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

家事全面刺激「腦區」的神奇效用

家事全面刺激「腦區」的神奇效用#大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多做家事,訓練全方位管理能力很多人都聽過「做家事有助於活化大腦」這個說法。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煮飯、打掃、洗衣、管理家計、和鄰里交流等,除了身體勞動之外也需要時常動腦。因此在不知不覺中,就安排好每一件該做的事,發生突發事件時也能臨機應變,所以說女性在面對這些生活大小事時,就不斷在活用大腦。站在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做家事的時候,大腦的各個區塊會藉由神經網絡連結起來。這代表做家事能活化的腦部區塊範圍非常廣泛,而這是男性在工作中無法達到的效果。因為男性工作時會偏重使用某個腦區,但女性則是每天藉由做家事不斷活用各個腦區。因此大部分的女性非但不會罹患失智症,反而是充滿活力又長壽。何謂八大腦區?大腦有超過一千億個神經細胞,相同功能的細胞會聚集在一起,稱之為「腦區」。大腦約有一百二十處腦區,為了使大家容易理解,再將其統合分成八大區:1)掌管記憶與回憶的「記憶腦區」2)用視覺獲得資訊的「視覺腦區」3)產生喜怒哀樂的「感情腦區」4)發揮思考力和想像力的「思考腦區」5)理解資訊的「理解腦區」6)聽取聲音的「聽覺腦區」7)掌管溝通的「傳達腦區」8)掌管身體各部位動作的「運動腦區」做一件家事,活化所有腦區做家事可以充分刺激到八大腦區。例如,「做料理」就需要運用到好幾個腦區,使大腦充分發揮功能,是很棒的腦部訓練。我們在做料理時,大腦內部的運作如下:1)試味道→喚醒過去的味覺記憶,加以比較後調整味道 〔記憶腦區〕2)挑選食材、做料理的時候→使用到視覺觀察鮮度、變化〔視覺腦區〕3)料理被人誇讚好吃而感到幸福→活化感情〔感情腦區〕4)思考料理步驟、同時做二〜三道菜→活用思考力〔思考腦區〕5)設計菜單考量家人的喜好與健康→需要對於他人的理解力〔理解腦區〕6)拌炒料理或炸東西→使用聽覺,聽聲音判斷熟成度〔聽覺腦區〕7)為某人而做的料理→以此傳達自己的愛意,也是一種溝通方式 〔傳達腦區〕8)料理過程中用手做各種動作、在廚房內走來走去→因大腦下達指令,所以身體開始動作〔運動腦區〕書中主要介紹這八大主要腦區。光是做料理,就會運用到很多腦功能,也會活用到大腦中許多細微的部位,所以能夠藉由作家事達到訓練大腦的目的。(本文摘自/做家事練大腦/采實文化)

擔心記憶衰退嗎?

擔心記憶衰退嗎?#大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是否感覺到記憶力變差了?    1)可以想起某個人的長相,但就是叫不出名字2)站起來走沒三步就馬上忘記想要做什麼3)出門到超市購物,常常會漏掉該買的東西4)想不起來昨天吃了什麼5)打開冰箱拿東西,卻忘了想拿什麼6)和別人說話的時候,說出「這個、那個」的次數增加了7)無法事先擬定計畫,總是走到哪就做到哪8)和別人談話時,老愛提起自己的豐功偉業記憶中樞「海馬迴」,四十五歲開始萎縮年近五十老是忘東忘西的時候,就會強烈感受到自己的大腦開始老化。舉例來說,和朋友聊天時提到了某個人,但是卻怎麼樣也想不出那個人的名字。當下很多人都會心頭一震,心想「這該不會是失智症的前兆吧?」和記憶力息息相關的海馬迴位於大腦左右兩邊的顳葉內側,這個區塊就是記憶腦區。記憶腦區比其他腦區更容易老化,其中的海馬迴在四十五歲就會開始萎縮。前面提到那幾種記憶力衰退的現象,就是因為記憶腦區,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老化現象,但如果好好利用做家事來訓練大腦,要使記憶腦區重新恢復活力絕對不是難事。做家事注意「時間」,能強化短期記憶力記憶分為「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短期記憶指的是將幾秒鐘或幾分鐘的記憶保存在大腦裡。假設短期記憶力衰退,就會經常發生「咦!我剛才是想要做什麼?」的情況。因此請在日常生活中把握機會刺激記憶腦區,減少記憶莫名消失的次數。記憶力與時間的注意力相輔相成,只要自己在做家事的時候隨時去注意「目前正在做什麼」、「現在是幾點」,就能藉此刺激記憶腦區。此外,在四十歲後也可以增加「默背」的次數,藉由默背有效鍛鍊記憶力。還有要切記,記憶腦區與感情腦區緊密相連。開心、快樂、雀躍等帶有情感的訓練也可以促使大腦活化。所以在做家事的時候,請不要忘了「誇獎」自己。用家事找回記憶路徑,化解詞窮窘境忘記很久以前認識的朋友叫什麼名字、看過的電影名稱怎麼也想不起來,如果你發生這些現象,那就表示你的長期記憶正在衰退。以朋友的名字來說,之前經常想起這個朋友的名字時,他的名字就會存放在大腦的某個地方。也因為當時很常想起這個名字,如同常常在草皮上走來走去,被踏過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條小徑,這個名字也就被留存在腦海中。然而經年累月走這條小徑的次數慢慢減少,於是小徑上逐漸長滿雜草。即使偶爾想要穿越小徑也很難到達目的地,也就是「無法馬上想起名字」的情況。同樣的道理,當你在跟別人談話時,脫口說「這個嘛、那個嘛」的次數有增加的趨勢時,就是因為想講的話或事情一時之間想不起來。為了鍛鍊長期記憶,必須時常回想封存在腦中的記憶,把之前的那條小徑找出來。所以在做家事的同時,讓自己「想起」這些陳年往事,對大腦而言是非常好的訓練。(本文摘自/做家事練大腦/采實文化)

研究:飲用雞精助代謝、血循 大腦更年輕

研究:飲用雞精助代謝、血循 大腦更年輕#大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抗老」話題蔚為風潮,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大腦」也需要抗老!台灣抗老化保健學會上周末舉辦「老化健康照顧國際研討會」,來自新加坡的營養保健博士曾暉發表以雞精進行的臨床實驗,發現飲用雞精不只能增強體力,還可幫助新陳代謝與血液循環,延緩大腦老化。雞精提升專注力、記憶 還能控制血糖大腦也會老化!腦部密集運作時會產生許多代謝廢物,長期下來,會妨礙腦神經訊息傳導,出現像是容易忘東忘西等老化現象。實驗顯示長期飲用雞精者,透過儀器測量發現其大腦的運作較為活躍,老化的現象明顯較未飲用者慢。曾暉說明,這是因為雞精在科學化的製程中經過高溫高壓蒸煮超過10小時,將雞隻的營養成分,分解成小分子胺基酸及各種活性胜肽,可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恢並調節壓力荷爾蒙,因此能夠活化腦部,提升專注力、決策力、與記憶力等,延緩老化。 除了延緩大腦老化,雞精對於人體的功效,也可發揮於血糖控制上。曾暉指出,現代人普遍都有工作壓力、作息不正常、飲食習慣不佳等問題,一項2015最新的人體試驗發現,「吃白飯」與「吃白飯搭配飲用雞精」者,前者的血糖會在飲食後迅速提升,但後者卻較為緩和,可見飲用雞精有助於增進胰島素分泌,幫助調節血糖,進而預防糖尿病,避免身體老化。 正常作息+充足睡眠 適當補充保健品曾暉呼籲,無論是身體或是大腦,都應提早做好抗老化管理,民眾應配合正常的作息與充足的睡眠、搭配適當的運動與飲食,另外可根據需求適時補充經過科學實證的保健食品,如雞精,有效延緩腦部與生理的老化。

鼓勵長輩使用3C、培養興趣 讓大腦更年輕

鼓勵長輩使用3C、培養興趣 讓大腦更年輕#大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台灣老年人口的比例正大幅增加,「高齡化社會」馬上要變成「高齡社會」,其所產生的問題值得民眾探討。根據一項英國研究指出,藝術和文化活動能促進65歲以上老人的健康、生活品質和幸福感!高挑戰度活動 有助改善心理狀態另一相關研究則指出,數位攝影或縫棉被都有助於保持認知上的活力。研究者比較39位老人,在從事需要學習與持續心智工作的高挑戰度活動,與從事不需努力學習的低挑戰度活動時的腦部變化。結果證實挑戰心智的休閒活動能改變大腦功能、讓大腦更年輕。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劉嘉逸醫師表示,不論是藝術或文化活動,其實只要讓高齡者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如歌唱班、打橋牌,或社交類型的活動,都有助於改善老年人情緒低落與孤寂感的心理狀態。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會出現腦部退化、行動與感官衰退、情緒低落等身心不適的狀況,而這些因素皆會影響老年人參與活動的意願。劉嘉逸說,在門診的經驗中,會協同親屬、陪伴者透過行為的支持,或以半強迫的方式鼓勵老年人外出參與活動。讓老人被需要 克服寂寞感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表示,從上述兩個研究來看,難度較高的心智活動能活化老年人腦力,建議老年人可以多從事麻將、下棋、畫畫或其他具挑戰力的活動。除了傳統的藝術文化活動,可鼓勵老年人學習使用簡易3C產品,透過社群軟體與家人聯繫互動,甚至使用簡易電玩,減少長輩的孤獨感。葉雅馨也強調,無論在鼓勵老年人培養興趣或陪伴的過程,都須讓老年人有「被需要」的感覺。例如活動力強的長輩可以從事志工、頂樓植栽、社區附近活動中心的展覽協助,或探訪親友等活動;而活動力較弱的長輩,可透過詢問生活上的相關建議,滿足其被需要的感覺,例如詢問長輩晚餐要準備什麼、煮菜可以放哪些材料、子女穿著上的建議等意見。她也建議子女要製造讓老年人有外出活動的機會,例如長輩有能力到超商買報紙,就不要用訂閱的方式、讓長輩每天去市場買新鮮青菜。讓長輩維持行動,就能讓他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克服寂寞感。

修復大腦疲勞 睡6~7.5小時最佳

修復大腦疲勞 睡6~7.5小時最佳#大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能夠幫助我們睡得好,並且有效奠定年輕體質良好基礎的睡眠節律,是健康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好幫手。睡眠分為「快速動眼期」與「非快速動眼期」,以90分鐘為周期,重複4到5次,直到起床的時間。快速動眼睡眠,是為了讓身體休息所進行的淺層睡眠,即身體在休眠,但大腦仍處於活動的狀態。人體在這個時期最重要的工作,是修復精神。當身體處於休息狀態時,悲傷和憤怒等情感或精神壓力,都會變得舒緩許多。另一方面,非快速動眼期則是讓腦部充分休息的睡眠,人體在這個時期,進行的是身體的維修工作。在腦部休眠期間,調整腦部的神經迴路,修復皮膚及肌肉組織,強化免疫系統機能等等。非快速動眼期是比快速動眼期更深層的睡眠,但其中也區分為淺眠與深眠的時期。在睡眠的前半時間,以深層的非快速動眼期居多,後半則以淺層的非快速動眼期為主。(本文摘自/喚醒你的回春賀爾蒙,年輕15歲/大是文化出版)

預防失智!綠茶、咖哩5大健腦食物推薦

預防失智!綠茶、咖哩5大健腦食物推薦#大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你的家人開始作菜,設法讓他們採用可活化大腦、改善認知機能的食材吧!目前最建議大家注意的食材是「椰子油」。美國一名女醫師讓罹患早發型失智症的丈夫攝取椰子油,結果發現可稍微抑制病症惡化,這則消息引起我的關注。在歐美,椰子油是超級市場販售的商品,主要成分是植物性「中鏈飽和脂肪酸」。因為用途跟奶油一樣,可混在沙拉醬或咖哩等醬汁中,或是用來炒菜,運用範圍很廣。女醫師建議在燕麥中加入兩大匙椰子油,每天三餐攝取。椰子油效用的秘密,在於中鏈飽和脂肪酸會在體內合成酮體。本來人類的大腦會優先以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但阿茲海默症患者會出現無法完全燃燒葡萄糖的症狀,可說是「腦部的糖尿病」。事實上,糖尿病患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也比較高。神經細胞會漸漸退化,最後壞死。由於運用酮體作為能量來源,可阻止細胞退化。由於阿茲海默症沒有特效藥,椰子油的作用可說是劃時代的發現,對於同樣屬於腦神經退化的巴金森氏症似乎也有效。除此之外,建議攝取的脂肪還有紫蘇油、荏胡麻油、核桃等堅果;沙丁魚、竹莢魚、青花魚等青背魚以及甲殼類海鮮所含的「Omega-3系列多價不飽和脂肪酸」,可減少造成動脈硬化的三酸甘油酯、改善高血壓。有實驗資料提出,核桃可提升記憶力。另外,有報告指出,初榨橄欖油所含的辛辣成分「刺激醛」(Oleocan thal)可控制阿茲海默症引起的腦部發炎,緩和症狀。蔬菜中所含的微量營養素—植生素當中,特別引起注意的是米糠中含有的「阿魏酸」。國立醫療機構菊池醫院的木村武實臨床研究部長確認可緩和失智症的外部症狀,也很容易買到補充製劑。綠茶所含的「兒茶素」可降低血液中使動脈硬化惡化的高半胱胺酸(homocysteine)。根據東北大學調查,一天喝五杯以上綠茶的人,因腦中風死亡的機率明顯降低許多。另一方面,佐賀女子短期大學的長谷川亨名譽教授證實兒茶素有恢復認知機能的作用。在此也建議大家將茶葉運用在烹飪方面。咖哩粉的黃色成分「薑黃素」透過老鼠證明,可阻礙導致阿茲海默症的β類澱粉蛋白形成。常食用咖哩的印度人,阿茲海默症發病率只有美國人的四分之一,或許要歸功於薑黃素的作用。最後要介紹的是紅酒中的白藜蘆醇。根據美國范斯坦醫學研究所的實驗,白藜蘆醇有促進β類澱粉蛋白分解的作用,而且有消除活性氧的高抗氧化力。當這些食材的效用以科學方法證實後,不由得敬佩先人根據經驗發現健康食材的智慧。我們也可以透過作菜、一起享用,讓失智症遠離全家。(本文摘自/要美也要長壽/天下雜誌出版)

研究:邁開大步走路 有助預防失智症

研究:邁開大步走路 有助預防失智症#大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健忘,是每個人上了年紀之後都會出現的毛病,不過,若忘得太嚴重,就要懷疑是否有失智症的可能。比方說,記不起來曾經體驗過的事、忘記自己所在的地方或時間、認不出朋友的臉等,都是失智症的特徵。此外,目前已知在失智症患者中占多數的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患者,其海馬體已萎縮在標準之下。換句話說,一旦養成邁開大步走路的習慣,就能預防海馬體萎縮,自然便能預防失智症。關於步行運動對失智症的改善效果,已有各種研究做出實證。我先以加拿大曾進行的研究為例。該研究共花了五年時間,追蹤調查超過4500位男女,分析他們的生活習慣。並且比較「只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才會步行者」,和「養成步行運動習慣、一週步行運動超過三次者」,結果發現,後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例是前者的一半。此外,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做過「步伐大小與失智症關聯」的相關研究。以日本群馬縣和新潟縣共660名、超過70歲的長者為對象,調查他們的生活狀況與身體機能。再將其走路時的步伐大小分成「開闊」、「普通」、「狹窄」三組。結果發現,步伐較狹窄的族群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邁開大步走路族群的3.4倍高。若只以女性作為比較,則高達5.8倍。美國醫師協會曾提出一份研究報告。邀請阿茲海默症高危險族群的年長者,進行每週三次、每次50分鐘的步行運動,六個月後發現失智症的症狀有所改善。在日本,約有462萬失智症患者,而可能罹患失智症的高危險族群推估至少有400萬人(根據2012年厚生勞動省研究小組發表的報告顯示。(編按:根據2015年八月國際失智症協會發布全球失智症報告,推估平均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內政部2015年六月底人口資料與臺灣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目前臺灣約每100中即有一人為失智者)。你我都可能在某天罹患失智症,提早預防才是最重要的。(本文摘自/效果驚人!1:1逆齡步行法/商周出版)

垃圾食物損智商?3大營養素培育資優腦

垃圾食物損智商?3大營養素培育資優腦#大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孩子兩歲多時,心智發展逐漸成熟,味覺較為敏感,對「吃」也變得較為執著。不但會明確表達「肚子餓了」,吃飯時也能自己拿筷子、湯匙,並依自己的意思進食,不需父母在一旁幫忙了。這個時期該怎麼準備飯菜呢?建議盡量使用色彩鮮豔的食材,多開發新的菜色,孩子對「吃」會更有興趣喔!三歲前的飲食法則在這個時期提高孩子「吃」的興趣,對腦部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人腦具有利用外來資訊建構腦神經迴路的能力,2~3歲就是這個能力的巔峰期。此外,胎兒期和幼兒期的腦神經系統很容易受到化學物質的影響,因此腦部發展成熟後,便會建構一套「腦血管障壁」的機能,阻擋血液中的有害物質進入腦部──這套機能大約也是在兩歲左右發育完成。這個時期的腦部發育是在甲狀腺素的指令下進行,但因腦部的防禦功能尚不完善,很容易被其他化學物質所影響。別中了垃圾食物的圈套!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團隊,曾對一萬四千名在1991年~1995年之間出生的孩童,進行長期健康狀態調查。調查結果發現,孩子三歲前,大腦正處於快速發育階段,這段期間吃太多低營養價值垃圾食物的孩童,智商可能比吃健康飲食的孩童低。所謂「垃圾食物」,指的是速食店的漢堡、薯條、披薩、甜甜圈、飲料等,高熱量、低營養的食物。該研究認為,垃圾食物對孩子的腦部發育有害。研究人員讓這些孩童在八歲時進行智力測驗,並請爸媽填寫問卷,調查孩子在3歲、4歲、7歲、8歲時的飲食生活。調查結果發現:攝取最多垃圾食物的20%兒童,和攝取最多健康食物的20%兒童比起來,智商居然低了五分之多。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波林.埃梅特表示:「三歲前,大腦快速發育,若能在三歲前給孩子吃高營養價值的食物,對腦部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孩子三歲前,腦部便發育了8成左右。不過,腦部比身體其他內臟都複雜,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目前只知道:孩子從1歲~3歲之間,大腦會長成原來的兩倍大小,且這段時間的飲食對腦部發育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有些孩子會在3歲左右出現挑食的情形,父母應在飯菜上多花點心思,想辦法讓孩子「心甘情願」吃下能幫助腦部發育的營養素。哪些營養素能培育資優腦?1)Omega-3脂肪酸/大腦的六成是脂肪,想打造健康聰明的頭腦,關鍵正是「多攝取優質脂肪」。Omega-3脂肪酸就是優質脂肪中的一種,有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提升專注力的功效。然而,因為人體無法自行製造,所以必須從食物中攝取。Omega-3脂肪酸中最重要的DHA、EPA,可從秋刀魚、沙丁魚、鰤魚等青背魚,以及大豆、堅果類、母乳中獲得。DHA的功能是確實無誤地傳達腦部資訊,攝取量不足,將導致記憶力衰退、判斷力遲鈍等現象。2)鐵質/鐵質是腦部供氧的重要營養素,負責運送氧氣到腦部,是人體能量代謝的重要功臣。鐵質對孩子而言更是重要,因為它和孩子的腦部發育息息相關。幼兒時期容易鐵質不足,而鐵質不足正是導致孩子焦躁不耐煩、情緒不穩的原因之一。不僅如此,鐵質還是維持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正常運作的重要成分,含量不足將導致神經機能失調,進而阻礙腦部發育。舉凡肝臟、紅肉、魚類、羊栖菜、菠菜中皆含有豐富的鐵質,搭配維生素C一起吃,效果更好。3)鋅/鋅是製造神經傳導物質的成分之一,是維持腦部正常運作不可或缺的營養素。鋅富含於肉類、海鮮、馬鈴薯、菠菜、堅果、糙米、全麥麵粉中,攝取不足會引起味覺障礙、生長遲緩等問題。此外,麩胺酸神經元的突觸小泡中亦含有鋅,負責調節興奮性神經傳達物質。鋅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爸媽應注意孩子飲食中的鋅含量,以免攝取不足,對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造成不良影響。(本文摘自/0~5歲關鍵期,培育天才腦30法則/大好書屋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