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

抗癌新選擇 吃對才能趕走化療副作用

抗癌新選擇 吃對才能趕走化療副作用#化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身體長期慢性發炎,可能是造成癌症的原因之一」發炎反應原本是人體抵禦外來病毒細菌的防衛機制,但不良的生活習慣可能讓暫時的急性發炎反應,演變成長期的慢性發炎。抗發炎即是癌後調養的關鍵魚油含的Omega-3脂肪酸近年來備受矚目,有愈來愈多研究發現,魚油優異的抗發炎能力有助防癌和抗癌。長期的慢性發炎可能助長癌症,因此抗發炎即是癌後調養的關鍵之一。避免癌症惡病質發生 飲食很重要另外,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容易導致噁心、嘔吐、消化吸收變差,加重身體的發炎狀態,廖偉呈藥師解釋,體重過度減輕和癌因性疲憊,都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更需要良好的營養支持,增加體力對抗病魔。研究顯示,有攝取足夠Omega-3的人,乳癌發生率比不吃深海魚、未攝取Omega-3的人降低14%。雖無法斷言補充Omega-3一定能預防癌症,但可以拉近體內Omega-6和Omega-3的攝取量(現代人攝取比例約為15〜30:1),避免脂肪代謝失衡。治療期建議補充1.5〜2公克Omega-3廖偉呈藥師表示,許多癌症病人都營養不良,研究顯示,晚期癌症病人每天攝取至少1.5〜2公克的Omega-3,持續8〜12週,可以維持患者的體重、增進食欲,預防肌肉無力,改善生活品質。癌症治療期間每天可攝取1.5〜2公克Omega-3。挑選檢驗合格的魚油,提升抗癌力為達抗發炎效果,omega-3每日建議攝取量為2000〜3000毫克,如以市售濃度30%的魚油,至少要吃6顆以上,「omega-3有效濃度50%~70%的魚油產品,比較適合需要補充高劑量omega-3的人,」廖偉呈建議,去除導致發炎的飲食和生活型態,營養充足,補充優質的魚油產品,將有助關閉致癌基因,提升抗癌力。

化放療易口腔黏膜炎 病況惡化恐致命!

化放療易口腔黏膜炎 病況惡化恐致命!#化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40多歲的吳先生罹患扁桃腺癌,接受放射線治療後出現口腔黏膜炎的副作用,嘴破劇痛,吞嚥困難,但卻抗拒接受管灌進食,致使免疫力下降、加上口腔內細菌入侵,進而引發菌血症全身高燒,情況一度危急;之後經由抗生素治療才康復。4成化療、9成頭頸癌放療會有口腔黏膜炎根據統計,接受化療的患者約有4成會發生口腔黏膜炎,頭頸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療,高達9成會出現口腔黏膜炎,若再加上標靶藥物,幾乎每位頭頸癌患者都會面臨這種痛楚。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曾顯群表示,癌症時鐘不斷快轉,除了癌症對身體造成的危害,因治療造成口腔黏膜炎的副作用也不可輕忽,因此在口腔黏膜炎初期,就應使用含碘漱口水,進行口腔清潔殺菌避免惡化,以免影響療程。口腔黏膜炎分四級 病況嚴重恐引發致命敗血症曾顯群醫師表示,癌症治療的口腔黏膜炎分四級,第一、二級表層黏膜紅腫、潰瘍,小範圍破損,患者還可進食,若是進展到第三、第四級,潰瘍範圍擴大至黏膜下層甚至皮下組織,細菌就容易順勢侵犯血管神經,引發致命的敗血症。此外,因為口腔疼痛吞嚥困難,也有患者進食時發生吸入性肺炎,尤其是年紀較長的患者更易發生,要特別小心。口腔黏膜炎惡化 癌症治療恐須中止就曾有一位罹患頰黏膜癌的70歲男性,因嘴巴張不開,清潔困難,經醫護人員指示,先口含止痛藥水,以棉花棒進入口腔清除殘渣,最後再用含碘漱口水漱口,口腔黏膜炎控制得宜,治療順利,近2年來腫瘤控制相當良好。曾顯群醫師指出,在癌症患者開始治療前,積極衛教口腔衛生很重要,合併疼痛控制、營養支持,能有效避免口腔黏膜炎進展至後期。一旦口腔黏膜炎惡化,不只有併發症的危險,且可能必須中止治療,不利於癌症控制,要特別注意。研究顯示:含碘漱口水滅菌效果好「坊間有許多口腔滅菌產品,研究顯示含碘漱口水的滅菌效果很好。」曾顯群醫師表示,加強滅菌可減緩口腔發炎疼痛,有助於黏膜上皮細胞組織修復,緩解口腔黏膜炎;如果怕痛,搭配止痛藥水或止痛藥,緩解疼痛感再進行清潔。若不清潔,情況只會更嚴重,建議接受治療的患者們妥善照護口腔,才能維持治療期間的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46%患者冤枉掉髮 術後化療白做了

46%患者冤枉掉髮 術後化療白做了#化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乳癌基因檢測的精準醫療,已可以預知10年內的乳癌復發機率,一位54歲的乳癌患者,左側乳癌約2.6公分,腋下淋巴結轉移3顆,本來擔心掉光頭髮而無法受化療,到醫院接受乳癌復發的基因檢測後,結果顯示她10年內的復發率很高,患者才終於接受化療以保命。檢測值低於3.33  顯示10年內乳癌復發風險極低澄清醫院中港院區乳房醫學主治醫師陳豐仁表示,據統計約46%的患者於術後不用再接受化療,推估過去一些手術後的乳癌婦女,有可能冤枉被做了化療,受到掉頭髮和噁心嘔吐的折磨。陳豐仁醫師表示,這項基因檢測2年前才問世,如果檢測值低於3.33,顯示患者在10年內乳癌復發的風險極低(<10%),通常建議可以不做化療,直接以荷爾蒙輔助治療,對患者的生活品質和身心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輔助性化學治療最主要的目標是防止乳癌的復發陳豐仁醫師指出,輔助性化學治療最主要的目標是防止乳癌的復發,但某些可能較輕症的患者,例如ER陽性,Her-2陰性,淋巴結沒有轉移或轉移只有1-3顆的病人,治療方向常難以抉擇。因此為了病人安全著想,大概都會建議病患先做化學治療完後,再接受抗荷爾蒙治療。但眾所皆知,化學治療有頗多的副作用。陳豐仁醫師強調,自去年十一月引進基因檢測至今,已有六位患者接受這樣的檢測,結果顯示有一半的乳癌患者於手術後不需接受痛苦的化療,提供患者知道自己十年內再復發乳癌的機率,也使乳癌治療進入精準醫療的新時代。

停經後貧血 沒想到竟是大腸癌徵兆!

停經後貧血 沒想到竟是大腸癌徵兆!#化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5歲的女性因貧血就醫,初步診斷為缺鐵性貧血,在醫師詳細的問診後,發現婦女已經停經,並且有大便習慣改變的狀況,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蕭聖諺表示,一開始以為患者是單純貧血,後經檢查卻發現是因為大腸癌引起的貧血。雖然患者經手術後已經恢復健康,但醫師提醒,若沒有找到源頭只是單純治療貧血,可能會錯失癌症治療的時機。月經週期長、缺乏營養素都可能引起貧血 蕭聖諺醫師表示,貧血是血液腫瘤科醫師門診最常遇到的良性疾病,不同的種族及年紀還是會有些微差距。許多患者多是月經週期長或經血量大導致的缺鐵性貧血,但年紀大的長者貧血較常是因為慢性病或營養素的缺乏所引起。4大族群可以進行免費四癌篩檢另外,年紀大的患者有貧血問題更不可以輕忽,因貧血往往是巨大疾病發病前第一個出現的問題。蕭聖諺醫師提醒,造成貧血的因素很多,在平時我們應該多留意身體上出現的各種徵兆,尤其是腫瘤方面。目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推廣四癌篩檢,符合以下資格的民眾如有貧血相關的問題,也可找血液腫瘤科醫師諮詢,及早發現問題的所在:1) 乳房X光攝影檢查/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2) 子宮頸抹片檢查/30歲以上婦女,建議每年接受1次。3) 糞便潛血檢查/50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其中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的患者,都建議須接受大腸鏡的檢查。4) 口腔黏膜檢查/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的原住民,每2年1次。 

化療後手麻想吐 緩解症狀靠這招

化療後手麻想吐 緩解症狀靠這招#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103年癌登統計,國人癌症時鐘撥快,平均每5分6秒就有一人罹癌,其中大腸癌更是連9年位居癌症榜首,年新增人數破1萬5千名。大腸癌治療以手術為主,但仍約有5成患者在手術前後必須輔以化學治療;然而,化療副作用卻是大腸癌病人排斥治療的最大主因。副作用不僅有嘔吐、手麻 還出現帶狀皰疹臨床上一名40歲陳姓壯男罹患大腸癌三期,因為化療副作用苦惱不已。這名罹患大腸癌的陳姓壯男聽從醫囑先將局部腫瘤進行手術,再輔以全身性化學治療,不幸的是,看似壯碩的陳先生接受標準化療時出現許多副作用,噁心嘔吐、嘴破、手腳麻,嚴重到甚至出現帶狀皰疹(神經痛),一次療程後就嚴重影響生活。化療搭配雲芝多醣體 顯著提升整體存活期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蔣鋒帆指出,癌症化學治療的進步除了效果,控制副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除了藥物的調整外,病患身體的狀況,也會影響相關副作用的發生,加上手術後體力差、免疫力不佳、血管新生狀況嚴重,亦讓游離的腫瘤細胞蠢蠢欲動。隨著醫療進步,目前已有雲芝多醣免疫調節劑可有效緩解化療副作用,並能調整免疫力及抑制血管新生。根據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在二、三期患者術後服用雲芝多醣免疫調節劑搭配化療,無疾病惡化存活率達73%,相較於單一化療提升了14.2%,並提高十年整體存活率達31.3%,為患者降低痛苦且提升生活品質。緩解副作用有解 維持免疫力是關鍵目前雲芝多醣體免疫調解劑在台灣的適應症為消化器癌症,且健保給付於胃癌,患者可向醫師詢問是否符合資格。此外,醫師提醒,大腸癌治療,在術後的前三個月,身體狀況尤其要維持好,正常的免疫力是預防復發的關鍵,並能降低化療副作用發生,且應多食用天然食物而非食品,規律運動更是不可少。(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講座/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

講座/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常會因為腫瘤因素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治療(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不振的情形,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的結果。此時營養治療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在本次的講座中營養師施淑梅將提供一些飲食上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您度過這艱辛的過程。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時間:106年7月12日 星期(三) 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肺癌患者不適用標靶藥怎麼辦?

肺癌患者不適用標靶藥怎麼辦?#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確診肺癌後,患者或家屬無不希望能使用副作用少且方便服用的標靶藥物,但必須經過EGFR基因檢測癌細胞有基因突變才能投藥;約4成肺癌患者無基因突變,即便投以標靶藥物也沒有明顯治療效果,面對如此窘境患者無須灰心放棄,目前新一代化療藥物能做為有效抗癌的治療方式,並且保有治療生活品質。新光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徐培菘表示,患者若不適用標靶藥物,其實都能透過新一代化療藥物來控制腫瘤。診間收治一名39歲女性病患,在癌症初期透過手術治療後,約9個月開始肋膜積水,並發現肺腺癌細胞擴散進入癌症第四期,但基因檢測卻是陰性,不適用標靶治療,對此,與患者充分溝通後,投以鉑類藥物加上新一代化療藥物合併使用,經過六個療程後,病情明顯好轉,不僅積水消失,肺無癌細胞也獲得控制,後續便持續單獨使用新一代化療藥物,僅需每三周回診施打一次,治療期間患者也能保有體力,甚至騎腳踏車外出休閒散心;該患者持續治療36次,直到近期癌細胞產生變化後便轉用其他藥物治療。藉此呼籲患者,在沒有標靶藥物可用的情況下,徹底使用化療能有效控制疾病,延長生命時間,也更有機會使用新的藥物接續治療。徐培菘醫師解釋,傳統化療的毒性較強,若是再搭配白金類的藥物,可能造成較嚴重的副作用;但近年來新一代的肺腺癌化療藥物,能夠大幅緩解包括掉髮、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且注射時間縮短,大多數的患者皆不需住院,仍然維持日常生活與工作。徐培菘醫師說,不論化療或是標靶藥物,都是肺癌治療上有力的武器,兩者應互相搭配,不需去區分好壞或先後順序。也提醒民眾,及早發現就能把握治療先機,若是有咳嗽達三週以上或咳血絲等情況,應就醫接受檢查;40歲以上的民眾,定期接受胸部X光檢驗;或是現在有些醫院也有低劑量電腦斷層儀器,可供民眾進行更加精準的檢驗。若民眾想了解更多關於肺癌的資訊,可上「肺癌衛教網」查詢相關資訊。(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講座/頭頸癌復健運動──電療後身體好僵硬,我該怎麼辦?

講座/頭頸癌復健運動──電療後身體好僵硬,我該怎麼辦?#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頭頸癌患者進行手術、化療及放射線治療後,可能會出現牙關緊閉、張口困難、舌頭活動度不足、頸部肌肉纖維化等症狀,面對這樣的副作用,如何透過確實的復健運動進行改善呢?本次講座將由物理治療師林慧芬在課程中帶您認識放射線治療後的影響,以及如何使用彈力帶的輔助達到復健的目的,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 (02)89667000轉分機2176。名稱:頭頸癌復健運動──電療後身體好僵硬,我該怎麼辦? 時間:106年6月16日 星期(五) 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三樓第四會議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7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