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

4招開心撇步 讓妳孕期不憂鬱

4招開心撇步 讓妳孕期不憂鬱#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臺北市衛生局為瞭解北市孕產期婦女的心理衛生概況,針對1,051名30至39歲的已婚產婦進行產後憂鬱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有憂鬱現象者佔16.1%。因此,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建議預防孕產期憂鬱症的秘訣,關鍵就在心理調適、支持性環境、規律運動及醫療協助四個層面。產後憂鬱症是婦女在生產後可能罹患的情緒障礙,一般在產後1個月內會出現,但是有研究顯示產後3個月到1年內都有機會產生。據調查顯示,較易導致產婦憂鬱狀況的因素,包括有「與婆家關係普通」、「未預期懷孕」、「對新生兒的性別感到失望」、「首次生產」、「新生兒體重偏低」及「沒有母嬰同室」等因素。因此,衛生局依據協助孕產期婦女的經驗,告訴你預防孕產期憂鬱症的四大撇步:1)關愛自己最用心/調適與準備是絕對必要的。對於懷孕這件事情,家人的態度、自我的心理準備及期待的新生兒性別,都建議可以與先生跟家人有充分的分享與溝通;適度的寵愛自己與休息更是長期抗戰不可或缺的。2)專業醫療最感心/在懷孕前或懷孕初期,充分地了解懷孕期、產檢醫療、生產方式等相關醫療資訊,都可以減少懷孕期的不安。如果在過程中,出現憂鬱情緒等徵兆,藉由個人諮商或是相關團體的支持與治療,也可以讓孕產期婦女不再孤單。3)家人支持最窩心/說出育兒過程中的手忙腳亂與挫折不耐是必要的減輕心情壓力良方,千萬別將情緒隱藏起來,因為長期負向情緒的累積將導致嚴重的罪惡感與憂鬱情緒,同時,先生及親友對於產後媽媽的負向情緒也要保持體諒,並隨時共同分攤育兒的辛勞。4)規律運動最開心/產前規律運動有助順產、產後規律運動則可回復產前美麗身材並有助心情愉悅,唐幼馨瑜珈老師分享產後瑜珈教學有助產婦閒暇時可以運動保持身心健康。

樂閱讀/懷孕初期的瑜珈重點

樂閱讀/懷孕初期的瑜珈重點#懷孕

懷孕初期準媽咪們的心情多半是很複雜的,有很多的喜悅、開心、期待,但同時也有些許的不安、擔憂。感覺上,似乎是在發現兩條線後,好像只被允許開心一下下,接著要開始擔心寶寶有沒有穩穩地住在子宮裡,再來要擔心寶寶的心跳有沒有如期出現,接著還要擔心發育健不健全……嗯,箇中滋味相信唯有孕媽咪才能了然於心。因為上述種種因素,使得懷孕初期在整個孕程來說,算是相對較危險、變數多的一個階段。一般而言,這時候就算想參加孕婦瑜珈,也常會被拒於門外喔!不過,各位孕媽咪們別誤會了,這並不代表運動是不被允許的,只是要調整一下運動的內容跟強度。倘若大家在懷孕前就有運動的習慣,那麼懷孕初期,透過孕婦瑜珈來維持基本的練習、舒緩舒緩身體,仍是非常OK的。懷孕初期0至3個月的瑜珈重點,不外乎兩大項:「呼吸法」跟「凱格爾運動」。瑜珈的呼吸法有數種,我建議孕媽咪們先學習「Ujjayi呼吸法」跟「左右交替呼吸法」。Ujjayi呼吸法/「Ujjayi呼吸法」的重點就是鼻吸鼻吐(不要用嘴巴,現代人很習慣用嘴巴呼吸,但這樣的呼吸不深長)。在進行Ujjayi冥想呼吸法的時候,閉上眼睛觀想「心輪」。「心輪」的位置在兩乳之間,它的所屬顏色是綠色,代表著愛和慈悲。它可說是我們身體裡代表溫暖慈愛和安全感的能量中心,因此它又被稱為「母親」的位置。呼吸冥想的時候,想像心輪區域充滿綠色的光暈,代表著孕媽咪得心輪中有滿滿的愛的能量,隨著呼吸氣息,慢慢的、一點一滴的往下傳遞給我們最重要的寶貝。• 左右交替呼吸法/「左右交替呼吸法」的重點就是單邊鼻孔吸氣、吐氣,交換進行,它可以平衡我們的心緒傾向,平衡左右脈。而在練習「左右交替呼吸法」時,則建議孕媽咪們觀想「眉心輪」,它的位置故名思義,就是在兩眉之間。我們所練哈達瑜珈中的哈達(hatha),原意是日、月。古老印度智慧認為,右鼻孔代表太陽、左鼻孔代表月亮,右邊有活力,左邊則比較沉靜。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右邊偏向交感神經,左邊則偏向副交感神經。進行「左右交替呼吸法」,能平衡我們的情緒跟腺體,穩定孕媽咪們的焦躁,並舒緩憂慮。這麼一來,寶寶在我們身體裡將會住得更舒適安穩。• 呼吸法的正確坐姿/透過這樣的呼吸法,我們可以跟寶寶進行無聲的溝通,不僅能將能量、愛、慈悲、智慧……等正面力量傳遞給寶寶,深沉的呼吸還能強化孕媽咪們的心理狀態,讓大家備足勇氣,好面對後續的一連串挑戰。在進行呼吸法練習的時候,最基本、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動作,就是盤腿坐在地板上。特別提醒,孕媽咪們在坐的時候,一定要讓兩邊坐骨穩穩地坐在地板,不要彎腰駝背。接著背部往上提,感覺脊椎往上拉長,想像頭頂有條絲線,往上延伸,並且放鬆你的肩膀。如果盤坐不舒服,媽媽可以改坐在椅子上練習,效果也不打折喔!• Tina老師的小叮嚀/有些動作,配合著吸吐,可以順便進行收縮會陰(凱格爾運動),像貓式。孕媽咪們可以在吸氣的時候,將會陰往上提,吐氣的時候放鬆。不過,特別提醒各位孕媽咪們,凱格爾運動雖然好,但練習也該適度,不可過於強調。過度練習收縮會陰,容易使得會陰部份的肌肉太強壯,也可能反而不利生產喔!(本文作者/唐幼馨)(摘自/孕婦瑜珈:安胎、待產、產後塑身46招/凱特文化出版)

21歲月經遲不來 竟是先天無陰道子宮

21歲月經遲不來 竟是先天無陰道子宮#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一名21歲少女從青春期至今,從來沒有來過月事,而她竟不以為意,反覺得輕鬆、省麻煩!直至訂婚後,和未婚夫間的房事一直不順利,才由媽媽帶她來婦產科求診,經醫師檢查確認為「先天性無子宮無陰道症候群」。蔡鋒博醫師表示,透過超音波找不到少女的子宮,但抽血檢查發現卵巢功能正常。對此,其母親相當焦急,希望少女能徹底做個檢查,在病患家屬的要求下,醫師幫少女進一步作腹腔鏡檢查確認,發現她真的沒有陰道、沒有成型的子宮、兩邊的卵巢和輸卵管正常,但沒有銜接。少女的情形為卵巢有週期性排卵的功能,但因為沒有陰道,無法有正常的性生活,也因沒有子宮,無法孕育胎兒。為此,少女恐懼自己無法生育,而不敢結婚。● 瞭解「先天性無子宮無陰道症候群」1)先天性沒有陰道、子宮,其發生率不低,約為五千分之一2)是胚胎初期女性性器官未發育所導致,有時會合併腎臟、骨骼發育異常3)青春期少女14~15歲階段,月經沒有來則需就醫檢查,並賦予心理輔導,早期心理建設相當重要

樂閱讀/8個禁忌 懷孕期間應避免

樂閱讀/8個禁忌 懷孕期間應避免#懷孕

不要鐵齒,為了避免影響肚子裡的寶寶,就是有些事情不能做!別以為這些婆婆媽媽常掛在嘴上的「禁忌」沒有科學依據,其實它和妳的身體息息相關,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懷孕期間,要注意不能過度使用手指、眼睛和頭腦,或刺激頭皮、頭骨,以免對骨盤造成不良影響。此外, 由於腳部有子宮的反射區,所以要避免被重物砸到或被絆倒。還有,體重也不能過重,否則除了容易背痛、腿痛,還有可能引發妊娠毒血症,或導致胎兒過大、無法順產。很多準媽媽以為「營養多多益善」,所以勉強自己多吃,但一般來說,懷孕到了第六個月時,食慾會開始差一點,這時只要在覺得餓的時候再吃就好,並遠離含有精製糖或其他不良添加物的食品。也因為整個人會變得比較敏感,可藉由「Relax身體整復操」來進行調養。一旦身心順暢,也就自然不會再想去做那些「孕婦禁做」的事了。1)看牙、治療牙齒/鑽牙、矯正牙齒等侵入性的治療,可能會因為母體不適而對胎兒產生連帶影響,應盡量避免。2)使用電腦、手機/過度使用3C產品不只會造成眼睛、指頭疲勞,讓子宮變硬,還會因為電磁波的輻射干擾,大大影響胎兒的發育。因此,還是從沒懷孕前就開始盡量少用。3)刺激頭部/孕婦要避免頭皮、頭骨受到刺激,所以要少洗頭,也別用力擦頭。最好也不要去美容院,因為按摩頭皮、洗髮、剪髮、染髮、燙髮等動作,都會對頭部造成刺激。4)戴耳環/人體十二經脈皆通過於耳,所以懷孕時最好別戴耳環,尤其是穿洞式的耳環,以免影響臟器,連帶使得骨盤的運作變差。5)戴隱形眼鏡/配戴隱形眼鏡會讓眼睛的轉動變得不順暢,進而導致子宮緊張。6)使用托腹帶/懷孕時過度依賴托腹帶,不僅喪失自體支撐骨盤的能力,產後也比較容易發胖。7)讓身體受寒/寒氣對腎臟有不良影響。所以要注意保暖,不要讓膝蓋、腳背、腳底發涼。8)騎單車/過度刺激關節、讓身體受到震動,都對胎兒不好,容易導致流產,請特別小心。(本文作者/長谷川淨潤)(摘自/經痛、腰痠、手腳冰 通通再見的「月經美人」骨盤操/蘋果屋出版)

天意?48歲婦女結紮16年竟懷孕

天意?48歲婦女結紮16年竟懷孕#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彰化一名48歲婦女因月經慢7天且乳房有點脹,前往婦產科求診,醫師原先認為不可能是懷孕,因她已結紮超過16年,加上有些年紀,但在病人的堅持下,還是替她做了尿液檢驗及陰道超音波,赫然發現子宮裡有一個5週的妊娠囊,這樣結紮數年又懷孕的機率,醫師說大概只有千分之一。婦產科蔡鋒博醫師表示,所有避孕方式都有一定的失敗比例,輸卵管也一樣,結紮以後會再接通的機率大概是千分之一。因此提醒婦女如果月經過期,即使有做避孕措施,如結紮手術,仍有可能懷孕,建議要找專業的婦產科醫師檢查,比較安全妥當。蔡醫師也提供7種常見的避孕方法,讓大家做參考:● 「永久避孕法」:女性結紮輸卵管、男性結紮輸精管,避孕成功率99.9%,此種避孕法主要是阻止精子與卵子相遇,但須到醫院進行手術。● 「長效型避孕藥」:每天都需要吃的避孕藥,是透過藥物抑制排卵及使子宮內頸膜發生變化,避孕成功率99.9%。● 「事後避孕藥」:是一種速效型避孕藥,於性行為後服用,它不受月經週期限制,有高效、簡便、經濟、易接受等優點。● 「子宮內避孕器」:避孕原理是防止受精卵在子宮著床,避孕成功率95%以上。● 「保險套」:避免精子和卵子相遇,避孕成功率80-90%。● 「外用避孕膏」:包括避孕藥膏、藥膜,是使用含殺精子藥物的可溶性藥膜,來減低精子的活動能力,避孕成功率70-80%。● 「安全期」:根據排卵規律避免生育期性生活,來達到避孕效果,成功率70-80%。

樂閱讀/懷孕期間能求神拜拜嗎?

樂閱讀/懷孕期間能求神拜拜嗎?#懷孕

既然說是活在當下,懷孕時就好好的懷孕,拜神也不必急於這一時。鬼神之間其實就是一體兩面的看待,若是以淺顯的區分,或許也可以這樣理解:有人拜的鬼稱為神,沒人拜的神稱為鬼。自古以來人們對於?神?的具體定義總是語焉不詳,例如說文解字的解釋為:「神,是指人所感知高於魂體的『靈性存在』;或是:『造物者』;或是:神,引出萬物者也。」以上這些解釋相信看不懂的人應該很多,要真看得懂那也可以當神了。神之一詞,我按陰陽的說法將它理解為:清輕上揚之氣為陽為神,濁重下沉之氣為陰為鬼,亦清亦濁陰陽交雜之氣為人。人因陰陽交雜相互磨盪,因此人的肉體具有力量,純陽或純陰之氣無法交錯磨盪,因此僅有能量而沒有力量,所以陰、陽二者的能量必須透過人體假合才能產生力量。簡單來說,神會趨附於人身,鬼也會趨附人身,二者的能量與人身疊合之後,人體陰陽比例重新調整,陰氣重時就是所謂的「卡陰」,陽氣重時人也會顯得亢奮難持,但這不叫「卡陽」,因為陽氣是輻射外放,不容易卡在體內。神是由陰轉陽的一種能量體,促使它陰陽轉化的作用力,我們可以姑且稱它為「功德力?,功德力促使陽體再次蛻化為神體,故而說:神者,靈性之光。凡有靈性之光者,都稱為「神」。孕婦懷孕時,體內的胎兒純淨無暇,就如同朝陽初昇一樣,具有靈性的光芒,一般傳統稱為「胎神」。懷孕期間孕婦最怕的就是「犯胎神」,民間所說的犯胎神,一直以來也沒有一個具體的邏輯說法,只知道懷孕期間胎神每日佔據不同的位置,孕婦要小心翼翼避免觸犯胎神。如果男女結合父精母血孕化成胎,便是所謂的「入神」,神居於母體內要等待時間長成肉體,在此期間會有諸神來犯,需靠母親、祖先、守護神保護才能安然渡過成長期降世人間。諸神來犯的原因很多,民間傳說有一種邪法稱為「奪舍法」,據說古時候有練邪魔歪道的人,由於年紀大了雞皮鶴髮,在練成「奪舍法」之後,可以不再經由生死輪迴重新投胎,而是去找到一名孕婦,做法驅趕孕婦肚中胎兒的靈體,強行霸佔胎兒的軀體重新出生。乍聽之下會覺得不可思議或是像天方夜談,但在沒多久之前,有個武漢人來找我聊拜拜,閒談時他告訴我,他老家有個老師傅,號稱年輕時得高人傳授「奪舍法」云云,雖然沒有親眼遇見這位老師傅,但至少證明確有不少人得知此法。現在這種方法大多已經失傳,不管真假至少說明一件事,懷胎期間的胎兒是很脆弱的,必須小心謹慎的守護才能安全誕生。基於此點,廟宇是六道眾生往來之處,神每天坐在案上接受的不只是人的請託,還有其他無形界的眾有情物,也和我們一樣在那兒跪拜求神,特別是佛寺因佛只願力,寺內外盤桓眾多請佛超生的無形阿飄,是好是壞是善是惡我們也分不清楚。雖說三赦、三庫也是拜神的一種,但其中所含的法術成份更高於一般拜神,因此,為了避免增添不必要的麻煩,孕婦還是暫時先不要入廟拜神為宜。 (本文作者/王品豊)(摘自/這樣拜不會錯/春光出版)

類風溼性關節炎婦女 也可勇敢懷孕

類風溼性關節炎婦女 也可勇敢懷孕#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醫師們呼籲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一齊「健康樂活、持續治療」!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蔡嘉哲理事長表示,大多患者以為殘廢主要是中風或脊椎損傷所引起,殊不知關節炎才是造成殘廢的第一成因,因此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一旦發病不積極進行治療,2年內關節就容易開始產生不可逆的損壞,呼籲病友們要積極治療,持續用藥。蔡理事長說明,美國花在關節炎和相關風濕疾病治療的預算約為其GDP的2.9%(近3%),換算下來相當於健保署一年的預算,在照顧關節炎病患上的治療花費可說是相當龐大;除此之外,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發病後不積極治療,平均壽命恐減少約4年(5-10年),且好發族群(40歲以上的中年女性)中有29%的病人在5年內恐失去工作能力,造成社會、國家、個人很大的損傷,因此呼籲病患要積極治療。懷孕又想又怕 人母與疼痛該如何選擇因好發族群是女性(約為男性的3倍),因此當類風濕性關節炎婦女有懷孕需求時,又該如何治療以及可能面對的風險,都要進一步詳細了解;此外,病友在準備懷孕期間就必須開始停止用藥,根據不同藥物(生物製劑)的半衰期不同,停藥的時間長短也不一定,且免疫調節藥物效果良好的Methotrexate也必須停用,患者擔憂疾病復發的風險,而不敢輕易嘗試懷孕,因此如何才能確保母子均安,讓病友們勇敢懷孕生子,就顯得相當重要。懷孕期間 7成患者病況可能因而減輕國泰綜合醫院風濕科陳堃宏主任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大多是女性,懷孕生子往往是病友不敢奢求的夢想,因為第一個面臨的掙扎,是恐懼可能因家族遺傳因素,讓下一代和自己一樣飽受關節炎痛楚(醫師表示機率低);根據研究指出,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發生和體內雌激素變化有關,懷孕後約有75-90%的女性病友會改善病況,但也有高達9成的病友在產後一年,病情會復發且惡化。若產後遇復發惡化風險 積極治療也能有效控制鑒於這種情形,陳主任建議,其實只要病友在產後依照病況、診斷,盡速用足夠劑量進行治療,讓因停藥而惡化的病情快速得以控制,是可以讓懷孕生子無後顧之憂的;目前生物製劑的治療成效佳,病友是可以勇敢懷孕的,僅要產後根據病況客製精準治療策略,持續治療,不僅能提升改善病友生活品質,也能健康享受天倫之樂。

懷孕跟哺乳可不可以打疫苗?依種類判斷

懷孕跟哺乳可不可以打疫苗?依種類判斷#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婦女共同的疑慮!懷孕期間或哺乳婦女是否能在孕期和哺乳期間施打疫苗?如果不知懷孕,施打後才發現懷孕,會不會對腹中胚胎造成影響?藥師表示,懷孕期間若非必要,就不要接種疫苗,除非是以下情況考量,如孕婦得到感染機率很大、萬一感染對於孕婦或胎兒,會產生很大傷害、且疫苗對於孕婦與胎兒不會造成危險,即可注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劑科藥師江嘉翎表示,季節流感疫苗、H5N1疫苗、A型肝炎及肺結核菌皮膚測試皆可在計畫懷孕或妊娠期間接種,不會造成畸胎的風險;但子宮頸癌疫苗在接種後2個月內應避孕,以免畸胎發生;MMR則需避免接種後3個月內懷孕,以免流產。水痘疫苗是絕對禁止在懷孕期間施打的疫苗,也需避免在接種後3個月內懷孕,否則將增加畸胎及流產機率。疫苗不可亂打!與醫師和藥師充分討論再進行哺乳期間的婦女擔憂接種疫苗後,藥物會經由乳汁分泌而讓嬰幼兒喝到摻有藥物的母乳,但目前研究證據顯示,哺乳並不會影響疫苗效力,也不會影響嬰幼兒。A型肝炎疫苗、B型肝炎疫苗、季節流感疫苗、MMR及結核菌皮膚測試,皆可讓哺乳婦女接種,但仍有許多疫苗沒有進行臨床試驗,所以在施打前仍需與醫師或藥師討論後再接種較為恰當。用藥安全 是懷孕和哺乳母親持續重視的問題至於狂犬病疫苗懷孕及哺乳婦女是否可以接種?感染狂犬病病毒後,其致死率高,所以依照疾病管制署狂犬病防疫措施,仍建議懷孕婦女若遭野外動物或流浪犬貓抓、咬傷,需接受狂犬病疫苗接種,降低感染狂犬病風險;狂犬病疫苗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證據資料顯示,哺乳期間婦女施打此疫苗並不會造成嬰兒危險。江嘉翎藥師最後強調,懷孕前、後及哺乳期間的用藥安全,一直以來都是媽媽擔憂且重視的問題,與醫師及藥師詳細討論,小心慎選接種疫苗種類,才能為妊娠及哺乳期間做好完全準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