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

不是「老番顛」! 老人憂鬱症易被忽略

不是「老番顛」! 老人憂鬱症易被忽略#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在社會及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之下,憂鬱症成為了現代人都該注意及了解的疾病。而根據董氏基金會過去幾年針對不同族群進行憂鬱情緒的調查發現,像是2010年發現有11.8%的民眾、2011年發現有18.1%的國、高中職學生以及2012年發現有18.7%的大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另外,WHO也表示,全球則擁有3.5億的人口,具有憂鬱症的情形。雖然各界都在宣導青年憂鬱症,應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但是,老年人的憂鬱症乎成了被社會忽略的議題。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黃宗正常務理事指出,臺灣人口老化嚴重,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11%,達260萬人,用研究上最保守的老年憂鬱症盛行率約12%來估計,國內至少有31萬名長者,深受憂鬱症困擾。可是這些老年人的憂鬱症,卻時常被家屬認為是「老化」或是「老番顛」的情況來看待,又加上因為老年人對於憂鬱症的表徵,常會因為「面子」變得很愛「ㄍ一ㄥ」,使得老人因憂鬱症就診治療的人數少之又少。根據羅東聖母醫院統計近三年老人因憂鬱症就診的比例,約只佔全體的1.3%,不到盛行率的1/10,可見多數老人正飽受憂鬱困擾而未積極獲得適當的照護。黃宗正說,老年人的憂鬱症特點則以身體化來表現,「疲憊、記性衰退、身體不適」是老人憂鬱症的三大警訊。身體化表現常被誤認為內外科的疾病或是老化現象,但其實是腦部迴路受損而引發憂鬱症,因此當家中長輩動不動就喊累,或者經常抱怨這裡痛、那裡痛,很多事情都記不得,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也不順眼,就要注意是不是罹患了老人憂鬱症。對此,董氏基金會姚思遠執行長則提醒,民眾除了關心家中長者身體上的健康外,也要注意是否出現憂鬱症的警訊,並呼籲台灣老人憂鬱醫護品質要再升級。(圖片來源:由董氏基金會提供)

陳前總統也憂鬱?專家:GABA等因素失調影響

陳前總統也憂鬱?專家:GABA等因素失調影響#憂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去年(2012)轉入北榮治療的陳前總統,經醫師診斷為重度憂鬱症。台北榮總員山分院精神科楊凱鈞醫師說明,憂鬱症是一種身心疾病,通常患者會持續呈現至少兩週以上的憂鬱症狀,而常見的症狀有失眠、情緒低落與對週遭的事物感到興趣缺缺等,甚至有些原本以為是身體不舒服的症狀,都可能是因為情緒影響而造成的身體緊張或肌肉的酸麻脹痛。事實上,影響憂鬱的因子很多,如血清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等,其中,人體中抑制性的神經傳導物質GABA(Gama-aminobutyric acid,γ- 丁氨基酪酸)的調節也被視為影響憂鬱因子非常重要的一環。楊凱鈞表示,一般GABA在身體是扮演自我調節的系統,當人體缺乏時也會自我生成。然而,在許多動物實驗中發現,人體在遭受壓力時血液中的GABA濃度也會降低,當濃度含量不足時便會產生焦慮、不安、甚至會有憂鬱、失眠等症狀發生。此外,GABA不僅與壓力調節的系統相關,同時也與自閉症、阿茲海默症等認知狀況與記憶力有關,而有些全身性的身體症狀,如血壓及心率也會隨著GABA的不平衡而失調。楊凱鈞說明,其實一般人多少都有些憂鬱或焦慮的情緒,但只要沒有出現自殺想法,或是食慾過低、暴飲暴食、睡眠型態改變及發生憂鬱情緒的頻率未達疾病標準等情形,且在不影響工作、生活能力及人際關係的前提下,都是可以靠著規律生活、運動及均衡飲食等方式回復正常。對此,趙函穎營養師表示,一般健康成人每天從飲食中攝取GABA的量約為250-500毫克,自然而適度地補充抒壓飲食可幫助達到調節睡眠及放鬆的效果,亦可減緩因壓力或失眠對身心造成的負面影響。趙函穎營養師建議,在日常生活的飲食當中,如蘋果、香蕉、發芽玄米等食物都含有較多的GABA成份。同時建議民眾,除了飲食均衡之外,在緊張及充滿壓力的上班時間來杯富含GABA的玄米茶幫助抒壓,並配合補充B群、鈣、鎂等其他抗壓營養素,都是忙碌的現代人對抗壓力及失眠的好方法。

老人情緒不易察覺 當心老年憂鬱症

老人情緒不易察覺 當心老年憂鬱症#憂鬱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79歲的林老太太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病,在長期服藥控制下平日沒有明顯症狀。去年初,老太太開始出現諸多疑難雜症,包括頭暈、虛弱、渾身發熱、夜眠不佳等,經過多次抽血與影像檢查卻未發現明顯病因,因此住院治療。經過詳細的評估與詢問,發現病人罹患嚴重憂鬱症。由於久病且獨居,子女們也都沒發現她情緒上有任何異狀,還以為病人的身體不適是因老化與病況惡化所致。何謂老年憂鬱症?即為65歲以後所發生的憂鬱症狀,包含重鬱症、輕鬱症、低落性疾患、適應性疾患等。在一般老年人口中,憂鬱症的發生率約為7%左右,若加上復發率,則接近20%。女性憂鬱比例較男性高,而醫療機構住院中的老年人盛行率更高達30%左右。除此之外,喪偶等生活壓力事件、慢性疾病、長期失眠、社交孤立等,也都與憂鬱疾患有相關性。老年人罹患憂鬱症時比較少表達憂傷或情緒低落,反而經常會抱怨身體上的不適,例如頭暈、疼痛、胸悶或腸胃症狀等。而且老人家經常罹患其他慢性疾病,導致憂鬱症狀被其他疾病的症狀所掩蓋,或是被誤認為是正常老化的現象,因此延誤憂鬱症的診斷、治療。此外,某些藥物也可能造成憂鬱的副作用,尤其使用多種藥物的老人家更提高了憂鬱症的危險性。憂鬱症若未適當治療,病程可持續數年,並造成功能退化、生活品質變差、原有疾病惡化等,最終可能導致死亡。憂鬱症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為一般人的1.64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危險性為一般人的1.37倍。老年憂鬱症也被證實與中廣型肥胖和代謝症候群有相關性,這也可部分解釋憂鬱症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相關性。其他被發現與憂鬱症相關的疾病還包括失智症、骨質疏鬆與免疫功能異常等。由此可知,憂鬱症會造成身體疾病的發生或加重,而因此又會再加重憂鬱的症狀,形成一個牽涉生理、心理、社會層面的惡性循環。其實老年憂鬱症是可以治癒的,像是心理治療、運動、藥物治療等。奇美醫學中心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蔡岡廷表示,憂鬱症其實並不難察覺。人生有高低起伏,偶爾情緒低落在所難免,但若老人家出現憂鬱情緒,且對平日嗜好也失去興趣,持續超過兩星期,那就得特別注意了。此時應儘早就醫,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獲得較好的效果。(圖片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跳繩培養好心情 成長路上不憂鬱

跳繩培養好心情 成長路上不憂鬱#憂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生活步調愈趨快速,現代人的壓力也在不知不覺中累積,進而造成心情鬱悶,根據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2012年11月發布的最新網路調查顯示,有19.1%的台灣民眾有明顯的憂鬱情緒。而其歷年來進行的調查也顯示,平均每五位青、少年就有一位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其最大壓力源主要來自課業。顯示不光成人承受來自四面八方的生活壓力,台灣學童也是面臨許多的壓力,影響其身心健康。如何選擇適當的紓壓方式是現代人要面對的課題,如果用錯方法會造成身體健康的危害,因此董氏基金會長期推動「運動紓壓」,鼓勵學童以運動來緩和生活壓力及紓發負面情緒。家醫科醫師洛桑加參表示,人在運動時,腦中會分泌賀爾蒙(如腦內啡)進而產生愉悅感。而國內外也有研究指出,運動的好處除了消耗熱量外,也能平衡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分泌,幫助提昇正面情緒與快樂指數;此外,董氏基金會的調查中也發現,運動後有超過八成學生認為負面情緒較獲得控制。因此學童若能養成固定運動的好習慣,便能夠長期維持正面情緒並快樂成長。至於運動的方式有很多,要如何選擇不易受傷又方便進行的運動就變得很重要,董氏基金會常務董事胡維恆表示,跳繩是簡單、有趣且容易從事的運動;能夠透過單人、多人以及特殊花式技巧的練習,增添運動的樂趣,更能夠讓學童樂在其中並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在提升快樂指數的同時也增強學童的自信心以及往後面對困難的調適能力,常保心理健康。研究顯示,國小學童每天跳繩30分鐘、持續進行20週,還可增進自律神經控制、改善學習能力、協調性、平衡感、敏節性及韻律感。長期推廣「健康活力生活」的可口可樂基金會也贊助董氏基金會於2012年共同舉辦「跑跳好心情」活動,並在16所國中、小學推動跳繩運動,希望透過校園跳繩推廣,讓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培養運動習慣並建立良好的紓壓方式;此外,除了針對兒童推廣運動習慣外,更希望透過學童帶動家中的每一份子,一同建立「吃動平衡」與動態生活的好習慣,讓生活更樂活。

冬季憂鬱患者增 如何讓心情不下雨?

冬季憂鬱患者增 如何讓心情不下雨?#憂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是否也覺得進入冬天,長期下雨的天氣,只要在家裡看到天空變陰暗,心情就會感到不悅或憂鬱?而大多數人都喜歡有陽光的好天氣,因為陽光是人體內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缺乏維生素 D 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臟病、癌症、過敏、阿茲海默症、肥胖及憂鬱症等生理疾病的機率;此外,陽光也有助於增加大腦中的血清素含量,血清素對一個人的情緒有深遠影響。冬天日照短,大家都躲在家裡避寒,沒了陽光,可能會缺乏維生素D,人體內的褪黑激素、血清素濃度也會跟著改變,影響情緒起伏波動,而產生憂鬱傾向,因此冬季罹患憂鬱症的人口有增加的趨勢。了解氣候對身體的微妙變化,就能應付季節交替,對自己的身體負責任。如果容易覺得累,可能是血液循環不夠好,必須要靠運動去改善。透過簡易的有氧運動,可讓氧氣進入疲累的器官內,且提高腦啡、血清素,讓心情更為愉悅。瑜珈和伸展這類和緩的運動對於血液循環亦有幫助。另外飲食也可對抗天氣對於身體健康的影響,鹼性飲食讓你有最佳的血氧,深海魚肉、堅果及甜菜中所含的ω-3有助調整及穩定情緒,可預防憂鬱症發生。如果是比較嚴重的憂鬱焦慮或失眠,建議最好與精神科醫師討論改善方式,必要時依醫囑按時服藥,深呼吸調養氣息,注意正常作息,適當減少工作量,多休息還是可以遠離憂鬱煩惱。

看醫生也要挑時間? 越近周末越佳

看醫生也要挑時間? 越近周末越佳#憂鬱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編譯)當你預約了醫師時,最好要避免一個星期的開始。一項研究發現,患者通常都有很大的可能錯過諮詢,因為星期一會有早晨憂鬱。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者羅布‧詹金斯教授說,星期一失約是最糟糕的,但在一周出席的過程中有穩定改善的現象,而周五不赴約的人是最少的。科學家們發現人們很難強迫自己在周末後約會,是因為星期一憂鬱症,他們覺得他們是沒有能力去應付壞消息,像是不愉快的治療,或是跟醫護人員來往。然而,藉由工作進入尾聲的周五,心理刺激提高他們的應變能力,從而改善出席。詹金斯博士表示,最近的心理研究顯示,一周裡不同的日子會引起不同的情緒反應,周一是最負面的,而周五則是最積極,而情緒的狀況會隨著間隔日,越來越有光明面出現。蘇格蘭格拉斯大學團隊,在2008年初至2010年底,從超過450萬筆的醫院門診預約的考勤紀錄進行分析,他們鼓勵病人預約在周四或周五,這樣可節省國家衛生局數百萬英鎊,這也將改善患者的健康,減少疾病的風險。結論是,要減少失約只有一個簡單的策略,就是盡量把約會安排在一周結束之前。但有趣的是,醫院往往都把加載的預約,安排在一周的開始。

醫訊/認識憂鬱症

醫訊/認識憂鬱症#憂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憂鬱症是一種現代文明病,又號為「心靈的重感冒」。W.T.O.預估7年後該症將名列失能與早夭的第2名病。憂鬱症也是世紀3大疾病之一,另兩種為癌症與愛滋。因此,新光醫院特規劃「精神科家庭座談會」,邀請精神科醫護人員主講「認識憂鬱症」,參加對象為一般民眾、精神科病友及其家屬。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做確認,以免臨時更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精神科家庭座談會時間:101年12月8日(六)上午09:00~12:00地點:新光醫院(近捷運士林站1號出口,台北士林區文昌路95號)一品廳洽詢:02-2833 2211轉8465謝映萱

研究證實:肥胖與憂鬱症有關聯!

研究證實:肥胖與憂鬱症有關聯!#憂鬱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知道嗎?肥胖不單單會造成生理上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大腸直腸癌等之外,其實肥胖也與憂鬱症有很大的關係!在美國的「綜合醫院精神醫學」期刊研究曾指出,肥胖和憂鬱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係,而根據台灣南部某大型醫院所做的研究,結論也與此研究結果不謀而合,因此對於肥胖所帶來的病症,民眾可不能輕忽!台灣肥胖醫學會醫師方銀漢表示,從病理學的角度來看,過重或是肥胖的患者,由於糖尿病和胰島素阻抗性的風險提高,會影響腦部某些激素的分泌、改變了體內的恆定環境,增加了心情憂鬱的機率。而從心理學上來看,因為現今媒體過度強調纖細身材的重要,因此肥胖便被行動遲緩、較笨、找不到交往對象所汙名化,而造成肥胖者的壓力與憂鬱。然而,許多人都會以為,憂鬱的人多半是瘦骨如柴,但是情況其實不然,這是因為憂鬱症以及體內荷爾蒙內分泌失調,會讓人產生失眠、作息改變、多吃多喝行為以及自暴自棄想法等等,這些也都是造成體身材失控、體重暴增的原因。而根據美國的「綜合醫院精神醫學」期刊研究曾指出,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0以上的女性,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性會提高至少50%以上,而國內醫院的研究,根據院內69位患者進行調查,也發現這些患者的肥胖程度跟情緒測驗得到的憂鬱程度成正比。因此,方銀漢建議,可從調整生活型態不熬夜,來增加新陳代謝速率減少水腫,作息正常多照陽光可以減少憂鬱;還有,記得也要適度運動,讓大腦產生腦內啡,可幫助減輕憂鬱及焦慮的效果;深呼吸、冥想、看書、野外踏青等,都可避免利用大吃大喝的方式,來減輕憂鬱的產生,而產生肥胖的副作用。但他說,如果這些方法,還是無法讓體重下滑,憂鬱的情況也尚未改善的話,建議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因為專業的醫師能夠瞭解這兩者之間的共病關係,在治療肥胖的同時,讓病人正視自己的負面想法;或是在治療有憂鬱傾向的患者時,同時針對肥胖問題來治療減少其憂鬱心情,這樣子雙管齊下一次解決兩個問題,對患者來說才是最理想的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