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抽菸咳出血塊 竟是心臟主動脈長瘤

抽菸咳出血塊 竟是心臟主動脈長瘤#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52歲男子有抽菸習慣達三十年,近期連續咳嗽一個月咳出血塊,以為自己罹患了肺癌,經電腦斷層檢查竟發現是心臟主動脈長瘤。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吳慧中表示,抽菸也會造成心血管病變,血管壁硬化脆弱,像吹氣球一樣往外膨脹成主動脈瘤,一旦破裂大出血,死亡率高達九成。男性患者表示,一開始是有胸痛現象,後來又連續咳嗽了一個月,當成感冒咳嗽吃藥治療不見起色,最後咳出血塊而到醫院求診,經胸部X發現肺部有陰影,一度懷疑是肺腫瘤,再以電腦斷層進一步檢查,發現不是肺癌而是心臟降主動脈長了一顆約4公分的囊狀瘤。吳慧中說,患者沒有外傷或細菌感染,可能是主動脈血管品質太差,禁不起血液的壓力,而往外鼓出一個囊狀主動脈瘤並與肺臟沾粘,由於瘤的體積不小,瘤的表面很薄,已發生血液滲透到肺臟,才造成患者咳血的現象。吳慧中指出,該患者有三十年的抽菸習慣,極可能是罹患心臟主動脈瘤的主因,醫學證實,抽菸將導致血管壁粥狀硬化病變,菸齡越久風險越高,因血管壁脆弱容易形成主動脈剝離,此時血管品質變得很差,在最脆弱的地方因禁不起血液的壓力,導致主動脈瘤的形成。初期的主動脈瘤並沒有明顯症狀,一旦發生血管瘤破裂,死亡率可高達九成。吳慧中表示,抽菸是危害人體健康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造成多種危險疾病的主因,最好是戒掉菸癮,能不抽就不抽。(圖片來源:澄清醫院提供)

研究:A型血型年輕國人易得心血管疾病?!

研究:A型血型年輕國人易得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血管疾病跟血型有關?長庚心臟內科研究團隊研究發現,A型血型的年輕國人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及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較其他血型增加一倍左右。醫師說這可能跟紅血球構造及凝血功能有關,特別提醒A型的人,一定要戒菸,少吃高油脂,多吃蔬果、多運動,以降低危險因子。歐美等國過去亦有統計研究指出,A型人易罹患心臟疾病。長庚醫師這篇發表在《J-Stage》期刊上的論文,則是針對國人血型與心臟疾病關連所做的統計分析,顯示人種雖然不同,卻存在一樣現象。長庚心臟內科研究團隊,針對2005年到2008年,男性小於45歲、女性小於55歲,總共277位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以及發生心肌梗塞的病患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病患當中,AB型血型只佔3.7%,B型佔兩成六,O型佔三成,不過A型血型的病患、卻將近有四成,比其他血型增加一倍的風險。這個研究提醒A型血型的人,應更加注意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平時少吃油脂的食物,多吃蔬果,多運動,少抽菸,而A型的人若同時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及抽菸等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高危險因子,更要積極戒菸及接受治療。事實上,國外對於不同血型間的特性都曾有相關文獻報告,O型的人血液天生就比較不容易凝固;A型的人心肌梗塞發生率最高,一方面是血脂肪天生比較高,另一方面則是膽固醇亦比其他血型大約高四mg/dl(每一百CC有四毫克)。

搶救五大急重症 全台過半縣市醫院無可救!

搶救五大急重症 全台過半縣市醫院無可救!#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如果「急病」亂投醫、送錯急診室的結果,往往可能沒有碰對急救專科,或是沒有當班的專科醫師團隊可立即執行治療,最後病患只能轉診,以致後續治療結果不佳或造成後續龐大的醫療資源耗費。許多民眾常誤以為有急診室的醫院都有能力及時處理中風、心肌梗塞、新生兒呼吸窘迫、重大外傷及孕產婦妊娠急症等「急重難症」,甚至救護車也只送「最近」的責任醫院。但其實這類急重症應該要送到「重度級」急救醫院或經認證的「特殊照護中心」。在台灣,其實很多病例常常因延誤或送錯醫院,而斷送生命。根據分析,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發現,全國22縣市竟逾半縣市出現搶救破洞,像是台東縣沒有一家醫院可急救腦中風,新竹市也無急性冠心症急救醫院,嘉義市則是無重大外傷救治醫院。台東達仁衛生所主任醫師徐超斌表示,台東縣是全台醫療資源最貧乏的地區,人口數約23萬,現在卻只有7名醫師可處理急重症情況,且又無捷運、公車,若要生病,真的只能挑時機。徐超斌說,就曾有一名30多歲年輕人因為騎機車車禍,造成硬腦膜下出血且硬腦膜上血腫,卻因醫院無神經外科無法診斷出病情,病患沒有得到及時的醫療照護,最後變成植物人無法救回。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劉淑瓊表示,台灣人民每人都繳一樣的健保費,卻因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地區不平等問題,造成非都會縣市病患無醫院可送或者送錯醫院,希望政府能夠慎重正視此漏洞,讓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就醫權利。(圖片來源:記者劉麥文攝影)

市售甜食多含玉米果糖 吃多恐致肝硬化

市售甜食多含玉米果糖 吃多恐致肝硬化#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愛吃甜食的朋友,可要注意了!市面上大多數的烘焙麵包、糕點、含糖飲料,如果標示含有果糖的,都是含玉米果糖;沒有任何標示的,也大多數使用玉米果糖。而醫學研究發現,這種果糖,不如蔗糖或葡萄糖可以增加飽足感,反而會讓人一吃再吃,除了造成肥胖,還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增加的風險。研究表示,玉米果糖恐怕是一種慢性毒素,不會讓你有飽足感,吃下越多累積在體內,還會形成脂肪細胞,最後會造成尿酸,甚至是肝硬化。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林杰樑更指出,現代人的肥胖、脂肪肝、代謝症候群、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都是可能與過度食用玉米果糖有關。美國全國營養健康總調查,無家族高血壓病史的青少年以及成人,每天攝取愈多玉米果糖,血壓愈高,且1公克的玉米果糖,就有4大卡的熱量,林杰樑建議,能不吃就不要吃,為了自身健康,麵包蛋糕、含糖飲料等甜食,最好減量攝取,免得體重增加又傷身。

心臟病威脅無所不在? 良好習慣可降低風險

心臟病威脅無所不在? 良好習慣可降低風險#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到底應如何檢視自己是否患有心臟病,以及如何愛護我們的心臟,避免發生心肌梗塞的悲劇?台南新樓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周立平表示,沒有患病症狀、體檢正常、有健康運動習慣,甚至是年輕人都可能受到心臟病的威脅,因此,只有接受進一步的心臟檢查包括運動心電圖、核子醫學心臟造影、或是高轉速的心臟電腦斷層掃描,才可以評估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一名46歲患者,固定有騎腳踏車運動的習慣。他身體健康、無疾病史,也沒有抽菸習慣,卻突然發生胸痛、冒汗症狀,疼痛情形更是斷續發生,患者表示,運動騎車更會加劇症狀。經心電圖檢查發現,其有心肌梗塞現象,立即安排病人住院接受心導管檢查,以打通阻塞的血管。周立平建議,一旦診斷出有心臟病,就應接受專科醫師進一步的評估與治療,醫師更以美國心臟協會所訂出的「簡單生活七要件」來提醒民眾,要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與死亡率,落實好的生活習慣,不抽菸、規律運動、保持身材、控制血糖、注意飲食健康、固定追蹤檢查心臟血路是否通暢(總膽固醇需低於200 mg/dL)、血管減壓(血壓低於120/80 毫米汞柱),以保持心臟的健康,遠離心臟病的威脅。醫師補充,越早建立良好習慣,保持心臟健康的效果越好。(圖片來源:新樓醫院提供)

春節聰明吃、快樂動 避免心血管疾病

春節聰明吃、快樂動 避免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春節假期每天都有不同的名目飽餐一頓,可能無形中增加體脂肪的增生,又因為近來天氣溫差變化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反應變遲鈍,保暖措施準備齊,晚輩們可多加留意;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局長建議更長輩們,除了聰明吃、快樂動,更應把握以下原則,維持健康生活型態,讓自己能夠平安快樂過好年。邱淑媞表示,豐盛年菜聰明吃,以蒸煮取代油炸;細嚼慢嚥,飲食適量不吃過飽;零食點心適量吃,避免不知不覺吃了太多鹽份及熱量。喝飲料時用無糖茶水取代含糖飲料;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少吃加工繁複的年節食品;多動多走多健康,出去玩可搭配大眾運輸工具及步行,運動節能省碳;返鄉探親、出遊時,可以順道探訪各縣市健走步道,體驗健走的樂趣或至各縣市運動場所、設施;在室內也可以做做伸展操、踩腳踏車機,從事動態活動來取代靜態活動(看電視、玩電腦、打麻將)。氣溫變化大,邱淑媞局長提醒民眾要確實保暖、攝取足夠的熱食與水份,以維持熱量,避免體溫降低。家中有早晨出門運動習慣的長輩,請留意起床時動作可緩慢進行,急促仰身易造成血液無法即時循環至上半身,造成身體不適,晚輩宜關心長輩外出時注意禦寒保暖,避免低溫時太早出門,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運動,並且運動前要先做好暖身運動,慢慢開始,逐漸增加強度較佳。

年節美食聰明吃 遠離心血管疾病威脅

年節美食聰明吃 遠離心血管疾病威脅#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連續九天的春節假期即將到來,家家戶戶忙著除舊布新慶團圓,豐富的菜色讓人垂涎三尺,但一餐又一餐的大魚大肉,除了讓體重、膽固醇、血壓指數飆升外,也要小心心血管疾病找上你!營養師劉馨嬬表示,年節期間的豐盛年菜多以肉類、海鮮為主,大家在用餐時,還是要儘量多攝取各種不同色彩的蔬果,因為蔬果中含有豐富的植物營養素,多多攝取可以降低膽固醇指數、保持血壓的穩定,對於遠離心血管疾病都會有所幫助。歡慶春節免不了餐餐大餐,常見的年菜如:滷豬腳、佛跳牆、炸魚、獅子頭、炸雞、東坡肉,加上圍爐必備的火鍋,這些高熱量、高油脂食物的年菜吃下來,每餐每人所攝取的熱量就超過1600卡,大約高出平常一餐熱量的3~4倍,這期間如果蔬菜水果吃的少在加上不運動,就很容易就引起心血管疾病。劉馨嬬表示,建議圍爐的火鍋可選擇較無油的蔬菜湯底,而高鹽高鈉的臘肉、香腸及烏魚子等醃製品盡量少攝取;同時建議民眾可遵循「先蔬果後魚肉」的飲食方式,因為不同色彩的植物蔬果中含有成千上百種珍貴的植物營養素,當中有許多具有防止細胞損傷及降低血液膽固醇指標等功效,在預防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都能發揮很大的作用。劉馨嬬解釋,這些「植物營養素」其實就蘊藏在眾多植物蔬果當中,如紫色蔬果的葡萄中所含的白藜蘆醇就具有降血脂及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而綠茶中的兒茶素可降低血液的總膽固醇、保持血壓穩定、舒緩血壓;紅茶則含有豐富的茶黃質,經研究發現可降低血液中壞的膽固醇(LDL)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蔥薑蒜等辛辣的調味食材含有豐富的大蒜素,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發生,但大蒜素在烹煮的過程中容易揮發,使得許多民眾會選擇生吃大蒜,反而傷胃,因此在食用上也應特別注意。連續九天的春節假期即將到來,在肆無忌憚地享受大魚大肉之餘,也要注意心血管疾病的威脅!劉馨嬬建議,年菜烹煮方式要清淡,盡量選用少油、少鹽、少糖的料理。也盡量不吃肥肉、勾芡類及佛跳牆等高油湯底。最重要的是,多元攝取不同色彩的蔬果植物或補充含植物營養素的綜合維生素礦物質營養片,並配合規律運動及注意保暖,才是在年節中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不二法門。

年節美食聰明吃 遠離心血管疾病威脅

年節美食聰明吃 遠離心血管疾病威脅#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連續九天的春節假期即將到來,家家戶戶忙著除舊布新慶團圓,豐富的菜色讓人垂涎三尺,但一餐又一餐的大魚大肉,除了讓體重、膽固醇、血壓指數飆升外,也要小心心血管疾病找上你!安麗紐崔萊營養師劉馨嬬表示,年節期間的豐盛年菜多以肉類、海鮮為主,大家在用餐時,還是要儘量多攝取各種不同色彩的蔬果,因為蔬果中含有豐富的植物營養素,多多攝取可以降低膽固醇指數、保持血壓的穩定,對於遠離心血管疾病都會有所幫助。歡慶春節免不了餐餐大餐,常見的年菜如:滷豬腳、佛跳牆、炸魚、獅子頭、炸雞、東坡肉,加上圍爐必備的火鍋,這些高熱量、高油脂食物的年菜吃下來,每餐每人所攝取的熱量就超過1600卡,大約高出平常一餐熱量的3~4倍,中老年人需要特別控制。如果這期間再加上蔬菜水果吃的少與不運動,很容易就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上身。安麗紐崔萊營養師劉馨嬬表示,建議圍爐的火鍋可選擇較無油的蔬菜湯底,而高鹽高鈉的臘肉、香腸、烏魚子等醃製品盡量少攝取;同時建議民眾可遵循「先蔬果後魚肉」的飲食方式,因為不同色彩的植物蔬果中含有成千上百種珍貴的植物營養素,當中有許多具有防止細胞損傷及降低血液膽固醇指標等功效,在預防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都能發揮很大的作用。劉馨嬬解釋,所謂的「植物營養素」其實就蘊藏在眾多植物蔬果當中,如紫色蔬果的葡萄中所含的白藜蘆醇就具有降血脂及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而綠茶中的兒茶素可降低血液的總膽固醇、保持血壓穩定、舒緩血壓;紅茶則含有豐富的茶黃質,研究發現可降低血液中壞的膽固醇(LDL)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蔥薑蒜等辛辣的調味食材含有豐富的大蒜素,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發生,但大蒜素在烹煮的過程中容易揮發,使得許多民眾會選擇生吃大蒜,反而傷胃,因此在食用上也應特別注意。連續九天的春節假期即將到來,在肆無忌憚地享受大魚大肉之餘,也要小心心血管疾病的威脅!劉馨嬬建議,年菜烹煮方式要清淡,盡量選用少油、少鹽、少糖的料理盡量不吃肥肉、勾芡類及佛跳牆等高油湯底。最重要的是,多元攝取不同色彩的蔬果植物或補充含植物營養素的綜合維生素礦物質營養片,並配合規律運動及注意保暖,才是在年節中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不二法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