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於100年6月15日所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99年國人自殺死亡人數為3,889人、粗自殺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6.8人。而99年臺北市自殺死亡人數為329人、粗自殺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2.6人,較98年之每十萬人口粗自殺死亡率減少0.4人、降幅3.1%;北市之自殺死亡率僅高於連江縣、金門縣,為自殺死亡率第三低的縣市,亦已非WHO所定義之自殺高盛行率區。然而,依據行政院衛生署之統計資料顯示,歷年來自殺粗死亡率均隨年齡之增加而增高。99年全國各年齡層每十萬人口自殺粗死亡率,以65歲以上者之35.8人為最高,且當各年齡組自殺死亡率與上年比較均呈現減幅的狀況下,僅65歲以上年齡組反而增加5.6%;由此顯示,雖然自99年起,自殺死因已首度排除於十大主要死因之外,但老年長者採取自殺行為結束生命的情形是亟需積極用心關懷。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進一步針對99年度老年族群的自殺企圖者進行自殺近因分析顯示,有25%的自殺企圖老人是因「久病不癒」所造成的身心困擾而採取自殺行為,另有23%是因「憂鬱傾向」,及18%的自殺企圖老人是因「家人間情感因素」而採取自殺行為;整體而言,有約30%的自殺企圖老人是因兩種以上的因素而選擇採取自殺行為。由此可以了解,長者自殺是多面向的問題,當長輩面臨生理性疾病,或是親密家人互動衝突等重大生活壓力事件時,較容易有情緒上的困擾產生,且若持續累積而未予解決時,將有可能走上自我傷害或是結束生命。因此,陪伴銀髮族經歷人生階段中的重要關卡,才能協助他們在危機中找到出路。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提醒您,多關心家中長輩,尤其老人比較不會去表達內在困擾與低落的情緒,因此可以透過下面的方式來協助身邊的長輩:注意生活起居作息生理性與社會性因素的困擾有時會帶來長者的「空虛感」,而欲掌握長輩的心理狀態,其實可以從關心長輩身體健康狀況(如:出現入睡困難、多夢、睡眠中斷或早醒),食慾變化情形,或是否對事情失去興趣(如:放棄看電視、看報紙、散步等等以往會做的休閒嗜好)做起,便不難觀察出情緒變化的訊號,並進一步提供陪伴與傾聽。表達在乎和關心現代人因為步伐較快且缺乏耐心,因此家中晚輩總是以「幫忙」解決問題,而忽略了老人所在乎的是情緒紓解協助、或是共同討論解決策略的意圖。幫助長輩說出心中的痛苦與恐懼,需要週遭親友的專注、仔細、耐心而開放地傾聽;如此的陪伴和關心,能幫助他處理擔心的事情,也能避免長輩感到孤單以致情緒低落。尋求專業評估心理生病跟身體生病是類似的,當發現身旁長輩情緒或行為有異狀,可陪同長者透過尋求醫療診斷和專業評估來幫助長者發現困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在12區的健康服務中心及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設有「社區心理諮商門診」,民眾可以陪同長者就近至到住家附近的健康服務中心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諮詢。愛的五種語言 Language of Love(Gary Chapman)珍惜的相處時間。(Quality time)精心的禮物。(gift)服務的行動。(act of service)身體的接觸。(physical Touch)肯定的言語。(Words of Affirmation)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諮詢專線1999轉8858(幫幫我吧)全國自殺防治24小時服務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