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

幫助揮別憂鬱 長者健康老化

幫助揮別憂鬱 長者健康老化#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統計,自殺是國人的十大死因,尤其長者是高危險群。據研究結果發現,台灣社區老人16%至58%有憂鬱傾向,憂鬱症的盛行率則約13%;而統計自殺死亡者中98%生前患有任一精神疾病診斷,87%死亡個案生前患有憂鬱症,有15%的憂鬱症患者死於自殺;可見憂鬱的防治將是減低自殺率的重要關鍵。過去研究發現,長者大多呈現有認知功能缺損、日常生活功能不佳、多種慢性病症等,且年紀愈大、女性、低社經階層、或鰥寡者,有較高的憂鬱症盛行率。再者,家庭功能、社會支持之好壞,社區活動的參與度也都與長者憂鬱有明顯的關聯。可見,長者憂鬱症的治療除了傳統藥物外,社會參與、社會支持更是不可或缺。根據統計,僅約一成左右的老人平常會參與社區活動,但活動頻率仍低。多項論點發現,經常參加社區活動的老人,不僅憂鬱症狀的改善有很大的幫助,而且有心理健康促進的效益。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謝鈴琴主任表示,社區參與是影響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經常規律參與社區活動的老人,有較好的心理健康。有鑑於此,基隆市各區衛生所常連結各里社區關懷據點辦理各項健康宣導,不僅能活絡社區老人之鄰里關係與人際網絡,提升社區活動的參與,讓社區長者藉由活動參與,擁有心靈歸屬感,從中習得健康促進知識外,也能促進心理健康。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在各個關懷據點量血壓服務時,同時由社區志工施行老人憂鬱症量表篩檢,以便及早篩出長者憂鬱高危險群,並連結區內各項相關社會資源,予以轉介處置,以避免悲劇發生。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提醒民眾,在老人福利服務的提供上,單靠政府的資源是不夠的,在實務運用上也有不周延之處。所以長者照顧的工作必須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最重要的是長者主動直接參與社區活動,才能將服務發揮最大的效果,因社區服務而使老年生活更有品質,社區也因著老人的參與而更豐富、更多采多姿。

關愛自己、從心出發 到超商檢測心情溫度!

關愛自己、從心出發 到超商檢測心情溫度!#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依衛生署推估5%~10%的憂鬱症盛行率來看,臺南市至少有近93,500人正為憂鬱症所苦,因此台南市衛生局製發「關愛自己,從心出發」宣導單張,即日起在臺南市的7-11(共420家)及全家(共150家)便利超商的開放架上都能方便取得,單張裡簡介裡包括台南市的精神科醫院、精神科診所、免費心理諮商駐點服務、認識憂鬱症、什麼是珍愛生命守門人及諮詢專線等,希望民眾有憂鬱傾向時,能多想一下,勇敢面對。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100年臺灣有3,507人死於自殺,而100年度臺南市有334人死於自殺,每1人自殺死亡會影響6~8位親友,可見自殺是重要的社會問題,而自殺行為受到疾病因素、經濟景氣、社會環境、家庭及個人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此外台南市衛生署特別指出「關愛自己,從心出發」宣導單張忠,最重要是鼓勵市民要關心自己的心理健康,能透過簡易的評估工具,即以簡式健康量表(BSRS),俗稱心情溫度計,以簡易的六個問題,幫助自己施測目前的心情溫度,問題包含感覺緊張不安?;覺得容易苦惱或動怒?;感覺憂鬱、心情低落?;覺得比不上別人?;睡眠困難?譬如難以入睡、易醒和早醒;有自殺的想法?等。並以分數的多寡來判斷目前的情緒狀態。這是一項既方便、快速、易學的評估方法,請市民朋友們從現在開始就應關心自己,並以這份單張提供給家人施測,關心自己同時,不要忘記也要關心自己的家人。台南市衛生局呼籲市民朋友們應認識「自殺警訊」及「自殺危險因子」來共同關心周遭的親友,而當心裡有打不開的結或遇到人生難關時,應積極尋求親友及社會資源等援助。衛生局也設有免費心理諮商服務,由專業心理師傾聽、陪伴您,行政院衛生署更提供24小時免費的安心專線,讓心理鬱卒的朋友們有抒發及找到出口的機會。

訓練正向思考 趕走憂鬱較不易生病

訓練正向思考 趕走憂鬱較不易生病#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項有關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過後的研究發現,習慣正向思考的人有較強的耐挫力,他們比較不會有憂鬱的經驗,而且會因為劫難的經歷,而使心靈有所成長。正向思考所影響的層面包括:生活品質、工作表現、社交關係、認識自我和他人的能力、身心幸福感、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健康狀況等都有正向的效果,觀察出樂觀以及悲觀所帶來的影響。「悲觀的解釋風格和一再胡思亂想的習慣是可改變的,而且這個改變是永久的」美國正向心理學大師馬汀‧賽利格曼如此鼓勵並治療憂鬱症患者走出痛苦的陰霾。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主任陳三能表示,同樣的事情,樂觀和悲觀的人的解釋習慣就是不一樣。都是半杯水,樂觀的人說:「好渴喔,幸好還有半杯水可以喝。」悲觀的人則說:「好渴喔,可是只有半杯水可以喝。」這兩種人之所以有這些差別,主要在於他們對事情的解釋方式不一樣。例如,碰到不好的事情(如:車禍、遭小偷、生病等),樂觀的人會認為這只是自己不小心發生的,以後只要自己多注意些,未來就可以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而悲觀的人則把這樣的事情看成:霉運總是跟隨著他,他沒有辦法改變這類事情的發生。再者,同樣都是好事降臨(如:金榜題名、升官、發財等),樂觀的人會認為是自己的能力或表現良好所致。悲觀的人則覺得這只是一時的運氣,或者解釋成是別人退讓給他的,不然這麼「好康」的事是不可能發生在他身上的。研究結果顯示,習慣將事情做悲觀解釋的人和憂鬱傾向有相當程度的關係。反之,解釋事情的習慣傾向樂觀的人,在生活上有許多正向的影響,例如:抗壓能力較強,免疫力較強,比較不容易生病(如: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賽利格曼利用認知治療法的概念,提出五種對抗負面想法的技巧:一、學會辨認出情緒低潮時,自動跑出來的念頭(如:我完蛋了、我沒用);二、學習跟這些自動湧出的念頭抗爭(想自己的好處);三、嘗試用不同角度,重新解釋人事物的理由與關係;四、擺脫那些令人憂鬱的想法;五、最後,您將學會認識那些念頭正是使您憂鬱的種子,日後只要這念頭一出現,您就知道要立刻對抗它,驅趕它。  阮綜合醫院心理師劉慧萍表示,樂觀與悲觀的解釋風格,都是我們從小在生活中學習而來的習慣。同樣的,透過學習,習慣悲觀想法的人也可以變成樂觀想法的人。當您遇到挫折、失敗時,更要學習應用以上五種法寶,積極對抗以前習慣盤據您腦海的那些悲觀念頭,而且要不間斷、經常練習,這樣您就能打退悲觀想法對您的心靈侵蝕,遠離憂鬱。

叫憂鬱的人想開點 不如帶他一起運動

叫憂鬱的人想開點 不如帶他一起運動#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董氏基金會2011年的調查顯示,國、高中生不想運動的原因中,「找不出時間運動」為第一名,「覺得很累」高居第三名,到了炎熱夏天,運動更令人意興闌珊。如何能夠在夏天還能享受出外揮汗運動的樂趣呢?加拿大和美國的研究發現,在自然環境中的公園散步,可以讓憂鬱症患者注意力和記憶力提升,而且負向情緒減少,正向情緒隨之增加。2010年英國研究發現,多從事綠色運動,如在戶外運動、散步和騎車等,每日5分鐘有助於心理健康。因此,為了鼓勵青少年培養運動紓壓習慣,董氏基金會和維他露基金會合作,在全國十二所高中推動「樂動少年養成計劃」已經進行至第三階段,自2月17日至6月14日,樂動少年養成計畫活動總累積時數共計40,795,563分鐘,以一場40分鐘的籃球比賽換算,每位參與同學這學期都打滿了31場籃球賽。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多項研究已証明運動的好處,所以基金會這幾年來一直致力推動運動紓壓。會中他也分享自己考取加州律師證照時,持續每天運動1小時,雖然面臨了準備考試的極大壓力,但依然能保持心情健康,因此能從容面對考試。他也說,以樂動少年養成計畫第三階段的活動天數計算,樂動少年的參與同學平均每位同學每天運動至少十分鐘,每分鐘心跳超過110下,打破多數同學提出沒有時間運動的說法。東吳大學張本聖副教授指出,哈佛醫學院的研究顯示,每日中等強度的運動,超過30分鐘,大腦會分泌腦內啡,讓心情變正向。他也以個案輔導經驗說明,叫憂鬱的人想開點,他們只會更憂鬱,所以他在輔導個案時會直接帶著他們走路,緩解憂鬱的情緒。張本聖副教授也建議,雖然天氣很熱,是可以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只要多散步、跑步,就可以減輕憂鬱情緒。也可以多到山上、大自然環境中多走走,除了紓壓,還可以消暑。活動代言人兄弟象隊游擊手王勝偉說,在跑的過程中可以讓自己的心境調整到比較平靜的狀態,壓力得到紓解,這樣才能應付球場上所有的突發狀況。另一位代言人兄弟象隊投手增菘瑋說要從運動中得到樂趣,才會動的開心,動的健康。同時在會中也分享夏季運動時,要多喝水補充流失的水份。避免在正中午的時候去運動,選擇在清晨或傍晚時段進行比較適合。增菘瑋也提醒夏天運動的強度要循序漸進,不要忘記開始前的暖身和結束後的伸展,最重要的是量力而為,只要覺得身體有什麼狀況,還是要先暫停休息,不要勉強自己。活動中王勝偉、增菘瑋實際指導正確的慢跑暖身方式及慢跑姿勢,並與學生們一起進行投籃趣味比賽,讓同學夏天可以運動得更輕鬆。

讓憂鬱症重見陽光 轉介治療恢復佳

讓憂鬱症重見陽光 轉介治療恢復佳#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阿凱有個破碎的童年,因父母離異,母親又無力撫養三兄弟,大哥就帶著二個弟弟在街上閒晃,被所在地教會收容,二個弟弟也在教會的包容接納中成長,此時責任心重的18歲大哥莫名地在工作中焦慮了起來,開始出現心情沮喪、食慾減退、失眠等症狀。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謝鈴琴主任表示,憂鬱症影響所及絕對不是只是「心情不好」而已,其中包含了多種因素,是不容忽視的疾病。謝鈴琴主任表示,「憂鬱症」這個疾病的病名,聽起來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心情不好的心理疾病」,情緒低落、容易哭泣確實是憂鬱症的一個重要症狀。「憂鬱症」是一種情緒障礙,主要的問題是情緒低落,也會有思想及行為等其他方面繼發性的變化,常見有心情沮喪、食慾減退、失眠、怠倦感、悲觀、無望、罪惡感、失去自信、低估自己能力、失去興趣、猶豫不決或缺乏決斷力、意志力喪失、自殺意念等行為的症狀。「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直是對疾病治療及復建的不二法則,憂鬱症大多病因不明,症狀也因人而異。患者大多是因感情受到挫折或面對種種壓力而產生;疾病對患者的折磨不只是發病的當下,而是疾病在心中流下的陰影往往讓患者缺乏重返社會的自信。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呼籲民眾,「憂鬱症需要協助患者重回生活軌道」,若患者有病識感不佳、服藥不規則而復發時,應即時轉介,尋求社會各項資源的幫助,重拾患者的信心。

每天5顆安眠藥 失業女罹患乾眼症

每天5顆安眠藥 失業女罹患乾眼症#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物價上漲、股市不振,加上連日來的大雨和水災,讓許多人的情緒出現憂鬱和焦慮症狀,加上睡眠品質下降,紛紛前往精神科門診就醫服藥。不過,近來眼科門診也出現大量乾眼症患者求診,原因就是長期過量服用抗憂鬱劑及助眠劑所導致!眼科醫師提醒,長期服用精神科藥物恐出現眼睛乾澀或不適,嚴重會造成乾眼症,民眾用藥應特別小心!台北康寧醫院眼科李文浩醫師表示,最近,一名24歲的蔡小姐,因去年畢業後始終找不到工作,長期經濟壓力和負面情緒,讓她罹患輕度憂鬱症。加上之前連日下雨,看到水災新聞不斷,讓她病情加重,除了吃抗憂鬱劑外,每天還要搭配5顆助眠劑(stilnox)才睡得著,沒想到眼睛出現乾澀、刺痛,差點睜不開,最後因視力模糊,嚇得她趕緊到眼科門診就診。經建議調整精神科藥物及使用免疫調節劑治療後,才讓她回復正常生活。李文浩醫師說,最近眼科門診最常見的乾眼症患者有二大族群,一為服用抗憂鬱藥或安眠藥導致的乾眼症。另外就是低頭族,習慣在捷運或公車上使用3C產品,長期眨眼次數減少,而使脂質厚度不足,淚液蒸發過量,導致乾眼症。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乾眼症患者普遍出現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或更年期婦女,但最近則出現很多20到30歲的年輕族群,且患者人數激增三成以上,除了和長期使用電腦及手機有關外,普遍服用抗憂鬱劑和助眠劑也是其中一個主因。服用抗憂鬱劑或助眠劑會導致乾眼症的原因,主要是神經傳導物質經常在突觸裂隙內移動,同時傳導訊息,其中心情、意願、不安、興奮等訊息傳達有關的是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而抗憂鬱的三環、四環、SSRI、SNRI等藥物都是作用在阻止上述再吸收,但是同時乙醯膽鹼和組織胺也受到抑制,產生副交感神經阻斷作用的後遺症,如嗜睡、視力模糊、口乾舌燥及乾眼症。李文浩醫師表示,臨床上並未將抗憂鬱劑及助眠劑藥物列為乾眼症的絕對禁忌因素,所以也不鼓勵憂鬱症或失眠患者因擔心有乾眼症而擅自停藥。雖然有些藥物的確可能加重乾眼症症狀,但兩害相權取其輕,若因不服藥造成精神不寧或睡不安穩,眼睛反而會更不舒服。就像血壓控制也是如此,有些利尿劑也會影響乾眼症,但血壓控制不好,卻可能造成全身合併症。預防乾眼症更加重要!李文浩醫師提醒,民眾如果有眼睛乾澀、癢、刺痛、灼熱感、對外在刺激敏感及短暫視力模糊等症狀,建議應盡快就醫由醫師進行診斷,以便及早治療。切莫自行至坊間購買眼藥水或人工淚液治療,導致結膜角質化,讓乾眼症病情加重,延誤治療時機。

夏日不煩躁 香蕉抵抗抑鬱給你好心情

夏日不煩躁 香蕉抵抗抑鬱給你好心情#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夏日來臨,節節攀升的溫度除使人胃口盡失外,亦使人的心情煩躁。大腦中血清素是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血清素含量提高能改善睡眠,讓人鎮靜,減少急躁情緒,帶來愉悅感和幸福感,帶給人更多快樂。有動物實驗研究發現,當提高血清素在動物體內含量時,動物的互相攻擊行為明顯減少。而哪些食用的蔬果能幫助大腦製造血清素,降低憂鬱煩躁的心情呢?台灣,一年四季都能享用的美味水果。其中,香蕉更是盛產豐沛,香蕉內含生物鹼物質,可振奮精神和提高信心,也是色胺酸和維生素B6的來源,能幫助大腦製造血清素。當血清素降低水平之下時,就會出現注意力集中困難等問題,間接影響個人計劃和組織能力。這種情況還經常伴隨壓力和厭倦感,甚至引起抑鬱。而香蕉含有維生素B6,可以提高血清素濃度,有助於抵抗抑鬱症,培養快樂心情。除香蕉為色胺酸和維生素B6的主要來源外,蔬菜中的菠菜亦富含葉酸,麥克吉爾大學的研究發現,那些被控制無法攝取足夠葉酸的人,在5個月後,都出現無法入睡、健忘、焦慮等症狀,研究人員推論,缺乏葉酸,會導致腦中的血清素減少,導致精神疾病,包括憂鬱症及早發性的失智等。故,類似營養素的食物為甘藍菜、芥菜、青江菜、羅曼萵苣(俗稱「大陸妹」)、蕪菁葉、橙椒。另外南瓜也是一種可以選擇的健康食物,南瓜之所以和好心情有關,是因為富含維生素B6和鐵,這兩種營養素都能幫助身體所儲存的血糖,轉變成葡萄糖,葡萄糖正是腦部唯一的燃料。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呼籲民眾,在日常飲食可多食用富含色胺酸、維生素B6和葉酸的蔬果,除能提高大腦中血清素含量,引發快樂能量,降低憂鬱煩躁的心情!更能降低身體碳排放量,順便做環保囉,另外,維持簡單正常的生活作息和定期運動也是穩定身心靈的不二法門,若想擁有更多愉快心情,也可從每日飲食開始做起!

運動消除壓力 保持好心情憂鬱掰掰

運動消除壓力 保持好心情憂鬱掰掰#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運動心理學及公共衛生學者的研究發現,運動不但可以降低焦慮及憂鬱症兩大心理疾病,更可以增加生活的品質及滿意度,建構一個人的正向自尊、促進個人心理安寧和消除壓力。投入一項運動更可以增加生活的重心,從中獲得成就感。以跑步或快走來說,是門檻最低的有氧運動,只要換上一雙適合跑步及走路的鞋子,走出戶外,立刻就可以讓自己增加全人健康!在情緒調節方面,學者們認為運動時腦垂體分泌一種類似嗎啡的化學物質,稱為腦啡因,具有止痛和欣快感的作用,可能會降低憂鬱的消極情緒;活動的過程中能調整正腎上腺素、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等和負面情緒相關的內分泌激素。此外,運動伴隨的生理機能改變,更可以增加一個人的自我駕馭感,提高自尊及自我概念,產生卓越的成就感。根據基隆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民眾免費心理諮商服務分析發現,近期民眾主訴的問題多為夫妻溝通、親子溝通導致的情緒困擾,溝通的過程常發現當事人容易侷限某個角度看待問題,並因為堅持立場而導致關係日趨緊張;也鼓勵民眾能培養興趣和運動的習慣,運動可以促進多和別人交流的機會外,運動本身可分散或轉移注意力,因而減緩焦慮的情緒,並且活化思考的彈性;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呼籲,全民一起「聰明吃,健康動」,對自己的健康負責,時時注意自己的健康,隨時測量心情的溫度,創造神清氣爽的人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