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婦人骨痛如蟲啃 竟是乳癌惹的禍

婦人骨痛如蟲啃 竟是乳癌惹的禍#健康醫療網

2019-10-14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一名50歲婦女時常感到腰部痠痛,原以為只是年紀增長及工作勞累所致,並不以為意。但她嘗試過止痛藥、貼布、與民俗偏方等療法,症狀都始終無法緩解,而且還日益加劇,讓她大嘆腰椎痛到「有如蟲啃」,甚至無法下床走路,只得前往就醫。沒想到檢查後發現,原來是她罹患了乳癌,延誤就醫,已經發生骨轉移,骨頭被癌細胞侵蝕破壞,才導致她疼痛難耐,所幸在接受抗癌藥物及保骨針治療後,疼痛才明顯改善。 台灣乳房醫學會榮譽理事長暨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教授沈陳石銘醫師表示,「乳癌為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而骨骼是血液循環豐富的器官,使得癌細胞常會在晚期轉移到骨骼,造成患者嚴重疼痛。呼籲患者要及早接受治療,才能活得更有生活品質。」 乳癌骨轉移易骨折 生活品質受影響且會減短壽命 癌症發展到晚期,癌細胞會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沈陳石銘教授解釋,約有七至八成的轉移性乳癌患者,會發生癌細胞轉移到骨頭,也就是所謂「骨轉移」的情形。而骨轉移的位置以脊椎與四肢尤其常見,若未及早治療,患者可能出現骨折、脊椎壓迫等併發症,不只行動能力與生活品質都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有多項研究更指出,只要骨折發生,就有可能會縮短患者平均壽命。 防止骨質流失 補鈣、運動、曬太陽不可少 沈陳石銘教授更進一步補充,因乳癌患者多為中年女性,而女性荷爾蒙濃度跟骨質密度息息相關,隨著45歲過後,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骨密度就會如溜滑梯般下滑;且乳癌大多使用化療與抗荷爾蒙治療,兩者皆會造成女性荷爾蒙下降,進一步加快骨質流失。因此,補充鈣片、多運動、多曬太陽或攝取維他命D3,以促進骨骼健康,對於乳癌病患來說格外重要。 積極治療才能維持生活品質  定期檢查不可少 沈陳石銘教授強調,乳癌治療現在相當進步,早期乳癌的五年存活率高達90%,達到長期控制不是問題。維持生活品質、爭取存活期是乳癌治療的首要目標,提醒患者只要配合正規治療、不亂用偏方、遵照醫師囑咐用藥,再配合生活上飲食、運動的調整,就能有效控制病情。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816

刺鼻味在家呼吸也致癌? 甲醛危害你不可不知!

刺鼻味在家呼吸也致癌? 甲醛危害你不可不知!#健康醫療網

 2019-10-14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走進新房,購買新家具,牆壁刷上新油漆,一股刺鼻氣味撲鼻而來,這些都殘留著甲醛的氣味。裝潢板材、家具常見的接合劑,甚至指甲油、化妝品都有它的蹤跡。 台灣胸腔重症權威蘇一峰主治醫師指出,製作標本常見的福馬林中,就含有35-40%的甲醛,標本泡了之後不會生蟲,也能防範被螞蟻、細菌腐蝕,它是有毒性的防腐劑。剛吸到時,可能會覺得鼻子癢、打噴嚏、眼睛癢,甚至覺得喉嚨痛,如果再深入氣管,就會引起氣管的收縮,所以有些人吸了甲醛,就會開始咳嗽,甚至氣喘發作。 甲醛為一級致癌物 氣味殘留15年 國際癌症研究署把甲醛歸類為一級致癌物,根據統計,有4成的5年裝潢仍然偵測出甲醛超標,卻只有不到30%消費者知道建材或家具中會有甲醛氣味殘留,最長需要15年才能完全揮發。長時間的甲醛曝露,會導致頭暈、噁心、嘔吐,學齡前兒童更容易受到影響,造成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問題,甚至肝腎都會出狀況。 蘇一峰醫師表示,過去就發現,常常吸入甲醛的小朋友或是家庭,會增加白血病等癌症的風險,就是因為甲醛吸入人體會破壞DNA,導致造血液系統出問題;甚至目前也發現,甲醛的曝露跟不孕症、生殖系統異常也有高度相關性。 室內通風很重要! 空氣清淨機居然也能除甲醛?! 甲醛比PM0.1還小500倍,要去除甲醛,開窗通風或可去除氣味,不過室外空氣也不見得比較好,因此可以考慮在室內使用空氣清淨機。有些機型主打活性碳或光觸媒來過濾甲醛,不過甲醛分子超微小,很難完全捕捉,有業者推出錳鉀礦特殊塗層技術,利用錳鉀礦結構中原子般大小的隧道,能有效捕捉並分解、消除甲醛,還能恆溫、清新除臭,不會像傳統機型一樣,容易發生堵塞濾網的問題。 蘇醫師說,把甲醛就地分解成二氧化碳跟水,這兩者都是對身體無害的物質,可以減低空氣中甲醛的濃度對身體的傷害,也不會排放更多有毒的物質;而把甲醛分子完全、持續地分解也是針對甲醛長期釋放的一個解決方案。 HEPA濾網規格看清楚 空氣入體更安心 蘇醫師建議,空氣清淨機選擇有優良信譽的大廠牌較有保障,其次則是過濾能力,可以特別注意機型的核心濾網,至少能選擇較高階的HEPA濾網(高效濾網)。標準HEPA濾網能過濾空氣中小至PM0.3的微粒,也有高規格長達10米的玻璃纖維HEPA濾網,可以去除99.95%小至PM0.1的超微粒,包括過敏源、細菌、花粉及黴菌孢子,搭配活性碳濾網吸附異味、苯和二氧化氮等室內有毒氣體。而現在有了可以持續分解甲醛的新科技,也應該在考慮之列。 有業者提高測試標準,經過實際試驗證實,將空氣清淨機擺在客廳大小的空間裡,透過均勻分佈在空間的9個感應器,每5秒收集一次的空氣品質數據發現,就算空氣清淨機擺在角落,也能將整個空間的空氣汙染微粒均勻淨化。 另外,每坪、每分鐘可提供多少的乾淨空氣也是重要的考量,通常在空氣清淨機裡面會有標示;再來就是依環境坪數選擇,小房間6坪、大房間8坪、小客廳10坪、大客廳15-20坪,挑高樓層坪數則要另外視情況打折。 甲醛危機不能忽視,保持良好空氣流通很重要,選擇適當的空氣清淨機,也能更好地避免甲醛危機,守護身體健康,讓吸進體內的空氣更加安心。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797

拼第二胎未果才知無精症 意外揭穿老婆帶球嫁

拼第二胎未果才知無精症 意外揭穿老婆帶球嫁#健康醫療網

2019-10-09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今年35歲的阿寶(化名),3年前遇見現任妻子後兩人迅速墜入愛河,交往不到兩個月即決定互許終生,婚後也旋即生下女兒,一家三口的天倫之樂羨煞旁人。直到去年,夫妻有了想生第二胎的念頭,但在沒有避孕的情形下,努力做人近1年都沒有好消息。於是兩人前往生殖中心檢查,結果意外發現老公是無精症患者。幾經掙扎後太太才坦承兩人交往時可能已懷有前男友的孩子。 不孕症歸因追根究底 醫師:男女都有可能 台北中山醫院副院長李世明醫師表示,以往不孕症夫妻來生殖中心進行檢查時,不少人都以為問題出在女方,其實是錯誤觀念。依據數據顯示,全世界約有15%夫妻有不孕症困擾,其中三分之一可歸因於男性不孕症、三分之一為女性不孕症,另外三分之一則是男女皆有責任。造成男性無精症不孕的原因很多,除了睪丸先天發育不良、輸精管阻塞等;也可能是後天疾病或環境污染間接導致。 無精症類型分兩種 對症下藥圓求子夢 李世明醫師說明,臨床治療男性無精症,可分為阻塞型無精症與非阻塞行無精症兩種類型。阻塞型無精症患者,通常經抽血檢測數值評估,睪丸仍有製造精蟲的能力,因此可透過睪丸切片或副睪丸顯微手術取出不成熟的精蟲,再以單一精蟲顯微注射技術,注入卵子完成受孕;而非阻塞型無精症患者,雖然本身無法製造精子,但在法律規範與夫妻雙方同意下,仍可考慮接受精蟲捐贈來一圓求子夢。 發揮愛心捐贈精卵 不孕夫婦期盼生機 罹有無精症的阿寶在妻子坦承佈公後,念在夫妻結髮走來感情深厚,也割捨不下從小撫養到大的女兒,仍決定與家人繼續攜手前行。並在顯微手術於副睪丸取得精子後進行試管嬰兒療程,最後成功迎來第二胎兒子。而收治此案例的李世明醫師也提醒,基於孕前優生觀念,夫妻婚後如有生育計畫,都可考慮婚後孕前健康檢查;另外也鼓勵民眾,能發揮愛心捐贈精卵,讓苦等孩子報到的不孕症夫婦們都能看見「生」機。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43800

淪為「顧孫工具人」 阿嬤罹患孤獨症候群

淪為「顧孫工具人」 阿嬤罹患孤獨症候群#健康醫療網

2019-10-09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每七個人當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其中高達三成者為獨居或老夫妻同住的銀髮族。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提醒,長期疏於關心長者,未適時給予身心支持照護,就可能讓「銀髮族孤獨症候群」找上門! 盼天倫之樂卻淪為「顧孫工具人」 阿嬤罹患「銀髮族孤獨症候群」 75歲的楊奶奶(化名),半年前丈夫去世後從南部鄉下北上,與兒子一家三口住在同棟不同樓層的社區大樓,平日因兒子夫妻工作忙碌,便幫忙照顧一歲大的孫子,也天天煮好晚餐,等他們下班一起吃飯。初期兒子跟媳婦陪她用餐了幾次,後來就常以在公司吃過為由婉拒,接了孫子就走;假日想找人出遊,兒子一家三口也總是自己出門,加上與左右鄰居都不熟悉,楊奶奶經常獨自一人在家。 一個月前,楊奶奶開始出現心悸、喘不過氣來的症狀,至心臟科就診卻找不出原因,後來更出現失眠、食慾不振,還不時對人抱怨「自己只是被利用」、「都沒人要理我」等負面話語,原本溫和的脾氣也變得暴躁,兒子才趕緊帶她到精神科診所求助,經確診罹患了「銀髮族孤獨症候群」。 長期孤獨感累積 身心失調恐提高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機率 精神科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現代社會家庭結構改變,不少銀髮族必須面臨子女離家的孤獨感,若又加上伴侶去世、疾病纏身等影響,沒有家人陪伴關懷或對外的社交生活,就容易引發「銀髮族孤獨症候群」。不僅會產生憂鬱、焦慮、憤怒或睡眠障礙,嚴重者還可能出現自傷、傷人行為。根據臨床研究顯示,長期處於負面情緒下,大腦也會分泌過多壓力賀爾蒙「可體松」,抑制免疫系統作用,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或失智症的機率。 治療雙管齊下 經營「四老」有助正向互動關係 楊聰財醫師指出,「銀髮族孤獨症候群」的治療會先以藥物治療改善憂鬱、失眠等症狀,再透過負面情緒障礙指數評估,找出導致孤獨的成因,採取認知行為治療,紓緩患者負面情緒,早日恢復正常生活。銀髮族要想真正遠離孤獨感,除了找到生活目標、培養興趣,也建議經營「四老」:老友、老伴、老狗與老本,以增進正向互動關係,或是參與社區活動、社區大學課程,結交同好朋友,讓生活更豐富有趣。 重視銀髮族身心健康 定期關懷問候避免引發身心問題 「孤獨已是這世界的顯學」從英國設置「孤獨大臣」、印度成立「幸福部」就能窺見,銀髮族身心健康已然是全球關注重點。楊聰財醫師提醒,為人子女者應時時關懷家中長輩,即便沒有住在一起,也可透過電話、視訊交流問候,更要隨時留意長輩的身心變化,一旦發現異常,像是情緒低落、拒絕外出或找不出病因的症狀,長達2-4週以上,就應及早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避免延誤治療引發更嚴重的身心問題。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43798

乳癌晚期轉移別恐慌! CDK4/6抑制劑納健保

乳癌晚期轉移別恐慌! CDK4/6抑制劑納健保#健康醫療網

2019-10-08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一名北區的專科護理師,五年前就醫確診荷爾蒙陽性乳癌,先後經歷四年荷爾蒙治療後,雖病況穩定,但在去年底復發,胸腔骨處有8公分大的腫瘤轉移。經醫師建議,使用CDK4/6口服標靶藥物治療,截至目前為止胸腔骨的腫瘤已全部消失,且治療中無嚴重副作用,此名護理師仍可正常上班與作息,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荷爾蒙治療乳癌面臨換藥困境 患者常逃避治療 臺北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趙大中醫師指出,台灣每年有約5000名患者身陷乳癌晚期與復發轉移之苦,其中荷爾蒙陽性患者佔大多數,約超過六成。過往乳癌晚期荷爾蒙陽性的患者,治療以荷爾蒙治療為主,無惡化存活期約12至14個月,一旦超過14個月,患者就會面臨換藥或需要化療的困境,許多患者因此逃避治療,或是中斷治療。 CDK4/6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 延長治療多12個月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乳癌治療團隊陳訓徹主任指出,目前針對乳癌晚期荷爾蒙陽性的患者,除了荷爾蒙治療之外,經研究證實,CDK4/6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搭配荷爾蒙治療可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達25個月以上,比起單獨使用荷爾蒙治療多出12個月左右,且能大幅延緩疼痛惡化時間,治療期間除了白血球低下的副作用外,不會產生掉髮、嘔吐等副作用,能幫助患者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 CDK4/6抑制劑納健保 乳癌患者別害怕治療 目前CDK4/6抑制劑已獲健保給付,針對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的停經後婦女,用於癌細胞轉移後第一線使用,且未曾接受過芳香環酶抑制劑治療及無器官轉移危及症狀的患者,預計近五成的乳癌晚期患者受惠。 趙大中醫師與陳訓徹主任共同呼籲,罹患乳癌應及早治療,千萬別因害怕或擔憂、不敢就醫,而延誤黃金治療期。也提醒,預防勝於治療,平時除了要遠離致癌因子,也要養成規律運動的良好習慣,20歲以後的女性應定期自我檢查,45~69歲婦女應每2年做1次乳房X光攝影篩檢,及早揪出癌細胞。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779

大學生飽受皮膚炎所苦 癢到一度休學無法念書

大學生飽受皮膚炎所苦 癢到一度休學無法念書#健康醫療網

2019-10-08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二十一歲的陳姓大學生長期飽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每每發作患處即搔癢無比,不僅四肢伴有紅疹、脫屑,身體軀幹同樣乾燥癢甚,時常忍不住搔抓,導致「越抓越癢」,皮膚甚至因為抓破皮出現傷口,不時因為細菌感染導致發炎更嚴重,全身肌膚幾乎無一處完好。 異位性皮膚炎成年患者 建議長期控制病情 診治該病患的新竹馬偕醫院皮膚科醫師謝雅如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皮膚過敏疾病,過去多半認為是先天基因所致,近年臨床研究則認為形成原因複雜,與基因、免疫系統及環境過敏因子有關,目前無法根治。小孩與成人都可能罹患,約有七成患者在五歲以前發作,其中有八成會隨著年紀成長而自癒;約有三成患者成年後才發作,其中三位就會有一位中重度患者,多半難以根治。 根據健保資料統計,全台每年有超過十五萬名二十至四十九歲成人,因飽受異位性皮膚炎之苦前往醫院就診,而成人患者多數是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患者生活、職場、人際關係備受影響,甚至可能形成社交障礙。謝雅如醫師提到,該名大學生十七歲時發作,全身肌膚幾乎百分百都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典型症狀,皮膚搔癢、乾燥、脫屑、紅腫,四肢及軀幹都出現紅疹,肌膚甚至因為反覆搔抓而流血、流組織液,導致嚴重影響人際關係及學業表現,一度因此休學。 謝雅如醫師說,過去以類固醇治療雖有效控制,但該名學生的父母因擔心類固醇造成的水牛肩、肥胖紋、毛髮增生、皮膚真皮層萎縮等副作用,並未配合治療時程,狀況一改善即停止用藥,但停藥不久病況即發作,如此反覆下,該名學生的生、心理皆承受巨大負擔。今年初使用新型生物製劑後,便獲得良好控制,皮膚不再紅癢、乾燥,病症已大幅改善。 新型生物製劑 控制肌膚發炎關鍵 謝雅如醫師解釋,過往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方式,為類固醇、抗組織胺以及照光治療,但效果有限且可能伴隨副作用,則需使用免疫調節劑控制發炎或過敏反應;長期使用免抑制劑則可能會影響肝、腎功能;幸好,如今已經出現突破性治療方式,新型生物製劑能控制肌膚發炎的關鍵因子,切斷根源的「第二型免疫反應」,同時讓皮膚組織維持正常免疫功能,且不具部分現行療法的副作用,安全性也較高。 謝雅如醫師呼籲,面對異位性皮膚炎需要長期抗戰,雖過程難熬但千萬別放棄,也不要因為一時改善而擅自停藥,隨著醫療進步,目前已有很好的治療方式,病友們仍有機會與病症和平共處。 為鼓勵異位性皮膚炎的成人病友們勇於追夢,病友協會特別舉辦「『異』氣相挺、『異』外人生—勇敢追夢 『異』起挺你」病友圓夢計畫,徵選三名病友,即刻起至十二月底,歡迎病友們勇敢起飛、放膽追夢,報名表及報名方式詳見「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網站。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777

睡睡醒醒跑廁所擾人清夢 夜尿問題其實分2種

睡睡醒醒跑廁所擾人清夢 夜尿問題其實分2種#健康醫療網

2019-10-07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想要一覺到天亮,夜裡卻頻頻尿急醒來上廁所,許多人都為此所苦,特別是中年男女,睡不好,隔天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醫師說,要先區別問題出在膀胱,還是腎臟,才能有效率地對症下藥。 夜尿2次以上就太多 睡不好生活品質也打折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泌尿科主任柯明中表示,一般而言,半夜起來一次算正常,大部分文獻也定義,起來兩次或大於兩次以上,才算是夜間頻尿。不論男性或女性都可能面臨這個問題,但男生因為有攝護腺,這樣的情況更可能發生。 「上游工廠」VS「倉庫」 揪出哪裡有問題! 膀胱就像個「倉庫」,負責儲存「上游工廠」腎臟所製造出來的尿液,生理容量約400cc。柯明中主任指出,夜間頻尿問題分兩種情形,舉例來說,晚上起來4次,每次尿量400cc,問題不在膀胱,而是要檢查腎臟,因為腎臟製造尿液過多,也可能需要循著心血管、血液循環系統進行檢查。 另一種情形,就是晚上起來4次,每次尿量只有100cc,這種情形問題就很可能出自膀胱。當病人到泌尿科就診,就會歸納為排尿功能障礙,因而從膀胱、或是男性攝護腺方面著手檢查。 男性攝護腺問題為大宗 女性多是膀胱過動了 男性若是發現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可透過藥物縮小攝護腺體積,改善壓迫膀胱的症狀;或是透過手術取出過度增生的攝護腺組織改善症狀。而女性若是發現膀胱過動症,解尿衝動相對敏感,則會先採取行為治療,避免過度飲用咖啡、茶等利尿飲料,或進行膀胱訓練改善;也能透過藥物幫助穩定膀胱。 醫師呼籲,若是深受夜尿困擾,可以針對這兩個方向觀察,再進行確切的鑑別診斷,方向對了,治療效果才會更好。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738

火燒心不見了! 「一根針」治好胃食道逆流

火燒心不見了! 「一根針」治好胃食道逆流#健康醫療網

 2019-10-07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惠虹報導 有位胃食道逆流患者,不僅白天酸水從胃裡逆流上來、夜裡更是苦不堪言,只要躺下,酸水就湧上來、無法躺平睡覺長達半年。所幸,經由中西醫整合專家楊龍駿醫師施以頭皮針治療,當天火燒心的症狀就不見了,竟能一覺到天亮。 胸口一把火在燒 全台近80萬人受苦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三年胃食道逆流從61.6萬人,成長至76.6萬人,短短3年增15萬人,女多於男。楊龍駿表示,胃食道逆流誘發的症狀多樣化,「火燒心」是其最典型的症狀。患者主訴胸口如同「有一把火在燒」般難受,台語的「溢赤酸」,就是形容胃酸逆流造成胸口灼熱感。 苦心鑽研頭皮針 針灸療法關緊賁門 楊龍駿醫師指出,胃與食道之間,有道開關叫做賁門,賁門如果鬆弛,就會導致食物逆流,食物逆流經過食道、胃酸刺激神經產生了燒灼感。而賁門之所以會鬆弛,主要是因為神經異常、或賁門肌肉退化所引起。 擅長中西整合、學有專精的楊龍駿醫師,看過相當多胃食道逆流的病例,多以服用制酸劑、或中和胃酸藥物來減少胃酸分泌,雖能減輕症狀、卻有副作用,而且多數患者飽受反覆發作之苦。他因此特別從頭皮針下手苦心鑽研治療胃食道逆流,累積很多成功案例,年齡從4個月大,到87歲的老翁,都有不錯效果。 頭皮扎針 竟能搶救火燒心!   楊龍駿醫師提及胃食道逆流針灸療法,主要是結合頭皮針、搭配耳針,刺激頭皮對應內臟的反應區位,再視患者表現症狀,輔以耳針加強,增強賁門的收縮與閉合度。 楊龍駿進一步說明,頭皮針對較嚴重的患者,一週需針灸3次,症狀改善之後,每週大約2次即可。大約治療4-5次, 就有比較明顯的改善。治療期間不需忌口、也不用服用任何藥物,治療完畢後,只要維持正常作息,就不再為此困擾。 超強破壞王 胃酸所到處灼傷導致細胞病變 胃食道逆流盛行率高,有些人卻放任輕忽,導致症狀愈來愈嚴重。楊龍駿解釋,胃酸是強酸,所到之處會造成黏膜的破壞,食道黏膜經反覆灼傷修復,會產生肉芽組織,導致食道狹窄;也可能造成聲帶受損、聲音沙啞;胃酸刺激食道神經時也會造成胸悶、背痛。 放任胃食道逆流、不積極治療,會提高細胞病變風險,多例食道癌案例發生在下食道接近賁門附近,這都是長期胃酸刺激所造成。楊龍駿提醒,胃食道逆流治療後不可暴飲暴食、也不要在飯後劇烈運動,要維持良好作息。 平時則可輕柔按壓足三里、內關、中脘穴等穴位,對腸胃道保健也有幫助。至於一般認為咖啡甜食、高油脂食物、菸酒,睡姿或情緒壓力,是誘發胃食道逆流的危險因子;楊龍駿認為,胃食道逆流是賁門鬆脫的問題,上述問題只會讓症狀加劇,而非主因。 另外,肥胖者腹部脂肪容易擠壓到胃,造成腹壓過高,一旦吃飽時胃的壓力立刻上升,食物逆流會衝擊到賁門鬆開,肥胖久坐、褲帶束腰太緊、飯後立刻平躺趴睡、或重訓時也會如此,需多加留意。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43765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