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功醫院 身心科/葉怡寧主任醫師小玲照顧中風臥床的婆婆已經一年了,常常覺得壓力大,身心俱疲。先生因金融風暴,失業在家,夫妻倆常有口角。最近照顧婆婆時,小玲會有胃部緊縮,胃痛的情形,食不下嚥,體重直直落;常常覺得身體疲累,全身痠痛,胸悶氣喘,看過許多醫院的內科和胃腸科,吃了藥有些好轉,但一段時間後症狀又會復發,效果有限。接受一連串抽血,胃鏡等檢查,也沒發現特別問題,醫師建議轉介到到身心科就診。小玲覺得奇怪,自己並沒有憂鬱的情緒,只是身體不舒服,為何要看身心科?但在嘗試使用身心科藥物後,症狀大為改善。不但精神變好,也不需要常常跑醫院拿藥,小玲感謝醫師的幫忙,也學會適度調適壓力,讓身心更健康。「隱性憂鬱症」又稱「非典型憂鬱症」或「身心症」,「隱性憂鬱症」跟一般憂鬱症患者有些不一樣,「憂鬱症」核心症狀為長期心情低落,快樂不起來,愁眉苦臉,對一切事物失去興趣。「隱性憂鬱症」的患者沒有明顯的憂鬱症核心症狀,但卻有其他相關症狀,如食慾不振,體重減輕,身體疼痛,注意力不集中,患者也常抱怨疲倦、全身無力、全身痠痛,腸胃不適、便秘等。這些身體不適,甚至會使患者擔心自己得了某種重病或不治之症(慮病症狀),而到處就醫,看病檢查;但檢查結果往往都正常,治療效果也有限。患者往往因為重複就醫,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最後才被醫師轉介到身心科來。這些患者幾乎都有一些社會心理壓力,為了避免面對這些壓力,患者往往會將身體症狀當作生活重心,因為情緒症狀沒有解決,身體的不適就會持續,患者並非裝病或詐病,但他們潛意識的確期待能喚起其他人的之注意及關心。有哪些原因會造成憂鬱症?其實憂鬱症是一種多重因素的集合所造成的疾病。在憂鬱症的生理成因部分,正常人情緒低落,體內的神經傳導物質(例如腎上腺素、血清張素等等)會適當地調節,讓心情漸趨平和。而憂鬱症患者體內的神經傳導物質卻是失調的。憂鬱症病人生理症狀如下:腦部中的血清素(serotonin)下降、神經系統失調、代謝的改變,大腦皮質萎縮、腦室擴大、營養失調等。這些腦部內分泌會影響管理身體感覺的腦部神經,造成不明的疼痛或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掌管我們胃腸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內臟器官運作,所以可能會出現全身廣泛性的不適,但症狀模糊,並非特定器官的問題。「隱性憂鬱症」的治療,跟一般憂鬱症相似,但有以下這些重點:仍需排除一般身體疾病造成的問題.需要作一些身體檢查,排除器質性的問題。某些疾病,例如多發性硬化症,也會出現全身廣泛性的疲憊、疼痛,若當成憂鬱症治療,可能無法減緩疾病,反而延誤治療,所以診斷相當重要。藥物治療--抗憂鬱藥,主要是調節腦內的荷爾蒙(主要是血清素)含量,建議一次療程至少為三個月,可以減少復發的機會,七八成的患者對於藥物反應效果良好,症狀可以馬上得到緩解。針對個案心理問題,給予心理治療和心理建設,家人的支持、陪伴和了解,可以減輕壓力,安排適度的減壓運動或喘息時間,可以讓患者學習調適身心,面對壓力。「隱性憂鬱症」因為較難發現,常常引發患者和家人很大的困擾,並且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若發現親人有久病不癒,找不到原因的疼痛,還是建議要到身心科就診,以維持身心平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