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防骨鬆、心臟病 「龐德飲食」教你吃

防骨鬆、心臟病 「龐德飲食」教你吃#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因應現代人追求健康、重視減肥,現在健康飲食法頻出,讓人看得眼花撩亂。但是究竟哪一種才是真正有用且適合自己的,往往都試了一輪才見真章。而新的「龐德飲食」,仿效心血管疾病率最低的地中海的飲食,秘訣到底是什麼呢?龐德飲食仿效地中海、日本飲食 防心臟病及骨鬆龐德飲食源自美國心臟及病理專科醫師史提芬.西奈特,在二十五年的臨床經驗中,不斷觀察患有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族群,發現他們的飲食出了很大的問題。地中海區是世界上罹患心血管疾病率最低的區域之一,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有著每餐食用蔬菜、水果和大量的洋蔥、大蒜,攝取深海魚類與堅果,運用橄欖油製備食物等鮮明特色的地中海飲食,確實對保護心臟和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有幫助。日本料理使用大量洋蔥,使日本女性是全世界骨質疏鬆率最低的國家。多食蔬菜、水果和大量食用低升糖指數的黃豆食品,少食紅肉類食物,以綠茶為日常主要飲品,使亞洲人飲食中的抗氧化指數超高,遠低於美國的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地中海地區和亞洲地區的飲食有許多共同之處,包括:大量攝取蔬果;吃深海魚類;喜愛洋蔥、大蒜;使用堅果、橄欖油等優質油製作食物。日本沖繩長壽村 飲食常見魚、豆腐地中海地區的飲食已是科學家公認最健康的飲食方式。對於西方民眾來說,亞洲地區的女性常常讓他們猜不出實際年齡。亞洲地區有多處長壽村,例如日本沖繩大宜味村,有多位九十幾歲仍身強體健、還能做粗活的老者,最常被探討的是他們的飲食習慣,研究發現,長壽者每天食用魚、豆腐、海帶和蔬菜,因此成為相當具代表性的長壽、保健方式。來自美國的龐德飲食,全名是The Pan Asian modified Mediterranean diet(簡稱PAMMD),為「泛亞洲修正地中海飲食」,將之取名為「龐德飲食」,真正的原因是,希望透過龐德飲食的聯想,讓人們變成自己夢想中的龐德先生或女郎。龐德飲食兼備亞洲飲食的不老元素,以及地中海飲食的強心元素,長期執行龐德飲食計劃,很難不變成健康、美麗的龐德先生和女郎。(本文摘自/代謝型態龐德食譜全書/商周出版)

防再度中風 小心用藥傷胃致潰瘍

防再度中風 小心用藥傷胃致潰瘍#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到了秋冬變化的季節,對醫院急診室來說感受應該特別深。「秋冬一到,加護病房又開始變成一床難求!」新光醫院神經科主任連立明醫師用加護病房病床變化的狀況,來形容氣溫變化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特別是氣溫驟降或是溫度變化大的時候,醫院急診室教會很明顯感受到中風患者的增加。」連立明醫師說,中風就代表血管被塞住,一旦器官組織沒有血液供應,就會急速的壞死,輕則肢體障礙,重則甚至導致死亡,要避免這些中風後遺症擴大,必須在中風後3小時的黃金救援期內送到醫院進行搶救。中風後再中風機率高出常人九倍 需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血劑預防由於中風過的患者比起一般民眾,再度中風的機率會高出九倍,因此在治療上,預防再度中風就成為首要之務。而現在的治療方式,除了要求病患改善生活飲食習慣外,還必須服用抗小板藥物(缺血性中風病患)或是抗凝血劑(心房顫動類中風病患),來預防再度中風。可別小看這樣的治療,研究顯示,一天一次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可以有效降低再中風的相對風險達到25%;由於效果佳,這樣的藥物治療方式已經成為常規性的治療準則。目前臨床上使用的藥物主要以阿斯匹靈類(Aspirin)藥物為主,但還是有近兩成的患者會抱怨腸胃很不舒服。服用阿斯匹靈類抗血小板藥物 恐出現腸胃道不適症狀「我在門診最常碰到病患抱怨覺得胃糟糟或是礙胃的感覺,甚至每年都會有個案,因為胃出血送到急診室,才知道原來是服用阿斯匹靈惹得禍。」連立明說,Aspirin藥物的確會造成胃黏膜上缺血的變化,常見的副作用是腸胃道毒性及刺激,包括:胃灼熱、腸胃不適、潰瘍、甚至解黑便等。由於臨床上並無法分辨哪些人吃了這類藥物會容易出現腸胃症狀,所以病患多半是服用藥物後出現不適跟醫生反映後才知道,原來自己對Aspirin耐受不良。還好這些對Aspirin類藥物產生過敏的人,還有別的抗血小板藥物可以使用,像是clopidogrel、cilostazol或dipyridamole類的藥物。連立明醫師指出,這類藥物大幅改善了腸胃不適的副作用,而目前在臨床上改用clopidogrel等藥物的病患,幾乎沒有再出現腸胃不適甚至是胃潰瘍出血的狀況發生。連立明醫師建議,如果醫師開立Aspirin類藥物用來預防再度中風,包括患者甚至是患者的家人,一定要注意是否有出現腸胃不適的症狀,如果有類似耐受不良的症狀出現,一定要與醫師反映千萬不要選擇忍受,否則屆時發生腸胃道出血反而可能危及生命。(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心臟病患注意!月跑逾2百公里傷害大

心臟病患注意!月跑逾2百公里傷害大#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天氣冷,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小心,可別一時興起去運動。過度劇烈的活動,反而造成心臟無法負荷,再次引發心臟疾病。近年來,台灣瘋路跑,但心血管疾病病人可以去路跑嗎?動過刀能再跑步嗎?無運動習慣心臟病患者 勿貿然運動羅東博愛醫院復健醫學科醫師葉書銘表示,1名裝有心導管的67歲老翁,術後積極運動,身體已恢復到發病前的運動量。平時有在運動的心血管病人,運動時要注意保暖,並保持規律時間運動。若平常沒有運動習慣,有胸悶、喘症狀時,千萬別貿然劇烈運動,避免一動讓自己身陷危機。若平常沒有運動習慣卻想跑步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建議在沒有練習的情況下參加路跑,尤其是剛術後或剛心肌梗塞後的病人,想運動必須循序漸進。若平常有跑步的病友,路跑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負擔,適當的距離反而有益,大幅降低心臟病再次復發的機率。心臟病患者有跑步習慣 術後可漸恢復運動量研究顯示,心臟病患者有跑步習慣且每天跑的距離為6至7公里,每個月控制在200公里以內是安全的,但若超過會有顯著的傷害。心血管疾病患者跑步暖身和與緩和時一定要加強,足夠的暖身後,建議低速起跑。要確定身體已經暖和再用平常的速度跑步,緩和時也要慢慢降低速度。葉書銘醫師提醒,心血管疾病病人別害怕運動,而是要知道怎麼動。透過心肺復健,除了可以幫心血管疾病病人量身打造運動處方,更有效、安全降低死亡率,也恢復身體活動的能力。不但能協助心血管疾病的壯年患者重回工作,並讓長者享受運動、嗜好、社交及家庭生活。

危險!老菸槍運將 開車突心肌梗塞

危險!老菸槍運將 開車突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位39歲計程車司機,深夜載客途中突然胸悶、冒冷汗,乘客機警提醒可能是心肌梗塞,建議儘速就醫。運將聽聞後不放心,載客後立刻驅車轉往急診就醫,確診為心肌梗塞,隨即進行緊急心導管支架置放手術,目前已康復出院。抽菸20年、作息顛倒 心肌梗塞找上門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陳韋成表示,患者無三高疾病,看似非心肌梗塞高風險群。問診才發現運將是老煙槍,每天會抽2至3包香菸,持續20年。加上為了增加收入長期開夜車,導致生活作息日夜顛倒,促使心肌梗塞發生。抽菸會加速冠狀動脈硬化,是惡化心血管疾病的潛在因素。近年心肌梗塞患者40歲以下的中壯年比例增加,多有吸菸、生活作息不正常等不良習慣,提高心肌梗塞的發生機率。若患有三高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更要特別小心。男性超過45歲、女性超過55歲,隨著年紀增長,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逐年增加。起床注意保暖 避免過油飲食常發生心肌梗塞的時間為清晨起床後2小時內,起床時應注意保暖,避免溫差太大環境。若有三高家族病史,多加注意潛在風險,提早預防。飲食避免吃太鹹、攝取太多動物性脂肪,若有冬天進補習慣,挑選低油脂、高纖維食材。運動頻率建議每週3至4次,每次持續30分鐘,有益血壓及調整身體狀況。陳韋成醫師表示,冬天發生心肌梗塞的比例稍高,近日天氣忽冷忽熱變化大,心血管疾病病人要格外注意。若覺得持續胸悶、胸痛,並伴隨著冒冷汗、左上臂疼痛,或是脖子、下巴、牙齒有酸麻的感覺,可能是心臟缺氧,必要時提早到心臟科就診,藉由心電圖、抽血判斷是否潛在心血管疾病風險,提前預防與治療。

講座/高血脂飲食指南

講座/高血脂飲食指南#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三高問題令人煩惱,尤其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不定時炸彈,時時都要留意身體狀況。日常的保養跟照顧不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還能幫助維持身體狀況。其中,飲食佔了很重要的角色。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舉辦講座,由營養師蘇筱媛主講高脂血症的飲食指南,歡迎三高病友、家中有高脂血症患者、或是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一起為健康打下基石。(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高脂血症的飲食指南時間:106年12月7日 (四)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煮麻油雞去雞皮 進補不怕發福

煮麻油雞去雞皮 進補不怕發福#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冬天就要補!天氣冷颼颼,不少人喜歡吃羊肉爐、薑母鴨、當歸鴨等藥膳來驅寒補身,而傳統麻油雞更是不少人進補的經典聖品。熱騰騰、香味四溢,讓人不禁食指大動;但是,若是吃太多,當心有可能進補不成,反吃出游泳圈來!冬天進補聰明吃 避免油膩脂肪囤積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陳冠蓉表示,冬天因活動量減少,因此代謝功能也會降低,加上食用過多的熱量,就容易造成肥胖的情況。而進補食品中的麻油雞,雖然麻油富含維生素E,適量的食用可抗衰老,其中更含有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膽固醇;但因麻油雞普遍都是經高溫將麻油和老薑片爆香後,加入米酒、雞肉等食材烹調;因此,烹飪過程就涵蓋了過量的油脂、熱量,ㄧ旦多食,就容易造成脂肪囤積。體質進補有別 燥熱、三高族群應當心陳冠蓉營養師指出,煮麻油雞時,多半少不了老薑,因其具有驅寒、疏通經絡的功效。但老薑及麻油都屬燥熱性食材,對於體質較虛寒者,食用後,身體通常比較容易感到暖和;但體質屬燥熱者,吃多了反容易造成身體不適。尤其,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三高族群對於這些高油、高膽固醇、低纖維的進補料理,應適量為宜,避免產生不可逆的併發症。麻油雞去皮、撈油 健康吃補不燥熱陳冠蓉營養師提醒,民眾要吃麻油雞時,最好將部分雞皮去除,或是起鍋後,等湯涼了,再將上層多餘的油脂撈掉,才能減少攝取過多的膽固醇及熱量。否則,不但沒達到進補的效果,反而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研究:戒煙2年才能降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戒煙2年才能降心血管疾病風險#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年終進入路跑旺季,當心身體變化,長跑忌逞強。1名40幾歲男性,參加路跑,途中些微不適仍硬撐至完賽,心臟疼痛難受。緊急就醫後竟發現是急性心肌梗塞,立即進行心導管氣球擴張術及支架置放術,數日休養後,病患身體逐漸恢復並出院。秋冬清晨氣溫低 最容易發生心肌梗塞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中心主任許育誠說明,患者不是三高族群,無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肥胖問題。不過問診發現該患者5個月前才戒煙。抽菸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研究顯示,戒煙2年後才能將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至與一般人相近,呼籲老煙槍及早戒菸,當心心血管疾病找上門。路跑賽事多於秋冬清晨舉辦,正好是心肌梗塞最容易發生的時間。氣溫突然變化,加上劇烈運動,都會造成血管收縮,容易導致血管斑塊剝落或破裂,引發心肌梗塞。路跑時要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夠敏銳,當身體有心肌梗塞徵兆,絕對不要逞強完賽。胸悶痛、喘 恐是心臟病警訊若氣溫溫差過大,進行路跑、馬拉松的等劇烈活動時要注意,若體力、心肺耐受度感覺明顯下降,甚至合併胸悶、胸痛、喘不過氣的狀況,就要特別小心,可能是身體發出警訊,要多加注意並放緩步調。如果休息後還是不舒服,必須儘早就醫。許育誠主任叮嚀,心血管疾病病友運動過程中不要超過體力負荷,隨時補充水分、不要勉強,當出現心肌梗塞徵兆,表示已有缺氧、超出心臟負荷的狀況,應立即休息,若症狀持續要儘速就醫檢查及評估。

天天吃火鍋 38歲女得糖尿病

天天吃火鍋 38歲女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8歲的吳小姐最近常頭暈疲勞及手腳痠麻,一開始以為是天氣變冷、工作勞累造成,但卻越睡越累。抽血檢測空腹血糖達糖尿病標準,三酸甘油脂是正常值的4倍以上。原來吳小姐近一周幾乎每天食用火鍋,造成抽血指數異常。吃火鍋避免加工製品 醣類攝取不超過一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張鈞鎧表示,當血糖及血脂過高時,容易使得血管狹窄,血液供應不足,造成身體容易疲倦,四肢循環不好,嚴重甚至會造成腦部及心臟缺氧。冬天如何享「瘦」?從吃、運動、用藥3方面掌握。吃火鍋時選用清湯湯底,挑選瘦肉片、青菜、菇類、豆腐,避免加工餃類及內臟。常搭配的麵條、冬粉、玉米、馬鈴薯、芋頭、南瓜、山藥等都屬於醣類,糖尿病病人一餐總量不超過一碗為主。盡可能享用食材原味,減少使用沾料。由原地踏步起 在家也能運動張鈞鎧醫師說明,在家也能運動,可從原地踏步開始。老人家可扶著桌緣或牆壁避免跌倒,心肺功能較好者可配合起立蹲下或開合跳,提高熱量消耗。年紀輕的人可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與肌肉強化運動,提高身體基礎代謝率。運動頻率1週至少5次,1天至少運動30分鐘。許多新一代的降血糖藥物有輔助減重的效果,若同時有糖尿病及體重困擾,可與醫師討論更好的藥物選擇。建議40歲以上的人檢測血壓、血糖及血脂,若身體質量指數大於24、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大於80公分、具三高家族病史,應更早做篩檢,發現異常即求診。掌握上述訣竅就能達到良好控制。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