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

今增4例本土全在新北 無死亡個案

今增4例本土全在新北 無死亡個案#疫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今新增4例本土病例,為2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70多歲,其中2例發病日分別為今8月15日、8月20日,餘2例為無症狀感染。個案分布均在新北市,其中2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關聯不明,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8月21日累計公布1萬4717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3601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92.4%。新增2例境外移入今新增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案16037為俄羅斯籍20多歲女性,未接種COVID-19疫苗,8月11日自俄羅斯來台就學,持搭機3日內檢驗陰性證明,個案入境於機場採檢結果陰性,至防疫旅館檢疫,8月20日有鼻塞等症狀,8月21日由衛生單位安排採檢,於今日確診。個案檢疫期間無接觸他人,故無框列接觸者。案16038為40多歲立陶宛籍男性,未接種COVID-19疫苗,8月13日自立陶宛來臺工作,持搭機3日內檢驗陰性證明,個案入境於機場採檢結果陰性,至防疫旅館檢疫,8月21日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由衛生單位安排採檢,於今日確診。個案檢疫期間無接觸他人,故無框列接觸者。

清零有望?今增1例本土創疫情警戒新低

清零有望?今增1例本土創疫情警戒新低#疫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及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例死亡。今新增1例本土病例,為本國籍50多歲男性,近期無國內外旅遊史,8月18日陪家人就醫,因家人需住院治療,故於同日接受陪病者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22.7),個案為無症狀感染,衛生單位已啟動醫院及社區調查與防治,相關接觸者匡列中。新增5例死亡、5例境外移入今新增5例死亡個案,為3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6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5月24日至6月13日,確診日介於6月2日至6月15日,死亡日介於8月13日至8月17日。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8月17日累計公布1萬4681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3545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92.3%。今新增5例境外移入個案,為4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分別自美國(案16002)、立陶宛(案16003)、越南(案16004)、(杜拜)(案16005)及伊朗(案16007)入境,均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日介於8月6日至8月17日。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萬5897例確診,分別為1356例境外移入,1萬448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10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26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1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06例、台北市314例、基隆市28例、桃園市26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2例、台中市4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台東縣、雲林縣、台南市、南投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今新增4例本土 境外移入14例偏多

今新增4例本土 境外移入14例偏多#疫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1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例本土及1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北市、新北各2例今新增4例本土病例,為3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發病日均為8月16日,個案分布為台北市、新北市各2例;其中2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疫調中,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8月15日累計公布1萬4653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3195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90%。今新增14例境外移入個案,為8名男性、6名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案15975、案15980)、英國(案15976、案15977)、緬甸(案15981至案15989)、澳洲(案15990)入境,入境日介於8月3日至8月15日。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萬5880例確診,分別為1346例境外移入,1萬448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10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2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1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02例、台北市313例、基隆市28例、桃園市26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2例、台中市4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台東縣、雲林縣、台南市、南投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居家抗疫膽固醇失控 醫教你「3招」避心肌梗塞

居家抗疫膽固醇失控 醫教你「3招」避心肌梗塞#疫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正值壯年的黃先生雖然才四十多歲,不過在幾年前便已體驗過心肌梗塞的慘痛經驗。出院之後,黃先生開始注重自己的健康,很積極與醫師配合控制高血脂的狀況。「檢查發現他屬於遺傳性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膽固醇非常高,很難降下來。」馬偕醫院心臟內科林肇鋒醫師表示,「我們希望他可以把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70 mg/dL以下,所以除了口服藥物以外,也合併使用降血脂針劑,病情控制得很穩定。」但是因為疫情的關係,長時間在家上班,缺少運動,又經常叫外送,食物偏鹹、偏油,追劇的時候還會吃零食,黃先生的體重便逐漸上升。此外,生活作息改變之後,較容易忘記吃藥、忘記打針,而讓低密度膽固醇開始飆升。「回診抽血時發現狀況變差,我們就會進一步了解原因。」林肇鋒說,「這類患者只要飲食、運動、藥物稍有鬆懈,膽固醇就容易波動,所以一定要按時回診,持續追蹤。」膽固醇過高,種類要搞懂抽血檢查膽固醇時,務必先了解膽固醇的種類。膽固醇可分成高密度膽固醇(HDL-C,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與低密度膽固醇(LDL-C,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低密度膽固醇容易黏附在血管壁上,逐漸堆積形成動脈粥狀硬化斑塊,將導致血管狹窄、甚至阻塞,所以低密度膽固醇被稱為「壞膽固醇」。林肇鋒醫師解釋,高密度膽固醇對身體非常重要,它可以把血液裡面過多的膽固醇運送到細胞裡,讓膽固醇不會長時間停留在血液裡,便不會沉積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斑塊,因此高密度膽固醇被稱為「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過高將對身體造成全面性影響,全身上下所有的血管都會受到波及,漸漸形成動脈粥狀硬化,林肇鋒指出,大腦的動脈狹窄將導致腦中風,心臟的冠狀動脈狹窄將導致心絞痛或心肌梗塞,腎臟的動脈狹窄將導致腎臟病變,下肢的動脈狹窄將導致血液循環不足,而出現下肢冰冷、疼痛、間歇性跛行等症狀。「雖然膽固醇過高所衍生的併發症非常多,但是當血脂超標時,患者並不會有任何感覺,而容易輕忽、錯失早期治療的機會。」林肇鋒醫師說,「我們必須抽血檢驗才有辦法知道血脂的狀況,臨床上會遇到患者因為胸悶、胸痛就醫,進一步檢查才驚覺是膽固醇過高導致冠狀動脈狹窄。醫師會希望患者可以在出現併發症前就發現血脂超標,並積極控制,才能避免血管病變、產生疾病。」積極控制高血脂,才能避免併發症高血脂的危險因子包括遺傳、抽菸、過重與肥胖、不當飲食、缺乏運動等,想要控制高血脂,必須要多管齊下。發現膽固醇過高時,一開始會採用非藥物治療,包括飲食控制、適量運動、戒菸等,林肇鋒說,「是否需要搭配藥物進行治療,一方面看血脂肪有多高,二方面要看看是否存在一些相關風險或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根據2017台灣高風險患者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低密度膽固醇的治療目標會依照風險不同來調整,具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之成年人應小於100 mg/dL、孩童應小於135 mg/dL,若有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或曾經腦中風應小於100 mg/dL,若有冠狀動脈疾病應小於70 mg/dL,若有急性冠心症候群合併糖尿病應小於55 mg/dL。「高血脂藥物治療除了口服藥物,也有針劑藥物,如果使用口服藥物治療後,血脂仍然顯著異常的話,就會考慮合併使用針劑治療來控制膽固醇。」林肇鋒說,「目前的針劑設計得很方便,經過醫護人員的指導後,患者可以自己在家執行皮下注射,每2~4周注射一次。」膽固醇沒能控制達標的患者,可以和醫師詳細討論,調整藥物。口服降膽固醇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肌肉痠痛、肝指數上升,林肇鋒分析,根據國內外的研究報告,這些副作用的機率低,即使出現症狀,也不會太嚴重,通常在停藥或者是減輕劑量之後,就可以改善。針劑降膽固醇藥物是注射在皮下,常見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出現疼痛或紅腫。根據統計,副作用發生的機率也不高,「如果患者有反映這些狀況,我們都會進一步了解,看看是否有操作不當的地方,至於注射部位的選擇,會建議於不同部位輪流施打。經過適當的衛教與調整後,大多可以改善。」關心疫情也要當心膽固醇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的工作方式、生活型態都受到影響,宅在家的時間變多了,飲食、運動、藥物可不能鬆懈,以免血脂飆升。如果叫外送,記得挑選較健康的食材與烹調方式,林肇鋒提醒,若是訂購蔬菜箱回家自己做料理,要控制油、鹽、減少調味料。煮菜時可使用大豆油、橄欖油,避免使用豬油、人造奶油。攝取含有膳食纖維的食物,例如燕麥、蒟蒻,有助降低壞膽固醇。追劇嘴饞時,可以用含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堅果、杏仁、核桃來取代高脂、高糖、高鹽的零食。維持規律運動的習慣,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成人每周至少150分鐘中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外加上兩日中至高強度肌肉訓練運動,可以依照個人的身體狀況調整,以漸進方式逐步增加運動量。膽固醇過高時,患者並沒有感覺,但日積月累下來會衍生許多併發症,林肇鋒醫師叮嚀,請務必按時服藥或搭配針劑,積極控制讓血脂達標。(文章授權提供/ 照護線上)

今新增4例本土病例 新北首度0確診

今新增4例本土病例 新北首度0確診#疫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1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例本土及1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例死亡。今新增4例本土病例,為2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發病日介於8月7日至9日。個案分布為台北市及高雄市各2例;其中3例為已知感染源、1例關聯不明,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新增2例死亡、14例境外移入今新增2例死亡個案中,案8852為80多歲男性,有慢性病史、無相關活動接觸史,5月28日因出現發燒、呼吸喘症狀就醫採檢並收治住院,6月1日確診,6月8日解除隔離,6月26日出院,7月5日因其他原因死亡。案14165為60多歲男性,有慢性病史、無相關活動接觸史,6月17日出現發燒症狀,6月20日就醫採檢並收治住院,6月21日確診,8月4日死亡。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8月11日累計公布1萬4615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3142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9.9%。今日新增14例境外移入個案,為7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6例)、柬埔寨(2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中國、越南、印尼、印度及泰國入境,入境日介於7月30日至8月11日。

返回工作崗位不適應?4步驟找回生活步調

返回工作崗位不適應?4步驟找回生活步調#疫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有社交焦慮傾向的19歲吳先生在兩個月前疫情爆發後,長時間退縮在家中上網,不僅作息不規律,與家人的衝突更大幅增加。近來疫情趨緩,吳先生對於再度出門與人互動、回到較快速的生活步調感到十分焦慮,於是到心理諮商門診,尋求調整作息、適應人際互動的方法。國外研究指出,2020年12月美國疫情嚴重時,約有42%的人出現憂鬱或焦慮症狀,相較疫情前的11%,增加近三倍;而英國出現相關症狀的人,也在疫情爆發後,增加將近一倍。疫情帶給人們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如今台灣逐步放寬防疫準則,上班族取消居家辦公、學生返回校園、餐廳開放內用,但是久居家中後,人潮、應酬邀約與正常上下班的生活都可能造成部分易焦慮民眾的心理壓力。逐步增加工作量不必一步到位 找回疫情前的上班樂趣以居家上班為例,台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師潘奕瑄指出,「解封後仍須持續防疫工作」、「生活步調回到以往的規律與緊湊」、「人際互動的增加」以及「彌補防疫期間累積的工作」,將是之前在家上班的民眾可能的壓力源。歷經兩個月的居家生活,得知要返回公司辦公的當下,相信多數人的第一個念頭一定是「不想上班」,因為在家上班的環境遠比公司來的輕鬆、自由,因此心情調適非常重要。對此,建議從下列四點著手,漸進式找回生活步調:1.允許過度期:不必要求自己一步到位,立刻回到疫情前的高強度工作狀態。試著逐步增加工作量與緊湊度,以免因高度期待造成更多挫折和壓力。2.訂定適應計畫:孩子開學要做收心操,成人同樣需要準備。除了穩定作息外,無論工作或生活時間都建議預留彈性,並善用筆記自我提醒,預先知道幾天後的排程,以做足心理準備。3.找回過去樂趣:在家工作輕鬆又有便利性,返回公司和校園同樣也有好處。民眾可試著找回疫情前的上班樂趣,如跟同事團購、聊天等,讓心態調整更順利。4. 適時放鬆:隨時觀察自己的心理狀態,壓力太大時要適時減壓,安排能讓自己放鬆的活動,如冥想、聽音樂、閱讀、禱告、照顧植物等。通常1、2周內可適應 若焦慮持續數周應求助潘奕瑄提醒,緊張、焦慮是生活步調改變時的正常情緒反應,一般而言,人們能在一、二周內適應,但若超過數周仍存有高度焦慮、擔憂的心情或出現生理反應,如疲勞、腸胃不適、頭痛、肌肉痠痛等,且嚴重至影響生活,就建議尋求專業協助,適時調整身心與步調,才能健康迎向疫情後時代。

今增3例本土創疫情新低 個案均在新北

今增3例本土創疫情新低 個案均在新北#疫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例本土及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今新增3例本土病例,為1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發病日介於8月2日至7日,個案分布均在新北市,其中2例為已知感染源、1例關聯不明,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新增1例死亡病例今日新增1例死亡個案,為50多歲女性,有慢性病史及其他確診個案接觸史,6月14日出現發燒、呼吸喘等症狀至醫院採檢,6月15日檢驗陽性並住院,6月17日確診,8月6日死亡。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8月8日累計公布1萬4583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3103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9.9%。今新增5例境外移入個案,為2例男性、3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法國、美國、印尼及瑞士入境,入境日介於6月28日至8月8日。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萬5798例確診,分別為1299例境外移入,1萬4446例本土,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08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14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0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01例、台北市309例、基隆市28例、桃園市24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2例、台中市4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台東縣、雲林縣、台南市、南投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今增6例本土案例 創疫情警戒新低

今增6例本土案例 創疫情警戒新低#疫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1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例本土,創下疫情警戒以來新低,另有5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今新增6例本土病例,為4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23日至8月4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4例為最多,其次為台北市及桃園市各1例;其中2例為已知感染源、3例關聯不明、1例疫調中,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8月3日累計公布1萬4522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3001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9.5%。今新增5例境外移入個案,為4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奈及利亞、南非及美國入境,入境日介於7月21日至8月3日。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萬5753例確診,分別為1280例境外移入,1萬4420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08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79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8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93例、台北市297例、基隆市27例、桃園市24例、彰化縣14例、新竹縣11例、台中市4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台東縣、雲林縣、台南市、南投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