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擔憂孩子鈣質攝取不足?快吃十大含鈣食物保「骨本」

擔憂孩子鈣質攝取不足?快吃十大含鈣食物保「骨本」#孩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如果有一個手拿式的鈣質警示器,能看透每個人的鈣質攝取量足不足夠,再往街上的人群一掃,將出現滿街都是「紅通通一片」的景象,因為根據衛生福利部所調查的資料指出,全台國小、國中及高中的男性及女性學生的鈣攝取近100%未達建議攝取量,成人也有八成補鈣不足,恐導致年老之時,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大增!錯過補鈣黃金期 長大再補救已為時已晚你知道一生的骨本是從何而來的嗎?骨本的建立,事實上,早在十八歲之前,就已存足九成左右,倘錯過青少年存鈣期,未來如何拼命攝取鈣質,也是徒勞無功,只能達到保養功效,長大之後發生骨質疏鬆的機率將隨之增加。也因此,對於青少年而言,鈣質攝取尤其重要,觀察孩子補鈣情況多時的榮新診所小兒科醫師潘俊伸指出,門診中遇過許多家長以為補鈣可以長高,拼命給小孩子吃鈣片,事實上,鈣質從牛奶或其他天然飲食中就可以輕易取得,吸收效率也比較好。他說,兒童、青少年時期可以牛奶為主要來源,佔含鈣飲食來源七、八成,9至18歲的孩子每天需要1300mg的鈣,以每杯240ml牛奶中有300mg的鈣為例,每天約需要3杯以上牛奶。不愛喝牛奶?還有其他食物可代替不過,有些孩子除了不愛喝牛奶之外,也可能有乳糖不耐症的情況,因此其它含鈣食物的攝取,就極為重要,至於那些食物富含鈣質?以下以每一百公克食物,所含的鈣質量排名,逐一列出。小魚乾(2231mg)、髮菜(1263mg)、蝦米(1075mg)、乾昆布(737mg)、小方豆干(685mg)、乳酪(574mg)、麥片(468mg)、巧克力(250mg)、黃豆(140mg)、鮮乳(111mg)。此外,只補鈣還不夠,促進身體對鈣質的吸收,也同樣重要,潘俊伸說明,近年來孩童戶外活動太少,或是怕紫外線曝曬,防曬防過頭,維生素D容易有不足的情形,由於鈣質吸收必須要有足夠維他命D的配合才有加乘效果,而陽光能促進人體合成維生素D,有助於骨骼中鈣質的累積,使骨骼快速生長,建議每週至少三次,每次五至十五分鐘去戶外曬太陽,就可以獲得3000IU(達到五天維他命D總合攝取的標準量)。醫師同時也提醒,青少年時期應少喝碳酸類飲料,以免導致鈣質的流失, 此外,高蛋白質的食物,也應避免過度攝取,像是雞排,甚至是近期被炒得火熱的雞精,多吃多喝,反而會有長不高的疑慮,應能避就避。

行為+藥物治療 ADHD孩子進步幅度大

行為+藥物治療 ADHD孩子進步幅度大#孩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小藍(化名)今年小學3年級,近日學校老師發現有過動及專注力不足的情況,不僅作業寫得亂七八糟,也常與同學們發生衝突,進而建議家長帶孩子就醫,結果檢查出來發現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經過行為及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現在小藍症狀已逐漸獲得改善。雙和醫院精神科林宜正醫師表示,一旦發現孩子有過動、衝動、注意力不足問題,建議家長趁早帶孩子至醫院檢查,以免錯過孩子的黃金治療期。你的孩子有過動症嗎?6症狀判別到底什麼是過動症?林宜正醫師說明,過動症是一種神經發展遲緩的疾病,會出現衝動、活動量大、注意力不足等,最常見在學齡前後被診斷,如果發現孩子在2個場所以上,同時發生難以控制、衝動、不專心的現象,且歷時一段時間,就很可能有過動症的問題。醫師也提出典型過動症孩子常出現的6症狀:1) 無法長時間專注在某一件事上。2) 喜歡到處走動,靜不下來,尤其上課喜歡打斷老師的話,或突然站起來。3) 花1、2個小時寫作業,卻還是做不完。4) 有讀寫困難,包括寫錯字(常多一畫或少一畫、拼字錯誤等)。5) 很多話,且愛辯駁。6) 常有人際衝突。行為+藥物治療雙管齊下 孩子進步幅度大一般來說,目前針對過動症的治療方式可分為藥物及行為治療。林宜正醫師說明,6歲以前,多半是利用行為治療來幫助孩子,透過復健治療及專注力的訓練,來幫助孩子找到專心的方法;6歲之後,若發現孩子的問題已經影響到課業,甚至是家人或同學時,且利用行為治療已經不足以幫助孩子時,就可以考慮輔以藥物治療。擔心藥物副作用?醫師:調整劑量就能改善很多家長可能會對藥物治療存在疑慮,林宜正醫師說,ADHD藥物已經上市50年了,至今沒有出現太大的副作用,有些孩子可能會出現某一餐的胃口不好,但只要調整劑量後就能改善;同時呼籲,ADHD影響孩子的層面相當廣,小至孩子的課業表現,大到孩子的自信心、人格發展等等,建議家長應與醫師充分討論,切忌因不正確的資訊而耽誤孩子的一生。家長該怎麼幫助孩子?此外,對於ADHD孩子有一個很大的關鍵即是家長的做法,林宜正醫師說明,家長應體認到ADHD是一種大腦神經發展遲緩的疾病,不應以自己的標準審判孩子,以下幾點建議家長:1) 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是故意的,而是無法控制。2) 積極尋找治療方式:最害怕的就是家長因為不敢嘗試,最後衍生出更大且難以解決的問題就得不償失了。3) 隨時保持情緒穩定:家長要知道,治療過動症孩子需要長時間的過程,面對孩子無法控制的行為,家長應有耐心,並保持情緒穩定,才是幫助孩子最好的方式。

早生貴子成「警語」 老爸爸生小孩問題多!

早生貴子成「警語」 老爸爸生小孩問題多!#孩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俗話說「早生貴子」,雖是一句祝福慶賀的話語,但事實上,這四個字也可以把它看成「警語」,因為根據美國的研究指出,年紀大的男性,因為精子基因突變的機率較高,導致生出來的小孩,具備高風險的罹病危機!研究結果 連研究人員都吃驚此項研究來自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與瑞典卡羅琳醫學院攜手合作,調查了260萬人所得出的結論。而研究顯示驚人的結果指出,高齡的爸爸,若高過45歲,所生的孩子,其罹病的風險,將比24歲的年輕人所生的小孩,罹患自閉症的機率高了3.5倍,發生過動症的風險是13倍,躁鬱症的機率高了25倍,自殺或藥物濫用的可能性高2.5倍。研究人員指出,是因為男性隨著年齡的增加,精子基因突變的機率將越高,對此,研究人員也對這樣的數據感到驚訝。此研究已刊登於最新一期的《美國醫學協會精神病學期刊》。

家成危險區?去年家暴竟高達13萬例

家成危險區?去年家暴竟高達13萬例#孩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別再忍了!受傳統觀念束縛影響,即便長期受到遭受伴侶施暴,仍會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家和萬事興」等迷思而一直隱忍暴力,但隱忍暴力不但讓被害人受到極大傷害,也會讓孩子身心發展受到許多負面影響,更讓施暴者誤以為暴力是合理的行為。5成家暴出自枕邊人!家暴婦女多為小孩隱忍衛生福利部統計,近年來家庭暴力案件逐年成長,102年高達13萬829件,顯示我國家庭暴力普遍存在,其中家庭暴力通報案件,以親密伴侶間的暴力為大宗,約佔5成。被害人年齡多集中在30~50歲間,約佔6成,50歲以上者佔2成,顯示中老年婦女受暴問題,值得關注。保護服務司表示,婦女為了孩子,長期隱忍暴力,直到小孩長大後,不忍母親長期受暴,會挺身保護並積極鼓勵媽媽勇於對外求助,才讓政府的力量得以介入,保護被害人及其子女免於暴力的傷害。姑息不會讓暴力平息!但暴力不可預測,等待親友的支持與協助,有時可能為時以晚。因此,保護服務司呼籲,遭受家庭暴力,應及早撥打113保護專線求助,或直接向鄰近的派出所、醫院、家庭暴力防治中心等單位求助,切勿因為傳統迷思而一再地隱忍,隱忍不但無法終止暴力,反而可能使暴力傷害愈來愈嚴重,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過度讓孩子使用3C產品 恐罹患多項疾病

過度讓孩子使用3C產品 恐罹患多項疾病#孩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現代父母,因為工作忙碌無暇照顧到小孩,亦或3C科技實在是過於方便,因此,手機與平板電腦便成了孩子最好的科技保母,而小孩似乎也樂見爸媽把平板電腦與手機塞到他們的手中,因為裡頭的許多遊戲的確是能讓每個孩子玩得不亦樂乎,但是,美國就有研究機構對此發出警告,兒童的大腦通常很脆弱,如果太早讓他們接觸這些科技產品,不只會造成視力影響,未來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風險恐會增加!三歲以下兒童 不宜使用任何螢幕產品美國兒科學會指出,依照年齡來看,三歲以內的孩童,其大腦最為脆弱,不建議讓他們接觸任何的螢幕產品,三至七歲每天使用螢幕的時間也最好控制在一小時以內。雖科技產品如此方便,但美國醫師就指出,平板電腦與手機成了現代孩子打發時間的重要工具,但根據長年的研究指出,兒童與青少年每天待在螢幕前面,除了會影響視力之外,更可能會產生孩童認知困難、注意力不集中、社交困難等問題,甚至也容易罹患肥胖症與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之風險。反觀國內,我國也能時常看見國小國中生因為沉迷於網路或平板遊戲,而染上網路成癮,就有一名台北一名單親國二男生,因為網路成癮,整天都待在電腦前玩遊戲,而媽媽因過度呵護孩子,除吃飯要媽媽餵食,就連上大號也要媽媽幫他擦屁股,這名學生不但一個多月未上學,甚至連身高僅一百六十多公分的他,因長期坐在電腦前,很少活動,體重竟達到九十公斤,很明顯的與美國這份報告中的多項警告相符。

孩子不幸福、感到孤單!擁抱、傾聽、陪伴「給愛」

孩子不幸福、感到孤單!擁抱、傾聽、陪伴「給愛」#孩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自1989年聯合國通過「兒童權利公約」後,明訂每年11月20日為國際兒童人權日,每年這個日子,兒童福利聯盟都會關心孩子的權利保障狀況,今年特別以「家庭成長權」作為焦點調查,卻發現今年的分數較往年落後,孩子普遍覺得備受冷落,為此兒盟呼籲家長每天力行愛孩子333守則,讓他們在愛的環境中成長。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揭示,小孩應在家庭環境中、在幸福、愛及瞭解的氣氛中成長,才能讓人格得到充分和諧的發展,為瞭解孩子是否在家庭中擁有健康快樂的生長環境,作了相關調查;此次調查包含孩子自陳與家中大人相處的情況和對生活的感受,如家裡有沒有人關心我、我是否覺得孤單、或這世界是否少了我也沒關係等。結果發現,親子能同桌吃飯的天數和跟爸爸傾訴煩惱的情形,相較往年退步,而大人衝突、打小孩的比例卻增加,親子間的互動和家庭氣氛的營造,都需要改善。愛很簡單!每日生活小事讓他們感受愛為此,兒盟呼籲民眾重視孩子的感受,每天都要讓小孩感受到愛,提供一些小方法,讓家長能依循、進而改善家庭氣氛,讓每個小朋友都能在有愛的家庭中成長。「愛孩子333守則」如下:1)擁抱30秒擁抱是一種肯定孩子的身體語言,且更能拉近親子間的距離。在擁抱的同時,別忘了給予小孩正面的稱讚與鼓勵。2)傾聽3分鐘孩子今天心情好嗎?在學校發生什麼事?什麼是他想跟你分享、又不太敢開口的小祕密?別忘了停下腳步,每天花至少3分鐘,好好傾聽小孩的心事與煩惱。3)陪伴30分鐘陪孩子共進晚餐、陪他讀一本書、在睡覺前陪他聊聊天。在忙碌的時間表中,別忘了每天至少空出30分鐘,專心陪伴孩子、參與他們的生活。

好無辜!孩子拒吃青菜非故意與爸媽作對

好無辜!孩子拒吃青菜非故意與爸媽作對#孩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青椒、茄子、紅蘿蔔,甚至是連飛天小女警都不愛吃的綠色花椰菜,相信都是家長們怎麼哄怎麼騙怎麼罵,都無法輕易讓孩子乖乖吃下肚的蔬菜。而美國的研究發現,小孩子普遍不喜歡吃蔬菜,並不是他們挑食,而是「天性本能」使然,這樣的機制,能夠預防小孩在無知的情況下,碰到有毒的植物,進而閃掉生活中的危險!孩子不吃青菜 天性使然看到這樣的研究,可別再怪還子挑食了!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指出,美國耶魯大學讓四十七名8至18個月大幼童進行物體的挑選,一邊擺放塑膠或金屬物體,另一邊擺放植物或天然物品,有趣的是,這些只會爬不會說話的幼童,很明顯的不碰植物,只碰金屬物品和塑膠物品。研究人員就做出結論,這樣的結果,很可能是因為人類打從娘胎出生開始,腦子就像被輸入電腦程式一樣,告訴他們,天然物或植物的物品最好都不要碰,以免受到有毒植物的傷害。因此,研究人員推斷,小孩子普遍不喜歡吃蔬菜的原因,是天性使然,而不是故意與爸媽做對不吃。 

要孩子傑出、獨立思考 就別說「你不懂」

要孩子傑出、獨立思考 就別說「你不懂」#孩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小孩子不懂!不要亂說話,趕快去做功課!」如果你家的孩子想發表意見,你會有這樣的舉動嗎?相信許多家長,都會認為小孩子不懂事,而把小孩的建議排拒在思考的範圍內,但是,每個孩子都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如果每每都要孩子不要發表自己的意見,在未來,又如何培養孩子成為獨立思考的傑出青年呢?高達四分之一孩童 無法表達意見根據家扶基金會針對中學生所進行的「2013兒童人權日-兒童參與權及表意權調查」發現,有15.8%的中學生在家裏沒有自我表達意見的機會,21.5%的中學生在學校內缺乏自由表達自我意見的機會;換句話說,四個中學生就有一位在學校內是沉默的,他沒辦法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七成孩童 認為自己的話語無任何影響力此外,有71%的中學生認為自己的意見表達難以對社會造成影響,其中更有13.8%的人認為自己的意見無法影響到事情的結果;顯示出中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比較缺乏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意見,以及有大人「不聽話」(政策決策過程中少聽取兒少的意見),兒少「不關心」(不夠關心公共事務)之現象。家扶基金會呼籲,大人「要聽」,且聽進孩子的心聲;並鼓勵孩子們要「要看」多關注公共事務;期待學校及家庭都能幫助孩子「要說」,培養表意及社會參與的能力。如果你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社會上的傑出人士,那別再對孩子說,你不懂,別再認為,只要孩子會讀書成績好,出了社會就會有成就,培養孩子能表達自己的思想,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讓孩子真正成功! 

Menu