灸療法因人而異;不過,針對加強賁門括約肌的都大致相同,至於療效依病情程度而不同。楊龍駿醫師建議,視症狀嚴重程度,每隔2至3天治療1次,大部分治療4-5次就能明顯改善症狀,平均需1-2個療程(約10-20次針灸),而且只要好好保養,有持續追蹤的患者,近9成都沒復發,也不用再針灸。 「胃酸屬於強酸,若細胞長期被侵蝕,有細胞病變的風險,恐罹下食道癌。」楊龍駿醫師提醒,食道黏膜細胞長期反覆灼傷又癒合,產生肉芽組織,恐致食道狹窄,聲帶也可能受傷,若刺激神經,也會胸悶和背痛。 好好保養防復發 這些動作很NG 曾經有整天咳不停的病人來求診,楊龍駿醫師同時針對胃食道逆流與過敏性鼻炎施以針灸治療,病人在留針半小時之後,咳嗽症狀就改善了;此外,日常保養也很重要,楊龍駿醫師強調,生活作息正常,不要暴飲暴食(快急飽),飯後別劇烈運動,飯後別平趴睡。至於菸酒、咖啡、甜食等飲食,不會造成胃酸逆流,只是加重逆流,最主要病因還是賁門括約肌鬆弛;而且肥胖也不會造成胃酸逆流,主要是常久坐或褲子皮帶太緊,腹壓過高擠壓胃部,,易弄鬆賁門括約肌,「因此我不會限制病人飲食或減肥,照樣可以吃甜食、喝咖啡。」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43963

EGFR突變肺癌存活期15年來新突破 第一線治療新希望

EGFR突變肺癌存活期15年來新突破 第一線治療新希望#健康醫療網

2019-10-25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台灣肺腺癌患者中,約5成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可用標靶藥物治療。第一、二代肺腺癌EGFR標靶藥物治療約1年後,會逐漸出現抗藥性,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則為大約19個月會出現抗藥性。耕莘醫院胸腔內科主任王誠一指出,九月底歐洲腫瘤年會 (ESMO )最新發表研究,第一線治療使用第一代EGFR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可超過30個月,使用第三代 EGFR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超過3年。 EGFR突變成腫瘤 如大樓亂蓋成廢墟 何謂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王誠一主任解釋,EGFR是一種訊號接受器,當其接收到生長因子,會促使表皮細胞生長、複製。人體成長過程中,若生長訊號調控得宜,就能順利生長成人。「就像蓋摩天大樓,完工後,就不需要再吊鋼筋水泥。」 但是,EGFR突變後,接受器損壞,就算沒有接受到生長因子,細胞仍一直成長。「好像大樓蓋好後,工人還一直吊鋼筋水泥上來繼續蓋,最後就蓋成一棟廢墟。」王誠一主任如此比喻,因此EGFR突變的細胞會一直生長,最後長成腫瘤。 EGFR突變肺腺癌 EGFR標靶藥物成效佳 針對EGFR突變的癌細胞,早已開發出EGFR-TKI(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藥物,可抑制EGFR的酵素。王誠一主任解釋,「因為EGFR這開關壞了,造成生長訊號不斷傳遞,因此透過藥物,像鎖一樣把開關卡住,不要讓生長訊號開啟。」目前肺癌患者做病理切片時,都會進行基因檢測查看特定基因突變,其中約5成肺腺癌患者屬於EGFR突變,適用第一二三代EGFR標靶藥物治療。 第一二代EGFR標靶藥物治療成效良好,但大約一年後,腫瘤可能出現抗藥性,必須更換治療方式。但醫師強調,p53、Rb等其他癌症基因,都和腫瘤出現抗藥性的時間有關,抗藥性時機因人而異,也有患者治療8-10年都沒有抗藥性。 EGFR標靶藥物 一線治療新生機 「當肺腺癌患者出現抗藥性,原標靶藥物失效,腫瘤特性可能改變,出現新突變,建議再做一次切片。」王誠一主任提到,最常見的抗藥性突變是T790M,適用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 王誠一主任分享,有些患者使用第一、二代EGFR標靶藥物很成功,但1年後出現抗藥性,腫瘤開始變大,切片後發現屬於T790M突變。患者起初先接受化療,但因腫瘤仍惡化、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轉而選擇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改善治療成效和生活品質。 更有一名肺腺癌復發的患者,CEA癌症指數飆到2萬多(正常人不抽菸<3,抽菸<5),化療也降不下來。後來改用標靶藥物,癌症指數大幅下降快一半,肺部腫瘤幾乎消失,骨頭、肝臟的轉移腫瘤也相對變小,令王誠一主任印象很深刻。 不過,並不是每位病人都能檢測出T790M突變,順利接上第三代標靶藥物。目前國際最新治療指引除了第一二代標靶藥物,也納入第三代標靶藥物,可延長抗藥性出現的時間近19個月,根據九月底歐洲腫瘤醫學會年會(ESMO)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第一線治療使用第一代EGFR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可超過30個月,使用第三代 EGFR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超過3年.為肺腺癌治療帶來一線生機,是EGFR標靶治療發明15年來首度證實整體存活期突破三年以上。 EGFR標靶藥物怎選? 健康、生活、經濟要考量 至於肺腺癌標靶藥物要怎麼選?王誠一主任強調,醫師會盡可能將所有治療藥物給患者選擇,應多方考量健康、生活品質、經濟等因素後,再讓患者做出最適當的選擇。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757

火氣大?嘴巴一破再破難痊癒 竟是天皰瘡惹禍!

火氣大?嘴巴一破再破難痊癒 竟是天皰瘡惹禍!#健康醫療網

2019-10-25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嘴巴又破了嗎?老一輩的人常說,嘴巴破洞是因為「火氣大」,但真的是如此嗎?一名40多歲家庭主婦,口腔黏膜反覆破裂且身體出現多處破皮,長期就醫治療也未見改善,甚至常因感染而接受抗生素治療,困擾不已,幸好後來經免疫風濕科檢查,確診為「天皰瘡」,經適當治療一年半,皮膚狀況才逐漸好轉。 嘴破分顏色!表面偏紅色 小心「天皰瘡」提高死亡風險 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黃文男表示,口腔破裂的起因很多,一般咬破嘴巴的傷口屬於「鵝口瘡」,表面呈黃白色,幾天後即可自動痊癒。但若是嘴破部位表面呈現偏紅色、破皮狀,小心可能是特殊的自體免疫抗體攻擊皮膚表層導致的「天皰瘡」! 值得注意的,天皰瘡不僅造成反覆性口腔潰瘍,也會造成全身各處皮膚出現界線清楚的破皮。而皮膚是人體很重要的防禦系統,可抵抗外在的細菌,並具有保濕功能,一旦天皰瘡發作,皮膚喪失保護性,抵抗力變差,便容易造成感染、潰瘍和脫水,嚴重時如同重度燒燙傷患者,需進行包裹保護,甚至入住加護病房接受特別照護。 由於患部感染或脫水等症狀,及其可能導致的敗血症和心力衰竭等嚴重病症,研究顯示,天皰瘡患者的死亡風險比一般人高3倍。 找回穩定膚況! 天皰瘡治療武器聰明選 如何戰勝天皰瘡,找回健康呢?目前天皰瘡無法根治,但透過適當的治療,仍可穩定控制病情,降低復發和死亡風險。黃文男醫師表示,在治療上,過去以類固醇為主要選擇,但類固醇存在「有吃有效,沒吃沒效」的問題,且患者長期使用易有水牛肩、青蛙肚、月亮臉、骨質疏鬆、白內障等副作用。 然而,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近年天皰瘡的治療終於在生物製劑的加入後出現新曙光。試驗顯示,生物製劑可降低B淋巴細胞的抗體製造,抑制免疫反應,幫助9成天皰瘡患者達到疾病完全緩解的治療目標,且擺脫類固醇的使用。 半年內3次嘴破或身體破皮 天皰瘡警訊不輕忽 黃文男醫師強調,天皰瘡在各個年齡都可能出現,除具有遺傳因子的發作機率較高之外,環境、情緒和壓力等因子也都可能干擾免疫系統,誘發天皰瘡。民眾若在有治療的情況下,仍然發生半年內3次以上嘴破或全身皮膚破皮的情況,應提高警覺,可能是天皰瘡的警訊,應盡快至免疫風濕科做進一步的檢查,必要時配合醫囑,積極治療,有助找回自在人生,擺脫破皮的疼痛生活。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948

米粉咬不斷 竟跟用嘴呼吸有關…

米粉咬不斷 竟跟用嘴呼吸有關…#健康醫療網

 2019-10-25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5歲曾姓少年從小就不愛吃米粉等細條狀食物,平常也習慣用嘴呼吸,只要一變天,就會感冒,過敏更是頻頻發作。父母非常擔心,又觀察到孩子下巴有點短,上下牙齒咬合不齊,便帶著孩子求診於齒顎矯正專科邱琬棋醫師,才發現小孩不愛吃細條狀食物、用嘴呼吸,都和口腔骨架、牙齒排列異常有關。 邱琬棋醫師評估時發現,這位15歲少年因為下巴短、牙弓狹窄,且有暴牙現象,導致上下排牙齒無法契合,口腔肌肉也不夠有力,因此嘴巴無法緊閉,久而久之,便習慣用嘴呼吸。 用嘴呼吸 問題多多 一般人用鼻子呼吸,鼻腔中的纖毛會過濾一些過敏原與外來有害物質,如果用嘴呼吸,外面過敏原、髒東西便容易長驅直入,刺激呼吸道,感冒、過敏風險自然也就上升。此外,由於上下排牙齒無法契合,吃到米粉等食物,門牙無法咬斷食物,咀嚼比較辛苦,導致這孩子從小就不愛吃米粉等食物,他家人原本不知道原因,聽醫師解釋才恍然大悟。 經過仔細評估後,邱琬棋醫師建議讓患者接受功能性矯正療程,以提升口腔軟硬組織功能,同時矯正牙齒、骨架,進而改善口呼吸習慣。治療原理為透過功能性矯正器將牙齒、口腔骨架引導至理想位置。以小孩來說,只要白天配戴兩小時,晚上睡覺全程配戴,同時搭配肌肉運動訓練,持續6-8個月,情況就會大幅改善。接受治療後,患者便不再用嘴呼吸,說話不再發音困難、或有奶奶音,也不再容易感冒、過敏,不僅神清氣爽,學習也更加專注。 牙套矯正治療 適合發育孩童 另外,如果合併恆齒齒列不整、肌功能方面問題,目前矯正科技也有很大進步,隱形牙套的發展,便讓患者有更多選擇。邱琬棋醫師分析,傳統功能性活動矯正方式較無法全方位調整牙齒,也無法針對每顆牙齒進行個別化矯正,而隱形牙套矯正方式主要是藉由牙套推力讓牙齒排列重整,並有針對兒童、青少年的下顎前導裝置,同時發揮激發下顎骨生張、改善暴牙或小下巴問題,適合正在發育的孩童。 不只如此,接受隱形牙套矯正治療前,患者需經過3D模擬技術評估治療結果,每副隱形牙套都是根據不同患者、不同牙齒狀況量身訂做,因此治療成效比傳統矯正方式更精準,且隱形牙套可定期更換,清潔方便、回診頻率降低、疼痛低、飲食不受限,不會影響發育中小孩的成長。 正確呼吸練習 讓呼吸更自然、更順暢 邱琬棋醫師也提醒,用嘴呼吸,常出現嘴巴合不攏、走路時頭頸習慣性後仰、脊椎側彎等現象,可能就要經過評估,才能找到原因,尋求適合療程。另外,也會建議平常可多練習正常呼吸方式,練習口訣為「舌頂上,唇緊閉,鼻呼吸」,建議每天睡前施做20-50次,長時間下來,呼吸方式就會趨於正確,鼻腔呼吸也就更順暢。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949

面相越老越福氣? 小心恐為腦下垂體腫瘤作祟

面相越老越福氣? 小心恐為腦下垂體腫瘤作祟#健康醫療網

2019-10-24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天庭飽滿、地閣方圓的面相越老越福氣?當心有可能是腦下垂體腫瘤作祟,未來罹癌機率恐高於一般人!一名40多歲陳姓男子,隨著年紀增長,面相漸漸改變,額頭變寬變高、鼻子變大、嘴唇變厚,旁人讚賞他有福相未來一定順遂安康。直到某次在公園巧遇腦神經外科醫師,才發現陳男的腦部長了腫瘤,造成體內生長激素分泌過量,所謂的福相竟是肢端肥大症的警示燈。 外貌改變、手腳持續變大 恐為肢端肥大症 台灣腦下垂體學會理事長暨林口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顧問級臨床教授張承能醫師表示,陳男是典型的「肢端肥大症」患者,起因於腦下垂體分泌生素細胞增生或腫瘤所致,造成患者外貌不正常的肥大或增生,包括額頭變寬變高、鼻子及嘴唇變厚、顴骨變高、下巴拉長突出、齒縫變寬、皮膚變黑變粗等。手腳也受影響增大,導致戒指戴不下或鞋子越穿越大。 「肢端肥大症是一種生長激素分泌過量的罕見疾病,容易併發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頭痛、關節炎、甲狀腺腫、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罹癌機率較高,甚至壽命也會比一般人短。」張承能醫師提到,陳男長期有心臟問題,拖了數十年卻遲遲未能找到病因,根本原因就是腦下垂體腫瘤引起的全身性問題,後續以手術及藥物治療後,三、四個月外貌即慢慢恢復原狀,心臟問題也獲得解決。 張承能醫師說明,目前醫界尚未發現肢端肥大症的確切致病原因,青年至中老年都可能發生,據流行病學統計,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每年新增3~4名新病例,台灣每年平均新增約60名患者,平均發病年齡為40歲左右,也有人因肢端肥大症導致聲音低沉、經常性頭痛、呼吸困難、視野變窄、陽痿、過早停經等病症。 張承能醫師解釋,因肢端肥大症病程進展緩慢,短時間內通常難以察覺。曾有一名35歲女性患者,與丈夫一同做例行健康檢查,經全身磁振造影檢查才意外發現腦下垂體有2公分大腫瘤,體內生長激素數值甚至高達10以上(正常值為3以下),確診罹患肢端肥大症。努力回想才驚覺自己腳型近年逐漸變大,鞋子也越買越大,但因改變不劇烈而未多留意。後來經手術切除腦下垂體,目前控制良好,外觀也已恢復正常。 多一分注意少一分危機 保有生活好品質 張承能醫師分享,目前肢端肥大症第一線治療多以手術為主,切除腦下垂體腫瘤並輔以藥物控制,治療後患者仍約有50%機率復發,故需定期回診追蹤,檢查血液中生長荷爾蒙和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是否維持在正常範圍。以往肢端肥大症常被誤以為是老化而未多加注意,以致錯失治療先機數年以上,所幸現在健檢及醫學知識普及,檢查儀器也持續進步,可較早期發現並及早治療。 為提升大眾對肢端肥大症的認識,今年台灣腦下垂體學會特別與林口長庚、中山附醫、奇美醫院等醫學中心攜手合作,於108年10月21日至11月1日在林口長庚舉行《大手牽小手擁抱陽光向前走》策展活動,並與國內知名攝影師林炳存跨界合作,拍攝公益病友照,透過衛教攝影展形式表現出病友的自信美,同時傳遞肢端肥大症衛教訊息;希望提醒民眾平時對自己外觀多一分留心。張承能醫師提醒,肢端肥大症只要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可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民眾若有病兆懷疑應盡快至腦神經外科就診,即早揪出肢端肥大症!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936

新一代電波拉皮 改善鬆弛效能更優化

新一代電波拉皮 改善鬆弛效能更優化#健康醫療網

2019-10-24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永保青春,是人類原始的渴望,也因此抗老相關商品的熱度總是居高不下,尤其醫美產業蓬勃發展,在眾多療程當中,電波拉皮一直是很多人改善肌膚鬆弛的選擇,搭配基礎的日常保養,讓肌膚有機會由外而內的層層緊緻。 經典療程 非侵入式緊膚科技 電波拉皮會受現代人青睞的原因,最主要是避開了整形手術的風險與修復期;醫美診所陳諭正醫師表示,電波拉皮是透過非侵入式的方式,運用 678 萬赫茲電磁波在皮膚形成的電阻作用產生熱能,穿透深度到達SMAS筋膜層,在目標區進行立體容積式地加熱,由於溫度在攝氏 45~60 度時會讓膠原纖維立即受熱刺激收縮,誘導製造新的膠原蛋白,可讓老化鬆弛的肌膚在治療後,感受到緊實平順,且能使臉部減少紋路及達到臉型雕塑的效果。 智慧優化 舒適安全有效率 陳諭正醫師指出,電波拉皮技術也不斷地改良與精進,新一代的機型擁有獨家的智慧能量優化技術,擊發前會先偵測該部位肌膚狀況,自動校準輸出能量,給予每一吋肌膚極佳能量,不但做到全方位的客製治療,同時加強安全性。而改良後的環迴震動綜合模式,搭配間斷性冷媒脈衝技術,讓治療過程溫和舒適,4.0的智慧探頭接觸範圍變大、覆蓋更全面,有助於縮短療程時間,這三大效能的優化,讓療程舒適安全且更有效率。 認明原廠包裝  追求美麗不冒風險 電波拉皮療程擁有不錯的改善效果,術後恢復期短,也因此難免在坊間會出現一些降低成本的方式來削價競爭;比如採用來路不明的機器或探頭,或讓未受過原廠培訓、經驗不足的人員操作,這些狀況將導致治療效果不如預期,也可能產生燙傷、甚至交叉感染等風險。 因此,陳諭正醫師提醒,在選擇療程時要多花一點時間,確認診所採用的是通過認證的原廠機器,而一般原廠探頭都會有防偽雷射標籤,在施打前可要求確認探頭完整包裝,保障自己的療程安全。 陳諭正醫師表示,電波拉皮在發展了近二十年後是相當安全的療程,治療效果仰賴醫師的手法與治療經驗,定期選擇原廠機器、專業醫師的幫助,將有機會不著痕跡地變漂亮,美得自然還能越顯年輕感。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4393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