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

好黑好害羞!了解孕期乳房的各項變化

好黑好害羞!了解孕期乳房的各項變化#媽媽寶寶

文/高凡淳 採訪諮詢/禾馨民權婦幼診所乳醫中心主任洪碩徽 從懷孕初期開始,乳房會明顯變大,目的是為了讓寶寶有足夠的母奶可以喝,但變大的同時,可能伴隨著脹痛感,及乳暈變黑等問題,專家表示,乳房各種變化因人而異,唯有清楚了解自己的乳房變化狀況,在孕期中就能與它和平共處。 乳房變大.受荷爾蒙影響 許多孕媽咪提到,懷孕後乳房逐漸變大,因此開心不已,禾馨民權婦幼診所乳醫中心主任洪碩徽表示,孕期乳房變大,主要受到黃體素及動情激素的影響,導致乳房細胞增生,同時也是為產後的哺乳提早做準備。除了乳房變大,準媽媽的乳暈也會跟著變大、變黑,洪碩徽主任補充,乳暈的表面會出現小小的突起物,名為蒙哥馬利腺,這些腺體會分泌油脂,讓寶寶在吸吮時,減少與乳暈的摩擦,避免受傷,另外,也有研究顯示,蒙哥馬利腺的分泌物具有特殊味道,能讓寶寶食欲更佳,加速母奶哺餵的順暢度。 乳房大小.升級約2~3個罩杯 至於乳房變化程度,洪碩徽主任表示,因每個人乳房腺體組織的可塑性不同,變化程度因人而異,平均來說,都會提升大約2~3個罩杯。 洪碩徽主任說明,在懷孕初期2~3個月時,能明顯感覺乳房脹大,到了懷孕中、後期,變大的速度則會趨於平穩。在乳房變化的過程中,多少伴隨著疼痛感,這樣的痛感與平常月經要來之前的胸部脹痛差不多,但因懷孕時,荷爾蒙分泌增加,因此疼痛感會更加強烈。若孕媽咪因營養好,變胖的速度較快,相對的乳房也會變大得更快,這時就可能產生妊娠紋,而乳暈及乳頭也會分泌一些油脂,容易會有搔癢感。 乳暈顏色.淡化速度因人而定 「我的乳暈好黑喔!」、「乳暈的顏色何時才會變正常?」相信這些聲音都在孕媽咪的心裡迴盪著,不時都會擔心乳暈顏色的變化,害怕無法變回少女時的「粉嫩」。其實,除了乳暈受到孕期賀爾蒙的影響,孕婦其他部位也會有黑色素沉澱,如:脖子、外陰部等。洪碩徽主任說明,若是產後沒有哺乳需求,黑色素會退得較快,月經也會在產後約4~8週左右恢復正常;而產後有哺乳的媽媽,由於女性荷爾蒙及泌乳激素的影響,乳暈顏色會退得較慢,大約等到產後6個月,顏色就會漸漸變淡,事實上乳暈顏色的變化主要還是因人而異,但多數的媽媽能恢復至懷孕前的狀態。 另外,若是年紀越大的孕婦,乳暈顏色及身體其他黑色素沉澱會退得比較快,主要原因在於女性荷爾蒙的減少。有些媽媽則認為補充維他命對於淡化乳暈顏色有幫助,洪碩徽主任解釋,還是與個人體質有關。   ※原文刊載於2019年4月號《媽媽寶寶》386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regnacy/notes/articles/14936 ※延伸閱讀:孕期乳房變化正常嗎?哪些是病變徵兆? ※延伸閱讀:留意乳房硬塊、分泌物,孕期乳房照護大小事!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結合傳統觀念與現代醫學.坐出月子新高度

結合傳統觀念與現代醫學.坐出月子新高度#媽媽寶寶

文╱李藹芬.彭曉薇 採訪諮詢╱慈心產後護理之家執行長蔡莉娟.育禾麗晶產後護理之家總監范瑈芸 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彭溫雅中醫師(依文章出現順序排列) 因為重視坐月子,更要好好坐月子!在專業取勝的年代,到產後護理之家坐月子,顯然已是大多數產婦心中的終極選擇,畢竟產後護理之家匯聚了多種師級的專業人力,將傳統觀念與現代醫學完美融合,不僅為坐月子打造出了新高度,也讓產婦的身心靈得到最佳調養,更幫助夫妻攜手同心踏上育兒之路! 專業取勝.產後護理之家是選擇主流 以往,坐月子多由婆婆媽媽打理一切;如今,愈來愈多人願意花錢入住產後護理之家,少則10天,多則住好住滿。雖然有些男性不解,「為何一定要花錢到月子中心坐月子」。慈心產後護理之家執行長蔡莉娟與育禾麗晶產後護理之家總監范瑈芸都表示,現代人多意識到專業的重要性,坐月子也不例外!相信專業,自然捨棄傳統婆媽坐月子的方式。 蔡莉娟執行長指出,「從懷孕生產到產後調理,對女性來說,宛如人生的重大轉折,面對因生產用力造成體力及能量的消耗,在產後失血及荷爾蒙的急速變化下,不僅身體的負荷增加,還需要承受迎接新生兒加入而造成產婦身心靈的沉重壓力,因此,新手父母以安全、生理需求,且不希望打擾家人的社會性動機驅使下,期望能在專業人員協助下學習自我照顧,得到完善育嬰技巧,達到自我完成及自尊的動機,讓現代父母喜歡選擇入住產後護理之家」。 麗晶產後護理之家位於竹北,范瑈芸總監更能感受到年輕夫妻對於產後護理之家的需要,「這些在園區工作的年輕夫妻,多來自外縣市,雖然了解坐月子的重要性,卻又沒辦法能得到居住外縣市家人的支援,最方便的選擇就是在產後護理之家坐月子,接受專業的協助,將讓這些新手父母有充分的安全感,面對全新的生活」。 融合古今.打造月子新風貌 為了讓產婦能夠好好調養身體,傳統坐月子在做法上有諸多禁忌,雖有其時代意義,如今卻又與現代觀念有所差距,不過,專業照護機構用心將傳統觀念與現代醫學融合,為坐月子打造出新風貌! 蔡莉娟執行長指出,大部分的產婦會希望坐月子的期間,能儘量依循習俗的規範與長輩叮嚀的注意事項行事,可是難免有些傳統做法與現代觀念有所出入,「在這兩種不同的觀念訴求上達到平衡,就是產後護理之家提供的服務之一」。 傳統坐月子的食補重視潛在體質的改變,藉由食物來補強身體因生產而耗費的體力及精神。但為人詬病的是,一是肉多菜少,重複性高,往往月子期滿,身上又多了好些肉;二是為了調養補身,總在膳食中加入中藥,但年輕人多無法接受濃濃的中藥味,不然就是對黑漆漆的補品沒有興趣。 兩位受訪者都表示,現在提供產婦的月子餐會由營養師設計菜單,注重飲食均衡,並避免產婦不宜的禁忌食材。至於要調理身體的中藥材則採用茶飲或湯品的方式供應,產婦對補身飲品的接受度很高,此舉可避免因為膳食有藥味而拒吃,影響其他營養素的攝取。 產後護理之家就像銜接醫院與家庭的橋樑,若能在這段過渡時期善用資源,除了妥善休息,也需要逐步調適心情,讓自己做好承擔母職的心理準備,並練就育兒的技巧,回到家後,將不致為了照顧小生命而手忙腳亂。即使產婦入住產後護理之家的時間有長有短,但該要在意的地方就是要堅持,才能確保自身權益,也才能讓自己的月子做得又好又有價值!   ※原文刊載於2019年3月號《媽媽寶寶》385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regnacy/care/articles/14803 ※延伸閱讀:掌握技巧!照顧新生兒輕鬆上手之育兒進階班-月子期間慢慢學 ※延伸閱讀:坐月子遵循禁忌.懂得變通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準媽媽總是擔心胎兒營養不夠?小心孕期體重上升太快!

準媽媽總是擔心胎兒營養不夠?小心孕期體重上升太快!#媽媽寶寶

文/高凡淳 採訪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全方位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李佩芬 懷孕期間,同時要補充自己與胎兒的營養,體重必然會增加,但提醒孕媽咪,若是體重增加太快或太多,易引發妊娠糖尿病、子癇前症等疾病,建議多吃蔬果、適度運動,以防體重破表。 孕前過瘦或過胖.體重控制各有方法 準媽媽總是擔心孕期體重會超標,但若是孕前體重就已過胖或過瘦,懷孕期間的體重又該如何有效控制?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全方位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李佩芬提到,對於孕前體重過胖的孕婦,第一步要先拋開「一人吃兩人補」的迷思,並與醫師、營養師討論,為自己訂定每階段的體重目標,吃正餐時,多挑選富含營養素、熱量不高的食物。 孕前被檢測出過瘦的孕婦,平常除了正常規律的三餐之外,可適度食用健康的點心,像是:豆漿、水果、堅果、地瓜等,能增加熱量、補充營養卻又不會增加身體負擔。另外,研究指出夜間人們容易傾向攝取油炸、精緻澱粉等高熱量食物,熬夜也容易降低身體對胰島素敏感性,增加血中游離脂肪酸,建議孕婦不要熬夜,否則長期下來身體容易合成脂肪,體重更不易控制。 孕期增重快.危險疾病找上身 妊娠糖尿病:孕期體重增加太快,罹患妊娠糖尿病的風險就比一般孕婦高。研究發現,若是懷孕24~28週,每週增加0.4~0.9公斤以上,罹患妊娠糖尿病機率約為一般孕婦的17倍。另外,孕前BMI超過標準值的女性,懷孕時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機率也會提高;有過病史的婦女,容易增加產後變成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 生產風險高:孕婦體重增加快,易導致胎兒體重過重,加上若又患有妊娠糖尿病,孕婦血糖會更不穩定,造成巨嬰、增加難產風險。 子癇前症:子癇前症表現症狀為高血壓、水腫、尿蛋白等,李佩芬營養師提到,雖然台灣孕婦罹患子癇前症的機率不高,約1.4%,但過重或體重增加太多都容易提升此機率。根據統計,孕前BMI>24的孕婦,此症狀的發生機率約是一般體重正常者的2.4倍。 有效管理.多吃蔬果並適度運動 近年來,「養胎不養肉」的觀念流行,孕媽咪都不希望胖太多,李佩芬營養師提醒,別為了追求體重計上的數字,就刻意節食或是採用極端的飲食控制方法,例如: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或是每天攝取少於800大卡的極低熱量飲食等,都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真正有效管理體重的方法,在於多攝取各種天然「原食物」,尤其是蔬果含有較多的抗氧化物質、維生素及礦物質,對胎兒、孕婦的健康皆有幫助。此外,不管是體重過重或過輕的準媽媽,不可或缺的是適度運動。根據研究指出,有著運動習慣的孕婦,生產過程花費時間較短、分娩時出血量也會比較少,還能避免孕期體重過度增加。因此建議孕媽咪可維持一天至少做15~40分鐘的緩和運動,像是:快走、騎腳踏車、游泳等,若有高血壓、需安胎等特殊狀況的孕婦,則可與醫師討論其他合適的運動方式。   ※原文刊載於2019年3月號《媽媽寶寶》385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regnacy/notes/articles/14806 ※延伸閱讀:了解飲食要點.做好孕期體重管理 ※延伸閱讀:孕期3階段這樣吃,讓體重不失衡!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封面人物】侯佩岑勇敢走入婚姻,感恩有孩子的每一天!

【封面人物】侯佩岑勇敢走入婚姻,感恩有孩子的每一天!#媽媽寶寶

文‧整理/彭曉薇 在大家眼中的侯佩岑是什麼樣子呢?從以往的甜美主播、「金曲獎、金馬獎、金鐘獎的三金一體」聰慧又機伶的主持人,到現在成為兩個兒子4歲Ian和1歲Ethan的媽咪,侯佩岑不再只是甜姊兒,為了寶貝們,她越來越堅強,感恩有孩子們的每一天,更希望陪伴孩子們,用最自然的方式成長茁壯! 婚姻是場最冒險也最值得的事情 2011年與男友黃伯俊情定終身,步入婚姻殿堂,當初毅然決然地,和老公決定攜手一輩子,侯佩岑雖然擔心緊張,但她選擇勇敢去愛,「人生的角色沒有一個是準備好才去做的,怎麼可能準備好當人家太太所以結婚呢?一定是結了婚、成了太太,才開始發覺、慢慢學習原來是這麼一回事,永遠不可能先準備好的!」侯佩岑如此說道。 孩子改變我的全世界 「孩子改變了我的全世界。」侯佩岑說,生下大兒子Ian與小兒子Ethan後,沒想到幸福可以這麼簡單,陪伴Ethan看繪本及陪Ian玩積木,只要看著他們可愛的笑容就心滿意足,更感受到自己被孩子需要的感覺,即使沒辦法好好休息也無妨,侯佩岑笑著說:「以前睡覺很重要,但自從有了兩個小孩後,我們就再也沒睡飽。」成為一個媽媽後,才懂得什麼叫做「無條件付出」。 天然的最好.嚴格把關孩子營養健康 「哥哥4歲了,到現在仍然儘量吃原味的東西,少鹽少油、少調味料,蔬菜用蒸的,給孩子最天然的的東西,因為長大後,什麼都複雜了。」由於侯佩岑嚮往丹麥的有機生活態度,吃有機自然食物、用有機生活品、過自然有機的活動節奏,一切都是最自然純粹的模樣,所以相對也嚴格把關孩子的飲食健康,從副食品到奶粉都細細研究,只想要讓他們吃到的都是好的產品,不需要過多的調味,還原食材最新鮮原始的樣貌。孩子也在生活中被侯佩岑潛移默化,lan甚至會主動說:「我不愛吃巧克力!」知道咖啡因或過多化學成分,對於孩子都是弊多於利。 順應天性.有機教養哲學 侯佩岑參與親子實境節目《帶我去遠方》,擔任園長的她,一下怕孩子受傷、一下又怕孩子沒吃飽,焦慮到連孩子們都感受的到,反而安慰她不要緊張,他們可以做到的,侯佩岑從孩子們中學習到不需要凡事都兢兢業業,以免限制孩子們探索世界的欲望。 孩子是顆「種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及天賦,各自會長成不同的種類、不同樣貌的「植物」,身為家長要用「有機」方式,耐心陪伴孩子長大:就像有機農場需要靜靜等待3年成熟期,孩子也需要時間等候成長;必須觀察最適合孩子的「培育方式」,在最適當的時機給予「天然養分」幫助他們,不要用「化學農藥」、「基因改造」的過度干預成長,這也是侯佩岑在育兒過程中,歸納出的「有機教養哲學」。侯佩岑這才發現,原來育兒就好像放風箏一樣,不能只是拉緊不放,而是要適度的收放,這樣不僅孩子可以盡情發展潛力,家長也才能放鬆,有更多的能量去愛孩子。 找到自己‧散發正能量 「除了愛孩子,媽媽們千萬不要忘記愛自己!快樂自信的媽媽,才能讓孩子幸福健全的成長!」侯佩岑成為媽媽後,幾乎把所有的心力放在孩子身上,由自己親力親為帶孩子,希望陪孩子成長,但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之餘,卻容易忽略掉自己的需求,甚至可能遷怒孩子,長久以來,如果把所有重心都放孩子身上,反倒加重雙方壓力。所以等孩子漸漸長大,她就決定重返工作軌道,才不會24小時都必須要緊盯著孩子不放,也讓孩子了解媽媽不可能無時無刻都能陪在身邊,給彼此喘息的空間,讓親子關係更加協調。   ※原文刊載於2019年4月號《媽媽寶寶》386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verstory/articles/14935 ※延伸閱讀:走入婚姻與求子階段的女王,「成為母親讓我更勇敢」! ※延伸閱讀:金馬獎最佳女配角「丁寧」.努力扮演人生「母親」角色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小柔媽咪的育兒趣:「三隻小豬」來拜年

小柔媽咪的育兒趣:「三隻小豬」來拜年#媽媽寶寶

文‧圖/黃小柔 今年是3個孩子第一次一起過年,名副其實的「三隻小豬」齊拜年,家裡頭真是鬧哄哄的,雖然平常就是這樣,但因為小橘放了9天春假,不用到幼兒園上課,自然而然可以感覺到他的開心。 回味小時候的過年味 記得小時候快過年時,不知道為何會有股莫名的興奮感,可能是因為不常見面的親戚,會回到阿嬤老家過年,也會在家一起吃年夜飯,甚至住下來,大家吃吃喝喝、小賭一下,還會一同到夜市吃吃美食、玩玩遊戲,看著過年節目、打打鬧鬧的守歲,現在想起來,心裡還是覺得好暖! 當哥哥姊姊們長大了,包括自己的年紀也越來越長,這樣的期待好像就慢慢的不見了!直到這個農曆年,才又讓我開始感受到這樣的熱鬧。 走春派對.大人小孩皆歡喜 這幾年,身邊的朋友們陸陸續續結婚生小孩,我家就變成了以前的阿嬤家,好友們相約一天帶著小毛頭們來走春,一碰面就像小時候那樣,互相拜年並發紅包,分享著彼此的近況。 只要肚子餓了,桌上就有著吃不完的美食!大快朵頤後,大人就會自成一區,小賭一下試試手氣,也偶爾在牌桌上開開彼此的玩笑,比什麼都還要有趣,小毛頭們也會自動成一區,女孩們玩扮家家酒,男孩們比賽戰鬥陀螺,每個人都玩得不亦樂乎,從白天到吃完晚餐,大家才依依不捨的回家! 團圓時光.永遠不嫌多 也許回不去小時候那樣,天真無邪地跟著親戚,還有哥哥、姊姊、弟弟、妹妹一起過新年,但現在多了好友們每年必定來家裡的走春派對,一樣也是熱鬧滾滾! 今年孩子們跟我小時候一樣,拉著大人一直問,「下次什麼時候還會再碰面」、「能不能不要太久」、「跟大家聚一起好好玩喔!」過年團圓不就是這樣,跟家人也好,跟朋友同事們也好,和樂的團聚時間一點都不嫌多。孩子們現在也開始期待,每個農曆年大家齊聚在一起歡樂的時光,希望這些回憶也能伴著他們,和我小時候一樣,永遠都是這麼的美好。   ※原文刊載於2019年3月號《媽媽寶寶》385期。 ※延伸閱讀:小柔媽咪的育兒趣:照顧三個孩子.其實很幸福 ※延伸閱讀:小柔媽咪的育兒趣.原來小孩要的並不多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bobo要進幼兒園‧做好準備開心去上學

bobo要進幼兒園‧做好準備開心去上學#媽媽寶寶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天主教耕莘醫院醫療財團法人附設新北市私立永和耕莘幼教中心主任暨幼兒園園長金庭芝 又快到公幼抽籤的時候了,相信很多父母暗自祈禱能順利中籤!有的父母則打算配合新的學年,將孩子送到私幼就讀。無論是在何種情況下,做出要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決定,都請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及早協助孩子做好上學過團體生活的準備,當然自己也要學習放手,才能讓孩子及早適應新生活,並從中享受團體生活與學習所帶來的樂趣! 相信父母已為孩子挑選了合意的幼兒園,也期待孩子能在新的環境展開快樂的學習人生。然而,讓孩子上幼兒園是父母的決定,但試問:孩子準備好了嗎?這樣的準備包括心理建設與具有生活自理能力。 心理建設 天主教耕莘醫院醫療財團法人附設新北市私立永和耕莘幼教中心主任暨幼兒園園長金庭芝表示,對於小孩而言,即將離開熟悉的環境,進入陌生的幼兒園並接觸新的人事物,將是一大挑戰!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有必要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金庭芝主任表示,除了口頭上不時跟孩子說「你長大了,要去學校上課喔」,還要做到以下事項: 1.找機會接觸新環境 「及早帶孩子先去即將就讀的幼兒園認識環境、老師,讓孩子知道『這是你以後要就讀的學校喔』,而且不只去一次,才能讓孩子漸漸產生熟悉感」,她補充,去的時候,可在該園所的戶外的遊樂設施玩一玩,減少對陌生環境的生疏感。 2.作息改變 若是送托嬰中心照顧的孩子,已養成固定的作息時間,較不用擔心上學後要改變原有作息的問題;如果是自己帶或由保母照顧的孩子,較無早晚的概念,面對日後上學的規律作息,不免要調整既有的作息。如果能事先幫孩子調整作息很不錯,剛開始上學最重要的事是:孩子進到園所不會哭鬧,至於作息可以慢慢調整。 自理能力 想想,幼兒園的老師要同時照顧多少學生?與其擔心孩子是否能受到老師的妥善照顧,不如先幫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金庭芝主任表示,舉凡戒尿布、戒奶嘴與養成生活自理能力等事,在過去其實屬於「家庭教育」的一環,需要家長在平日協助孩子完成,而不是等進入幼兒園後讓老師來教。 若真的期待老師教會孩子,就一定要配合老師的做法,「若是父母要求老師一套做法,回家對小孩又是另一套,將很難讓孩子學會」。關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做到什麼程度才算ok?金庭芝主任說,「所在年齡層該有的程度」! 1.吃飯 檢視能力:獨立用湯匙把碗內的食物舀起來並送進嘴巴裡。 2.如廁 檢視能力:在安全範圍內自行如廁。 3.穿脫衣物 檢視能力:有穿脫衣服的動作。 4.穿脫鞋襪 檢視能力:會自己將鞋襪套上腳。 5.喝水 檢視能力:打開水壺喝水。   ※原文刊載於2019年4月號《媽媽寶寶》386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arenting/education/articles/14961 ※延伸閱讀:【bobo進幼兒園】關於父母.學習放手最重要 ※延伸閱讀:孩子不想上學? 如何解決幼兒的分離焦慮?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小柔媽咪的育兒趣:曾經也是弟弟的哥哥

小柔媽咪的育兒趣:曾經也是弟弟的哥哥#媽媽寶寶

文‧圖/黃小柔 我們家橘子今年已經四歲了,似懂非懂的年紀真是可愛!曾經也是弟弟的哥哥,就這樣一瞬間長大,當媽媽的我,真是有點捨不得。 好多屬於我們的「第一次」 還記得他剛出生時,小小隻卻有宏亮的哭聲,常讓全家手忙腳亂。尤其是我,從不會換尿布、不敢幫寶寶洗澡,不知道該怎麼拍嗝、遇到生病發燒又不知該怎麼辦?處理這些都需要極大的耐心,但我居然撐過來了! 看著他的成長過程,第一次翻身、爬行、走路、第一次叫媽媽時的感動,當然還有我們第一次吵架,最後兩個和好抱在一起哭的窘況,這些都是我跟橘子此生永難忘的「第一次」回憶。 特別天賦.造就獨一無二的他 相處到現在,母子之間的默契越來越好,而我也越來越清楚他的個性。橘子是個自尊心比較強的孩子,也比較愛面子,任何事都必須留一些空間,不太能直接戳破缺點,要不然很容易走心,但只要好好引導跟溝通,基本上,他都聽得進去。有句話說:有其母必有其子,這點倒是跟我挺像的! 哥哥的敏銳觀察力,也造就他有顆溫暖的心,非常願意幫助別人,只要請他幫忙的事情,他都非常樂意。也因為擁有敏銳的觀察力,我們家哥哥還有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長處:我懷橘子時,常常參加設計藝術展和時尚潮流相關的工作,導致哥哥對於衣服穿搭及色彩喜好,非常有自己的主見。 每天出門或在家,橘子都會有想要搭配的風格。有次他還要求我把變小的衣服綁在腰上當裝飾,更常常把墨鏡、半指的手套及他最愛的棒球帽當作造型的配件。說真的,一開始會讓我覺得很麻煩,出門都要花上許多時間搭配,後來慢慢習慣了他的堅持,也開始欣賞他的創意想法,這都是孩子們最獨一無二的個性,是多麼特別的天賦啊! 來自媽媽的內心話 偶爾會回想起哥哥還是小北鼻,那時充滿奶香味的萌樣。這幾年看著他慢慢的改變,現在已經是個十足帥氣的哥哥樣,內心真替他感到開心和驕傲。「我最親愛的寶寶,雖然你已經是哥哥,也知道你很努力變成弟弟妹妹的榜樣,常常會因為很多事情受挫。沒關係!我們慢慢來,媽媽會陪你一起,在媽媽心中,你永遠是最貼心的弟弟,也是最棒的哥哥,我們永遠愛你喔~」。   ※原文刊載於2019年4月號《媽媽寶寶》386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lumnist/articles/14939 ※延伸閱讀:小柔媽咪的育兒趣:照顧三個孩子.其實很幸福 ※延伸閱讀:小柔媽咪的育兒趣.「三隻小豬」來拜年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品萱辣媽的雙寶生活日記:千教萬教,還是身教最重要!

品萱辣媽的雙寶生活日記:千教萬教,還是身教最重要!#媽媽寶寶

文‧圖/吳品萱 過年假期,朋友到家裡玩,大家開心聚會一起喝點小酒。正當舉杯慶祝的時候,弟弟Marty突然對著客人喊:「喝完!喝完!妳要喝完!」大家笑成一團,搶著錄影和拍照還一邊說:「吳品萱,這根本就是妳呀!」我傻住看著Marty,心想著:天啊!我究竟做了什麼樣的榜樣給孩子看? 自以為是的教育.成了負面教材 曾經有段時間,只要兒子們稍微頑皮些,我的態度就會變得非常嚴厲,當情緒一來,聲音大一點、口氣兇一點都是家常便飯。 有一天早上,他們比我早起到客廳玩,接著我就聽到爭吵的聲音,走出房門看見Mitch怒氣沖沖對著Marty說:「你不乖!你去罰站!你不准去公園玩了!」罵人的語氣簡直跟我一模一樣。當下的我十分震撼,自以為是的教育方式,卻給孩子帶來負面榜樣。 那次之後我就告訴自己:以後教導孩子不可以大小聲,即使再生氣,也要用理性的方式解決。當然偶爾還是會失去理智,因此也跟兒子約定好,只要生氣太兇,媽媽就要去罰站冷靜。 以身作則.學會換位思考 已三歲多的Mitch和Marty,學習力正強,常常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因為想當個好榜樣,就會努力改變自己。為了鼓勵他們主動打招呼,我會先開始主動打招呼,從計程車司機、管理員、賣菜阿姨,我會做給他們看,兒子們現在也習慣主動笑咪咪問候「叔叔好、阿姨好」。 Mitch和Marty不僅教會我身教的重要,也提醒我要換位思考。上禮拜幫兩個兒子各買一台兒童數位相機,因為他們開始喜歡學我拿著手機拍照,沒料到他們拿到相機後,什麼都要拍!除了我本人和保母之外,還會互拍,並不斷提醒大家要笑,笑不夠開心還要一直重來!吃飯要先拍菜、出門也是到處拍拍拍,最令我受不了的是連我睡覺也要拍!隔天,我馬上跟他們道歉,說:「現在知道原來被拍照真的超級煩,我以後不會一直狂拍你們,還逼你們要笑了!」 看著孩子成為自己的小小複製人,既有趣又有成就感,謝謝Mitch和Marty讓我改變、成長,希望在他們長大的路上,我還能繼續理智下去,共勉之!   ※原文刊載於2019年3月號《媽媽寶寶》385期。 ※延伸閱讀:品萱辣媽的雙寶生活日記.一起當個會「說話」的大人 ※延伸閱讀:品萱辣媽的雙寶生活日記.來場生日派對吧!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