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友信全台校園巡迴影展 揭開無語良師背後的故事

友信全台校園巡迴影展 揭開無語良師背後的故事#健康醫療網

2019-10-24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解剖課是醫學、護理院所重要課程,但鮮少人關注到無語良師身後的故事。友信醫療集團自2018年以「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與14所醫療相關大專院校合作舉辦「友你為伴 信福影展活動」,希望透過大體老師身後的故事,讓觀看電影的學生們,了解死亡與身後的面貌,以關懷生命的理念助人。影展於21日來到耕莘護校,本片導演陳志漢、以及促成拍攝本片的輔仁大學王嘉銓老師都出席,與300位學生與談交流,透過行動力及大體老師的生命紀實,倡導生命教育的重要。 無語良師貢獻醫身 延續愛的力量 在華人傳統社會,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的觀念,認為人死後遺體得保全完整,所以奉獻身體提供給醫療相關單位,作為研究學習之用的「大體老師」的崇聖更是意義非凡,但在解剖課中,鮮少人知悉大體老師與家屬的牽連與互動。 長期致力推廣生命教育的友信醫療集團深信,青年學子將是改變未來的重要角色,於2018年起開始進行「友你為伴 信福影展」校園巡迴活動,總計巡迴由北到南14所醫護相關院校,如中國醫大、康寧大學等院所,期待能補起無語良師身後的拼圖,得知其背後意涵、尊重與珍惜生命價值,同時在學子進入職場前更瞭解生、死相關議題。 友信影展全台校園巡迴 補起無語良師身後的拼圖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電影紀錄片導演陳志漢曾分享「當初完成這部片時,其實也不是想推廣大體捐贈,單純想瞭解大體老師,沒想到拍完後收到許多師生的回饋,因為這部片補足了他們,大體老師身後家屬的故事那塊拼圖。」 而促成本部片的重大推手,輔仁大學王嘉銓老師表示,學生透過影片了解大體老師身後的故事,對生命的價值產生更加崇敬和尊重的心態,並對自己生活的態度產生極大的反思。大部分觀賞影片的學生也表示,看完這部影片,除了讓他們對大體老師有更深層的理解外,同時也為大體老師個人、家人願意放下一切包袱,毫無保留奉獻回饋社會的偉大精神深深撼動。 耕莘護校的張同學也分享,她會選讀護理科系,是因為當年面對母親的死亡卻無能為力,因此期許自己成為醫護從業人員,有一天能夠實質的幫助別人,就像大體老師一樣,儘管老師已經離世,但還是將自己的遺體捐出,將大愛不留餘力的展現出來,真正的生命其實可以以許多不同的方式留存。 不僅止於呼吸 愛讓生命持續燃燒 友信集團表示,生命教育的概念,其實與社會倫理及道德觀有極深的關聯,目前亞洲推行最成功的國家仍以日本為首,日人透過媒體及從底紮根的教育方式,讓國民認知大體捐贈其實是靈魂昇華的象徵、最美好離開人世的態度,也是讓生命再度發光的選擇。基於國情及文化的不同,台灣人民雖然對於生命教育仍有許多強化空間,但友信仍希望透過「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影片的宣導為起點,逐步規劃且擴及台灣民眾,把愛的關懷延伸,讓生命持續燃燒,進而影響世界。 超過一甲子的友信 用心關懷台灣 今年友信醫療集團邁入65年,除了持續致力本業發展,友信也以「Caring、Changing、Inspiring」為軸,將「We care about life」的信念傳播全台,今年除了舉辦全台友信巡迴影展外,也與創世基金會合作,認購千箱的單親媽媽水餃,幫助其自力生活,同時也將環保議題帶入社區,推動環保講座,從關懷弱勢、環境保護、深耕社區三大面向,讓關懷不斷延續,帶動整個社會正向且溫暖的力量。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935

事後還能補救嗎? 保險套失靈免煩惱 醫師教你守住最後防線

事後還能補救嗎? 保險套失靈免煩惱 醫師教你守住最後防線#健康醫療網

2019-10-23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激情時刻,卻發生保險套破裂、外漏,或是「熊熊」想起忘了規則服用事前避孕藥,卻來不及踩煞車,不免讓人提心吊膽意外懷孕的風險。北榮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黃貞瑜表示,此時事後避孕藥是最後一道防線,可選擇避孕能力較好的第二代事後避孕藥,她也提醒正確避孕的觀念,服用事後避孕藥避孕,建議盡快於24小時內、性行為後越快服用越好,服藥後也應避免第二次無防護性的性行為。 人工流產有風險 做好避孕措施是最好保護 濃情蜜意下防護有疏漏,或是根本沒做避孕措施就提槍上陣,可能導致意外懷孕。每逢連假、或是接下來的聖誕節、跨年等節日過後的1、2個月,婦產科常會有女性因意外懷孕就診,不得已需要人工流產。黃貞瑜醫師指出,人工流產手術必須承擔麻醉風險,若在無麻醉醫師坐鎮之醫療機構進行,風險相對較高;此外,人工流產有時會造成子宮內腔沾黏,需承擔日後不孕的風險。即使是藥物人工流產也有副作用,都對女性身心是不小負擔。 事前避孕藥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諮詢醫師選擇合適藥物   正確避孕可以避免非預期外的懷孕。黃貞瑜醫師說,使用保險套避孕之外,可以預防性病;有些女性選擇避孕藥,可分成事前避孕藥和事後避孕藥。事前避孕藥是避免卵子長大而抑制排卵,但一定要規律服用,若是漏服會讓藥效大打折扣;此外,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事前避孕藥,如肝功能異常、有血栓體質和乳癌患者就不適合,甚至少數人有水腫發胖、乳房脹痛等副作用,患者一定要事先諮詢醫師,選擇合適的事前避孕藥,並清楚瞭解正確的用法用量。 除了有些女性不適合事前避孕藥,黃貞瑜醫師提到,若是使用保險套時外漏或破裂,或女性沒有規則服用或漏服事前避孕藥,甚至是被性侵的受害者,都可以藉由服用事後避孕藥補救,降低非預期懷孕的風險,事後避孕藥可說是最後一道防線。 第二代黃體素受體調節劑 避孕效果比第一代更優 一般來說,男性精蟲可在女性體內存活大約5天,服用事後避孕藥可以延遲身體排卵指令,待精蟲失去活力,卵子才排出,就有機會避免精卵相遇,達到避孕目的。目前事後避孕藥已經進展至第二代,黃貞瑜醫師提到,根據文獻記載,第一代事後避孕藥是高劑量黃體素/荷爾蒙,其延遲排卵效果約兩天,雖然在24小時內服用之效果可超過九成,但拖延至事後第二天(48小時內)才服用則效果降至85%,事後第三天(72小時內)更下降為58%,尤其接近排卵的危險期時,未證實有效果。且第一代事後避孕藥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可能相對明顯許多(30%)。第二代事後避孕藥為黃體素受體調節劑,延遲排卵效果則達5天,72小時內服用避孕效果達98%,24小時內服用效果達99.1%,在接近排卵的危險期,仍有機會延遲排卵,進而達到避孕效果。 黃貞瑜醫師進一步指出,第二代事後避孕藥在24小時內避孕效果優於第一代,經臨床研究證實,服用第一代的高劑量黃體素是1000人中有25人懷孕,第二代的黃體素受體調節劑則1000人中僅9人懷孕。由此可知,服用新型事後避孕藥效果比起舊型事後避孕藥,可再「降低三倍」的意外懷孕機率。 服用事後避孕藥24小時內最佳 不要同時吃兩顆以上 黃貞瑜醫師也呼籲,服用事後避孕藥也要有正確的觀念,事後避孕藥應「越快使用」效果越好,24小時內使用效果最佳,建議選擇避孕能力較好的第二代避孕藥,但不建議服藥後連續進行無防護性行為,也不要一次吃兩顆以上。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921

第三屆「為癌而跑」路跑 逾五百位癌友守護三失老人

第三屆「為癌而跑」路跑 逾五百位癌友守護三失老人#健康醫療網

2019-10-23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台灣罹癌人數屢創新高,每年約17萬人死於癌症。為提升民眾對於癌症的重視及警覺,台灣腸癌病友協會日前舉辦第三屆為癌而跑公益活動,共計七百名跑者一起響應公益,挑戰6K微路跑。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照元表示,為癌而跑活動已舉辦第三屆,每年都邀請癌友參與,除了希望藉由路跑活動傳遞健康的理念,更期許社會大眾能正視癌症、健康議題,也冀望帶領癌友走出罹癌的陰影,協助癌友克服心理的絶望與恐懼,本次活動有百名治療中或已治療完畢的癌友勇士與家屬參與,用實際行動攜手跑向未來。 小發票大愛心 七百名癌友一同守護三失老人 本次跑路活動不收取報名費用,號召癌友們發揮小小的力量將愛心持續傳遞出去,改以每位參賽者捐贈至少十張統一發票取代報名費,並將全數發票捐至「華山基金會」,幫助更多失依、失智、失能的老人,給予弱勢族群更高的關懷。 活動獲得到廣大癌友支持,許多治療中的癌友也攜家帶眷一起來參加,其中更有一位腸癌病友與其家屬,帶著一歲的小孩前來參與路跑。癌友家屬表示:「在抗癌的過程中,癌友真的很辛苦,對抗癌症真的不能單打獨鬥,因此,現在的我有時間就多陪陪家人,今天邀請全家人一起來陪我跑步,連我一歲的孫女都帶來,而且生病後更不應該每天待在家裡,今天身體力行帶著全家人出門動一動,一同響應公益,希望這份精神可以鼓勵更多正在對抗病魔的癌友們。」 遠離惡病質 營養補充讓抗癌更有力 除了運動之外,癌症治療與患者的營養照護密不可分,王照元理事長指出,根據臨床顯示,每5人就有1位癌症患者是死於營養不良非癌症本身。許多癌友在抗癌的路上往往因營養不良、身體虛弱導致減低化、放療治療的效果,甚至會降低患者的存活率。因此除了培養運動習慣外,也要有抵抗力去對抗病魔,若要避免因營養不良產生惡病質的情況,日常飲食應搭配補充「低醣、優脂、高蛋白」專業營養,能使療程更順利,降低治療時的副作用並提升成效,成為患者在漫長治療路上強而有力的後盾。 關心腸久事 養成三多一少好習慣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是台灣第一個以病友為出發點的公益團體,成立九年來致力於提供正確的腸癌衛教知識,加強病友與家屬對腸癌的認知。此次「第三屆為癌而跑公益活動」非競賽性質,重點希望凝聚癌友向心力及力量,並強調正確營養是戰勝疾病的良藥,才有體力長期與癌細胞共處,養成三多一少的好習慣:多運動、多蔬果、多魚蝦以及少肉類,才能遠離癌症的威脅。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926

惱人乾癬驚現香腸指 對症治療提升生活品質

惱人乾癬驚現香腸指 對症治療提升生活品質#健康醫療網

2019-10-23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年僅29歲的乾癬患者,過往皆自行在藥局買藥膏控制乾癬,卻仍不時復發,身心俱疲之下,某日因頭皮嚴重發紅與脫屑決定前往就醫,醫師發現該名患者手指關節多處紅腫,初步研判為香腸指,進一步安排X光、抽血及超音波等全面性診斷後,確診為乾癬性關節炎。在醫師建議下,經過兩個月的持續治療,不僅皮膚乾癬好轉,手指紅腫也趨於緩解。他感慨的說,想到再拖下去關節有變形風險就後怕不已,大嘆不敢把自己當醫生了。 乾癬也會影響關節 常合併香腸指 「許多患者喜歡自己判斷病況,不去看診而是自己買藥吃,直到發生病變才就醫,往往容易錯過及早治療的機會。」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張廖年峰醫師表示,乾癬性關節炎常見三大症狀包括關節僵硬、紅腫與疼痛,也常合併有香腸指,不過,患者卻很少會將皮膚乾癬與關節症狀做連結,因此較為人所忽略。 張廖年峰醫師進一步表示,乾癬性關節炎確診不易,民眾難以從外觀上區分,須透過醫師專業的判斷;根據過往研究顯示,延遲診斷超過6個月以上的患者,其預後相較於及早診斷的患者還要差,一旦放任關節持續惡化,恐致關節外觀變形,嚴重者更將喪失生活自理能力。 336癬關防禦法則 揪出乾癬關節炎徵兆 張廖年峰醫師建議,乾癬患者可依循「336癬關防禦法則」自我檢測是否有關節炎徵兆。336癬關防禦法則指患者頭皮、指甲、皺褶「3」處皮膚發生乾癬,關節出現僵、腫、痛 「3」大警訊時,應把握黃金「6」個月治療時機立即就醫治療。 乾癬病情嚴重 生物製劑來對付   而在治療方面,傳統上乾癬性關節炎會先開立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進行治療,若是症狀嚴重,則會採以免疫調節藥物進行治療。隨著醫藥制度逐漸全面,針對使用上述兩類藥物症狀仍未改善的患者,可經由醫師評估申請使用生物製劑。張廖年峰醫師指出,生物製劑可針對發炎因子做抑制,有機會改善大面積的皮膚乾癬,並使關節症狀獲得好轉。 最後,張廖年峰醫師也提醒,乾癬性關節炎的關節變形無法回復,患者應定期安排X光或超音波等較深層的檢查, 對乾癬性關節炎多一分認識與警覺,預後大不同。 以上衛教資訊由台灣諾華提供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925

腎功能只退不進! 糖尿病友延緩洗腎2法寶

腎功能只退不進! 糖尿病友延緩洗腎2法寶#健康醫療網

2019-10-22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根據健保署統計,全台9萬的洗腎人口中,有5成是糖尿病所導致。為了預防腎功能快速下降,遠離洗腎,糖尿病腎病變患者不僅要控制糖尿病病情,還要顧及「只退不進」的腎功能,醫師認為在此蠟燭兩頭燒的情況下,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也許可以幫上忙。 腎臟壞了無聲無息 器官持續過勞代價大 現代人因為飲食、生活習慣不佳,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慢性病盛行,若不加以控制,就有可能造成腎臟損傷,導致慢性腎臟病上身。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腎臟病患者失去的腎功能無法回復,只會持續衰退,最後進入洗腎的階段。 在台灣,有一半的洗腎人口為糖尿病腎病變患者。麻豆新樓醫院腎臟內科蔡昊澐醫師解釋,在腎病變初期,腎臟會因為血液流過的量不足,導致無法順利排除身體裡的毒素,進而改變身體正常運作,啟動代償機制,也就是增加血流量,嘗試完成排除體內毒素的任務。看似聰明的自我調節,其實隱藏了腎臟損傷的危機,若是持續代償下去,就有可能發生腎絲球硬化,毫無預警地進入慢性腎臟病的末期階段。 延緩慢性腎臟病 從低蛋白飲食做起 至於糖尿病患者在罹病多久後,可能會出現慢性腎臟病,甚至洗腎的情況呢?蔡昊澐醫師說明,如果糖尿病患者遵從醫師建議,按時服藥、控制飲食、調整運動等生活習慣,就可以維持腎臟功能,確診20、30年後,還不用洗腎。相反的,糖尿病病情若是控制不佳,最快只需要四到五年,腎功能就會逐漸消逝,最後便需要透過洗腎的方式取代腎臟的排毒功能。 慢性腎臟病病情的控制,有一大部分和飲食息息相關,尤其是蛋白質的攝取量。飲食中吃進的蛋白質,在經過消化代謝後,可以提供修補身體各部位、合成肌肉的原料,但同時也會產生含氮廢物。健康的腎臟會讓含氮廢物跟著尿液一起排出,慢性腎臟病患者卻因為腎臟損傷,無法順利排除含氮廢物,導致含氮廢物在體內累積,造成尿毒症。尿毒症除了會發生骨頭痠痛、無力、貧血等情形,甚至還會損傷腎臟功能,加快慢性腎臟病的進程。 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 兼顧營養、腎功能 在限制蛋白質攝取量的情況下,慢性腎臟病患者容易發生營養不良,蔡昊澐醫師提到,執行低蛋白飲食時,可以搭配酮酸胺基酸的使用,以補足身體所需的蛋白質。酮酸胺基酸可以將體內的含氮廢物「廢土變黃金」,轉變回身體可以利用的胺基酸,胺基酸又可以再合成蛋白質,維持身體正常運作。因此,使用低蛋白質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不僅能避免因為限制蛋白質而引起的營養不良,也可以將含氮廢物轉變成有用的胺基酸,預防腎臟退化 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 有助腎臟繼續運轉 慢性腎臟病的治療就像是拼圖,需要控制相關疾病病情、做好飲食控制和調整生活習慣,缺一不可。蔡昊澐醫師提醒,雖然目前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的治療效果佳,但患者仍需遵從醫師醫囑,配合治療,才能維持腎功能,晚點進入洗腎階段。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914

學童狂看3C釀近視 角膜塑型讓她視覺清晰好OK

學童狂看3C釀近視 角膜塑型讓她視覺清晰好OK#健康醫療網

2019-10-22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越來越多學童休閒時都在看3C產品,像是林妹妹小三時視力檢查發現輕度近視,醫師建議點散瞳劑控制,林媽媽擔心畏光副作用影響學習,讓她試戴角膜塑型片,避免散瞳劑副作用的困擾。 林妹妹說,以前點散瞳劑,在日光下會覺得特別刺眼、畏光,寫作業時也很容易覺得眼睛酸澀不適;林媽媽說,小朋友在戶外跑跑跳跳的時間很多,難以避免陽光照射,所以畏光問題是一大考量,試戴角膜塑形片反而沒這些問題,非常便利。 角膜塑型片比戴眼鏡 眼軸增幅少5成 醫學期刊發表研究指出,配戴角膜塑型片跟戴眼鏡相比,眼軸增幅較少5成。眼科診所鐘珮禎院長說,配戴角膜塑型片,晚上睡覺時配戴,白天睡醒不用戴眼鏡就能有清晰視力,能達到相似於高濃度散瞳藥的效果。 鐘珮禎院長表示,一般近視戴的凹透鏡,中心影像落在視網膜上,但週邊影像卻會落在視網膜後方,眼軸會增長來適應,而角膜塑形片特殊弧度能讓成像一併落在視網膜上或前方,稱為周邊影像離焦(Peripheral Image Defocus),這樣能讓眼軸不要為了去追清晰的影像,而不停地增長。 控近視監控這兩指標! 高度近視更易患眼疾 要有效控制近視度數增加,還可以監控孩子的「遠視儲備量」及「眼軸長」;每個人出生時都有遠視儲備,隨著儲備量減少,就會越早罹患近視;而眼軸長越長,近視度數也會越深。有些眼科診所甚至推行視光門診,在line@上提供孩子的檢查數據,讓爸爸媽媽可以持續監控。 從小就控制近視度數增加很重要,因為罹患高度近視,眼角膜就會像氣球一樣膨脹變薄,其他眼部疾病也容易隨之而來。配戴角膜塑型片也要小心衛生狀況,免得清潔不慎,造成眼部發炎。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909

CDK4/6抑制劑納健保 晚期乳癌轉移免受化療之苦

CDK4/6抑制劑納健保 晚期乳癌轉移免受化療之苦#健康醫療網

2019-10-22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一名五十多歲的婦女,四年前發現乳房有硬塊,就醫檢查後確診為乳癌第二期且腫瘤的荷爾蒙受體為陽性。先接受手術切除乳房腫瘤,接續使用化學治療及抗荷爾蒙藥物控制病情,沒想到十個月後發現病況惡化,癌細胞轉移至肝臟,醫師建議使用新型CDK4/6抑制劑,除了白血球稍微下降外,沒有產生其他副作用,將病況穩定下來,患者及家屬對於治療效果都十分滿意。 病識感低+害怕化療副作用 降低患者治療意願 童綜合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于家珩主任指出,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乳癌為台灣女性好發癌症排名第一位,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乳癌好發年齡約在45至69歲間,比歐美國家早,其中又以荷爾蒙受體呈陽性的患者佔比最多。縱使台灣目前乳癌的治療十分完善,每年乳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其主因在於患者對於疾病警覺性低,未定期進行篩檢,另一方面有更多的患者是害怕化療,擔心副作用難耐而不願治療。 新口服標靶藥物 可延緩進入化療的時間 所幸,晚期乳癌治療有了新進展,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甘蓉瑜主任說道,今(108)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ASCO)最新發表研究顯示,抗荷爾蒙藥物搭配停經針和CDK4/6抑制劑,能大幅延緩晚期乳癌病患進入化療的時間。CDK4/6抑制劑作用是讓癌細胞週期中斷,讓癌細胞無法生長,達到抑制癌細胞擴散的效果。目前研究顯示,使用至第8周時,高達8成病人腫瘤即明顯縮小,且3成以上病人可以縮小達6成以上,更可平均穩定控制病情2年以上。 CDK4/6抑制劑獲給付 大幅減輕患者負擔 好消息是,今(108) 年10月起,CDK4/6抑制劑已獲健保給付,針對腫瘤的荷爾蒙受體為陽性、HER-2受體為陰性的停經後轉移性乳癌,且未曾接受過芳香環酶抑制劑治療及無器官轉移危急症狀的患者,用於乳癌轉移後第一線使用,預計近五成的乳癌晚期患者受惠。 對抗癌症別輕言放棄 篩檢治療為主要策略 于家珩主任呼籲,癌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不願面對疾病與接受治療,且當今醫療進步且治療方式多元,建議患者確診後應積極與醫師討論治療策略。甘蓉瑜主任建議,女性應勇敢篩檢並定期自我檢查,若有家族病史應及早準備,定期做乳房篩檢,更要相信醫療團隊可以給予全方位的醫療服務,與患者共同奮鬥。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907

了解5個Q&A 晚期肺腺癌也能過很好!

了解5個Q&A 晚期肺腺癌也能過很好!#健康醫療網

2019-10-18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面對晚期肺腺癌,許多病友會感到徬徨無助,但醫療日新月異,好好接受治療,依然能維持原有的生活品質、延長存活時間。記者採訪林口長庚醫院腫瘤及內視鏡科郭志熙主任及王智亮醫師,整理出五大Q&A,告訴病友及家屬,面對晚期肺腺癌可以怎麼做! 1.聽說肺腺癌第四期存活率不高,醫師會建議如何治療呢?如果我採取標靶治療,卻擔心產生抗藥性,應該怎麼辦才好?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及內視鏡科郭志熙主任表示,亞洲平均約5成肺腺癌患者具EGFR基因突變,可以使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而且多有健保給付。目前第一線健保給付第一代及第二代標靶藥物,其中第二代為不可逆標靶藥物,抑制效果稍強,當過程中真的出現抗藥性問題時,可以再做一次基因檢測,確認是否有T790M突變,若有,便可接力使用第三代口服標靶藥物。 另外,近期有研究顯示,一線使用不可逆標靶藥物,當檢測出T790M突變,再以第三代標靶接力,單以口服標靶藥物治療的時間,就可以達到將近4年,也可期待更長的存活期,是很驚人的突破! 2.聽說免疫療法是最新治療方式,肺腺癌第四期也能用嗎? 郭志熙主任指出,目前免疫療法的健保給付規範嚴格,病友的免疫生物標記PD-L1表現量必須高於50%以上,才能獲得給付;另外,若有明確基因突變,健保也不會給付免疫療法。事實上,在有檢測出明確基因突變的情況下,選用適當的標靶藥物,能帶來非常好的治療及預後,存活率也會大大提升,所以標靶藥物治療依然是一個重要的治療選項。 「最新的治療方式不一定最適合每位病友」,除了考量藥物治療效果,讓每一分錢都花得值得,才能讓治療的效果持續,達到延長存活期的目的。針對具基因突變肺腺癌也有多個健保給付的一線藥物能使用,協助減輕病友的經濟負擔。 3.標靶藥物讓我有甲溝炎、皮膚紅疹等副作用好困擾,究竟該怎麼辦?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及內視鏡科王智亮醫師表示,甲溝炎情況若不嚴重,則建議病人將指甲保持乾燥並且戴手套保護,減少碰撞對指甲的傷害。若發炎滲出液體或化膿則需盡快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另外,皮膚上的紅疹或是毛囊發炎,醫師可提供局部的敷料,包括類固醇,也能額外服用抗生素治療。 4.癌症治療,除了乖乖服藥,平常我還能做些什麼? 王智亮醫師說:「不要因為罹癌就什麼事都不做,整天待在家裡,這樣對於病情是沒有幫助的。」鼓勵病友調整心態,把癌症治療當作是慢性病來控制,盡量維持一般日常生活作息、運動;有研究顯示,運動後病人不但體力增加,心情也變好,接受治療的療效相對也會改善。 5.我的家人目前罹患肺腺癌第四期,近期因副作用不適,開始情緒失控抗拒治療,應該怎麼辦才好? 王智亮醫師指出,藉由調整藥物服用的週期,可以減少病友副作用的發生。以EGFR標靶藥物為例,標準治療是每天服用一顆藥物,若病人副作用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可以調整治療劑量,維持血液中有效藥物濃度,讓疾病獲得控制不至惡化,生活品質也能相對改善。 對於肺腺癌並且具基因突變的病友而言,標靶藥物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更重要的是家屬的支持。因為病友除了要克服治療的副作用,還要面對疾病造成的恐懼感。讓病人的心理負擔減少,對治療的順從度、或對治療的態度會比較正面,對未來懷抱希望,病人的生活品質也會比較好。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867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