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

個性變化記憶力差 6公分腦瘤作祟

個性變化記憶力差 6公分腦瘤作祟#大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2歲的李先生近半年與家人對話時會來逐漸出現個性改變、重覆問話等現象,因症狀類似失智症,由家人陪同至神經內科失智症門診就醫。李先生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原來近日個性改變的症狀竟是腦中一顆6公分的腫瘤作祟。開刀治療後症狀逐漸改善。短暫記憶不佳、日常事務記錯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嚴介聰表示,李先生近日出現短暫記憶不佳問題,和他人對話時,個性也變得比以往更活躍熱情,一開始家人認為他是在和人開玩笑,但後來發現他日常事務都會記錯,家人察覺不對才趕緊帶他到醫院就醫。 李先生來到門診時,為其安排失智症評估,除臨床失智評估顯示輕度知能障礙外,其餘結果均正常,但在接受電腦斷層檢查以排除血管型失智症時,卻發現腦中有一顆6公分大的腫瘤,取出腫瘤後狀況已逐漸獲得改善。 記憶力惡化可能導致半側偏癱、個性改變嚴介聰醫師表示,李先生腫瘤生長的位置會影響他的個性、記憶,也可能造成手腳麻痺及無力感,隨著腫瘤變大,記憶力惡化還可能會造成半側偏癱、語言功能受損、癲癇,甚至呼吸抑制造成死亡。嚴介聰醫師提醒,若是突然言語、個性改變,大部分的民眾都會連想到失智症,但也可能有其它原因,建議還是及早就醫,以便早期發現問題,對症下藥。若早期失智,及早就醫對於藥物的反應較佳,而若是腦瘤等其它原因所致,早期發現更能利於早治療,恢復健康。  

神奇!嬰兒出生4天已經會認人

神奇!嬰兒出生4天已經會認人#大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Q1 嬰兒從何時開始會認媽媽?我家小孩出生才半年,只要一靠近,他馬上會發現我。我對他笑,他也會以微笑回報我。我不認為嬰兒的視力有這麼好,那麼他們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可以分辨自己的媽媽和陌生人?出生4天已經可以分辨媽媽與陌生人孩子的視線雖然看起來有點呆滯,卻可以認出「媽媽」!雖然有人說剛生下來的嬰兒「眼睛是看不到的」,但其實嬰兒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已經可以辨別明暗,出生以後,眼睛可以看得見,只是嬰兒的大腦尚未發育完成,無法確實處理從眼睛進入大腦中的資訊,所以才會看起來嬰兒似乎都呆呆的。嬰兒的視力程度約在0.02左右,能模糊地看出物體的輪廓,卻無法掌握住物體的形狀與空間位置。而且因為嬰兒不太能分辨顏色,看到的會是黑白、模糊的平面世界。但是,即便處在這樣的狀況下,嬰兒在生出後沒多久,仍可以分辨誰是媽媽。從前有一個實驗數據顯示,出生4天的嬰兒可以快速分辨自己媽媽與陌生女性長相,他們會用比較久的時間看著媽媽的臉。對嬰兒來說,媽媽除了可以幫助他們生存,還是他們與這個社會連結的重要人物。他們會和媽媽長時間相處,當然最初很快就會能夠分辨媽媽的長相。4個月大以後可以辨認常見的臉那麼,嬰兒是怎麼認出媽媽呢?應該有很多媽媽都有過以下的經驗:「我換了髮型,寶寶看到我會哭。」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這麼看來,表示嬰兒還是無法辨認媽媽的臉嘛。」其實出生後2個月左右的嬰兒,會用髮型、輪廓等部分資訊來辨認媽媽,若是媽媽戴了帽子或是換了髮型,他們會一下子認不出媽媽。嬰兒要到能掌握住臉部「全體」、能記憶之後,才能認出換了髮型的媽媽。雖然每個人會有不同的差異,但大多都是在4個月大以後。而且到了6~8個月左右,他們會變得可以辨認媽媽、爸爸或是常見的臉。嬰兒除了利用視覺,也會充分利用嗅覺、聽覺以及觸覺來與外界溝通。媽媽的聲音、氣味以及與嬰兒的肌膚接觸等,對嬰兒來說都是重要的提示。(本文摘自/教養,從讀懂孩子的心開始/世茂出版)

有視力障礙 恐阻礙兒童大腦發展!

有視力障礙 恐阻礙兒童大腦發展!#大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看東西」的動作,是由眼睛與大腦攜手合作。眼睛看到的資訊透過視神經傳遞給大腦,大腦再轉成影像,如此我們才能「看見」。當視力惡化,我們就看不清楚東西,視覺對大腦傳遞的刺激量也會減少。 透過視覺可以獲得許多資訊,包括顏色、形狀、大小、狀態、位置、距離等等。視力是取決於眼睛到大腦的整體運作的結果大腦將這些資訊與「事物」連結起來,強化認知力與理解力。視力好,也就是獲取的資訊清晰明白,那麼大腦就會獲得優質的刺激,促進大腦發達。這方面在兒童身上特別明顯,3到10歲的成長期間,視力最重要,而且大腦功能在10歲的時候就已經與成年人相同。美國的專家學者認為,視力不是取決於眼睛的功能,而是眼睛到大腦的整體性運作的結果,因此從1990年代開始,使得原本因為視力障礙而成績不佳的兒童們,成績開始突飛猛進。 此外,不少研究結果也顯示,兒童如果有視力障礙,會阻礙大腦的發展。眼睛好的人不會失智像南韓之類的高學歷國家,當相關學會一發表視覺刺激會促發大腦成長,必須趁早改善視力,家長們就會開始尋找世界名醫來改善兒童視力。拜此之賜,就有這類熱心教育的家長,千里迢迢來到日本找我治療。不只兒童,成年人也可以透過改善視力,提高對大腦的刺激,雖然程度上並不像兒童那樣,但是仍能促使大腦發達。聽說眼睛好的人不會失智。同時,視力恢復的成年人的大腦也會更加活絡,表現出更有鬥志、對各種事物產生興趣、注意力更集中、考取證照、記憶力增加等等。(本文摘自/一分鐘視力革命/如何出版)

總裁腦、情緒化?一起偷窺大腦結構

總裁腦、情緒化?一起偷窺大腦結構#大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你了解腦部發展與運作機制及其功能,就能理解何以青少年時期孩子的情緒會不穩定。並非他們不願意自我克制或不經意的失控,乃因腦部功能尚未發展成熟。我們來了解大腦的運作機制與大腦的結構(見下圖)。「頂葉」(Parietal Lobe)職司人體冷、熱、觸、痛等知覺的中樞。頂葉後部負責邏輯和空間感。頂葉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的手臂和腿正在何處。頂葉約莫到12歲才發展成熟。換言之,在小學畢業進入國中時期,對邏輯概念及空間的感受才能掌握。「聶葉」(Temporal Lobe)主掌識別聲音與幫助儲存記憶。與辨認事物型態的能力有關,也是意識的守門員。大約到16歲左右會發展成熟。也就是約到高中一年級時,才具備辨識事務的能力。「前額葉」(Frontal Lobe)約在前額頭到頭顱頂中央位置,被稱為「總裁腦」,也就是認知總管,主掌邏輯、推理、預測、評估、同情、創新、想像、問題解決、運動等人類的專屬能力。大腦區分為理性腦(前額葉左側)及感性腦(前額葉右側)。理性腦的功能是循序、邏輯、解析的、順序的;同時控制語言「表達」能力。感性腦的功能是非線性、直覺、宏觀的;同時控制語言「理解」能力。悠關食慾、性慾等人性本能相關,掌管快樂、悲傷、憤怒等情感層面的活動。大腦皮質的左右腦半球共同處理情緒。差別在於遇到「負面」情緒時,額葉的右半邊比較活耀;而左半腦在愉快的時刻比較活耀。換言之,右半腦會促進負面情緒的出現,左半腦來決定正面情緒的產生。互相矛盾的衝動不斷出現在腦內(額葉的兩側不斷在競爭),彼此較量。額葉的哪一側較佔優勢與生活現狀並無關聯,而是一種「性格特徵」。杏仁體(Amygdaloid)則會激發對危險本能的恐懼感,如摔倒或被襲擊時。杏仁體對外界刺激容易做出情緒化反應。換言之,杏仁體引發情緒,前額葉控制情緒。另外扣帶迴(cingulate gyrus)的功能可以修正行為及情緒。(本文作者摘自/Coach父母學/大寫出版)

防失智 健腦食物大推薦!

防失智 健腦食物大推薦!#大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你的家人開始作菜,設法讓他們採用可活化大腦、改善認知機能的食材吧!目前最建議大家注意的食材是「椰子油」。美國一名女醫師讓罹患早發型失智症的丈夫攝取椰子油,結果發現可稍微抑制病症惡化,這則消息引起我的關注。糖尿病患者罹患阿茲海默症機率較高在歐美,椰子油是超級市場販售的商品,主要成分是植物性「中鏈飽和脂肪酸」。因為用途跟奶油一樣,可混在沙拉醬或咖哩等醬汁中,或是用來炒菜,運用範圍很廣。女醫師建議在燕麥中加入兩大匙椰子油,每天三餐攝取。椰子油效用的秘密,在於中鏈飽和脂肪酸會在體內合成酮體。本來人類的大腦會優先以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但阿茲海默症患者會出現無法完全燃燒葡萄糖的症狀,可說是「腦部的糖尿病」。事實上,糖尿病患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也比較高。神經細胞會漸漸退化,最後壞死。初榨橄欖油的「刺激醛」可控制腦部發炎由於運用酮體作為能量來源,可阻止細胞退化。由於阿茲海默症沒有特效藥,椰子油的作用可說是劃時代的發現,對於同樣屬於腦神經退化的巴金森氏症似乎也有效。除此之外,建議攝取的脂肪還有紫蘇油、荏胡麻油、核桃等堅果;沙丁魚、竹莢魚、青花魚等青背魚以及甲殼類海鮮所含的「Omega-3系列多價不飽和脂肪酸」,可減少造成動脈硬化的三酸甘油酯、改善高血壓。有實驗資料提出,核桃可提升記憶力。有報告指出,初榨橄欖油所含的辛辣成分「刺激醛」(Oleocan thal)可控制阿茲海默症引起的腦部發炎,緩和症狀。兒茶素有恢復認知機能的作用蔬菜中所含的微量營養素—植生素當中,特別引起注意的是米糠中含有的「阿魏酸」。國立醫療機構菊池醫院的木村武實臨床研究部長確認可緩和失智症的外部症狀,也很容易買到補充製劑。綠茶所含的「兒茶素」可降低血液中使動脈硬化惡化的高半胱胺酸(homocysteine)。根據東北大學調查,一天喝5杯以上綠茶的人,因腦中風死亡的機率明顯降低許多。另一方面,佐賀女子短期大學的長谷川亨名譽教授證實兒茶素有恢復認知機能的作用。在此也建議大家將茶葉運用在烹飪方面。薑黃素可降低阿茲海默症發病率咖哩粉的黃色成分「薑黃素」透過老鼠證明,可阻礙導致阿茲海默症的β類澱粉蛋白形成。常食用咖哩的印度人,阿茲海默症發病率只有美國人的1/4,或許要歸功於薑黃素的作用。最後要介紹的是紅酒中的白藜蘆醇。根據美國范斯坦醫學研究所的實驗,白藜蘆醇有促進β類澱粉蛋白分解的作用,而且有消除活性氧的高抗氧化力。當這些食材的效用以科學方法證實後,不由得敬佩先人根據經驗發現健康食材的智慧。我們也可以透過作菜、一起享用,讓失智症遠離全家。(本文摘自/要美也要長壽/天下雜誌出版)

睡前這樣做 大腦慢下來更好眠

睡前這樣做 大腦慢下來更好眠#大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閱讀助眠?不是連醫師都說睡前不宜嗎?其實醫師是指睡前不要閱讀懸疑小說,尤其是那種會讓你欲罷不能的,像金庸、哈利波特等。最適合睡前閱讀的是旅遊、服裝、攝影之類的雜誌,除了內容輕鬆愉快之外,閱讀隨時可以告一段落,沒有懸念。睡前不宜閱讀商業、政治雜誌即使大部頭的小說也可以養成緩慢閱讀的習慣,從書中描寫的景物去想像、去欣賞,會幫助平緩情緒,形成腦中的慢波。其他像是商業或政治方面的雜誌,也不宜睡前閱讀,曾有位病人說已經照我教的看雜誌,但是一樣睡不著。所以他來看診時我問了一些問題。「請問你都看什麼雜誌?」我好奇地問。「商業周刊、經濟學人⋯⋯」噢!我想找到原因了。「這些不會太用腦了嗎?」「不會啊!我平常都看這些,很習慣了!」滿腦子生意經,不知道怎樣才叫放鬆的人,難怪會失眠!培養靜態的興趣嗜好靜態沒問題,但什麼是興趣?看電視算不算?當然不算啦!簡單舉例大家就能了解,所謂的靜態興趣像集郵、模型、手工藝。「興趣嗜好」跟「休閒娛樂」是不同的,首先是休閒娛樂偏聲光刺激,腦子是被動的接受者;而興趣或嗜好有學習的層面,需要「慢慢」花時間去累積、享受。最重要的是藉著靜態的活動,如回顧郵票、擦拭模型、愉快地完成手工藝作品,你的腦子會形成慢波,進入放鬆休息的狀態,有助睡眠。像LV、瑞士鐘表、德國精密工業,很可能是北歐長夜漫漫,做手工藝慢慢做出來的。「醫生,那去KTV唱歌算不算?我可是職業等級的喔!可以都唱慢歌。」「去KTV完回到家會不會太晚了?」「那我早去早回總可以了吧?」「唱歌是要投入情緒的,還是白天唱比較好。」老實說,歌唱得再好,也很難到達興趣或嗜好的學習層面。放鬆練習、打坐冥想打坐冥想除了要注意吐納之術,亦即腹式呼吸,可以幫助負責放鬆的副交感神經之外,一樣有幫助腦子形成慢波的效果,只是需要比較多的練習。放鬆練習以腹式呼吸為主,難度相對比較低,但是依然需要指導。做得好不僅可以調整自律神經、提高身體含氧量、放鬆緊繃的肌肉,還可以幫助入睡。相關辦法後面會以專章介紹。「醫生啊!我不會打坐,而且什麼是冥想啊?我都靠唸《金剛經》或抄寫《心經》,有時有效,但大部分還是摃龜睡不著。」「那你抄寫《心經》的時候,腦子都在想什麼?」病人看久了,自然知道問題所在,所以我再問了一句。「想說現在是一百遍的第幾遍。想說這樣做很久了,修行怎麼都沒進步,媳婦一樣對我不好。」第一種想法帶著趕工的味道,期待要趕快寫完早點睡,這時抄寫什麼經都沒用。第二種想法則是唸著唸著,浮現婆媳不愉快的回憶,負面情緒跑出來了,自然也難眠。親密、和諧的人際互動 和毛小孩相處、按摩、泡熱水澡都有助紓解情緒和壓力,但是按摩對於放鬆腦細胞跟肌肉的效果無法維持太久,頂多兩三天就沒效了;天天泡澡也有其困難;毛小孩除了需要照料、牽絆生活與旅行之外,生離死別更會造成焦慮甚至憂鬱。因此,怎樣在家庭中有良好的親密互動,往往是最重要也最常被忽略的。最好的行為是「輕聲細語、溫柔體貼」;最好的關係是「投桃報李」。請大家先放在腦裡細心體會,因為認真談起來需要一整本書的篇幅,這裡只能先揭示原則讓大家體會。「投桃報李」,意指別人對你的好要放在心裡,適時做出回報,也要學習體會什麼能讓對方「感心」。大家互相,而且是真正用心的付出,讓人心感覺到溫度。「醫師,那性關係呢?」有的病人這樣問過我。雖然法國人有一說是:「愛愛是最好的安眠藥。」但對於每天都難入睡的人,這帖藥可能不適用,或許只能適用在熱戀期的年輕人吧?(本文摘自/失眠勿擾/如何出版)

睡飽睡好 睡前30分先趕走負面情緒

睡飽睡好 睡前30分先趕走負面情緒#大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睡著之後,之所以會作美夢或幸福的夢,想必是因為正在整理、重現記憶的大腦,正從正面的觀點進行那些工作。舉例來說,小時候任誰應該都有過「成為足球選手」、「成為醫生」或「成為溫柔的護理師」的願望吧。大腦會將這種正面的想法好好地收納在記憶的儲藏庫。睡著的時候,大腦甚至會翻出陳年的舊記憶,進行組合及重現的工作。睡前30分鐘 要完全斷絕負面情緒因此,我想給大家一個非常重要的建議。那就是──在睡前徹底地排除負面的資訊。這種情況下的睡前大約是從30分鐘左右開始。到了睡前30分鐘,要從腦中完全斷絕悲傷、生氣、嫉妒等情緒,一心只想著快樂的事情。最糟的是這個時段跟家人吵架。如果那一天,對於和朋友或情人吵架的事耿耿於懷,不妨毫不猶豫地傳一封和好的簡訊向對方道歉。如果馬上收到回信,看到對方說「不,我也有錯」,那就太棒了!避免看推理、懸疑電視節目最好也要避免看推理劇或懸疑劇等恐怖的電視節目。如果是看到美好的結局,心情愉快也就罷了,但若是在看到美好的結局之前就睡著可就麻煩了,明明不需承擔,但最終卻會變成負面的資訊!如果白天被上司罵,懊悔、難過的心情遲遲沒有消失的話,要試圖轉換心情,像是聽喜歡的音樂(這種時候,建議你戴上耳機,阻斷其他聽覺資訊),或是看溫暖人心的書。也可以上網看看喜歡的藝人或運動選手的部落格,隨性地在推特上紓發心情,或者在Facebook上跟朋友聊個天也很有效。或許乾脆回到小時候,看看迪士尼的影片也不錯。拾回赤子之心,是趕走不愉快的最佳方法。(本文摘自/不熬夜,不死背,睡前1分鐘驚人學習法/時報出版)

大腦快樂 卻可能害了腸道!

大腦快樂 卻可能害了腸道!#大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腦本身成功地茁壯發達後,它開始霸占人類的身體,自作主張做出種種動作和決策。明知對身體不好,卻依舊吃太多、喝太多,把盡是添加物的加工食品塞進口中,這些全是大腦要求的結果。《科學(science)》期刊曾經刊登一篇論文,該論文以「人們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感覺到幸福」為主題進行調查。排名最高的是「做愛的時候」,得分超過九十分;第二則是「運動得很舒服的時候」,得分七十七分;第三是「聊天的時候」。腦袋喜歡極為原始性的行為吃居然沒有出現在前幾名,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日本改用消除壓力為關鍵字,重新統計後,第一名是「吃的時候」,其次是「睡覺的時候」、「看電視的時候」。做愛、飽食、聊天、盡情睡覺、無所事事,腦袋就喜歡這些極為原始性的行為,並且從這些行為得到滿足。我認為大腦這個器官具有意志力薄弱且極度自傲的特性。只要做壓力研究便得以清楚了解這一點。因為面臨壓力的時候,大腦馬上往眼前的快樂飛奔而去。利用老鼠進行實驗,就能得到相同的答案。我們針對小鼠進行實驗得知,對小鼠施加壓力後,小鼠就吃下大量的餌食,做為一種逃避壓力的行為。在腦部建構的過程裡,形成了強烈要求活化自我「酬償系統」的構造。當需求獲得滿足、抑或是知道需求將得到滿足時,大腦的酬償系統即活化,並且浮現「快感」。腦內啡、多巴胺、血清素 被稱為「幸福荷爾蒙」這究竟代表什麼呢?舉例來說,當我們得到「好吃」的感覺,大腦的特定部位即開始興奮,促使大腦神經傳導物質腦內啡(endorphin)、多巴胺(dopamine)、血清素(serotonin)大量分泌出來。這些物質也被稱為「幸福荷爾蒙」,它們能讓人們湧現「快樂」的感覺。幸福荷爾蒙一增加,快樂中樞即受到刺激,於是大腦感到幸福。大腦非常喜歡暢快的幸福感。為了得到這種感覺,大腦再一次強烈地渴求「美味」。這就是大腦活化自我酬償的機制。而對於大腦來說,壓力帶來極強烈不愉快的感覺。因此,當感覺到壓力的時候,為了逃避壓力的不快感,大腦便要求人們做出滿足酬償系統的行為。利用原始性的行為滿足酬償體系這時候的慾望包括了食慾、口渴、體溫調整等生物學上的慾求,另外還包括得到他人讚美,獲得他人喜愛之類高層次、社會性、長期性的慾望在內。但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大腦亟欲及早獲得解脫,所以想利用原始性的行為滿足酬償體系。這時候最直接而容易選擇的即是垂手可得的「吃飯」或「喝酒」吧。只要能滿足自我的酬償系統,健康什麼的,大腦一點都不在意。然而順著大腦的慾望採取行動,倒楣的可就是腸道了。因為擔任消化吸收工作的腸道,被迫面對極為辛苦的血汗工作。-不要隨隨便便聽從大腦「想吃」、「想喝」的指令。(本文摘自/不想失智,從喝水開始 日本名醫預防老人失智的訣竅/拓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