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

換掉餐盤內容,解決寶寶「過胖」或「過瘦」的困擾!

換掉餐盤內容,解決寶寶「過胖」或「過瘦」的困擾!#媽媽寶寶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營養醫學中心楊亦而營養師 寶寶1歲後,隨著對奶水需求量的減少,每次的餐盤內容,建議可儘量包含全榖雜糧類、蔬菜、豆魚蛋肉類及水果,其中全穀雜糧類的分量與蔬菜相當,水果一天1~2份,豆魚肉蛋類則可少於全穀根莖類的分量。 一歲後.均衡攝取六大類 多元的食物種類,有助增加孩子對各種食物的熟悉度,也能確保多樣營養素的攝取較周全,若孩子對某些特定蔬菜接受度不高,除了改變烹調方式做為嘗試,也不用強迫孩子馬上接受,以蔬果來說,種類多、相互取代性高,只要家長確保食物供應多樣化,就不怕孩子因為不吃某樣食物而缺乏特定營養來源。 楊亦而營養師提醒,深綠色蔬菜介入寶寶副食品的時間點要儘量提早,以便提高孩子日後對綠色蔬菜的接受度,且綠色蔬菜含有關鍵營養素如:葉酸,建議每天的蔬菜中需包含至少1/3的深綠色蔬菜。同時,也建議家長可在寶寶的飲食中,適量加點好的油脂,增加寶寶的熱量攝取來源。 瘦寶寶.換掉單調的粥 當寶寶的生長曲線表現不理想時,寶寶的成長狀況常讓家長感到擔憂,尤其當數值落於3%以下時,可能會經由兒科醫師的轉介來到營養師門診。楊亦而營養師提醒,通常孩子的瘦小可能是來自於副食品介入不佳或是孩子吃得不夠,針對生長曲線低於3%的寶寶,建議爸媽可諮詢營養門診,評估小孩的攝食情況,並加以調整寶寶飲食,或是替換掉單調的粥,改成可以增加咀嚼的白飯或麵條,必要時,大人餐桌上有調味的食物,只要不是過於重鹹或油炸食物,都可以讓寶寶嘗試。 有些家長會擔心調味過的食物,是否讓寶寶身體無法負擔,事實上,因為寶寶進食的分量有限,在不過度調味的情況之下,並不會造成寶寶身體的負擔,因此,只要是健康烹調與適量調味的菜餚,家長都可以讓寶寶多方嘗試。此外,若寶寶對食物泥的興趣缺缺,家長也可以透過改變食物質地的方式,如:將食物切成小塊或直接整塊讓孩子啃咬,嘗試增加孩子對食物的興趣。 胖寶寶.從減少點心開始 依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建議量」,男寶寶1~3歲的體重範圍為9~13公斤,女寶寶1~3歲時的體重數建議維持在8~13公斤。因為幼兒不宜減重,若家長發現寶寶的體重數超過標準值,需從減少點心、零食、飲料、高油脂、高糖分食物與增加蔬菜攝取量著手,例如:在適當包含全穀雜糧類、蔬菜與豆魚肉蛋類的餐盤中,增加蔬菜的分量,或是用餐時,若寶寶在正常的飲食分量外還想多吃,則增加蔬菜的食用量。另外,家長在烹飪方式上,也宜以少油、少鹽的料理方式為主,盡可能讓孩子的體重不再增加,避免肥胖可能為日後健康帶來的風險。 對1~3歲的寶寶來說,無論高矮胖瘦,除了在正餐上避免高油脂與重鹹,甜食也須嚴格杜絕,精製糖分的攝取,建議每日不超過10公克。甜食不但會影響寶寶對正餐的食欲,還會增加寶寶身體的負擔,建議家長不要以零食做為孩子正向行為的獎賞。 幼兒飲食習慣多承襲父母 楊亦而營養師強調,幼兒的飲食習慣和偏好與家長有很大的關係,在擔憂寶寶營養的同時,家長的飲食習慣也建議盡可能調整,避免高油、高鹽、高糖、速食與加工類食品,並透過確實的父母身教,讓寶寶熟悉健康的飲食習慣,從而喜歡健康烹調的菜餚。   ※原文刊載於2018年11月號《媽媽寶寶》381期。 ※延伸閱讀:1歲寶寶飲食大改變 ※延伸閱讀:寶寶食量好小!均衡飲食好難?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掌握技巧.照顧新生兒輕鬆上手!

掌握技巧.照顧新生兒輕鬆上手!#媽媽寶寶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育禾婦幼中心病房護理師吳雅琪‧育禾婦幼中心嬰兒房護理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沈秀芳‧ 君玥產後護理之家護理主任姚仙芳‧愛麗生婦產科診所兒科主治醫師華一鳴 生下孩子的瞬間,慣有的生活就此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餵奶、抱小孩、換尿布、洗澡等等所有育兒大小事,此刻都成了新手父母的日常!即使先前參加媽媽教室時,有用假娃娃模擬學習這些照顧之事,然而,一旦置身真人實境,好像不是那麼簡單,畢竟寶寶的身軀軟綿綿,又會動來動去,完全跟假娃娃截然不同……其實只要父母願意用心學習,多做幾次後,自然熟能生巧,很快就能從新手躍升為高手! 育兒生活初體驗.產後病房開始學 無論是否選擇親子同室,寶寶總有跟父母在一起的時候,這段時間,初為人父人母的新手爸媽,莫不想把寶寶緊緊抱在懷中,真切感受小生命的溫度,讓油然而生的幸福感滿溢心頭。現在,就從抱寶寶開始,拉開育兒生活的序幕! 育禾婦幼中心病房護理師吳雅琪指出,新生兒的身軀軟綿綿,加上頭大身體小和頸部肌肉尚未成熟的特性,總讓新手父母不太敢抱,其實寶寶有包巾包住,抱的時候,只要確保其頭部、頸部被手掌到手臂穩穩地撐住,就不用擔心軟軟的不好抱。她提醒,抱新生兒應該採取橫抱方式,避免其頸椎一直承受頭部重量,可能對日後的脊椎發育造成影響。 另外,換尿布、餵奶和針筒集乳,也是在產後要儘速學習的事情,新手父母不要怕做不好,只要多做幾次,相信就熟練了!當然,爸爸也要期許自己能成為媽媽的「神隊友」! 育兒進階班.月子期間慢慢學 離開醫院後,有的人是直接回家,有人則是去產後護理之家,不論在哪裡坐月子,都要學習更多的育兒之事,讓寶寶受到更多更好的照顧,也從中享受到育兒的樂趣與成就,讓自己與孩子的關係更加親密。 舉凡躺餵、洗澡、穿衣、拍嗝、洗屁屁、泡配方奶、安撫哭鬧的寶寶、哄睡,都需要父母一起從做中慢慢學習,然後,互相為對方的靠山,共同給寶寶最好的照顧!君玥產後護理之家護理主任姚仙芳指出,根據研究顯示,對嬰幼兒來說,母親的聲音較能刺激腦部反應,也請媽媽把握這段時光,經常念故事給寶寶聽,為寶寶在日後的各項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照顧新生兒常見問題與處置 面對初來乍到的新生命,新手父母不免緊張兮兮,加上對新生兒的狀況不甚了解,容易對一些「狀況」有著過度反應,而讓自己虛驚一場。事實上,父母以為的「異常」,其實就是新生兒的「日常」!若能事前多了解關於初生寶寶的大小事,相信就能以輕鬆的心情陪著寶寶適應這個新環境!愛麗生婦產科診所兒科主治醫師華一鳴表示,「父母不妨花點時間閱讀《兒童健康手冊》,讓豐富清楚的內容成為育兒的好幫手」。 華一鳴醫師提醒,出生3月內的寶寶,若出現不對勁的狀況,如:精神不好、食欲不振、體溫不穩(超過38℃或低於36.5℃),請務必儘速就醫為宜!由於這個階段的寶寶生理構造比較特殊,最好是找新生兒科醫師,更能確實掌握寶寶的狀況!   ※原文刊載於2018年11月號《媽媽寶寶》381期。 ※延伸閱讀:哇!寶寶有事嗎?~照顧新生兒常見問題與處置 ※延伸閱讀:「新生兒常見QA」疑難雜症幫你解!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伊萊家的萌力生活:放手!他們才有成長的空間

伊萊家的萌力生活:放手!他們才有成長的空間#媽媽寶寶

文‧圖/伊萊媽 前兩週疑似太累,導致免疫力下降,流行於全家人的感冒病毒賴在我身上就不走了,同時還得到急性結膜炎,眼屎多到讓眼睛睜不開。由於我得的都是容易傳染的疾病,確診後立即決定開始戴口罩,與兩個孩子徹底隔離。 伊萊爸就扛起整整一週的「一打二」責任。剛開始我當然會擔心,畢竟對許多經驗老到的媽媽們來說,「一打二」並不輕鬆,但因為我實在病得太重,再加上腸胃型感冒,時常處在睡睡醒醒的狀態,也只能暫時將擔心拋在腦後。沒想到因為這樣,我才發現爸爸跟孩子們的潛能。 爸爸莫名懂時尚.伊萊學會自動自發 首先是一向毫無時尚感的爸爸,竟然莫名懂得穿搭!幫女兒打扮成像小公主一樣,竟然還記得幫她戴上髮帶,我看到時都感動到痛哭流涕了。 不同於媽媽以前的三催四請,每天早上,伊萊不僅都能準時起床去幼兒園,而且跟爸爸一樣常忘東忘西的他,竟然連續一週都能記得把老師交代額外要做的作業做完,像是:去公園撿不同形狀的樹葉、利用回收物品創作圖畫等。 伊菲適應良好.「一打二」任務成功 才八個月大的伊菲,因為平常都是爸爸跟我一起照顧,在適應上完全沒有發生問題。看似艱難的「一打二帶孩子」週記,竟然輕易的就被伊萊爸挑戰成功。 當然,事後他有跟我表示,要上班,還要顧兩個小孩真的是不輕鬆,但透過這件事也讓我看到爸爸跟孩子們的潛能無限。 媽媽們應學會適時放手 原來當爸爸只能自己一人照顧孩子時,他是可以非常專注在這件事情上!而伊萊知道媽媽再也無法早上起床叫他,他也能做到自立自強,學會早起、檢查要帶去學校的作業,妹妹也沒想像中那麼需要黏著我。 如果媽媽們是像以前的我一樣,覺得家中的大小事都要攬在身上做,不妨適時放手一些事讓他們做,或許會出乎妳意料之外的結果。   ※原文刊載於2018年11月號《媽媽寶寶》381期。 ※延伸閱讀:伊萊家的萌力生活:如何讓孩子不吃糖跟不看電視? ※延伸閱讀:伊萊家的萌力生活:如何加強孩子的安全意識?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出生開始學教養:培養bobo食育觀念.從飲食傳遞父母的愛

出生開始學教養:培養bobo食育觀念.從飲食傳遞父母的愛#媽媽寶寶

文/星願樹職能治療所負責人暨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陳宜男職能治療師 什麼是「食育」?簡而言之,就是「飲食相關的教育」。食育所要傳達的不僅僅是營養相關的議題,還包括飲食知識、飲食安全、飲食文化與生活習慣,也能從飲食中傳遞父母對孩子的愛。 曾經聽到一則笑話,有一天萌萌從學校帶了許多魚骨頭回家要送給媽媽吃,媽媽看到後滿臉疑惑並詢問為什麼,萌萌回答:「因為每次媽媽都把魚肉給我吃,然後自己吃魚骨頭呀!」這雖然是笑話,卻也深切地訴說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尤其是古早的年代,父母總是怕孩子餓著,而將最有營養且好吃的食物讓孩子先吃。猶記得一句廣告台詞:「再多的山珍海味,都比不上腦海中媽媽的味道。」更流露出親情的真諦。 從bobo學自己吃飯.開始培養食育的觀念 首先,從bobo使用湯匙的發展里程碑看來,1歲半至2歲之間即可以嘗試用類似大人抓握湯匙的方式進食,大多數的bobo在約2歲半時,已經可以自行吃得很好。此時,如果您家中剛好有滿2歲的bobo,是否還全程餵他吃飯呢?如果回答「是」的話,即刻起就嘗試放手讓他們自行吃飯吧! 全家共同用餐.培養bobo的好習慣 除了讓bobo學習自己吃飯外,家長也可以開始策劃「未來家庭用餐美好時光」近年來有許多研究發現,全家一起共進晚餐,孩子的表現可以更優秀,例如社交能力、減少行為問題的發生等,從兒福聯盟曾經做過的調查也發現,高達9成以上的家長認為,能夠與孩子共進晚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小確幸。 比起早餐與午餐的匆忙,晚餐時間通常比較有機會能夠全家人齊聚一堂,在這段時間裡,彼此分享自己的生活經歷,通常食物也會是話題之一,例如媽媽說今天買菜或煮飯時的經歷、孩子分享學校營養午餐吃什麼、爸爸講自己想念奶奶煮的某道菜等,但這一切都得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培養,這是一個全家人共同的課題,必須一起努力才能營造這般美好的用餐氛圍。 可惜,現今的社會出現了許多危機,例如家長利用3C產品哄孩子吃飯、吃飯時間看著電視目不轉睛、沒拿出手機就無法讓孩子乖乖吃飯等,這不僅影響全家共同用餐的時光,也替孩子的成長與親子關係捏把冷汗。 透過遊戲的方式.培養bobo的食育觀念 透過遊戲的方式,可以讓bobo在沒有壓力且有趣的情境下學習,食育的觀念也可以融入遊戲之中,例如: (1)透過切水果的玩具組合,讓bobo體驗切蔬果的感覺,切開後仔細觀察蔬果的內部結構,有助於更進一步了解蔬果,才不會出現「以為蘋果的果皮是白色的」等這類型的誤解。 (2)有許多繪本會透過擬人化的方式,讓bobo更清楚了解食物的來源、動植物的生態、挑食或浪費食物的影響等。 (3)藉由扮家家酒的遊戲,讓bobo模擬體驗準備餐點、餐後收拾餐桌、清洗碗筷的流程。現在許多大型商場或玩具公司都有販售廚房組合、餐點製作玩具(如漢堡製作、冰淇淋製作等),甚至做得十分擬真,大部分孩子們都非常喜愛,無論是男生或女生。   ※原文刊載於2018年11月號《媽媽寶寶》381期。 ※延伸閱讀:出生開始學教養:音樂饗宴.培養bobo學習好能力 ※延伸閱讀:出生開始學教養:bobo愛露營.提醒事項別忘記!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王以路蛋妹教養經.媽媽的教養挫折

王以路蛋妹教養經.媽媽的教養挫折#媽媽寶寶

文.圖/王以路 之前跟大家分享了許多蛋妹的教養,這次想來聊聊關於我當媽媽後,教養遇到挫折的感受。 都是育兒生活所逼的!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常常覺得自己當媽媽當得不夠好。要賺錢上班、整理家務、顧孩子,每天都覺得時間不夠用,每天都睡不飽,蛋妹又天天都跟我說:「媽媽,我還不餓!」、「媽媽,我還不累!」、「我不要吃飯!」、「我不要睡覺!」 但是媽媽累啊!媽媽餓啊!媽媽連洗澡都是洗戰鬥澡,用4分鐘搞定自己,然後再仔細輕柔的幫孩子沐浴更衣,當媽之前真的無法理解、體諒這些事。真的不是所有的媽媽都天生愛念,我現在懂了!真的很多都是被育兒的生活所逼啊!我也常用溫柔語調跟孩子好好說話,但是她總是要我兇起來才會聽話,我真的不想當愛念又兇巴巴的媽媽。 媽媽的EQ要很高 媽媽的抗壓性要強,EQ要很高才可以。我也是當了媽之後,才天天努力學著怎麼當個好媽媽。我也是偶爾會失控、吼了小孩又後悔的媽媽,隔天早晨起來後,繼續告訴自己:「要加油!每天都是新的一天,今天我要不生氣、不吼叫。」當然有成功也有失敗,但是看到蛋妹甜蜜地笑著說:「媽媽我愛妳!」我立刻又覺得全身充滿愛、充滿了正能量,小孩真的是來治媽媽的呀!讓妳氣、讓妳瘋、又讓妳愛慘了,讓我想成為全宇宙最強的媽媽來保護她。 溫柔而堅持.為自己訂定目標 我覺得教養最重要的是父母本身的EQ,還有以穩定的態度堅持原則,不被小孩哭鬧影響情緒,因為我也有過小孩哭鬧,媽媽失控吼叫的過程,然後小孩就會卯起來哭,接著更鬧,又或者孩子安靜下來只是怕父母吼叫,但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溫柔而堅持的教養是我的目標,雖然很常破功,但是訂定了目標,父母犯錯時才能自我修正,讓自己冷靜一下,喘口氣,再往目標前進。   ※原文刊載於2018年11月號《媽媽寶寶》381期。 ※延伸閱讀:王以路蛋妹教養經:旅行豐富孩子人生.也豐富父母的心 ※延伸閱讀:王以路蛋妹教養經.讓「打招呼」熟悉成自然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嘗試「凍卵」.儘早儲存優良卵子!

嘗試「凍卵」.儘早儲存優良卵子!#媽媽寶寶

文/高凡淳 採訪諮詢/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生殖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黃楚珺 隨著女性晚婚情況越來越普遍,生育的年齡也跟著拉高,根據統計,去年女性結婚年齡高達30歲。年齡越高,身體各項機能都會逐漸下降,女性製造卵子的卵巢也不例外。「凍卵」是現今十分普遍的技術,對於年齡較大、想生寶寶的女性來說,提前保存品質較佳的卵子,可為未來的生育計畫做預備。 35歲前凍卵.活產率最高 去年美國哈佛大學針對不孕症做了一項研究,統計出不同年紀的女性,需要凍多少顆卵子才能成功生育一個寶寶,研究結果指出,40歲的女性若想凍卵,大約需要凍60~70顆卵子,才有九成的機會擁有一個寶寶;若是37歲的女性,凍卵顆數大約需要30顆左右,黃楚珺醫師建議,對於暫時還不想生育,但之後可能有此需求的女性,可考慮在35歲前凍卵,這時卵子的品質較佳,且取卵數量約在20顆左右,活產率就可達90%。 評估.排卵刺激.取卵 其實凍卵的程序並不像試管嬰兒一樣複雜,黃楚珺醫師說明,在凍卵前,會先透過門診進行評估,看看卵巢功能是否正常,確認是否有病變的可能性,若是都沒異狀,就會進入排卵刺激階段,依照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狀況,在月經的第2天,給予適當劑量的排卵藥物,促進卵巢製造更多的卵子,之後醫師再從陰道取卵,進而冷凍以備未來使用。她也提醒,即使凍卵技術已相當普遍,但仍需花費10~12萬元不等,也會再額外加收年保存費,建議做足事前準備再下決定。而之後取出的卵子是否能受精成功,取決於當時的卵子品質,因此無法確保每次凍卵的成功率。 術後多補水.嚴禁跑跳撞擊動作 在注射針劑、服用藥物的階段,黃楚珺醫師提到,若是年輕的女性,因為卵巢功能較好,可能會出現卵巢過度刺激反應,一下子製造太多顆卵子,就容易產生腹水、胸水等副作用,曾經有過案例,最嚴重的情況可能導致中風、甚至死亡,但黃楚珺醫師也強調,現今療程中所使用的藥劑都很先進,安全性提升許多,可大幅降低這些風險的發生,想要凍卵的女性不用太擔心。 在取卵手術中,因為是全身麻醉,難免會有出血、感染的風險,黃楚珺醫師強調,若是擔心內出血、出血量過多,或是有下腹部疼痛的問題,在術後就要多補充水分並休息,多數能緩解不舒服情況,在飲食上也建議多補充富含鐵質與蛋白質,像是豬肝等補血食物,另外,在取卵後的1~2週,不建議從事激烈的跑、跳、撞擊等動作,才不會讓腫脹的卵巢扭轉疼痛,甚至是破裂出血。   ※原文刊載於2018年11月號《媽媽寶寶》381期。 ※延伸閱讀:尚未生育卻卵巢早衰.應及早求助人工生殖 ※延伸閱讀:現在還不想生沒關係!但是「凍卵」你應該了解...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只要跟妳們在一起,我就會笑!」梁又琳與孩子的甜蜜相處之道

「只要跟妳們在一起,我就會笑!」梁又琳與孩子的甜蜜相處之道#媽媽寶寶

文/高凡淳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aD7hlTbFtco 你還記得她嗎?把時間拉回2003年《我的祕密花園》,她飾演的是林依晨好友林文靜,當時還是個稚嫩的大學生,之後也接演許多台灣膾炙人口的戲劇,像是:《麻辣一家親》、《歡喜來逗陣》等,如今再次出現在大家面前,梁又琳已經是位美麗的媽咪。在2010年後將演藝重心漸漸轉往中國大陸,在拍攝《我的媽媽是天使》時,與中國演員趙錦燾相戀、結婚,目前育有兩個可愛的女兒--4歲的小飯糰以及2歲的小丸子。 有小孩之後.變得更有耐心 梁又琳提到,總是說服自己「小孩是甜蜜的負擔」,但她認為有了小孩後,整個人變得更有耐心。她表示,孩子還小時,常常因莫名的原因而哭鬧,她不僅覺得不耐煩,還會因此跟老公爭執,甚至責備對方,但漸漸地,梁又琳發覺要學會控制脾氣,小孩哭鬧時,自己不要跟著煩躁,多跟身旁有經驗的媽媽聊聊,了解可能造成小孩哭鬧的原因,進而處理好本身與小孩的情緒。 姐姐公主控.妹妹大剌剌 梁又琳說,小飯糰從小就是個公主控,不管是坐或站,都會覺得自己是個公主,也特別喜歡穿蓬蓬裙;反觀妹妹小丸子,則是大剌剌的個性,想要做什麼就去做,也因為這樣的個性,她想吃奶嘴就吃奶嘴,梁又琳表示,在幫她戒尿布及奶嘴,就花上比小飯糰還長的時間。 梁又琳也分享了拍攝封面前,在車上發生的趣事:小飯糰和小丸子在車上問著彼此「誰是女生」,小丸子卻說自己是男生,梁又琳這時才發現,可能是因為小丸子長得比較像爸爸,平常大多是幫她做中性打扮,才會讓她覺得自己是個小男生,梁又琳笑著說,現在會開始讓她多穿裙子,好習慣自己是個「女生」。 和平共處.屬於一家人的相處之道 與先生長期分隔兩地,夫妻之間的相處,大多透過視訊分享彼此的生活,梁又琳時常跟先生說:「我給你空間,但你要清楚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而只要先生拍戲一殺青,就會回到台灣與她們團聚,若是剛好2人都在拍戲,梁又琳也會請媽媽帶著孩子到拍攝地相聚,她覺得「只要人對了,在哪裡都一樣。」 至於女兒,每晚也會透過視訊與爸爸說說話、分享生活趣事,常常有好吃的東西,也會隔著螢幕要爸爸吃,梁又琳認為,女兒天生就是愛撒嬌,常常會對著螢幕中的爸爸說:「辛苦了,我愛你!」梁又琳幸福地說,這樣的相處之道雖然與大多數家庭不同,但只要找到互相平衡的方式,和平共處,即使一家人未能住在一起,依舊可維持甜蜜關係的關鍵。   ※原文刊載於2018年11月號《媽媽寶寶》381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verstory/articles/14114 ※延伸閱讀:從彤彤姐姐升級孕媽咪,貝童彤甜喊:「小孩是世界上最美的禮物!」 ※延伸閱讀:嚴立婷:湊足「好」字.讓我的人生更完整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有小寶寶了!肚子什麼時候變大?

有小寶寶了!肚子什麼時候變大?#媽媽寶寶

文/周滋靜 採訪諮詢/耕莘醫院新店院區婦產部主治醫師彭加雯 懷孕中的妳是否也很期待肚子變大的模樣,但同時也擔心肚子的大小正不正常?其實排除病理因素,孕肚大小因人而異,而且不一定與胎兒體型或子宮空間有關,因為孕媽咪的體型也會影響肚子的大小與形狀。 懷孕周數與子宮高度變化 有些體型較瘦的媽咪,懷孕16~20周左右仍看不出凸起的肚子,但其實整個孕期子宮大小會持續改變,通常懷孕20周後,子宮底差不多位在肚臍的高度,較能明顯看出「孕肚」。耕莘醫院新店院區婦產部主治醫師彭加雯指出,子宮底高度代表恥骨到子宮底的長度,是評估子宮大小與懷孕周數是否相符的方式之一。 醫師教妳正確測量肚子大小 彭加雯醫師說明,產檢醫師會藉由測量子宮底高度,或輔以超音波檢查,評估肚子大小是否符合懷孕周數。如果孕媽咪自己想要觀察孕肚大小變化,建議可以測量「腹圍」,測量方式以「肚臍」為基準,繞腹部一圈。通常懷孕16周後,每周腹圍增加約1公分,也就是說到了懷孕37周,腹圍增加約可至21~22公分。 影響孕肚尺寸的常見因素 通常孕肚會隨著懷孕周數增加與胎兒生長變大,彭加雯醫師表示,妊娠周數增加、多胞胎、胎兒體型較大(基因遺傳),或是孕婦本身有脹氣、肥胖或曾經有懷孕經驗肚皮較鬆弛,皆可能使肚子看起來比較大;若孕婦為了控制體重而疏忽應攝取的營養、抽菸、喝酒或使用特殊藥物等,可能使胎兒過小,孕肚相對看起來就會比較小。此外,染色體或器官結構發育異常、妊娠疾病、羊水量的多寡或婦科疾病。 多喝水可以增加羊水量? 彭加雯醫師認為,通常每天攝取2,000c.c.~3,000c.c.的水分,對微量增加羊水可能有幫助,但狀況因人而異。若經超音波檢查,評估羊水量過少,最重要的還是找出根本原因。 很多孕媽咪會擔心肚子小是不是代表胎兒生長空間也小,彭加雯醫師認為,兩者之間並沒有絕對的關連性,胎兒生長空間主要還是要透過超音波檢查來評估,加上有些媽咪天生骨架寬、有人骨架小,所以孕肚的大小和形狀因人而異,並不足以評估胎兒生長狀況,更無法因此判斷性別。   ※原文刊載於2018年10月號《媽媽寶寶》380期。 ※延伸閱讀:為什麼懷孕周數差不多,我的肚子比別人小? ※延伸閱讀:婦產科醫師帶妳破解懷孕12大迷思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