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

維持大腦年輕度 常化妝打扮就對了!

維持大腦年輕度 常化妝打扮就對了!#大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令人興奮的事情對於維持大腦年輕也有相當正面的影響。就像女性因為化妝而在不知不覺中萌生開朗的心情,男性在打扮上花點心力也會讓心情變好。早上在鏡子裡看見自己化好妝後美麗俐落的樣貌,甚至因此被別人稱讚的話,就會感受到更大的幸福感。這能使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受到刺激, 進而維持大腦的年輕度。接受過打扮的銀髮族精神會比較安穩在老人養護中心等機構中,有一些臉部按摩、美容理髮專業的志工。接受專業妝容打點過後的銀髮族,都能顯露出有別以往的開朗神情。此外,他們的精神狀態也能藉此安穩下來,而以往力不從心的事情甚至也變得輕而易舉了。多穿自己喜歡的服裝會使自己萌生興奮感著很可惜」,因而被收進衣櫥裡,然而在不知不覺中那些衣服反而退流行,即便衣服完好無缺卻已經看不上眼,而成了多餘的垃圾。請各位多多穿上自己喜歡的服裝吧,這會使你萌生更多的興奮感,也能透過思考如何穿搭來讓大腦活躍運作。大腦細胞會持續受到刺激當你整個人都變得時髦,就會想要出門了,這也是大腦神經細胞的網絡結構受到刺激並持續活化的徵兆。你也可以藉此享受有別以往的特別時光,例如到之前很想去的咖啡廳喝下午茶,與人交際來往,在聊天之際被稱讚變漂亮時,自己也會很開心,進而變得越來越注意打扮。注重打扮也能讓周圍的人幸福有些人或許隨著年齡增長,認為「都這個年紀了還化什麼妝……」、「又沒有要跟誰見......」而變得無心打扮。然而,正是因為年齡的增長,才更應該注重外在的儀容。總是面無表情,也不在意外在儀容的人其實會讓周圍的人產生負面的情緒。想像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模樣是很重要的大腦活動。時常保持融入社會的心是大腦活躍運作的證據,而周圍的人也會被如此開朗的氛圍所感染。(本文摘自/遠離健忘和失智/太雅出版)

大腦海馬迴「時空記憶容量」夠一輩子使用!

大腦海馬迴「時空記憶容量」夠一輩子使用!#大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為了讓人類在一生當中能夠經驗這世界、加以評價,並且傳承自身經驗,我們需要大腦裡面海馬迴正常的運作功能。所有脊椎動物腦內都有海馬迴。它屬於大腦皮質當中「舊皮質」的一部分。相對的,高級哺乳類動物的大腦皮質則已演化至所謂的「新皮質」結構。人類新皮質結構相當複雜,負責掌管意識與理智。大約從數千萬年開始,人類大腦已經演化出現新皮質的分層結構。海馬迴負責執行生命攸關的重要任務早在數億年以前,最早的脊椎動物的腦部已出現海馬迴組織。這當然有其深意,因為海馬迴負責執行生命攸關的重要任務,例如:立即記住可以尋獲食物的地點,盯梢敵人,並且長時間熟記相關訊息。動物如果記憶力差,不是餓死,就是變成盤中飧。一直到現在,感知的訊息資料還是會短暫儲存在海馬迴當中,以便讓每個「當下」都能夠長久留存。圖四指出:大腦處理由神經細胞傳遞的電子衝動,讓我們感知外界刺激。感知所得之訊息以電子衝動型態回傳,經過編碼轉化之後。透過「穿動脈徑神經束」(Tractus perforans) 進入海馬迴。海馬迴的「時空記憶容量」足夠你我一輩子使用。相反的,它的訊息「接收容量」也就是能夠接收我們所遇之事或思考內容的容量,大約僅夠一天使用。在人類漫長的演化歷史當中,從來都不需要海馬迴具備更大的接收容量。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還擁有另外一個超大容量的記憶儲存空間,亦即:儲存長期記憶的新皮質。但只有在意識不清醒的睡眠階段裡,海馬迴才能夠將每天感知到的新經驗訊息資料傳送至新皮質區,以長期記憶型態儲存。若在半夢半醒之際,資料轉存受阻而令現實與夢境混合,則可能出現妄想。海馬迴會自行決定 哪些訊息有記憶價值轉存記憶訊息資料時,海馬迴會剔除掉它認為不重要的內容。它會自行決定,哪些訊息有記憶價值。例如:海馬迴會認為不值得去記住很無聊的單字,因此單字必須透過反覆記誦才記得住。海馬迴的學習速度超快。相比之下,主掌語言記憶儲存的新皮質,在學習方面簡直是個超級慢郎中(新皮質屬於「細水長流」型,一旦納入記憶,即可保存長久!)因此,海馬迴在深夜時分上半段尤其會化身為興致勃勃的「說故事高手」,一直不停地向新皮質傾吐心聲。(本文摘自/失智可以預防,更可以治癒/商周出版)

活化大腦更靈敏 銀髮族快學這3招

活化大腦更靈敏 銀髮族快學這3招#大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要活就要動」是許多銀髮族活動的宗旨,不只高齡者能走出戶外,透過簡單的四肢運動、手指操還能活化大腦,讓活動變得更靈敏,身體年齡永保年輕。童綜合醫院健康教育中心個管師周怡君分享日本東京都老人綜合研究所的3招手指動動操,能讓銀髮族大腦變得更靈敏,也可預防跌倒傷身:1) 延伸關節,與肩同寬/伸展彎曲指關節,先將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自然地將手肘彎曲呈90度角,然後張開手指,以第2個指關節為軸心彎曲手指,再度張開手指,指尖用力,並重複彎曲與伸展手指10~15次。2) 指尖互點,活化大腦/雙手指尖互點,將雙手指尖合併於胸前,手指相互施力,施力的同時慢慢地將手掌合起,持續按壓5秒後,放鬆手指,並反覆動作,在進行指尖相互施力時,可將手肘稍微舉起,使活化大腦的刺激效果更好。3) 延伸手指,搭配呼吸/下壓手掌延展手指,左邊手掌朝上,並將手臂伸直,以右手下壓左手的食指~小指,手指根部會有延展的感覺,搭配深呼吸,並維持5秒,3.5秒後可放鬆手臂,稍坐休息後,重複5~10次,即可換手操作。治療性活動可以活化筋骨、刺激腦部、避免退化除了衛教講座來提升年長者認知外,為增加老人家參加活動的興趣,在考量高齡者身體功能限制及活動能力之下,設計了適當治療性的活動,如〈你打我閃〉、〈摺報紙〉、〈拋豆袋〉;藉由趣味活動讓老人家在活動中可以活化筋骨、保持體力、刺激腦部、避免退化等,還可以經由活動參與而得到成就感,讓心情放鬆愉快。

解密失智症 高低風險群有哪些?

解密失智症 高低風險群有哪些?#大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失智症有哪些類型呢?阿茲海默症在日本占所有失智症患者比率的70%,其發病的潛伏期間就長達25年左右。因此,若能在早期階段察覺的話,極有可能做到病情抑制與改善。高血壓、糖尿病是老人癡呆高風險因子此外,有越來越多的患者只要能讓病情的惡化延遲5年,將有可能不再出現失智症的症狀,並能以此狀態終老一生。也因為如此,目前全世界都全心投入於降低失智症發病的研究。九州大學的研究顯示,他們已經透過福岡縣所進行的傳染病學調查,證實了「高血壓」和「糖尿病」是阿茲海默症的高風險因子(危險因子)。另外,有許多研究機關的報告也歸納出:罹患失智症的高風險族與低風險族基本上會符合以下幾點。罹患失智症的高風險族群.糖尿病患者或高血糖的人是正常人的二點一倍(九州大學 福岡縣久山町的調查).有抽菸習慣的人或是常吸二手菸的人罹患失智症的低風險族群.有運動習慣的人(比不運動者少四成).不抽菸者不只吸菸者 吸二手菸罹患失智症機會也增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運動不足、肥胖、抽菸……都是容易罹患失智症的原因,由此看來,生活習慣病與失智症的罹患風險越來越相符了。腦出血與腦梗塞的後遺症所引起的血管性失智症,占所有失智症患者比率的20%,僅次於阿茲海默症。此外,血壓高的人當然也是此病的高風險族群,與生活習慣病有密切的關係。在過去曾聽過「吸菸能預防阿茲海默症」的論點。然而此論點目前已經被否定,不只是吸菸者,身旁吸二手菸的人罹患失智症的機率也逐漸攀升。為了維持身體健康,預防生活習慣病也是保持大腦健康的重點之一。(本文摘自/遠離健忘和失智/太雅出版)

咀嚼能力不佳 恐增失智症的風險

咀嚼能力不佳 恐增失智症的風險#大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目前已知咀嚼能力不佳也會增加失智症的風險。厚生勞動省研究小組以4425位65歲的高齡者為對象追蹤調查了4年。結果發現,因失去牙齒而無法咀嚼的人,其失智症風險最多可增加1.9倍。此外,還有一篇東北大學齒學部的渡邊誠名譽教授,以1173位高齡者為對象調查失智症和殘存齒關係的報告。沒有牙齒無法咀嚼時 人體機能就會變差根據這份調查,剩下的牙齒愈少,記憶和運動方面的能力都有變差的傾向。這應該是因為,沒有牙齒而無法咀嚼時,控制咀嚼的神經或主宰感覺等部份的腦神經會萎縮,也就是出現無機能症候群。無機能症候群是指不使用功能就會變差。人類的身體機能只要不用就會變差。臥病在床不活動,會出現病態的功能低下,腳的肌肉衰弱無力,因而無法行走。簡單的咀嚼其實是一種高階的腦部運作換言之,無機能導致肌肉萎縮、退化,又或陷入肌無力的狀態。雖然也會發生在孩童或年輕人身上,不過更常發生在高齡者身上;有時候,一個星期就無法走路了,復原要花很長時間。無機能症候群也會發生在咀嚼上。咀嚼看似簡單的行為,其實會以複雜的方式用到多種器官,算是高階的腦部運作。大腦和咀嚼的關係很密切失智症會導致腦部的高階機能變差,因此,失智症患者即使有牙齒也變得無法咀嚼,這正是因為大腦和咀嚼的關係很密切。重要的咀嚼功能衰退,也意謂著腦部、腦部延伸出來的神經和運動機能也會變差。之所以強調要維持咀嚼能力,正是因為「咀嚼」提供了人類活下去的基礎。(本文摘自/0~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天下生活出版)

飄飄然像中邪?一窺大腦快樂的秘密

飄飄然像中邪?一窺大腦快樂的秘密#大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加州理工學院的奧爾滋和納密爾教授等人,在1954年研究報告中提出:動物對腦內某些地方的輕微電刺激有特殊的愛好。他們的實驗裝置,是將電極種植在老鼠的下丘腦背部加以固定,然後訓練動物去按鈕接通電流,得到一連串輕微的腦內刺激。如果刺激點適當,動物便會按個沒完,甚至每小時達數千下,而且對其他的誘惑(如美食和異性)也毫不動心。牠們追求自我刺激如此專注,想必是因為這個刺激替牠們帶來極大的快感。因此,研究人員將這刺激點稱為「快樂中心」。•  情緒是經過大腦調配的心智狀態/所謂「快樂」,其實只是人們主觀上給予的情緒標籤,動物的實際感覺如何?仍不得而知。但是這個發現掀起了一股人體實驗的熱潮,不少人利用精神病人和癌症末期的病人,進行與動物同樣的實驗,獲得的結果,的確有消除緊張和愉悅快感,但尚未發現有「快樂得不得了」的情形。受試者有的說感覺到心靈超脫、飄飄然的感覺,有的說好似中了邪,說不出來的快感……,後來因為以人體做實驗違反醫療倫理,所以停止了這種測試。有些學者對於這一種由刺激帶動神經系統的運作,認為和所謂「酬償」和「懲罰」學說不太相關,所以不主張使用﹁快樂中心」這個稱號,但在學術界大家卻已習慣使用這個詞了,所以很多書籍文獻中還是時常可以見到。大腦裡實際上沒有獨立的「快樂中心」。大腦皮層下面的邊緣系統是產生情緒(包括快樂)的所在,但基本上,只是由「好」和「壞」兩種基調來變化而已。當訊息傳到大腦額葉,可以調配成各種複雜的心智狀態,而我們所感知的快樂,只是各種心智狀態中的一種而已。•  生活態度才能創造真正的幸福感/形成快樂必須有三個基本條件:身體無不適感覺,無負面消息、處境狀況良好,有回饋、有意義(例如得到獎金或獲得表揚)。生活中三個條件要都同時湊上並不容易,所以有人就想些邪門歪道,發明什麼「快樂丸」等藥物來刺激大腦,其實這是在混亂大腦。用藥物或其他外力的方式尋求快樂,其實是不切實際的,而且副作用很多。倒不如培養樂觀情緒和正面思考的習慣,對生活物質要求不要太高,知足惜福,工作努力,踏實肯做,這才是追求大腦自發性快樂的不二法門。(本文摘自/大腦,你在忙什麼?/方舟文化)

累了就去睡 做對5件事大腦好給力!

累了就去睡 做對5件事大腦好給力!#大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壓力逼迫我們的大腦快速反應,時間一久,大腦累壞了、再也撐不住。做對以下5件事,幫你找回元氣、讓大腦再度活力充沛。1) 累了就去睡覺吧!研究發現,睡眠時血液中的一氧化氮會稍微增加,有助於加強記憶的固化,還可以提升睡眠品質,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睡眠對提升記憶力有幫助,」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胡朝榮表示,國內外相關實驗都證實,睡眠和記憶力息息相關;在睡覺前學習的東西,經過睡眠之後會記得更熟。如果感覺疲勞,卻無法立刻去睡,除了喝咖啡以外還有什麼提神的方法?中央大學認知研究所助理教授陳永儀說,腦細胞需要大量的氧氣,目前唯一確定有效的提神物就是新鮮氧氣,吸一口真的會瞬間醒腦;不過這是暫時性的,一旦拿開氧氣筒,提神效果就沒了。2) 壓力沉重時,最快也最有效的紓壓法就是運動面臨壓力,人體的反應是心跳加速、血壓上升、瞳孔放大,人的本能已準備好要迅速逃離,如果這時候還勉強自己坐在電腦前,當然會覺得焦慮不安、心煩意亂。「去運動吧!這才是你的身體面對壓力時該有的反應,」陳永儀說,在沒辦法馬上改變壓力環境的情況下,運動是最好的紓壓方式。一週運動3次、每次至少20分鐘的有氧運動(瑜伽不屬於有氧運動),持續一個月就能顯著改善焦慮症狀,還能讓大腦的運作效能更好。3) 學習禪定睡覺時,外界的新事物暫時不會進入大腦,但大腦還是在快速運作。如果老是覺得睡不好、思緒停不下來,你應該學習禪定或稱內觀(mindfulness),真正讓大腦休息。「身體要動,腦袋則是要靜,能做到這兩者,大腦才可以真正得到休息。」陳永儀說,配合腹式呼吸法,練習禪定可以幫助你專注、給大腦一個喘息的機會。然而,腦子裡的思緒太多了,要如何不被這些雜亂的念頭帶著走?陳永儀建議先找一個聲音、或是一種氣味來當做專注點,例如空調的聲音、或是點一支香或蠟燭。她自己則會使用節拍器的聲音。4) 訂定合理的目標壓力並非全部來自外界,很多壓力都是自找的。在設定目標前,應該先對自己的壓力承受度有所認知,才能訂下合理的目標;不要把自己逼到極限,而是該給自己一點時間與空間去釋放內心壓力。唯有心清明了,才能重拾專注與力量。馨培心理治療所院長呂嘉寧表示,生活不可能全無壓力,而人也不可能完全沒有壓力承擔度,因此重點不是追求「零壓力」的人生,而是要找出自己的極限,不要設定超出能耐的目標,才不會把自己逼過頭了。5) 一個小儀式,不把煩擾帶回家另外,很多人下班後仍持續處於情緒緊繃的狀態,就算回到家還是在擔憂工作的事,大腦得不到休息的機會。呂嘉寧建議,不妨為自己安排一個小小的儀式,例如下班回到家就先洗澡、換掉上班的衣服等,藉由這些儀式,告訴自己「我已經下班了」、「不要再想工作了」。練習一段時間後,你就會慢慢適應不同角色的切換,不再把工作的煩擾帶回家。(本文摘自/別讓身體比你老/康健出版)

防止兒童腦退化?5件事要注意!

防止兒童腦退化?5件事要注意!#大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兒童也可能患腦退化症嗎?腦退化症並不是年紀大了才會發生的事,現在對孩子大腦所發生的事情,其實已經開始對他們數十年後的大腦有著極大的影響,所以,照顧孩子不只是眼前的成長,更要有未來健康的風險意識。根據最新研究,現在開始要孩子做5件事,就可以減少孩子日後發生腦退化症和記憶缺失的風險。•  養成戴護具的習慣/溜冰、打籃球、足球、曲棍球、其他有肢體接觸的運動時,一定要戴上頭盔和護具。不論是嚴重的撞擊,或不顯眼的小碰撞,重複的腦震蕩都會造成腦部傷害,在日後將出現難以預料的腦退化症和記憶缺失。•  學習語言技巧/一個有高超寫作能力的十歲女孩,能逃過腦退化症的機會,是一個文字語言技巧差的少年的8倍。教孩子流利地掌握兩、三種語言,可讓他們不易受腦退化症的攻擊。•  一定要孩子上大學/教育是防止腦退化症的強力武器。在學校多讀幾年書,發病機會就越低。多數的腦退化症患者,都是在年輕時期輟學。劍橋大學近年相關的研究發現:多讀一年書,腦退化症發病機會下降11%!•  提供刺激大腦的機會/用體力、腦力、社交活動和新奇的經歷,能使孩子的大腦忙碌起來,所有這些事都有利於建立更大、更好、更多的大腦「認知儲備」,而高認知儲備可以有效預防記憶衰退和腦退化症。•  少吃精緻甜點/動物實驗中,提供含糖量高的飲料(尤其是含高果糖)、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飼料來餵飼的動物,當牠們年老時,就有超重、糖尿、大腦體積較小和記憶力受損的情況發生,這些都是腦退化症的前奏。(本文摘自/大腦,你在忙什麼?/方舟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