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7撇步 戰勝兒童肥胖

7撇步 戰勝兒童肥胖#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指出全球的過重人口數由2014年的20億人,將上升至2025年的27億人,世界肥胖聯盟將今年10月11日世界肥胖日主題訂為「戰勝兒童肥胖」,目標是提升人們對於肥胖的挑戰性的認知,以及戰勝肥胖的具體作為。國中學童過重、肥胖率為29.0%及28.8%根據教育部學生健康檢查資料顯示,我國103學年度國小及國中學童過重及肥胖比率各為29.0%及28.8%,國小男童及女童過重及肥胖比率分別為32.8%及24.9%,國中男生及女生過重及肥胖比率各為33.1%及24.2%。增加成人時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兒童肥胖導致種種健康問題,若不及時處理,將危及孩子的未來健康,例如:早發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女童早發育、氣喘及心理健康,研究發現比起正常小孩,肥胖兒童的血管硬度較高,長期肥胖會造成孩童和成人的心臟結構異常,國民健康署呼籲兒童肥胖防治必須從健康飲食、身體活動及充足睡眠著手:1) 「和糖說不、開水最優」/鼓勵多喝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2) 「溫馨共餐、全家安康」/鼓勵「跟孩子一起用餐」,以及「幫孩子準備餐點」,如此不但能照顧全家人的健康,亦能促進親子關係。3) 「鮮食蔬果、均衡飲食」/鼓勵多攝取新鮮蔬果、鮮奶、堅果、糙米飯等,養成孩子均衡飲食、避免偏食。4) 「拒絕零食、遠離高熱量」/避免洋芋片、炸雞、速食等高油、高鹽、高熱量,容易造成肥胖的食品。5) 「多多運動、減少久坐」/降低孩子使用電腦、手機和看電視等久坐時間,建議每天能累積60分鐘的中度到重度的身體活動。6) 「全家動員、走向戶外」/建議家長假日計畫全家一起從事親子活動,善用國民健康署輔導各縣市規劃的運動地圖及親子活動空間,多利用開設的健走步道、自行車車道,帶著孩子親近大自然,從事身體活動。7) 「適當休息、充足睡眠」/鼓勵孩子養成規律生活習慣,避免晚睡及熬夜,每天至少睡眠6~8小時。

腎功能變差 竟是高血壓害的!

腎功能變差 竟是高血壓害的!#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10大死因分析,除了癌症之外,威脅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就是高血壓及相關病變,而高血壓也是慢性腎臟病以及末期腎臟病的危險因子,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腎臟科主任莊宗芳表示,高血壓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危險因子,經常沒有症狀,因此病人常常無自覺而忽略,不僅容易加速腎功能變差的速度,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最終導致死亡率上升。測前不運動、吸菸、食用含咖啡因食品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護理長李虹霓表示,高血壓定義為收縮壓大於140,或是舒張壓大於90毫米汞柱,正確量測血壓的方法為:安靜坐著休息5分鐘以上,測量前不要激烈運動、吸菸以及食用含咖啡因的食品,測量血壓時應坐在椅子上,除去上臂衣物,將上臂置於桌面上,位置保持大約心臟的高度,在進行血壓量測。少吃高鹽食物、戒菸、規律運動根據統計約7成病人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只有3成病人獲得良好的血壓控制,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也表示,高血壓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生活型態的改善對於高血的控制相當重要,少吃高鹽食物、戒菸、規律運動、保持適當體重以及充足睡眠等,對血壓的控制都有一定的功效。配合醫師處方 規則量測血壓如果經由生活型態調整仍無法維持理想血壓,就須借助藥物治療來控制血壓,進行藥物治療時,需配合醫師處方按時服藥,並養成規則量測血壓得好習慣,在家量得的血壓可以攜帶至診間,供醫師做為調整用藥之參考,相信藉由醫病合作,可以使讓血壓可以控制在理想範圍內,進一步降低慢性腎臟病的罹病率。

遠離心病 從3大重點做起!

遠離心病 從3大重點做起!#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及生活型態的改變,全球因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4大非傳染病死亡的人數,約占總死亡人數的82%,其中因缺血性心臟病死亡人數,高達740萬人排名第1位。簡單、適量運動 改善心臟血管彈性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暨心臟學會理事長林俊立表示,除了人口老化及都市化外,造成這些慢性疾病的主因為不健康的生活型態,今年度的世界心臟日主題「啟動健康心力量」,希望傳遞簡單、適量的運動概念,讓民眾在日常生活中,以實際行動重新讓心臟充滿力量,藉此改善心臟血管的彈性,降低血管硬化的機會。盜汗、牙齒、下顎疼痛 恐是心病徵兆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暨心臟學會秘書長蔡佳醍提到,有效的運動雖然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機會,但是已有心血管疾病之病患,更應該有「適量、簡單」運動的概念,若運動時出現胸痛、胸悶、喘以及盜汗等症狀,甚至有時牙齒、下顎疼痛就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徵兆。微調生活型態 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林俊立理事長進一步指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可透過調整生活型態,穩定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肪,遠離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重新啟動健康「心」力量共有3大重點,分別為:1)    「控制三高」 /建議民眾需定期檢查量測血壓、血脂以及血糖,透過三高的控制,能夠強化心臟血管的強硬度,避免血管的阻塞,就能進一步防治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會。食2)    「得舒飲食」 /平日飲食以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降低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可以多以全穀類、蔬果、選擇低脂乳、紅肉改白肉、吃堅果用好油的方針,且應吃「食物」而非「食品」。3)    「適量運動」 /健走對血管疾病有助益,規律適度的運動除了可以有效控三高,也可強化心臟血管的硬度,甚至可降低心血管阻塞。

不只防失智 乳酪還可控血壓!

不只防失智 乳酪還可控血壓!#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徐平/綜合報導)許多研究指出,地中海型飲食能遠離肥胖有效降低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肥胖、心血管疾病及代謝症候群的發病率及死亡率,也可以減少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及保護大腦血管免受損傷,降低發生中風和記憶力減退的風險,被認為是健康的飲食形態。橄欖油助血管暢通 減少失智症地中海飲食特點,包含大量的蔬果和全榖雜糧提供維生素、礦物質、熱量、抗氧化劑及纖維,橄欖油是地中海飲食的核心,使用橄欖油作為食用油來烹飪、烘烤食品和調拌沙拉、蔬菜,橄欖油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提升高密度膽固醇,防止心肌梗塞等心臟疾病的發生,更有助於血管暢通,進而減少失智症的發生。鯖魚、鮭魚、秋刀魚 助降血脂堅果、豆類、種子類還可提供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建議每天要補充一份堅果種子類,地中海飲食蛋白質主要來源是白肉,如魚蝦海鮮、雞肉,金槍魚、鯡魚、沙丁魚、鯖魚、鮭魚、秋刀魚等富含ω-3脂肪酸則有降血脂、血壓、抗發炎、抗失智等功效,除了海鮮魚貝類,也可變化禽肉或蛋類。酸奶乳酪 促進骨骼健康、穩定血壓每日適量吃些酸奶或乳酪也是地中海飲食的特點,該類食品中的鈣能促進骨骼健康、穩定血壓,香料的運用也是地中海美食的一大特色,可以改善食物色香味,同時減少烹飪中油鹽的用量,使菜肴變得清淡健康,如迷迭香、荷蘭芹等。甜點、紅肉 每周至多1~2次紅酒含的多酚抗氧化、對心臟有益,男性每天不超過2杯,女性不超過1杯,地中海飲食攝取更大量的蔬果雜糧,配合產地及文化,推廣在地食材,每天要吃大量蔬果、雜糧、豆類、堅果種子類,適量乳酪、優格、橄欖油,每周要吃到魚蝦海鮮、禽肉、蛋類,至於甜點和含飽和脂肪的紅肉、加工肉品,只建議每周至多1~2次。 

規律運動「333」 遠離脂肪肝

規律運動「333」 遠離脂肪肝#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隨著國人餐飲習慣日漸改變,以往歐美國家相對較常見的脂肪肝疾病,近年來於國內的診斷率持續增加,脂肪肝疾病除了酗酒習慣的人易導致酒精性脂肪肝炎,另一大原因為肥胖、高熱量或高油脂的飲食導致,成為現代人在健康上必須面對的常見問題。脂肪變性累積 造成肝臟發炎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賴馨吾表示,脂肪肝又稱為肝內脂肪的變性,是指因為各種原因,導致三酸甘油酯等脂肪,經過脂肪變性後累積在肝臟細胞內,造成肝臟發炎及肝臟指數的上升。如果脂肪肝未獲得良好的控制及改善,有可能由輕度、中度進展為嚴重脂肪肝發炎,之後更導致肝臟纖維化,甚至惡化至肝硬化的地步,可能會是心血管疾病的警訊,不可因為早期脂肪肝無明顯的症狀而掉以輕心。攝取優質脂肪 如堅果、魚肉在飲食、運動以及舒壓3個面向應進行適當調整,控制脂肪肝的惡化,達到良好的改善,飲食控制方面,避免攝取含有反式脂肪、高熱量、高澱粉、高油脂類食品、人工糖份的飲料或食物等,並避免在晚上8點後進食,戒除吃消夜的習慣,戒除熬夜或交際應酬的場合,可攝取優質的脂肪,例如植物類的堅果或動物類的新鮮煮熟魚肉等。養成習慣 遵循「運動333」預防勝於治療,現代人日益增加的非酒精性脂肪肝,需要接受專業醫師評估肝臟的狀況,量身訂做的專業諮詢與建議,為自己建立適宜的飲食,養成持續的運動習慣,適度放鬆身心壓力,才可真正為自己找到長期維持身體健康的模式。此外,每天規律運動、適當舒壓也很重要,建議遵循「運動333」原則,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至少進行30分鐘、選擇可使心跳速率達到每分鐘120至130左右的運動,符合個人興趣又能達到適度流汗狀況為佳。   

超時工作=找死?過勞12徵兆快檢測

超時工作=找死?過勞12徵兆快檢測#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工時長、沉重的壓力,都會對勞工朋友造成身與心的傷害。擔任聯結車駕駛的45歲王先生,有次在連續加班一週後,於運貨過程,突然感覺不適,將車暫停路邊,隨即昏倒在駕駛座上,被人發現送醫急救診斷是「急性心肌梗塞」。而經職業病防治中心介入調查後發現,王先生長期超時工作,造成身心過度負荷,就如同橡皮筋的彈力到達極限便會斷裂,是典型的職場「過勞」現象。長期高壓+超時工作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一般所謂的過勞並非醫學名詞,在醫學上的正式名稱是「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台北慈濟醫院職業醫學科賴育民主任說,歐盟相關研究推估,因為職業原因導致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比例為5~10%;丹麥2003年研究推估,職業原因引發缺血性心臟疾病,在男性為17%,女性為22%。依據這些研究數據,大致可看出職場上的工作壓力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關聯性。賴育民主任指出,人在壓力下,身體會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皮質類固醇荷爾蒙,加上交感神經的長期興奮,易產生高血壓及促發心血管疾病。建議勞工朋友們可自行從網路下載,自我檢視評斷,如果符合過勞的12項徵兆,應盡早找出造成過勞的原因加以改善:1)經常感到疲倦、健忘。2)突然覺得有衰老感。3)肩部和頸部僵直發麻。4)因為疲勞和苦悶失眠。5)為小事煩躁和生氣。6)經常頭痛和胸悶。7)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心電圖不正常。8)體重突然變化大。9)最近幾年運動也不流汗。10)自我感覺身體良好而不看病。11)人際關係突然變壞。12)最近常工作失誤或者發生不和。賴育民提醒勞工朋友,如果在工作上有任何身心上的不適,切勿輕忽,一定尋求醫師的協助;若真不幸在職場發生疑似因過勞而導致或加重的疾病,除了請各疾病的專科醫師診療外,可以到有職業醫學科的醫院,請求職業醫學專科醫師鑑定。

睡眠呼吸中止症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

睡眠呼吸中止症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打鼾或睡覺時出現呼吸中斷等現象,是許多人的困擾。一名60多歲的彭先生,晚上時常打鼾,睡眠品質差導致白天容易打瞌睡,甚至開車時常差點發生車禍。自從8年前到門診檢查,確定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使用正壓呼吸輔助器入睡後,終於夜夜好眠。然而醫師提醒,睡眠時反覆缺氧,容易併發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或精神不佳而發生意外,不可輕忽。上呼吸道阻塞、肥胖皆會導致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楊美貞醫師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大多是30~65歲的青壯年男性,半數患者是鼻子和上呼吸道的問題,例如過敏性鼻炎者經常會鼻塞、顱顏構造異常造成下巴較小內後縮或扁桃腺過大所導致;睡覺容易因上呼吸道阻塞而吸不到空氣;而半數患者則是過度肥胖相關的後遺症,因脖子粗短,喉嚨裡的軟組織壓迫到上呼吸道。側睡+配戴呼吸輔助器改善值得注意的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通常以為自己睡得很好,但其實只有淺眠而已,起床感覺頭痛、沒睡飽、打瞌睡,甚至晚上頻頻起來夜尿。楊醫師建議,輕度患者可試著側睡並把床頭從腰部以上抬高至少30度、或評估開刀、配戴咬口器的可行性;中重度患者則大多數都應配戴正壓呼吸輔助器,將空氣加壓,撐開上呼吸道,避免造成呼吸中止,少部份中重度患者可由耳鼻喉科和口腔外科審慎評估開刀的可行性。儘管醫界已證實,患者長期夜間反覆缺氧會引起心肌梗塞、高血壓、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仍有高達7成的患者因心裡排斥、感覺不舒服或過敏等因素拒絕配戴。楊醫師曾有幾位不願配戴的患者,因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而住進加護病房。楊美貞也提醒,愈胖的人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機率也愈高,應注意體重控制。而若發現自己或家人有類似症狀,應儘速就醫檢查,積極配合檢查和治療。

過年暴吃+寒流來 心血管疾病求診增3成

過年暴吃+寒流來 心血管疾病求診增3成#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新春開工後,寒流來襲,氣象局持續發布低溫特報,而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103年市民死因為心臟及腦血管疾病僅次於癌症,位居十大死因的第二及第三位,現逢冬季正是此類疾病好發的季節。除此之外,大多數的民眾在年節期間飲食常常較不節制,更使往年這段時間因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而求診的老人家較平時增加2~3成。天冷防中風  血壓監控最重要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吳逸帆醫師提醒,原本就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除應按時服用藥物外,寒流來襲時更要注意血壓的監控,以防因氣溫驟降血管收縮而導致血壓突然的升高;若遇突發的胸悶、臉歪嘴斜、口齒不清及肢體無力等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之警示症狀時,應迅速就醫,以期在黃金時期內能儘早接受治療。不論過去有無相關慢性疾病,若能注意生活作息正常,保持少油少鹽的清淡飲食,天冷時注意保暖,外出時多加件衣物,必定能幫助老人家遠離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的威脅。吳逸帆醫師表示,對於65歲以上的長者,政府補助每年一次免費的老人健康檢查將於3月起展開,希望可以發現在疾病的早期或未出現疾病症狀時的病人,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成效,高齡長者可於各地衛生局公布後於特約醫院預約登記。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