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

腸癌化療莫慌張 口服劑型提升便利性

腸癌化療莫慌張 口服劑型提升便利性#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腸癌患者為了控制病情,化學治療是一場必經的抗戰,然而化療可能帶來的副作用與外貌影響,及要住院才能施打針劑化療,都可能為日常帶來不便,所幸隨著醫療進展,目前已有便利的口服化療藥物使用,在兼顧治療效果、生活品質之餘,產生的副作用也較能預防處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魏柏立副部主任說明,口服化療藥物在治療效果上不輸針劑化療,也能取代針劑化療作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治療,亦可作為結腸癌患者手術後輔助性治療,也可降低復發機率、減少死亡風險,目前兩者皆有健保給付,呼籲患者應更具信心,切勿聽信「傳聞」而害怕接受化療,延誤治療時機。口服化療便利 成就患者生活品質過去大腸直腸癌以針劑化療為主,患者須定期住院兩晚,施打化療藥物。魏副部主任指出,對於有工作及不喜歡住院的患者,回診住院的時間,便帶來影響。而口服藥物的出現,提升治療便利性,以居家服藥替代住院施打,降低針劑化療造成的不便,讓患者能掌握生活步調與品質,不需等床住院,也降低相關醫療成本支出。魏副部主任指出,根據臨床診治經驗發現,相較於針劑化療,採口服化療的大腸直腸癌患者,整體擁有較好的睡眠品質。進一步推估,採用針劑化療患者,需在醫院病房進住兩晚,夜晚擔心翻身導致針管移位等問題,無形中產生的心理壓力,也對食慾、睡眠、心情會有影響。相較於此,口服化療藥物朝醫病期待研發,降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負擔,也注重生活品質的另一選擇。口服不亞於針劑 治癌指引建議使用另一個腸癌患者及家屬最關心的,就是針劑及口服化療的效果到底哪個好?魏副部主任說明:「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口服化療治療效果不亞於針劑化療,甚至可以取代針劑化療,美國國家癌症綜合研究院治療指引(NCCN Guideline)已將口服化療列入第一線標準治療。」魏副部主任提醒,口服化療可能遇到的副作用,如手足症候群、末梢神經問題(如手麻腳麻)等,通常可透過藥膏、維生素補充、電解質調整等來改善。原則上,對於治療副作用,醫護團隊皆會進行監控、評估,並給予及時的照護,也能與醫師討論調整藥物劑量。建議患者接受治療期間,尤其是治療初期,如有發生任何不適,應盡速回診諮詢,切勿自行中斷療程。腸癌治療機會相對高 切勿消極以對大腸直腸癌發生人數已連續7年居冠,雖然治療後的存活率仍是相當樂觀,甚至不論是標靶或化療藥物,都有非常大的進展,但患者面對罹癌,心情上還是會感到惶恐不安。魏副部主任表示,為了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能獲得更多心靈支持,以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為例,組成了讓患者能相互交流的關懷團體,患者可以向「前輩」討教治療上的心路歷程,在治療過程中給彼此鼓勵;治療上,則有醫師提供主動專業的診治,患者若能維持正向心情,積極回診、用藥,即是做好迎戰大腸直腸癌的最佳準備。

晚期乳癌治療十年大突破!化療藥物副作用大幅降低

晚期乳癌治療十年大突破!化療藥物副作用大幅降低#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67歲的陳媽媽(化名)3年前罹患晚期乳癌,接受過各類的化學藥物治療,2014年底再次確診疾病復發且轉移到肺部。由於陳媽媽已對曾使用過之化療產生抗藥性,及產生包含噁心、嘔吐、經常性頭痛與疲倦感的副作用,讓她對化療產生恐懼。在主治醫師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乳房外科歐陽賦醫師的建議下,年初她再次接受新機轉的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治療,目前病情控制良好,腫瘤縮小,且副作用與傳統化療相較輕微許多,讓她還可以出遠門去拜訪老朋友,陳媽媽說:「和以前化療經驗完全不同,太不可思議了」。新乳癌化療藥物研發自日本 納健保給付為患者新希望歐陽賦醫師指出,晚期乳癌患者若在一線藥物和二線藥物都失敗的情況下,一旦疾病復發或轉移,就是產生抗藥性。過去10年在無更好的解決方案下,只好再把以前用過或沒用過的藥物搭配使用,但治療效果都不明顯。現在晚期乳癌患者不用過度灰心,目前已有新的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可提供選擇,且於去年12月獲得健保給付,對乳癌患者而言,更是減輕了經濟負擔。歐醫師說明,新乳癌化療藥物研發於日本沿海的黑色軟海綿,其可抑制細胞有絲分裂,進而使癌細胞凋亡。醫師表示,此藥物適用於轉移性乳癌病患,且先前必須在輔助性或轉移階段曾使用過紫杉醇類(taxane)與小紅莓類(anthracycline)的化療藥物。根據國際大型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新乳癌化療藥物可使患者中位整體存活期突破一年限制,顯著延長25%,達13.2個月,拉長乳癌治療戰線,使患者獲得更多生存時間以抵抗病魔。化療施打便利性提升 不再需要漫長的等待歐陽賦醫師表示,新乳癌化療藥物治療約2-5分鐘即可完成施打,不同於以往傳統化療藥物需在化療室4-6小時,大幅減少了病患在診間等待的時間;此外,也不須透過安裝人工血管來進行施打,可直接經由靜脈注射,減少患者再次手術裝置人工血管的不便。同時,某些傳統化療容易引起患者過敏反應,或是在漏針發生時造成皮膚、血管組織損傷等情形,在使用新乳癌化療藥物時都無需擔心,讓醫護人員與患者的心理壓力降到最低。歐醫師說,對於晚期乳癌患者而言,延長存活期、症狀控制和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這三者共為重要的治療目標,而以新乳癌化療藥物來看,可幫助延長存活期、副作用較低且施打方便性高,有助於晚期乳癌患者達成治療目標,對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最後,歐醫師也鼓勵乳癌姊妹,面對乳癌不要懼怕或是抗拒用藥,應積極治療,仍有機會與乳癌長期共存。

警覺性不夠!大腸癌1/4晚期才知道

警覺性不夠!大腸癌1/4晚期才知道#化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大腸癌是國人好發率高的癌症,每年新增一萬四千多名患者。根據最新統計,即使各界都在呼籲重視大腸癌,但仍有4分之1的病人第一次就醫就被判定為晚期癌症,顯見民眾對於大腸癌的發生仍不夠警覺。因此醫師提醒,除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有家族史者最好提前到40歲左右檢查。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黃文聰醫師表示,罹患大腸癌第三、四期的病人,化療至今仍無法被取代,但他們往往需要經過一段艱難的生理與心理調適期,其中有部分病人會擔心自己不能承受噁心、嘔吐、腹瀉、血球下降、免疫力降低、疲倦等副作用。但事實上,每位罹癌患者體質都不盡相同,不一定每人都會對化療產生許多不適的症狀,且化療前若可先測試病人對某些藥物的適藥性,就能提早發現病人在代謝某些化療藥物是否有異常。大腸癌化療前  可先基因檢測據國內外研究結果,約有5%的病人因為基因變異,使用化療藥物時會發生嚴重副作用,約有1成患者因此拒絕後續化療。但只要在治療前,事先抽血檢測UGT1A1基因,就有機會及早發現此類病人,進而調整化療劑量,以減少副作用發生。黃文聰醫師也說,基因檢測評估對某些癌症治療策略的擬定非常有意義,除可協助找出對患者最合適的治療藥物外,同時可減少藥物對身體的傷害,讓病人更安心接受治療。目前奇美醫學中心及柳營奇美醫院也免費提供大腸癌適藥性基因檢測,讓病患在藥物治療上得以有更完善的規劃。

婦女化療恐不孕 凍卵可望保「生機」

婦女化療恐不孕 凍卵可望保「生機」#化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化療對於女性的卵巢及卵子,有極大的殺傷力,往往尚未生育的女性,在不幸罹癌後,因為化學藥物很可能從此喪失生育能力,不過拜醫學科技所賜,現今的冷凍卵子技術,已可在不影響化療療程時間的前提下,又能配合女性經期,將卵子保存住,留得未來生兒育女的機會。未婚女凍卵 保存可貴生育能力台中就有一名三十一歲且未婚的婦女,因為罹患癌症,必須在開完刀後隨即追加化療。然而化學藥物對卵巢及卵子具有無法回復的殺傷力,患者又尚未結婚生子,考量她日後恐無法有正常的生育功能,主治癌症的醫師遂建議她先進行卵子冷凍手術,以保存可貴的生殖能力。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醫師何彥秉說,由於時間緊迫,整個過程絲毫不容差錯,既不能延誤化療時間,取卵數量也需足夠,患者的經期還要搭配得上。在這種情況下,採取黃體期緊急用藥來作調整,讓患者的體能狀態與治療合拍,沒有別的選擇。好在過程非常順利,無論是取卵顆數,或是成熟卵子、可冷凍卵子,數量均在預期之上,一次到位,患者終能放心展開隨後的化學治療。 何彥秉指出,同樣是刺激排卵,傳統試管嬰兒技術耗時頗長,往往就無法解決類似的困境。事實上,卵子冷凍手術已列為正規療法,保存技術近幾年更有突破性進展,讓快與好兩全其美不再是奢求。國人的癌症發生率逐年攀升,發生年齡也有下降趨勢,罹癌的未婚或未孕婦女,積極抗癌的同時,還要面對即使日後月經週期恢復正常,不孕機會極高的殘酷事實。何彥秉認為,化學藥物造成的卵巢功能衰竭,目前雖然無解,但在醫藥科學發達的今日,對於尚未生育的罹癌女性,無疑是一大福音。

研發自日本的新乳癌化療藥物 顯著延長患者存活期

研發自日本的新乳癌化療藥物 顯著延長患者存活期#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乳癌治療福音!日本研發治療乳癌轉移復發的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於今年三月核准上市,這項藥物研發自日本沿海的黑色軟海綿,幫助抑制細胞有絲分裂,導致癌細胞凋亡。新光醫院乳房外科鄭翠芬醫師表示,該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經研究證實,對於使用過紫杉醇與小紅莓類藥物失效的轉移性乳癌患者,可延長整體存活期超過1年,加上施打流程較簡易方便,預期未來能改寫乳癌化療用藥準則。新乳癌化療藥物 助患者拉長治療戰線鄭翠芬醫師指出,化療藥物適用於任何型態的乳癌病患,在治療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針對手術治療後的乳癌患者,化療藥物是輔助性治療預防轉移之用,常見的乳癌化療藥物如紫杉醇(taxane)與小紅莓類(anthracycline)等,8~9成的患者幾乎都曾在早期使用過,然而,部分病患在幾年後仍有復發或轉移的現象,此時,因為好的治療武器都已使用過,患者不免會擔心藥物選擇性變少。雖然新乳癌藥物不斷推陳出新,近年來多為新標靶藥物的誕生,卻少有突破性的化療藥物。對此,鄭醫師說明,由日本研發的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經大型臨床試驗證實,針對使用過紫杉醇與小紅莓類藥物失效的轉移性乳癌患者,可顯著延長患者中位整體存活期25%,使其整體存活期可超過一年,達13.2個月的新式化療。鄭醫師特別強調,乳癌患者即使在前線化療藥物失效後也不需太過悲觀,目前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無論在療效、副作用與施打方式上,都已經越來越進步,提供患者多一項治療的選擇。新藥副作用少 患者治療意願高鄭翠芬醫師補充說明,很多乳癌患者會因化療刻板印象而有所遲疑,然而,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不同於以往化療藥物,較少出現噁心、嘔吐等副作用。其次,若患者已拔除治療用人工血管,如果因為復發,治療時又要再次裝上,臨床觀察發現會影響治療意願及心情;但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使用上方便性高,可直接經由靜脈注射,施打時間僅需2-5分鐘,病人無需再住院或待在化療室數小時,較能改善患者生活品質。以門診的一位患者為例,在接受治療時已有肋膜轉移現象,由於腫瘤位置棘手,無法手術治療,經接受過多線化療後再度轉移至皮膚,胸前出現數十顆小瘤,患者本意志消沉,但經醫師說明,採納建議接受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4個療程後,皮膚紅腫、疼痛大幅改善,轉移症狀已緩解許多,而最令患者驚嘆的是治療方便性,打完一針即能回家!最後,鄭翠芬醫師說,以自己的用藥經驗觀察,建議轉移初期的乳癌患者,可思考使用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先讓轉移病灶縮小,在治療過程中透過影像學觀察,且戰且走,待腫瘤穩定控制後,再換回以往傳統治療方針,如此,可爭取最佳療效及時間。同時提醒,現在醫療的進步讓乳癌不再是不治之症,呼籲患者要秉持信心,透過積極配合治療,抗癌之路也可走得更久、活得更好。

乳癌治療個人化 治癒率可達9成!

乳癌治療個人化 治癒率可達9成!#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球乳癌人數快速增加,根據民國100年癌症資料指出,乳癌個案較前一年相比增加401人,且位居女性癌症十大發生率第一名、死亡率第四名,顯示乳癌已嚴重威脅國人女性健康。所幸現今針對乳癌的治療藥物不斷進步,「個人化」治療使患者的存活率、治癒率大幅提升到9成以上,醫師提醒民眾,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只要積極面對,對抗乳癌其實並不難!乳癌患者依致癌基因分為4大亞型林口長庚血液腫瘤科醫師沈雯琪說明,乳癌患者根據致癌基因可分為4大亞型,分別為管腔A型(Luminal A)、管腔B型(Luminal B)、HER-2陽性型以及三陰性型,而不同的乳癌亞型其相對應的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舉例來說,像是管腔A型使用荷爾蒙治療癒後表現較好,而HER-2陽性的類型,則建議使用標靶治療搭配化療為主。依腫瘤特性、期別給予「個人化治療」沈雯琪醫師解釋,為提升患者的治療成效,會根據腫瘤特性、期別及病人身體狀況給予患者適當的治療,就是所謂的「個人化治療」。根據臨床經驗觀察,大致可區分為以下2種:1) 有些病人就診時腫瘤已經很大,此時,無法使用手術進行切除,建議先給予化學治療加標靶藥物進行治療。根據臨床研究顯示,此種治療方式可使腫瘤縮小比率達70%,而腫瘤完全消失的比率可達10%至20%,之後再以手術及搭配輔助性治療,更可幫助減少復發機率。2) 由於HER-2陽性型、三陰性型乳癌患者的癌細胞惡化較快速,若腫瘤大於2公分或有淋巴轉移之患者,會建議於手術前先進行化學治療,將腫瘤縮小後再進行手術切除。化療搭配標靶治療 存活率提高至8成日前一名30多歲、育有一個小孩的女性,在洗澡時意外摸到右側乳房疑似有腫塊,更發現自己腋下淋巴異常有腫大的情況,到醫院檢查後,確診為HER-2陽性型第二期乳癌,當時腫瘤已有6公分大,當下病人內心難以接受,所幸在先生以及醫護人員的鼓勵和支持下,開始積極進行治療。起初,先接受化療藥物歐洲紫杉醇搭配標靶藥物,當進行到第二個療程時,腫瘤已有明顯縮小;而到第三個療程結束後,腫瘤已經完全消失,讓病人與家屬更有信心可以戰勝癌症。沈雯琪醫師也給患者打氣,以臨床經驗而言,若第二期乳癌患者先接受化療搭配標靶的治療方式,平均五年存活率可提高至8成,因此,千萬不要輕易放棄對抗癌症的機會。事實上,現今乳癌藥物發展持續進步,患者存活率與治癒率皆已大幅提升,而治療過程中所產生的藥物副作用多屬於暫時性,過程中適時與醫師反映治療狀況,讓醫師可以協助緩解副作用症狀,病患也無須太過害怕與擔心;若被確診罹患乳癌,應先確認自己的乳癌亞型,再進一步與醫師討論適合自身的治療方式。同時也提醒,癌症治療並不孤單,建議患者可加入病友會、癌症資源中心,從中得到更多支持和協助,讓治療過程更順利。

減少化療疑慮!30歲腸癌男透過基因檢測掌握適藥性

減少化療疑慮!30歲腸癌男透過基因檢測掌握適藥性#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陳詩婷/採訪報導)一名罹患腸癌第四期,年約30歲男子,因擔心化療副作用,遲遲不敢接受治療,經由醫師建議,可利用基因檢測驗證身體是否會對某些化療藥物產生排斥作用,結果發現這名男子可以正常代謝化療藥物,於是醫師按照建議劑量治療,目前這名男子持續接受治療中。擔心副作用?部分大腸直腸癌患者化療前臨陣脫逃「臨床上有許多大腸直腸癌病患在化療前會臨陣脫逃。」成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林博文醫師表示,一般癌症病患聽到要化療,多半都抱持會掉頭髮、噁心、想吐等副作用,而不願接受化學治療,但事實上,每個罹癌患者身上的癌細胞都不相同,也不一定每位癌患都會對化療產生排斥作用,建議患者可別放棄太早。化療前基因檢測 減少出現嚴重副作用的可能林博文醫師說明,國內外研究指出,化療前若可先測病患對某些藥物的適藥性,就能提早發現病患在代謝某些化療藥物是否有異常;若病患的基因是正常的,除了不需過分擔心化療的副作用外,也能提供醫師在治療病患的劑量建議。舉個例子來說,病患施打特定化療藥物前,若可進行一種人體肝臟酵素的UGT1A1基因檢測,評估是否出現異常,就能了解身體對此種化療藥物的適藥性。林博文醫師解釋,如果檢測出來基因異常,那麼醫師在施打藥物時,可能需要更換藥物,或者降低藥物濃度,排除嚴重副作用的可能;反之,若基因正常,那病患即可按照醫師建議的劑量治療;甚至加強劑量。第四期大腸直腸癌病患 營養很重要「化療需要很大的體力來度過,所以病患的免疫力是化療成功與否的關鍵。」林博文醫師說明,很多癌症患者不敢吃太營養,怕養肥了癌細胞,其實這是錯誤觀念,若身體得不到營養,病患很難渡過化療期,所以臨床上看到很多病患不是死於癌症,而死於營養不良;所以,林博文醫師建議,癌症患者應該吃得營養,讓免疫力上升,以度過化療期。同時提醒腸癌病患,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癌症的存活率逐漸提升,未來甚至可能成為國人的頭號「慢性病」,建議在治療前,可以先透過基因檢測提早驗證化療副作用的影響,幫助晚期大腸直腸癌患者安心接受治療。

晚期腸癌懼怕化療副作用?醫:基因檢測掌握化療適藥性

晚期腸癌懼怕化療副作用?醫:基因檢測掌握化療適藥性#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根據國健署統計,大腸直腸癌多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第一名,且因症狀不明顯,約有21%的病患在第一次診斷時就屬癌末。診間一名60歲王先生,年初檢查發現大腸癌末期,但因王先生擔心化療可能會產生副作用,遲遲不肯接受化療;經醫師建議可先透過基因檢測,提前了解身體是否會對某些化療藥物產生嚴重副作用,再依據個人狀況調整適當的化療方案;王先生經檢測後,目前已穩定接受化學治療中!婉拒化療恐導致末期腸癌病情惡化!據統計,大腸直腸癌是近年來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天有高達38人罹癌,且約21%的病患在第一次診斷時已確診為末期,癌細胞已轉移到其他器官,無法單以手術方式切除,必須利用化療配合標靶藥物來治療,但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吳鴻昌醫師表示,不少病人因擔心化療產生的副作用,會選擇婉拒化學治療,最後造成病情無法控制而惡化。擔心化療副作用?可先做腸癌基因檢測對此,吳鴻昌醫師說明,早在3年前國外已經利用基因檢測的方式,讓大腸直腸癌末期病患在施打某種特定的化療藥物前先進行檢測,能及早發現身體代謝某些化療藥物的基因是否異常。舉個例子來說,化療前,如果能事先檢測一種人體肝臟酵素的UGT1A1,就能了解身體對此化療藥物的適藥性;如果發現基因異常,那麼醫師在擬定治療方案時,就可能需要更換藥物,或者降低藥物濃度,排除出現嚴重副作用的可能。反之,若檢測結果發現基因表現正常,病患即可按照醫師的建議劑量來治療。腸癌末期不等於奄奄一息!醫師提醒,晚期大腸直腸癌患者不應將化療視為恐怖的治療,雖然有可能會出現嘴巴破皮、噁心、想吐等副作用,但目前已經能透過事前的基因檢測,了解身體對某些藥物的適藥性,除了能大大降低化療副作用的產生,最重要的是能給予醫師在治療時的藥量參考,找出適合個人的治療方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