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長輩吃不下也不想去種菜,晚上幾乎沒什麼睡,還會說活這麼久沒意思。常有上述家屬憂心忡忡帶著家中長輩就醫,排除生理疾病導致因素後,發現常因長輩有老年憂鬱症問題。重型憂鬱症 出現睡眠易醒、難再入睡問題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老年精神科醫師高靜玲說明,典型老年憂鬱症狀可分為輕度及重度。輕度憂鬱症狀通常出現不太明顯的憂鬱情緒,像挫折、鬱悶、心中不滿、看什麼都不順眼、憤怒、易發脾氣、失望等,並會伴隨產生一些焦慮、不安、激躁等情緒。患者體會到情緒無法控制,心浮氣躁,而感到不安害怕。睡眠方面,會出現入睡困難型失眠、易驚醒及夢多現象。重型憂鬱症,症狀主要以嚴重憂鬱情緒、喪失對以往有興趣事物的喜好為主,這種憂鬱情緒表現明顯情緒低落、表情愁苦、易流淚、時常搖頭嘆息。這種嚴重憂鬱的情緒也影響患者的生活興趣及日常活動,例如每日必看的報紙新聞、電視節目以及參與一些社交活動、宗教團聚及休閒活動,此時也變得完全沒有興趣、退縮。患者變得不想說話、反應變慢、思想遲鈍,做事猶豫不決,動作也變呆滯。睡眠也變得不正常,通常極易入睡,但睡了1、2小時後,半夜就醒來。此時情緒壞到極點,再也不能入睡。重型症狀還會出現一些悲觀的想法,例如覺得自己沒有存在價值,沒有希望,也沒人能幫助他,嘴上常喊「怎麼辦」,認為自己是廢物,不應存在世上,嚴重個案會出現想死及自殺念頭。慢性疾病造成行動不便 進而產生憂鬱症高靜玲醫師表示,老年人較年輕人易發生慢性疾病,如腦中風、關節骨骼退化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巴金森氏病等,這些慢性病都會影響患者的身體形象、自主性,而使其自尊心受到打擊。由於這些慢性病造成身體殘障及疼痛,行動不便,連自己最起碼的日常起居生活也需要家屬或他人協助代勞,自尊心強的老年人很容易產生憂鬱症。如果老年人在年輕時的個性較傾向要求完美,對事期望過高、易自責,或除了工作外沒有任何嗜好或休閒活動者,年紀大時也易發生憂鬱症。社會家庭方面,老年人較年輕人易產生失落感,因老年人較易遭受一些引起失落感的情形,例如退休、家人或好友離去或死亡、錢財房子損失等,失去珍惜或心愛的人、事、物,就容易產生憂鬱症。老年憂鬱症發生率2成 女性比例較男性高1倍老年人一旦有憂鬱症狀,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生活品質,如不及早治療,可能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憾事。輕型憂鬱症可在門診治療,除了服用抗鬱藥物,還必須接受認知及支持性心理治療,消除心中負面消極想法,並擴大自己社交及精神活動層面,改善生活品質。重型憂鬱症則以住院治療為主,治療方法包括抗憂鬱、抗焦慮、抗精神藥物治療,待急性症狀消除後,需接受心理、認知及行為治療。高靜玲醫師提醒,在一般老年人口中,憂鬱症發生率達約20%,女性憂鬱症比例較男性高1倍,老年憂鬱症的症狀很多是以身體不適來表現,也有可能造成記憶衰退、認知功能變差及反應遲鈍,一般人也可能誤認為失智症。當發現長輩有老年憂鬱的徵兆時,及早就醫治癒率可高過9成,提醒大家關心長輩,把握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