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

吃出活力健康 樂活飲食讓你開心

吃出活力健康 樂活飲食讓你開心#憂鬱

憂鬱症影響所及絕對不只有「心情不好」而已。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營養科營養師黃允臻說,根據憂鬱症的診斷定義,憂鬱症至少可能還包含有睡眠改變、食慾改變、幾乎每天覺得疲累等身體症狀。從種種角度來看,憂鬱是一種全身是病、莫名無助的感覺,但又找不到明顯確切病因。因此,身體的諸多不適確是因為低落情緒導致而成的怠忽延誤了就醫診斷黃金時期。黃允臻指出,有些食物吃越多反而心情更憂鬱,即所謂的「升壓食物」,包括高鹽、高油、高糖的食物,以及酒精、咖啡因飲料。研究指出,許多食物的營養素與體內生化代謝變化有關,進而達到抒解壓力、放鬆心情效果。當長期處在「高壓力」環境下,再加上生活作息混亂、飲食不均衡,體內T細胞與巨噬細胞數目都會下降,免疫力也會跟著降低,黃允臻提供以下一些食物供民眾參考,可紓緩緊張與壓力,包括香蕉、南瓜、綠色蔬菜、堅果類、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黃豆、深海魚類、維生素B群等。延伸閱讀「樂活食物」: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2322

頻繁使用眼藥水易罹乾眼症? 醫師:兩者沒關聯

頻繁使用眼藥水易罹乾眼症? 醫師:兩者沒關聯#憂鬱

上班族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看眼睛容易乾澀,習慣拿起市售的人工淚液或眼藥水來幫眼睛補充「水分」,但卻有大陸網站指出,一天點眼藥水的次數超過6次,其實更容易罹患乾眼症!對此,署立豐原醫院眼科主任楊逸儒認為這兩者之間並沒有絕對的關聯性,反而是乾眼症的患者還必須靠著點眼藥水來緩解不適。

勇敢傾訴 防憂鬱自殺

勇敢傾訴 防憂鬱自殺#憂鬱

「唉...這些事情… 我真得很難說出口!可是只要一想到就會很難過、整個心糾結在一起,很想要找個人說,但是又擔心家人朋友的看法,很怕他們覺得我很糟糕、怎麼會遇到這樣的事情?以前也曾經鼓起勇氣跟朋友說,但是別人好像也很難真的瞭解我心裡的苦…。現在可以講出來就覺得好很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王如指出,這是許多前來心理諮商求診民眾的心聲,同時也反映出許多具有心理困擾民眾的普遍感受。儘管自覺到心理或情緒上的壓力問題,卻往往擔心親友對自己產生負面評價,或認為他人可能無法瞭解接納,或是難以承受親友對自己的擔心,甚至認為他人不會願意聽,而不敢將煩惱向自己親近的人傾吐。王如說,若長期壓抑內心困擾未能有效抒解,很可能會累積成嚴重憂鬱情緒疾病,甚至因為自己走不出困境而出現輕生念頭。因此,能有一個讓自己安心傾訴困擾對象,是維護及提升自我心理健康所不可或缺的法寶。延伸閱讀「防憂鬱自殺」: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236

「小三」出現 破壞婚姻最大因素

「小三」出現 破壞婚姻最大因素#憂鬱

婚姻情感中的三角問題成為現代人際關係中的焦點之一。臺北市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針對民眾可能出現的各類心理困擾,也開發提供多元的心理衛生服務,針對外遇議題開辦療癒團體,並委託「呂旭立紀念文教基金會」同時開辦外遇議題團體諮商,協助面對伴侶外遇或曾經遭受伴侶外遇民眾,學習面對問題的勇氣及自我成長。內政部統計,99年我國共有5萬8,037對夫妻離婚,平均每千位有偶人口有11.5位離婚,平均每日離婚對數為159.0對,有偶人口離婚率為11.45%。而外遇問題也常在夫妻之間發生,影響婚姻關係導致離婚。中華民國婚姻危機處理協會調查指出,離婚的主要原因包括:配偶外遇、個性不合、婚姻暴力,可見外遇問題的確成了破壞婚姻的重要因素之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社工科主任董秀珠指出,夫妻間妻子們對於配偶外遇的反應、衝擊都明顯而強烈,因此而自殺自傷,以及影響小孩心靈等。松德院區精神科醫師劉宗憲表示,在門診中因為外遇問題求診的人,可能被診斷出有環境適應障礙、睡眠障礙、憂鬱症與焦慮症等。一旦出現外遇困擾,心情受影響時,最好尋求精神衛生專業人員協助,別等到症狀嚴重才求助,而造成治療複雜度及延長治療時間,甚至導致後續產生的不幸事件。延伸閱讀「情感出現三人行」: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1945

孕婦別太焦慮 新生兒氣喘風險高

孕婦別太焦慮 新生兒氣喘風險高#憂鬱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發現,孕婦在懷孕期間,若心情常焦慮、憂鬱,生下的小孩比較容易有氣喘問題;其實不只氣喘,孕婦心理對胎兒情緒也有影響。薛雅蓮醫師表示,國外之前早有研究指出,孕婦若常焦慮,生下的小孩有較高比例會有情緒不穩的問題。所以明顯的就是孕婦如果太過於焦慮,肯定生下的小孩一定不健康。不過,薛雅蓮醫師也替婦女抱屈,因為懷孕會造成體內賀爾蒙變化,而影響到生理、心理,導致會有情緒上的問題,而社會環境包括家庭經濟狀況不佳、無預期懷孕,都會導致婦女心理壓力與情緒問題,或是有些婦女會有濫用藥物、喝酒、吸菸以及精神上的問題,這些因素都可能會影響到胎兒的健康或情緒。薛雅蓮醫師表示,目前國內普遍都較關注孕婦產前檢查或產後保健,其實孕婦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建議民眾要多關心孕婦的情緒與心理問題,情緒穩不僅對孕婦本身好,對胎兒也有助益。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醫師表示,孕婦在懷孕時因賀爾蒙產生變化,因此在生產中或生產後,都可能會出現產中憂鬱或產後憂鬱的情況;孕婦可能因為從以往的被照顧者身分轉換為媽媽,必須要去照顧寶寶,加上擔心自己產後身材會走樣,因此心理壓力會較大,有些婦女在懷孕期或產後心情會莫名低落,建議可以找醫師協助,或找朋友家人多聊聊天,親友多給予關心,讓心情獲得紓解。

別被壓力壓垮 許多人患「心身症」恐不自知

別被壓力壓垮 許多人患「心身症」恐不自知#憂鬱

「心身症」泛指焦慮、憂鬱、恐慌以及和壓力等相關的精神官能症,因為壓力和情緒無法紓發,造成身體與生理的不適;代謝型態公司心理師王淳指出,恐慌症、焦慮症、強迫症或憂鬱症患者,通常都以藥物與心理治療,加上行為認知療法輔助,會有不錯的效果。台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心理師曾心怡表示,「每個人遇到的壓力狀況都不同,學著去舒壓、放慢腳步很重要。」行政院衛生署資料顯示,從1998年到2009年,因為心身症(根據台大醫院心身醫學科指出,泛指焦慮、憂鬱以及與壓力相關之精神官能症)而到醫療院所求診的就醫率,從每10萬人有1千3百人狂增到5千3百人,成長4倍。因工作、生活等壓力大,導致精神、情緒方面出現狀況的民眾似乎越來越多,就連天后張惠妹也曾受恐慌症所苦,旅美投手郭泓志在5月時也傳出因焦慮症而列傷兵。心理師王淳表示,恐慌症患者在發作時,會感到呼吸不順暢、胸悶、心跳加速、喉嚨有異物感,感覺快要死掉一樣。他說,「幽閉恐懼症」就是恐慌症的的一種,患者會害怕待在密閉式空間,包括不敢開車進山洞、不願出現在擁擠人潮、不想待在擁擠車陣等空間。他說,當恐慌症發作時,建議深呼吸,保持心情平穩,以轉移注意力,緩解症狀。王淳說,焦慮症與憂鬱症都是長期性的精神官能症,憂鬱症患者長期感到心情低落、鬱悶;焦慮症患者則是很容易緊張、擔憂,且易鑽牛角尖、想太多,患者也常伴隨著睡眠障礙的狀況。不管是恐慌症、焦慮症或憂鬱症,通常都以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來著手,再輔以認知行為治療法,幫助患者破除不合理的想法與念頭,認知行為療法目前是一項滿有效的療法。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遭遇壓力,要學習放慢腳步;心理師曾心怡表示,「適時的舒壓也很重要,當內在資源(心理素質)越大,則越能處理外在壓力。」她說,重要的是要學習放鬆、舒緩壓力,加上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足夠休息等,才可以有效改善身心不適。˙職場壓力,如何做好心理調適˙操煩過度,焦慮症上身˙健康必修學分,壓力的管理與適應˙長期焦慮變憂鬱 女子體重狂降15公斤

動一動就能甩掉憂鬱! 運動能緩和焦慮、助睡眠

動一動就能甩掉憂鬱! 運動能緩和焦慮、助睡眠#憂鬱

只要動起來,就能夠擺脫鬱鬱寡歡!據美國的健康夥伴醫療集團相關報告指出,治療憂鬱症除藥物和心理治療,還可配給計步器,患者須每週從事3到5天、每天30分鐘或更長間的運動,這對抗憂解鬱的成效是可預見的。醫生表示,運動可使人體自行產生具治療憂鬱和焦慮的藥效的多巴胺、正腎上腺素和血清素等神經傳導介質,對治療憂鬱症有幫助。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表示,運動可作為整合治療計劃中的一環,使用計步器以科學的方式記錄運動行為,藉此培養運動習慣、增加運動意願以逐步達成具體目標,增進體能、緩和焦慮以及幫助睡眠。台灣健康運動聯盟表示,藥物、心理治療或是其他處方,在治療過程中都有其成效限制,因此配合運動是很正確的做法。據醫學研究指出,深海魚、香蕉、葡萄柚、全麥麵包、菠菜、櫻桃、大蒜、南瓜和雞肉等9種食物也可以幫助擺脫憂鬱症。

銀髮要樂活 關懷需用心

銀髮要樂活 關懷需用心#憂鬱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於100年6月15日所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99年國人自殺死亡人數為3,889人、粗自殺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6.8人。而99年臺北市自殺死亡人數為329人、粗自殺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2.6人,較98年之每十萬人口粗自殺死亡率減少0.4人、降幅3.1%;北市之自殺死亡率僅高於連江縣、金門縣,為自殺死亡率第三低的縣市,亦已非WHO所定義之自殺高盛行率區。然而,依據行政院衛生署之統計資料顯示,歷年來自殺粗死亡率均隨年齡之增加而增高。99年全國各年齡層每十萬人口自殺粗死亡率,以65歲以上者之35.8人為最高,且當各年齡組自殺死亡率與上年比較均呈現減幅的狀況下,僅65歲以上年齡組反而增加5.6%;由此顯示,雖然自99年起,自殺死因已首度排除於十大主要死因之外,但老年長者採取自殺行為結束生命的情形是亟需積極用心關懷。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進一步針對99年度老年族群的自殺企圖者進行自殺近因分析顯示,有25%的自殺企圖老人是因「久病不癒」所造成的身心困擾而採取自殺行為,另有23%是因「憂鬱傾向」,及18%的自殺企圖老人是因「家人間情感因素」而採取自殺行為;整體而言,有約30%的自殺企圖老人是因兩種以上的因素而選擇採取自殺行為。由此可以了解,長者自殺是多面向的問題,當長輩面臨生理性疾病,或是親密家人互動衝突等重大生活壓力事件時,較容易有情緒上的困擾產生,且若持續累積而未予解決時,將有可能走上自我傷害或是結束生命。因此,陪伴銀髮族經歷人生階段中的重要關卡,才能協助他們在危機中找到出路。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提醒您,多關心家中長輩,尤其老人比較不會去表達內在困擾與低落的情緒,因此可以透過下面的方式來協助身邊的長輩:注意生活起居作息生理性與社會性因素的困擾有時會帶來長者的「空虛感」,而欲掌握長輩的心理狀態,其實可以從關心長輩身體健康狀況(如:出現入睡困難、多夢、睡眠中斷或早醒),食慾變化情形,或是否對事情失去興趣(如:放棄看電視、看報紙、散步等等以往會做的休閒嗜好)做起,便不難觀察出情緒變化的訊號,並進一步提供陪伴與傾聽。表達在乎和關心現代人因為步伐較快且缺乏耐心,因此家中晚輩總是以「幫忙」解決問題,而忽略了老人所在乎的是情緒紓解協助、或是共同討論解決策略的意圖。幫助長輩說出心中的痛苦與恐懼,需要週遭親友的專注、仔細、耐心而開放地傾聽;如此的陪伴和關心,能幫助他處理擔心的事情,也能避免長輩感到孤單以致情緒低落。尋求專業評估心理生病跟身體生病是類似的,當發現身旁長輩情緒或行為有異狀,可陪同長者透過尋求醫療診斷和專業評估來幫助長者發現困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在12區的健康服務中心及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設有「社區心理諮商門診」,民眾可以陪同長者就近至到住家附近的健康服務中心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諮詢。愛的五種語言 Language of Love(Gary Chapman)珍惜的相處時間。(Quality time)精心的禮物。(gift)服務的行動。(act of service)身體的接觸。(physical Touch)肯定的言語。(Words of Affirmation)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諮詢專線1999轉8858(幫幫我吧)全國自殺防治24小時服務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