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兼顧生活品質和安全 晚期肺腺癌也可出國旅行享受生活

兼顧生活品質和安全 晚期肺腺癌也可出國旅行享受生活#健康醫療網

2019-09-20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一名65歲女性,被診斷晚期肺腺癌,由於曾經陪伴罹患肺癌的先生抗癌,因而非常害怕治療副作用之苦。收治這位女性的振興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陳威廷回憶,該患者先後使用了第一二代 EGFR標靶藥物、化學治療,因為疾病惡化改以第三代 EGFR標靶藥物治療;患者自述只有腹瀉、皮膚等輕微副作用,甚至還能去中國旅行,之後又控制病情達20個月,從診斷晚期肺癌至今已經4年半,仍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 肺腺癌多晚期 這些危險族群要小心 陳威廷主任表示,過去認為肺腺癌以女性較多,但近年男性也不少,通常有家族史,廚師、家庭主婦等職業史,或曾因肺炎在肺部留下疤痕組織,以及居住空汙嚴重地區都是高風險族群。建議高風險族群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若肺上葉有異狀屬於肺癌的機率較高。 為何肺腺癌發現時多晚期?陳威廷主任解釋,肺部沒有神經,除非腫瘤長在肋膜上,才會痛或喘,或者靠近氣管,可能會咳嗽。然而,許多患者腫瘤不在特殊位置,等到腫瘤過大,侵犯氣管、壓迫肋膜才有症狀。根據臨床經驗,過去近2/3至3/4患者診斷時多達晚期,無法開刀根治。 肺腺癌標靶藥物治療 先行基因檢測 針對晚期肺腺癌治療,陳威廷主任說明,基因檢測是例行工作,如果有「驅動基因」(driver mutation)的基因變異,可考慮標靶藥物治療,若沒有基因變異,可考慮化療或免疫療法治療。其中,台灣約6成肺腺癌患者屬於EGFR突變,適用EGFR標靶藥物治療,但標靶藥物無法根治腫瘤,只能控制癌症生長一段時間。 肺腺癌EGFR標靶藥物如何選? 追求長治久安兼顧生活品質和安全 EGFR標靶藥物已從第一代發展至第三代,應該如何選擇?陳威廷主任認為,標靶藥物治療要與病人充分討論副作用,選擇讓病人生活品質好的藥物,才能長治久安。目前健保給付第一、二代EGFR標靶藥物作第一線治療,可延緩抗藥性產生的時間約10-12個月,兩者療效相當,但副作用有別。 「少數人全身嚴重出疹子、有些因甲溝炎痛到無法走路,還有人會腹瀉,可能放屁就失禁,需包尿布出門。雖然腫瘤控制了,病人生活品質卻很糟,其實沒什麼意義。」陳威廷主任提到,有的老人經不起腹瀉,至於女生愛美,怕長痘痘、甲溝炎,就可以選擇皮膚副作用較少的第一代標靶藥物治療,但第一代標靶藥物有肝指數上升的副作用,嚴重等級的比率低但仍需定期監測肝功能。 EGFR標靶藥物 晚期肺腺癌一線新選擇 「如果病人感覺副作用太大,可以與醫師溝通,甚至考慮換藥,大部分不影響療效。」陳威廷主任建議,目前台灣核准上市的第一線標靶藥物有很多個,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也是第一線治療選擇之一,且國際治療指引優先推薦,可延緩抗藥性產生的時間達近19個月,也有標靶藥物相關之副作用。 陳威廷主任補充,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最初是針對抗藥性基因T790M的腫瘤治療;然而,臨床發現,它也對 EGFR基因變異有效,所以也是臨床上第一線治療的考慮之一,能否延長存活時間,也即將在九月底歐洲腫瘤年會(ESMO)發表。 肺腺癌治療不舒服不要忍 多與醫師討論 「若患者體力許可,任何想完成的事情都要去盡可能達成。」陳威廷主任鼓勵晚期肺腺癌的病人,目前肺癌治療進步,最重要的目標是維持生活品質,並盡可能延長生命。除了不要聽信偏方,配合醫師治療,注意作息、免疫力,生食不要吃,只要有不舒服,都要與醫師反映,調整治療方向改善。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600

2019世界避孕日 正確避孕選擇造就美好未來

2019世界避孕日 正確避孕選擇造就美好未來#健康醫療網

2019-09-20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錯誤避孕方式意外懷孕  女大生付出慘痛代價! 剛從高中畢業準備升大學的可欣(化名),暑假打工時結識一名同齡的男孩,兩人交往並發生性關係,為了貪圖便利,男友僅以體外射精避孕,她則靠每次性行為後吃事後避孕藥,偶爾忘記想起來才吃時,已經超過三天以上。開學前夕因月經久未來潮,到婦產科檢查發現竟意外懷孕,不得已只好放棄升學,在家待產。眼看昔日同窗都在享受大學生活,她後悔又感嘆,如果可以重來的話,一定會選擇正確避孕,就不會徒留遺憾。 2019世界避孕日 「避孕選擇題網路短劇」有獎徵答 為呼應今年世界避孕日主題「你的避孕選擇,造就不同未來」(One decision could make all the difference.),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特別於2019世界避孕日前夕,於「避子小姐應援團」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OG.WCD/)及YouTube頻道分享「回到過去・避孕選擇題」網路短劇,自9/11起連續三週、每週播出一集。透過將避孕知識置入有趣的短劇中,搭配猜測劇情選項有獎徵答,吸引年輕朋友關注、互動,瞭解唯有「雙重防護」的避孕方式,可以讓人真正安心,做出正確的避孕選擇,也才能造就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 「雙重防護」是避孕最佳選擇 新型常規避孕藥免去漏吃煩惱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校園講座種子講師、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廖韻涵醫師指出,台灣年輕族群仍存在避孕迷思,如男生會採體外射精、未全程戴保險套,或是戴兩層保險套;女生則多依賴手機APP計算安全期,擔心吃事前的常規避孕藥會導致不孕或癌症,或是認為天天吃藥比較傷身,反而依賴含高劑量黃體素的事後避孕藥。這些錯誤的避孕方式無效又傷身,建議若無法避免發生性行為時,應採取「雙重防護」避孕,也就是男生全程戴保險套、女生每日規律服用常規避孕藥,以達到最佳的避孕效果。 廖韻涵醫師進一步說明,常規避孕藥與事後避孕藥最大的差異在於避孕效果更好,還可以調經、改善經前不適,目前新型24+4顆的常規避孕藥,結合超低劑量雌激素與第四代黃體素,不僅不會水腫,還有助改善青春痘的好處,也有助於預防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此外,比起舊型21顆常規避孕藥,因為不需停藥,不必擔心忘記吃藥而中斷,更可減少荷爾蒙波動與消退性症狀。不過也提醒有避孕需求者,常規避孕藥為處方用藥,應先諮詢婦產科醫師,經醫師評估後再使用。 提供正確避孕衛教 婦產科醫學會呼籲年輕族群自我保護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醫師表示,當年輕人面臨需要避孕的時刻,往往因為認知不足,而選用錯誤、效果較差的避孕方式,導致不必要的性病傳染及意外懷孕。為了喚起社會大眾關注年輕族群的避孕認知,長期關懷青少女(年)的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持續透過「8181避孕指引諮詢家」平台(http://www.8181.org.tw/)及校園講座宣導避孕衛教資訊,更響應每年9月26日的世界避孕日,呼籲年輕人懂得掌握身體自主權、做好自我保護,免於意外懷孕對身心的傷害,以保有人生的選擇權。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604

高膽固醇不想吃藥 醫:只靠運動飲食超NG

高膽固醇不想吃藥 醫:只靠運動飲食超NG#健康醫療網

2019-09-19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吃降膽固醇藥傷身,我可以靠飲食、運動就好嗎?」這是許多高血脂患者的疑問。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祕書長黃柏勳指出,高血脂症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而極高風險族群,根據2019歐洲心臟學會最新治療指引,壞膽固醇數值越低越好。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莊文博指出,民眾常只想改善生活習慣而不吃藥的迷思,是高血脂人數暴增原因之一。 心血管疾病民眾殺手 高血脂元凶之一 黃柏勳表示,107年台灣十大死因第二位及第四位的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其致死的主因之一就是「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過高,而血脂異常升高是動脈血管硬化的主因,將增加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機率。 「壞膽固醇會附著在血管壁上,附著量過多時,恐發生動脈血管硬化等併發症。」黃柏勳強調,控制壞膽固醇控對高血脂症相當重要,建議高危險族群,如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肝病、甲狀腺功能過低、吸菸、高油飲食、先天家族性遺傳者等,應積極控制壞膽固醇數值。 壞膽固醇數值要自知 歐洲學會又下修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李貽恒指出,民眾都要清楚自己的膽固醇數值,什麼標準才達標?2019歐洲心臟學會最新治療指引建議,極高風險族群,壞膽固醇數值目標應從70 mg / dL降低至55 mg / dL,若極高風險族群並且已接受史他汀類藥物治療,卻在兩年內仍發生第二次心血管事件者,將數值目標控制在小於40 mg / dL。 「壞膽固醇盡可能越低越好。」黃柏勳根據歐洲心臟學會發布內容進一步分享,特別是針對極高風險患者,當壞膽固醇數值非常低時,臨床安全性研究證明可放心,切勿擔心膽固醇數值過低而自行中斷治療,應持續遵從醫囑用藥。 血脂異常體質佔7成 飲食僅3成 根據106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40歲以上自述無三高、心臟病及腦中風等病史民眾,健檢發現有血脂異常者高達47.5萬人。莊文博說明,民眾有許多錯誤迷思,誤以為維持作息正常、規律運動、飲食清淡,就能控制高血脂症,不需要用藥也能控制壞膽固醇,是血脂異常人數暴原因之一。 「血脂異常本身體質影響7成,飲食僅約3成。」莊文博強調,高血脂症常沒有症狀,仍需積極治療,傳統治療高血脂症的藥物包含:史他汀類、纖維酸鹽衍生物、膽酸結合樹脂等。不過有些高膽固醇患者難控制,史他汀藥每增加一倍劑量,約只能多降6%的壞膽固醇;若為增強效果而加重劑量,可能會增加肌肉痠痛、影響肝功能、增加肌肉病變、橫紋肌溶解症等副作用症狀。 血脂過高要吃藥 積極控制膽固醇 當傳統治療不足以控制病情時,莊文博建議,可合併PCSK9抑制劑治療。過去幾年陸續有證據顯示,PCSK9抑制劑合併史他汀治療,或用於無法使用史他汀的患者,可有效打擊壞膽固醇。最新研究更指出,PCSK9抑制劑可進一步降低缺血性事件或死亡的發生風險達15%以上。但其屬於針劑型,約2-4周施打,扎針處可能會紅腫。 莊文博呼籲,高血脂症患者除控制飲食均衡、持續運動、戒菸酒、保持規律作息之外,更應積極控制壞膽固醇數值,與醫師討論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並持續用藥。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595

突破抗藥性!攝護腺癌新一代口服荷爾蒙藥物 非轉移者也能用

突破抗藥性!攝護腺癌新一代口服荷爾蒙藥物 非轉移者也能用#健康醫療網

2019-09-19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2016年衛福部統計報告指出,每11位男性就有1位確診罹患攝護腺癌,而攝護腺癌也是台灣男性發生率第五名的癌症。許多攝護腺癌患者荷爾蒙治療一年後面臨抗藥性,所幸衛福部日前核准新一代口服荷爾蒙藥物適應症,造福癌友。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副理事長暨泌尿腫瘤委員會主委馮思中表示,雖然攝護腺癌造成男性威脅,但隨著藥物的進步,病友可望獲得更好的控制成效,千萬不要放棄希望。 新一代口服荷爾蒙藥物 攝護腺癌病友新選擇 馮思中副理事長說明,接受荷爾蒙治療的晚期攝護腺癌病患,大部分的患者會發展成「去勢抗性攝護腺癌」類型,一般使用傳統荷爾蒙治療一至二年後就會產生抗藥性、讓藥物失去效果,而從此時到死亡平均不到二至三年。不過現在治療已出現新曙光,衛福部日前核准新一代口服荷爾蒙藥物適應症,為「高風險非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患者提供新的用藥選擇。 荷爾蒙藥物如人造鑰匙 阻斷荷爾蒙作用 馮思中副理事長說明,體內荷爾蒙的作用原理如同鑰匙開鎖,就像是鑰匙需要找到對的鑰匙孔,才能順利開鎖;荷爾蒙需要作用在對應的受器上,才會發生作用。而睪丸與腎上腺是人體內兩個產生荷爾蒙的地方,可惜的是,傳統的去勢方式只能影響睪丸的生產力,並無法阻止腎上腺製造荷爾蒙。而新一代口服荷爾蒙藥物為男性荷爾蒙阻斷器,就像是人造鑰匙,直接將鑰匙孔堵住,阻止體內荷爾蒙發生作用、避免癌症惡化甚至擴散。 減少攝護腺癌友化療時間 提升生活品質 研究指出,新一代口服荷爾蒙藥物在治療非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患者上,能有效延後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攝護腺疾病的重要血清指標)惡化時間、免於化療存活期中位數則超過三年。這代表患者需接受化療的時間大幅減少,控制癌症且沒有惡化,且能提供最長的口服荷爾蒙藥物使用時間,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50歲以上男性這些情況 醫籲攝護腺癌篩檢 馮思中副理事長也呼籲, 50歲以上男性應定期做攝護腺癌篩檢,若出現上小便有燒灼感、血尿或精液帶血等情形,應該盡快就醫檢查。若已確診罹患攝護腺癌,更應積極和醫師溝通與回診、規律用藥更能穩定控制病情。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583

盧靜怡醫師受邀﹝醫師好辣﹞肥胖盛行率破表這些部位超難瘦?!

盧靜怡醫師受邀﹝醫師好辣﹞肥胖盛行率破表這些部位超難瘦?!#健康醫療網

2019-09-19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怎樣瘦身才能健康又安全?講求快速便利的外食族,一不小心就會將熱量爆表的速食大口吃下肚,加上朝九晚五、久坐辦公室的情況下,鮪魚肚、小腹婆、蝴蝶袖以及腰間「備胎」更是不客氣的跑出來見客。固定上健身房甩油減脂與低卡挨餓減肥法都是女性常見的減重法,但往往不是餓到暈頭轉向、就是減到不該減的部位。該如何免挨餓又能輕鬆減脂呢?來聽聽專業醫師的建議與說明。 聰明吃速食! 搭配新鮮蔬果吃出「瘦身力」 外食族常常為了節省時間,標榜「快速便利」的高熱量速食很可能一周就會吃超過1-2次,建議可選擇脂肪比較低的雞胸肉,以「烤」取代油炸,麵包挑選全麥類,盡量選擇富含大量蔬菜的主食,避免攝取過多熱量;吃沙拉時,以油醋、優格代替千島醬,好吃美味的沙拉醬其實是減肥餐特別添加的隱形殺手,避免添加過多讓熱量爆增。 此外,搭配無糖飲料也是最佳選擇,更有利於體重控制;若是早餐就選擇速食,可選擇鮮奶代替奶茶。午餐或是晚餐吃速食餐點時,可補充「適量」新鮮水果或是加入餐點中,幫助速食外食者吃出「瘦身力」,例如:富含膳食纖維與果膠的蘋果、富含維他命C的減肥聖品─芭樂。 對脂肪「斤斤計較」! 不累不餓的「冷凍減脂」效果更加乘 客人分享:「在嘗試過許多不同瘦身法,往往達到瘦身效果後,不該瘦的部位也跟著瘦了!所以對於如何能瘦的漂亮還能達到曲線雕塑,重訓跟節食無法改善的部位,想藉由「冷凍減脂」讓比例更完美!」 「這次是針對大腿內側與後側進行體雕減脂,一次約35分鐘的療程,過程無疼痛感、很舒服很放鬆、冰冰涼涼的,還可以邊滑手機邊跟閨蜜聊天,就算是小睡一下也是可以的。」客人說,「療程後1-3個月後就有效果,穿上短褲曬曬我的蜜大腿。女孩子們最擔心過冷產生凍傷情況產生,但其不同於他牌會有凍傷或起水泡的問題,此機器是唯一通過美國FDA跟台灣TFDA認證的非侵入性、無恢復期的冷凍減脂,不需要擔心這樣的情況產生。」 肥胖盛行率破表 這些部位超難瘦?! 知名聯合診所院長盧靜怡表示,根據衛福部調查顯示 平均男性31歲到40歲的肥胖率已達5.6成;至於女性則高達7.8成,差距更是顯著。多數民眾因為外食機會大以及生活作息不正常,更要避開地雷食物、慎選菜色,畢竟瘦身還是要遵守「正常飲食」與「少吃多動」的原則才能達到減重效果。如果是想針對一些不完美部位進行體態雕塑,尤其是所謂的「頑固型脂肪」,建議可尋求醫美科技的助力達到緊實線條與完美體態。臨床經驗中,醫師也曾遇到過健身教練想更快達到雕塑體態而前來諮詢。 盧靜怡醫師說,其實大約在青春期過後,人體內的脂肪細胞數目,正常來說不太會改變。一次的治療可減少該部位脂肪細胞約25%的多餘脂肪,1-3個月逐漸看到體雕曲線的效果。 35分鐘的非侵入式 舒適減脂「冷凍減脂」 在美國上市多年,通過美國FDA跟台灣TFDA認證的「冷凍減脂」,利用脂肪對於冷的「低耐受性」,藉由冷卻技術、不同的手把弧度,以手把微吸附的方式,讓治療部位經過約35分鐘的冷凍,使脂肪細胞自然凋零,療程後可自然代謝排出體外,達到免動刀、纖細曲線的完美體態。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584

乳癌腦轉移別放棄 標靶化療二合一提升存活4-5年

乳癌腦轉移別放棄 標靶化療二合一提升存活4-5年#健康醫療網

2019-09-18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癌症關懷 鄭翠芬醫師談乳癌﹞ 乳癌腦轉移的患者治療選項相對有限,過去治療會以手術切除或放射線治療為主,然而術後恢復及電療所造成不可逆的副作用卻也讓病患身心俱疲。所幸根據研究,目前有標靶藥物、化學治療二合一的方式,作為腦轉移病患的治療新選擇,治療效果比單純使用化學治療好。 乳癌腦轉移症狀不明顯 發現多晚期 在乳癌的遠端轉移中,約有一成的病患是乳癌腦轉移患者,若是HER2陽性的病患,腦轉移的風險更高達三至四成。新光醫院一般外科及乳房中心主任鄭翠芬表示,與其他轉移部位相比,腦轉移的症狀較不明顯,導致往往就醫治療時,已經是晚期。 乳癌腦轉移 注意以下徵兆 鄭翠芬主任呼籲,由於症狀都較為細微,但仔細觀察,仍可透過下列症狀注意是否有腦轉移的情況,分別是單眼視力出現變化、變差或複視的狀況、走路不平衡或是經常頭痛同一個位置。臨床上曾有腦轉移的病友,是出現講話或咀嚼時反覆咬到同一側口腔內側和舌頭。 標靶藥物合併化療 乳癌腦轉移成效佳 腦轉移不易治療的因素有以下,包括因腫瘤的位置、腫瘤的數量造成無法手術完全切除。所幸目前HER2陽性患者有「小分子標靶藥物」合併化療的方式,可將無疾病惡化存活期提高接近兩倍。其中根據研究,這樣的治療選項來治療腦轉移病患,約有五至六成病患都可看到腫瘤縮小的成效,生活品質明顯提升。 鄭翠芬主任指出,「過去往往認為腦轉移只能等安寧,但現在醫療日益進步,穩定病情存活期4-5年以上的患者也有出現」五年前,55歲的陳女士被診斷腦轉移,即是透過標靶藥物合併化療治療治療,目前仍可從事輕微的家務,而且可以自己回診追蹤。 如有任何乳癌治療相關問題,請e-mail來信[email protected]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430

把握學齡前評量黃金期 小一新鮮人入學免煩惱

把握學齡前評量黃金期 小一新鮮人入學免煩惱#健康醫療網

 2019-09-18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小一新鮮人哭鬧拒學、不寫作業 適應不良引發情緒障礙 七歲的哲宇(化名)個性聰明、活潑,在幼稚園是班上的人氣王,沒想到九月初剛入小一讀書,就嚷著不想去上學,上課還會大哭大鬧或擅自走動去跟隔壁同學大聲講話,回家作業不是忘記帶回家寫,就是得花上三小時以上才能寫完。 起初爸媽以為只是適應不良不以為意,沒想到班導師打電話到家裡的次數愈來愈頻繁,哲宇也一天比一天憂鬱,甚至不再去上學,一聽到學校就會暴躁、呼吸困難。最後連飯也吃不下,夜裡更是經常失眠,整個人瘦了一大圈,眼見情況不對勁,爸媽趕緊帶他至精神科診所求助。 正視家長親子教養三大困擾  把握學齡前評量黃金期 精神科診所職能治療師黃彥鈞表示,最近學童剛邁入開學季,但前來評估或諮詢的家長愈來愈多,最常見的就是孩子上課專注力差或出現行為問題,如不想寫作業或上課無法專注等。根據臨床觀察,家長對孩子常見的三大困擾包括:孩子無法遵守秩序、專注力不足及社交人際互動問題。 黃彥鈞治療師說,對小一學童的家長來說,常會擔心孩子的學習發展比同儕緩慢。事實上,孩子身心發展與感覺統合的黃金時期是在七歲前,家長應把握這時期尋求專業的學齡前評量,藉由視動整合能力(VMI)、感覺統合、精細動作及協調等評估,檢視孩子發展狀況是否具備當前階段能力,以利調整教養方式、提供適度刺激,加強孩子整體能力發展,預防就學後的不適應狀況。若家長誤以為只是單純的適應不良,而未即時處理或用錯誤的教導方式,長期下來就可能引發更嚴重的身心問題。 身處新環境無法調適 惡性循環易導致學童身心障礙 精神科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剛進入學校的小一生,因分離焦慮及獨自面對陌生環境,常會出現哭鬧不休、坐不住且抗拒上學的行為,大部分在開學兩週後都能自行調適改善。若適應不良,就會因上課無法專注而影響學習效果,造成自信心低落,若在班上人際關係不好,甚至可能會出現霸凌問題;長期惡性循環會讓學童出現失眠、易怒及焦慮等情緒障礙,嚴重者到成年還可能變成憂鬱症,或衍生其他社會問題。 醫師、家長、校方合作金三角 關注在學情況助孩子成長 楊聰財醫師說,製定治療對策前會先評估成因,並與家長、校方建立合作金三角關係,透過家庭諮商輔導、行為治療、教導放鬆及社交技巧,必要時使用藥物治療,減少孩子的焦慮不安,以期早日恢復正常上學生活。不過也提醒家長「預防勝於治療」,隨時留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一旦察覺異狀,就應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倘若經評估後發現是父母心理狀態出問題,或教養方式有誤,也應積極接受心理治療或親職教育,才能與孩子一起走出困境,共同成長茁壯。 本區內容是由個人維護,若有不當資訊請通知客服協助處理或移除,謝謝。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43572  

沉默殺手肺腺癌 國際標靶治療新趨勢

沉默殺手肺腺癌 國際標靶治療新趨勢#健康醫療網

2019-09-18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肺癌高居台灣癌症死亡率之首達10年,其中85%為肺腺癌,因其早期發現不易,又容易轉移,超過半數患者,發現時已發展至無法開刀的晚期。針對肺腺癌治療,約6成肺腺癌患者適用EGFR-TKI標靶藥物,目前國際治療準則建議的第一線標靶藥物包含第一二三代,以延緩疾病進展療效較佳、能維持生活品質的標靶藥物為治療首選。 肺腺癌年輕化 別輕忽咳嗽病徵 台北慈濟醫院臨床研究中心黃俊耀主任表示,台灣肺腺癌好發族群近年有年輕化現象,臨床上已見30-40歲患者。肺腺癌的特性是腫瘤只要1公分,就有轉移風險,最常轉移至骨頭、大腦、肝臟等處。隨高解析度低輻射斷層掃描推廣,早期肺癌被診斷漸多,但許多病人常問「我沒有症狀,為什麼得肺癌」,其實只要詳細問病史,大部分患者都會咳嗽,不可輕忽。 肺腺癌治療以期別區分,一、二期開刀為主,二期建議術後化療;3A則要術前電療合併化療再開刀;一旦達晚期第四期,根據基因檢測結果,若有基因突變則以標靶治療為首選,最常見的基因突變包含EGFR及ALK,55-60%肺腺癌為EGFR基因突變,其中以exon19和exon21為最常見突變點,少數是exon20 T790M抗藥型突變,標靶治療策略不同。 EGFR標靶藥物 助肺腺癌患者續命 黃俊耀主任提到,EGFR標靶藥物由2005年從第一代發展至第三代,根據世界肺癌醫學會定義,「如果晚期肺癌可控制超過5年,等同控制住疾病。」他常告訴患者「不要以20年前觀念看肺癌,那太沮喪」,鼓勵患者一定要做基因檢測,選擇適合自己的標靶藥,大部分患者可存活超過2年,甚至有患者超過10年。 針對EGFR-TKI標靶藥物原理,黃俊耀主任解釋,正常細胞透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磷酸化,抑制自我毀壞的訊號 ,「但腫瘤DNA突變後,持續的磷酸化抑制了細胞自毀,進而演變遠端轉移、血管新生、浸潤等癌症特性。」標靶藥物EGFR-TKI即是抑制腫瘤細胞磷酸化訊號,讓腫瘤細胞「該凋零就凋零。」 第一線EGFR標靶藥物如何選 醫師這樣分析 第一二三代EGFR標靶藥物如何選擇?黃俊耀主任說明,整體而言,第一二代標靶藥物有效治療時間接近8-13月,整體存活期沒有差異,皮膚疹、痘痘、膿泡、腹瀉、甲溝炎和肝指數升高等副作用比率不太一樣。第三代標靶藥物有效治療時間較傳統標靶藥物久,雖然也有副作用,但嚴重的副作用發生率較低,且進入大腦的濃度高,這對控制肺癌腦轉移是個重要的選擇依據。 目前第一、二代EGFR標靶藥物有健保給付,第三代還沒有健保給付。黃俊耀主任建議,可依照自己的經濟考量選擇適合藥物。 精準治療選擇標靶藥物 上班、旅遊沒困擾 當一、二代標靶藥物失效,經基因檢測若是產生T790M突變陽性,可選擇第三代標靶藥物。黃主任目前有多位使用EGFR標靶藥物的患者,年齡在50-70幾歲,都歷經第一代EGFR標靶藥物惡化後,轉為化療。所幸基因檢測T790M突變陽性,再使用相對應的EGFR標靶藥物,服藥已近3年。病人回饋,日常生活不受副作用影響,上班、旅遊都沒問題。另外,大約有一半的病人在一二代標靶藥物失效後,未檢測到T790M突變,改以接受化療。 目前國際治療準則建議的肺腺癌第一線藥物有第一二三代標靶治療,建議可依照治療目標與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標靶藥物。黃俊耀主任提醒,肺癌患者千萬別使用來路不明藥品,罹癌令人沮喪,但只要根據基因檢測結果,選擇最適合藥物,且醫師都有能力控制副作用,不用憂心。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57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