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

聽說產後脹奶很痛?孕期可為哺乳做的5大準備!

聽說產後脹奶很痛?孕期可為哺乳做的5大準備!#媽媽寶寶

文/周滋靜 採訪諮詢/木生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祝怡麟 孕期受荷爾蒙影響,女性在生理與身形外表多會有所改變,尤其是乳房變化幾乎是所有孕婦都有的深刻體會。在孕期中了解哺乳的正確觀念,做好心理建設並與家庭成員達成共識,或尋求母乳哺餵團體的支持,能讓哺育母乳之路更加順利。 產後常見哺乳問題 哺乳是女性與生俱來的天賦,卻有許多媽咪為了這件事傷透腦筋,像是:奶量不足、發現脹奶乳房已經硬得像石頭、乳頭破皮流血、乳頭痠痛,甚至造成乳腺炎等,木生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祝怡麟指出,產後脹奶以致乳房疼痛,多因哺餵時間不夠頻繁、半夜停止餵奶等,未適時將奶水移出乳房所致,而乳頭破皮或痠痛,主要是因為寶寶含乳姿勢不正確所致。 祝怡麟醫師表示,產後媽咪學習如何餵奶,同時新生兒也正在適應如何透過吸吮喝到奶水,而媽咪能給寶寶最大的幫助是以正確的餵奶姿勢,讓寶寶學會正確含乳,再來就是依照其生理需求,頻繁哺餵。或許這對產後身心俱疲的媽咪而言是一大挑戰,過程中,需要相當大的耐心、堅定信念與旁人的支持與鼓勵,因此,為了避免哺乳可能遭受的困難與挫折,建議媽咪能夠在孕期,多了解哺乳相關知識。 為產後哺乳順利.孕期可做5大準備 產檢時,護理人員多會詢問孕媽咪產後是否有哺乳計畫,但對於怎麼餵、有什麼技巧等相關事宜,還必須等到產後面臨哺乳問題時,才能依狀況給予實質幫助。祝怡麟醫師認為,為產後哺乳需求,乳房受荷爾蒙影響會自行做好準備,如何幫助孕媽咪產後哺乳能更快上手?她提出從孕期即可開始準備的5大重點。 1.吸收哺乳相關知識 通常孕媽咪可透過醫療院所或民間相關單位舉辦的媽媽教室,預先了解哺乳的生理機制、脹奶怎麼辦、哺乳姿勢、如何幫助寶寶正確含乳等知識,在實際面臨哺乳,加上護理人員的協助,勢必能事半功倍。 2.尋求另一半支持 祝怡麟醫師指出,哺乳諮詢門診中,大部分的媽咪並非用錯方法哺乳,而是與另一半或家庭成員沒有共識,像是:奶量太少寶寶喝不飽、妳就是天生沒有奶的體質等話語,增加媽咪心理負擔,進而懷疑自己該不該繼續哺餵母奶。她建議,孕期可邀請另一半參與媽媽教室,共同了解哺乳相關知識與技巧,才能在實際面臨到問題時給予支持與協助。 3.調整心理狀態 當胎兒與胎盤分娩後,媽咪體內的泌乳激素分泌會開始增加,祝怡麟醫師表示,雖然產後3天奶量少,但寶寶剛出生胃的容量就像彈珠一樣,媽咪不用過度擔心寶寶喝不夠;產後約3~5天,可明顯感到母奶量變多,只要「依照寶寶需求並勤快哺餵,奶量會漸漸與寶寶的需求達到平衡」。 4.準備好哺乳用品 對有哺乳計畫的媽咪而言,哺乳內衣、哺乳衣、哺乳枕、溢乳墊、吸乳器等物品,幾乎是孕期購物清單中的必備項目,預先準備好,產後才能更加專注於身體調養與寶寶照護。 5.乳房按摩 部分媽咪在懷孕後期會開始感到乳房有脹痛感,祝怡麟醫師建議,產前6周起為舒緩乳房脹痛不適,可在沐浴時以指腹輕柔地按摩乳房,或使用蓮蓬頭,以力道溫和的水柱沖乳房。此外,還要注意沐浴水溫不宜過高,避免洗去過多皮脂,造成乳房肌膚乾燥、脫皮、搔癢等狀況。   ※原文刊載於2019年1月號《媽媽寶寶》383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regnacy/notes/articles/14544 ※延伸閱讀:產後哺乳不用怕! 4步驟教妳預防乳腺炎 ※延伸閱讀:孕期哺乳的安全性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從伸展台到尿布台,名模「詹乃蓁」甜蜜育兒不喊苦!

從伸展台到尿布台,名模「詹乃蓁」甜蜜育兒不喊苦!#媽媽寶寶

文/洪郁鈞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QodTALTD9aE 帶養兩個年紀相近的寶貝雖然辛苦,但成長與珍貴回憶也是加倍收藏。從伸展台到尿布台,詹乃蓁對每個過程都抱持著享受與感謝的心情,這樣的心情一路支持她在各角色間自在轉換,並在面對育兒路上的各種挑戰時,仍能甘之如飴。 老公的貼心是最務實的浪漫 孩子相繼出生後,為了維繫彼此感情,詹乃蓁和先生很有共識,認為不應該為了孩子分房或是為了孩子放棄兩人獨處的空間,因此兩個孩子出生後,都各自擁有自己的房間,晚上睡覺時,透過監視畫面,詹乃蓁可以隨時觀察到寶寶的狀況,雖然初期不免隨時要在兩個房間來回走動,但長期下來,保留了孩子睡著後,與先生聊天獨處的時間,讓夫妻間的感情在每日各自忙碌後,仍能適時加溫、繼續分享彼此生活中的點滴。 詹乃蓁坦承自己與先生都很務實,是否過節或贈送昂貴禮物等,她並沒有很在意,如果真要列舉兩人相處的浪漫事蹟,她認為老公在工作忙了一天之後,回到家二話不說、挽起袖子幫忙洗碗與處理家務的身影,讓她覺得特別浪漫。她想起當新手媽媽的那段時間,每天照顧孩子又忙又累,老公雖然也是忙碌了一整天,但回家後卻陪著她做家務,兩個人一邊晾衣服、一邊聊天,想起那時的場景,她仍然覺得十分感動。 愛護地球.為孩子更努力 一直很重視環境保護的詹乃蓁,平常出門都會隨身攜帶環保餐具、水杯、玻璃吸管,有了家庭後,也不例外地幫老公小孩各預備一份,如果需要外帶食物,也會儘量從家中帶容器盛裝,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孩子出生後,她愛護環境的心意更篤定,同時也是因為孩子,讓她想為他們做得更好。她認為:地球只有一個,如果以後烏煙瘴氣,孩子怎麼生活?而且一個人的力量雖然渺小,但如果持續做,也會累積效果,不應該因為覺得個人力量渺小就放棄保護環境。 年紀相近.不免瓜分關愛 打從弟弟出生後,為了手足的和諧共處,詹乃蓁為弟弟創造了許多「愛姊姊」的證據,例如:買了禮物說是弟弟送的,或是經常幫弟弟表達愛姊姊的心情,讓小艾莉也會常常把「愛弟弟」掛在嘴邊。談起兩姊弟,姊姊2歲3個月,弟弟6個月大,詹乃蓁覺得兩個孩子年齡太近,是帶小孩最辛苦的地方,「一個是勞動體力,一個需要鬥智,兩個都還是需要全心全力照顧的階段,一起帶真的很累。」 不過,辛苦雖辛苦,她認為孩子的成長一輩子只有一次,再辛苦都是甜美的回憶,詹乃蓁想起女兒曾經大便在她手上,當下可能覺得哭笑不得,但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讓人會心一笑。只是隨著兒子出生,女兒該階段(1~3歲)的可愛與兒子現階段(0歲)的可愛,她雖然都想珍藏,但照顧弟弟的時間卻不免瓜分了她參與姊姊這階段的可愛時間,讓詹乃蓁覺得很可惜,不免對姊姊感到有所歉意。 媽媽狀態好.就是孩子的最佳身教 「媽媽這個角色,真的會讓人瞬間長大,過程中可能很辛苦,但一路走來都會讓人覺得很值得,所以真的就是好好享受這個過程」,除了改變心情、學會享受過程之外,她認為「放輕鬆」也很重要,以老公、家人協助照顧孩子為例,許多媽媽會糾結於應該要用特定的方法照顧孩子,並希望所有協助的家人都完全比照,她則覺得如果在家人幫忙時,媽媽都無法放心放手,壓力就無法真的卸下,累的還是媽媽自己。 「家人或老公其實都是愛孩子的,而且一定會維護孩子的生命安全,如果老公不熟練,就給他點時間,讓他慢慢練習,如果家人習慣用其他方式照顧寶寶,只要孩子是健康安全的,就不需要擔心太多,才不會天天都必須提心吊膽、無法放鬆。」詹乃蓁覺得媽媽能夠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非常重要,因為媽媽是孩子的榜樣與模仿對象,如果媽媽可以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與身心狀態,對孩子也一定會有正面的影響。   ※原文刊載於2019年1月號《媽媽寶寶》383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mom-tv/celebrity/momtv_articles/403 ※延伸閱讀:「只要跟妳們在一起,我就會笑!」梁又琳與孩子的甜蜜相處之道 ※延伸閱讀:狄志杰&顏嘉樂喜迎龍鳳胎,歡迎伊哥、伊姐來報到!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黃老斯聊教養.0~6歲的心智發展

黃老斯聊教養.0~6歲的心智發展#媽媽寶寶

文/前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小兒職能治療師黃彥鈞 黃老斯常被爸媽問的一句話是:「請問我的孩子這樣發展算是快還是慢呀?因為覺得他跟其他孩子不太一樣。」 「與他人比較」確實是一個提醒自己的切入點,但發展速度本來就因人而異,同時又受到很多環境教養因素影響!尤其是六歲前的孩子,光是年紀差幾個月就是不一樣的水準了,更何況學籍同一屆的孩子也可能差到一歲!所以,憑感覺、長輩的經驗、與人比較等籠統地判別可能不太適合。 我都建議家長上網查詢孩子的「發展里程碑」,看看該年齡的平均水平指標,再藉由孩子的表現來初步判斷發展狀況,若年齡與能力相差半年或更多,就需要特別注意,甚至在必要的情形下,會建議到醫院接受標準評估來確認。 觀察面向 一般會觀察的發展面向有: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認知(理解與表達)、社會人際(包含語言發展和心理狀態)及生活自理能力(食衣住行與盥洗等),不少爸媽會注意孩子發展狀況的契機常是「語言」,彷彿大家都默認語言能力是一種指標,往往家長發現了卻又想要等等看這隻可愛的大雞何時會啼叫? 語言發展較慢可能已經是在提醒我們要注意其他方面的發展了;不過,語言方面良好也不代表其他能力都在水準之上,需要全面觀察。這樣說是否會讓爸媽有點壓力?其實,只要按時確認孩子的狀況、調整教養方式與環境刺激、保持警覺就好了,偏偏有些家長或長輩一直抱持著「靜待花開」的觀念,到小學發生適應問題時,才去找專業人士協助,卻已過了能最快速進步的黃金期時間。 關於0到6歲的心智發展和各項發展,老實說,「刺激」實在不可或缺,像是: 感覺統合(視覺、聽覺、觸覺、前庭覺、本體覺等接觸與整合);教養和對待方式(陪伴、遊戲和互動的時間及品質、隔代教養、教育模式);環境中所接觸的人事物(城市或鄉間或國外、電子產品、飲食習慣、同儕與老師、學習不同的才藝);日常生活(運動量、睡眠與作息、所接觸的教具、玩具、書籍)等,都可能影響孩子的心智能力,從上述的內容便可得知,並非每天只是讓孩子吃飽,任由他自己玩耍,年紀到了送幼兒園和小學,就會一切如大人所想的那樣按部就班又順遂。尤其是在腦部與身心正在成長的關鍵期,會根據大人所給予及教導方式與多寡決定未來,若家長與小孩想要更輕鬆地面對人生的每個階段,此時,確實需要面面俱到地把基礎打好! 父母3大困擾 在心智發展裡,多數爸媽常覺得困擾的部分有:遵守秩序、專注力養成、社交人際互動。 我們都是以愛為出發點的家長與老師,家庭是孩子成長及社會化的第一個地方,也是身心的避風港,希望爸媽們先為自己建立正確心態再教孩子,讓教孩子真的不那麼辛苦,這樣他們才能在健全的環境下開心長大,爸媽也放心。   ※原文刊載於2019年1月號《媽媽寶寶》383期。 ※延伸閱讀:陪孩子玩.跟你想的不一樣 ※延伸閱讀:扮家家酒.玩出孩子的創造力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陪孩子玩.跟你想的不一樣

陪孩子玩.跟你想的不一樣#媽媽寶寶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廖笙光(光光老師) 陪伴遊戲,看似稀鬆平常,但認真陪、用心參與、不干擾,卻有助於增進孩子的身心發展與想像力。親子共玩時,透過修正期待與放下主導權,家長會發現孩子不只玩得更精采,彼此間也能因此締造更多話題,強化親子間的情感連結。 依階段不同.尊重孩子的不同玩法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廖笙光表示,1歲之前,孩子多半只對有聲光效果的物品感到有興趣,聽到玩具會唱歌、按按鈕、敲桌子有聲音,就會覺得有趣,但說明書上玩具的操作與正確玩法,對1歲之前的寶寶來說,並無意義,大約1歲~1歲半,寶寶開始會模仿,也許不懂操作方式與意義,但會學著大人將玩具電話放到耳邊,逐漸開始能做出符合玩具功能的動作,而不再只是敲敲打打。 廖笙光執行長強調,不同年齡層孩子對玩具的興趣不同,1歲之前,孩子尋求聲光刺激,1歲半開始出現模仿動作,2歲~2歲半,可以模仿一系列的動作,如:切蛋糕、放盤子、分送食物等,3歲則開始角色扮演、5歲開始在遊戲中加入劇情。因此,家長給予玩具時,須順著孩子的發展調整期望,不要期待1歲的孩子拿了玩具刀子就知道要切玩具水果,或是阻止1歲前的孩子透過敲打玩具製造聲響。 放下主導權.陪孩子天馬行空 除了提供玩具之外,與孩子一起投入遊戲中,能增加親子之間的互動與話題,並讓孩子喜歡與爸媽一起玩、分享心情。廖笙光執行長建議,陪伴孩子遊戲時,家長應退居為參與者與觀眾,讓孩子主導遊戲,無論是角色扮演或劇情走向,爸媽只需要做到觀察與傾聽即可,應避免過多的批評與指導,才不會扼殺孩子的想像力。 例如:當孩子決定要上菜時,爸媽不用插話:「你肉都沒切好,怎麼就要上菜了?」或是孩子決定讓企鵝成為娃娃的寵物時,不需跟他說:「可是企鵝很難養、無法變成寵物」之類過度干涉與批評的言語。或是有些家長因為個性比較急,做事習慣按部就班,與孩子遊戲時,也希望孩子遵循正確步驟或不允許慢慢動作,此時建議家長,與其在遊戲中不經意地阻礙孩子想像力或造成孩子遊戲的壓力,不如為孩子找到同齡的玩伴,讓他自在地在自己設定的劇本中扮演喜愛的角色,方能讓遊戲帶給孩子更多學習與價值。 玩具.不求絕對精緻 廖笙光執行長也指出,許多家長對於玩具有莫名的堅持,認為孩子玩扮家家酒時,鍋子、餐具要擬真、材質要講究,不像鍋子的不能當鍋子、不像碗盤的不能當餐具,但事實上,孩子連地上的樹葉都能當鍋鏟、樹上掉落的小果實都能當菜餚,要求玩具的精緻度有時反而可能扼殺孩子的想像力,讓遊戲變得像工作指導,失去「象徵」與「想像」的空間,不利孩子的想像力與應變能力發展。建議家長在遊戲時,放鬆心情,以輕鬆的角度看待孩子的玩樂,把主導權交給孩子,讓親子共同徜徉於豐富想像中,陪孩子一起天馬行空。 陪玩,是每個家長在孩子出生後才開始學習的功課,玩得好,孩子能從中獲得身心的茁壯;陪得好,則讓家長可以從中對孩子的個性與發展有更多瞭解,同時增進親子親密關係。   ※原文刊載於2019年1月號《媽媽寶寶》383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arenting/education/articles/14466 ※延伸閱讀:扮家家酒.玩出孩子的創造力 ※延伸閱讀:透過4大步驟.讓孩子不再怕與他人相處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小柔媽咪的育兒趣.原來小孩要的並不多

小柔媽咪的育兒趣.原來小孩要的並不多#媽媽寶寶

文.圖/黃小柔 在短短的四年內生了三個孩子,從單身生活突然變成一家五口。說真的,讓我有點不知該如何適應! 尤其在小孩教養跟陪伴上,我更是想盡辦法給他們最好的,從符合不同歲數的玩具、書籍,當然還有許多不同的肢體開發課程,都是想讓他們從中有所得,我想所有的媽媽們應該都是一樣的吧!只要孩子好,我們都好。 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滿足 那天假日,我們一家五口加上阿嬤,本來打算帶著孩子們到動物園來個放電奔跑的行程,誰知道一到木柵動物園外,就看到滿滿的車龍,此時,我跟先生覺得與其人擠人,倒不如不去,經過幾分鐘的討論,我們決定改變行程──去海邊。 哥哥一聽到要去海邊玩沙,像是中大獎般的直歡呼,妹妹跟弟弟也傻傻地跟著一起歡呼,當下,車上的氣氛真是好到無法用文字表達,我想,這就是滿足吧!孩子天真無邪、單純的滿足,不到三秒也馬上感染了我們,一路上,大家哼哼唱唱來到翡翠灣的沙灘,當天的氣候非常舒服,微風徐徐吹來,把身上的煩惱暫時都吹走,只留下孩子們滿滿的笑容! 愜意的海灘行程 找到一處接近海跟沙灘的位置,小橘跟小桃立馬把鞋子脫掉,開始沿著海岸線奔跑,至於小米,因是第一次來到海邊,有點緊張害怕,不敢踩沙,但因為暖暖的陽光照在他身上,這孩子竟然睡著了,哥哥姐姐們抓住可以奔跑的機會,一下子看到螃蟹大叫,一下子研究海釣的釣客們在做些什麼,就這樣來回跑了幾趟,累了就回到我們身邊開始玩起堆沙的遊戲,居然安安靜靜堆了一個多小時。 下午享用了我們自己準備的午餐,同時也讓我跟先生還有阿嬤賺到了一個觀海的好機會,也可以輕鬆地聊聊天,真是愜意啊!接著大家又大快朵頤享受超豐盛的晚餐,在回家的路上,孩子們就自動關機睡著了。 讓孩子開心.其實很簡單 看著在車子後座安心熟睡的他們,瞬間讓我跟先生真心覺得「孩子真的好單純、好可愛」,一個簡單的陽光行程就能讓他們開心好久,還一直反覆回味那天下午有多好玩,並要求我們下次還要再帶去玩沙。平常帶他們去上什麼課或給什麼玩具好像都沒那麼快樂,以後真的要多帶他們四處走走跑跑。只要全家可以一起去,哪裡都好,孩子要的就是這麼簡單!   ※原文刊載於2019年1月號《媽媽寶寶》383期。 ※延伸閱讀:王以路蛋妹教養經.媽媽的教養挫折 ※延伸閱讀:王以路蛋妹教養經.讓「打招呼」熟悉成自然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品萱辣媽的雙寶生活日記.一起當個會「說話」的大人

品萱辣媽的雙寶生活日記.一起當個會「說話」的大人#媽媽寶寶

文.圖/吳品萱 小孩有自尊心,無意的玩笑話都可能對他造成傷害。其實「說話的藝術」不只用在大人身上,對小孩更是要注意。 無心的玩笑話.小孩媽媽都受傷 「哥哥,你怎麼比弟弟矮那麼多?一定都沒有乖乖吃飯喔!」大人自以為幽默的玩笑話,敏感的Mitch每次聽完都覺得相當沮喪,若是運氣不好,一天還可能碰到不少陌生人這樣對他說。Mitch有時候難過到完全不肯吃,有時候又會拚命地塞食物到嘴裡,並且告訴我,他很快就會長高。看在媽媽的眼裡,盡是心疼,陌生人無心的一句話,傷害小孩,也傷害了媽媽。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好友身上。她兩個女兒分別是三歲和五歲,大女兒乖巧懂事有氣質;小女兒活潑可愛吸引人注意。有一次,全家人一起到高級飯店參加家人聚會,剛好巧遇多年不見的同事,同事一看到好友的兩個女兒,馬上說:「哇!妹妹長得好漂亮喔!」當下姐姐就站在旁邊,卻整個被忽略。即使媽媽馬上打圓場,卻也看得出姐姐嘴角的微笑慢慢收了起來,整個午飯心情都悶悶不樂。 練習「換句話說」.心裡舒服許多 經過幾次這樣的經驗,我認為倒不是一定要誇獎讚美孩子,而是用肯定句代替否定句,像是:把「哥哥你怎麼比弟弟矮那麼多?一定沒有乖乖吃飯喔!」換成「哥哥如果你多吃一點,將來一定長得比弟弟跟媽媽高!」,強調孩子後天的努力,而不是天生的容貌;把「好漂亮、好可愛」換成「姐姐自己搭配的衣服好時髦!妹妹笑起來好迷人!」雖然我不太喜歡大人評論孩子的外表和身高,但「換句話說」聽起來就會讓人舒服許多。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父母和照顧者,除了適時引導那些「愛開玩笑」的大人,了解對孩子不宜說玩笑話,更要幫孩子建立起健康的心態和健全的人格,不要因為一句話影響了一整天的好心情。   ※原文刊載於2019年1月號《媽媽寶寶》383期。 ※延伸閱讀:王以路蛋妹教養經.媽媽的教養挫折 ※延伸閱讀:王以路蛋妹教養經.讓「打招呼」熟悉成自然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專題報導】關於產程的50個疑問.一次掌握自然產&剖腹產

【專題報導】關於產程的50個疑問.一次掌握自然產&剖腹產#媽媽寶寶

文/高凡淳.李藹芬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kWfAHYwFGjM 生產,對每位孕婦來說,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不論是準備經歷自然產或是剖腹產的孕婦,內心都有相當多的問題,希望被解答。此次專題整理出有關產程的50個疑問,透過專家解說,期望幫孕婦降低心中的焦慮感,以開開心心迎接新生兒的到來。 能夠順利生產,相信是許多孕婦最希望的事,提醒計畫以自然產方式生產的孕婦,可透過產前運動幫助順產。為了不被醫院「退貨」,建議可自行先觀察陣痛狀況,一般約每3至5分鐘有1次規則性陣痛,且持續1小時,不會因為姿勢改變、喝水或坐臥休息而緩解,再到醫院接受評估待產為宜;經產婦則是只要開始有規則陣痛加上落紅,就應該到醫院待產了。此外,若發現有破水的狀況,建議都先至產房接受評估。至於將以剖腹產方式生產者,最妥當又安全的剖腹時間以接近38周、不超過40周為主。 由於自然產的產婦必須歷經一段時間的陣痛,直到子宮頸全開,看見胎頭,才進入生產階段,為了保留體力,可以考慮自費接受減痛分娩,不讓子宮收縮的不適影響了之後的用力。萬一出現產程遲滯,將視狀況予以適當的處理方式。胎兒娩出後,必須待胎盤娩出,醫師會檢查胎盤的完整性,然後進行會陰縫合,縫合結束後,由護理師清洗陰道與會陰區域,才算結束自然產產程。 而剖腹產則須在術前禁食8小時,採用半身麻醉,於恥骨聯合上緣2指幅處(約4至5公分,約與恥毛齊平)下刀,傷口長度則約8至10公分,取出寶寶後,進行清理子宮,儘可能一層層地將血水清洗乾淨、再將之對齊、縫合,生產大事方告一段落。 胎兒「退房」後,待護理師確認孩子的生命徵象正常,且在完成擦拭身體上的羊水、抽吸口腔與鼻腔的羊水、施打維生素K等護理後,即可享受母嬰肌膚相親的時刻。自然產產婦可至少進行20分鐘,半身麻醉的產婦術後仍清醒,也約有10分鐘可進行。 提醒半身麻醉的產婦,於術後應確實平躺6至8小時,避免出現頭痛症狀。通常,術後1天內會移除導尿管,拔除後,觀察4小時若仍無尿意,會再裝上導尿管1天,讓尿液可順利排出以保護膀胱。 不論自然產或剖腹產,都必須同時面臨子宮收縮帶來的疼痛,而讓自然產產婦難以忍耐的是會陰傷口的痛,可在產後24小時進行泡盆,將下半身泡在溫水中,能讓傷口附近的肌肉、血管放鬆,傷口的痛也能暫時得到舒緩;剖腹產產婦則是要忍受開刀傷口的痛,不妨可自費選擇效果較好的自控式止痛。 提醒產婦,由於經過長時間的躺姿後,突然改變姿勢,容易因「姿勢性低血壓」而有頭暈的狀況發生,因此在下床前,可請照顧者先將床頭搖高,靠坐幾分鐘,再試著站看看,即使身旁一時沒有照顧者,也要請護理人員幫忙,千萬別一人獨自行動。 生產是大事,祝福每位產婦都能順利生產,用最好的心情迎接寶寶的到來!   ※原文刊載於2019年1月號《媽媽寶寶》383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regnacy/notes/articles/14484 ※延伸閱讀:自然產&剖腹產.順利「卸貨」後還要注意哪些事? ※延伸閱讀:自然產&剖腹產.正在待產的妳需要知道哪些事?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林可彤.成為新手媽咪的心路歷程

林可彤.成為新手媽咪的心路歷程#媽媽寶寶

文/高凡淳 影片連結→https://youtu.be/F8NwJ0T9oeE 成為新手媽咪一年的林可彤,經歷懷孕初期出血、全身發抖的生產過程,兒子Adam平安誕生。為了keep住身材,從孕期開始勤做運動,強迫自己每天量體重及三圍,精準掌握身材變化。如今,更是將關於自己懷孕及瘦身的內容,整理成書,藉此鼓勵還在為產後身材而苦惱的媽媽,與其急於快速減重,不如保持心情愉悅、簡單運動搭配健康飲食,漸漸就能看見成效。 高齡懷孕的擔憂 36歲才懷上第一胎,林可彤形容整個孕期就像是打電動,必須過關斬將,通過各項檢查。她表示,從沒想過孕期中需要做如此多項的檢查,對於每項檢查的結果都感到不安,也擔心自己的身體是否健康、是否能讓胚胎照著週數正常生長。 林可彤在懷孕初期更有兩次異常出血,她說道,因二度出血到診所檢查時,當下心想著胎兒應是保不住了,但卻意外地聽到其心跳聲,讓她直呼「太感動了!」採訪當天再談及此事,林可彤仍控制不了情緒,眼淚直接奪眶而出。 嚴格管控孕期體重 模特兒出身的林可彤,由於熱愛運動、健身,讓她一直保有高挑又纖細的身材。林可彤透露,整個孕期總共胖了12公斤,依照她的身材比例來看,算是在正常範圍內。 至於如何管控孕期體重,她說,自己算是很理智的孕婦,在飲食方面,烹調過程儘量少油、少鹽,並控制澱粉的分量,多以烤魚或是肉片炒蔬菜當做主食,選擇像是芭樂、火龍果等糖分少的水果,避免身體水腫,也會根據每個孕期階段的身體狀況,做像是深蹲、下蹲祈禱式等運動。林可彤甚至督促自己每天量體重及三圍,清楚了解各個部位胖的程度,產後也能掌握瘦身的狀況。 林可彤原本認為,這樣的控制方法太過偏激,但婦產科醫師卻告訴她,若是胎兒長得太大,會增加生產的難度,因此,她建議正在懷孕的媽咪,由於後期體重變化快速,應該在初期訂定標準,就能督促自己好好控制體重。 成為「媽媽」後的學習 身兼運動品牌創立人、作家、演員等身分,直到成為新手媽咪的這一年,林可彤才突然了解到人生的功能性原來可以這麼大,以前常因工作疲累而抱怨,自從有了Adam,才體會到現在的累才是真的累,但她也學習到如何更有效地管理時間、對於各種事也變得更有耐心,讓她認為「這種學習對每個女人來說,都是一種成長」。 林可彤說,現在的自己非常愛Adam,實在無法想像怎麼把這樣的愛分給其他孩子,但她也希望能在40歲前生第二胎,透露正在積極調養身體,也已做好準備,期望能快點有好消息。   ※原文刊載於2018年12月號《媽媽寶寶》382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focus-people/articles/14292 ※延伸閱讀:林可彤.自信讓自己成為最美麗的主人 ※延伸閱讀:矽谷美味人妻KT謝凱婷.幸福就是「1+2」的美味生活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