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

樂閱讀/讚美話語可以取悅大腦

樂閱讀/讚美話語可以取悅大腦#大腦

受人稱讚時,總是會莫名地覺得心情好,彷彿心理和身體都變得更有朝氣。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根據最近的腦科學研究發現,「讚美話語」和「食慾」或「性慾」獲得滿足時一樣,都會形成取悅大腦的刺激。當大腦受到「讚美話語」的刺激時,會增加腦內荷爾蒙(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量,這會使人情緒穩定也更有精神,相反地,負面思考則會受到抑制、不容易出現。長年來,我設計了一套自創課程來指導學員,希望能幫助「想改變自己」「希望自我實現」的人提升自我肯定感。而這項課程的核心,就是由自己來稱讚自己的「讚美日記」。我確實接獲許多親身實踐「讚美日記」的人,回報各自的結果,例如「就算失敗也能夠馬上重新開始」「每天變得更開心了」「罵孩子的次數減少了」等等,讓我再次體會到「讚美日記」帶給大腦的驚人力量。當大腦因為壓力而感到疲憊時,能夠藉由你自己使用的讚美話語,讓腦迅速變身,帶給心理和身體無比活力,既然如此,不多多稱讚,豈不是太不划算了?那麼接下來,請試著寫下稱讚你自己的話語吧。即使是日常生活中覺得理所當然的事,也請試著稱讚,說不定會帶來意外的好心情喔。(本文作者/手塚千砂子)(摘自/寫給自己的讚美日記/大田出版)

樂閱讀/更新社群網站 為腦部思考暖機

樂閱讀/更新社群網站 為腦部思考暖機#大腦

我目前在「推特」(Twitter)上擁有約四萬名跟隨者。在推特或臉書上喃喃自語,已經成為我每天早上的習慣。我的推特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完全沒提到關於我自己的私人訊息,而大多是知識或經驗類的格言,如:「所謂的專業人士,都是由新人出發,逐漸累積經驗而成的。無論多麼專業的人,都會有第一次。就是那第一步,先踏出去看看吧!」因為我想給予我的跟隨者們一些正面的幫助,所以才決定以這種方式來書寫推特。此外,也可以當做我自己的思考訓練。一早醒來後,如果可以先做一些訓練,腦袋就會越來越清楚。所以在這個時段更新推特自是再好不過。一邊思考著要傳達哪些言論,一邊花1分鐘整理一下腦袋中浮現的喃喃自語,便可以讓思考迴路重新開啟。而且,由於必須儘速完成,故可一併鍛鍊思考能力。這一連串的動作不但可開啟思考迴路,也可當做稍後寫部落格文章的熱身運動。總之,「早晨」就是千金難買呀。事實上寫這本書時,我也是在推特上進行過思考熱身後才開始動筆,這讓我的書寫過程相當順利。只要善加利用每天短暫的片刻,便不必刻意騰出時間醞釀寫作,替我省下許多時間。(本文作者/後藤勇人)(摘自/早上1分鐘的習慣,改變你的人生/方智出版)

學音樂 讓你的大腦「更敏銳」?!

學音樂 讓你的大腦「更敏銳」?!#大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常聽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現在可能還多了項「反應快」的好處!根據英國的研究人員發現,音樂家擁有比一般人更敏銳的大腦,能夠迅速挑出錯誤。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測量了業餘音樂家與非音樂家在處理簡單的腦力任務時的行為和大腦反應。結果顯示,演奏一種中等程度的樂器,便能夠改善大腦發現錯誤的能力。研究還發現,音樂家比那些接受過很少或從未接受過音樂訓練的人反應更為迅速,且精確度更高。這項研究的負責人心理學副教授Jentzsch表示:研究顯示即便在樂器演奏的中等程度也能對大腦的功能有好處。這項發現有重大意義,可對長者及憂鬱症這類的精神疾病的有所幫助,音樂可有效減緩、改善因年齡增長或疾病導致的心理機能衰退。 

每天兩杯熱可可 有助大腦變靈光?!

每天兩杯熱可可 有助大腦變靈光?!#大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唉!老了,記憶力怎麼越來越差,且腦袋也越來越不靈光!」家中的長輩,可能時常會抱怨越老思緒就越不清楚,但根據美國的研究指出,年長者腦袋不靈光,除了可以透過多項治療,或靠補充各種營養加以改善之外,巧克力也被發現能讓腦袋再度動起來!巧克力被證實 能幫助大腦動起來這篇刊登在「神經學」(Neurology)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根據六十名年平均年齡七十三歲年長者,所參與的研究計畫,讓這些年長者,三十天內,每天飲用兩杯熱可可,進行研究前與研究後的記憶力、思考能力測驗,也接受超音波檢查,這樣研究人員就能了解大腦血流情況。而研究所得出的結果顯示,研究開始時,發現這些年長者當中有十八人的大腦血流不太順暢,但經過一個月來,每天喝兩杯熱可可之後,發現他們的大腦血流改善了百分之八左右,而這些人的反應測試,剛開始須花一百六十秒,但是,研究結束後,竟然反應速度竟然快了將近一分鐘!研究歸研究 民眾請勿模仿!然而此研究結果顯示,巧克力的確能讓大腦再度動起來,但研究者還是提醒,別因為這份研究,而跑去買熱可可大量飲用,因為這些受測者都必須經過嚴格的飲食規範,才能抵銷熱可可當中的熱量。

樂閱讀/為什麼總感覺饑餓?

樂閱讀/為什麼總感覺饑餓?#大腦

現在體重過重的人較多,美食攝取多,運動卻不足,導致多數人都需要減肥,但是也有人即使已吃到足夠的營養和熱量,卻總是感覺饑餓難忍,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血糖與脂肪的存量通報站──下腦丘/控制饑餓機制的中心位於下丘腦。身體各部門的情況透過內分泌,如神經勝?等複雜的交互作用,會不斷把訊息送到下丘腦。例如血糖、脂肪的濃度低了,於是產生饑餓的意識活化,接著尋找食物及準備進食的區域也活化,並訴諸行動。進食後,血中糖及脂肪濃度上升,經下丘腦傳至大腦,於是停止進食。攝食機制的啟動或停止,表現方式除了「饑餓感」,相關的還有「飽腹感」。對於需要控制飲食和熱量的病人,我們會要求他多吃蔬菜、少吃飯,蔬菜中有大量纖維素,可以滿足飽腹感,增加的熱量卻有限,可以理想地解決這一矛盾。血清素過高會造成厭食/「厭食症」也是下丘腦功能失常造成的。透過腦功能性磁振檢查顯示出:邊緣系統的活動訊息並未傳到大腦皮質,也就是說,厭食症是因為腦部訊息通路出現問題,導致患者毫無餓意,拒絕進食,因而日形消瘦。現存的研究指出,神經性厭食症和不正常的血清素上升有關。但是厭食症的發生,和文化也脫離不了關係,現在提倡「比瘦」,要做紙片美人,這種意識持續下去就形成精神病態,進而造成生理障礙。雖然有些藥物可以幫助解決一些問題,但主動改變自己的意識更為重要。同樣的,減肥也不要想單靠藥物,而要從意識上徹底解決,這樣才能在維持健康的原則下,獲得最好的身材與腦力。控制饑餓機制的中心位於下丘腦。下丘腦很小,只有大腦重量11/300,但卻很重要,只要其中一個神經核發生問題,就會造成身體或精神上很大的問題,例如,側核被破壞會厭食;腹內側核被破壞則會吃不停。如果不論怎麼吃,還是感到飢餓,也必須考慮是否這兩個核在作怪。(本文作者/徐剛)(摘自/大腦,你在忙什麼?/方舟文化)

樂閱讀/大腦裡有沒有「快樂中心」?

樂閱讀/大腦裡有沒有「快樂中心」?#大腦

加州理工學院的奧爾滋和納密爾教授等人,在1954年研究報告中提出:動物對腦內某些地方的輕微電刺激有特殊的愛好。他們的實驗裝置,是將電極種植在老鼠的下丘腦背部加以固定,然後訓練動物去按鈕接通電流,得到一連串輕微的腦內刺激。如果刺激點適當,動物便會按個沒完,甚至每小時達數千下,而且對其他的誘惑(如美食和異性)也毫不動心。牠們追求自我刺激如此專注,想必是因為這個刺激替牠們帶來極大的快感。因此,研究人員將這刺激點稱為「快樂中心」。• 情緒是經過大腦調配的心智狀態/所謂「快樂」,其實只是人們主觀上給予的情緒標籤,動物的實際感覺如何?仍不得而知。但是這個發現掀起了一股人體實驗的熱潮,不少人利用精神病人和癌症末期的病人,進行與動物同樣的實驗,獲得的結果,的確有消除緊張和愉悅快感,但尚未發現有「快樂得不得了」的情形。受試者有的說感覺到心靈超脫、飄飄然的感覺,有的說好似中了邪,說不出來的快感……,後來因為以人體做實驗違反醫療倫理,所以停止了這種測試。有些學者對於這一種由刺激帶動神經系統的運作,認為和所謂「酬償」和「懲罰」學說不太相關,所以不主張使用﹁快樂中心」這個稱號,但在學術界大家卻已習慣使用這個詞了,所以很多書籍文獻中還是時常可以見到。大腦裡實際上沒有獨立的「快樂中心」。大腦皮層下面的邊緣系統是產生情緒(包括快樂)的所在,但基本上,只是由「好」和「壞」兩種基調來變化而已。當訊息傳到大腦額葉,可以調配成各種複雜的心智狀態,而我們所感知的快樂,只是各種心智狀態中的一種而已。• 生活態度才能創造真正的幸福感/形成快樂必須有三個基本條件:身體無不適感覺,無負面消息、處境狀況良好,有回饋、有意義(例如得到獎金或獲得表揚)。生活中三個條件要都同時湊上並不容易,所以有人就想些邪門歪道,發明什麼「快樂丸」等藥物來刺激大腦,其實這是在混亂大腦。用藥物或其他外力的方式尋求快樂,其實是不切實際的,而且副作用很多。倒不如培養樂觀情緒和正面思考的習慣,對生活物質要求不要太高,知足惜福,工作努力,踏實肯做,這才是追求大腦自發性快樂的不二法門。(本文作者/徐剛)(摘自/大腦,你在忙什麼?/方舟文化)

樂閱讀/如果你是法官 會怎麼判這個案子?

樂閱讀/如果你是法官 會怎麼判這個案子?#大腦

腦部腫瘤分為良性腫瘤及惡性腫瘤,良性腫瘤不會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但和惡性腫瘤一樣,所有腦腫瘤都會直接影響腦神經及增加顱骨內的壓力,造成各種難以預料的功能異變或障礙。腦部長瘤,人格與性情也可能受迫害有一個男人40多歲,有正當工作,工作努力,家庭生活不錯,家裡除了他和妻子,還有一個繼女很乖巧,一家平平安安,其樂融融。近來,這位先生和以前不一樣,搜集許多春宮黃色照片,還喜歡和不認識的女人搭訕,對漂亮的女人還會毛手毛腳。而且最近突然爆出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他性侵了她的繼女,這下事態嚴重了。法院審問他時,他坦承性侵繼女,但他說這件事他控制不住自己,他控制不住他自己的行為,如覬覦女人等,他還說他最近頭痛得很厲害。法官准許他到醫院檢查,顱腦X光片顯示他的額葉長了一個不小的腫瘤,壓迫到了前額葉,於是真相大白了,他的一系列與以前不一樣的行為,與腫瘤壓迫前額葉有密切關係。現在問題來了,一個人犯罪如果是因為疾病所致,則應減其刑責,但是有的人反對,認為這些罪責都是他的腦子命令他做的,腦子長在他頭殼裡,所以他還是要負責。如果你是法官,你怎麼判?!顱內腫瘤的形成原因顱內腫瘤是神經系統中常見的疾病之一,一般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腦腫瘤」多發生於腦組織、腦膜、顱神經、垂體、血管殘餘胚胎組織等;「繼發性腦腫瘤」則是身體其它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至腦部形成的轉移瘤。腦腫瘤會侵害神經系統,造成人體多方面的反應症狀。包括劇烈頭痛、嚴重嘔吐、肌肉衰弱無力、動作失調無法自控、性格突然轉變、精神日漸衰弱、失去平衡力或喪失部分視力等。在尚未顯現出徵狀之前,腦腫瘤很難被察覺,同時也難以預防,一旦發現時往往情況已屬嚴重,在治療方式上多施外科手術切除,術後以放射療法和化學療法作為輔助治療。(本文作者/徐剛)(摘自/大腦,你在忙什麼?/方舟文化) 

樂閱讀/熬夜念書只會做白工?

樂閱讀/熬夜念書只會做白工?#大腦

各位是否同意「睡覺的時候,大腦會以海馬迴為主,拼命地工作」了呢?那麼,無視於大腦在睡覺時會拼命地工作,熬夜念書好嗎?從晚上到早上不間斷地處於清醒狀態讀書(特別是背誦科目)比較有效嗎?還是好好地休息、確保睡眠時間比較有利呢?我從前在考高中和大學時,也經常熬夜念書。儘管覺得這麼做很空虛,但為了考上學校,還是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當時,考生之間常常提到「四上五落」。意思是睡四小時的人會考上,但睡五小時以上的人會落榜。當我是考生時,我很自然地把這句話當真,告訴自己「不能睡」,得認真念到三更半夜。然而,若從「牢記」的角度來看,這麼做簡直錯得離譜。如果隔天有考試,考題中恰巧出現了前一晚念的地方,或許稱得上是有效果。但是,因為沒有牢記,所以幾天後就會忘得一乾二淨。這種做法就算適合學校的期末考,也絕不適合像耐力賽的考試。東京大學的池谷裕二副教授以研究海馬迴而聞名,在其著作《加強記憶力》,介紹了美國學者進行的研究結果。非常有意思,他提出以下關於記憶的資訊:美國精神學家羅伯‧史帝格德(Robert Stickgold)在2000年的《認知神經科學》雜誌中發表的研究成果指出,為了學會新的知識或技能,在學習的那一天必須睡足六小時以上。若沒在強行記憶後好好睡上一覺,那麼記憶就不會銘刻在大腦的顳葉(Temporal lobe),幾天之內記憶便會消失。顳葉是大腦的一部分,身為記憶、聽覺、語言等的中樞,發揮重要機能。不會銘刻在顳葉是指──海馬迴指揮官不會將接收到的資訊傳送至大腦的記憶體。以電腦比喻,輸入的資訊不會儲存在硬碟。或許會暫存於某個地方,但終究只是暫時儲存罷了。幾天之內,最長一個月,資訊就會消失地無影無蹤。如此一來,熬夜念書毫無意義,而且還縮減了寶貴的睡眠時間,真是得不償失。(本文作者/高島徹治)(摘自/不熬夜,不死背,睡前1分鐘驚人學習法/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