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

醫學奇蹟!癌母力抗 成功產下男嬰

醫學奇蹟!癌母力抗 成功產下男嬰#化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母愛真偉大!一名36歲的廖姓女子在懷孕13週時發現罹患卵巢癌,歷經嚴峻手術和化療過程後,成功治癒癌症並於懷孕第37週產下健康男嬰,治療過程中諸多的副作用,但勇敢的媽媽憑著愛子女的心,努力撐了過去,今日母子和爸爸一同出席和大家分享喜悅。母愛勝過一切 咬牙撐過手術、化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醫師表示,廖女士在懷孕13週發現罹患卵巢癌,先施以達文西立體微創手術,切除7-8公分癌細胞,並在第18-30週進行5次的化學療程,期間經歷過很多化療的副作用,廖女士在丈夫的陪伴和支持下,勇敢的度過黑暗期,在懷孕第37週、上月22日進行剖腹產,成功產下健康男嬰。達文西手術 術後情況良好、後遺症少廖女士實行達文西手術後的腹腔不僅沒有發現任何癌組織、連手術沾黏的情形也沒有,後續的檢查,如腹腔切片、抹片、病理報告都證實已無其他癌細胞,也沒發生擴散或轉移的情形;寶寶在經歷媽媽治療過程後,健康沒有受到影響,沒有髮量稀少、畸形兒的情況產生,讓所有醫療團隊和父母都鬆了一口氣,也讓我們見證到醫學上的奇蹟和母愛的偉大。卵巢癌除了先天遺傳外(如安潔莉納裘莉母親相關病史),大多是由子宮內膜異位所引起,所以醫師建議女性若有子宮內膜異位的情形,應立即治療、以免錯失治療良機,並說明一個重要的觀念,疾病的嚴重性不應以腫瘤大小來區分,因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是正確對抗疾病的做法。

醫訊/認識乳癌化療及其副作用

醫訊/認識乳癌化療及其副作用#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指出,乳癌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排名第1位,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早,約在45~64歲之間,且以45~49歲每10萬名婦女發生144人為最高,衛生署也指出,乳癌對台灣婦女的健康威脅日益嚴重,依據97年癌症登記及99年死因統計,當年計有8136人被診斷罹患乳癌及1706人死於乳癌,也就是台灣每天約22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及5名婦女死於乳癌。因此,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特舉辦醫衛講座,此次主題為「乳癌化學治療療效與副作用處理」,講師: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林璟宏(主治)醫師。活動需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乳癌化學治療療效與副作用處理時間:102年6月26日(三)下午 13:30 ~15:30地點:乳癌防治基金會(台北林森南路4-2號6樓)視聽教室洽詢:02-2392 4115

醫訊/中醫如何調理癌症

醫訊/中醫如何調理癌症#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患者在確認診斷之後,必須接受一連串的治療,在療程中常會出現如,血球低下、倦怠無力、口腔黏膜破損、噁心、嘔吐等副作用,而必須暫停或中斷原本治療。這些不適症狀或問題,不僅降低病人生活品質,嚴重者將阻礙治療時程。在某些症狀或問題上,可以使用中醫治療調理,調整癌症患者體質,以便有足夠體力去完成後續治療及維持日常生活品質,也可以減輕或消除腫瘤引起的身體不適,或化療及放療引起的副作用。因此,台灣癌症基金會將規劃「身心靈」活動,其中的「午茶話療聚會」系列,此次主題「癌症調理~中醫觀點」,特邀請衛生署立台南醫院中醫科徐瑜璟(中)醫師主講。該活動需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該單位歡迎民眾與病友、家屬踴躍參加,需要預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癌症調理 中醫觀點時間:102年6月17日(一)上午10:00~12:00地點:基金會高雄分會(高雄三民區九如二路150號9樓之1)綜合教室洽詢:07-311-9137轉201、210報名:http://www.canceraway.org.tw/page.asp?IDno=1658

醫訊/頭頭是道~頸重要

醫訊/頭頭是道~頸重要#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頭頸部腫瘤有良性及惡性,區域為顏面、口腔、鼻腔、咽喉、鼻咽腔、頸部。民眾若發現有頸部淋巴結腫大現象,可以去耳鼻喉頭頸外科檢查。因此,童綜合醫院梧棲院區癌症資源中心、耳鼻喉科將舉辦「頭」頭是道 「頸」講座,邀請血液腫瘤科主任沈俊佑醫師主講「頭頸癌的化學治療與標靶治療現況」;放腫科賴鵬安技術長主講「放射線治療用於頭頸癌病患現況」、另安排「病友分享時刻」。該活動需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該單位歡迎民眾與病友、家屬踴躍參加,需要預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頭」頭是道 「頸」重要時間:102年6月15日(六)上午9:00~11:20地點:童綜合醫院梧棲院區(台中梧棲區台灣大道8段699號)20樓交誼廳洽詢:04-265 81919轉3514枋護理師

醫訊/化療後如何居家照護

醫訊/化療後如何居家照護#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很多癌症患者都有化療的經驗,許多人剛發現罹癌時都聞「化」色變,擔心會掉頭髮,副作用導致健康與體力變差,還要受皮肉痛。化療後回到家裡,要如何進行居家照護呢?有什麼需要注意事項?為此,台大醫院(台北)總院健康教育中心特規劃衛教講座,主題為「化學治療後居家照護」。由該單位廖秀楨個管師主講。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化學治療後居家照護時間:102年6月6日(四)下午15:00~15:50地點:台大醫院總院(台北常德街1號;近捷運紅線台大醫院站出口3或台北車站出口m8)1東第7講堂洽詢:02- 2312 3456轉62114

台每年9千人得肺癌 標靶新藥效果優於化療

台每年9千人得肺癌 標靶新藥效果優於化療#化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喬慧/綜合報導)亞洲肺癌人數佔全世界5成以上,也是所有癌症中發生率及死亡率第一名,台灣每年都有超過9千位民眾得到肺癌,為提供肺癌患者更好的生活品質和存活空間,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將核准新一代不可逆性標靶藥物-Afatinib上市,除了台灣是該藥全球臨床試驗的主要執行者外,也是第一次台灣比歐美先進國家更早核准上市的新藥,該藥對於未曾接受治療的EGFR-TK mutation之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療效優於化療,可以延長無惡化存活時間。Afatinib在全球執行多個臨床試驗,台灣也有多家醫學中心,包括台大、三總、成大、林口長庚、嘉義長庚和台北榮總參與,台灣加入臨床試驗的病人高達566人,參與各試驗中心主持人也扮演重要角色,且擔任全球臨床試驗的總主持人。本藥試驗結果顯示,對未曾接受治療的EGFR-TK mutation之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療效優於化療,可以延長無惡化存活時間,雖有些副作用,如嚴重腹瀉或皮膚藥疹,但可以使用風險管理計畫,使醫師了解並熟悉用藥注意事項及處理方式。在亞洲,肺癌佔所有癌症的14%,同時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18%,是所有癌症中發生率及死亡率的第一名,亞洲肺癌患者人數佔全世界5成以上,發生率最高的地區在東亞,中國大陸每年診斷出超過50萬個新肺癌病例,日本每年超過8萬6千個病例,台灣每年則有超過9千例。新一代標靶藥物的核准上市,除了象徵作為第一線治療肺癌的新趨勢外,更重要的是提供肺癌病患藥物治療的新選擇。

癌症患者飲食均衡營養足 可提高治癒率

癌症患者飲食均衡營養足 可提高治癒率#化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許多癌友在進行化療、放療期間,常有經神疲憊、怠倦、消瘦乏力等症狀,造成食欲不佳,越吃越少、營養不良的惡性循環。家人想要燉補品補充營養,但卻擔心吃太好,反而會養大癌細胞。康聯預防醫學營養師趙思姿表示,建議病患吃東西應掌握「少量多餐」的原則,可先訂好正餐、點心時段,養成時間一到就吃的習慣,且先吃比較營養的食物,以能維持體力作為首要條件。趙思姿指出,營養不良幾乎是癌症病人最常遇到的問題,然而病患的營養狀況卻關係著治療的成敗。事實上,若能有積極性營養照護或補充,將可有效改善癌友的營養狀況,提高治癒率及存活率。其實均衡的營養補充對癌症病人是非常重要,不必因人云亦云,對食物過度禁忌或心生害怕,如造成營養不足反而不好。各種食物均衡吃,沒有哪種食物「特別好」,只要不讓體重大幅下降、體力變差,就能穩定病情並提高治癒率。癌友的營養需求與一般人並無太大差異,飲食原則還是以均衡為主,六大類食物,即五穀根莖類、魚肉豆蛋類、奶類、蔬菜、水果、油脂等,都應有足夠的質與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癌症治療期中,應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以利修補因手術、化療、放療而受傷的組織。雖然癌患的飲食沒有太大禁忌,但如果因為治療而導致免疫力下降,就必須小心生食或食材不潔可能造成的感染問題。家屬若可在家準備餐食,建議烹調方式應多樣化,佐以溫和的調味料,豐富食材風味,以增加食欲。休息時可多參與日常活動,飯前可稍做散步以促進腸胃蠕動,有效增進食欲。坊間也有針對特定腫瘤設計的營養品,但售價不低,可考量本身經濟能力後,與營養師或專業人員諮詢後補充食用。

女子害怕開刀 三年間乳癌轉移肺、肝、骨

女子害怕開刀 三年間乳癌轉移肺、肝、骨#化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43歲林女士,罹患乳癌已有三年時間,因害怕手術、化療而選擇逃避,不願到醫院接受正規治療。近來因出現咳嗽、胸悶、呼吸困難、乳房潰爛等症狀,到醫院求診,檢查發現乳癌已是第四期,乳癌不僅轉移到肺部、肝臟、骨頭,且乳房外觀也已出現潰爛出血的情形,林姓病患先接受雙側胸腔積水引流,改善呼吸困難的症狀,目前仍持續治療中。童綜合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于家珩表示,像林姓病患這樣已知罹患乳癌,卻不願就醫的病例經常出現,都要等到乳房潰爛、出血、疼痛不已時才到院治療,但常為時已晚,醫師只能盡力而為。而今天三月八號為國際婦女節,希望透過這個日子呼籲婦女朋友要更懂得珍惜自己,如果發現乳癌,患者要及早接受治療,讓病情得到控制並預防復發。于家珩呼籲,女性朋友沐浴後可先在鏡子前,兩手抬高檢查乳房是否有高低、大小、變形、隆腫、凹陷等異樣,還有注意乳頭有無變形、潰爛;再檢查乳房是否有硬塊或腫瘤,並輕輕擠壓乳頭,注意是否有分泌物排出。乳房自我檢查可在每個月月經過後2天進行,如有發現上述任何癥狀,就應該盡速就醫,尋求乳房外科醫師的診斷檢查。國民健康局為了照護女性健康,提醒45歲至69歲的婦女可每2年可接受1次免費乳房攝影檢查,有乳癌家族史的40歲至44歲婦女則可每2年接受1次免費乳房攝影檢查;檢查結果如出現陽性反應,則須到醫院回診追蹤,呵護自己雙峰的健康。(圖:童綜合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