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

眩暈、流鼻血、手指麻…..冬季天冷溫差大小心腦中風前兆

眩暈、流鼻血、手指麻…..冬季天冷溫差大小心腦中風前兆#腦中風

「醫生,我頭好痛呀!是不是快中風了,醫師我腳麻頭暈?是不是快中風了」天氣一冷上了年紀的朋友一有點風吹草動就常常緊張個半死以為自己快要中風,確實中風前的許多徵兆千萬不得不小心,出血性或缺血性腦中風,均可能以急性頭痛開始,身體血管有阻塞或視神經有壓迫,通常也是以手麻腳麻為表徵,所以提高警覺這個觀念絕對是正確的,但是不要過度緊張,因為中風除了身體的不適感以外常常還會伴隨其他神經症狀,如半邊肢體無力、單側感覺異常、語言障礙、行為變化或意識改變,當有這些狀況出現,才需要盡快去急診,不然是建議先以中醫針灸治療為優先,因為中醫對於改善微循環是非常有療效的。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師吳宛容中醫師表示現代上班族久坐、運動量少容易造成氣血運行不暢,這多半與氣滯血瘀體質相關 凡離開經脈的血液,若不能及時排出或者消散,而滯留於人體內的血液與淋巴,或因為血液運行不暢或是淋巴回流不佳,而囤積於經脈或臟腑組織器官之間,都統稱為血瘀。由瘀血內阻而引起的病症,大多與心臟與血管的循環有關。  如何觀察自己有氣滯血瘀的體質呢首先觀察舌下絡脈是否有瘀斑、面色是否晦暗唇色是否紫暗。嚴重的血瘀容易成為血栓、出血、腦中風、心腦血管等重大疾病,血瘀會產生實質性的病理產物,就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從早期病變、形成、生長變大,直到最後崩潰堵塞血管,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很多中老年人都是在斑塊生長到一定程度,嚴重阻礙血液流動,出現頭疼、頭暈等症狀的時候才來就診,其實在這之前斑塊已經存在很久了,只是沒有症狀或者症狀不明顯,沒有人注意。年紀的增長也會造成管腔的狹窄,所以斑塊塞到哪,就是哪裡中風,如果被診斷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也正是下肢動脈血管被斑塊阻塞導致血流不暢,而形成腿的酸脹疼麻。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師吳宛容中醫師說明中藥對於斑塊的處理常常用丹參、 天麻、三七、山楂、烏藥、桃仁、紅花,其中地龍與水蛭對於斑塊的處理效果是最佳的,如中醫很有名的方劑抵擋湯與補陽還伍湯裡面就有這類型的蟲類用藥。蚯蚓即是中醫俗稱的地龍,根據本草綱目記載「地龍性不寒不燥,有清熱、怯風活絡、活血化瘀、治療氣虛血滯、氣喘胸悶、 心悸氣促之效」。活血化瘀的中藥在使用前還是建議先諮詢一下醫師的建議,如果本身就有在服用抗凝血劑的人,就不建議再重用,怕而造成出血及溶血的狀況,四肢容易瘀青、皮膚容易冒出細小紅點的人也要注意,因為這代表你的血管比較脆弱,不適合再補充具有通絡血作用的保健品。慢性病患者也要注意本身是否有服用抗凝血藥物、或是否有在吃活血化瘀的中藥配方。包括冬季進補常用的當歸、丹參、川芎、川七、紅花、洛神等食材也都具有活血的效果,再搭配上要先諮詢專業合格的中醫師才對。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師吳宛容中醫師說要預防腦中風,多運動,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肪等危險因子外,平日飲食注意營養均衡也是預防小中風的要訣。蔬果的攝取要大於肉類,選擇動物性食物時,請記得此選擇順序:魚肉優於禽(如雞、鴨)肉,禽肉優於豬、牛肉。對於魚類之外的海鮮,則要謹慎的選擇和食用,因為這一類的食物中含有較多的膽固醇,例如蝦、蟹、魷魚等食物。平日應注意攝取富含鉀、葉酸、抗氧化物和鈣的食物,及含豐富可溶性纖維的燕麥和豆類等。 最重要的就是留意鹽的攝取量,過量的鹽分攝取,會使人體內的水分滯留,引起血壓上升,增加病情的惡化,所以不僅是食用鹽需要留意,避免過量以外,其他像是味精、罐頭、加工食品等,也都含有較高含量的鈉鹽,應盡量少食用,加工過的湯品或火鍋,湯中的鹽分也很高,盡量避免飲用。若患者覺得低鹽的飲食降低了胃口,可使用八角、花椒、肉桂等天然辛香料來調味,減少鹽分的攝取來預防中風的。

喝紅酒真的比較健康嗎?心臟醫破「飲酒迷思」:每週少於這量才安全

喝紅酒真的比較健康嗎?心臟醫破「飲酒迷思」:每週少於這量才安全#腦中風

喝紅酒比較健康?真相可能跟我們想的不一樣!《優活健康網》特摘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所撰此文,他提醒民眾喝酒常只在意酒精是否適量,卻忽略了熱量也很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事實上,喝酒對健康造成的傷害,與喝哪種酒無關,避免喝酒才是最佳上策。

洗澡突感覺不到水溫、左臉麻⋯5旬男「沒臉歪嘴斜」竟確診腦中風

洗澡突感覺不到水溫、左臉麻⋯5旬男「沒臉歪嘴斜」竟確診腦中風#腦中風

南投50歲詹姓貨車司機,日前凌晨下班回家時,想用熱水澡洗掉一天的疲憊,但左手感覺不太到溫度,原以為是太累而不以為意,隔天一覺起來發現兩邊臉的感覺不同,覺得左臉刺刺麻麻的,感到不對勁而至急診就醫,醫師判斷是腦中風,讓他住院安排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急性梗塞性腦中風。

搶救腦中風「黃金時間」健保放寬!血栓「24小時還有救」新制11月上路

搶救腦中風「黃金時間」健保放寬!血栓「24小時還有救」新制11月上路#腦中風

一名44歲男子近日早晨突單側手腳無力、講話不清楚,至新光醫院掛急診後,確診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但卻卡在取栓手術需自費35萬,險因家屬付不出來,而延遲治療決策,醫療費用只能自行承擔,造成家庭經濟及照護壓力,無緣等到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取栓手術」自11月1日起,正式納入健保給付的時機點。

小腿冰冷、脫毛竟與中風有關?醫:周邊動脈阻塞影響血流,誤診恐截肢

小腿冰冷、脫毛竟與中風有關?醫:周邊動脈阻塞影響血流,誤診恐截肢#腦中風

多數人都知道心臟冠狀動脈阻塞會發生心肌梗塞的嚴重性,若是在頸部的動脈阻塞,也可能發生腦中風;但動脈遍佈全身,如果是周邊動脈阻塞,有很大可能會造成「下肢中風」,嚴重恐需截肢。 周邊動脈阻塞指的是股動脈以下的血管病變,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外科部副主任、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表示,由於周邊動脈阻塞的症狀不易辨識,有時只是腳麻、疼痛而出現跛行,狀態不是馬上變差,因此早年不少長輩以為自己是體力退化而忽略,結果延誤治療讓血管阻塞更加嚴重,最後導致腳指頭潰爛甚至需要截肢。 「踝肱血壓比」檢測,快速了解下肢是否阻塞 劉殷佐副主任說明,周邊動脈阻塞的判斷指標主要是下肢(特別是小腿)有疼痛感導致跛行,且不會因為休息而減緩,同時也變得容易累;由於血液循環不佳,腳的肌膚常常處於乾又冰涼的狀態,下肢毛髮也會漸漸脫落,小腿的肌膚變得平滑,這是重要的判斷指標。 多數患者一開始常誤認是筋骨問題,當治療無效輾轉就醫後,才發現是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劉殷佐副主任解釋,門診最主要的判別指標會先排除神經性或脊椎疾病,如下背痛等,並了解動脈問題病史;另外必須透過踝肱血壓比(Ankle Brachial Pressure Index;ABI)檢測來診斷,搭配影像檢查就能快速了解動脈是否阻塞,而針對不同阻塞程度就能立即進行治療。ABI檢測非常簡單,只要著輕便服,脫下鞋襪平躺,在腿上綁上壓脈帶像是一般手臂的血壓測量模式,5分鐘即可完成。 抽菸、三高、糖尿病患者更是高危險群 劉殷佐副主任門診有不少50、60歲合併糖尿病的周邊動脈阻塞患者,常常就診時腳趾頭已開始出現傷口,透過高壓氧治療也無效才發現嚴重性,門診第一時間就先做ABI檢測發現是周邊動脈阻塞,提早治療處理也讓病患免去截肢命運。 目前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療團隊針對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提供全方位治療,如果程度較為輕微,初步以藥物為主,促使新生小血管的暢通來避免組織壞死情形;如果較為嚴重,則會以氣球擴張動脈成型術,或者是血管內支架置放處理,嚴重則進行血管繞道手術來改善動脈血流供應。 劉殷佐副主任強調,只要儘早發現周邊動脈阻塞情形,透過適當治療都能明顯改善症狀,找回良好生活品質。他也提醒,有三高或有抽菸習慣者,若發現有下肢疼痛、無力、跛行、冰冷情形,就應提早進行ABI檢查,避免延誤病情。

5旬男中風半癱無法自理⋯醫用「1招」刺激大腦重建:還能治憂鬱症

5旬男中風半癱無法自理⋯醫用「1招」刺激大腦重建:還能治憂鬱症#腦中風

一名52歲男子患有三高,平日工作繁忙,日前熬夜值班時突然暈倒,送至急診就醫後診斷為右腦中風,造成他左側肢體無力無法行走。為了家庭他仍積極復健,希望自己至少能自理簡單的生活需求。因此在醫師建議下,他除了常規復健外,同時搭配「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rTMS),完成2個療程後,從原先只能坐輪椅移動,到現在已經可以柱枴杖自行走路。

有圖》延緩老化、防中風失智找上門!醫親授「預防6招」在家就能做

有圖》延緩老化、防中風失智找上門!醫親授「預防6招」在家就能做#腦中風

腦中風和失智,都是高齡長者的常見疾病,也並列全球人口失能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復健科醫師進一步指出,中風後可能引發血管性失智,且中風患者失智的機率比一般人高;提醒三高、抽菸、酗酒、作息不規律等高風險族群,應特別注意。復健科職能治療師更提供「居家訓練6招」,可訓練肌力和記憶力,有助於遠離腦中風及失智危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