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

脊損罹患憂鬱症比例高 籲多注意情障

脊損罹患憂鬱症比例高 籲多注意情障#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脊髓是人與其它脊椎動物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為生命中樞-腦幹之延伸,負責腦部和軀幹與四肢間的神經信息傳遞。脊髓損傷可能會發生在交通意外、跌倒或工作意外等。在損傷的急性期,病人會因為脊髓損傷的節數而有不同之症狀與表現,越高位的損傷症狀越是嚴重。除了在醫療層面的努力之餘,脊髓損傷病人的情緒問題往往容易被忽略。脊髓被保護在脊椎管腔內,是中樞神經控制四肢活動的唯一神經傳遞路徑,故脊髓若受到損傷即可能造成不同嚴重程度的神經傷害。頸椎屬於脊髓的最高部分,損傷時,除了可能造成四肢癱瘓外,高位頸椎的損傷更可能引起呼吸衰竭而有立即之生命危險,其嚴重程度比胸椎和腰椎更加倍。脊髓損傷後的併發症多且複雜脊髓在損傷後,可能會引起脊髓性休克,是指受傷的部位以下的運動與感覺功能喪失、脊髓反射喪失。亦會引起神經性休克,造成交感神經衝動無法傳遞而引起周邊血管擴張、心輸出量減少,病人會有低血壓、心跳變慢,甚至需急救的風險。脊髓損傷後的併發症多且複雜,如神經性膀胱(排尿困難)、四肢無力、麻痛、肌肉痙攣疼痛、因長時間坐臥導致壓瘡、呼吸衰竭、感染症、體溫調節和性功能障礙等,即使於醫療上積極治療,這些併發症的產生仍會嚴重影響病人之生活品質。脊髓損傷後產生焦慮或憂鬱的比例高達1.3倍佳里奇美醫院運用台灣健保資料庫進行分析,針對3,556名脊髓損傷病人追蹤三年以上,發現在損傷後產生焦慮或憂鬱的比例佔8.8%,為非脊髓損傷者的1.3倍。因低落的情緒失去積極復健的鬥志,錯失了可以藉由復健而恢復的黃金時間;也可能因為食慾不振、嚴重睡眠障礙而缺乏復原所需要的體力與精神,甚至影響其免疫能力。亦可能由於心理障礙導致神經疼痛感增強,即使使用了多種止痛與神經穩定劑也難以控制,日夜的疼痛造成病人的情緒與失眠進入了惡性循環之局面。佳里奇美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思維感性的呼籲:面對脊髓損傷病人,無論是醫療人員或是家屬,都需要注意病人是否有情緒上的障礙,必須適時的進行心理評估,甚至鼓勵他(她)們接受心理治療,才能夠讓病人在艱難的復健之路上有更好的復原成果,協助再次尋回生命中的那一道曙光!

一人憂鬱全家陷風暴 六招面對憂鬱症

一人憂鬱全家陷風暴 六招面對憂鬱症#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當家中有人罹患憂鬱症,親友需更加費心思照顧。和罹患憂鬱症的家人相處時,情緒與氣氛容易隨著罹病者的病情一起起伏,因此常見家中有一人陷入憂鬱,周邊親友的生活也一起陷入混亂。家人必須擁有正確正面的應對方式,才能阻止全家陷入憂鬱的風暴,真正幫助到罹病親人。一人陷憂鬱,全家捲風暴!38歲已婚女性,育有一子,由先生陪同就醫,在診間明顯憂鬱、歇斯底里情緒失控、抱怨先生的種種不是、無法給予同理心及足夠支持、自己照顧小孩及工作壓力太大、焦慮、失眠、坐立不安、負面想法嚴重、自殺意念、猶豫不決,又擔心小孩沒人照顧等,而先生在一旁十分無奈及無助,婦女被診斷為憂鬱症。經藥物、心理治療及婚姻諮商,目前病情已獲得改善,家庭關係也較和諧,仍持續治療中。六招面對憂鬱症患者,幫助罹病家人身心維穩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提醒,當家人罹患憂鬱症時,可掌握以下六點,幫助自身及罹病親人安度治療過程:1.正確認知憂鬱症:收集並學習憂鬱症相關知識及資訊,對憂鬱症這個疾病有越多的了解,才避免陷入無效溝通或不必要的爭執,切勿認為憂鬱症者是在裝病或只要不亂想就會自己好起來,同時理解患者在發病時會沒有辦法自己控制情緒。2.己心理保持健康:親友自己須維持心理健康,適度抒壓、喘息,整理好情緒,讓自己不那麼容易受負面情緒影響,面對憂鬱親友時才能給予關懷、陪伴及同理心支持。3.優先保護自己及弱小孩童:由於憂鬱症在發病時,沒有辦法控制情緒及行為,家屬應先保護自己及弱小孩童安全,並同時保護憂鬱症者與協助就醫。4.留意傷人或自傷並協助醫療:倘憂鬱症者陷入情緒暴躁易怒、行為反常,甚至自傷或傷人的言語或企圖,親友需有警覺多留意周邊及其安危,儘速協助就醫。5.憂鬱症是可以被治療的,要保持信心:在治療過程中難免會有無力感及挫折感,當病情好轉時這些情形會逐步改善,親友要保持信心,鼓勵憂鬱症者照醫囑規律使用藥物,需4~6週,甚至8週,才能看到藥物的效果,所以親友及憂鬱症者均需保持耐心。6.對外尋求支援,親友間相互扶持:在治療的過程中家人或親友間彼此加油打氣是相當重要的,同時要避免全部焦點只停留在憂鬱症者身上,而其他成員的需求被忽略,可透過一個家庭或親友聚會或會議的形式,讓每一個人可以在這一聚會中重新被關照、疑慮可以得到釐清,得到充電的效果,另外有撐不下去的感覺時,應適時尋求外界協助支援。憂鬱症發作警訊 要當心!施佳佐說,當出現憂鬱、焦慮、情緒起伏過大、易怒、易哭泣、個性行為改變、悲觀負面想法、不理性思維、鑽牛角尖、吃不下、睡不著、沒動力精神...等變化,表現與平常有明顯差異時,就應當要留意;倘反應過大,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持續超過2週,或有自傷、傷人意圖,親友就須特別當心並協助就醫。若憂鬱症者不願意就醫時,親友的態度要避免「忽略、不以為然、批判、指責、比較」,保持關切、同理心、給予尊重空間,傾聽、支持與陪伴。

憂鬱重症治療新選擇-重覆經顱磁刺激

憂鬱重症治療新選擇-重覆經顱磁刺激#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憂鬱症已被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視為新世紀三大疾病,全球超過4%的人為憂鬱症所苦。憂鬱症也可能一再復發,導致明顯功能減退,因此需要及早治療與預防復發。草屯療養院院長簡以嘉表示,針對難治型的憂鬱症,使用藥物已經不夠有效,如使用最新核准、非侵入性且安全的生理治療方式-「重複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還是可以恢復正常生活。重型憂鬱症患者,深受病情所苦草屯療養院呂尚恒醫師指出,重型憂鬱症患者除了明顯的情緒低落、表情愁苦、易流淚外、生活興趣及日常活動也會受到影響。如:對平常常做的事完全沒有興趣、行為退縮、變得不想說話、動作反應變慢、思想遲鈍、做事猶豫不決、睡眠也變得不正常(常半夜醒來就無法再入睡)。「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 ﹚」有效治療重型憂鬱症目前已有許多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對多數病患有效,但仍有約有30%的患者對藥物的治療反應不佳。因此,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 ﹚透過準確定位的磁場,直接對腦中特定區域發出強力但短暫的磁性脈衝,在人腦的神經線路上引發微量的電流,作用在腦中的特定目標區域,經由改變大腦生理狀態、達到緩解憂鬱症的效果。療程需至少2週以上,一週5次,連續4週以上的治療,惟目前這項治療尚無健保給付,必須自費治療。

代謝症候群傷身 竟還與憂鬱症有關?

代謝症候群傷身 竟還與憂鬱症有關?#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2016年國健署成人預防保健資料指出,台灣40歲以上民眾每10人中3.5人有代謝症候群(合併血糖、血壓、血脂異常及腰圍過粗的肥胖綜合表現),將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機會。一般民眾多認為代謝症候群只與身體健康相關,但根據一份2019年2月發表於《情感疾病期刊》的研究指出,憂鬱症亦與代謝症候群有正相關,憂鬱症患者飲食趨於高脂肪、高糖飲食及少運動量,此亦是會造成代謝症候群原因。此次研究由法國巴黎第五大學醫學院學者領導團隊進行,研究對象為18至73歲法國成人,共64861名受試者完成多項調查,包括憂鬱症量表、代謝症候群指標、飲食狀況、身體活動量等。進一步調整受訪者的基本條件,如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及收入,發現憂鬱症患者造成代謝症候群的原因,有23%與自身飲食及身體活動量有關;如單看飲食及身體活動量,與身體活動量關連高達67%。可從環境、生活習慣、飲食調整 舒緩身心壓力台北仁濟院附設醫院院長李龍騰說明,這議題近幾年來在全球各地如德國、法國、比利時、巴西等,特別是韓國,有許多相關研究。上述研究結果指出憂鬱症與代謝症候群有相關,流行病學來說,有相關指憂鬱症的人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比例較高,反過來說有代謝症候群的人罹患憂鬱症也一樣高。研究中雖然控制受訪者的基本條件,但憂鬱症與周圍環境、用藥也有關,與代謝症候群間的因果關係則尚無法完全釐清。建議可從「環境」、「生活習慣」、「飲食型態」來調整,如增加運動的頻率,不僅有助於控制體重,同時可紓緩情緒,甚至是拓展社交生活;在飲食上則增加蔬果的攝取量,減少身體發炎的反應。壓力大時習慣以大吃紓解 容易陷入惡性循環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代謝症候群身體狀況一般大眾較為熟悉,與憂鬱症的關連倒較少被提起,這研究直指兩者的關連。在憂鬱症的症狀中,如負向思考、對任何事物不起勁(減少活動)、飲食習慣改變,都會造成身體的問題。即便不是憂鬱症,感到憂鬱、沮喪或壓力大時,就以吃東西紓解,甚至尋求短暫的快樂,大吃一頓、暢飲酒品或吃冰淇淋,容易讓自己陷入另一惡性循環。所以建立紓壓運動習慣非常重要。若平常有固定從事的運動,不愉快、壓力大時用運動紓緩情緒,藉此提升運動量及體能消耗,不僅做為宣洩的管道,同時也可避免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腸道不健康 恐害情緒失調出狀況

腸道不健康 恐害情緒失調出狀況#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情緒失調,不應該單純只談腸胃道問題,還包含著其他許多面向,從腸道功能失衡,進而導致神經傳導物質失衡,以及荷爾蒙失調產生的情緒問題……還有一項原因,也是影響情緒疾病的主因,當身體的營養失衡,罹患憂鬱症或情緒困擾也將變多……情緒問題:70%的血清胺透過腸道分泌最近有一種時興的研究理論,叫做「腦腸循環」(BrainGut Axis),其實就是在談腸道如何影響大腦的醫療觀念,有些人的生活壓力比較大,人體會自然而然改變腸胃道的菌叢分布,久而久之,當身體中的壓力過大,導致一些壞菌過度成長,或是菌叢過度增生,SIBO 的現象便發生了,並進一步造成後續種種情緒疾病。目前已有許多研究指出,腸道除了消化、吸收以外,一些神經傳導物質也是在腸道內被分泌,因此,小腸菌叢過度增生或腸漏症,除了將導致消化、吸收不良、發炎、過敏等疾病外,對於人體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或生產,都會造成一些潛在問題。人體內大約有70%到80%的血清胺(Serotonin)是在腸道內分泌,在正常的運作下,血清胺會讓我們情緒比較安定。因為血清胺的代謝速度很快,通常抗憂鬱藥物不是補充血清胺,而是讓它再回收利用,憂鬱症的人所服用的憂鬱症藥物,其中有一項,就是讓血清胺不要太快被身體代謝掉,並將其回收,能夠讓人遠離憂慮,進而維持情緒喜悅感受。當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的時候,腸道上皮被破壞,腸道在發炎期間,會導致血清胺的濃度降低,沒辦法被腸道細菌合成出來,因此,當小腸菌叢過度增生時,憂鬱症、焦慮的症狀就很可能找上門。當本身具有憂鬱或焦慮的狀況,如果此時追問並檢查患者本身是否患有腸道問題,大多數都會有相關症狀,例如厭食、暴食,因而進一步導致情緒上的顯現。此外,體內的腸道環境,除了造成血清胺不足外,也會形成雌激素佔優勢的情況,雌激素佔優勢的狀態不僅跟荷爾蒙失調有關,也容易引起心情焦慮、躁動。因此,腸道不好所造成的憂鬱,可以歸因於兩者,第一在於神經傳導物質不足,第二則是荷爾蒙系統的失衡。自閉症:腸道間接影響情緒與社交關係自閉症跟情緒其實是一體兩面的問題,因為自閉症的成因通常都與血清胺過低有著高度關聯,然而進行血清胺的補充時,需要仔細評估並查看體內含量,不可沒有醫囑就隨意補充。通常來說,腸道疾病也會造成血清胺過低的情況,有些小朋友在 5、6 歲的時候,被家長發現好像不太愛說話,喜歡把自己關在家裡,也不喜歡跟他人接觸,此時除了精神科的診斷之外,也可以嘗試朝向腸道方面著手,進一步檢測。由於血清胺透過體外直接補充時,容易被腸道排泄掉,難以直接到達腦部被運用,因此,精神科的用藥大部分都是「抑制回收」,使身體不要把血清胺回收代謝,盡量留在體內,維持一定濃度。(本文摘自/SIBO,隱「腸」危機:終結SIBO小腸菌叢過度增生,改善腸漏、血糖、內分泌失調、自體免疫疾病/博思智庫出版)

研究:使用視訊通話長者 憂鬱率減半

研究:使用視訊通話長者 憂鬱率減半#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即將邁入月底,家家戶戶準備迎接農曆新年,除了與親戚團聚,也不忘與他人互相聯繫恭賀新年。科技世代衍生出多元的通訊方式,年長者也願意學習新科技。國內學者發現台灣65歲以上年長者超過5成使用LINE,國發會於2018年《縣市高齡發展力指標》報告指出,有51.5%年長者每天上網1至4小時。根據一份2018年10月發表於《美國老人精神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使用視訊通話系統(如Skype、Facetime)的年長者,出現憂鬱症狀的機率是未使用任何通訊系統者的一半。使用視訊通話系統年長者 出現憂鬱症狀機率為一半此次研究由美國奧勒岡健康與科技大學團隊進行,研究對象為1424名美國年長者,平均年齡64.8歲,選自於全國性《健康及退休研究》中2012年完成科技使用問卷的受訪者,2年後接受追蹤調查,多項調查中包括詢問憂鬱症症狀。結果顯示,使用像電子郵件、即時訊息及社群媒體平台(如Facebook)的受訪者,與未使用任何通訊系統的年長者相比,憂鬱症狀上呈現相同比例。進一步調整其他可能影響的因素(本身有憂鬱症傾向及教育水平),發現使用視訊通話系統出現憂鬱症狀的機率約是未使用者的一半。社交參與、減少孤獨 降低憂鬱發生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說明,這份研究再次呼應2個重點,(1)「社交參與」會促進憂鬱指數下降(2)「孤獨」會增進老年人憂鬱的發生。因此如何減少孤獨,增進人際互動是預防憂鬱的重要課題。台灣早期開始提供社區送餐服務,對年長者而言不僅三餐受到照料,而有人開始關心他,願意陪伴一起聊天,就能有效改善憂鬱情緒。時代演進,增加他人互動的方式也多元化,建議無論因工作或學業等而離開原生家庭的民眾,不妨用視訊通話與家中的長輩聯繫,聆聽到聲音也看到肢體語言,比起打電話、傳簡訊更有真實感,同時也能感受到情感上的交流。蔡佳芬主任提醒,不單是使用或觀看就能減少憂鬱,而要有交流,與他人互動才能有效避免憂鬱發生。教導長者使用視訊通話 將感情聯繫破除空間限制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因應時代轉變,家有年長者可協助他們學習新的通訊方式,只是需依他們的年齡用不同的方式教導,年齡越大者,考量反應及記憶需要多一點耐心。以Line為例,除視訊通話外,可教導基本的功能像閱讀他人訊息、設定時即先下載一些有趣的貼圖,教他們使用貼圖回應等。讓年長者多參與及增加互動,從中享受樂趣。葉雅馨提醒,無論是Line或其他視訊通話系統,都可超越空間限制,與他人的距離感也消失。年節將近,如有遠在他方的親朋好友,除了電話問候,不妨來個視訊與長輩們聯繫、保持交流。

防季節性憂鬱 用這些習慣調節血清素

防季節性憂鬱 用這些習慣調節血清素#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氣候紊亂,是否也讓你情緒跟著紊亂?在高緯度的北半球,因缺乏日照易引起「季節性情感疾患」,也導致冬季臨床憂鬱症增加。研究顯示,90%生活在哥本哈根的人受到某種程度的影響,如睡眠或飲食紊亂,約5%的人在冬季出現臨床憂鬱症。過去科學家已發現,女性及帶有5-HTTLPR短對偶基因的人發生「季節性情感疾患」的機率較高,這種遺傳變異決定血清素轉運體的功效。但根據一份2018年10月發表於《歐洲神經精神藥理學》的研究指出,某些人(特別是女性),即使她們身上帶有導致憂鬱症的基因,仍可以透過整年維持或增加血清素的水平來避免憂鬱症的發生。部分帶有憂鬱症基因者 可透過調節血清素降低憂鬱風險此次研究由丹麥哥本哈根科學團隊進行,研究對象為23位丹麥年輕人,帶有憂鬱症的HTTLPR遺傳易感性,為測量大腦中血清素轉運體及血清素水平,受試者在夏季時接受2次腦部掃描(正點子斷層掃描),及在冬季時進行2次追蹤掃描。結果顯示,從夏季到冬季,血清素轉運體蛋白的水平平均下降10%,尤其女性更明顯。有一些帶有遺傳傾向,被認為可能會罹患「季節性情感疾患」者卻能控制血清素轉運體蛋白量的產出,這意味他們能夠調節從腦中排出多少量血清素。如此一來,變得更有能力對抗憂鬱症。有能力對抗「季節性情感疾患」的女性在冬季調降比男性更多的大腦血清素轉運蛋白。一般來說,能抵抗「季節性情感疾患」者在不同季節裡都保持相同水平的血清素。補充色胺酸食物如牛奶 並保持戶外運動習慣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劉嘉逸說明,台灣因地形氣候的關係,較少罹患季節性情感疾患,主要與日照有關,在高緯度、晝短夜長的地區較常發生。腦中血清素功能低與憂鬱症相關連,臨床有效的抗憂鬱劑,大多能提升腦部血清素功能。目前科學實證出不少能提升腦部血清素功能的「非藥物方法」,如多做讓自己快樂的活動、保持運動習慣,建議從事戶外的運動,同時有適度足夠的日光照射,能提升血清素功能。也能從飲食下手,研究證實食物中缺乏色胺酸會造成憂鬱,色胺酸是大多數膳食蛋白質的必然成分,像牛奶、紅肉、魚、雞鴨、蛋等。正常人飲食要缺乏色胺酸幾乎不可能,只要均衡飲食即可。防陷入憂鬱 從2方面著手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女性罹患憂鬱症比例比男性高,已被許多研究證實。最近正逢季節轉換時期,預防陷入憂鬱更要靠自己,可從兩方面著手:1) 覺察情緒並認識憂鬱症症狀/當不想再做本來感興趣的事、什麼事都提不起勁、悲傷沮喪、無故想哭、負面思考加劇,甚至是不想存在,出現這些症狀時,就需求助專業。2) 積極讓身體產生對憂鬱有作用的激素/日照已被證實為有效的天然抗鬱劑,可以預防血清素從大腦中流失,所以安排戶外運動,或規律的日常生活、休息及飲食都是預防之道。當發現身旁的親人或朋友,有憂鬱症症狀的現象,不妨多一份關心與了解,如無法改善或協助對方,建議陪同就醫,尋求專家診斷及治療。

憂鬱症患者逾百萬 從身心環保喚醒愛

憂鬱症患者逾百萬 從身心環保喚醒愛#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很憂鬱,據衛福部統計,台灣121萬人服用抗憂鬱劑,女性比男性更憂鬱。國內憂鬱症盛行率約占總人口8.9%,即約200萬人符合醫師診斷的憂鬱症狀,推估其中還有125萬人屬於可能有自傷傾向的重度憂鬱症患者。有力量去愛人的人 都是幸福的人物質的富裕,並不一定代表幸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求心理富足,無私奉獻的志工們聚集在一起,為創造幸福台灣付出努力重新定義。什麼是成功?愛因斯坦曾言,「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是取得什麼。」誠如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森曾說「人生中重要之事是認識自己」,透過選擇愛的言行,每個人都能用行動滋養台灣。印度聖雄甘地更曾說,「以簡單的行為愉悅他人的心靈,勝過千人低頭禱告。」由內而外的成功之道 先喚醒心中愛的種子知見心理學創始人恰克‧史匹桑諾博士說,「態度決定人生方向,心靈則是成功的居所。」透過行動回饋孕育我們的故鄉,台灣!幸福台灣行動計畫-「108公益的故事」、「公益參與的號招」、「幸福女人幫」等。真正的成功,不是卓越的工作與成就,而是能選擇自己真實所需,感受快樂、溫暖與愛這些事物的本質,才是由內而外的成功之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愛的種子,專注在恐懼時便容易陷入宇宙黑洞。開啟創新整合的綠色時代,全民一起進行身心環保大腦減碳運動,喚醒每個人心中愛的種子。這些故事與主角人物,將在「幸福台灣」網站(http://www.inspire-love.com)陸續一一為您揭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